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59、谨慎忠厚、长于骑射的杨义臣
在大隋朝大厦将倾时,其实杨广还是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名将可以利用,但是杨广却把它给废了。这位名将就是杨义臣。在《说唐》故事里,杨义臣是靠山王杨林的弟弟,杨广的叔叔,他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锤所破,最后自杀身亡。在单田芳评书中,杨义臣是隋唐十三杰中的第十杰,擅使三叉鬼头刀,坐骑大青马。在《隋唐演义》中,杨义臣联合窦建德诛灭了弑君篡位的宇文化及,为隋炀帝报仇雪后从此隐居。而真实的杨义臣不是杨广的叔叔,而应该是杨广的侄子才对,历史上真实的他是隋末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
杨义臣,本姓尉迟。父亲尉迟崇是北周的仪同大将军,曾率兵镇守恒山。杨坚出任定州总管时,尉迟崇感觉杨坚这个人不是寻常人物,于是主动与他结交,杨坚也很喜欢尉迟崇这个人,于是尉迟崇也就成了杨坚小圈子里的人物。尉迟这个姓氏是鲜卑姓氏,因此杨义臣应该算是鲜卑族人。
杨坚为北周丞相后,篡位称帝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他下令剥夺北周大将尉迟迥的兵权,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手握重兵,位高权重,是杨坚篡位的最大障碍。杨坚的这一举动更是彰显了他的不臣之心。于是尉迟迥不得不宣布讨伐杨坚。而尉迟崇因与尉迟迥是同族,就把自己关在牢里,派人赴京向杨坚请罪。杨坚则下书慰问他,让他回朝辅政,对他依然信任有加。
后来尉迟崇在跟随大将军达奚长儒征讨突厥时英勇牺牲,当时的尉迟义臣还年幼,就被杨坚收养育在宫中。在他不满十二岁就给杨坚当侍卫,杨坚很喜欢他,对他的赏赐也很多。杨坚一次和人闲谈时提起以前的朋友很是伤感。看到身边的孤儿尉迟义臣,更是感念尉迟崇的忠义。于是杨坚下旨,赐尉迟义臣为杨姓,认其为侄孙。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把他编入杨门宗室家谱。”
杨义臣的性格谨慎忠厚、长于骑射,很有将才,于是深得杨坚器重。杨坚就任命他出任陕州刺史。镇守边塞。随后不久,突厥的达头可汗领兵进犯边关,杨义臣则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骑三万人马,领兵出白道抵御突厥军队,“白道”是呼和浩特至武川的交通线路的古称,在此地杨义臣与突厥军相遇,双方交战,杨义臣大破突厥军队。初次领兵作战,杨义臣就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次年,突厥又开始进犯雁门、马邑一带。杨义臣再次领兵拒敌,再次击破突厥军,突厥军队兵败逃亡到了塞外,杨义臣率兵紧追不舍,一直把突厥人追到了大斤山,再次和突厥交战。而在当时,名将史万岁也率军赶到了,杨义臣与史万岁合兵共击突厥,致使突厥兵大败。而当时杨素则诬陷史万岁杀死的只是突厥牧民。致使杨义臣的功劳也被埋没。仁寿初年,杨义臣又被授为朔州总管,杨坚还把自己的甲胄赐给他。
杨广即位后,下诏命汉王杨谅进京。杨谅很是恐慌。决定在并州起兵反叛。杨谅的部将乔钟葵包围了代州城,代州总管李景向朝廷求救,杨广命杨义臣领兵前去救援。
于是杨义臣率领步骑二万人马,趁夜从井陉出发,拂晓时已经走了几十里的路。乔钟葵通过侦查知道杨义臣所带的人马并不多,实力上远逊于自己,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于是乔钟葵带领全部人马,列阵对决杨义臣。乔钟葵的副将王拔,甚是神勇无敌,他特别擅使长槊。由于它特别神勇、武功高强,他这个人打仗的特点是常常仅带几个骁勇的随从就可攻破敌阵,是乔钟葵最为得力的战将。杨义臣最担心的就是他这个人。于是他就在军中招募能够抵挡住王拔的人,当时的车骑将军杨思恩请求与王拔交战。杨义臣见杨思恩气貌雄勇,很是满意。对他说:“真乃壮士也!”于是赐给他一杯酒,为他壮行。杨思恩饮毕,掷杯在地,策马上阵。颇有当年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气魄。打马直奔王拔。但杨思恩冲了两次,都没有冲动王拔的阵脚,杨义臣就又选十几个精锐骑兵随他再次前去破阵。这次杨思恩勇猛冲杀,连杀了几个叛军,一直冲到王拔的军旗下。和王拔两人短兵交战,这时跟从杨思恩的骑兵抵挡不住王拔的军队而先后退,致使杨恩思被王拔所杀。王拔乘势杀入杨义臣军中,致使杨义臣军败退了十几里。感念杨恩思的忠勇,杨义臣将他的尸体赎回,为他放声痛哭,致使三军无不伤感流泪。跟随杨思恩先行后退的骑兵统统都被杨义臣腰斩。
杨义臣这个人很有头脑,自己的兵少,要想取胜只能智取。于是把军中的几千头牛和驴全部清出来,让兵卒几百人多带些战鼓,把这些牛、驴偷偷赶入山谷隐蔽起来。吃了晚饭后,杨义臣军又与钟葵交战,两军刚一交手,杨义臣就命令士兵擂鼓,几千头牛、驴惊恐疾速前进。一时间战鼓震天,尘埃遍野,乔钟葵的军队不知怎么回事,还以为是中了埋伏,因此惊恐败退。而杨义臣则纵兵迅猛反击,杨义臣以少胜多大破乔钟葵军。因功他被升任为上大将军,赐缣采二千段,杂采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被任命为相州刺史。
大业三年,杨广任命杨义臣为宗正卿,这是个主管皇亲国戚事务的一个官职,很有实权,一般都是宗室人员担任,杨义臣出任此官职,也说明杨广也真把他当成自己的族人看待了。不久,杨义臣又转任太仆卿。这个官职是管理全国战马以及皇帝舆马的官员。
大业五年,杨广御驾亲征吐谷浑。杨义臣跟随从征。杨广命令杨义臣驻军在琵琶峡,隋军军营相连达八十余里,协同元寿、段文振等将领把吐谷浑军队包围,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国主伏允仅带领几十名骑兵逃跑。
大业八年,杨义臣跟随杨广征讨高句丽,杨义臣率大军在鸭绿江边与乙支文德交战,义臣每次都当先锋冲锋在前,一天竟然打了七次胜仗。但是后来他和各路军马都打了败仗,杨义臣也被坐罪免职。但不久又复职。乙支文德是高句丽的名将,他的经典之战是萨水之战,大破隋军,使杨广一征高句丽惨败而归。乙支文德被现在的韩国人奉为历史上的战神和民族英雄。
大业九年,杨广二征高句丽时,以杨义臣为副将,与大将军宇文述去进攻平壤。但是到了鸭绿江边,碰上杨玄感造反,杨义臣和宇文述班师回朝,平灭了杨玄感叛乱。不久他代理赵郡太守,平灭反贼向海公。
在大业十年,随杨广三征高句丽,这次高句丽国力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同意向大隋称臣,大隋也撑不下去了,杨广也同意双方议和。大隋名义上取胜后,杨义臣迁为左光禄大夫。
杨广三征高句丽,让大隋朝元气大伤,搞的民不聊生。于是全国盗贼群起。当时就有渤海人高士达、清河人张金称相聚为盗,他们很快聚集了数万人,攻城夺县,势头很是迅猛。杨广派将军段达前去讨伐,不能取胜。又让杨义臣率领从辽东回来的兵马几万人前去讨伐。杨义臣大破高士达军,斩杀了张金称。又收罗了他们的一些降兵,讨伐另一个反王格谦,活捉了格谦。
当时全国盗贼最盛的是河北、山东一带。杨义臣率军队在河北一带把叛军打的落花流水,他把战况和河北群贼蜂起的情况如实的上书给朝廷。内史侍郎虞世基负责把各地上奏的表文呈送给杨广,他很了解杨广的禀性,知道杨广这个人喜欢听歌功颂德的马屁词、正面消息,很不喜欢听负面新闻。于是虞世基对国家的乱象总是轻描淡写的汇报。他对杨广说:“盗贼成不了气候,地方的官吏正在全力追剿,很快就会彻底剿除的,皇上不必介意。”当杨广接到杨义臣在河北收降了数十万叛军的捷报后,很吃惊又很疑惑的问道:“我怎么没有听到盗贼发展到如此地步?贼势会发展得这样快?杨义臣会降贼这么多?”而虞世基却依然对杨广说:“盗贼都是小股势力,虽多但终不可能成气候,皇上不必担忧。杨义臣几次剿除盗贼,长期在外拥有重兵,这很不合适,不得不防啊。”杨广竟相信他说的话,随即下令让杨义臣回朝听命,并遣散了他的军队。这让杨义臣忧愤不已。不管一些人多么恭维杨广的才能,但他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魏征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杨广的昏庸断送了大隋朝最后的一个希望,他死不足惜!
杨义臣被调回京师不久,张金称、高士达的余部全都归附了一个更猛的猛人窦建德,河北叛军很快强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窦建德这个人最怕的官军将领就是杨义臣。他对杨义臣有一个很中肯的评价,他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杨义臣回朝后,因军功升任为光禄大夫,不久又拜授礼部尚书。天下大乱,杨广放着忠臣良将不用,最终彻底断送了大隋江山。而杨义臣为天下局势而忧虑,在官任上无奈的忧愤去世。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17 21:06:53 +0800 CST  
“昏君”这两个字竟然是违禁字符?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23 22:21:01 +0800 CST  
杨义臣那篇 地地道道的 “昏君”两字自动不予显示。 这不成笑话了吗?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23 22:23:03 +0800 CST  
60、割据赣、粤一带的师操乞、林士弘

操师乞,又名操天成,是鄱阳县金盘岭乡人,农民出身。他性情豪爽,膂力过人,爱打抱不平。是一个在当地远近闻名的草莽英雄。“操”这个姓氏是一个比较稀少的姓氏,据说姓这个姓的都是曹操的后人。司马家族篡魏后,一些曹操的后代害怕被迫害,就改名换姓隐居,好多就以“操”为姓。操师乞小时也念过几年书,后来以种田为生,也练习过武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若想安心做一个农民也是很难的。他的村庄位于群山环抱的一处平原上,这里经常遭受匪患。为了保护家园操师乞就和村民们商量,要组建自己的队伍,在村里开辟了练兵场和跑马场,来组织青壮村民进行练兵习武。他所在的操家村至今都有他跑马场的遗迹,千年以来,这个村没有受过大的灾害,也没有人在他的跑马场上边建房,操家人世世代代保护祖宗们留下的遗迹。
隋太子杨广即位后,改元大业。这个世代贵族出身的皇帝,虽然也算得上是才智过人,但他根本不知百姓的疾苦。他不懂得民心得失才是王朝兴衰的根本所在。他登基之后大兴徭役,强迫大量的民丁营建东都洛阳;又开凿了工程量堪比修长城的大运河;还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彻底耗光了大隋朝的元气。他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致使民心丧尽,这必然激起了天下百姓的反抗。“知世郎”王薄率先在山东长白山树起义旗反隋,他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吹响了大隋朝的追魂曲。致使全国各地反隋起义此起彼伏。大业十二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操师乞、林士弘也在江西一带揭竿而起,也举起了反隋的大旗。
在没起义之前,操师乞就对隋朝统治者强烈不满,并对官府人员产生了很强的敌对情绪。对于朝廷的官吏他也从来不会和颜悦色的去应对。因此他成了官府中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官府要拔除的对象。在杨广三征高句丽结束后,国内已经危机四伏。朝廷开始腾出手来围剿农民军了。次年,南海太守刘权路过鄱阳,朝廷下诏命其就地“讨贼”。在当时,师操乞虽然是有一只武装,但他只是保护家园的民团,并没有公开对抗朝廷,也没有干过违法乱纪的事。这在当时属于“灰色”的存在。但当朝廷腾出手来,它也属于被取缔之列。在这样的情况下,操师乞最终下定决心,联合林士弘发动起义。这个林士弘是江西鄱阳人   ,史载其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此时他也和师操乞一样也拥有一支农民武装,在鄱阳南一带活动。两个人有共同的理念又意气相投。于是这两支农民武装联合起来了,公开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天下苦隋久矣!于是当地广大贫苦百姓闻风纷纷响应,很快他们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实力壮大后,他们开始谋划夺取鄱阳郡城。
当时的鄱阳郡城城防力量并不太强,鄱阳守备叫袁斌。此人懂得军事,武功高强,有些才干。鄱阳的城防工作由他负责。他为了防御兵乱,倡义居住在城内的百姓互联互保。但是,他的错误是严重低估了农民军的实力,操师乞、林士弘率领农民军攻城,他刚开始没有把这两个草莽出身的义军领袖放在眼里。而一经交战,师操乞、林士弘打的很有章法,并且攻势也很迅猛。袁斌很快就支撑不住了,只好弃城而逃。而城里的大小官吏们见郡守都逃了,知道城池不保,于是也都一个个的带着家属、细软,仓皇逃命。操师乞和林士弘领导的起义军初战取得辉煌胜利,极大的振奋了军心。操师乞也很有模有样的张贴安民告示,安抚城内百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在当地很快取得了民心的支持。他吸收了大量的贫民百姓入伍,开始整训军队,提高军队的作战实力。同年十月,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年号“天成”。因此也有史书称他为操天成。
不久操师乞的起义军又相继攻下了浮梁、彭泽等县城。接着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对江西重镇豫章郡发起了突然袭击,豫章也就是今天的南昌。他一举攻占了南昌。取得胜利后,操师乞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确定了以南昌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势力以征讨天下的计划。
豫章这个南方重镇竟然被草寇反贼夺取了,这让隋王朝大为震惊。此时隋炀帝杨广正在扬州一带游幸。距豫章并不太远。于是隋炀帝紧急命令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征讨。这个刘子翊是彭城人氏,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他曾任南朝齐的殿中将军,有丰富的领兵打仗的经验,奉诏后即带领兵马奔赴豫章。而操师乞闻讯朝廷官员前来征讨,并没有避其锋芒,而是亲率大军在城外迎战。操师乞这样做就有点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了。毕竟他是草莽英雄,他在战斗中身先土卒,带头冲锋陷阵,在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三军夺帅,致使军心动摇,开始败退。而林士弘这个人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他当机立断,挺身而出代理主帅,带领义军继续奋勇拒敌,立即稳住了军心。经过双方的拼杀,刘子翊的军队伤亡也很大。朝廷也无援兵支援,军队斗志也很低落。而起义军方面由于操师乞的牺牲,对军队的士气也是打击很大。双方战事出现了胶着状态。
林士弘这个人还是很精明很有能力的,他能在危急时刻稳住军心实属不易。打仗军队的士气很重要,他看出了若要想重新提振军队的士气,消灭刘子翊是最好的办法。朝廷在江南的军队中,有战斗力的就数刘子翊这一支了,如果能干净、彻底地削灭刘部,既可以为操师乞报仇,也可重新振奋全军的士气。更可以确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
林士弘行军打仗还是很有办法的,他在谋略方面要强于操师乞。他调整军队部署后,让一部分人对刘正面防御,牵制敌人的注意力;另外抽出一部分人开始组建了水军队伍。同时派人刺探刘部的消息寻找机会。林士弘率水军与刘子翊军大战于鄱阳湖。义军以为操师乞复仇的名义,对刘发起了猛攻。由于操师乞为人侠义,做为全军最高统帅打仗时仍爱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和义军兄弟同甘共苦。因此他在义军中深孚众望。一听说要为他报仇,大家立马同仇敌忾,激发起来了斗志,个个奋勇争先。很快就把刘子翊打得溃不成军,义军杀死了刘本人,其余部纷纷向义军投降。这次胜利让林士弘名扬天下,也致使邻近郡县的农民纷纷踊跃加入义军,这只队伍很快发展到了十二万人。
林士弘取得这次大胜后,他在南方站稳了脚跟。接着他又占据了赣州一带,自称为南越王。不久便加帝号,建国号为楚,建年号为太平。随后林士弘又相继攻取了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声威大振,他的影响力日盛。更是有不少英雄豪杰杀死地方官员,以整个郡县来归附。很快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中国东南一带尽为林士弘所据有。
有个叫张善安的割据军阀,袭击并攻陷了庐江郡,渡江来豫章一带归附了林士弘。而林士弘对他并不太信任。这也不能怪林士弘,当时好多割据的头领之间尔虞我诈,毫无道德可言,林士弘不得不妨。于是就让他在远离自己的营地的南塘上安营扎寨。张善安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他就找机会偷袭了林士弘,把林士弘打的大败。这也证明,林士弘刚开始也没有看错,张善安这个人不善也不安!不是个好东西。他还烧毁了豫章郡的外城而离去,逼得林士弘迁居到了南康。而萧铣也派人趁火打劫,派他的部将苏胡儿袭击并攻取了本属于林士弘的豫章,林士弘又被迫退守到余干县。 这一切都是张善安引起的。林士弘虽然接连兵败,但到此时他仍然拥有南昌、虔州、循州、潮州等地。
太祖李渊派李孝恭、李靖诏讨江南等地,萧铣兵败后在长安被杀。他的不少散兵游勇大部分都投靠了林士弘,这又让林士弘的军队势力大增。 李渊从刚开始起事时起,就可劲的拉拢各地割据势力。可劲的对他们封官许愿。在李孝恭的诱惑下,林士弘所拥有的循州、潮州二州都投降了唐朝。这又对林士弘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林药师率兵二万攻打循州,想夺回循州。而当时的循州刺史杨略把林药师军打的大败,并杀死了林药师。林药师的步将王戎献出南昌州投降了大唐。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林士弘也很是害怕,他感觉大势已去,于是也决定向唐请求投降。但他很快感觉到投唐的反王虽多,刚开始唐对这些人还都不错,但最后基本上都是没有啥好结果的。这又让他有些反悔了。于是随即又逃到了安城的山洞,在此地驻扎。林士弘还是在江西地区有点名望的,他的到来江西宜春一带的百姓有不少人相互聚合一起来投奔他。但是,自从遇到张善安以来,林士弘基本上没有走过啥好运。他在此地又很快被唐洪州总管击败,路越走越窄,林士弘在郁闷中病倒去世了。
隋末,操师乞、林士弘在中国东南一带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声势不算小。尤其是在瓦岗李密死后,后来的林士弘成为了当时和李渊、萧铣、窦建德、王世充、杜伏威齐名的第六大割据势力。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23 22:46:26 +0800 CST  
@夏奈琦 2019-12-24 14:51:15
该轮到汪华了吧??
-----------------------------
谢谢提醒,这个人是要写的,写完三个番将再说。多谢提醒。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25 18:24:16 +0800 CST  
61、自愿为李世民殉葬的铁勒可汗契苾何力

李世民是不世出的圣主,他死后自愿为他殉葬的人不少,特别是一些少数民主统领。他们想为李世民殉葬都是出于感恩戴德,都是出于自愿。其中契苾何力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然了,他的这一请求没有被唐高宗李治批准。
契苾何力是属于铁勒族契苾部人,姓氏为契苾氏,名何力,他是唐朝的名将,也是铁勒部的小可汗或者称他为部落酋长。铁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这个部族有好些部落,契苾是其中的一个部落。铁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也被称为狄历、丁零、敕勒、高车等名称。这个部族后来融入汉人和突厥人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在隋唐时期,铁勒因经常与吐谷浑发生冲突,部族大多便迁到伊塞克湖一带居住。
契苾何力出身于铁勒的黄金家族,也就是可汗世家。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是他祖父,莫贺咄特勒契苾葛可汗是他父亲。他九岁时丧父,但后来他还是被他的族人推举为继任可汗。汉号为大俟利发。铁勒这个民族长期被突厥压制和管辖,李世民派李靖消灭东突厥后,铁勒族势力开始了逐渐强盛。
李世民当政下的大唐国家迅速强盛,并且对主动归附的少数民族特别的友善。于是在贞观六年契苾何力与他母亲率部族前往甘肃敦煌主动投降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对他们主动归附很是满意,于是下诏将他们的部族安置在张掖、武威一带。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并封其母为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门为贺兰州都督。从此他成了大唐的一员战将,一生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降唐后的契苾何力替大唐第一次出征是和李大亮、薛万均等人率军征讨吐谷浑,当时的主帅是军神李靖。 在与吐谷浑作战时,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率领轻骑兵为先行部队,不小心中了吐谷浑军队的埋伏,兄弟俩也不含糊,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并肩奋勇作战,但无奈寡不敌众,二人均中枪落马。跌下马后仍然带伤徒步参战,随从骑兵死伤大半。而契苾何力得知后,仅率数百骑兵前往救援,拚死杀进吐谷浑军队的包围圈,把薛万均、薛万彻救回,说句实话,如果没有契苾何力拼死相救,这两位名将真的就没命了!吐谷浑君主伏允屡遭败仗,准备逃奔到于阗,于阗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国家,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八百多年,信仰佛教,君主复姓尉迟,后来仰慕大唐改为李姓。契苾何力知道后想要对吐谷浑的军队乘势追击,而薛万均以先前自己失败的教训坚持说不行。契苾何力说:“吐谷浑这个族群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没有城郭,他们都是随水草而迁移流动,如果不趁他们聚居在一起时消灭他们,等到他们四处游荡是,就难以捣毁他们的巢穴。”于是契苾何力亲自挑选了骁勇骑兵一千多人,直逼突沦川。大唐名将薛万均也率部紧随随后和他一起追杀伏允。由于沙漠中缺水,大唐将士们都抽饮马血解渴。唐军历尽艰险终于攻破了伏允的牙帐,杀掉几千名吐谷浑兵,获得牲畜二十多万头,伏允可汗凭借快马只身脱逃,唐军俘获了伏允可汗的家眷以及他的许多文武官员。
在此期间太宗皇帝派使节慰劳西征的众位将领,而薛万均这个人则因战功名列契苾何力之后,心中很是不舒服,于是他极力抵毁表现出色的契苾何力,来夸耀自己的功劳。薛万钧这个做法很不厚道,人家契苾何力可是刚刚救过你哥俩的命啊!这让契苾何力非常气愤,拔出战刀,想要杀掉薛万均,众将救下薛万均后并制止了契苾何力的这一行为。而不明真相的太宗皇帝听到此事后非常生气,他对契苾何力的行为大为恼火,并训斥了他。而契苾何力说明详细的情况后,李世民才知道契苾何力是冤枉的。对薛万钧十分恼怒,想要解除薛万均的官职以授给契苾何力。而仁厚的契苾何力则坚决推辞说:“陛下因为我的缘故而解除薛万均的官职,一些胡族官员不知详情,还以为陛下重视胡族而轻视汉人,以讹传讹,汉、胡之间的争斗之事必然会多起来。而且这样会让胡族人认为大唐将领们都如薛万均的品性一样。都将有轻视汉人之意。这是我不愿看到的。”唐太宗很赞许他的意见,没有处置薛万均。于是以后对契苾何力更加信任,不久就任命契苾何力担任玄武门宿卫官,玄武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他的这个举动也是表示他对契苾何力信任不疑。并且还将宗室之女临洮县主嫁给他为妻。
贞观十四年,高昌国王鞠文泰阻断丝绸之路,这惹得大唐很是愤怒。于是唐太宗再次任命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让他跟随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征讨高昌国。高昌国王鞠文泰虽然知道大唐的强大,但大唐和高昌相距万里之遥,并且中间还有沙漠阻断,他认为大唐肯定不会派兵来征讨的,所以他有恃无恐。但是他很快得到了大唐派兵来讨伐的消息,当时他就傻眼了,鞠文泰在惊恐中病死。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唐军围困高昌王城,唐军强大的攻势让高昌军队招架不住。此战迫使他的儿子高昌王麴智盛投降,高昌国就此灭亡。
契苾何力降唐后一直在朝为官,或领兵出征。他的母亲姑臧夫人和弟弟沙门都居住在凉州(武威一带)。于是太宗皇帝派契苾何力回凉州去省亲,顺便安抚铁勒其他部落。而当时还有一个铁勒部落叫薛延陀,势力也很强大。契苾何力的部落好多人都想归附薛延陀,契苾何力知道后十分惊奇地说:“大唐天子待我们这么好,我们为什么还要背叛他呢?”契苾何力部落的人说:“关键是老夫人和你弟弟他们都已到薛延陀那里去了,你还有不去的理由吗?”契苾何力说:“弟弟沙门都他会孝敬和照顾好母亲的,但我要对大唐皇帝忠心,我坚决不会跟你们去的。” 契苾何力的部族人将他捆绑起来送给薛延陀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的牙帐内伸直双腿,面向东方大声喊道:“大唐忠烈之士岂能受你们的污辱,天日昭昭,望你们知道我的真心。”隋拔出佩刀,割掉自己的左耳以表誓死追随大唐的心迹。气的真珠可汗想杀了他,最后在其妻子极力劝阻下才作罢。
有人告诉唐太宗说契苾何力叛逃到了薛延陀部,太宗说:“这肯定不是契苾何力的本意。”而身边的人说:“戎狄之族都是臭味相投,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后,如鱼得水,这些胡人不可信。”唐太宗坚定的说:“你说的不对。契苾何力这个人心如铁石般坚定,肯定不会背叛我的。”要么李世民是千古少有的明君呢,他在识人、用人、笼络人方面很少有人可以与他匹敌的。果不其然,很快有使者从薛延陀带回来最新情报。详悉讲述了契苾何力割掉左耳以表他誓不背唐的决心。唐太宗感动的当场飘泪。当即派使者去晓谕薛延陀:“大唐天子愿意将女儿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为妻,以换回契苾何力。”真珠可汗当即表示同意。于是把契苾何力给放了。因此契苾何力得以回到朝中,官拜右骁卫大将军。作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愿意拿自己的女儿去换回自己的下属,纵观古今,有谁能做的到?谁能有这么大的胸怀?而以后的契苾何力能不誓死追随他来报答他的恩情吗?
契苾何力回来了,而太宗皇帝要信守承诺把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则告诉太宗皇帝说:“不可与薛延陀通婚。”唐太宗说:“朕已经答应他们,做为大唐天子怎可食言呢?”契苾何力回答说:“我不是要陛下立刻回绝,大唐公主出嫁。应有迎亲礼仪,陛下可敕令真珠可汗亲自迎亲,即使他不愿意到长安,至少也要到灵州;我断定真珠可汗这个人他必定不敢来,到那时回绝他就有理由了。真珠可汗这个人性情刚直暴戾,如果他不敢迎亲就会造成不能与大唐通婚,他的部族也会看不起他。此人心胸狭窄,在内忧外患下我估计不过一二年便就会病死。到那时他的两个儿子肯定会争夺王位,到那时就可以轻易制服他们了。”唐太宗认为有理,于是下诏真珠可汗前来迎亲。真珠可汗曾得罪过大唐,害怕大唐趁机把他扣留甚至杀了他,果然不敢迎亲。后来他因此自己心中非常窝火,很快得病而死。正如契苾何力分析的那样,死后他两个儿子突利失、拔酌果然争位汗位,最终拔酌杀死突利失自立,薛延陀内部也因此陷入大乱。
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任命契苾何力担任前军总管,这也就是相当于先锋官了。征东的唐军在白崖城遭到了高句丽军包围。并且高句丽还另派一万多士兵前去增援围城的军队。契苾何力带领八百名精锐骑兵进行阻击,战斗中他带头奋勇冲杀,腰部被长矛刺中,还力战高句丽军。当时的尚辇奉御薛万备看在眼里,于是单枪匹马前去救护,在万马丛中拼死救出了契苾何力回到唐军账内。薛万备是薛万钧的五弟。契苾何力曾拼死救出过他的三哥薛万钧、四哥薛万彻,这一次薛万备也拼死救了契苾何力的命。算是替他两个哥哥把薛家欠契苾何力的救命之恩给还上了。
而此时契苾何力虽然受了伤,却杀红了眼。他情绪激愤,包扎上伤口再次跨马出去拼杀,将军不怕死,部下也不惜命。他的随从们都跟从他奋勇出击,杀得高句丽军大败,并还乘胜把高句丽军队追击几十里,一直杀到天黑才收兵。
得胜而归的契苾何力伤势很严重,唐太宗很是感动,亲自为他敷药疗伤。后来唐太宗抓到了刺伤契苾何力的人名叫高突勃,把他交付给契苾何力,让契苾何力亲自杀掉他报仇。契苾何力告诉太宗皇帝说:“他是为了他的君主才冒着生命危险刺中我,也是个忠勇之士,我们本来素不相识,我不怪他,也对他也没有啥仇恨。”于是将高突勃放掉了。
而此时的薛延陀的多弥可汗性狂躁、喜猜忌、寡恩不仁。他搞的国内政局不稳,民心思乱。回纥、仆骨、同罗三个铁勒部落联合对他发起进攻,致使多弥可汗大败。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消灭薛延陀的好机会来了。于是下诏让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等人各率本部兵马分兵几路进攻薛延陀。 最终多弥可汗被杀,薛延陀残部拥立真珠可汗的侄子为新的可汗。新可汗向大唐朝上表称臣,请求居住在蒙古杭爱山一带,唐太宗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贞观二十一年,龟兹国王诃黎布失毕继位后,逐渐不把大唐这个宗主国当回事,还不断侵扰同是大唐臣属国的邻近国家。太宗大怒诏令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副大总管率军攻打龟兹。当时大唐鼎盛,收拾龟兹都不用真正的唐兵出手,这两位番将领着铁勒族十三州兵马,以及一些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联军,联合讨伐龟兹。 次年他们击败龟兹军队,俘虏了龟兹王并把他押解到了长安。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李世民去世。契苾何力听说后悲痛欲绝,他与阿史那社尔(归附的突厥部族可汗,也是大唐名将)上书请求为太宗皇帝自杀殉葬,要到阴间来侍卫太宗的陵寝。唐高宗派人告诉他们俩说,唐太宗有遗旨,不允许活人殉葬,他们二人只得作罢。
唐高宗继位的次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率领五个部落背叛唐朝。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西突厥。契苾何力与梁建方等人在牢山大败西突厥处月部,其部落首领朱邪孤注逃跑,被唐骑兵追击五百多里路杀死,此次战斗共俘虏各部首领六十人,杀死敌军九千人,获牲畜七万余头。契苾何力率军得胜返朝。
不久唐军再次进攻西突厥,契苾何力跟随苏定方灭了西突厥,契苾何力因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郕国公,兼任检校鸿胪卿。
此后唐高宗李治命契苾何力奉命经略辽东事务。契必何力率领梁建方、薛仁贵在辽阳华表山击败高句丽军。当时的军神薛仁贵还是契苾何力的部下。
唐高宗李治其实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继位后干的也非常出色。在他父亲眼里,他有点懦弱,而李治继位后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文治武功。他老爹都没有敢去泰山封禅,他敢去,按他的功绩,他还真有资格去。李世民虽然没有能灭了高句丽。李治接手后,稳扎稳打,不断对高句丽发起战争,不求速成,却在不断的消耗高句丽的实力。他先是派苏定方消灭了高句丽最重要的盟友百济。然后对高句丽不断派兵攻打骚扰。
龙朔元年,契苾何力任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任平壤道行军总管,他们共率领汉、胡兵马,水陆并进,进攻高句丽。高句丽摄政王渊盖苏文派其子渊男生率领精兵数万守卫鸭绿江,唐军多次进攻无法渡江。而契苾何力率军到达时,则江水结冰封冻,他指挥唐军履冰过河,将高句丽军打的大败而逃,此战斩杀三万高句丽军,其余兵众投降,主帅渊男生只身逃走。获胜后唐高宗诏令唐军班师还朝。
回朝不久,铁勒九姓叛唐。 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去安抚铁勒族部众。契苾何力仅挑选五百名精锐骑兵,亲自率领进入铁勒九姓之中,他的气度和胆识震慑了众人。他向铁勒人宣布了大唐的政策,并诛杀了参与闹事叛唐的铁勒部高级官员二百人,吓得铁勒九姓其余部众不敢吱声。铁勒部族从此得以安定。
乾封元年五月,高句丽的实际掌权人大莫离支盖苏文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渊男生、渊男建争夺继承人位置,长子渊男生落败,并被弟弟渊男建驱逐出朝廷。渊男生干脆派遣其子渊献诚到大唐请降以获帮助。六月,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率军援救渊男生。十二月,唐高宗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改任为副大总管接受李勣节制攻打高句丽。
李勣先是夺取了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他派契苾何力在此地驻守。在此附近高句丽有十五万大军驻守在辽河,数万靺鞨兵据守在南苏城。契苾何力和这些高句丽军队作战,每次都都取得了胜利。曾经还乘胜连续攻克过七城。
总章元年,契苾何力与李勣先是攻克高句丽大行、振辱夷二城。接着契苾何力率领胡、汉五十万大军先行来到平壤城下。李绩接着也率军到达。他们俩联合攻克了高句丽首府平壤城,擒获渊男建和高句丽国王,彻底消灭了高句丽政权。班师回朝后契苾何力 因功被授任镇军大将军、代理左卫大将军,改封凉国公 。
仪凤元年,当时吐蕃吞吐并谷浑后,实力很是强盛,契苾何力等人又一次领兵出征,去讨伐吐蕃。次年契苾何力病逝,被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烈。
契苾何力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对大唐忠心耿耿,多次领兵出征,立下了辉煌的战功。《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颇高。“凡用兵破吐蕃、谷浑,勇也;心如铁石,忠也;不解万均官,恕也;阻延陀之亲,智也;舍高突勃之死,识也。立大功,居显位,夙夜匪懈者,何力有焉。”
大意是说:破吐蕃、吐谷浑彰显他的“勇”,心如铁石彰显他的“忠”,不让太宗罢免薛万钧的官,是他这个人心胸博大,能够宽“恕”别人,阻止和薛延陀和亲突显了他的“智”;不杀高突勃突显了他很识大体;身居高位,夙夜不懈说明他很勤政。契苾何力占了“勇”、“忠”、“恕”、“智”、“识”、“勤”六字,可以说契苾何力算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完人了!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27 22:07:45 +0800 CST  
62、自愿为李世民殉葬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社尔

大唐名将如云,其中番将也是很多。阿史那社尔也是其中的一位。阿史那是一个突厥姓氏,并且是突厥王族姓氏。与契苾何力相比他更算得上是出身可汗世家了。他曾祖是阿波设可汗,祖父是启民可汗,父亲是处罗可汗,叔叔是颉利可汗。隋唐时期的突厥势力很是强大,强大到横贯欧亚万里。突厥曾是一个足以和中原王朝匹敌的大国,南北朝至隋唐,好多时候中原王朝的政权都得向它们称臣纳贡。唐初,阿史那社尔担任东突厥拓设,拓设是一突厥官职名,地位很高。当时像铁勒、薛延陀这些很强盛的部族还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阿史那社尔这个人水平十分了得,他十一岁时便在东突厥以智勇双全而闻名,小小年纪就被任命为拓设(部落首领)。他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薛延陀、回纥、同罗等归附于东突厥的一些游牧民族部落。甚至一些文艺作品中称他为是可以匹敌李靖的军事天才,有人认为唐、突大战时,颉利可汗如果重用他可能不会落败,最起码不会败的那么惨。
社尔这个人不光个人水平不错,他还很仁厚。他为官清廉,担任拓设十年,他从不向所管辖的各部族征收赋税。不少人劝他应该收取些赋税以供自己享用,而社尔却说道:“各部落富裕了,我就满足了。”于是下边各个首领对他很是拥戴。
在对待突厥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上,社尔是“鸽派”人物。他看到了新生王朝大唐的强大,他主张颉利应该和中原王朝搞好关系,颉利可汗多次对中原用兵挑衅,社尔都劝阻但未被采纳。
东突厥是多个游牧民族构成的联合体。内部也有不少小部落。当时执政的颉利可汗举政失措,连年征战攻伐,再加上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等多种因素,好多部落对他离心离德。当时的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就开始反叛了东突厥。它们先是击败颉利的儿子欲谷设。社尔出兵去救援欲谷设时也被薛延陀击败了。第二年他率领自己的余部西守可汗浮图城。这个地方因突厥可汗曾在此建立浮图而得名。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东突厥被大唐李靖所灭亡后,西突厥也出现了内乱,奚利必咄陆可汗和泥孰争夺大汗之位。社尔很有军事谋略,他乘机到西突厥前去诈降,却突然对他们出兵袭击。他竟然很快攻占了西突厥近一半的国土,兵马迅速壮大到了十余万人之众,于是他自立为都布可汗。
社尔这个人在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后,实力壮大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薛延陀复仇。社尔对他属下的各部落说道:“最先背叛我们突厥的是薛延陀,如今我占据了西方,若不能灭掉薛延陀,就是对不起先可汗,就是不孝。”众将一致意见是:“我们刚刚打下了这么一块地方,脚跟还没站稳,就要远征薛延陀,如果我们主力走了,西突厥的残余势力必然要来夺取故地,我们腹背受敌,陷入两线作战就麻烦了。”社尔不听劝阻,执意一定要灭了薛延陀。他对薛延陀的愤恨可以理解,有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有句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些道理他都没能理解。他干了一生最为错误的错事!历史上好多聪明人都干过类似事情,比如刘备任谁劝也不行,倾全国之力亲征东吴,导致夷陵之战大败而归;隋炀帝杨广任谁劝也不行,不顾国家存亡,非要灭了高句丽不可。刘备东征导致蜀国元气大伤,自己也因此忧劳而死,杨广征高句丽导致大隋灭亡。而社尔不听劝阻征薛延陀也导致了他丢掉了他夺取西突厥的半壁江山。
社尔当时亲率五万骑兵征讨薛延陀,但薛延陀也是一个很强悍的民族。人家是守方,占有地利优势。社尔虽然军事才能不错,但薛延陀主帅的水平也不差,双方交战一百多天,社尔仍然没有能把薛延陀拿下。这时西突厥的咥利失可汗继位了,而社尔的部下们厌战情绪日增,他们好多本来就是西突厥人,思念家乡导致他们纷纷逃回西突厥。导致社尔的军事实力衰弱和军心不稳。而薛延陀则趁机抓住这机会,进行反击把社尔打的大败而逃,他逃向了高昌国。
社尔曾趁西突厥内乱占领西突厥的半壁江山,但他落难了,西突厥当然也不会放过他。社尔实力大损,自然不是西突厥的对手,为了自保他只得率部投降大唐。太宗李世民对社尔的归附还是很高兴的,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把他的部落安置在灵州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宁夏吴忠。不久唐太宗还将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给社尔,让他在灵州一带屯兵驻守。
高昌国依附西突厥阻断丝绸之路让太宗李世民非常不满。于是他任命社尔担任交河道行军总管,随侯君集去平定高昌。高昌国被平定后当时的主帅侯君集干了个傻事。他侵吞了高昌国的国宝,为了不被部下举报,他也把其他战利品让众将私分。他也分给社尔一份,社尔却说:“皇上又没下诏说这些东西赐予我,我不能要。”后来他接到敕旨,才领受一些老弱仆户和残次物品。通过这次出征。唐太宗对此人的品性非常欣赏,于是又重新赏赐他宝刀和一些锦缎,并让他统领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社尔也跟随出征。他在驻跸山与高句丽交战,驻跸山也就是今天的辽阳一带。社尔率所部奋勇杀敌,虽然身体中了数箭,他拨掉身上的箭后仍然继续作战,他的部下看到主帅如此勇猛,他们个个也是奋不顾身,经过奋战社尔部最终大获全胜。此次征战,唐军班师回朝后,社尔因功兼授鸿胪寺卿。
薛延陀趁太宗征讨高句丽之际骚扰大唐,这让太宗李世民非常恼怒。回朝不久后,朝廷又委派社尔与薛万彻一同出镇胜州,当时的胜州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他们两个驻守这里以防御薛延陀军队。薛延陀多次对大唐不敬, 迫使唐太宗下定了决心要消灭他,很快太宗皇帝任命李道宗、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率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薛万彻、张俭等各路将军一同出征,灭掉了薛延陀。
龟兹是西域一个大国,最早人种为白种人。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达程度都比较高的国家,这个国家在音乐方面的水平和冶铁方面的水平都很出名。但它当时归附于西突厥,阻断了丝绸之路。于是大唐任命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契尔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讨龟兹。社尔先是击破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领兵到达焉耆,擒杀了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从西面直抵龟兹北部边境,这让龟兹人大为惊恐,以至于好多守城将士都弃城逃走。
社尔命部将韩威为前锋,让曹继叔紧随其后,进军隶属于龟兹的多褐城,多褐城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轮台一带。对于唐军的进攻,龟兹王派五万兵马来迎战。而先锋官韩威也很有谋略,他先是假装不敌败退,引得龟兹军追击,而埋伏在周围的曹继叔却突出奇兵,对龟兹军队发起了突袭,致使龟兹军大败而逃。
不久社尔则亲率大军攻破了龟兹的都城,而龟兹王则乘轻骑向西逃走。社尔则命副帅郭孝恪留下镇守龟兹都城,自己率精兵追击龟兹王,一直追了六百多里,在大拨换城也就是今天的阿克苏追上了龟兹王,龟兹王据城坚守。社尔连续攻城四十天,终于攻克了大拨换城,生擒了龟兹王。
接着社尔又先后攻破了龟兹大城五座,唐军的声威让整个西域震惊。接着他又派部将权祗甫为使者,到各地讲明大唐的政策。迫于大唐的声威,先后有大小城池七百余座归顺大唐。社尔召集龟兹百姓,宣示大唐的吊民伐罪之意,拥立原来龟兹王的弟弟为新可汗,以安当地人的民心。唐军攻灭了龟兹,使整个西域震动,连西域强国西突厥、于阗等国都争相给唐军赠送一些驼马、军粮来讨好唐军。  至此龟兹正式纳入大唐版图。 这个意义很重大,龟兹是当时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大唐得到此地后,把大唐管理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境内。   府下设有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
唐太宗驾崩后,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一样,感念太宗皇帝的恩德,请求为太宗皇帝以身殉葬。唐高宗不予准许。并改任社尔为右卫大将军,此为正三品武官。后又晋升为镇军大将军,为从二品武官。
永徽六年,社尔去世,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为正二品武官。赐谥为“元”,陪葬昭陵,死后他的坟墓被修成葱山的形状,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
阿斯那社尔一生为官清正廉洁,自己的生活上也是简朴而不喜奢华。他的这些特点都很受太宗皇帝赏识。和他一同征讨龟兹的副帅郭孝恪在这方面和他相反。郭孝恪这个人也曾是瓦岗系将领,曾是徐世绩的下属,也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但他生性奢侈,就连行军打仗在军中的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他看到社尔很简朴,郭孝恪想要把这些东西送给阿史那社尔,但被社尔委婉拒绝。李世民闻听后说道:“这二将的优劣,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不用去询问别人了。”
关于阿史那社尔的军事才能。正史中军神李靖对他也很欣赏,他说“万彻不如阿史那社尔及执失思力、契苾何力,此皆番臣之知兵者也。”李世民把薛万彻评为“当世名将”,这显然有点过誉了,原因是薛万彻是他妹夫。薛万彻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型,和阿史那社尔比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物。我认为李靖的评价很中肯。《旧唐书》对社尔的评价是“廉慎知足”,这个评价说的也很对。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19-12-30 21:55:44 +0800 CST  
63、集许多优点于一身的完人李大亮

在隋唐时期人才辈出,文武全才的人很多,李大亮也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光个人能力和水平很优秀,而且他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工作认真勤勉、对朝廷忠心耿耿。可以说他是一个浑身都是优点,很难找到一个缺点的人!有一句话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这一句话对于李大亮可能并不适用,看他的一生,他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完人。
他也是一个出身名门世家的子弟。他曾祖父是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祖父是北魏南岐州刺史李纲,父亲是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李充节。出身不错的李大亮从个人能力来说也是非凡之辈,他从小就身兼文武,颇有才略。隋朝末年,李大亮在庞玉的行营出任兵曹,兵曹这是军队中主管行军作战部门的首脑,庞玉将军在当时是隋将王世充手下的大将。
瓦岗军李密曾进攻东都,庞玉跟随王世充和李密作战,当时的王世充被李密军打的大败,包括李大亮等许多人被俘。而李密手下的大将张弼见到李大亮很是诧异,他感觉这个人是个人才。张弼这个人把与李大亮一起被俘的一百多人全部斩杀,而唯独留下李大亮一人不杀。张弼与李大亮长谈后,更是非常欣赏这个人,以至于两人成为至交好友,张弼把李大亮留在了幕下。
瓦岗军失败后,李大亮也投奔了唐朝。高祖李渊授于他土门县县令。在兵慌马乱的年代,土门县饿殍遍野,盗贼横行。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这个官委实不好当。而作为县令的李大亮很有济世之才,他到任后招抚一些逃荒的老百姓,对他们实行一些救济,让他们重新垦荒田、务农桑。为了扶助这些百姓他甚至卖了自己乘坐的马。土门县在他的管理下很快恢复了生机,当年该县粮食果然丰收,他又组织军队率军平灭了盗贼。致使土门县百姓生活很安定,到处荡漾着一派和平年代的气息。到此地巡视的秦王李世民对他的政绩非常的满意,下书奖劳,赐马五乘,帛五十段。
他在土门县主政期间,一次一股胡人军队过来进犯,李大亮考虑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县城根本没有能力和它抗衡。于是他决定单骑出城赴敌营,去劝说其豪帅。李大亮对他们晓以祸福利害,胡人们也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更是对他的至诚及英雄气质叹服,不仅答应不再侵扰土门县城,还提出愿意归附他。李大亮则杀掉自己的马与胡人将官饮宴,自己徒步返回了土门,以至于前后归降他的有千余人。唐高祖知道后特别高兴,升任李大亮为金州总管府司马。不久命他出兵荆襄一带。当时占据荆、襄的是王世充的侄子王弘烈,李大亮不光有管理才能,领兵打仗更不在话下。李大亮领兵进攻王弘烈,连下十余城,李渊听到捷报后下旨褒奖,升任李大亮为安州刺史,古之安州,就在现在的河北定州一带。
杜伏威进京面圣时,他的好哥们辅公祏趁机反叛。东南的另一个割据军阀张善安也与他勾结叛唐。朝廷派李大亮去攻打张善安,他与张善安隔河列阵,对张善安喊话。他向张善安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对抗大唐只是死路一条。张善安听了也深有感触,说道:“善安初无反心,皆为将士所误,现在想降怕不能免。”李大亮说:“只要张总管有投降的心意,这就好办了,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于是他一个人渡过河进入张善安的营地,和张善安拉手交谈,表示相互没有猜忌。张善安也十分高兴,于是答应李大亮可以考虑投降。不久张善安带领几十名骑兵到李大亮的营地,李大亮让随行的骑兵停在营门之外,带张善安入营和他单独交谈。谈了很长时间,张善安要告辞,李大亮命令武士把他捉了起来,而张善安随行的骑兵知道张善安被抓,又不能救只得全部逃走。回去后张善安的军队十分气愤,准备全军出动攻打李大亮。于是李大亮派人对他们说:“张总管曾经对我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不是我强行留住张总管,是总管忠心归附朝廷,他对我说:‘如果返回营地,恐怕将士们有不同意见,会受他们钳制。’因此自己自愿留下来不走的,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对我生气呢?”张善安的部下好多都很愤怒,骂道:“是张总管出卖了我们,只顾自己去讨好别人了。”随即好多人溃散而去。而李大亮趁机出兵追击,俘虏了许多人。
李大亮设计生擒敌将张善安,表明此人打仗很善于用计谋。他因功又被升为越州都督。唐高祖还特赐给他奴婢一百人,但李大亮这个人为官清廉,不喜奢华,品德高尚。他把把这些奴婢们全部都释放了。高祖知道以后,对他特别表示赞赏,又重新赐给他“俚俾”二十人。他在越州任上,勤政爱民。此外他还曾著书百卷,调任后,他把这些书都留给越州都督署。
李世民称帝后,对李大亮也是很信任,再加上房玄龄的极力推荐,李世民对他也是非常器重。他先是任命李大亮为交州都督,封武阳县男爵。后召回京城封为京官,官拜太府卿。随后又任命其为凉州都督,镇守边疆。在任期间,李大亮以惠政闻名,他这个人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治戎之道、理民之干”两样都很强。作为一个臣子,他在能力上几乎没有短板,在品德上也没有缺点。有一次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凉州,看见李大亮有一只非常好的猎鹰,这位台使就让他献给皇帝。李大亮向太宗皇帝密奏道:“陛下谢绝打猎已经很久了,而使者却要我进献猎鹰,如果是陛下的意思,我理所当然要照办;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我认为使者是不称职的。”太宗皇帝回书称赞李大亮:“有臣如此,朕还有什么忧虑的呢?于是赐给他胡酒一瓶,并赐他荀悦《汉记》一部。
东突厥被大唐攻灭后,唐太宗当时采取的政策是安抚为主。投降的各部落,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上百人,还把许多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太宗皇帝让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去安抚未归附的部落,并为他们准备许多粮食救济他们让他们度过饥荒。李大亮感觉这些做法很是有些不妥。于是他上书道:“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乃是天下的根;而四方的夷人,只是些枝叶。如果损害根而厚待枝叶,想求长治久安,恐怕不太可能。自古的明王圣主,都是先治理好国内,取得了声威信誉后,再去驾驭夷狄部落。突厥人战败投降我朝,陛下您很难改变他们的习俗,如今给他们钱物,让他们居住在内地,这很是不妥的。臣以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朝廷应该和他们确立隶属关系,只让他们服从而不收留,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大唐之威,感怀大唐之恩德,永远为大唐守护国门。黄河以西的许多地区,多年来被胡人困扰,朝廷为了对抗胡人又对他们大肆征收钱粮,再加上隋末大乱,致使州县萧条,百姓困苦。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胡人部族的工作,减少百姓的劳役,使这一带的百姓能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恢复原有的生机,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太宗皇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也认为李大亮这一建议很有见地。隋唐时期,很多少数民族的内迁为以后胡人入侵中原提供便利,长城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人为屏障,好多胡人迁入到了长城以内,中原王朝一旦有内乱,胡人里应外合,就可以顺利越过长城,抢掠中原。
贞观八年,吐谷浑侵犯凉州,唐太宗命时任尚书右仆射的李靖为西海道大总管,侯君集、李道宗为副大总管征讨吐谷浑。下属有五路总管。李大亮作为凉州都督为五路行军总管之一,随李靖出北路,进攻吐谷浑。李大亮率军与吐谷浑战于蜀浑山,大败吐谷浑军,俘获名王二十人,斩杀数千人,并获杂畜二十万余。吐谷浑首领伏允逃走,其妻被唐军俘虏。吐谷浑的侵扰被平息后,太宗任命该部落曾经和隋唐两朝多有交往的慕容顺为西平郡王,镇守和管理吐谷浑故地。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顺不能服众,派李大亮率数千兵协助他。此战后,李大亮因功晋爵为武阳县公,拜右卫大将军。太宗皇帝又赏赐他一百二个奴婢,李大亮全部分给了亲戚。
贞观十五年,北方的薛延陀部趁太宗皇帝东征之际率大军二十万在北方扰乱北方边境,它们越过大漠,屯兵白道川,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一带,准备大举南下。唐太宗命营州都督张俭率军屯兵薛延陀东部边境;兵部尚书李勣在朔州一带统兵六万在屯羽方一带威逼薛延陀;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统兵四万余,在灵武一带驻扎抵御薛延陀。
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后,由于李大亮德才兼备,他作为左卫大将军又兼任了太子右卫率,这个官职除了主管太子的安保戍卫外,还有对外的军事职能。另外他还兼任工部尚书。他身兼三职,宿卫两宫,也就是说皇宫、东宫的戍卫都归他管。李大亮有一个优点就是他工作非常认真勤勉。每次到李大亮夜里值勤时,他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宗皇帝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李大亮还有个优点,就是他这个人特别懂得感恩。因为瓦岗大将张弼曾经让他免去一死,他显贵后一直铭记张弼的恩德,心中总是想着要报答张弼。当时的张弼担任将作丞,一直对他躲避不见,李大亮找不到张弼。有一天李大亮在路上偶遇并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了起来。非要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而张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就对太宗皇帝说:“我能够有幸侍奉陛下您,全是因为张弼的活命之恩,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和爵位全都让给张弼。”唐太宗对他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很是感动,于是升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当时的人们称赞李大亮能知恩图报的同时,也赞扬了张弼施恩不求报的品德。
李大亮集许多优点于一身,因此他也越来越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再加上房玄龄对他极为推崇。房玄龄曾对太宗说:“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太宗皇帝就下诏任命李大亮为房玄龄的副手。当年唐太宗正准备征高丽,而当时的李大亮却身患重病,唐太宗亲自前往他家中去探视,并给李大亮送些药物,对他十分的关怀。他临终前向唐太宗上表,苦谏唐太宗不要再进行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了,希望他重点把京师宗庙所在地的关中经营好。但是唐太宗征辽东心意已决,这次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李大亮不久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九岁。他一生身居高位,入殓时家里拿不出珠玉宝石等器物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皇帝知道后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他死后他养育的十几个孤儿把他当做父亲一样为他守孝三年。
李世民对李大亮的评价有:
“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籓牧,当兹重寄。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无忘寤寐。”
“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
“有臣如此,朕何忧!”
关于李大亮具体有多少有点还是看一下《后汉书》对他的评价吧,《后汉书》评价道:“大亮文武兼才,贞确成性。卖马劝农,是为政也;投身谕贼,略也;放奴婢从良者,仁也;因鹰谏猎,临终上表,忠也;论伊吾之众,智也;葬五叶无后,报张弼恩,义也;侍兄嫂如父母,孝也;不死妇人之手,礼也;无珠玉为唅,廉也。
总结来说他的优点有:文、武、贞、政、略、仁、忠、智、义、孝、礼、廉。真可谓满身都是有点,却找不到他有啥缺点。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1-12 20:55:21 +0800 CST  
64、徽州一带的地域之神:汪华

隋唐时期被神话的人物不乏其人,比如韩擒虎成为阎罗王,谢映登成仙,秦琼、尉迟敬德成为门神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被神话了,他在徽州一带的影响力可比韩擒虎、谢映登、秦琼、尉迟敬德等人的影响力要大多了。他在千年以来成为了徽州一带的“太阳菩萨”,换个说法,他就是徽州人民心中的太阳神!为他建的庙宇就达七十多座之多,并且他活着时就被建有“生祠”,这在李世民执政时期还是被朝廷所批准的,可见此人有多牛吧。
汪华这个人不受古代演义小说等作品的待见,《隋唐演义》等许多文艺作品中并没有提到此人的名字。除了徽州一带他在全国民间的影响力几乎算是没有,但在徽州一带他却是神一样的存在!历代朝廷把他和关羽、岳飞一样当做忠君爱国的楷模来推崇。而现代青年作家汪鑫写了一个以汪华事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徽州魂》,颇具影响力,还被拍成了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才让他进入全国百姓的视线。
汪华被称为“古徽州第一伟人”、“古徽州人文初祖”、“大唐忠烈王”、“汪公大帝”、“太阳菩萨”、“百神主”、“太平之祖”、“汪公圣主洞渊大帝”等。光看他的这些头衔,就知道此人有多牛!他实际上成为了徽州一带的“妈祖”。在徽州敬拜汪华成了徽州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此人的影响力有多大。
汪华 ,原名汪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也是因为避李世民的讳才改为汪华的。他在隋唐时期是歙州歙县登源里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人。他是隋唐时期的割据势力之一,后来降唐成为了唐朝的大臣。
其实,关于汪华在隋唐年间的具体事迹史料记载的并不详尽。《新唐书》、《旧唐书》均没有为他立传,《资治通鉴》提到他也是寥寥数语。记载他事迹的主要史料来自《越国公行状》,摘自汪氏家谱。他的后世子孙们肯定会对他这个祖先的事迹有些美化,但应该不敢篡改主要史实。能了解汪华的史料只能以此为据。
《越国公行状》记载,汪华从幼年时就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他父母早逝,寄住在舅父家给舅父放牛。在给舅舅家放牛时他结识了一帮玩伴儿。他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领兵打仗,他“常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军指挥状”。他九岁那年,他和一帮玩伴玩耍,一个叫张士损的孩子迟到了,汪华认为他没有守信,于是一拳将他打晕在地。也就是说小小年纪的汪华就对守信看得很重。
汪华小时候考虑小伙伴们放牛、打柴遇到阴天下雨无处躲藏。于是便下令让大家割草造个草屋,并许诺若房子建成了请大家吃牛肉。等他们的草房建好后,汪华兑现承诺,把他舅家的牛杀吃了,牛尾插入地下,等回家后,他舅舅问牛在哪儿呢,他说“入地矣。”关于这段描述我认为可信度不大,他放牛的这段经历和朱元璋小时候极度相似,过于雷同。朱元璋杀地主刘德家的牛,把牛尾巴插到山上,说牛钻山了,这都属于神话名人的童话故事。
汪华稍微大一点后,不喜欢种田干农活,喜欢一个人大白天睡觉,但他爱好习武。他听说睦州有人教习武艺,于是“往从之游”。回归乡里后就他就以勇侠而闻名了。
在隋仁寿四年间,这年他十八岁,婺源一带出现贼寇,歙州郡守张公派兵前去平贼,结果大败而归。于是贴出招兵告示要招募英雄豪杰以平贼寇。于是汪华带了自己的一帮人前去应募。被录用后当日他就率兵直捣贼窝,并消灭了贼寇。从此汪华成了歙州郡的一名将领。
隋炀帝征高句丽后“南幸江都”,致使江南百姓的劳役赋税大幅增加。纷纷投靠杜伏威的军队。杜伏威在江淮一带迅速崛起,郡守张公也很想响应杜伏威起兵反隋,但他忌讳在军队中有很大影响力的汪华会阻拦,于是他便派汪华到箬岭一带凿山开道,他限定了几乎无法完成的工期并要求汪华必须按期完工,好借机除掉他。汪华虽然知道他的阴谋,但碍于军命不能违抗,和他的堂弟裨将汪大宝率兵轮班日夜不停的施工,竟然按期完工了。郡守张公见此计没有能算计到汪华,就鸡蛋里头挑骨头训斥汪华派役不均,说是要上表弹劾他。这下可激怒了众将士,他们忍无可忍,非要上前去殴打张公,张公见势不妙,吓得趁机逃走。众将士认为:“张公贪鄙残酷,赏罚不公,天下大乱之际,小肚鸡肠之人怎能守御歙州?”于是大家决定推荐汪华出任临时刺史,到平了贼寇立了功后,再请求朝庭正式任命。”汪华就在众将士的拥戴下自立为歙州代理刺史。
汪华出任临时刺史后,宣州的守将表示不服,扬言要来攻打,而汪华则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先是击败了他的先锋官罗明,守将吓得自缚请降,汪华给守将松绑后连问都不问,就放他走了。于是杭、睦、婺、饶等州的守将因慑其德威都相继归顺了他。这样汪华很轻松的就占有了六州之地,并拥有了十万大军。至此他的势力遍及皖南、浙西、赣东地区。
此时全国大乱,盗贼四起,朝廷的诏令已经无法到达各地。他属下的诸将认为汪华仅以刺史名义来统领六州,这个头衔凝聚力和号召力显然不够,一致建议他立国称王。汪华再三推辞后才建国称王,国号为“吴”。他封汪天宝为右相,汪铁佛为左相。当时的吴国,相当于一个诸侯国,他仍采用隋朝年号纪元,仍然对隋称臣。
拥有这块地盘后。汪华不是奉行积极扩张以争夺天下的政策。他的做法是保境安民、实行仁政,他的政策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吴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避免了生灵涂炭。他对外虽不积极扩张,但谁敢来侵犯他的地盘,他也坚决予以痛击。他的这些做法,使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里的吴国,却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一些地方竟然十年未见战火。这极大的争取了民心。到了李渊称帝后的武德四年,李世民出兵擒获了窦建德,并促使了王世充的投降。天下大势更是趋于明朗化,华夏大地,再没有可以和李唐匹敌的割据势力。按他当时的实力和个人能力,他都和李唐不能相提并论,他同时也认为李渊是一代明主,和李唐对抗,不仅没有取胜的可能,还会令百姓遭殃。于是汪华审时度势,说服了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决定以六州之地归唐。
他问属下:“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可乎?”也就是向大家说明华夏的真命天子已经出现了,若还想割据一方,这恐怕是不行的吧?于是他决定归顺大唐。他的这一决定再次让吴地避免了因战火造成的生灵涂炭,造福了当地百姓。
在武德四年汪华向李唐上了《奉籍归唐表》,表中写道:
“伏以乾坤革运,帝王有真,据地利之善便者,当思天命之攸归。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聚,伊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赈乏窒奸,镇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令宣城郡长史铁佛奉表以闻。
武德四年九月甲子  歙州汪华状奏”
唐高祖李渊对汪华的归降很是高兴,授予他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的军政,食邑三千户。
归唐不久,杜伏威的部将王雄诞在苏州击败李子通后,回军开始讨伐汪华。汪华领兵在新安洞口两军对阵,王雄诞很有军事才能,他派自己的精锐部队埋伏在山谷之间,而自己带领几千名老弱残兵攻打汪华,交战中假装不敌,开始溃败。汪华不知是计则趁胜追击,退入营中的王雄诞则率士兵拼死抵抗,汪华军久攻不下,出现疲惫之态,而这时埋伏于山谷之间的精兵已经切断了汪华的退路,汪华被王雄诞包围,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投降。而此时王雄诞的义父杜伏威已经降唐,得知汪华也已经降唐了后,大家同为唐臣,王雄诞请示杜伏威后又将汪华给释放了。
归降大唐后,杜伏威和汪华一样还都是管辖自己的地盘,这难免引起李渊的猜疑。于是到了次年杜伏威和汪华两个人也是为了打消李渊猜疑,也都主动请求进京面圣。汪华被授于左卫白渠府统军,并参掌禁兵。但在杜伏威进京后,杜伏威军的二把手辅公祉造反了!于是汪华又率军队参与了平叛,但没有立有特别的战功。史载,辅公祏见汪华军旗帜蔽江,不敢与战,乃退保武康、丹阳。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又授予他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他在十几年间都是主管禁军戍卫的职责,这也可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但这也很适合他的特长,他年轻时就爱大白天睡觉,当了禁军首领后可以白天睡觉养足精神,夜里好给李世民值好勤。
虽然汪华已经离任去京城就职,徽州一带的百姓仍然感念他的恩德,竟然给他立了生祠,来敬拜他。李世民知道这事后也竟然默许。李渊、李世民爷俩都是皇帝,没有听说有人给他们建生祠,一个当过割据军阀的臣子竟然这么得人心,还有人给他建生祠,并且朝廷也认可,这也算是个稀奇事了。
在贞观二十三年,汪华得了重病,太宗李世民曾派人看望他和赐药。去世后,太宗皇帝赐其家属杂彩十床,黄金百两以及一些丧葬用品。他的儿子们遵照汪华的遗嘱,把他葬在歙州云郎(岚)山。他的谥号为“忠烈”。
汪华去世,吴地六州震动。每个县市都给他建了庙宇。有的还是一个县建有多处庙宇。开启了汪华的封神之路。当地此后不管有个水灾还是旱灾,或个人祸福,都会去到庙里祭拜。祭奠汪华竟然逐渐形成了徽州(歙州)一带的独特文化,汪华“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思想在徽州一带产生了巨大而且很深远的影响。到了唐明皇时期,唐明皇感觉汪华这个人也很不错,他认为汪华“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思想值得推崇,汪华这个人可以作为地方官的楷模让大家来学习。也更是顺应徽州地区的民意对汪华进行了加封。而此后唐、宋、元、明、清之间包括宋真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在内的十几位皇帝都对他加封褒奖。只得一提的是元朝时期的元世宗忽必烈、元顺帝也对他加封,但当时的江南人可是被定为最低等人的,但是汪华却得到了尊崇。明太祖朱元璋不光加封了他,还连带加封了他祖父母、父母、五位夫人,九个儿子,两个弟弟,以及数十位他的主要部下,多达四十余人,都给予了加封,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他被加封为“汪公圣主洞渊大帝”,达到了最高格。
帝王们对他加封,名人们也是对他追捧有加。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都曾为他赋诗题词,对他赞颂。江南六州百姓更是奉其为神,拜他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断。
汪华的故事就这么简单,他在当时众多的隋唐英雄中的表现的并不算太抢眼,也因此新旧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那他为什么能得到当地老百姓如此大的尊崇呢?原因很简单,他就是让当地的百姓避免了隋末战火造成的生灵涂炭。一些文章认为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俱全,拥有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这个我认为有些夸大,他从小就是个放牛娃出身,从哪学来的儒释道?他军事才能顶多算是中上,因为作为主帅的他轻易中了王雄诞的诱敌深入之计而最终兵败投降,其军事才能由此可见很一斑。关于政治谋略方面不说他有多高,但他做的无可挑剔。首先他“不二隋”做的很好,没有投奔任何一支起义军,等大局明朗化了才选择降唐。他这样做即保全了当地百姓的不受战火的涂炭,也保住了自己及子孙的富贵,不能说是不高明!他在乱世中的做法“上合天心,下应民意”,当然会得到推崇。
汪华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称为古徽州第一伟人。甚至包括古代徽商的行为准则、经商理念,都含有汪华文化的烙印。至汪华后徽州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和汪华文化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比如,胡锦涛 就是安徽绩溪人,是汪华的同乡。
汪氏家族出了汪华这个伟人,促成了家族的繁盛。汪姓人十之六七都是他的后代。直到现代汪家人也以这个祖先为荣,好多汪家人过年的春联都写道:“大唐越国三千户,两宋江南第一家!”。汪华的出生地汪村,也建有汪公庙,该庙宏伟无比,被称为“小金銮殿”,又称“汪王故城”。该村也以庙得名,被称为“大庙汪村”。汪华在徽州一带名望极高,加上后裔人丁兴旺,有“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的局面。在徽州一带祭祀汪公的庙宇多得不计其数,久而久之,汪华被渐渐神化,成为当地的地方神。汪华有九个儿子,均有赐封,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建有“太子庙”一同被供奉。汪氏宗族在开元年间被唐玄宗诏封为中国十大上柱国、名门望族世家之一后;汪氏宗族从唐至清,先后有807人中进士,其中8人中状元。尤其在两宋时期,更是被称为“江南第一家”。
他的寺庙中称颂他功绩的对联有:“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应天命,顺人心,义起歙州,数十城狂澜独挽;膺藩封,歆庙祀,忠昭唐代,千百载正气犹存。”这些对联对他的评价很全面,写出了他一生的功绩。
在徽州风情中,最久远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祭祀汪华的庙会活动。清人方士庹在《新安竹枝词》中,曾对徽州的迎神庙会作过描述:
“油菜花残麦穗长, 家家浸种办栽秧; 社会会后汪公会, 又备龙舟送大王。”
这里的“汪公”和“大王”都是指的汪华。农历正月十八是汪华的生日。绩溪人为此每年都举办“花朝庙会”来纪念他。别的地方正月十五后节就过完了,而这里还要接着办“花朝庙会”来纪念汪华。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1-17 17:57:45 +0800 CST  
@夏奈琦 2019-12-24 14:51:15
该轮到汪华了吧??
-----------------------------
写了,谢谢关注。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1-17 17:58:25 +0800 CST  
@辉月下的精神病人 2020-01-27 11:28:29
楼主新春快乐!
-----------------------------
新春快乐!谢谢你一如既往的关注!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1-28 21:01:55 +0800 CST  
@雁芳洲 2020-02-26 16:53:38
留名
-----------------------------
多谢关注,李世民由于篇幅较长,已经单独开贴连载。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2-26 20:40:54 +0800 CST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2023-1.shtml

明君的楷模、天可汗李世民


由于篇幅较长,需要连载,已经在煮酒论史单独开贴。

欢迎关注。
楼主 江畔芦笛  发布于 2020-02-26 20:43:39 +0800 CST  

楼主:江畔芦笛

字数:286433

发表时间:2018-12-09 04:15: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07:56:09 +0800 CST

评论数:24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