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秦始皇

魏延,一说是杨仪杀的。目前这个论断占了主流。
魏延被杀很冤枉吗?
不,魏延的被杀,一点也不冤枉。
魏延有杀韩玄的“前科”,诸葛亮就是再老糊涂了,也不会使用他作为接班人的————刘禅用不起这个人。
看看诸葛亮用的这些人,“昏主用之而不危”,他诸葛亮岂能用魏延?
于是他选定了接班人是杨仪。
杨仪先派人问魏延:你如今肯听我的话吗?
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还是不礼貌的。
***个人认为,诸葛亮给杨仪留下的密信遗嘱,就是有魏延如何如何,就杀了魏延的,这样的书信,又岂能让魏延得知?杨仪有此一问,就是要给魏延留条生路,可惜,魏延还不领情!
不领情也就算了,他魏延还发动了叛乱!
诸葛亮的遗命是让魏延断后,他带领人马跑到前面去了!跑到前面也就算了,他还烧了栈道,截住了后面的蜀兵!
叛乱,在任何时候,都是灭族的大罪。
自作孽,不可活。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27 08:42:35 +0800 CST  
要说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司马昭算一个典型。
***司马昭曾这样评价刘禅:“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
果然诸葛孔明在的时候,司马氏父子敢“正眼窥蜀”吗?典型的言过其实。
***司马懿起兵夺权前一夜,派人去看两个儿子睡的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大公子睡的很好,二公子不知道怎么回事,翻来覆去睡不着!司马懿叹道,二公子难成大器。
可命运偏偏跟司马家开了个玩笑,别的人都死了,最后掌握政权的,偏偏就是难成大器的司马昭!
司马昭比起他的后代的智商,那可是高的不得了了。
晋惠帝司马衷,只是个白痴。
***问驴像个什么?答曰像头猪。
他自己也会提出问题的:是官蛤蟆还是私蛤蟆在叫?
老百姓没有饭吃了,他又发高论:“百姓真蠢,为什么不吃肉?”
此等事情,不一而足。
司马家族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西晋统一全国的时候,全国只剩下三百万户了,还包括只在户口本上还活着的人。
就是这样的乱世,司马家族被封王封侯的,就有七百多个。
那些王(八)还不知足:白痴都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乎,八王之乱就这么着了。
***八王,倒过来念就是王八,都差不多。
这件事说的明白点,就是一伙姓司马的,帮着一伙姓司马的,去杀另外一伙姓司马的,你明白了吧?
八王之乱乱完了,西晋也就完蛋了。前后只有37年。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28 07:53:31 +0800 CST  
说说陆逊和陆抗。
这父子俩,镇守夷陵二十多年。陆逊在猇亭之战后不久,就调到建业(即南京,也是当时的国都,又叫石头城),担任相国,镇守夷陵的担子,落到了陆抗肩上了。
后来,陆逊也死了,陆抗也调动到了建业,夷陵的防守任务,落到了步氏家族手里。
步氏家族在夷陵盘踞了二十多年,可谓根深蒂固了。可是,突然却向晋国递交了投降书。
***当时的吴主孙皓,非法用刑,竟然用烧红了的锯条把大臣的头给锯了下来!想想就吓人的了。其他的一些刑法,也是他孙皓的独创的。弄得大臣们人人自危,步氏家族要投晋,也是可以理解的。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29 08:34:47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4-29 16:53:49
五一节给师兄请安:健康开心!
-----------------------------
谢谢,你也是的,假期玩的开心,愉快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30 07:32:53 +0800 CST  
@背负青天九万里 2016-04-27 08:42:35
魏延,一说是杨仪杀的。目前这个论断占了主流。
魏延被杀很冤枉吗?
不,魏延的被杀,一点也不冤枉。
-----------------------------
@青梅煮酒1970 2016-04-29 16:53:21
九万里师兄,您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功几率大吗?
-----------------------------
先谢谢你的回帖
我个人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毕竟打仗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打后勤保障。子午谷,很不利于大批人马的活动,简单的说,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只适合于小股部队的骚扰行动。
像傥洛道,斜褒道也不太利于大兵团运动,曹真伐蜀无功,就是证明。所以诸葛亮北伐才要在陈仓先立住脚,再徐图伐魏的。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30 08:08:48 +0800 CST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步氏家族投晋,有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每一个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都有一些臣子会尽力挽救他的。对于三国时期的吴国,这个人就是陆抗。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4-30 09:02:48 +0800 CST  
陆抗到了夷陵城外,令人费解的是,他就要修公事,没有直接攻城。
众人都不理解,纷纷要求攻城,陆抗制止不了,只好同意一部分人攻城,一部分人继续修工事。
***这也看出来了陆抗虽然够聪明,但是吴国的将官们都是没有法纪观念的。当年陆逊曾拔出孙权赐给的宝剑说:违令者斩。然后还得好言抚慰众人。说明白了,江东子弟不遵守纪律就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可是没有纪律,这样的兵怎么能打仗?
陆抗说,夷陵的武备,是我亲自督造的,是以我知道急切间打不下来。众人不听,非得要打,结果是损兵折将,还得回过头来,继续修工事。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1 07:51:11 +0800 CST  
晋国也是真没用,直到陆抗把工事都修好了,晋国的兵马才姗姗来迟。
到了这一看步氏占住了夷陵,陆抗在野外扎下了营盘,怕其中有诈————黄盖诈降的事件在这儿发酵了。于是乎晋国的兵马撤走了。
城中的人眼看着晋国的兵马撤了,顿时人心大乱,陆抗趁机占领夷陵,夷陵又回到陆抗的指挥下。
陆抗也是命短,占领夷陵第二年就挂了。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2 08:14:15 +0800 CST  
@背负青天九万里 2015-06-18 11:23:33
统一货币
秦半两钱,半两铜,值多少钱?
汉初期物价飞涨:“马一匹价百金,米一石价万钱。”《史记。平准书》
***注意:钱的计算单位有“金”和“钱”两种不同的计算单位。
尽管汉初物价已经飞涨,尽管铁器已经普及,尽管一切证据都说明,铜已经不在主要了(汉初《盐铁论》)……,汉初还是铸造发行了“五铢钱”,比秦朝的钱轻了一多半。
***秦朝的度量衡制度,一两等于24铢。半两钱,合12铢。
尽管......
-----------------------------
@青梅煮酒1970 2016-05-02 19:02:01
跟九万里师兄学习了,对这些知识真的是懵懵懂懂!
-----------------------------
你他客气了,谢谢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3 14:20:24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5-02 19:02:21

-----------------------------
妙啊,哈哈哈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3 14:21:17 +0800 CST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三国归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疑问最大的,就是横江铁索有没有的问题。

我认为是有的。
首先说,三国归晋距唐朝不过500多年,尚有许多文物出土,以利于考证。(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现代的砖家,竟然连东南风有没有都搞不清楚。还要考证什么三国。
其次是那个时候,学者都是依照事实才有所夸张,很少有例外。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4 09:53:13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5-04 18:15:01
九万里师兄,这两天讨论的问题插不上嘴呀。
-----------------------------
就快要结束了。谢谢你顶帖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5 09:47:58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5-04 18:16:02

-----------------------------
好搞笑,哈哈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5 09:48:45 +0800 CST  
关键结束陆抗那一句:夷陵的武备都是我亲自督造的。
夷陵,从地理位置来说,不是为了抗拒晋个而准备的,结束为了抗蜀而准备的。
***唐朝,举全国之力————唐朝可是2000多万户的人口————干的惠民工程:蒲津渡铁索桥,用铁约800吨,相当于当时全国的铁产量的4/5,从此计算,唐朝的铁产量约1000吨左右。这是盛唐朝,当时没有战争的发生,生产力水平高速的进步。比如说,唐朝发明的耧犁,直到今天还有地方在使用。
***三国时期,荆州一个州,能有多少铁?可以说,孙权夺回荆州,又没有能力治理,还需要面对来自魏蜀两方面的军事压力,真可谓是85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可以想象,陆逊陆抗守夷陵的时候,夷陵的老百姓生活是大受影响。兵力不足,所以想到了铁索横江。可是,铁索横江,需要用多少铁?
陆氏父子没有算过。
他们需要防备的,是诸葛亮再来又次“猇亭之战”,吃过亏的诸葛亮,再战猇亭,胜负可就不好说了,以吴军的状态,八成是败定了。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5 10:24:42 +0800 CST  
可想而知,在三国时荆州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由于诸葛亮专心北伐,没功夫搭理他们,所以吴国才醉生梦死的过了几年。
***陆抗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去年还指挥打夷陵之战,转过年来后就死了?不可思议。恐怕是夷陵的老百姓恨陆抗,下药鸩杀了陆抗吧。
王浚楼船下益州,兵无战心,只好乞灵于横江铁索。他们没有想到,这些横在江上的铁索已经都在水里泡了几十年了!早已经就锈的腐朽了,所以,王浚的楼船,轻轻的一撞,铁索就断了。
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些铁索上了,铁索竟然这么不经用,于是纷纷投降了。
降杜预三分归一统。三国就这么就完了。
***我个人认为,王浚应对横江铁索的手段,是做了准备的,不过没有用上。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6 08:40:31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5-06 17:13:20

-----------------------------
哈哈,好搞笑,谢谢啦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07 09:33:13 +0800 CST  
项羽庙
题项羽庙的四首诗:
唐朝杜牧的题项羽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残唐李山甫题项羽庙:
为虏为王皆偶然,有何羞见渡江船。平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宋朝王安石题项羽庙: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尚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残宋李清照题项羽庙:
生应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代小说《西游补》上面,把项羽没有归在“古人世界”,而是归在了“混蛋世界”里面,可以看到,古代人的历史观,项羽也不是明白人。
李清照是那个时代,碰上了个“逃跑皇帝”宋高宗,“此有激之言,非通论也”,自不应该算数。
说什么胜败兵家事不期?那么刘邦的成功是偶然的了?看问题就这么肤浅,亏他还是注《孙子兵法》的一家。真不知道以杜牧的注孙子兵法为教材,能够学出来什么东西。
那个为虏为王皆偶然的,就是要搞笑的,不必当真啦。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10 09:32:55 +0800 CST  
只有王安石那首诗还值得一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尚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要说百战疲劳,刘邦的士兵也是一样的,项羽主要就是和刘邦在打,项羽的士兵百战疲劳壮士哀,刘邦的士兵怎么就不哀呢?
这是个不解之谜,靠谱的推测是,刘邦有钱!他靠盗墓发的财,用到军费上了。历史教科书毕竟是汉朝人写的,为尊者讳,汉朝人不能说刘邦盗墓的。
中原一败势难回,刘邦大小经过七十多次败仗,怎么说?
只能说刘邦的忽悠人的功夫过硬,当然,还得再配合有钱,使得士兵能够卖命。
不像在项羽那里,命卖了,却没有钱,仅有一口饭吃。
***项羽的乡土观念特别的强,能够在项羽手下发财的,都是那些江东子弟兵。
江东子弟今尚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四面楚歌,吹不散八百江东子弟兵,怎么说?
***三国时代的赵云,独自断后,不惧曹兵。故此能够不损一人。项羽呢?可就差点了。
项羽只是个人顾个人,自己在前面跑了。
在此之前,虞美人就在军中。士兵们也有七情六欲的,他们会怎么想?这样的兵,战斗力是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可以想象,士气是高不到哪去的。拿破仑说过,一支军队的战斗力3/4是由士气组成的。
就是这样,四面楚歌仍然没有吹散那八百子弟兵,他们还有一个念想:回家!
八百子弟兵都是骑兵,只要回到了家乡,就不怕刘邦了。
刘邦就事先防着他这手呢。十面埋伏,就是要截住项羽的。
可是,那怎么能够防得住呢?他项羽只要跑的慢一些,就可以了————你项羽有踏雪乌骓马,别人的马可不是踏雪乌骓!
到了乌江边上,还剩下二十八个人。其他的人都跑丢了。
剩下二十八个人的时候,项羽忽然良心发现,不肯过江东了!
早干什么去了?
***二十八个人,按现在的军队编制,连个骑兵排都不够。按现在的说法,项羽,只配做一个骑兵排的副排长。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11 09:50:12 +0800 CST  
忽然想到了一件比较有趣的。

中国的上古代,对不同毛色的马,就有不同的称呼。
***在现代的非洲某一个部落,文字才有一千多个,形容不同的牛的字,就有四十多个。牛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必说的。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马。
曾经的中国文化,形容马的词也有四十多个。比方说,黒马白鼻梁,就叫做“骓”,红马白鼻梁,就叫做“兔”。卷毛马就叫做“騧”(好像这个字没有简化字)。
***后来的戏曲中,白鼻梁的是小丑的形象,人们都刻意淡化白鼻梁的形象。再后来,“骓”也多了,“兔”也多了,“马能千里者”却没有了。在加上统治者把人民都限制在土地上的政策,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意思了。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镜头,曹操送给关羽那匹马是黑马!
那本来应该是项羽的坐骑,却让导演送给关羽了。真佩服导演的穿越能力,楞能把项羽的坐骑送给关羽!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12 11:08:09 +0800 CST  
@背负青天九万里 2016-05-12 11:08:09
忽然想到了一件比较有趣的。
中国的上古代,对不同毛色的马,就有不同的称呼。
***在现代的非洲某一个部落,文字才有一千多个,形容不同的牛的字,就有四十多个。牛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必说的。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马。
曾经的中国文化,形容马的词也有四十多个。比方说,黒马白鼻梁,就叫做“骓”,红马白鼻梁,就叫做“兔”。卷毛马就叫做“騧”(好像这个字没有......
-----------------------------
@青梅煮酒1970 2016-05-12 20:26:14
现在的导演都有穿越功能的,九万里师兄。
-----------------------------
我找来了水浒传的视频看了一下,果然是的。看来导演们把穿越当成能力了,倒是我少见多怪了。谢谢你的提醒
楼主 背负青天九万里  发布于 2016-05-13 11:34:14 +0800 CST  

楼主:背负青天九万里

字数:160823

发表时间:2015-06-11 01: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6 21:31:38 +0800 CST

评论数:25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