《猎天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独孤如愿、马佛念和宋景休三人结拜完毕,抱必死决心,不管战局,互相兄弟相称,叙述经历和家世。宋景休拍拍马佛念肩膀:“该你说了。”
独孤如愿看出他犹豫神情:“大哥,如果不方便就暂时……”
马佛念下定决心,他身世绝密,不过既然结成生死兄弟,能不能活过今天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不能讲呢?:“我本晋室之后,琅琊郡王……”
城下忽然鼓声惊天动地,马佛念话仅说一半,宋景休眼尖耳利,右手搭在耳边:“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鼓声?”独孤如愿也听了出来,怎么会有鼓声?葛荣叛军是来自六镇的胡人,使用号角调度军队,从来不使用中原军队的战鼓,援兵来了!
宋景休目光透过渐渐消散的大雾:“敌军后营起火了。”

杨忠率领八百羽林骑兵纵马冲营,趁着葛荣军队都调到前线,毫无阻拦地大张旗鼓,一路烧杀,军营中腾起一片火海。他们从后营杀到前营,在辕门勒住战马,三十万攻城敌军聚集在护城河外,军营中仅有老弱,早就逃亡一空。八百骑兵闯入三十万大军,必是死路一条,杨忠与奚毅商量:“我们各带一支骑兵,沿着敌军两翼向枋头坞包抄,触敌即走,向坞壁报信既可。”
奚毅催马左拐,斜刺着向葛荣大军左翼冲去。杨忠集合羽林骑兵,备足弓箭,贴着敌军右翼向坞壁冲去,弓箭如雨,向毫无准备的敌军后背罩去。他们掠过一个敌阵,下一个方阵还在数百步外,杨忠一咬牙关,率领骑兵队伍冲入叛军方阵的缝隙。面前敌阵由衣裳不整,布衣布裤的流民组成,骑兵未到,已经惊慌失措。杨忠看出有机可乘,携箭出囊,开弓放箭,数百支长箭在大雾之中静悄悄射入没有防护的葛荣叛军。
这个阵营本属乌合之众,没有铠甲和盾牌抵御弓箭,无心防御,一驱即散。羽林骑兵大呼小叫,驱赶四处狂奔的叛军流民,他们转眼间冲出这片敌军,面前是葛荣,调转阵形,盾墙连成小墙,杨忠不敢硬冲,调转马头,不发一箭,贴着方阵数百步绕开敌军,枋头坞黑黝黝的城墙已在眼前。护城河两岸尽集难以逾越的敌军,杨忠从箭囊中取出三支裹着浸过火油的特制长箭,在火把上扑哧点燃,瞄准坞壁城墙正中的大旗方向,一齐射出。

三支火箭从枋头坞侧面升起,宋景休一眼望见,这是梁军惯常联络手法,大喊:“火箭,杨忠来了。”
目光被夜色和大雾遮挡,马佛念仍可以听见翻江倒海一般,喊杀声冲面而来,杨忠从哪里带来这么多骑兵?将葛荣军营冲得乱七八糟。独孤如愿突然醒悟,出声提醒:“形势有变,百姓还要撤离吗?”
骑兵趁雾奇袭敌营,葛荣势必暂停攻击坞壁:“速招百姓回来,尽遣坞壁士卒和百姓登城,吓吓葛荣。”
宋景休惦记刘离,跳起来向城下跑去:“我去追。”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0 02:04:45 +0800 CST  
@北府兵 2012-01-09 14:22:14
开火兄,高敖曹多写点吧,很喜欢这个狠角色,据说是项羽转世么,呵呵,不知杨忠在他跟前能走几个回合。“来!与汝开国公”,这话说的太霸气了。
-----------------------------
高敖曹第一次出场,就和杨忠交手,想这样写,高敖曹应该是单打独斗第一高手,但是战场上却总是被打败,直到与信都与韩陵之战,才反败为胜。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0 10:01:14 +0800 CST  
@青衣煮酒 2012-01-09 16:01:16
楼主更新得太慢了
照这个大场面
可能要两三年才更新完
-----------------------------
每天多贴一些,争取尽快贴完。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0 13:16:00 +0800 CST  
69,用兵之地

葛荣率领中军精锐在大雾中率先渡河,后军被骑兵突袭,乱成一团。他不明敌情,暂缓攻城,调兵遣将防御后方,喊杀声渐渐停息,偷袭敌军销声匿迹失去踪影。城墙防御在大雾中形同虚设,葛荣舍不得失去攻城最佳时机,后军稳下来,立即下令攻城,云梯在数万步卒保护下缓缓到达城下。城墙静悄悄挡在面前,上面空无一人,葛荣心中高兴,举起令旗,要下令攻城。
战鼓惊天响起,城墙上灯笼火把亮成一片,垛口间银盔银甲的坞壁士卒紧密站立,弓箭笼罩城寰,垛口间塞满巨石,铁戟像田地里的麦穗一样密密麻麻,刀枪在火光下熠熠发光。城墙上火光一动,在初生旭日照耀下,马佛念居中,独孤如愿和宋景休手握刀柄侧立两旁,重铠士卒排列前方,后面是虚张声势手举铁戟的坞壁老人和妇女,黑压压挤满城墙。
马佛念举手,止住坞壁士卒和百姓的吼叫,向下喊道:“葛荣,枋头坞收拢各地流民,只为偷生于乱世,你却屡次三番率兵攻打。坞壁为保家园,上下一心,坚如磐石,任褒丧身坞壁,难道你要重蹈覆辙?看看,这就是你前车之鉴。”
寒气掠过葛荣心肺,城墙上至少有上万精锐士卒,坞壁固若泰山,绝不可侮,要几轮才能攻破坞壁?要损失多少人马?他望着满地的尸首,突生怯意。耳边扑通一声,黑布包裹从城上跌落,士卒跑过去拾来,递到马前。葛荣提起马鞭,拨开布包,正是龇牙咧嘴的任博,眉心正中横贯长箭,显见是被弓箭当场射杀。葛荣急怒攻心,又胆战心寒,马鞭指向城墙,却鼓不起勇气喊出攻城两字。
马鞭声音清晰,一名骑兵快马加鞭飞速赶来,距离数十步远便高声断喝:“军情急报,速速让路。”
葛荣停住空中的右手,拉住战马。骑兵到达护城河外侧土径,上面挤满云梯和士卒,不由分说举起马鞭,凌空抽出道路,大喝:“军情急报,还不闪开?”
叛军士卒认出报信骑兵,来不及跑至岸边,忙不迭越入护城河让出土径。骑兵快马加鞭,直趋葛荣马前:“禀报陛下,魏国太原王、大将军尔朱荣率领七万兵马驰援邺城,主力进入太行山中,游骑已出现在邺城之北。”
围城打援与魏军在河北决战是葛荣上策,渡过黄河攻击洛阳仅是下策,他皱眉思索,盯着斥侯骑兵:“尔朱荣的七万人马,就敢驰援邺城?”
斥侯骑兵拱手对答:“魏帝元子攸于在洛阳聚集数十万大军,上党王元天穆率军八万已经出发,即将到达黄河对岸的朝歌,后续援军即将出发,想必要与尔朱荣两面夹击。”
葛荣再次望眺望坞壁,旗杆下任褒的头颅消失不见,只能听到大旗在风中抖动,朝廷数十万军队两面夹击,渡过黄河攻打洛阳,还是回军邺城?葛荣犹豫不定。无论如何,攻打枋头坞没有任何意义,他依依不舍看坞壁最后一眼,调转马头大声下令:“大军暂停进攻,返回大营。”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0 14:12:46 +0800 CST  
葛荣从枋头坞城下撤回军营,回到大帐正中一屁股坐下,粮草被烧掉多少?还能支持几日?片刻功夫,宇文泰进入中军大帐向上禀报:“陛下,敌军骑兵见到我军兵至,立即退兵了。”
葛荣最关心粮草,立即追问:“粮草怎么样?”
宇文泰据实回答:“三十座粮仓,二十二座被全部烧毁,只有八座中还有粮食。”
葛荣听完向后靠去,沉思一会儿,厉声命令:“谁看管粮草?”
倒霉的守粮将领已被宇文泰押在帐外,被推进来扑通跪倒在地,觉得事情不妙,忘记葛荣已经称帝,大声求饶:“大将军,我们只有五百人马,对方却有数万骑兵,我们已经尽力防守了。”
葛荣不满被称作大将军,哼一声慢,吞吞问道:“他们是哪里人马?”
守粮将领认得魏军铠甲,打保票说:“他们来自邺城,我看清楚了他们服色和旗帜。”
葛荣挥手命令:“拖下去,重打四十军棍。”
守粮将领能够逃命,跪地就拜:“多谢大将军不杀之恩。”
葛荣恼怒他口口声称呼大将军:“再加四十军棍。”
守粮将领不知道犯了忌讳,被拖下大帐被按在长凳上,劈啪声起,血肉横飞。葛荣环顾四周众将:“粮草被烧毁,契胡小酋尔朱荣,竟敢出太行山驰援邺城,大家有何对策?”
众将左顾右盼没人应答,他葛荣手指身边韩娄:“你说。”
韩娄本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哼哈半天也说不出所以然,葛荣不耐烦地摇摇头,向营中战将扫视一遍,看见在后排宇文泰:“黑獭,你说。”
葛荣刚愎自用,如果指明对策,他反会弃之不用,宇文泰灵机一动,指出三条对策让他来选:“陛下,臣有三策,其一强攻枋头坞,获取粮草,其二舍弃枋头坞,渡过黄河攻取洛阳,其三继续围城打援,将尔朱荣阻于城外,在河北击败朝廷大军,天下可定。”
葛荣想想三条对策,反问:“何为上策?”
宇文泰不想暴露想法,沉吟说道:“强攻枋头坞为下策,从仆射大人攻城之日起,我们在枋头坞下耗费月余,陛下已经拥有河北,区区枋头坞无关紧要。现在朝廷两路包抄,南北并进,与邺城守军形成三路夹击,我们必须争取时间击败一路,绝不能再消耗时间。”
葛荣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同意他的判断,他本来粮草充足,可以稳扎稳打攻城破寨,现在粮草被烧,利于速战速决:“应该南下攻取洛阳,还是继续围城打援,击败尔朱荣?”
尔朱荣大军穿越太行山,洛阳更加空虚,宇文泰已经改了初衷,大声建议:“军中还有余粮,应破釜沉舟,直蹈洛阳,奠定胜局。”
魏帝元子攸调集上党王元天穆、司徒杨椿和司空穆绍齐集洛阳,羽林虎贲塞满虎牢关和荥阳,洛阳岂是空虚?葛荣仿佛自问,他在邺城围城打援,朝廷军队做了缩头乌龟,不得不南下去渡黄河:“现在朝廷出兵,中了围城打援之计,我们即刻启程北返,将尔朱荣消灭在邺城之外。”
宇文泰知道劝了也没有用,默然退回众将之中,葛荣离座走到大帐中间,招呼众将围拢上来,抽出宝剑在地上划出一道长线表示太行山脉,又两边各划两个小圈说道:“这是太行山,东侧是邺城,西边是上党郡。”
他手中宝剑在图中的太行山脉上划出几道横线:“尔朱荣从晋阳出发前往邺城,必须翻越太行山径,他会走哪条路?”
宇文泰越过前面将领肩膀盯着地图,尔朱荣一年前便北悍马邑,东塞井径,占据太行山通往河北的关口,进退自如。葛荣却在邺城与黄河间进退失拒,现在仓促北返,重新包围邺城,尔朱荣和元天穆前后夹击,未战先失锐气,他对葛荣失望,闭口不发一言。
葛荣目光穿透众将遮挡,扫了宇文泰一眼,本想让他说话,想想话不投机,迅速将目光转回,不等他人回答,自言自语:“无论他从哪里出来,我们大军从邺城出发,萁张而行,渐渐排成长蛇阵,拦住进入邺城道路。一旦侦探到尔朱荣军队位置,便收拢长蛇阵与他决战,然后南下击败元天穆,邺城和洛阳唾手可得,定鼎天下。”
葛荣返回大帐正中,意识到在枋头坞城下神态有异,干笑起来:“我们围攻枋头坞,引来魏国军队救援邺城,实在划算。”
宇文泰失望已极,暗叹一声,随着众将离开葛荣中军大营,收拾军队重返邺城。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1 01:50:44 +0800 CST  
@wangt340504 2012-01-10 21:58:44
原书的第一部还没有贴完吧。曾经在天涯跟了很长时间,出版前也更改过几版,基本都看了。希望能改变一下出版时一二册的内容安排,重复的时空少一些。

作者痛定思痛能坚持写下来不容易,支持!
-----------------------------
这个版本主要就是调结构,很多读者反映第一部人物过多,可读性降低了。还有就是文字更古朴一些,去掉以往的一些网络用语。多谢一直支持。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1 11:48:26 +0800 CST  
70,天下英雄

“天下大乱,英雄凋零,短短数年,叱刹风云的英雄十去其七。”阿阇梨矗立跏趺怒佛山顶,被阳光消散的雾气露出远处战场的情形。她凝神静气,一夜之间分寸未动,将雾气沉积于身侧,阳光照射下泛出五彩光芒,如同腾云驾雾的仙子。
五步之外的丘慧成睁开眼睛,阳光照射山头,雾气被大风驱散,双手合十应和:“魏国广阳王元深有先祖太武帝遗风,与柔然可汗阿那瑰两路夹攻,阵斩叛军大将孔雀,击破破六韩拔陵,却被城阳王元徽设计,被剥夺兵权逃出军营,在搏野被葛荣擒获,昔日英雄,竟被斩杀于营。”
阿阇梨似乎在为魏国的国运叹气:“广阳王元深战死,魏国仅剩北海王元颢硕果仅存,河阴之变之后,元颢南奔,魏国再无能征惯战的将领,军权旁落,干弱枝强已成定局,国运将去。”
阿阇梨的重任与天下大势有极为紧密的关系,丘慧成想到此处,提醒道:“魏国开基百年,根基深厚,仍有最大的可能一统天下。”
阿阇梨深以为然,早有腹策:“魏帝元子攸身兼胡汉,是最理想的天下之主,他登基后正要册立皇后,我已经嘱托邱慧成料理此事。一旦皇后有喜,诞下太子,惠成必能效法前人,在宫中妥善抚养,使他皈依佛家。”
丘惠成为孝文帝堂兄,是魏氏宗室中最长的老者,年轻时便有佛缘,早早步入佛门。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惠成奉旨在伊水之畔开凿龙门石窟,壮观无比。惠成为宗室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当不负此托,丘惠成仍不放心:“如果魏失其鹿,怎样才能找到未来的天下雄主?”
魏国形势危如累卵,阿阇梨更加要找到能够完成平定天下大业的英雄。可惜,破六韩拔陵率先造反,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其大将孔雀战死,他也随之败亡。鲜于修礼率领河北六镇流民骑兵,死于身边叛将元洪业。在河北率先起兵的吐火洛周,被葛荣埋伏所杀,叛军中的三名顶尖英雄都已身死神灭。丘慧成对阿阇梨探访的英雄十分了解,继续叙说河北情形:“源子邕和裴衍是继广阳王元深后平叛的大将,被葛荣击败身亡。加上广阳王元琛和吐火洛周,有四名英雄亡于葛荣,岂非天意?”
阿阇梨感慨人间的杀戮:“英雄凋零,豪杰辈出,我必须要重新考察。”
丘惠成望着阿阇梨长长的睫毛,这个没有凡尘气息,年仅二十岁的年轻女子胸怀天下,具有遇见未来的能力:“此事牵动天下,关系佛家未来,不知进展如何?”
阿阇梨望着脚下渐渐消散的雾气,葛荣本想南渡黄河,五万先锋失利于枋头坞,连主将都战死阵前,葛荣亲率大军,伤亡惨重,望城兴叹。什么人能够率领数千士卒抗拒葛荣数十万大军?她本以为对北方英雄了如指掌,没想到枋头坞藏龙卧虎。”
丘慧成也茫然不知,枋头坞就在大仳山下,坞壁中仅是普通汉人流民,怎会有如此战力:“我必亲往枋头坞,探寻此事原委。”
“正该如此,有劳。”阿阇梨停顿下来,日光穿透云层,照耀远坞壁,露出葛荣退兵的痕迹:“天下风起云涌,新一代伟大的英雄将要登场,葛荣、万俟丑奴和萧宝寅这些昨日英豪还能叱咤风云吗?”
阿阇梨转身面向南方,奔流不息的黄河激拍脚下山崖,发出隆隆声响:“梁国关中侯陈庆之大战涡阳,绝非等闲,待我从南方归来,将列出十名可能一统天下的英雄名单,公之于沙门。”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1 12:02:19 +0800 CST  
@大纛猎猎 2012-01-11 12:41:49
记得五年前看到的开火兄的帖子是写到尔朱荣破葛荣,现在好像还没有到呢,是结构调整的原因吧
-----------------------------
是啊,现在已经改好了,争取尽快贴出来。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1 14:08:29 +0800 CST  
第八章 再入危城

71,再进邺城

北魏永安元年,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九月。
天空放亮,雾气消散,葛荣叛军错过最佳攻城时间,被坞壁虚张声势,失去再战信心,从护城河潮水般倒退而去,城外静悄悄没有声息。马佛念挥动令旗,各自休息,士卒搏杀一夜,大多带伤,放松下来,劈里啪啦卧倒地面,呼呼大睡。坞壁百姓寻找各自亲人,端水送饭,穿梭不停。宋景休犹自不敢相信:“葛荣退兵了?”
马佛念不知道葛荣盘算:“难讲,也许白天休息,等待天黑继续攻城。”
大雾被阳光刺透,宋景休依稀望见空空荡荡的葛荣大营:,营盘中好像一个人影都没有。城墙外传来战马嘶鸣,宋景休手扶垛口向外望去,一队骑兵踏破清晨的平静,穿过护城河的土径,为首将领掀开兜鍪,正是杨忠。甄密偷袭葛荣粮仓,斩获无算,每名士卒战马驼着粮食,匆匆返回邺城。杨忠率领十几名骑兵留在枋头坞附近报信,不等葛荣叛军全部退走,便踏着满地的尸体,绕到斑驳不堪的坞壁城下。城门被火焰烧成黑色,木门撞烂,铁门现出大洞,一片残破。杨忠跨下战马盘旋一圈,向城上高喊:“索虏退兵了。”
消息传到城上,士卒和百姓忘记伤痛和劳累,尽情呼叫呐喊,坞壁内外一片欢腾。城门打开,杨忠策马入城,坞壁百姓将他当做救星,在瓮城夹道欢迎,坞壁士卒几乎人人带伤,被战火熏得满面黝黑,百姓也手持兵器,神情憔悴,可见守城的残酷。杨闵冲出,将杨忠揽入怀中,声音战抖:“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
杨忠拍拍叔父肩膀,看见马佛念、独孤如愿和宋景休站立一侧,向前一步将胳马佛念拥在怀中:“好兄弟,你胳膊的伤怎么样?”
马佛念点头,将宋景休和独孤如愿拉来,四人拥在一起,每人都有几处伤痕。他们一肚子话要说,声音却被四周欢庆的声音淹没,肩膀用力搭在一起,用目光传递着互相感激和兴奋的慰问之情。四人正在说话,杨闵过来拉出杨忠:“外面形势如何?”
马佛念将杨忠推倒正中的高台:“给大家讲讲。”
杨忠站在高处,看着聚集过来坞壁百姓,目光转向在风中飘扬的汉字大旗,缓缓转身面向百姓:“葛荣三十多万大军,携带云梯、尖头轳、轒轀车和飞楼,尽集枋头坞,准备南下洛阳,夺取天下。他却栽了个大跟头,现在仓促北返邺城,准备迎战魏国军队。我们不能懈怠,立即加固城池,训练士卒,储备粮食,准备再战。但是,我们先做一件事。”
杨忠跳下高台,穿越人群走到城门附近,一名老妇正抱着失去生命的儿子独自啜泣,杨忠双膝跪地向老妇跪倒,含泪将战死的坞壁士卒搂在怀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保护坞壁丧生的勇士,我们一定赡养你们父母,替你们尽孝,把你们的孩子养育长大成人。”
坞壁的欢声笑语顷刻消失,士卒和百姓跟随杨忠一起向老妇跪倒,丧子的老妇不禁放声痛哭,空气凝结起来。马佛念上前搀扶起老妇,与她并肩站在一起:“你儿子虽死犹生,你就是我们父母,他的子弟就是我们子弟。”

杨闵安排抚恤伤亡士卒,杨忠与马佛念离开校场人群,来到瓮城安静角落:“梁国带来的兄弟怎么样?有没有伤亡?”
马佛念满脸欣慰:“他们都是百战老兵,最懂得保护自己,伤亡极小。”
杨忠放心下来,吩咐马佛念:“集合士卒,带足粮草,准备出发。”
大战刚结束,士卒们都在休息,马佛念不解:“去哪里?”
杨忠透过门洞,看着校场中庆祝的百姓,此次葛荣退兵,全赖邺城守军在背后偷袭索虏粮草,葛荣重新包围邺城,杨忠不能见死不救。而且,他还担心明月郡主,万一邺城被攻破,我们一定要在兵荒马乱之际,将她救出来。马佛念二话不说,离开瓮城去校场集合梁国士卒。
杨闵得到消息,急匆匆拉着马佛念走入瓮城,来到杨忠身边:“你们要去邺城?”
杨忠点头承认,反问杨闵:“邺城缺粮,叔叔,坞壁中还有余粮吗?”
“尚有存粮,马上就是秋收季节,庄稼长势正好,我去准备粮草。”杨闵知道侄儿痴爱明月,猜到他心事,可是三百梁军去邺城有什么用?那里又葛荣的百万大军,杨闵直接挑明:“你是不是想去保护明月郡主?”
杨忠沉默,杨闵看一眼身边的马佛念,叹气一声:“杨忠,你不小了,不要异想天开,明月郡主是什么身份,你比我清楚。”
杨忠与明月天上地下,毫无希望。杨闵指指马佛念,再指向瓮城内召集士卒的宋景休:“他们都是你的好兄弟,岂能为了一个毫无希望的女人,拿他们性命冒险?”
杨忠被说得心如刀搅,杨闵却没有停下来,继续说:“邺城与枋头坞唇亡齿寒,又有恩于坞壁,我们理当出兵相救,但是,你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杨忠抬起头来。
“无论如何,不能为一个女人,牺牲你的好兄弟。”杨闵大声说出。
杨忠想想明月,想想马佛念和宋景休,毅然点头:“我宁可牺牲自己性命,也不牺牲自己的兄弟。”
杨闵满意点头,将马佛念和杨忠拉在一起:“我这段时间与老马日日相处,他在军中职位低于你,见识、经验和阅历样样都比你强,他应该将他当成大哥,凡事多听他建议。”
杨忠对马佛念心服口服,望着他笑着说:“叔父,放心,我们屡经大战,每有战功,他都推倒我身上,让我不断高升,自己却甘于原地踏步。如果论功行赏,他军职应在我之上。”
马佛念淡然一笑,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不能出头露面,只求追随关中侯陈庆之,完成毕生的愿望:“军职对我如浮云,无足轻重。”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1 17:12:17 +0800 CST  
72,乱世恋曲

三人说话间,宋景休将梁兵集合一起,进入瓮城,刘离像小鸟一样贴在他身边。马佛念努嘴示意,杨忠立即明白他心意,有心多给宋景休和刘离一些时间:“大眼,你带领受伤的兄弟留守坞壁,防止葛荣余寇来袭。”
宋景休大声抗议:“你们去邺城打仗,为何不带我?”
杨忠不答反问:“我们去邺城守城,论守城,是你强还是大哥强?”
宋景休扁扁嘴,不得不服:“我守城不如大哥,你也不如。”
杨忠板起面孔:“你不认识邺城守军,城门恐怕都不会给你打开。何况到处都是葛荣乱军,留守坞壁责任重大,绝不轻松。”
宋景休无语,只好赞同,杨忠转向其余梁兵:“大家抓紧时间晚餐,傍晚北上邺城。”
梁军解散,准备出发,忽然侧头,向内坞城门内张望,杨忠连走几步,坞壁士卒正在列队,他快步穿过内坞城门,走入校场,七八百坞壁士卒牵着战马,马背上搭着装得满满的麻织口袋。杨闵走到队前:“我们也去邺城,助你们守城。”
杨忠感动,摆手拒绝,如果没有邺城守军的帮助,坞壁早被葛荣叛军攻破,杨闵知恩图报,力主救助邺城:“如果索虏攻破邺城,必然再攻枋头坞,我们岂能独抗葛荣大军?”
独孤如愿走过来帮杨闵劝杨忠:“坞壁中还有三千士卒,足可自守,可惜战马不到一千,随你去吧。”
小猴子带着数十个铁匠在旁边看热闹,跳出来,笑呵呵说:“我们在半山中打造兵器,连索虏的毛都没有摸到,我也要去杀几个葛荣贼兵。”
杨闵不想让小猴子去冒险:“你们打造战斧、铁戟、弓箭和铠甲,劳苦功高,不下于在阵前杀敌。”
小猴子笑着点头,拉着昆仑绕出人群藏身在坞壁士卒中,昆仑蹲在地面上仍然高出众人一头,鹤立鸡群般露出黑黝黝的面孔。小猴子害怕杨闵阻止,使劲一拉昆仑,坐在地上,头埋在两腿间,才显不出来。杨忠目光从坞壁士卒脸上扫过,他们抵御葛荣四轮攻城,又困又饿,大多带伤,看见一个腿被砍伤,靠在战马上勉力支撑的小伙子,正是老苏之子小苏,过去查看他的伤口:“你伤势如何?”
小苏将胸脯挺的更直:“大腿被砍了一刀,走路有点吃力,骑马没问题。”
杨忠明知故问:“多大?”
“十七。”
“家里几个兄弟?”
“两个妹妹。”
杨忠回到中间,缓缓口气说道:“我们一起去邺城,但要依我三个条件。”
杨闵替众人答应:“你说吧,大家听你的。”
杨忠望着聚集在校场中的百姓和坞壁士卒,整理好思路说下去:“第一,带伤者留下养伤,伤好后协助守卫坞壁;第二,年龄不到十八岁的未成年者不能去;第三,家里没有兄弟者不能去,如果有三长两短,谁来奉养你们的父母?”
坞壁百姓不出声反对,杨闵觉得这办法有理,命令坞壁士卒:“就按照这个办法,符合这三条,愿意去邺城者留在校场中间,其他人退出来。”
小苏不情愿噘嘴:“我下个月就十八,我最小的妹妹才三岁,我父母身体壮,每天晚上都干那事儿,说不准明年我就有兄弟了。”
周围百姓哄堂大笑,屠户老苏脸色通红,老林经此一战,展开愁眉,排开众人,揪住小苏胳膊:“回来,别给你爹丢人现眼,坞主的话都不听了吗?”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2 08:54:11 +0800 CST  
坞壁百姓轰然散去,宋景休将独孤如愿拉到杨忠身边:“你不在的时候,独孤如愿指挥坞壁士卒,还亲手射杀任褒。”
宋景休接着补充:“他不顾生死,从葛荣军中返回枋头坞,情深义长。”
“历经危难见真情,我们已和独孤如愿结成生死兄弟。”
杨忠替他们高兴,心里却有遗憾:“好啊好,可是我怎么办?”
独孤如愿走上一步,四人肩膀再次搭在一起:“放心,我们将你一起算进去了。”
杨忠肩膀满心欢喜,左边搭着宋景休,右边搭着独孤如愿:“老马比我大,大眼比我小,如愿呢?”
独孤如愿笑着说:“我们叙过生辰,我年龄最小。”
杨忠欣喜看着对面的马佛念喊道:“大哥好。”
马佛念拖长声音大声答应:“哎。”
杨忠用右手拍拍宋景休的头顶,右胳膊肘压压独孤如愿,大声问候:“兄弟们好。”
独孤如愿和宋景休齐声答应,四人肩膀靠拢,脚步不停在校场中,开心地四处旋转,直到转得头晕眼花才放手靠在地上。刘离端来装满清水的大腕呵呵笑着说:“你们高兴得跟那小猴子一样。”
杨忠一口气喝完,双手又搭在独孤如愿和宋景休肩膀:“一起去梁国吧,大家每天喝酒吃肉。”
独孤如愿脸色一黯,目光转向坞壁城墙正中汉字大旗,低头沉吟,马佛念看出他心事:“独孤,虽然你不是汉人,大家生死与共,何必介意。”
杨忠手指天空:“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却生活在同一块天空之下,既然结成生死兄弟,岂会介意你的是不是汉人。”
独孤如愿主意已定:“既然结成兄弟,无论身处何处,都是同生共死好兄弟。”
马佛念追问下去:“你还留在枋头坞吗?”
天下大乱,与其等死,不如从死路中创出一番事业,独孤如愿将计划和盘托出:“贺拨允、贺拨岳和贺拨胜都是武川镇的成名豪杰,已经投往大将军尔朱荣,我与他们在武川就相熟,想去那里看看。”
人各有志,杨忠和马佛念不再劝说。太阳西沉,月色皎洁,五人肩并肩,伫立在城墙上,向北眺望,护城河内一片狼藉,飞楼尖头轳一片狼藉,远处潺潺的汲水却没有被战火波及,绕着青山,向东边流去,绕过这片山冈和田野,便是被葛荣叛军重重包围的邺城。那里人烟断绝,尸骨遍地,奄奄一息,岌岌可危的邺城能够挡住蚂蚁般的葛荣叛军吗?
刘离靠在宋景休的肩膀上闭上眼睛,仿佛找到一辈子的归宿,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和平静。她身体轻得没有重量,宋景休使劲嗅着她的味道,在这个乱世中,能够与她相逢于枋头坞,他觉得幸运无比。宋景休缓缓闭上眼睛,憧憬未来和刘离在一起的日子,夜色中的黑暗渐渐袭来,吞没大地和城墙,将五个人的身影渐渐覆盖。杨空中弯弯的月牙,杨忠脑海中浮现出明月的无双容颜,自己的恋情就像地面的小草恋着空中的月亮,只能仰望她的皎洁,却永远无法企及,渴望和绝望将他心中绞得不能平静。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2 15:05:38 +0800 CST  
73,雪中送炭

甄密袭破粮仓,驼着粮食撤回来,葛荣叛军源源不断从南边返回,将邺城团团包围。第二天清晨,他带着奚毅和祖莹登上城墙,苦着脸说:“我们在枋头坞捅了蜂窝,葛荣贼兵漫天遍野杀回来了,看他们像不像黄蜂?”
祖莹抱拳恭喜,为他打气:“行台为朝廷立下大功,如果没有从葛荣贼兵后面来一下,他们已经攻破枋头坞渡过黄河,出现在洛阳城外了。”
甄密不敢想那么多:“我只求守住邺城,先活下去吧。”
奚毅望着北边的连绵不绝的太行山余脉:“尔朱大将军驰援邺城,我们有希望了。”
邺城被围攻半年,军民早就吃完城中存粮,幸好从葛荣军营中抢出一些,对于城中数十万军民,无异于杯水车薪。甄密仍担心战局:“尔朱大将军从晋阳出发,数月才能到达邺城,我们能坚持到那时吗?”
奚毅心疼被烧毁的粮食:“那天,应该多从葛荣军营中抢些粮食。”
甄密回想那天抢粮的情景,舔舔嘴唇:“难道我不想?我看见粮食眼睛都绿了,可是葛荣大军冲过来,还是保命要紧。”
奚毅点头承认,忧心忡忡:“粮食不够,尔朱大将军来了就更缺粮了。”
甄密有心戏弄,叹气一声:“要是一个月内还不解围,只好吃战马;如果三个月内不解围,就要易子而食。嘿嘿,你们在邺城没有儿子可以交换,恐怕要饿肚子。”
奚毅皱起眉头看着城外葛荣的大军,无言以对,一名传令士卒从城下噔噔噔跑到城墙上禀报:“行台,南面城门来了一队士卒要进入邺城。”
甄密兴奋起来:“会不会是尔朱大将军的队伍?去看看。”
奚毅跑下城墙,翻身上战马,突然伸手拉住缰绳:“如果易子而食,我宁可出城战死。”
甄密哈哈大笑,挥鞭向南门奔去,战马穿城而过,到达南门,城已经聚集数层的邺城军民。他们登上城墙向下望去,护城河外果然有近一队全副武装、银甲白袍的骑兵,每匹战马背后驼着鼓鼓囊囊的麻袋。奚毅认出他们铠甲,手扶垛口向下喊道:“可是杨忠来了?”
城下正是驰援邺城的枋头坞士卒,杨忠催马向前,解下兜鍪向上喊道:“杨忠带粮入城,助行台守城。”
甄密认出杨忠,立即下令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悬在半空中的吊桥吱呀放下,城门随即大开,甄密策马而出,飞奔到杨忠身边,牵住战马缰绳,兴奋说道:“太好了,你们驰援邺城如同雪中送炭。”
杨忠向城门眺望,希望看到明月的身影,随即暗笑自作多情:“行台,在坞壁最危急的时刻,你们出兵烧毁葛荣粮草,救下枋头坞上万百姓。坞壁与邺城唇亡齿寒,既然枋头坞危急已解,岂能坐视邺城被围?”
甄密袭击葛荣军粮,主要为了拖住葛荣后退,防止他南下洛阳,他与杨忠并骑进入城门,邺城军民越聚越多,脸上露出许久未现的兴奋神气,甄密感慨说道:“你在邺城危急时刻知恩图报,带粮入城,与邺城同生共死,果然忠义双全。”
奚毅策马上来,将甄密夹在中间,看着马背上的粮食:“城中缺粮啊,我们刚才还说到要杀战马呢。”
杨忠的目光不断在死气沉沉的街道中搜寻明月,只看见面黄肌瘦的士卒和百姓,更加忧心,葛荣撤回邺城,围城打援,魏军远道而来,不明邺城形势,如果被包围在城外,正落葛荣盘算。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3 01:54:30 +0800 CST  
74,司马子如

杨忠刚入城,报信骑兵疾奔而来,向甄密禀报:“行台大人,尔朱大将军遣使入城!”
甄密喜出望外,尔朱荣出兵好快,援兵不绝于路,邺城有救了。奚毅拉来战马,缰绳递给甄密:“行台大人,葛荣志在围城打援,尔朱大将军将出太行山,驰援邺城,正入他盘算。”
这句话扑哧浇灭甄密的欣喜,葛荣号称百万,占据河北地利,尔朱荣仅有七万人马,实在凶险万分,需得提醒于他:“快,我们去见使者。”
奚毅侧身吩咐杨忠同去,经过枋头坞一战,杨忠与奚毅化敌为友,众人策马扬鞭,从南向北穿越邺城街巷,去北门迎接使节。城门外已经有五六名骑兵驻马城门之下,簇拥一名身披乌黑铠甲,脸庞与身材一样细长的将领。奚毅下马连走几步:“子如兄,幸会!”
此人名司马子如,字遵业,本是晋室宗室,晋乱出奔凉州。北魏平灭凉州,迁徙于代北云中。他少时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欢、候景和刘贵等人交好,互相结托,情义甚深。六镇叛乱之后,他率先投奔时为肆州刺史的尔朱荣,随即招英雄豪杰招纳到尔朱荣身边。短短几年,他已是持节、建兴太守、当郡都督、假平南将军,监前军。
司马子如轻飘飘跃下战马,与奚毅紧紧拥抱:“你不在皇宫享福吗,怎么跑到邺城来了?”
奚毅笑笑,不欲多说,身体一侧将司马子如引见给甄密:“行台,这便是司马子如。”
甄密性情直爽,右手一挥,示意司马子如登上城楼,进入箭楼,也不沏茶倒水,开门见山便问:“尔朱大将军带了多少人马?什么时候能到?”
司马子如不以为怪,注意力却被杨忠、马佛念和独孤如愿等人身上的铠甲吸引,稍缓才回答甄密:“尔朱大将军本月领军七万,从晋阳出发,正在穿越太行山,驰援邺城。”
甄密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就泄了气:“才从晋阳出发,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请他来给大家收尸吧。”
司马子如贴近甄密,露出笑容:“不用,尔朱大将军率领骑兵先期出发,马皆有副,倍道兼程,七日之内必到邺城之下。此为绝密,尔朱大将军令当面通报。”
甄密难以置信,仍然放开嗓门:“尔朱大将军有多少骑兵?”
司马子如压低声音,轻轻透露:“七千。”
甄密两眼瞪圆,绕着司马子如转了一圈,贴近他耳朵:“没和我玩笑?”
司马子如不答,略微点头,甄密仰天长笑:“哈哈,那我们给尔朱大将军收尸吧。”
奚毅习惯了甄密的豪放性格,他虽是勋贵子弟,却是性情中人,提醒道:“行台大人,要不要突围出去,将葛荣围城打援的计谋禀报尔朱大将军。”
独孤如愿早想考察尔朱荣是否值得投奔,起身拱手:“我在枋头坞与葛荣大战一个月,最了解他们军情,随你一起去。”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3 14:08:44 +0800 CST  
深夜,杨忠提着酒壶绕了甄密府邸数圈,想寻找明月芳踪,直到月影西移,无精打采回到驻军的寺庙之中,寺庙后古树参天,隐约有一个小亭,他抬头仰望明月,满怀惆怅,自酌一口,醉醺醺在林间穿行。忽然,一幅诡谲的画面映入眼帘。
冷月之下,小亭之间,司马子如右膝半跪于地,神色激动,压低声音向一个背影细语。杨忠无法看清另一人的脸面,凭着背影却一眼认出,那是马佛念。司马子如年近四十,是魏国平南将军,被尔朱荣派遣进入邺城协助防御,马佛念仅是梁军普通士卒,两人不但毫无瓜葛,地位也相差甚远,司马子如竟在无人的深夜向马佛念行跪拜之礼!杨忠望着马佛念的背影,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亲若兄弟,同生共死,一起在死人堆里摸爬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刻,马佛念都能应对无误,事后却从不居功,悄然而退,而且从不提及过去。
杨忠脚步后退,马佛念对身世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还信不过自己?可是战场之上,大家舍命相救,性命都在对方手中,还有什么信不过?杨忠紧皱眉头,缓缓在齐膝的丛林中退回寺庙山门,望一眼空中明月,默默进入禅房,和衣而眠。

夜深人静之时,马佛念在帐外,轻轻拍醒杨忠,压低声音:“杨忠,记得关中侯的命令吗?”
杨忠眼珠一转,已经猜到,他护送明月郡主到达后,还要打探魏军军情,尤其是大将军尔朱荣的消息,一点便透:“葛荣北上拦截魏军邺,何不偷偷出城观战,了解魏军战法?”
马佛念露出笑容:“我们今晚潜出邺城前往太行山,寻找有利位置,坐山观虎斗。”
杨忠兴奋起身,就要即刻出发:“我们并非出城作战,人越少越好。”
他们挑着灯笼,蹑手蹑脚来到马房,解开战马缰绳,杨忠不经意问道:“老马,司马自如可与你相熟?”
马佛念突然站住,紧紧看着杨忠:“我们是生死好兄弟,本来不该有所隐瞒,我却有不得已的苦衷,无法坦诚相告。不过,有朝一日,我会托盘而出。”
杨忠本担心他虚言,现在心中一宽:“老马,我们生死与共,不管你是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我们都是好兄弟。”
马佛念翻身上马,正要策马扬鞭,小猴子蹦巅巅跑入马房:“你们又商议什么好事?不能把我丢下。”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4 09:00:02 +0800 CST  
@流浪的蓝海鸥 2012-01-14 09:38:14
一路看过来,楼主把那段历史写得活灵活现,回肠荡漾气.真是煮酒不可多得的好文字.....
-----------------------------
多谢多谢,深受鼓舞,继续努力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4 11:41:02 +0800 CST  
75,太行八陉

葛荣在河北屡次击败官军,重铠步兵和攻城器械搭配便于攻城,再配合长槊兵防御敌方骑兵进攻,步战方阵可攻可守,处于不败之地,他也从未在平地野战中失手。尽管在枋头坞遇到顽强抵抗,葛荣并不认失败,坞壁的抵抗越来越薄弱,只要继续进攻,很快就可以破城。现在,朝廷大军驰援邺城,正中他谋划已久的围城打援之计,他从枋头坞退兵后,调集河北大军重新将邺城里三层外三紧紧层包围,尔朱荣的军队插翅也难以飞入邺城,便不得不在野外决战。邺城四周平坦的平原是最理想的战场,葛荣对此战十拿九稳。不过,唯有一事还没有想明白,尔朱荣的军队从哪里出太行山,井径?太白径?还是滏口径?
斥侯骑兵进入太行山侦查,只要找到尔朱荣军队的踪迹,包围邺城的大军就将北上拦截,形成一道长蛇,阵阻拦在邺城和太行山间,两翼齐飞,将敌军缠住并紧紧包围,将尔朱荣的七万士卒彻底击败。然后,大军回师枋头坞,压垮那个让他尽失颜面的小小坞壁。葛荣想到这里,兴奋地起来,又不禁暗自恼怒,尔朱荣太瞧不起我,胆敢用七万人马踏入河北。
但是,尔朱荣到底会走哪条路来邺城呢?葛荣从早到晚只思索这个问题,太行山的八条路径中,滏口径距离最近,山口正对邺城。尔朱荣有胆量从这里杀出来吗?他半年前抢占井径天井关,囤积粮草和士卒,也许是井径?葛荣叫来帐外的传令兵,加派游骑深入井径、滏口径、太行径和白径孟门关,仔细勘察。他刚打发斥侯离开,一名骑兵策马冲入军营,送来葛荣最关心的消息:“皇上,邺城冲出一小队骑兵,向北奔向滏口径。”
滏口?难道尔朱荣真要从这里直入邺城?葛荣挥手再派斥侯深入滏口径百里,就算尔朱荣藏在草底,也要翻出来。大将韩楼望着在帐中自言自语的葛荣,奏道:“陛下,尔朱荣才从晋阳出发,到邺城千里,步骑七万至少要走一个月,现在无需多虑。”
葛荣停下脚步,板起指头,点头承认:“然也,尔朱荣最快一个月才能穿越太行山,我们刚好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太行山脊在西落的夕阳下披上一层彩装,葛荣叛军云集邺城以北,打算与驰援的尔朱荣大军决一胜负。魏军真会从副口径冲出太行山吗?马蹄声音从传来,在战前的关键阶段,除了斥侯骑兵,没有任何战马敢于踏入中军大营。果然,斥侯跳下战马跑入大帐,跪地禀告:“皇上,我们在滏口径中发现魏军。”
众将难以置信,尔朱荣刚刚发动河阴之变,应该正在洛阳稳定局面,怎么会如此之快?葛荣大坐直身体,命令斥候:“详细报来。”
斥侯骑兵抬头禀告:“我们六人,前后两组进入滏口径探查敌情,前三人被敌军发现,中箭被俘,我们三人下马,在丛林中步行探路,深入滏口径五十里发现敌军大营。我们抓获他军中士卒,得知尔朱荣五日前离开晋阳,仅率领骑兵,备夜兼程,到达滏口径。”
葛荣站起来走到斥侯骑兵身边,目光注视:“仅有骑兵?”
这名斥侯探得清楚:“我们曾经在远处仔细察看敌营,确实人数不多。”
葛荣抑制心中失望,围城打援仅引来骑兵,得不偿失,给斥候骑兵记下首功,命令再探再报。他猛地转身,手指帐外:“尔朱荣一个契胡小酋,仅有的步骑七万,岂能对抗我们在河北屡战屡胜的百万大军?还敢把步兵留在后面,率领骑兵来赴死!”
渔阳王袁肆周拍着桌子:“尔朱荣,太不把老子放眼里了,连续奔驰五天五夜,紧赶慢赶来赴死,真是死催。”
韩楼站起来,抽出半截宝剑:“尔朱荣在小小秀容草原称王称霸,敢来河北!”
葛荣却在懊悔,尔朱荣率领骑兵驰援邺城,派遣一员大将便可抵御,何须让数十万大军来回奔波,打乱了南下洛阳的部属?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不如听取宇文泰建议,攻略洛阳,他怒气腾腾,大声发令:“大军萁张而行,前军向北封堵滏口径,左军在西,右军在东,张成长蛇阵。只要尔朱荣军队从滏口径冲出太行山,便从侧面包抄,务必将他剿灭在邺城之外。”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5 03:01:02 +0800 CST  
76,伏兵天降

葛荣调集大军萁张而行,迎战尔朱荣骑兵,四匹战马从邺城出发,在茫茫夜色中在葛荣叛军之间穿插奔驰,杨忠与马佛念并辔而行,小猴子和昆仑落在后面。杨忠快马扬鞭念:“葛荣叛军一窝蜂涌向太行山滏口竞,必有缘故。”
马佛念盯着黑暗中火把向前涌动的葛荣叛军:“魏军已经进入河北了。”
“战局如何?” 杨忠的父亲战死于左人城,到达河北后与邺城守军互相配合与葛荣打了几仗,心里明显偏向魏国。然而,他在枋头坞与葛荣叛军反复交手,魏军只有数万,要想击败葛荣百万大军谈何容易?”杨忠转念一想,枋头坞的八百士卒还在邺城:“如果尔朱荣败了,邺城不守,我们八百兄弟就危险了。”
马佛念舍不得手下士卒葬送在邺城:“如果魏国此战失利,我们即刻返回邺城,劝甄密突围,否则必然玉石俱碎,城破人亡。”
小猴子在后面忽然低声喊道:“你们看,那边山包。”
四人收拢缰绳向小山包望去,黑黝黝的军营隐藏在山坡侧面,幸亏小猴子眼尖发现,否则四个人就要冲入敌营中。杨忠惊出冷汗:“光顾说话,差点冲到葛荣大营。”
马佛念仔细观看敌营,数万步骑居高临下,位于长蛇阵之后数里的高处:“啊,我明白了,这里是葛荣指挥作战的所在。”
“真玄,山包上就是葛荣精锐中军?快,到那边树林躲起来。”小猴子惊慌失措向另一侧的树林冲去。

小猴子的性命已经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密林之中有数十支簇头,隐藏在枝叶之间,弓弦如同满月,几十名契胡骑兵闭紧单眼,箭羽夹在脸颊。在他们身后,仪同三司、六州讨虏大都督,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端坐于战马,握紧旌节,纹丝不动。他祖父尔朱代勤曾经跟随太武帝征伐,屡建功勋,获封为立义将军,被授以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骑一面、豹尾麾枪二支、旌节一支。旌以专赏,节以专杀,通常旌节析羽为旌,以竹为橦,尔朱荣这柄却用金铜叶做成,他又让工匠在帐身雕刻纯金蟠龙,从不离手。尔朱荣举起右手,只要小猴子闯入森林,弓箭就将直取其命。在尔朱荣身后,一支神秘的骑兵队伍已经潜出太行山,悄悄隐藏在葛荣中军背后。一名将领策马靠近,悄悄提醒:“射吧,如果让他发现我们踪迹,偷袭计划就泡汤了。”
尔朱荣目光死死顶住小猴子,这里距离葛荣中军仅有数里,决不能轻举妄动:“且慢,他还有三个同伴,必将大声报信。
那名将领忽然一指:“大将军,他们黑袍下银光灿灿,不像葛荣军中乌黑铠甲。”

小猴子接近森林边缘,忽然勒住战马,杨忠、马佛念和昆仑三人没有跟随他过来:“哎,你们要去哪儿,快来这里藏起来。“
他们三人埋头沿着两座山间峡谷向滏口方向奔驰,小猴子只好调转马头,嘀咕几句,沿着山谷方向追下去。
尔朱荣轻松下来,挥手命令契胡骑兵放下弓箭。天色完全放黑,大如战旗的皎洁明月挂在密林上空,只有星星点点的月光映入林中,契胡骑兵黑压压漫布林间。月色渐渐隐入云朵,东边没有丝毫亮光,距离天亮时间尚早。他们夜间离开太行山,沿着东边的太行山余脉,西前三十里,绕开大张旗鼓的葛荣叛军,出现在敌军背后。尔朱荣回到军中,传令休息,契胡骑兵无声无息翻身下马,整齐地像一阵风吹过的麦田。他们从囊中掏出干粮,就着溪水吃喝完,靠在树木上轻轻睡去。
尔朱荣牵着战马,带领数十护卫骑兵离开树林,徒步攀上高坡,从山腰俯瞰下去,黑茫茫太行山脉凌空压下,滏水蜿蜒倒流山口,距离山脉数里有一排火把光亮,那里就算葛荣一望无际的长蛇阵扎营所在,葛荣两万中军精锐便驻扎在不远处的山包,步兵和骑兵各半。尔朱荣遥遥望去,凭借直觉感受到葛荣的存在:“挺会挑地方,他打算在这个山包,指挥明日的大战。”
第一缕阳光从天边破云而出,就像一朵红彤彤的火花乍然出现。诱敌之兵就要从滏口冲出,敌军长蛇阵必然向前压去,那就是契胡铁骑攻击葛荣中军的最佳时机。尔朱荣为这一刻,殚精竭虑,谋划许久,数千骑兵马皆有副,倍道兼程,千里迂回,就要面对在河北屡战屡胜的百万大军。在这里,我将创造出历史上从未的奇迹,尔朱荣也不禁深深吸一口气。

山包上的葛荣中军消失在视线外,勒住战马长吁口气,葛荣真会选地方,这座山包瞰战场,正好调兵遣将,是最佳的指挥之所,杨忠习惯地观察四周地势:“葛荣所在山包是刚才那座山峰的延伸,如果尔朱荣派遣伏兵潜入山峰密林,从背后偷袭葛荣,定可收到奇效。”
马佛念仔细观察,葛荣中军所在的山包位于太行山外数里,如果尔朱荣从背后偷袭葛荣,那处密林便是绝佳的偷袭位置:“哈哈,我们异想天开了,这绝非易事。”
杨忠恋恋不舍望着那片密林,尔朱荣的斥侯骑兵必须深入敌军后方,找到葛荣中军位置,才能发现这个绝佳的地点,布下埋伏。荣即便找到葛荣中军位置和这个绝佳偷袭地方,还必须率领士卒神不知鬼不觉,从葛荣长蛇阵中偷偷潜到这里,这更加不可能。他们四人继续向滏口方向行进,马佛念又想到一条理由:“何况,葛荣中军距离长蛇阵只有数里,即使偷袭得手,葛荣也可以退入大军,纵兵反击。”
小猴子追上两人,远离葛荣中军,才敢大声说话:“你们太能扯了,葛荣中军岂是好惹,尔朱荣要是聪明,早就跑回上党郡了。”
四人穿越到葛荣中军和长蛇阵,马佛念策马直驱一处山头:“看这架势,天亮就要打起来了,此处绝佳,正好坐山观虎斗。”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6 01:28:05 +0800 CST  
实的历史:《资治通鉴》节选及注释


尊重历史是我讲述这段故事最重要的原则,本书的大量素材都来自于《二十五史》中的《梁书》和《魏书》。《梁书》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姚察,字伯审,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隋文帝开皇九年,他奉诏撰《梁书》。姚察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去世,临终告诫其子思廉续成其志。姚思廉继承父亲遗志,在遗稿基础上,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修成《梁书》,并由唐朝名臣魏征作总论。《魏书》的作者魏收生于公元505年,几乎与本书主人公杨忠同龄,字伯起,钜鹿下曲阳(河北晋县西)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十五岁显露才华,二十六岁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魏国灭亡后,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
魏收和姚察与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时代,甚至交往紧密,因此《魏书》和《梁书》是最佳的历史原料。不过,《魏书》和《梁书》借鉴司马迁为历史人物立传的写法,不容易与小说的时间和内容对照。《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古人历记载基础上,历时十九年编纂出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考证严密,文笔优美。《资治通鉴》、《魏书》和《梁书》是帮助大家了解这段错综复杂历史的最佳借鉴。
即便如此,三部史书也仅仅能够恢复当时真实的历史的极小部分,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些英雄豪杰们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情感和爱情都彻底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能依靠虚构来丰富和完善。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基于历史的合理虚构,我将《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作为附录,结合《魏书》和《梁书》,结合我这十多年的寻访和查阅,加以点评,希望这种方法不至于误导读者,给予历史所必须的尊重。

第一百四十九卷(公元五一九年,梁天监十八年,北魏神龟二年)

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又立互市以致南货,至是府库盈溢。胡太后尝幸绢藏,命王公嫔主从行者百馀人各自负绢,称力取之,少者不减百馀匹。尚书令、仪同三司李崇,章武王融,负绢过重,颠仆于地,崇伤腰,融损足。太后夺其绢,使空出,时人笑之。融,太洛之子也。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怪其少;对曰:“臣两手唯堪两匹。”众皆愧之。时宗室外戚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阳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李崇富埒于雍,而性俭啬,尝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河间王琛每欲与雍争富,骏马十馀匹,皆以银为槽,窗户之上玉凤衔铃,金龙吐旆。尝会诸王宴饮,酒器有水精锋,马脑碗,赤玉卮,制作精巧,皆中国所无。又陈女乐、名马及诸奇宝,复引诸王历观府库,金钱、缯布,不可胜计。顾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素以富自负,归而惋叹,卧疾三日。京光王继闻而省之,谓曰:“卿之货财计不减于彼,何为愧羡乃尔?”融曰:“始谓富于我者独高阳耳,不意复有河间!”继曰:“卿似袁术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耳!”融乃笑而起。

注:这段斗富的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司马迁解释王公大臣富有的原因是:“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又立互市以致南货,至是府库盈溢。”,可是王公大臣不耕不织,不亲自做生意,哪能库府盈溢?古代帝王将相国库连家门,动不动就食邑几万户,合法腐败,不需贪污受贿,财富化国为家,比非法腐败还可怕。南北朝还有一个特点,唯有红二代和官二代才有出路,帝王将相和高门大族凭借门第,进入仕途,即便陈庆之这等天才将领也难以晋升,梁武帝萧衍便说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
历史上,王朝兴衰莫不源于贪腐,一代二代出自民间,尚至民间冷暖,三代四代生在于宫中妇人之侧,骄奢不待言,竞相斗富,你收藏名画,我玩影视圈,都需要银子铺路,于是借助其血缘关系与垄断资源交换,盘剥百姓,吸食民脂民膏,终于民不聊生,或有明智之人,疾声呼吁,却积重难返,大势已去。前世之事,后世可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王公大臣的下场,胡灵太后被尔朱荣沉于黄河,高阳王元雍死于河阴之变,章武王元融在讨伐葛荣河北流民起义时战死。他们在大肆挥霍,风光得意的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么快就大祸临头,开国一百多年的北魏帝国将走上绝路。他们与其说在吸食民脂民膏,不如说是在断子绝孙,当老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他们子孙将背上祖先的深重的原罪,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外亦然,君不见卡扎菲和萨达姆几个儿子的下场吗?
吸食民脂民膏,便是断子绝孙,岂是无稽笑谈?

请见北魏世系表(截止至公元528年,时间为公元纪年)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圭,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称帝。他在参合陂大破后燕,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是后燕后代,使用的武功叫做参和指,就是来源于此。在黄易的武侠小说《边荒传说》中,他是一个主要的配角,不过故事都是虚构的。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道武帝长子,409年十月,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嗣杀绍,乃即位。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 ,明元帝长子,小字佛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讲述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被太武帝击败的故事。拓跋焘善用骑兵,击溃柔然,灭亡了赫连夏国、北燕和北凉,西逐吐谷浑,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北朝时代开始。公元445年,太武帝下令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并命令全国各地废佛,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或者“三武一宗”之厄。

南安隐王拓跋余,太武帝少子,公元442年封吴王,后改封南安王。中常侍宗爱杀太武帝,于452年三月矫太后令立南安王,同年十月杀之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拓跋晃长子,宗爱杀南安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皇孙濬即位,杀宗爱。即位后恢复佛教,公元460年,始建云冈石窟。拓跋濬名气远没有他的文明冯皇后大。她聪明果决﹐长于权术﹐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抚育孝文帝拓跋宏。

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文成帝长子,以皇太子嗣位。公元471年传位于太子宏,自为太上皇,后为冯太后鸩杀

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献文帝长子,以皇太子即位,冯太后临朝,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开始亲政。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禁止使用鲜卑语,禁止鲜卑服饰,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完成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后来隋唐盛世打下基础。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孝文帝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其充华妃胡氏生孝明帝,为历史上有名的胡太后。她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民不聊生,导致六镇起义,给北魏统治以致命打击。

肃宗孝明皇帝元诩,宣武帝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年幼冲,娶契胡酋长尔朱荣之女尔朱英娥为嫔。母胡太后临朝。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彭城王元勰第三子

胡灵太后,宣武帝元恪的充华嫔,在嫔妃中品正第二,孝明帝元诩生母,死后谥号为灵。公元515年正月,北魏宣武帝元恪病逝,年仅六岁的儿子元诩即位。当年八月,其母胡氏被尊为皇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听政。胡太后聪明机智,喜爱读书写作,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酷爱射箭,能射中针孔,朝廷一切政务都由她亲手批阅处理。她崇信佛教,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不惜耗巨资在皇宫旁建造规模浩大的永宁寺。她恣意放纵,大肆挥霍,消耗尽府库,沉重压迫剥削各族百姓,激起六镇大起义,激起如火如荼的遍地起义风暴。
我曾经去洛阳探访北魏遗迹,在博物馆听说古墓博物馆值得一去,前往得知,这个博物馆竟是基于宣武帝元恪的墓葬,实属侥幸。可惜,这座堆土为陵的古墓已经被反复盗掘,解说员说,当年考古队用筛子过滤土壤,仍然没有找到任何文物。唯有一具骨架,却非人类,考古队仔细勘察,发现有一盗洞从穹顶直下,正对枯骨,原来盗墓人逃逸之后,一只山羊从盗洞坠入,枯死墓中。在古墓博物馆中有一副表示着附近古墓的地图,另有惊人发现,这趟洛阳之旅,真是收获丰富,至于是什么发现,下文再说。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6 14:58:51 +0800 CST  
@wangt340504 2012-01-16 18:46:27
@开火 2012-01-15 03:01:02
75,太行八陉
葛荣在河北屡次击败官军,重铠步兵和攻城器械搭配便于攻城,再配合长槊兵防御敌方骑兵进攻,步战方阵可攻可守,处于不败之地,他也从未在平地野战中失手。...........不过,唯有一事还没有想明白,尔朱荣的军队从哪里出太行山,井径?太白径?还是滏口径?...........
----------------------.....
-----------------------------
记得,后来全改过来了,欢迎回来。春节开始贴第二部河阴之变,估计还得贴几个月,现在正在写第三部,名字想叫《横扫千军》,第四部叫做《河洛白袍》。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7 03:07:04 +0800 CST  
第一百四十九卷(公元五二三年,梁普通四年,北魏正光四年)

武卫将军于景,忠之弟也,谋废义,义黜为怀荒镇将。及柔然入寇,镇民请粮,景不肯给,镇民不胜忿,遂反,执景,杀之。未几,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反,杀镇将,改元真王,诸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拔陵引兵南侵,遣别帅卫可孤围武川镇,又攻怀朔镇。尖山贺拔度拔及其三子允、胜、岳皆有材勇,怀朔镇将杨钧擢度拔为统军、三子为军主以拒之。

注:风光无限的繁华景象只是表面现象,危机早已潜伏,一次小小的请粮事件演变成亡国的六镇叛乱,可谓乐极生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两条教训,第一,魏国应该建立最低社会保障和危机预警机制,第二,无论预算多么紧张,也不能让军人吃不饱饭。
沃野、怀朔和武川都属于六镇。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他在北部边境设置六镇拱卫首都,自西而东为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沃野镇始置于汉沃野县故城,今内蒙古临河县西南,后迁至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怀朔镇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西南。武川镇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西。抚冥镇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镇,今河北张北。
武川,一个值得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地方,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说,“魏之亡,则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然而,《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对此质疑:杨忠之妻为济南郡的吕苦桃,故“疑杨家本系山东杨氏。”我在中山大学企业高管营销班讲课,距离陈寅恪故居极近,有幸瞻仰,迎面便是陈先生铜像,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我的座右铭,故将两种观点都列出来,供大家判断。北周实际的开国君主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与贺拔兄弟的父亲贺拨度拔是至交,同样出自武川,后来宇文泰投奔贺拨岳,并在贺拨岳被暗杀后取而代之,成就大业。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从武川镇一直跟随贺拨岳,成为北周的八拄国之一,儿子被封为唐国公,才有此后的大唐。
楼主 开火  发布于 2012-01-17 11:14:05 +0800 CST  

楼主:开火

字数:207527

发表时间:2011-10-24 00: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19:55:19 +0800 CST

评论数:1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