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招安 六

而与此同时,“剿匪副总司令”曾元裕的援兵,离蕲州还很远。那位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蕲州刺史,正是裴渥。这位裴市长也是进士科班的出身,他赶考高中的那一届主考官,正好是王铎,算是王铎的门生,因此,他和王镣也是老相识。王镣乘机说服了王仙芝,斩停攻城,让他与裴渥联系,争取朝廷的招安。

就这样,准备招安的大唐朝廷,终于和准备就抚的王仙芝对上了话,一切问题似乎都应该迎刃而解了。

不过,要能顺顺当当办好一件事,不打折扣,不出岔子,那就不是僖宗朝的大唐中央政府了。两个多月前,就已经下达了招安诏书的朝廷,此时又想反悔了。原因是不难理解的:王仙芝这帮人目前已经不在汝州了,而去了千里之外的蕲州,这意味着洛阳的达官贵人们,又可以返回豪宅,像在下看新闻时一样,听着曲,品着茶,从容地谈论如何剿灭“草贼”了。

而这种情绪,反映在朝堂上,便是几位宰相对招安的反对。当然,理由是很高调的:“当初懿宗皇帝坚持不赦免庞勋,也只花一年功夫就将他诛杀。如今的王仙芝不过一个小蟊贼,声势与实力根本比不上庞勋,对他赦罪封官,只会助长那些刁民逞凶作恶的气焰!”(史书上没有记载是那位宰相的言论,在下怀疑是卢携与李蔚,王铎入朝为相,是郑畋推荐的结果,而卢、郑二相一向不和,郑畋的后台是神策军右军中尉西门思恭,权势略逊于卢携的后台左军中尉田令孜。)

但在王铎的力争之下,朝中各派进行了妥协:朝廷招安的计划在跌跌撞撞中还是通过了审议,但降低了规格,原先说好“除官”的名单包括王仙芝、尚君长等人,现在改为只限于王仙芝一人。而且那官位也给得没一点儿诚意。

尽管如此,当长安的消息传来,在蕲州城还是出现了一幕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景象:

仗不打了,城上守军与城外“草军”都回营休息。裴市长打城门,将王仙芝、黄巢、尚君长等三十余名“草军”首领迎入城中,并在府衙内大摆宴席,热情款待各位首领。

在欢快的气氛中,从长安来的中使(朝廷的使节,一般由宦官担任),宣读了招安诏书,并当场颁发了两份委任状。自然,都是给王仙芝的,别人没有。职务分别是左神策军押牙(大致可译为左神策军亲卫队队长,等中尉大人田公公出入朝堂时,负责在前方开道,级别属于未入流。由于押牙接近主帅,常由主帅的心腹担任,故官虽小地位却较重要。但王仙芝的情况显然不属此例,田公公不可能用个“贼首”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和监察御史(大致相当于中央检查院委员会委员,级别正八品下)。

官很小,级别还不如县太爷(唐代的县令,根据所在县城的大小不同,级别可从正五品上到从七品下),说句实在话,大唐中央政府在这件事上的表现,真是吝啬的可以。

但就这样,也已经把王仙芝乐得满脸桃花开,不知道是因为他“天补平均”的雄心壮志就只值一个八品小官,还是他身为老粗,和刚上天宫的孙猴子一样,不了解上头的行政编制。前任汝州刺史王镣,和现任蕲州刺史裴渥,也连连向这位即将成为下级小同事(唐代刺史是三、四品官)的王大头领表示祝贺,此次招安“草军”的行动,似乎马上就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1-27 12:08:25 +0800 CST  
招甚鸟安 一

然而,如此和谐美好的动人场面,还是被堂下突然发出的一声非常不礼貌的大吼给打破了。

习惯了在宣读圣旨后,听跪在下边的人高呼“谢主隆恩”的中使大人,瞪大了惊愕的眼睛,想看看是哪个家伙如此缺少教养,竟敢在天使面前高声喧哗?

只见“草军”的副首领黄巢跃众而出,当场痛骂王仙芝:“当初我们发下誓言,要横行天下,现在你一个人跑到神策军中作官,想把我们这五千弟兄放到哪儿去?”说罢,便轮起钵盂大的拳头,照准王仙芝刚才还乐呵呵的脑袋,挥了过去。

据史书上说,黄巢武艺过人,但没说过王仙芝在这方面的功夫怎么样,从这次打架的情况来看,估计不怎么样,“武林盟主”算是白当了。黄巢几拳下来,打得王仙芝头破血流,后来“镇关西”被鲁提辖痛扁时看到的景色,王大头领差不多都提前欣赏了一遍。

更让王大头领心寒的是,一同而来的尚君长等心腹,一个个或是袖手旁观,或者干脆给黄巢高声喝彩,好象现在挨揍的不是他们的老大。是啊,凭什么就你王仙芝一个人去作官,完全不考虑我们的出路,把我们当成你的嫁衣裳了吗?众怒难犯,王仙芝已经犯众怒了。

而王镣、裴渥两位刺史大人,和长安来的中使大人,都是斯文人,何曾在酒宴上见过这付阵仗?全吓得不知所措,更不可能来帮他了(就算插手,估计也只能是挨扁的料)。

俗话说得好,不吃眼前亏的才是好汉,王仙芝显然也是这样的一条好汉,所以当他弄明白自己的处境后,连忙高呼饶命,并发誓和弟兄们共进退,决不再独自接受招安!

眼见情形不妙,裴刺史和传旨的中使乘众人不注意赶快开溜了,王镣的反应稍慢,又被鼓噪起来的“草军”头目们当场拿住。不仅如此,王仙芝为了挽回威信,抚慰部下受伤的心,便和这三十多个头领冲出衙门,打开城门,让城外的“草军”杀进城来,进行了一翻痛快淋漓的洗劫。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这次人祸中,蕲州城差不多被“草军”放得火烧成了灰烬,城中居民半数被杀,半数被“草军”强行征兵(这一条记载的可靠性存疑,假如半个蕲州城的居民都成了“草军”,随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时,总数不应该还是五千)。

在这整个过程中,大唐的蕲州守军仿佛是纸糊的,完全不堪一击,连困在城中那三十几个草军头领都搞不定。难怪见机早的裴刺使那么热衷于担任招安中介人,而且在招安搞砸后,也没有组织抵抗,而是立即弃城出走,向西逃到鄂州(今湖北武昌)。长安来的中使,别看是个公公,身体不健全,人家腿脚比裴刺史还快,一溜烟跑到了襄州(今湖北襄樊)。总之,这次招安完全失败,起义仍将继续。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1-29 12:18:56 +0800 CST  
@何日君再雷 2011-11-29 20:16:28
一环哦,按抓另,从字义上理解,不喜欢LZ的名字能说说有啥特别用意么?
-----------------------------
在下就再回答一次吧:这个ID是我最喜爱的游戏,《最终幻想X》中的一个角色,与穆斯林的圣地毫无关系,在下是汉人。当初定这个名只是开玩笑,并无深意。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1-30 09:37:19 +0800 CST  
招甚鸟安 二

现在,让我们暂停一下叙事的脚步,回过头来好好分析一下蕲州城中发生的这件事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起恶性斗殴事件发生的原因,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古代史籍给出的解释很渺小:朝廷封官的名单中没有黄巢,害得黄巢同学红眼病发作了;新中国的旧版教科书上,给出的解释很伟大:黄巢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在革命面临着中途夭折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与王仙芝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挽救了革命!

唉,难怪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啊!

但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既无聊又好较真的愚人,比如在下,总想通过某些手段,悄悄偷窥一下历史小姑娘,那浓装艳抹之下的真容。

首先,教科书的说法,虽然有黄巢本人责备王仙芝的话作为证据,但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恐怕不能只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吧?在此事件之后,黄巢自己也一再联系唐朝中央政府,就招安条件讨价还价,次数比王仙芝还多,这又怎么算?更何况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来黄巢信任、提拔、重用的那些手下,包括二把手尚让,心腹林言在内,降唐者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衬托下,硬要说他们的大老板就与众不同,出淤泥而不染,你相信吗?

起码在下看来,在整个“唐末农民革命战争”中,就没发现里面有“坚定的革命家”这种人存在过。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1-30 09:39:09 +0800 CST  
与它相比,古史的说法,不存在直接的证据,仅仅出自旧史家们略带一点儿恶意的主观臆断,不过看起来似乎更合乎人之常情。但按此说,大唐朝廷只要再多发几份八、九品小官的委任状,权当一次低层公务员扩招,让“草军”的大小首领们有官同做,利益均沾,就会真的天下太平了吗?

恐怕,这又把黄巢的野心和水平,估计得太低了。空口无凭,让我们来看看同时期另外几个实例吧。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1-30 09:40:50 +0800 CST  
招甚鸟安 三

比如说,前文曾经提到过的,横行江南十余州,声势不低于王、黄“草军”的狼山变军首领王郢,就已经向朝廷申请招安,时间比王仙芝向唐廷乞降还早几个月。他通过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鲁寔向长安方面传话:他的要求不太高,只希望归顺之后,朝廷能给他一个望海(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镇)镇守使当当。

但朝廷不答应,任命王郢为右率府率(太子东宫的侍卫长,级别正四品,比朝廷给王仙芝的官大),到长安任职,并保证,他这几年掠取的财物仍归他所有。

虽然看起来唐廷给王郢开出的价码,好象比给王仙芝的更优厚,但经过长达半年的讨价还价之后,这一轮谈判仍告破裂。愤怒的王郢诱擒了鲁寔,接着破望海,掠明州,克台州,继续反唐。

再比如说,半年之后,离开王仙芝,自立门户的“草军”首领柳彦璋,攻陷了江西重镇江州(今江西九江),抓住刺史陶祥。柳彦璋取得这次胜利后,接下来的做法和他曾经追随的王老大很相似,命陶祥替他上表朝廷,请求招安。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开出的要价,但联系前后文,在下猜测他很可能是请求当江州刺史。

不久,朝廷作出了答复:任命柳彦璋为右监门卫将军(天子禁军南衙十六卫中的中高级军官,从三品,级别又比率府率高。但十六卫如今仅存虚名,故该职务无权无势,只具有装饰性),同时命令立即他解散部众,前往长安任职。而江州刺史一职,则由中央派来的左武卫将军刘秉仁担任。

同王郢一样,柳彦璋拒绝入朝和解散军队,这笔交易也没做成。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1 08:08:48 +0800 CST  
没想到能上一次首页,也没想到大家如此热情,既感荣幸,也感惶恐。在下并非职业写手,只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写作,文思也比较迟钝,还要核对不少资料,码字速度不快。有这么多朋友的支持,自当尽力坚持,但如果进度赶不上朋友们的期望,也还请大家多多体谅。谢谢。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1 08:17:39 +0800 CST  
@艺术情怀 2011-12-01 08:05:12
本人来自福建,福建在历史上唯一建国的,就是五代十国中的“闽”。我也喜欢读五代十国那段历史,支持楼主。
-----------------------------
谢谢支持,不过朋友的话有些地方不够准确:如果条件放宽一点,五代时在福建建国的,应该是“闽”和“殷”两国。另外在前334年至前110年之间,福建还存在过一个闽越国。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1 08:29:51 +0800 CST  
@nnzdc 2011-12-01 11:37:29
@总老师麦加 2011-11-03 21:10:09
数风流人物,还看盐贩 三


差不多一千年后,一位长着一付大胡子的德国犹太思想家,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对这一类型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归纳总结:“……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敢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法;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说实话,在下一...........
-----------------------------应是河东解县-----------------------
回这位朋友:如按唐前期十五道的划分,解县确实属于河东道。但如按此时唐藩镇的划分,解县属于河中镇。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2 09:31:23 +0800 CST  
招甚鸟安 四

至于黄巢本人,今后还会提到他向朝廷开价天平或广州节度使,朝廷还价率府率的事。与上两个例子情况相同,双方谈崩了。

好了,综合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差不多可以给这一时间段,反唐武装的谈判条件,与大唐的招安政策做几点小结了:

一、除掉给个官就行的王仙芝外,王郢、柳彦璋、黄巢这三个“贼首”提出受抚的条件都有三个共同点:不解散军队、给一块地盘、地方任职。

二、大唐朝廷给这些“贼首”们安排的招安条件也有三个共同点:解散军队、不给地盘、中央任职。

三、正是因为在这三个最关键的原则性问题上,彼此都不肯让步(王仙芝例外),所以招安协议总是达不成(就连《水浒传》中,宋江受招安后也没有解散人马,等他征完方腊,军队一解散,死期马上就到)。至于入朝后官位的大小,不过是神马浮云一类的东西,不能太当真。所以实力最弱的柳彥璋,朝廷给予的官位反而最高。

至此,我想我大概已经揣摩到黄巢等人的真实想法,可以将他们的心声喊出来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你王仙芝,还是那个自命豪雄的大丈夫吗?还是那个堂堂的“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吗?就算要倒下,你多少也该中枚口径大点儿的糖衣炮弹吧?这回好了,一颗小小的糖衣子弹就把你给崩翻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2 09:35:32 +0800 CST  
@永远睡不醒的熊猫 2011-12-01 13:09:43
很不错的帖子!!我很喜欢五代十国的历史,正如楼主开始说的,它很不像我们传统认识的古代中国。这一段时期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啊??
-----------------------------
回这位朋友:不是,五代只有人数较少的沙陀人融入汉人。一般最常被提到的民族大融合是指十六国至南北朝,五胡的大部份,尤其是鲜卑人与汉人基本混为一体。但它也算不上第一次,春秋战国,华人与原被华人视为“南蛮”的楚人实现融合,形成了汉人。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是楚人后裔。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2 10:04:53 +0800 CST  
招甚鸟安 五

更何况,这还远远不是官职大小的问题。一旦你解散部众之后,还有什么本钱和朝廷讨价还价?等到了长安,就只有受人摆布的份儿。孙猴子够牛了吧?可到了天上又怎么样?封你个“弼马温”时,你是看马的,就算封你个“齐天大圣”,你也不过就是个看园子的!

而且,王老大,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吗?如果你只是个“胁从”,朝廷还有可能放过不问,可你是“贼首”啊!人家可能对你放心吗?只要稍有嫌疑,随时可以致你于死地。太久远的事儿咱就不用说了,在本朝之初,就有过恶例:

那时李唐正开国,雄据江淮的农民军首领杜伏威,审时度势,认为天下必将为唐朝一统,便向唐朝称臣,并且主动放弃权力,前往长安朝见,而且留在了中央,以身为质,大唐因此而轻取江淮。

最初,高祖皇帝李渊,为了给众多割据一方,还在与唐军对抗的群雄们,树立一个自废武功的“好榜样”,也给了杜伏威极高的礼遇,远远不是朝廷赏给王仙芝的那两个芝麻小官可比:先是任命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赐爵上柱国(勋官,正二品),并赐姓“李”,编入大唐皇室的家谱,封为吴王。入朝后又改任太子太保(从一品)兼行台尚书令。这样,就使他成为此时大唐帝国名义上的第四号人物(前三号分别是: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

(唉,读史至此,不由让在下想起法国萨科奇总统2007年12月发表的名言:“卡扎菲没有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独裁者。”)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3 11:19:19 +0800 CST  
麦加兄,话不能只说一面呀,黄巢的同乡李勣不就官高爵显,荣华终身吗?
======================================================================
李勣是“胁从”不是“贼首”啊,看看王世充、窦建德、李密、萧铣、李子通、李轨、薛仁杲这些“贼首”们落入唐朝手中后,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吗?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3 14:23:06 +0800 CST  
招甚鸟安 六

可是,镀金的笼子还是笼子,再显赫的虚衔也只是虚衔。尽管他已经改姓李,尽管他从未与唐军为敌,且对唐朝平定天下立有大功,但他做过“贼首”,便永远是人家眼中的异己分子。随着天下一统基本已成定局,大唐不再需要这个颇有威望,有可能带来潜在威胁的不安定因素,“李伏威”在朝中的身影,也自然变得越来越碍高祖李渊那警惕的眼睛。

果然,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二月,大唐朝廷找了个捕风捉影的借口:杜伏威参与了其旧部辅公祏的反叛!便将他削爵革职,抄家没产,逮捕入狱,妻儿全部送入官府为奴。不久后,杜伏威不明不白地暴亡于狱中。

好了,王老大,不妨看看,论功绩、实力、官职,你有那一项比得上当年的老杜?老杜入朝后都保不住自己性命,你凭什么认为你入朝就能幸免?还要连累我们?

总之,大唐朝廷这次蕲州招安的失败,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它竟然差点儿成功了。

黄巢挥拳的原因,既不是他革命信念坚定,坚决与投降主义作斗争,也不仅仅是招安诏书中没让他作官,而是王仙芝太笨!朝廷的招安,根本就没有让黄巢等人放心的诚意,可王仙芝竟然接受了,暴露了这位王大盟主不过是个鼠目寸光的浅碟子。我相信,即使长安来的中使多带几份闲散京官的委任状来,让其他头领也见者有份,黄巢的老拳,仍有极高的机率,邂逅王仙芝的鼻子。

经过这一事件,王仙芝的威信大受打击,已经没法继续保持他的“武林盟主”地位。首先,与他打了一架的黄巢,不愿也不能继续在他手下做事,于是便在蕲州各自带上自己的支持者,分道扬镳。五千部众中,有三千余人跟着王仙芝、尚君长西进鄂州,其余两千多人跟随黄巢,北上回老家,从此各奔前程。数月后,王仙芝手下的 “票帅”柳彦璋也率部脱离了王大盟主,东下江西。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4 21:42:15 +0800 CST  
金吾之叹 一

分兵之后,“草军”的声势不减反增,横行中原,呈烈火燎原之势。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西进的王仙芝攻下了鄂岳道的总部鄂州,前蕲州刺史裴渥,再一次毫发无损地逃走了,他和“草军”的交情还没有结束。同时,杀回老家的黄巢,攻下天平镇总部郓州,天平节帅薛崇,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被“草军”击毙的节度使。三月,黄巢又打下了沂州,为他们去年的败绩,报了一箭之仇。

“匪情”如此严重,那位身负重任的“中原剿匪总司令”宋威将军,到哪儿凉快去了呢?

他其实也没走远,仍停留在宣武南部亳州、颍州一带,只是如今备受指责的他,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了一年前的进取精神。宋威不但自己消极怠工,还要带领大家一起退步,他曾在“剿匪副总司令”曾元裕面前,阐述了不作为的理论依据:

“小曾啊,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要知道:狡兔死,走狗烹啊!你难道没听说过当年康承训康总司令的事么?咸通年间,他担任主帅进剿徐州贼寇庞勋,才刚刚把庞勋的脑袋砍下来,朝廷不但不论功行赏,反而立即降罪撤职,令人寒心呐!作为前辈,我对这些事,可是历历在目。如果真把草贼都给剿灭了,不就轮到我们大祸临头了?所以,只有留着草贼,才是聪明之举,那样有麻烦那也是皇上的麻烦,而我们却可以一直当功臣,永远得到朝廷的器重!”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6 08:20:19 +0800 CST  
金吾之叹 二

平心而论,宋威说的应该算是实话,大唐中央政府的赏罚不明,早已是有口皆碑。但差不多也可以肯定,他说得不全是真心话。假如他真的认为必须养寇方能自重,那么当初他干嘛主动请战?去年在沂州干嘛打得这么卖力?而且还奏报击毙贼首?万一那时王仙芝真的死了,或者从此蜇伏山野不再出来,这不就成了自己挖坑往里跳么?

其实,宋威更大的担心可能是:曾元裕如果表现良好的话,很可能顶替自己“剿匪总司令”的职务。宋威知道,虽然在朝中,卢携卢相国暂时还是他的靠山,但另一宰相郑畋已经弹劾自己好几次了,长安城中,换马呼声不断,曾元裕、崔安潜、张自勉、李瑑,排队等着顶他位子的候选人多得是!如今王仙芝、黄巢用兵比以往更狡猾了,而他自己则威信大减,对诸镇兵马指挥不灵,又有病在身,再打出一次“沂州大捷”的可能性不大,要想继续稳坐钓鱼台,就只有让其他人表现也同样平庸。

总之,如果我不行,那也不能让别人行!

古往今来的职场上,抱着这一宗旨混日子的业务主管,从来就不乏其人。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宋威并没有用心去找王仙芝、黄巢的麻烦,但势力已经壮大起来的王、黄,却要回来找他这个老对头算算旧帐了。

七月,王仙芝北上,黄巢南下,两人在嵖牙山(今河南遂平县西)再次会师,联合进攻宣武镇中部的重镇宋州(今河南商丘)。近在咫尺的威胁,迫使宋威不得不指挥三镇联军前往救援。

已存芥蒂的王仙芝与黄巢,之所以肯再次合作,估计就是为收拾宋威,打一场复仇之战。宋威出击,正中王、黄之下怀。结果一仗下来,今非昔比,宋威被打得大败,溃入宋州城中,死守不出。王仙芝、黄巢联军随后将宋州城团团包围。堂堂“剿匪总司令”眼看就要让“匪”给剿了!王、黄的反唐武装,因此役而声威大振。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7 07:58:56 +0800 CST  
黄巢起义四:从蕲州分兵到合攻宋州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7 08:01:04 +0800 CST  
@mz4413361 2011-12-06 11:16:45
楼主啊,你写的这么好,但是更新的这么慢,这样是不好地。古代是养贼不剿,拥兵自重。楼主可不要养文不更,拥文自醉呀。这么好的东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哈哈......楼主,顶你哦。
-----------------------------
真是抱歉,不过在下确实是文思迟钝,写得比较慢啊。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7 08:03:40 +0800 CST  
金吾之叹 三


就在王仙芝、黄巢联军围攻宋州的日子里,一个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掀起万丈波澜的重要人物,丝毫不引人注目地,加入了黄巢领导的“草军”行列。他将是五代时代的这出乱世大戏中,第一个真正的领衔主演,他的名字,叫朱温。虽然此时,他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将来这一切故事的缘起,要上推到二十五年前的那个冬天。

据宋初大学者薛居正先生在《旧五代史》中的报导:时间是宣宗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历为公元852年12月5日),在河南道宋州砀山县北郊的午沟里村(唐砀山在今安徽省最北端的砀山县县城之东三里,距离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而义”的芒砀山只有约四十公里,但午沟里的具体位置,今天已经搞不清楚),发生了一起灵异事件:

那时午沟里有一个比孔乙己阔气不了多少穷文人,名叫朱诚,因为一直考不上什么功名,只能在乡间靠教私塾糊口。那时学生的学习科目没有今天这么多,教材也就五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即后世所谓的《五经》(等南宋的朱熹老夫子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古书作注之后,中国学生被迫增加了学习量,法定教材才变成著名的《四书五经》),而教书的朱诚也就被村里人习惯地叫作“朱五经”。

这天晚上,村里人惊奇地发现,从朱五经家的旧茅屋方向,突然发出一阵耀眼的红光,直冲霄汉,就象今天有人在加油站的地下油库里点燃了打火机。“不好了,朱五经家失火了!”随着一声惊呼,质朴的村民们忙抄起水桶扁担,赶来救火。可当大家冲到朱家小院子一看,发现一切正常,只是从屋子传出新生婴儿的啼哭。朱诚走了出来,乐呵呵告诉众人,他的娘子王氏刚刚给自己添了个儿子,等满月请大家都来喝酒!

目睹了这一奇异的超自然现象后,平日里看不到《探索发现》或是《走进科学》,因而封建迷信思想浓重的众乡民无不惊异,不禁议论纷纷,难道这孩子是天上星宿下凡,将来要大富大贵?他们猜对了,这个带着探照灯出世的朱家老三,就是后来的后梁太祖皇帝。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8 21:23:40 +0800 CST  
@冬初阳 2011-12-08 12:26:41
@徐兆玮 2011-12-07 23:08:40
@总老师麦加 2011-12-07 08:01:04
黄巢起义四:从蕲州分兵到合攻宋州

......
-----------------------------
这确实是个疑问,历史的很多细节稍加推敲,都会发现不少难解之谜。杨兄的推测有理,另外在下认为还有两个可能的因素:一是由于“草军”的擅长流动作战,其行军轨迹几无规律可遁,唐军很难预测到他们会渡江,以及在那里渡江,故无防备,且南方诸藩镇兵力又偏弱,难以在漫长的江岸布防。二、渡江“草军”的人数可能并不太多,这一来使得征集渡江船只的难度不太大,与历史北朝征南朝不可同日而语,二来也使唐军对他们渡江会造成的影响重视不足。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1-12-08 22:10:43 +0800 CST  

楼主:总老师麦加

字数:2025434

发表时间:2011-10-08 20: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15:48:52 +0800 CST

评论数:355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