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金吾之叹 四

对史书上这类难以用现代物理学解释的事件,其实用不着大惊小怪。也许是因为五代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吧,所以据《旧五代史》记载,这个时代的不少大人物都是带着火光,或火灾前兆诞生的,如:李克用“是时,虹光烛室,白气充庭”, 郭威“载诞之夕,赤光照室,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显然,这两位出生时,火已经着起来了);李存勖“紫气出于窗户”,石敬瑭“时有白气充庭”(这两位出生时,刚开始冒烟)。

后来的国学大师欧阳修老先生,可能比较具有维物思想,不语怪力乱神;或是认为,这些五代君主没有资格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享受“闹火灾”的待遇,便充当了一次义务消防员,在他的《新五代史》中,将这几次灵异火灾都给扑灭了。

不管朱温出生时有没有出现不明发光现象,他的童年都没显出什么过人之处,完全就是个患有多动症的淘气顽童,刁滑任性,整日舞棍弄棒,与群童打闹,在村中惹事生非。放在今天,就是一个天天让家长老师着急上火的问题儿童。身兼朱温的家长与老师的朱五经,不知是不是因为上火次数太多,或是别的原因,不数年后,便抛下妻子王氏和尚未成年的三子一女,一病身亡。

丈夫死后,朱家的家境越发困难,王氏只得带着孩子,前往砀山东面不到百里的萧县,投靠朱五经一个富有的旧日相识刘崇,为其帮工过活。王氏给刘家做饭、织布,朱温的大哥朱全昱(这个名字可能朱温发达后改的)给刘家种地,二哥朱存放牛,朱温放猪。

不过一个问题儿童,一般也成不了模范童工。朱家三兄弟中,只有大哥朱全昱是本分勤劳的农夫,放牛娃朱存和放猪娃朱温都性情粗暴,不爱劳动。尤其是朱温,顽劣不改,在新环境中,渐渐长成了一个身强力壮,却以狡狯好斗、游手好闲、人见人怕而闻名乡里的知名混混,人送外号“泼朱三”。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0 09:05:00 +0800 CST  
金吾之叹 五

刘崇虽然不是什么黄世仁之类的恶霸地主,但也不是开福利院的慈善家,当然不喜欢在家里养个光吃饭不干活的无赖,所以一旦看到朱温该工作时慵懒偷闲,或又在外边招惹事端时,就抡起棍子,给朱三品尝一顿棍子炒肉。只是每到这种时候,刘崇的母亲,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就往往站出来制止,还告诫刘崇说:“朱三可不是个平常人,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你要好好待他!”(要说这刘家老太太的眼光,也真不在三国许子将之下,她平时待这个“泼朱三”极好,据说常常亲自给他洗头梳发,视同亲孙。)

不过,这时并没几个人相信刘家老太太的眼光,我要是当时的刘崇,我也不信:大有出息?就那个泼朱三,也配?

不久后,朱三第一次显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那时,随着大唐最后一个明主宣宗皇帝去世,时局越来越混乱。萧县出了一个名叫张占的土匪头,带着十几个土匪来刘崇庄上抢劫,谁料正当他们得手回归之时,撞上已经长成健壮勇武少年的朱温、朱存,让两兄弟打得落花流水。土匪们只好退赔全部脏物,向朱温叩头求饶,保证不敢再来冒犯,才得以仓惶逃去。

经此一事,朱家两兄弟在村民和刘崇眼中的形象骤然升高,俨然已成为混乱时局下,全村的保护伞。此后他们不用继续给刘家放牛放猪,而是操弄刀箭,发挥强项,入山林打野味,比以前自由舒心多了。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下去,好象也满不错的,直到有一天的到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刚刚捕获了一批猎物的朱家两兄弟,前往宋州的集市贩卖。在唐朝,宋州是宣武镇所辖四州(汴、宋、亳、颍)中最大的州,总人口有八十九万多,放在同时代的欧洲,够得上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了(如在十一世纪以前,英国总人口一直不到一百万)。宋州的集市固然比不上长安的西市,但也是很热闹的,自然销售山货的好市场。卖完了捕到的猎物,手头赚到几个闲钱的朱家兄弟,乘着天色尚早,决定去城郊一座大寺游玩。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1 21:59:02 +0800 CST  
朱温老家的名特产:砀山梨。
在下十几年前头次尝到的时候,惊为极品。南北朝初年,很有商业头脑的刘宋北伐军主帅王玄谟,率军途经这一带时,命每家要上缴八百个大梨,极有可能就是砀山梨。
砀山梨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容易买到,但似乎多为假冒,滋味一般。就像我们这里装运的本地香蕉,包装箱上印得都是“台湾香蕉王”。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1 22:08:03 +0800 CST  
金吾之叹 六

来到翠柏苍松掩影下的古刹,却发现今天有些异样的热闹。山门之前缓缓驶来两辆精致的香车,数十名衣着鲜亮的家丁、丫环在前后小心侍候着。素来没有敬上习惯的朱温并不在意,跃步欲进,几名家丁马上把他拦住:“哪来的野小子,想找打么?现在不准进去,须等我家刺史夫人和小姐先进香完毕,你们才能进去。”

朱温不悦,正有发作之欲时,却无意中听到一声少女胜似银铃的轻斥:“老爷不是让你们不要在外边欺人么?”

随着这一声宛若天籁的悦耳嗓音,老爹朱五经那本破旧的《诗经》上,曾经干巴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俅”,这时第一次物化成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肆无忌惮地闯入了少年朱温那尚未被美女滋润过的眼帘。

首先露出车帘的,是一只白嫩的小手,春葱般的葇荑纤指之上,可见一段羊脂般洁白的玉腕。可还没等朱温细细品味这双手的妙处,少女已经下了车,不见正面,只能从身后看见她身着锦绣粉袍的窈窕身段,和发髻之下几缕披肩的柔顺青丝。

正在朱温微感失落之际,却让他见到了终身难忘的销魂一刻:少女悄悄回过头,冲着他优雅的一笑,粉嫩的瓜子脸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清澈无瑕,胜过农夫山泉,精致的瑶鼻之下,嘴角露出浅浅的笑意,有点甜……

难怪西方人将男女相爱,比喻成心灵被爱神丘比特的小箭射中,少年朱温感到自己的心脏似乎也中箭了,在那一瞬间仿佛停止了跳动,全身的感官似乎只剩下部分视觉还能正常工作。他望着那位富家小姐的方向,如痴如醉,全然没有没有注意到少女身旁一位中年贵妇的不悦神情。

少女进了寺,少女又出了寺,少女再次上了车,直到香车离去很久,朱温仍呆呆站着,并且不甘心地重重呼吸着周围的气息,希望能够再从中,捕捉到她留下的哪怕最后一丝淡淡芬芳……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2 09:12:35 +0800 CST  
金吾之叹 七

朱存发现三弟的傻样,不由讥笑道:“老三,发什么呆啊?你不会看上那个小姐了吧,那可是宋州刺史张蕤(读音:ruí“蕊”)张大人的千金啊?那门第,象你我这样的穷小子,就是爬上梯子再踮起脚,也够不着人家的地板,还是乘早死心了吧!”

不,不对,二哥,你忘记老父朱五经生前,曾讲过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吗?光武发迹之前,也不过南阳一耕夫,少年时,他见到同乡少女阴丽华,一见衷情,从此爱慕难舍,后又到长安,看到执金吾出巡时豪华漂亮的排场,便发下誓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为达成心中的志愿,光武后来奋斗不已,果然娶到了阴丽华,更成就了一番千秋伟业!

燕雀岂知鸿鹄志,王侯将相有种乎?张家小姐,你等着我,终有一天,我要娶你为妻!你就是我的阴丽华……

朱存吃惊地看着满嘴疯话的老三,只好苦笑着摇摇头:三弟这次病得不轻。

这是朱温这个五代头号情痴兼头号淫棍,一生情欲史的开端。很可能也是他从乡村流氓到天下枭雄,这一长篇励志史的起点。

目标是有了,但怎么去实现呢?找个媒婆去提亲?别说刘刺史那关,估计媒婆这关都过不去,毕竟人家也不想给自己的工作履历增加污点不是?以朱三现在这条件,如果去参加“非诚勿扰”,估计顶多到第二轮,台下的灯光就会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样灭个精光。通过正常手段,娶到张家小姐的可能基本为零。

难度很高,高到几乎看不见一丝希望,如果是在下这类平庸常人的话早放弃了。但刘崇老母说得好,“朱三不是个平常人”,他从未被困难吓倒,现在没有,今后面对更多困难时也没有,仍旧满怀信心,时刻准备,等待着实现梦想的时机。

乾符二年,朱温二十三岁,王仙芝和黄巢在离他家乡不太远的滑州和曹州分别起义。两年后,朱温二十五岁,王、黄联军杀到了距离萧县不过百余里宋州,并且大败了官府的讨伐军主帅宋威。各种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出现在了萧县的大街小巷与田野村庄,一个比一个更让人有“变天”的感觉,一些生活无着的平民,开始把参加“草军”看成一个有诱惑力的人生选项。

这其中无疑有朱温。当他听到西边宋州方向传来的各种消息时,多半比其他打算投奔“草军”的人更加心潮起伏。

因为他知道,在那里,有一个热闹的集市,有一所宁静的古寺,可能更有一个让他数年来一直魂牵梦萦的窈窕身影。

于是,朱温深藏着那个出人头地,娶张家小姐为妻的念头,说服了朱存,和自己的二哥一道离家出走。兄弟俩离开了萧县,奔往宋州,奔往黄巢的“草军”大营,奔向前方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历史在这一刻被悄悄推动了,而推动它的最初原动力,也许就来自一个美丽少女,那无意间地回眸一笑……

(注:关于朱温认识元贞张皇后的过程,本文参考了曹书杰先生的著作:《后梁太祖朱温传》,可靠性不敢保证。据百度百科的说法,张皇后原名叫张惠,但在下查不到其原始出处,仅供参考。)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3 12:22:24 +0800 CST  
朱温早年人生经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3 12:24:57 +0800 CST  
@总老师麦加 2011-12-13 12:24:57
朱温早年人生经历



-----------------------------
对不起大家,配图有错误,朱温排行老三,误写为老二。在下制图中竟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汗颜无地。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3 17:48:09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一

这些天来,宋州城外越来越热闹,当然,来的不只是象朱家兄弟这样,揣着改变命运的理想,投奔“草军”的草民,还有赶来镇压草民,救援宋总司令的大唐正规军。

大唐的忠武节度使崔安潜,虽然和宋威共事的经历并不融洽,但在宋州告急之时,仍集合了手头忠武军全部精锐,共七千余人,由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领,驰援宋州。

诚然,参加“草军”的人多是江湖草莽,但参加官军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守法良民。比如在张自勉带来的这七千忠武精锐中,就有一位校尉(校尉始置于秦,原为中高级军官,尤其象司隶校尉,地位更为重要。但后来这个职务象放弃金本位的纸币一样逐渐贬值,到唐代时只能算低级军官,按正常编制可指挥三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营长)是王仙芝和黄巢的老同行,他便是未来的另一位知名人物:王建。

死后被谥为“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的前蜀国创建人王建,字光图,忠武镇许州(也就是当年曹操的大本营许昌,今天还叫许昌)舞阳县人。其父王庆原是乡里豪右,但后来遭遇变故而破产,所以王建虽然是“地主阶级”的出身,却是在 “无产阶级”的环境中长大的。因为没钱,王建自幼失学,终生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还比不上乡村穷教师的儿子朱温。不仅如此,青少年时代的王建,在偷鸡摸狗、不务正业方面的造诣,又大大超过砀山的朱三,在家乡,人送外号:“贼王八”。

如果说,在投军之前,宋州的“泼朱三”还只是具备了成为黑社会老大的潜质,那么许州的“贼王八”,早已是货真价实的黑社会老大了。他在许州和另一黑帮头目晋晖合作,建立了一个横行许州、蔡州的犯罪集团,以盗窃为集团的主营业务,如果条件合适,也不介意干点儿抢劫之类的其他业务,著名的小弟,有他的亲戚王宗裕、王宗寿等人。

后来,这个盗窃团伙很不幸地碰上了忠武镇的“严打”行动,团伙头目王建和晋晖都被抓捕,关进了许州的死囚牢。眼看掉脑袋在即,王建求救于狱中的牢头孟彥晖,发誓如能救他一命,日后必当厚报。孟彥晖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便私自将王建与晋晖都给放了。

(注:没有证据证明孟彥晖是孟楷的族叔,故在下前文《数风流人物,还看盐贩》一节中,孟楷与林言的那一段对话,仅仅出自在下的想像。)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5 12:05:18 +0800 CST  
@独孤慕雨 2011-12-15 08:57:20
燕雀岂知鸿鹄志,王侯将相有种乎?张家小姐,你等着我,终有一天,我要娶你为妻!你就是我的阴丽华……
很难想象朱温一个扛锄头的农民会知道什么阴丽华!麦老师在这里处理的似乎稍嫌粗糙的,不过亦不影响本文的可读性!
-----------------------------
他的父亲朱诚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啊,而且朱温似乎也没有真正扛过锄头种过地。
另外,在下也解释过了:这一段参考了《后梁太祖朱温传》,很有可能细节失真。关于金吾之叹可见于《北梦琐言》:“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并非在下臆造。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5 12:12:45 +0800 CST  
@Lunter2009 2011-12-14 23:30:42

作者:总老师麦加 回复日期:2011-12-07 08:03:40  回复

@mz4413361 2011-12-06 11:16:45
楼主啊,你写的这么好,但是更新的这么慢,这样是不好地。古代是养贼不剿,拥兵自重。楼主可不要养文不更,拥文自醉呀。这么好的东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哈哈......楼主,顶你哦。......
-----------------------------
谢谢提省,如今确实写出些毛病了,以后尽量注意吧。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5 12:18:45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二


侥幸逃生的王建接受了教训,放弃盗窃这种不入流的小打小闹,改行当上了更有前途的盐贩子。有一段时间,在均州、房州一带的私盐市场上,“贼王八”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可惜,在大唐乾符年间,私盐行业遭遇的危机是全国性的,感到生意难做的王建,在武当山一个法名叫“处常”的和尚建议下,决定不贩盐了,回到许州,投身忠武军,结束了自己黑老大生涯(按说他在许州可是有案底的在逃囚犯,不知用什么办法销的案)。和他一起投军的,还有老搭档晋晖,以及王宗寿等小弟。

由于王建“机略权勇,出于流辈”,再加上他与王仙芝、黄巢等老同行作战时,积极敢干,“从讨有功”,得到上一任忠武节度使杜审权的赏识,被“拨为列校”。此次,又跟随张自勉,救援宋州。

于是,宋州城郊,战事再起。张自勉挥军破围,“贼王八”一马当先,王仙芝、黄巢联军列阵抵御,万箭齐发,王建所乘的战马中箭栽倒,但他跳起身再战,官军攻势不减,终于冲破了“草军”的阵列。这一仗,王仙芝和黄巢共损失两千余人,眼看官军的援军到达,攻下宋州的机会已经不大,两人解除了对宋州的包围,然而王仙芝向南,黄巢向北,继续各走各的道。

据说在这次战斗结束后,王建把自个被射死的战马大卸八块,熬了一大锅马肉汤来慰劳跟着他的众小弟。当剖开马肚子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类似小蛇的奇怪动物,在战马的心脏附近蠕动(不知有没有哪位朋友懂兽医,马可不可能得这种寄生虫病?),让王建颇觉惊异,隐隐有天命在身之感。

(注:王建以小校身份参与讨王仙芝,以及剖马见蛇的记载见《蜀梼杌》,后一条的可信度让人生疑,大家姑妄听之。)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7 11:59:30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三


宋州再战,官军虽然算不得大胜,但好歹也是这大半年来,长安的朝廷收到的第一条货真价实的捷报,可祝捷之余,在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方面,朝廷内部却吵翻了。

宰相卢携认为,宋州解围后,张自勉的军队应该按照惯例,归“剿匪总司令”宋威指挥,以便统一事权。按世界战争史的一般经验来看,在一个战场只设一个总指挥,一般要好过权责不明的多人统率,卢相国的建议看来是有道理的。

但卢相国的意见并未得到政事堂的一致赞同,反对者是他的对头,此时四个宰相中相对而言,为人最正直的郑畋。而曾多次弹劾宋威,并提议以崔安潜、张自勉来取代宋威、曾元裕的郑相国认为:张自勉已经得罪了宋威,如果让他归属宋威麾下,必定会被宋威谋害!(从后来宋威弹劾张自勉的事实来看,郑畋并没有低估宋总司令的人品,他确实记仇不记恩。)

派系矛盾尖锐,两人各不相让,而第三号宰相王铎,见朝中还是田公公、卢携一派的势力更大,也见风转舵,附和卢携的意见。郑畋见连自己推荐入朝的王铎也站到了对立面,气得上表要求辞职,回浐川养病。

可这种戏法人人会变,卢携、王铎也不示弱,同样上表请求免职。一时间,政事堂的四位同平章事,就有三个以撂挑子相威胁,中央政府面临着瘫痪的危险。

没办法,僖宗皇帝只好暂停了他的心爱的马球,回来处理此事。毕竟在业余时间,他的岗位还是皇帝。李儇下诏:三个宰相的辞职申请统统不批准。然后和了一次稀泥:张自勉本人不用归并宋威麾下,但他的七千精兵要交给部将张贯,归宋威统一指挥,自己一个人回去许州就行了。

就这样,张自勉打了胜仗,解了宋总司令的危,未闻奖励,却先被剥夺兵权。大唐朝廷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宋威的话:它确实赏罚不明。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18 21:23:00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四


尽管大唐朝廷内部的黑幕重重,党同伐异,让郑畋之类比较正派的官员愤愤不平,几次想辞职不干,但后世钱中书先生说得好,当华屋高墙内的某些人想冲出去的时候,墙外还有更多的人正想冲进来呢。

王仙芝,就是这些想冲进墙内的众多志愿者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虽然上次在蕲州接受招安的活动,被黄巢破坏而遭到失败,但王大头领转行当国家公务员的念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在与黄巢第一次分兵之后,王仙芝曾多次致信宋威,希望朝廷能再降旨招安,给他安排一份吃皇粮的工作。但王大头领显然拜错了码头,因为我们聪明的宋总司令,根据当前政局与战局的精确考量,已经明确一个信念:王仙芝只有活着并且继续当反贼,才能实现宋总司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一个变成了国家公务员的王仙芝,对宋总司令有害无益的。

于是,王仙芝寄出的这些请降书信,全部都被宋威扣下,就像掉进流沙河的石子,连个泡也不见冒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次宋州之役,王仙芝肯与黄巢合作收拾宋威,也不排除正是要报一报对这位“无德邮递员”的私怨。

不过,王仙芝象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望招安,终于还是盼来了一位“亲人”。宋州之役后四个月,王仙芝绕过宋威,与正在邓州的大唐招讨副使兼都监军(大致可译为“剿匪副总司令兼总政委”)杨复光杨公公接上了话,通过今天已经搞不清楚的的渠道,定下了再次招安的合作意向。

对这一成果,王仙芝高度重视,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他决定派出以二把手尚君长为首的高级代表团,前去面见杨复光,商议受降封官的具体事仪。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0 08:59:41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五


说起这位杨复光,也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他出身的杨氏家族,在大唐的权宦世家中属于百年老字号,论根基深厚,远非如今最得势的田公公可比:

杨复光的名义曾祖父杨志廉,官至枢密使兼左神策军中尉,曾参与拥立唐顺宗为帝,为定策国老;杨复光的名义祖父杨钦义,官至左神策军中尉,是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政治盟友,有可能是名臣李德裕得以入朝辅政的幕后推手;杨复光的义父杨玄价,虽没有前两代这么辉煌的业绩,也官至神策军中尉,进入宦官最高阶层的“四贵”行列;他的堂兄杨复恭,前两年也曾干到左神策军中尉,但在宦官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杨复恭不敌田令孜,又被挤下了中尉宝座,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氏家族数代的经营也非田公公轻易能够铲除,因此杨氏兄弟的位置仍然不低,虽处弱势,但也是宦官集团中能与田令孜对抗的一大派系。

(注:杨复恭与杨复光只通过上一代的收养关系建立起来的虚拟亲戚,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杨复恭本姓林,籍贯不详,杨复光本姓乔,福建人。)

一般说来,在体制内既得利益较多的人,总希望维持体制稳定,而既得利益较少的人,总有改变现状的渴望。作为著名宦官家族杨氏第五代传人中的佼佼者,杨复恭和杨复光兄弟对暴发户田令孜的当政都是非常不满的,但在与“田阿父”的正面对抗失利之后,杨氏兄弟只得“曲线救国”,从其它方面想办法。比如说,做出一件引人注目的实际业绩,就可以大提升影响力,重振杨氏家族的声威。

撇开日渐昏馈的宋威,招降王仙芝,结束旷日持久的“剿匪”战争,这是多么重大的功勋啊!如能成功,显然会大大加强杨复光以及杨氏家族在北衙的发言权。再加上杨复光的为人,比较重节义,敢担当,属于唐代宦官中少数公忠体国的有识之士,对于这一既利国也利己之事,自然当仁不让。

但另一面,这样的事如果让杨复光办成,肯定也会相应降低田令孜、卢携、宋威一派的地位,因此在成功之前,一定得保密,田公公等人如若提前得知,要搅黄这件事,有得是办法和手段!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1 12:18:41 +0800 CST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1 12:22:38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六


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杨复光处处设防,这条绝密的情报,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还是让宋威给知道了。这位在战场上已经越来越没用的总司令,此时反应却格外灵敏,他当机立断,派兵在中途设伏以待,将乔装改扮赶往邓州的尚君长一行人全部抓获,然后厚颜无耻地向朝廷上报:他在颍州打了大胜仗,生擒“草军”的副首领尚君长!

发生这样的变故,杨复光当然不能不说话,他立即上奏,说明尚君长等人来商议投降的,并不是被宋威在战场上擒获的!可他原先为了安全而进行的保密工作,现在起到了反作用:皇帝李儇与朝中大臣都不知道他招降王仙芝事,墪是墪非一时竟辩不清楚。

于是,李儇下诏,命侍御史(相当于中央检察院的检察官,从六品下)归仁绍负责调查这件事的真相。

从刑侦角度来看,这件事似乎算不上什么疑案,要弄清真相并不困难:尚君长等十几个大活人都在宋威关押之下,假如他们确实是战场被擒,那时候又没有电话手机,他们自然不可能与相隔数百里外的杨复光串证;杨复光那里保存的与王仙芝往来密信又可作为物证;而颍州唐军有没有打胜仗更不难查清。

但就这样一个低难度的案件,还是给我们的归检察官带来了不小的难题,难点不在于弄清事实真相,而在于如何摆平真相背后的利益博弈。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儿,就让在下来替归大人分析一下,在三个对局层面,“投降说”VS“擒获说”背后的力量对比吧。

第一局,中原前线:“投降说”VS“擒获说”=杨复光VS宋威。虽然杨复光的位置也很高,但宋威毕竟是主帅,地位更高。杨复光有后台,宋威也有后台,而且更硬。因此,第一回合,“擒获说”1:0胜出。

第二局,中央政事堂:谁都知道,当今头号宰相卢携是宋威的靠山,如果调查结果,让尚君长等人竟然不是被擒的,那肯定会得罪卢相国。而让尚君长“战败被擒”,则没什么事(没有证据表明郑畋与杨氏兄弟是一党,即使讨厌宋威的郑畋站在杨复光一边,那也一样,因为朝中郑相国的权势一直被卢相国压着一头)。因此,在第二回合,“擒获说”2:0再次胜出。

第三局,大内北衙:杨复恭VS田令孜,这都不用说了,杨公公早就是田公公的手下败将,总裁判李儇也一直是偏向田公公的。至此,三个回合下来,“擒获说”3:0,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样一算,对于尚君长,只能让他“战败被擒”,绝不能让他“投降”!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3 11:35:06 +0800 CST  
@谁敢揍渊渊 2011-12-22 18:30:06
怎么同样的内容发这么多遍?
-----------------------------
没有啊,虽是同一小标题,可后面带序号,内容也不一样啊。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3 11:38:10 +0800 CST  
@Lunter2009 2011-12-23 12:40:40
这个卢携在对待草军的策略方面上一错再错,也是李唐大厦倒塌更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
是可以这么说,所以等后来黄巢打下潼关的时候,田令孜才能把责任一骨脑地全推给卢携,逼得卢相国畏罪自杀。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3 12:56:20 +0800 CST  
尚君长之死 七


但话又说过来,政治这种游戏,常常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固然是田公公占上风,谁知将来会不会又变成杨公公得势呢(后来杨复恭果然咸鱼翻生了)?到时候如果杨公公记仇,只要略施眼色,就能让一个六品小官死无葬身之地!

两难啊,这不是在逼一个好干部犯错误嘛!

于是,经过一番调查核实,聪明的归大人来了一回“难得糊涂”,对于杨复光和宋威的两种说法,都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给糊弄过去,调查等于没调查。尽管尚君长等人如何下榻大唐牢房的具体途径不明,但他们还是必须享受“战败被擒”的待遇,用日式汉语说,就是“死啦死啦的”,反正造反的人该砍头,是遵照《大唐律》执行的,也不能算太冤。

如此一来,归仁绍既充分满足了田公公、卢相国、宋总司令一派的实际需要,也没有过份得罪杨公公兄弟,钢丝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归大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唐官僚,那高超的政客智慧。

只是,大唐的中央政府,在玩童皇帝、弄权公公,以及这样一群聪明政客的领导之下,要作出一个真正利国利民的决定,难度该有多大啊!

随着尚君长等人的人头,落地狗脊岭(长安市郊),王仙芝改行吃官家饭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在求招安的过程中,他不但一无所获,还失掉了两个最能干的部下:黄巢和尚君长。这可能是曾为生意人的王仙芝,平生最大的一笔亏本生意吧。

感到被朝廷愚弄的王仙芝怒不可遏,决计报复。要进攻洛阳、长安,王仙芝一时还没有那样的实力,他决定南下,连克安州、随州,击败忠武、宣武两镇的特遣兵团,接替张自勉指挥忠武军的唐将张贯战败之后,从申、蔡两州之间的小道逃回。王仙芝接着又下复州、郢州,兵锋所向,直指荆南节度使驻地江陵府。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5 11:38:11 +0800 CST  
@山路原无雨 2011-12-24 14:43:31
写的不错,很精彩。但是看的那个累呀,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就这居然还有漏掉的。金吾之叹四,尚君长之死二,竟然没有?楼主在玩大家么?这可不好。
-----------------------------
见大家如此说,在下也看了一遍脱水版,果然重复错乱的一榻糊涂,真是难为朋友们了。

不过,在下并没有重发过,比如那个“招甚鸟安 六”,虽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七次,但发贴时间只有一个:2011-12-04 21:42:15。出现这种怪事,可能是天涯的脱水程序有误吧,待在下问问版主看。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25 12:06:37 +0800 CST  

楼主:总老师麦加

字数:2025434

发表时间:2011-10-08 20: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15:48:52 +0800 CST

评论数:355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