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类学原理》封面 前言

研究文化,分类研究是重中之重,笔者将文化分为三类,1.文化基素类,所谓文化基素,就是人脑内的创造性思维向社会进行有效表达后形成的语词(无论有无文字都是语词),文化基素又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进行技术实物表达的文化基素,一类是只能进行理论表达的文化基素;2.文化种类,所谓文化种,即是可以进行技术实物表达的文化基素发育而成的文化种以及观念形成的文化种;3.文化化石类,所谓文化化石,就是文化种死亡后形成的文化遗迹。《文化分类学原理》着重分类的对象是文化种。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有两类,创造性观念和创造性概念,所有的创造性观念都能形成观念型文化种,所有的创造性概念,只有可进行技术实物表达的创造性概念才能发育为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有观念型文化种的分类,概念型文化种有概念型文化种的分类,观念型文化种的分类简单,概念型文化种的分类稍微复杂。

前 言
《文化分类学原理》是笔者对文化领域问题探索的基础理论书之一。第一本基础理论书是《文化问题探索》,《文化分类学原理》是对第一本基础理论书,关于文化分类部分的进一步叙述。至此,笔者对文化领域基础理论探索的书就写完了;此后将开始对笔者的文化基础理论具体应用的写作,以及和文化相关联内容的写作。人的文化行为事关人的生存,事关人类的生存;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知识领域;是应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领域;是应该被人类社会正确把握的领域。
文化的分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人类文化由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构成。但文化之一的文化种则非常复杂,对它的分类并不是十分容易,它涉及到人类文化行为六个大类的知识结构,这一点将是使每一个从事文化种分类的工作者,感到困难的问题。因为无论文化学水平有多高的学者,在目前都不可能是人类所有文化行为内容的万能通。笔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深感撰写《文化分类学原理》的困难,但又不能不写。
笔者对文化行为的探索和思考,发现对人类文化行为的细化分类,完全可以借用生物学分类原理进行细化分类。但在人类文化种的分类问题上,抽象的理论表述,不如实际的分类操作。撰写《文化分类学原理》,就是对笔者文化种分类理论的实际操作。但笔者的文化学知识有限,并不具备七大类文化学的所有知识。因此笔者在撰写各文化种分类的具体内容时,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得不利用网络资料的知识内容。但笔者这样做并不是在盗用别人的知识,而是借用别人的知识完成我的文化种分类原理。人类文化,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具体的文化种是客观存在。既然存在,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虽然这个细化分类比较困难,仍然不能阻止我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笔者深知文化行为和人的生存关系、和人类的生存关系,特别是人类未来的生存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人类文化种的细化分类,无论有多么困难,笔者也会坚持下去。
笔者非常自信(但不是自恋),将人类文化分为: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是正确的;将文化种细分为:一个又一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是正确的。而且文化种这样的分类,有可能我是首起。不过我的探索,无论正确还是不正确,都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今天所有研究文化的学者,都不会否认,行为和文化的关系,离开行为就没有文化。比如:中国人如果没有使用筷子的行为,就没有筷子文化种的存在。所有创造性常态行为的原始态,都是创造性概念向社会有效表达后,才成为文化基素;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再发育为文化种。比如:历史本身不是文化,只有当人需要记住历史,历史才会变成文化。“历史”一词,是对需要记住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抽象出来的命名创造,“历史”一词就是文化基素,但历史一词不会发育为文化种。中国历史上的结绳计数,实际上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记忆的纪录;历史一词就是对这些所有历史事件的概括。对这些所有历史事件的概括是创造;对概括结果的命名是创造。
今天人类对文化的研究,有如几百年前人类对生物学的研究那样迷茫。我对文化问题的研究使我非常自信,这一研究很有可能颠覆传统,结束关于什么是文化的争论。当然这一天也许我看不到,它有可能是几十年后的事。
杨国安 著
2014年元月17日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09 05:21:00 +0800 CST  
序 言(一)
杨国安是我教中学时的学生。1974年杨国安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当地卫校中医短训班培训后分配到乡卫生院工作,还很受当地农民的热爱。他虽学历不高,但勤奋好学,在艰苦的环境中读了大量书籍。当我读到他的第一本《文化问题探索》时,就使我非常震惊。我万没有想到,他竟对如此复杂纷繁的文化问题敢于进行探索,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想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座右铭。
杨国安在文化问题的研究成绩,用他的话来说,是智慧使用方向问题。智慧使用方向正确,即使学历不高,也能对社会做出贡献;智慧使用方向错误,即使学历很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可能平平淡淡,甚至成为害群之马。的确,仔细的观察一下社会,不难发现,有的人学历不高,却不平庸。比如:解决大豆蛋白抽丝的农民企业家李官奇,他只有高中学历。但他的贡献改写了世界化纤发展史上,中国原创技术为零的记录;广州华美集团的总裁张克强,研究生学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人物,居然带领七个本科生组成犯罪团伙,走上了不归路。杨国安在探索文化行为规律的过程中,概括出智慧使用方向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正是杨国安的智慧使用方向,决定了他对文化的探索行为,和他在其它领域的探索行为,并最终做出成绩的关键所在。文化问题太庞杂纷繁了,最困难的是对文化的细化分类,对文化的细化分类很有必要。他的文化种分类,能将具有特征行为群的文化细分为文化种,这是杨国安对文化探索的创新。他借用:类、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的分类方法,将文化种分为:六个大类,每一个类再一步步细分。对文化种的这种分类方法,以前未曾看见过。文化种的细化分类,杨国安在他的第一本文化专著《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作了简要的介绍,《文化种分类原理》一书,是杨国安又一部对文化和文化种分类的基础理论著作。它的问世将引起文化问题研究朋友们的兴趣,对人类文化本质的研究也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胡 枢
2014年7月14日

序 言(二)
杨国安先生的文化分类方法和文化种分类方法,独树一帜。杨国安先生对文化种做了详细分类。依据文化行为的性质,将文化种细分为七个大类。1)观念文化学;2)生存文化类;3)生存剩余文化类;4)竞争文化类;5)探索发展文化类;6)凝聚文化类;7)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并使用:类、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对文化种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分类,虽然文中并没有多少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的分类。但作为一本指导文化种分类的基础理论之书,仍然行之有效。
文化种的分类是作者大胆的创新,正是文化的本质。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对文化的性质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作者的文化分类将以往不认为是文化的行为,纳入文化的范畴一并统一研究。比如:赌博行为,窝里斗行为……。文化种的七大类分类及其细化分类,更科学,更深入本质,更直观。作者抛弃了西方传统的文化分类模式,西方文化研究将人类文化分为:社会主文化,社会反文化,社会亚文化三类。杨国安先生认为:社会主文化,社会反文化,社会亚文化,的分类,忽视了语言词汇的文化性质;含混了文化遗址的文化特征。杨国安先生认为:社会主文化,社会反文化,社会亚文化,的分类,其实是由杨国安先生分类概念的文化种构成的。因此,杨国安先生将文化分类为:1.文化基素(由所有的语言词汇构成)、2.文化种(组合成西方文化分类的:社会主文化,社会反文化,社会亚文化)、3.文化化石(所有的文化遗址)。杨国安先生的文化种概念将西方文化三分类,分为六个类(见前文),再逐一细分为文化种。杨国安先生的文化种分类和西方分类并不矛盾,只是更为全面、合理。
李晏平
2014年12月20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2 11:42:59 +0800 CST  
第一章 文化分类学
第一节 传统的文化分类
一 科学技术文化门类
科学技术文化门类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文化类。自然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认识自然本质和应用研究的创造型文化行为。探索自然能提高人类的生存机会,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主要知识来源,是人类的高雅知识体系,它的人群分布主要是科学家和探索爱好者。工程技术是应用探索自然科学创造的知识,它能有限的改造自然,比如:人工生态系统、人工居住系统;有限的征服自然,比如:对抗地球引力的航天活动。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解决生存问题,创造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的创新型文化。工程技术能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它的人群分布是资本家、工程师、普通型劳动人群。
资本家组织工程师将科学家探索和创造的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人群,同时为普通型劳动人群,提供劳动生存的工作岗位。没有资本家对科技成果商业价值的慧眼发现;没有资本家去组织工程师将科学家创造的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科学家创造的科技成果,只能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人类的生存资源,因此资本家人群是连接科学家人群、工程师人群和普通劳动人群的纽带人群,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群,没有资本家人群的商业慧眼,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停滞不前。
探索自然,创造知识,一般来讲,人人都能办到,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准科学家。只要将智慧使用方向调整到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方向上来,就能达成。但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办到,都能做好。科学家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创造知识,有认识层次的差别;资本家和工程师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有技术层次的差别。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2 11:46:11 +0800 CST  
二 人文精神文化门类
人文精神文化门类是:社会科学、宗教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文化类等等。人文精神文化门类社会科学的政治学、司法学、行政学、组织学、教育学、组织纪律、人事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政策等等。社会科学是管理社会人群的科学;是将无序的社会人群,管理成有序的社会人群;将社会各个自然人,安排到各个不同的社会结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他/她们各自的才能。
人的才能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高,有的人低;人的向往和追求各不相同,有善有恶;人的个性和好恶各不相同,有好有坏。社会科学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群,将好的发扬光大;恶的抑制惩处。
社会科学的人群分布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操纵权力和执行权力的公民,他/她们是国家最高机构管理者、党政干部和公务员;第二个方向,被权力执行的人群,他/她们是纳税人、工人、农民、无业人员、学生、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员、以及没有建立政权组织形式的公开、半公开或是秘密的反政府人员。
社会科学的人群分布性质比较特殊,公务员,他/她们有执行权力的性质,也有被权力执行的性质;纳税人,工人,农民,无业人员,年满十八岁的学生,没有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犯罪人员,以及没有建立政权组织形式的、公开的、半公开的、但没有剥夺政治权利的、或是秘密的反政府人员,在理论上他/她们也有执行权力的性质,那就是:选举权;未成年人没有选举权;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没有选举权。
人类社会是等级社会,人类历史每隔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要进行一次等级的重新排序,那就是改朝换代。这个现象,在过去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千秋万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高智商的政治天才、军事天才在民间进化出现;同时也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喜好消费表达极端不良文化行为的人群,在操纵权力和执行权力的公民中出现。所有国家都出现的贪官,就是喜好消费表达贪污腐化这一极端不良文化行为的人群,在操纵权力和执行权力的公民中出现的结果。这是造成社会重新进行等级排序的重要原因;也是过去的社会不能解决的等级重新排序现象。社会学其实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历史,还原到它本质的地方,是物理现象和数学原理。
宗教学,是人类的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见《文化问题探索》一书)。它由人类的第一个理论创造;第一个科学假说——天、地、物、神灵化的理论发展而来。天、地、物、神灵化是构成宗教文化的原始文化基素。天、地、物、神灵化原本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理论。但处于原始萌芽时代的科学,不懂得实证,也不具有实证的技术条件和逻辑条件。因此,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的天、地、物、神灵化理论,构成的宗教文化,从一开始,就没有实证,后来发展为反对实证。尽管如此,宗教文化——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的出现,仍然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进步;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诞生。人们在天、地、物、神灵化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技术文化——图腾、祷告、祭祀等等,其本意,旨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天、地、物、神灵化是人类低级思维时代的产物,是原始思维荒诞联系的延续(关于荒诞联系,见《潜意识思维探索》一书)。由于科学认知的缺陷,天、地、物、神灵化从一开始就被巫师用来迷信思想,麻痹精神。天、地、物、神灵化时代是人类的原始宗教时代。
宗教文化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为高级宗教。比如:今天人类的三大宗教,佛教、耶稣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人类的高级宗教虽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用来统一思想,凝聚意识,教化人们向善。但由于宗教的发展,在后来被用于:迷信思想,麻痹精神。因此,宗教永远也脱不开迷信的干系;麻痹精神的干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一百年前义和团反洋教——耶稣基督教的血腥冲突;今天同一个宗教的伊斯兰教内部教派之间的血腥冲突;伊斯兰教和耶稣基督教的血腥冲突;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血腥冲突;历史上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血腥冲突。宗教既然是教化人向善,为何是如此不善?这不是麻痹精神,迷信思想的结果,还能是什么?宗教的迷信者已经是文化血腥律不善待的群体;是人的文化行为进化淘汰的群体。今天在宗教的冲突过程中,高比例死亡的宗教迷信者,就是最好的证据。因此,人,在行事作风过程中,应以文化血腥律为准则,否则便会遭到文化血腥律无情的进化淘汰。宗教学的人群分布是神职人员和信教者,在今天和未来,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他/她们不会是文化血腥律善待的人群。
文学艺术。艺术是一个很大的类,且形式复杂。文学艺术是艺术类中独立的艺术形式。文学艺术对人的思想有极强的精神暗示作用,直接教化或教唆作用。1949年以前的中国人,被西方人歧视性的称作:东亚病夫。由于我们精神上的颓废;思想上的无知;享乐上的奢侈;文化行为的丑陋;迷信思想的泛滥;现代科学知识的缺失;献身科学的稀寡。我们民族的命运,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个黑色的109年,我们的民族命运坎坷。是一个高比例死亡时期——外族入侵的屠杀;自相残杀的内乱;饥荒和瘟疫……。
1902年,还是热血青年的鲁迅,怀着科学救国的思想,到日本留学西医。为的是改变中国人的东亚病夫面貌;拯救中国人的命运。就在鲁迅留学期间,鲁迅先生看了一部幻灯片:写的是日、俄战争。影片中的一段故事情节,改变了鲁迅先生的医学救国梦。鲁迅先生从此弃医从文,用文学艺术为武器,改变中国人颓废的精神面貌。因此文学艺术有优良暗示和不良暗示存在。
文学艺术、影视艺术,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暗示启迪作用,教化或教唆作用。教化或教唆作用是直接的说教;暗示启迪作用是心理暗示。暗示启迪作用有好有坏。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西医学期间,则因一部幻灯片而改变鲁迅先生的救国思想,就是暗示启迪作用。这一暗示启迪作用对中国人来说是好的。中国人在今天的影视艺术,无不充满着窝里斗情节,几乎是无剧不坑人;无剧不算计,这是赤裸裸的暗示和教唆,对未成年人非常有害。我们的影视剧,几乎看不到启迪国民,献身科学;献身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情节和内容;我们的其它电视栏目也有很多吃喝玩乐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风气。
民风民俗,具有族群认同的功能,拥有共同的民风民俗,会具有共同认同的作用。民俗,是社会人群的习俗,源自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变性,地域广阔,历史久远。民俗由某些民风演变而来。一个民俗,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种(关于文化种的概念,见《文化问题探索》一书,或是见第六章、第三节)。比如:“春节”这一民俗,就是一个独立的“春节文化种”,中华民族过春节,就是对“春节文化种”的消费表达。
民风,是社会人群的风气,具有历史的时代性和可变性,地域相对较小,历史可以相对较短。民风也是由独立的文化种消费表达形成,但它不一定是传统,即使具有一定的传统性,也不称其为民俗。比如:中国人的好赌博,已经具有传统性,但它不是民俗,仍然是民风,是社会风气范畴;是国人喜好对赌博系列文化种的消费表达。民风形成的社会风气有好有坏,因为文化种有好有坏。有利社会人群生存的文化种,是好的文化种;不利社会人群生存的文化种,是不好的文化种。社会人群多消费表达不利社会人群生存的文化种,社会风气坏;社会人群多消费表达有利社会人群生存的文化种,社会风气好。于是社会风气的好坏,别出先进与落后;文明和愚昧;发达与无知。就今天我们的社会风气来看,我们从东亚病夫,变成东亚赌夫(妇),东亚吃喝玩乐夫(妇),东亚窝里斗夫(妇),东亚追星夫(妇);我们颓废的精神,并没有多少进步;我们民族的风气,决定了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仍将是命运坎坷;仍将是不良文化行为高比例进化淘汰的民族。
民风民俗,民风最重要,不同的民族可以具有相同的民俗。受中华汉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区,可以具有部分相同的民俗。比如:对春节文化种的消费表达;端午节文化种的消费表达;中秋节文化种的消费表达。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基本都具有这些习俗;中华周边的朝鲜、韩国、日本、越南,也具有这些习俗。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风各不相同;五个国家的民风各不相同;同是中华汉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风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城市和农村的民风也各不相同。
就上述五国而言,日本人的民风最好,因此他/她们是发达民族,他/她们的科学素养最高。他/她们的人群,献身科学;喜好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的比例最高。科学素养来自现代教育。喜好科学探索;喜好读书学习;喜好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均来自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这些喜好,均是一种可建立的社会风气;是一种可建立的民风。
今日之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民风是:献身科学;喜好科学探索;喜好读书学习;喜好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近道德。这些喜好别以为仅仅存在于科研部门。社会有责任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公民,都培养成献身科学;痴迷于科技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痴迷于将科技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的资本家;痴迷于将科技成果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的社会工作者。文化的两分法,是一种社会属性分类法,科学技术文化门类的社会属性,不同于人文精神文化门类的社会属性。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2 11:47:59 +0800 CST  
@华南虎咖啡馆 2015-08-12 16:31:26
分类?三百年前还行,现在搞这些没价值。看来是闭门造车也没造好。
-----------------------------
人类文化的分类很复杂,但正是因为复杂才要进行分类。对人类文化的细化分类,在本书之前至今未见。该书对文化的分类才刚刚开始,也许您看完了我的分类方法后会支持。当然,人类文化太复杂,书中分类不准确的地方有存在,只有通过共同讨论,才能辨明。谢谢您的评论!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2 16:57:53 +0800 CST  
第二节 西方人对文化的分类
西方文化观,将文化分为三类,1.主文化;2.反文化;3.亚文化。主文化,是以社会政治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流文化;反文化,是反抗社会主流文化的文化;亚文化,是主文化和反文化之外的文化,主要是民俗文化。以及“我们经常谈论的‘文化’有两个通常的指涉领域:第一,艺术和高雅的学问;第二,生活方式”《文化研究?文化政策研究》P183页。这是西方文化研究工作者眼中的文化观和文化分类。文化的三分法,是目前人类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主流分类方法,但人类文化是一个庞杂的大系统,结构非常复杂。文化的三分法和两个指涉领域,其文化的实质内容,均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构成的。这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可以分为六个文化大类。过于简单的文化分类,很难深入到文化的本质;很难触及到文化的实质。因此,笔者以为,文化的分类问题,是当前人类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是在《文化问题探索》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种这个部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果。
西方人对文化的三分法,笔者以为过于简单,已经不能适应对文化问题的研究,而且,存在严重的文化功能正、误悖论。比如:对于一个政权来说,统治者选定的社会主流文化,站在统治者的角度,都是正确的正统;反对这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则是邪恶。那么,在民主政治的国家,民主政治是社会主流文化,反对民主的独裁政治文化,便是邪恶的反文化;反过来,在独裁政治的国家,独裁政治是社会主流文化,反对独裁的民主政治文化,便是“邪恶”的反文化。究竟谁对谁错?难怪今天的世界如此冲突,谁都要说他们所代表的政治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文化。当然站在生存的角度,政治文化谁对谁错,自有文化血腥律来评说。但西方人对人类文化的三分类,反映了文化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人类文化是纷繁复杂的问题,主文化、反文化、亚文化的三分法分类,过于笼统。
西方文化界,对文化的三分法,是一种社会属性分类法。主文化有主文化的社会属性;反文化有反文化的社会属性;亚文化有亚文化的社会属性。其实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主文化和反文化的社会属性相同,仅仅是社会政治方向相左。一个是独裁政治,一个是民主政治;一种是强人政治,一种是民主政治。不过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说,民主政治将最终成为社会主文化而风行世界,是必然的规律所使然。西方社会对文化三分法的分类,是当前文化研究领域,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诞生在西方,普遍接受也在西方,但文化三分法的不足和弊病,显而易见。比如:文化的三分法,忽视了语言词汇(文化基素)的文化性质;含混了文化遗址(文化化石)和文化行为关系的表述性,比如:对文化遗址的表述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语词进行表述,这样的表述,含混了文化遗址和文化行为的关系;笼统了文化行为(文化种)的重要性。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3 07:05:39 +0800 CST  
第三节 笔者对文化的分类
一 文化的分类
笔者对文化的分类是三步走,第一步分类,文化被分为三个部分。文化的这三个部分,是对文化整体属性的分类,这三个部分是: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文化的第一个部分是:文化基素。文化基素有文化基素的属性和形态。笔者对文化基素的定义是:一个创造性常态行为,向社会人群进行有效表达后,形成语词含义的概念,在社会人群中扩散。形成能思维用语运用;理论用语运用;专业交流用语运用;日常生活交流用语运用的消费表达行为。叫:“文化基素”(关于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的定义原则,消费表达的概念,请见《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从文化基素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基素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文化基素的文化属性,是所有被“语词化的创造性观念和创造性概念”,它是人类各民族,古往今来所有的语言词汇,无论有无文字,它都是文化基素;文化基素的社会属性,是对“文化基素的消费表达”,即对语言词汇的应用。
文化基素的形态是语词,无论这些被语词化的创造性观念和创造性概念有无文字,只要能形成语词,并且向社会人群进行首次表达后,被社会人群所接受,所应用,它就是文化基素。文化基素有自己独立的文化功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文化范畴,是另外两类文化属性——文化种和文化化石所不能替代的文化现象;文化基素的文化性质不能被否定。东方社会对文化的两分法和西方社会对文化的三分法,均忽视了文化基素的文化性质。将所有语词化的创造性观念和创造性概念,排除在人类文化之外,实属文化分类和文化研究的缺陷。
文化基素是人类文化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文化基素是文化最古老的形态,它是构成文化种的基础。文化基素的形成,离不开人脑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人脑思维动作行为元创造的结晶(关于思维动作行为元的概念,请见《文化问题探索》、《潜意识思维探索》等书)。文化基素的现象在野生动物界已经存在,只是人类的高级,它们的简单;人类的是文化基素,它们的是类文化基素。文化基素在目前有自发分类形式存在,它就是各个行业的专业工具书、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文化基素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不能被忽视的人类文化现象,否认文化基素为人类文化之一,对人类文化的研究不全面。但文化基素不能单独代表人类文化。
文化的第二个部分是:文化种。文化种有文化种的属性和形态。笔者对文化种的定义是:一个创造性常态行为,向社会人群进行有效表达后,在社会人群中扩散或增益、形成一种广泛的、共同的、具有相同本质含义的、能消费表达的、特征行为群,叫:“文化种”。从文化种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种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形态不同。文化种的文化属性,是所有“能被肢体语言化的创造性概念”;文化种的社会属性,是能用肢体语言消费表达的这些创造性概念,去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种的形态,是文化种的特征行为群。无论这些被肢体语言化的创造性概念,有无对应的文字描述,只要能形成肢体语言,并且向社会人群进行首次表达后,在社会人群中扩散或增益,并被他/她人所模仿和应用——文化种的消费表达,就是文化种。
文化种的功能在人类文化中,最为重要,它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所有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消费表达文化种的结果,文化种有观念型文化种、有概念型文化种,它们是文化种分类的两个界,界之下隶属类,观念型文化种只有一个类,概念型文化种有六个类。文化种是可以进一步被细化分类的人类文化现象。
西方人对文化的三分法,中国传统对文化的两分法,这些每一个文化大类,其实都是可以被进一步细化分类的文化种的集合群。本书对文化的分类,第一重点是:对人类文化的整体分类原理进行研究,将人类整体文化分为:1.文化基素、2.文化种、3.文化化石三个类。第二重点是:对文化种这个部分的分类原理进行研究,将文化种这个部分分为:1.观念文化界、2.概念文化界。第三重点是:对文化界细化分类,观念文化种只有一个类:即,观念文化类(学),在《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没有这个分类;概念文化界有六个类:1.生存文化类(学);2.生存剩余文化类(学);3.竞争文化类(学);4.探索发展文化类(学);5.凝聚文化类(学);6.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学)。这里的“学”字是指:每一个文化类所有的文化种,构成这个文化类的“文化学”即1.观念文化学、2.生存文化学、3.生存剩余文化学、4.竞争文化学、5.探索发展文化学、6.凝聚文化学、7.社会人群稳定文化学。这七大文化学,“类”类似于生物学领域的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类。第四重点是:对七大文化学进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以及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分类。文化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但文化种不能单独代表人类文化。有了文化种的概念,便有了文化种群落结构的概念,文化种群落结构的概念很重要。
文化的第三个部分是:文化化石。文化化石有文化化石的属性和形态。笔者对文化化石的定义是:历史上的文化种,由于社会的原因,历史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死亡后在地层中、地面上、水下、太空中留下的文化种群遗迹;或文献典籍中所记载的文化种,但在今天已经是灭亡的文化种,叫:“文化化石”。从文化化石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化石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文化化石的文化属性,是所有的文化遗址和文献典籍中记载的已经是死亡的文化种,以及对这些文化遗址的考古研究价值;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价值。文化化石的社会属性,是对文化化石遗址的商业开发价值,文化化石的商业开发价值,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化石的文化性不能被否定也不能被排除在外。文化化石的分类,目前暂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文化化石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但文化化石不能单独代表人类文化。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4 05:48:23 +0800 CST  
二 文化种的分类
文化种分类是文化的第二步分类。是对文化现象之一(文化种)的分类;是分类的重点;是对文化种的进一步细化分类。文化种,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比如:中国人的一个礼节文化种:相识的人在街上碰面,最简单的礼节是:打招呼。打招呼的行为有:微笑、点头、口说你(您)好!甚至可以简单到,只有微笑、点头;如果再复杂一点,则是停下来寒暄几句。西方人的礼节文化种:最简单的是:微笑、握手、寒暄几句。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礼节文化种:最简单的是:微笑、碰鼻、寒暄几句。这三个礼节文化种的形态不同,但文化属性相同,那就是:“表示友好”。表示友好是礼节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创造性概念,是对这个创造性概念的肢体语言化。这三个文化种,都有其各自独立的肢体语言行为,即相类的特征行为群,中国人是:{微笑、点头、口说你(您)好!、寒暄几句};西方人是:{微笑、握手、口说你(您)好!、寒暄几句};毛利人是:{微笑、碰鼻、寒暄几句}。上述三个礼节文化种,正好说明文化种可以文化属性为核心,细分到最小单元——具有某种社会属性的特征行为群。这个特征行为群,是已经不能再进一步细分的行为群,它构成文化种的最小单元——“人类文化种”。因此,人类文化种是一个又一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由此,对人类文化种的分类,可以借用生物学的分类原理,进行类、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以及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的分类。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借用生物学的分类原理,对人类文化种进行类、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以及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的分类,是科学的、是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是符合人类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的——从思维行为到躯体行为。不过生物学分类,是按形态进行分类;文化学分类,是按社会功能属性特征进行分类。
笔者对文化的研究发现,人类文化,虽然纷乱复杂,看起来好像是毫无头绪。不过将人类文化,按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的分类,再进一步将文化种的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可行。笔者将文化种,分为七个大类。第一个大类:观念文化类;第二个大类:生存文化类;第三个大类:生存剩余文化类;第四个大类:竞争文化类;第五个大类:探索发展文化类;第六个大类:凝聚文化类;第七个大类: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分类研究,有时仅次于现象本质研究;有时先于本质现象研究;有时又是同步进行,这取决于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现象的复杂程度。自然现象,纷繁复杂,有的现象寡。比如:物体从空中落下来的现象,和这一现象属性相同的有:成熟的果实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树叶落到地上的现象;抛向空中的物体再次落下来的现象;下雨、下雪、下冰雹的现象;水从高处流到低处的现象;山上的石头滚落到山脚的现象;这类现象很少,没有分类的必要。人类智慧很神奇,知道那些现象不需要进行分类研究;那些现象需要进行分类研究。有的现象纷繁复杂。比如:生物学。从病毒到细菌,有千万计的不同形态,习性迥异的品种;从原生动物到高等动物;从单细胞植物到高等植物,又是数百万计到千万计的品种。因此,对生物学的研究,首先必须进行分类研究。生物学在今天的成就,就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分类的基础之上。生物学分类是形态分类。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科学的分类方法,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历史,对人类文化学的分类才刚刚开始。
人类文化的现象纷繁复杂,对于纷繁现象类,不首先进行分类研究,对本质的研究很难正确进行。因此对文化的研究,分类研究在当下是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先期研究,分类正确,对本质的研究事半功倍。将人类具有肢体特征行为群的文化现象,细分为一个又一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我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先期尝试。不过笔者对文化现象的研究认为:将人类具有肢体特征行为群的文化现象,细分为一个又一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已经触及到文化的分类本质,是正确的文化分类方法。将创造性行为、首次表达行为、文化消费表达行为,厘清;将行为和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我认为是正确的文化研究方法。如果研究文化,将思维行为和肢体特征行为抽去,人类文化根本不存在。没有思维行为,不会形成文化基素;没有可消费表达的肢体特征行为群——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文化种不存在,没有文化基素和文化种的存在,文化化石不存在。思维行为构成创造性行为,是文化基素和文化种的根;向社会首次表达的肢体特征行为,是可技术表达文化基素发育成长为文化种的枝干与叶和花;他/她人模仿创造者的肢体特征行为构成的消费表达行为,是可技术表达文化基素发育成长为文化种的果实。因此,文化基素和文化种不能脱离行为而独立存在。文化种的外化行为,即消费表达行为,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这就是人类文化的纷繁现象。即使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文化行为。比如:中国人的一个礼节文化种{微笑、点头、口说你(您)好!、寒暄几句},和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微笑、碰鼻、寒暄几句},这两个文化种的外化行为,文化种的外化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创造性行为相同,那就是表示友好,它们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礼节文化种。文化种分类被冠之以文化种分类学,是因为人类文化种是纷繁复杂现象。六大类文化种分类,每一个文化大类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种学科,即生存文化学;生存剩余文化学;竞争文化学;探索发展文化学;凝聚文化学;社会人群稳定文化学,它类似于生物学领域的“界”。西方文化研究,反对将文化学科化,而事实证明,人的文化行为,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既然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学科化就很有必要。
文化种的分类是以思维目的进行分类,思维目的不同,身体动作行为元不同(关于身体动作行为元的概念,请见《文化问题探索》一书);身体动作行为元不同,文化行为的形态不同。有的文化种身体动作行为元相同,比如:生存文化类、医药文化门、传统药物文化纲,使用药物的身体动作行为元相同,但每一种药物的发现,是不同的发现创造,是不同的思维发现。因此每一种药物,是不同的药物文化种。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5 06:27:35 +0800 CST  
三 文化基素和文化化石是否有分类必要
文化基素和文化化石,是否还有进一步分类的必要?目前人类文化中的文化基素,已经存在分类,只是,这个分类是从各个专业系统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它就是各种辞书和工具书的分类模式。比如:医学词典、中药大辞典、化工词典、辞海、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百科全书等等,所有这些词条都是文化基素,无论这些词条是否能发育为文化种,或已经发育为文化种,只要以词条的形式存在,它就是文化基素,因此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它既可以文化种的形式存在,又可以文化基素的形式存在。对文化基素的这种分类,十分方便专业应用。文化种,按文化的功能属性,被分类为六个大类,再借用生物学的分类方法,每一个类被细分为:门、纲、目、科、属、种,以及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那么,文化基素,是否也可以借用上述分类原理进行分类呢?笔者以为,文化基素没有文化种的功能属性,即文化基素没有文化种的消费表达模式;没有文化种那样的特征行为群。文化基素只有思维用语运用;理论用语运用;专业交流用语运用;日常生活交流用语运用。这些运用虽然也是对文化基素的消费表达行为,但没有文化种的消费表达特征行为群;是文化基素的消费表达特征行为。文化基素的消费表达特征行为,几乎千篇一律,它就是上面的四个运用,简言之只有三种运用,即用于思维,进行创造;用嘴说,用于交流;用笔写,用于理论表达。思维用语运用,没有肢体行为存在,只有思维行为存在;交流用语运用,没有肢体行为存在,只有声音语言的动作存在;理论用语运用,只有书写这个单一的肢体行为存在。文化基素的表达属性可以分为两类,1.只可理论表达文化基素;2.可技术表达文化基素。后一类文化基素,既可理论表达又可技术表达。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才可以发育为文化种。由于只可理论表达文化基素没有文化种的特征行为群存在,因此,笔者以为,文化基素没有必要借用生物学的分类方法,进行细化分类的必要。
文化化石,是文化种死亡后形成的“文化遗骸”。这些文化遗骸,在死亡前都具有文化种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文化种的消费表达性质;具有文化种独立的的特征行为群。根据文化种的分类原理,每一个文化种在文化种分类学上,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分类位置,因此文化化石本身就已经是被分类的文化种。文化化石只有文化种死亡后才有可能形成。文化基素中的只可理论表达文化基素死亡后不能形成文化化石,因为只可理论表达文化基素的死亡,不会留下任何遗迹。比如:只可理论表达的一个词汇,当它从人类的语言中和文献典籍中消失后,它也就永远地从人类文化中消失了。
文化化石,基本上都是以文化化石群的方式存在,很少有单个的文化种化石存在,文化遗址基本上是文化化石群。比如:墓葬文化。墓葬文化的实质是墓葬形式,不同的墓葬形式是不同的墓葬文化种。但一个墓葬又是一个文化种群遗址。比如:逝者穿的衣服,是服饰文化种;陪葬品则是不同的系列文化种。文化遗址充满着不同的文化化石,不同的文化遗址有不同的文化化石,即使是存在于太空中的文化遗址,比如:阿波罗登月遗址,也是文化化石群。它至少有国旗文化种化石存在;鞋印是鞋的文化种化石;登月舱脚架是航天器的文化种化石,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文化种个体死亡后留下的文化化石;即使是航天器在太空中留下的运动轨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也是文化化石,是文化化石的特殊存在。文化化石群的文化遗址,是否有必要进行分类呢?笔者以为,对文化遗址的分类,是考古学的范畴,文化学没必要分类。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6 05:42:51 +0800 CST  
第四节 共生文化
一 共生文化
在人类的文化种行为中,具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相互关联文化种行为的共生文化现象,十分普遍。共生文化,是貌似同一个文化种,而实质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文化行为目的的文化种形成的文化现象。比如: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由一系列文化种构成的共生文化。相互关联文化行为的共生文化种,构成共生文化系,见后文。共生文化,在六大类文化中均有存在,但在生存文化类和竞争文化类中最常见。
共生文化,在生存文化类的存在是:对每一种产品的制造行为,和对每一种产品的使用行为,就貌似同一个“文化种”现象,而实质是两个文化行为现象。对产品的制造和对产品的使用,是两个创造性思维完全不同的文化行为;是两个不同文化种的共生文化现象,这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
共生文化,在生存剩余文化类的存在是:艺术创造是生存剩余文化类的艺术创造文化门;艺术观赏是生存剩余文化类的享乐文化门,它们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但处于同一个文化大类。共生文化,在竞争文化类的存在是:竞技文化行为与竞技观赏文化行为,这是两个行为目的不同的文化行为。竞技文化行为是竞争文化;竞技观赏文化行为是生存剩余文化,它们是两类不同文化种的共生文化现象。
共生文化在生存文化类的诞生之初,都是为使用目的服务的创造,初看起来只是一个文化种,比如:中国人的筷子文化行为。但后续制造文化基素的增益,是制造文化行为;是特定制造文化行为的文化种,比如:中国人的筷子制造文化行为。筷子文化行为在诞生之初,筷子的使用目的占第一位,筷子的制造文化行为占第二位,而且不明显。其实筷子文化从一开始,筷子的制造行为就已经存在。比如:随意从地上捡起两根细木棍、细竹棍,或是捡起一根细木棍、细竹棍,再折断为两根,便是筷子的制造文化行为,即使很原始,但也是制造。以后筷子的制造文化行为,发展为独立的筷子制造系列文化种。
共生文化在生存剩余文化类的诞生之初,是自娱自乐的生存剩余文化行为,比如:民歌和山歌。但后续创作类文化基素的增益和演唱文化类基素的增益,使其又增加了两个文化行为发展方向。1.生存剩余文化行为的创作类发展方向;2.生存文化行为的演唱表演类发展方向;加上原有的发展方向一共共三个。生存剩余文化的共生文化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特别是传统称谓的影视艺术文化类、网络文化类,更是一个庞大的共生文化群。共生文化在竞争文化类、竞技文化门的诞生之初,有生存文化行为、有生存剩余文化行为,以后转移为竞争文化类的竞技文化行为。比如:球类竞技运动在诞生之初,是生存剩余文化类,但由于具有竞技性质,转移为竞争文化类。标枪竞技运动在诞生之初,是生存文化类,后来转移为竞争文化类的竞技文化行为。竞技的出现必有人观看,观看者的文化行为,从一开始就是生存剩余文化行为。
共生文化概念很重要,它能厘清关联文化行为相互之间的不同关系。关联文化的实质是文化共生关系,关联文化是最困扰文化种分类概念、原理和思想的重要原因;不能厘清关联文化相互之间的各文化种共生关系,对文化种的分类概念难以进行,甚至会认为对文化种的分类没有必要。然而在目前,对文化种的细化分类是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人的文化行为确实可以被种系化。人的文化行为被种系化之后,对人的一部分创造性思维——能技术表达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的特定行为群的研究,将会走向更加科学的道路。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7 05:26:07 +0800 CST  
二 共生文化系
(一)什么是共生文化系
一系列相互关联文化的共生关系,构成一个共生文化系。在笔者的文化种体系中,共生文化系很多,从生存文化类到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六大文化类文化均有分布。对共生文化系的研究,很重要,它能使文化种的概念更加明确;对文化种的分类更加科学;对文化种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共生文化系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文化种,构成的共生文化关系。最简单的共生文化系,是两个文化种构成的共生文化系,比如:中国人的筷子文化系;最复杂的共生文化系,是三个以上文化种(含三个文化种),或十几个文化种,甚至更多文化种构成的共生文化系,比如:今天的影视文化系、汽车文化系、网络文化系等等。这些文化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文化种群构成的文化系,这些文化系的文化种,不仅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文化系主要分布在生存文化类、生存剩余文化类。在生存文化类,每一种物品的制造和使用都是一个共生文化系。人的制造文化行为,人对制造物品的使用文化行为,是创造性思维各自不同的文化行为。即使在该文化系思维创造之初,创造性思维由一个人完成,看似是一个文化种,比如:中国人的筷子文化系,其实质也已经是文化系的雏形。共生文化系中的所有文化种,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共生的关系。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拆分为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文化种,也许有从事文化研究的工作者,会一时难以接受,但笔者坚信终将会被接受。将人类文化分类为主文化、反文化、亚文化进行研究,只是文化研究初期的研究模式,也是笼统的研究模式;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是对文化系的研究;再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是对文化种的研究。因此,对文化种的分类很有必要,因为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行为群的文化种,是客观存在。文化种是创造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实体文化行为。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8 05:01:04 +0800 CST  
@头脑 2015-08-18 11:27:07
文化滴基本问题还没弄清楚
就搞什么文化文类学
太急功近利拉……
“文化”滴定义是什么
文化滴本质、形成法则、作用机制、根本意义是什么……
若能根本解决上面任何一问题
都比写100本书有意义
……
-----------------------------
我对文化的研究比较系统。文化的定义在我的第一本关于文化的基础理论书《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作了定义,请见:“http://bbs.tianya.cn/post-no01-494074-1.shtml”一文,《文化分类学原理》也是笔者对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书之一,即将出版的《教育价值问题》、目前正在写的《观念文化学》是笔者文化理论应用之书,以及后续将继续写作的系列文化方面的书,均是是文化理论应用之书。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9 05:57:27 +0800 CST  
(二)同类共生文化系
同类共生文化系,是所有的共生文化种都在同一个文化大类。这类文化系,比如:药品来源和医药文化门的关系。药品文化种的来源,分布于生存文化类的采集文化门、养殖文化门、种植文化门、发酵文化门、化学文化门。采集得来的药物,是传统药物,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存在,是纯天然药物;养殖、种植、发酵得来的药物,也属于天然药物,但已经不是纯天然;化学提取得来的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天然性;化学合成的药物,完全是人工制造。这些文化门的药品文化种,与医药文化门,构成同类共生文化关系。再比如:对一个产品的制造,而发生的制造文化行为、资金运作文化行为、交换文化行为、物流运输文化行为、就是同类共生文化系。制造文化行为,是生存文化类的制造文化门;资金运作文化行为、交换文化行为、物流运输文化行为,是生存文化类的交换文化门(见后文)。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9 06:05:59 +0800 CST  
@头脑 2015-08-18 11:27:07
文化滴基本问题还没弄清楚
就搞什么文化文类学
太急功近利拉……
“文化”滴定义是什么
文化滴本质、形成法则、作用机制、根本意义是什么……
若能根本解决上面任何一问题
都比写100本书有意义
……
-----------------------------
@探索者yga 2015-08-19 05:57:27
我对文化的研究比较系统。文化的定义在我的第一本关于文化的基础理论书《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作了定义,请见:“http://bbs.tianya.cn/post-no01-494074-1.shtml”一文,《文化分类学原理》也是笔者对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书之一,即将出版的《教育价值问题》、目前正在写的《观念文化学》是笔者文化理论应用之书,以及后续将继续写作的系列文化方面的书,均是是文化理论应用之书。
-----------------------------
@头脑 2015-08-19 10:35:27
偶说滴是“没弄清楚”
不是有没有
你滴文化定义不成立
离“文化”滴真正本质十万八千里哩
你滴定义只大体说滴是
文化滴外在表现、外部表征而已(是以往俗见滴另类表述罢了)
且不说形成机制、基本规律、根本作用等等等等
……
-----------------------------回复@头脑 2015-08-19 10:35:27
我对人类文化的研究首先是分类,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分类是研究的首选和先期工作。我将人类文化分类为文化基素、文化种、文化化石。文化基素的定义是:一个创造性常态行为,向社会人群进行有效表达后,形成语词含义的概念,在社会人群中扩散。形成能思维用语运用、理论用语运用、专业交流用语运用,日常生活交流用语运用的消费表达行为。叫:“文化基素”。“文化基素”即是人类所有的语言词汇,无论这些词汇有无文字,它都是文化基素。
文化种的定义是:一个创造性常态行为,向社会人群进行有效的表达后,在社会人群中扩散或增益。形成一种广泛的、共同的、具有相同本质含义的、能消费表达的、特征行为群。叫:“文化种”。“文化种”即是人类所有的思想观念和具有一系列特征行为群的行为表现。
文化化石的定义是:历史上的文化种,由于社会的原因,历史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死亡后在地层中、地面上、水下、太空中留下的文化种群遗迹,或文献典籍中所记载的文化种,但是在今天已经是灭亡的文化种。叫:“文化化石”。“文化化石”即是人类所有的文化遗迹和文化遗址。人类文化除这三个部分外,再也找不到第四个部分。
人类文化的这三个部分没有人能否定它的文化性,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代表人类文化。以往对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文化种部分,进行研究,忽视了文化基素、文化化石的文化性。所以,以往对人类文化的几百个定义均有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存在。我对人类文化的研究,把文化分为这三个部分,可以说很清楚了。在定义清楚了人类文化的这三个部分,再去定义人类文化,应该说也是很清楚的了。
我从二十岁开始研究人的行为和命运关系,三十多岁搞清楚这些关系的原理。再后来将人的行为和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发现没有行为存在便没有文化存在,进而规定所有的常态行为都是人类文化的范畴。之所以用“常态行为”一词,是为了和精神病人行为相区别。人类的常态行为包括变态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只有具有目的性的行为,才具有文化现象存在。
文化种部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首先创造性思维有两类,1.创造性观念类、2.创造性概念类,因此文化种有观念型文化种,有概念型文化种。所有的创造性观念,都是观念型文化种,它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为三类;所有的创造性概念,只有可以进行技术表达的创造性概念才可以发育为文化种。其文化种的语词是文化基素,比如:“筷子”一词,对筷子的使用是筷子使用文化种,对筷子的生产是筷子生产文化种,不能进行技术表达的创造性概念是文化基素,它们以语词形式存在。概念型文化种被分为六个类,按文化属性分为:1.生存文化类、2.生存剩余文化类、3.竞争文化类、4.探索发展文化类、5.凝聚文化类、6.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这六个类可以将人类所有的文化种囊括进去。观念型文化种和概念型文化种的关系,我也把它们搞得很清楚了,目前正在写《观念文化学》。
至于您说的“文化滴本质、形成法则、作用机制、根本意义是什么……”“形成机制、基本规律、根本作用等等等等?”我在《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对文化的起源、文化的进化、文化的范围、文化的性质、文化的规律等等均作了一定的阐述(尽管可能阐述的不全面),为我对文化的近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此我要感谢您提出的这些问题!给了我回答您的机会!谢谢!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19 14:17:22 +0800 CST  
(三)跨类共生文化系
跨类共生文化系,是不在同一文化类的文化种构成的文化系。跨类共生文化系的文化种,可以分布在两个文化类,也可以分布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文化类。比如:中国筷子制造和筷子使用的文化关系,筷子制造是生存文化类的制造文化门;筷子从制造出厂到使用的过程,是生存文化类的交换文化门;筷子使用是凝聚文化类的民俗文化们。再比如:影视文化。剧本写作、情节编导、摄影等等属于生存剩余文化类,摄影机制造、胶片制造等等属于生存文化类,电影观看属于生存剩余文化类等等。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0 05:37:48 +0800 CST  
第二章 观念文化学
第一节 什么是观念文化学
一 观念文化种的由来
观念文化种类(学),是笔者在对文化种性质研究过程中,近一年来才逐渐弄明白其文化种的特殊性质;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意识到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才意识到它是一类极其特殊的文化种;因而才独立出来的文化种学。观念文化学,是观念型文化类所有观念型文化种的总称,是由所有观念型文化种构成的文化学。观念型文化种是人生最重要的文化种;是提纲挈领型的文化种;但也是文化种数量最少的一类文化学。
观念型文化种问题,在笔者的第一本文化基础理论类书籍,《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尚没有认识到观念文化种的重要性质,因此在《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文化种的分类是六个大类,即1.生存文化类(学);2.生存剩余文化类(学);3.竞争文化类(学);4.探索发展文化类(学);5.凝聚文化类(学);6.社会人群稳定文化类(学)。而《文化分类学原理》是笔者的第二本文化基础理论类书籍,对文化种的分类是七个大类,新增了“观念文化类(学)”。
观念不同于概念,概念是对事物属性的抽象概括,观念是对同类概念的抽象概括。概念来自创造,观念也来自创造。概念的创造是创造性概念,创造性概念向社会有效表达后是文化基素。在文化基素中,只有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才可以发育为文化种(概念型文化种),不可技术表达的文化基素,不会发育为文化种。概念是抽象的思维体,概念既可以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具体的思维体对象,概念的概念也是各个独立的单个概念的集合体。
观念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看法,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因此观念既可以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具体的对事物的看法(思维体)对象,观念的概念也是各个独立的单个观念的集合体;观念同样要来自大脑的创造,对事物的看法本身就是大脑的创造,这些都是观念和概念相似性和相类性的地方。概念要向社会有效表达,概念才会有真实的社会存在,观念也只有向社会有效表达,观念才会有真实的社会存在。概念向社会有效表达,形成文化基素和文化种,但不是所有的概念都会形成文化种,只有可技术表达的概念才能形成文化种;观念向社会有效表达,同样是形成文化基素和文化种,但所有的观念都会形成观念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而每一个观念的语词,都是一个文化基素。
表面看,概念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文化基数和文化种;观念的社会存在形态也是:文化基数和文化种。但概念形成的文化种,每一个文化种都有其特殊的、明显的行为群,比如:中国人的礼节文化种,朋友或熟人在街上碰面时的现代礼节:{面带微笑、点头、口说你(您)好!}→友好;观念形成的文化种,其行为群和概念形成的文化种的行为群不同,比如:吃喝玩乐人生观文化种,其表现形态是吃喝玩乐的文化行为,而吃喝玩乐的文化行为,是对各自吃喝玩乐不同文化种的消费表达。观念文化说不上行为群。
观念文化种行为群的特征,是通过准入各个概念型文化种对大脑的根植,再令其频繁的消费表达得以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好赌的人,其人生观是赌博的享乐,其吃喝玩乐的人生观这个文化种,准入赌博文化种对大脑的根植,再令其频繁的消费表达,于是此人便成了赌棍。因此观念文化种具有选择性的约束概念文化种的门槛准入性质,这是观念文化种和概念文化种的差异。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1 06:22:45 +0800 CST  
二 观念文化的性质
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非常特殊,它不像另外六大类文化种那样,有自己明显的、特殊的行为群,但观念型文化种又实实在在的是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的特征行为群,说不上是特征行为群,只能说是特征行为。前面分析了概念形成的文化种和观念形成的文化种的异同点。观念型文化种的特征行为是: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门槛准入行为,即大脑内根植有某一个观念型文化种的人,他/她会有选择性的根植相关的概念型文化种,这种行为特征便是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由于观念型文化种具有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门槛准入性质,观念型文化种便是控制大脑形成文化种群落结构性质、文化种群落结构质量的核心文化种。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约束大脑形成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从而使人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由创造性概念发育而成的、文化种行为的消费表达。在不考虑遗传的天赋因素条件下,别处了人生命运的差异;别处了发达民族和落后民族;别处了愚昧和文明。
因此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是:使每一个人根植六大类概念型文化不同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文化种构成的文化学。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形成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准入门槛;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准入门槛,能选择性的向大脑根植不同的系列概念型文化种,构成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使人消费表达不同的系列概念型文化种。
每一个人的大脑内都根植有一系列的观念型文化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GS)、人生观(Gr)、价值观(Gj),这是观念型文化类的三个文化门,是否还有第四个观念型文化门,有待进一步研究。世界观文化门是一个小门,世界观只有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两种,它们构成世界观的两个文化纲;人生观是一个大门,诸如道德观、幸福观等等皆隶属于人生观文化门;价值观文化门,处于两者之间。
三大类观念型文化:GS、Gr、Gj,又各自有:GS1、GS2;Gr1、Gr2、Gr3……Grn;Gj1、Gj2、Gj3……Gjn型文化种。每一个G型文化种,又会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形成GS1 ={ g11、g12、g13……g1n }、GS2 ={ g21、g22、g23……g2n }的世界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Gr1 ={ g11、g12、g13……g1n }、Gr2 ={ g21、g22、g23……g2n }、Gr3 ={ g31、g32、g33……g3n }……、Gri ={ gi1、gi2、gi3……gin }的人生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Gj1={ g11、g12、g13……g1n }、Gj2={ g21、g22、g23……g2n }、Gj3={ g31、g32、g33……g3n }……、Gji={ gi1、gi2、gi3……gin }的价值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因此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GS、Gr、Gj这三大观念,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形成的文化种群集合——{GS、Gr、Gj}=H——文化种群落结构,只是这些集合(文化种群落结构)有好有坏,于是人也就有好有坏。
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受观念型文化种的控制。人脑首先被根植了什么样的观念型文化种,才会被根植什么样的概念型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的根植,受环境影响、受教育影响和支配。家庭风气、学校风气、工作环境风气、社会风气是影响人生最大的环境。很小的时候,受家庭环境风气影响;读书的时候,受学校环境风气影响;工作的时候,受工作环境风气和社会环境风气影响;同时还存在外来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不合格人脑的改造,首先必须改造错误的观念文化种,根植正确的观念文化种;再去掉错误的概念型文化种,根植正确的概念型文化种。
社会政治制度选定的主流观念型文化,决定了国家教育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决定了有的国家教育落后,有的国家教育非常先进;有的国家教育出来的人,只会吃喝玩乐和赌博、只会宗教的迷信,对社会和人类没什么贡献;有的国家教育出来的人,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对社会和人类拥有很大的贡献。观念先进,有利人类生存;观念落后,不利人类生存。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2 05:54:40 +0800 CST  
二 观念文化的性质
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非常特殊,它不像另外六大类文化种那样,有自己明显的、特殊的行为群,但观念型文化种又实实在在的是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的特征行为群,说不上是特征行为群,只能说是特征行为。前面分析了概念形成的文化种和观念形成的文化种的异同点。观念型文化种的特征行为是: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门槛准入行为,即大脑内根植有某一个观念型文化种的人,他/她会有选择性的根植相关的概念型文化种,这种行为特征便是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由于观念型文化种具有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门槛准入性质,观念型文化种便是控制大脑形成文化种群落结构性质、文化种群落结构质量的核心文化种。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约束大脑形成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从而使人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由创造性概念发育而成的、文化种行为的消费表达。在不考虑遗传的天赋因素条件下,别处了人生命运的差异;别处了发达民族和落后民族;别处了愚昧和文明。
因此观念型文化种的性质是:使每一个人根植六大类概念型文化不同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文化种构成的文化学。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形成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准入门槛;不同的观念型文化种准入门槛,能选择性的向大脑根植不同的系列概念型文化种,构成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不同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使人消费表达不同的系列概念型文化种。
每一个人的大脑内都根植有一系列的观念型文化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GS)、人生观(Gr)、价值观(Gj),这是观念型文化类的三个文化门,是否还有第四个观念型文化门,有待进一步研究。世界观文化门是一个小门,世界观只有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两种,它们构成世界观的两个文化纲;人生观是一个大门,诸如道德观、幸福观等等皆隶属于人生观文化门;价值观文化门,处于两者之间。
三大类观念型文化:GS、Gr、Gj,又各自有:GS1、GS2;Gr1、Gr2、Gr3……Grn;Gj1、Gj2、Gj3……Gjn型文化种。每一个G型文化种,又会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形成GS1 ={ g11、g12、g13……g1n }、GS2 ={ g21、g22、g23……g2n }的世界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Gr1 ={ g11、g12、g13……g1n }、Gr2 ={ g21、g22、g23……g2n }、Gr3 ={ g31、g32、g33……g3n }……、Gri ={ gi1、gi2、gi3……gin }的人生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Gj1={ g11、g12、g13……g1n }、Gj2={ g21、g22、g23……g2n }、Gj3={ g31、g32、g33……g3n }……、Gji={ gi1、gi2、gi3……gin }的价值观类文化种群落结构。因此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GS、Gr、Gj这三大观念,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控制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形成的文化种群集合——{GS、Gr、Gj}=H——文化种群落结构,只是这些集合(文化种群落结构)有好有坏,于是人也就有好有坏。
概念型文化种的准入门槛根植,受观念型文化种的控制。人脑首先被根植了什么样的观念型文化种,才会被根植什么样的概念型文化种。观念型文化种的根植,受环境影响、受教育影响和支配。家庭风气、学校风气、工作环境风气、社会风气是影响人生最大的环境。很小的时候,受家庭环境风气影响;读书的时候,受学校环境风气影响;工作的时候,受工作环境风气和社会环境风气影响;同时还存在外来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不合格人脑的改造,首先必须改造错误的观念文化种,根植正确的观念文化种;再去掉错误的概念型文化种,根植正确的概念型文化种。
社会政治制度选定的主流观念型文化,决定了国家教育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决定了有的国家教育落后,有的国家教育非常先进;有的国家教育出来的人,只会吃喝玩乐和赌博、只会宗教的迷信,对社会和人类没什么贡献;有的国家教育出来的人,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对社会和人类拥有很大的贡献。观念先进,有利人类生存;观念落后,不利人类生存。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3 06:22:48 +0800 CST  
发重了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3 06:23:42 +0800 CST  
三 观念文化的定义
在《文化问题探索》一书中,笔者对文化种的六大类文化皆做了定义,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观念文化种的特殊性质,因此尚未对观念文化种做更深入的研究。以为观念文化构成的文化种可隶属于凝聚文化类,属凝聚文化类的一个文化门,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持有相同思想观念的人容易聚在一起,因而这样认为观念文化构成的文化种隶属于凝聚文化。直到撰写本书时,对文化种更细致的分类,且初稿完成后,才意识到观念文化构成的文化种性质特别,当属观念文化种之独立一类,于是在深思之后,补写观念文化学一章,并放在文化种(学)之章首。
观念文化类也应该做出定义。观念文化类很特殊,观念文化类的定义也不像其它六大类文化的定义那样简单。观念文化的性质是:选择、支配、控制概念型文化种向大脑准入根植的门槛型文化,这便是观念文化种的行为特征。因此观念文化种是领导型文化种。社会教育不能不负责任的乱根植错误的观念文化种,这会导致整整至少一代人文化行为的报废,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赌博、吃喝玩乐、官员们的贪腐等等。被错误的观念文化种选择、支配、控制根植丑陋的概念型文化种,形成丑陋的文化种群落结构,从而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观念文化的自然更替和演进速度缓慢,一代人要是被根植了错误的观念文化种,会惯性的后续影响几代人。1840年以来,中国和日本在今天的科技文明素质差异、社会人群公共道德素质差异等等,就来自1840年后,上层建筑对科技观念的错误认识所造成。因此从观念文化学的规律来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再继续忽视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而且应该是主流思想教育),忽视尽职敬业精神的教育,忽视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任由物欲横流、赌博横流、吃喝玩乐横流、贪腐横流、不尊重知识横流,我们要继续挨打只是时间问题。
观念文化的定义:所有以选择、支配、控制概念型文化种向大脑准入根植,而创造的门槛型文化行为构成的文化种,都是观念文化。观念文化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
人脑对文化种的根植,首先是观念文化种的根植,其次才是概念文化种根植。比如:在对婴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孩子做错事,无论用的什么方法,都是在告诉孩子,你做错了,这个过程就是在向孩子的大脑根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观念文化。有的方法虽然不正确,比如:暴打孩子、讥讽孩子、挖苦孩子,等等都是错误的,但仍然是在告诉孩子,你做错了。有的孩子悟性高、自制力强,一两次受惩,他/她就知道了,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的孩子悟性低,受惩的次数会多一些,但终究都会学会。对孩子根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属人生观文化门隶属下的道德观文化纲。
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看法,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样,而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政治观念,人文观念、经济观念、法律观念、科学观念等等。因此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比如: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等,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比如:中国和日本从1840年以来在今天的差异,可以说仅仅就是科学观念的认识差异造成的。1840年后日本上层精英很快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很快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而我们的上层精英和流氓智囊人群在那里在打口水战。仅仅对科学二字认识上的差异——科学观念差异,不到五十年,我们甲午战败,不到一百年,我们被日本入侵遭遇南京大屠杀。以致形成今天两国国民的科学素质差异、社会公共道德差异、对人类科技贡献的差异等等。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08-23 06:31:24 +0800 CST  

楼主:探索者yga

字数:115988

发表时间:2015-08-09 13: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1 14:37:17 +0800 CST

评论数:6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