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前53年,呼韩邪单于靠近汉朝北部边塞,他早已被兄长郅支单于打败,无可奈何,唯有南向归附汉朝!

当初,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内战打得不可开交!那种分裂并非是南、北匈奴的分裂。

汉宣帝接纳了呼韩邪,也不拒绝郅支的人质,充分安抚匈奴部众,于是,终于制服了威震百蛮的匈奴人。郅支日后竟杀害汉使者,背离汉朝,被大牛人陈汤发兵给宰了!所以,呼韩邪又重新统一了匈奴各部!

但后汉光武帝年间,南部八大部落首领叫比,他与大单于有矛盾,害怕被杀,于是,自立为南匈奴单于,后来更自称为“呼韩邪单于”,只是继承先人的名号罢了!

因此,《后汉书》有《南匈奴传》,而《汉书》只有《匈奴传》,说明南、北匈奴的分裂出现在后汉时期,后汉的呼韩邪绝非前汉的呼韩邪!

我发现网上很多仁兄搞错了,特此声明,因为,后汉南、北匈奴分裂后,再也没有统一到一起!北单于被汉军打败,北匈奴部落分批西迁,进入中亚,乃至后来到达东欧,匈奴大帝阿提拉就是北匈奴的后裔!

阿提拉送给欧洲人一条上帝之鞭!而南匈奴日后出现了刘渊这个家伙,他一手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历史大幕......祸乱遍及黄河南北,中原因此折腾超过百年......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4:46:44 +0800 CST  
第14章《平定吕氏》(2)

因此,吕后一日不下令,周灶一日不能撤兵,士卒们吃喝拉撒,全在山岭之间,光军粮就耗费了不少。

陆贾对于南越的事情很无奈,他也看不下去,他深知要处理好汉越问题,吕后那一关是绕不过去的。只要吕后一日在位,汉越关市就无法恢复。

而且,吕后一直掌权的话,刘氏宗亲就无法翻身,外在的亲王冷眼旁观,嫡系子孙又未能亲政,一切还是吕后说了算。

陆贾在想办法,一来不能激怒吕后,免得她在驾崩之前对功臣下毒手;二来要制约吕氏,让他们一事无成,这样吕后就不得不掂量一下,评估吕氏的能力。三来要团结拥护刘氏的力量,不但要制衡吕氏,还要应急权变,以防万一。如果吕氏狗急跳墙,悍然篡位自立,那也得有将军出来平叛呀。

关东的刘氏诸侯,要选择贤良,那些只会喊打喊杀的就免了,要懂得用文韬武略去取得平衡,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实属不易。陆贾还是想起那帮老人们来。

朝殿之内有文臣集团,当然以丞相为首;庙堂之外有勋爵谋士,最重要的兵戈卒马,总要听命于将,而太尉周勃对于打仗驾轻就熟,他必定胸有成竹。

陆贾当年劝说刘邦,在马上得天下,却不能单单在马上治理天下,要靠文武之道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如今,诸吕乱政,也必须要靠文臣武将来控制局面。




(陆贾画像)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7:11:38 +0800 CST  
第14章《平定吕氏》(3)

于是,陆贾悄悄地去找丞相陈平。不出所料,陈平也是闷闷不乐,他无力对付吕后,关于吕氏的麻烦,选择了避之则吉。但是,看到朝政萎靡,自己身为宰相却无能为力,实在有负高祖刘邦的厚爱,日后到黄泉地下,如何去面对高祖呢?陈平感到自己很脆弱,同时也很孤独,失望在所难免,而失落的情绪也就显露在面上了。

陆贾一针见血地说:丞相不过是为诸吕和少主的事情忧虑而已。

陈平一时未想到法子,他知道少主被吕后、乃至吕氏所利用,为外戚所挟持。吕氏一旦控制了少帝,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姓王爷尚且如此,自己一个宰相能有什么高招呢?陈平只好苦逼地问陆贾:为之柰何?

陆贾从容地说:当天下安定的时候,要注意丞相的作为;当天下动乱的时候,就要关心将军的举动。

此言一出,陈平似有所悟,他很关切地望着陆贾。陆贾顺势而为地说出他安天下之大计。那就是将相要和睦,让士人归附,即使有事变发生,权力都不会分散,更不会旁落,可以制衡诸吕。而一切的关键并不困难,就是要丞相陈平主动去交好太尉周勃。只有相将调和,才能相互呼应,彼此支援。不但能抗衡诸吕,甚至可以化解对手的阴谋。

陈平多次听到陆贾对诸吕的的分析,他深以为然,马上就去结交周勃,如此一来,将相的关系就融洽起来了。当初,白登山之围,先有陈平献计,解围救急;后有周勃驰援,逼退匈奴。陈平和周勃这一对文臣武将,各有所长,文者善于谋划,可以运筹于帷幄之内;武者精于用兵,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




(陈平漫画)




(周勃画像)


这庙堂上下,以陈平和周勃最有威望。如果文武集团联手,文人自然可以使用政治手段,来对付吕氏人等;武人又能去争取军队的将士,夺回兵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驰之间能化解危难于万一,甚至可以扫清叛逆,整肃朝纲。

陆贾虽然是个文人,但他也了解武将的心思,周勃还是向着刘氏,绝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他让陈平联系周勃,这是上策。与此同时,陆贾还充当说客的角色,游走于汉廷的公卿之间,广泛地联络各方力量,共同压制诸吕。如此这般之后,汉廷的局面大为改观,内有将相联手,外有公卿舆论,诸吕的险恶图谋不攻自破,无论如何也难以得逞啦!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7:28:17 +0800 CST  
第14章《平定吕氏》(4)

陆贾很清楚,目前只能和诸吕打消耗战,只要耗下去,诸吕必会走入穷途末路,因为,吕太后已经年迈,总有一天会驾崩的。到时候,就可以逆转朝局了。

只有平定吕氏,天下才会安定,不论是汉廷中心的长安之都,还是山高路远的南越之地,不论宫廷内的权谋斗争,还是藩篱内外的贸易冲突,最终都会得到有效解决。那时候,政通人和,商贸畅顺,自然天下太平。

不久后,吕太后果然病死了(有传闻说吕后是让陈平、周勃放疯狗嘶咬后得病而死的,只当作笑话好了),机会终于到来,周勃设计让人劝诱吕禄交出兵权,同时,他又争取到长安的北军和皇宫的南军,让广大将士信任并支持自己,最终消灭了以吕产、吕禄为代表的诸吕势力,彻底平定了吕氏祸乱。

吕太后一死,吕氏就完蛋了,那个吃力不讨好的周灶也只好罢兵,从南越边境班师而回。汉越两地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双方的军事对峙终于结束。如此一来,就迎来了兴复贸易的契机。

赵佗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一年多的时光里,他也耗损了不少,贸易摩擦当然麻烦,还引发军事冲突,赵佗也没有得到什么。由于铁器和母马无法输入,南越国的经济也受到影响,生产与发展变得停滞。当时,汉越关市依旧没有恢复,那么,来年如何耕作?如何运输?如何养育马群?一系列问题,难免让人揪心,赵佗期待新时代的来临,他也想扭转颓势。

关市如果恢复,汉越贸易就能有所突破,需求就会变得旺盛,汉越之间的需求又能带动海外贸易,那些海货还会源源不断地运来,外贸供应链才能完善起来。海上丝路就会重新变得兴盛,那都是赵佗所热切期待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7:41:13 +0800 CST  
第15章《赵佗再归汉》(1)

前180年,诸吕被消灭后,由周勃、陈平为首的公卿重臣作出新的抉择,他们拥戴代王刘恒当皇帝,刘恒就是历史上开创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汉文帝。

前179年,汉文帝登基之后,天下逐渐安定下来。但是,远在南方的南越国问题却未有解决,上次,南越事变骤然而生,周灶南征又搞得焦头烂额,只好无奈罢兵。如今,为了展示新任天子的恩威,不能对汉越冲突不管不顾。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南越事变由吕太后而起,她违背刘邦与南越的约定,擅自禁止了边关贸易。这样做很不理智,一来有损汉廷的威信,二来不利于汉越两地的交流,三来让南越的经济陷入困境,会引发摩擦,甚至会激化矛盾。

2、汉越两地的贸易中断了,彼此信任荡然无存,如此一来,和平也就无法维系,冲突恐怕会时常发生。如果汉越两地的边境长期剑拔弩张,高度紧张地搞军事对抗,那么不利于长治久安。双方的国力都将无休止地损耗在其中,有百害而无一利。

3、而且,据探报得知:南越王仿照天子的威仪,自立名号为“南越武帝”,他搞了黄屋称制的一套,那样做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同时他还与东面的闽越王、东瓯王结盟,又跟西面的骆越拉关系,如果他们纠缠不清,那么汉廷对于东南沿海地区就更难控制了,如今倘若不去把握主动,反而拒人于千里之外,那就会逼反人家,一旦闹翻了脸,百越之地就会搞分裂,裂土分疆将会兵连祸结,严重危害汉朝大一统的局面。


4、天下诸侯对汉、越的争端都持观望态度,如果回避问题不去解决,诸侯们就会动了非分之想,甚至争相仿效,这个问题汉廷绝对不能示弱!

但是,派谁去解决南越的问题呢?又该如何解决呢?军国大事岂能鲁莽呀?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9:01:23 +0800 CST  
第15章《赵佗再归汉》(2)

不论如何,不能再走吕后发兵讨伐的老路了:

首先,汉军南下很难翻山越岭,都被挡在五岭的高山之下,找不到门路。进山吗?容易迷路,而且,会受到山林瘴气的毒害,夏天的暑热更让人难受。当初,士卒大批病倒,还没开打,战斗力就大打折扣,自困自乏,难以为继。如果像屠雎那样冒险,甚至会带来兵败丧师的耻辱。

其次,汉朝没有楼船大军,楼船勇士少之又少,关键是没人去建造战船,即便用小舟进入南越水域,也打不过人家呀!与其劳师动众,又徒劳无功,还不如进行外交谈判呢!

再次,赵佗已经接受汉高祖的册封,他总不会抛弃这个王爷的身份,至于妄自称帝,还可以责令他改过自新嘛,对于东南方的诸侯,有警示和教化的作用。由于汉朝实际控制的领地有限,与外藩王国几乎没有接壤,调兵遣将,麻烦多多,不好处理。

一旦惹怒了那些外姓诸侯,人家联手对抗,你一时也搞不定,那不是自讨没趣吗?还招来兵火之祸,得不偿失呀!

总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家者轨道也,不可不慎重。因为,兵者死生之道,弄不好,就要流血漂橹啦。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又何苦来哉?

丞相陈平对此也谋划了一番:

1、汉廷初定,天子新立,只是适宜大赦天下,不能轻言战事、妄动干戈!

2、要瓦解百越的联盟,他们目前的关系还十分松散,只要招抚南越王赵佗,解决这个带头的闹事者,汉廷便可与百越诸侯重归于好。

3、需要推行汉律汉法,与越人声明约定,有效管束他们就可以了,这样不论汉地还是越境,都能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以便造福百姓。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20:58:29 +0800 CST  
第15章《赵佗再归汉》(3)

陈平心中有数,口里自然向汉文帝推荐了陆贾,因由更简单:

1、陆贾为人机智,能言善辩。

2、陆贾有成功案例在先。

上一回陆贾出使南越,他不辱使命,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南越王。当时就得到老领导刘邦的高度赞扬,因此拜为太中大夫,陆贾有成就有身份,可以代表汉廷出面交涉、谈判,对于南越王赵佗,老陆还不会落了下风。

3、陆贾和赵佗是老熟人啦,而且他为平定诸吕出谋划策,贡献良多。由陆贾去劝说赵佗,易于化解因吕太后违约而带给赵佗的心结。

如此一番斟酌,舍陆贾其谁呢?汉文帝于是从善如流,派陆贾充当汉廷使者,出使岭南,全权代表汉廷去与赵佗谈判。

汉文帝十分睿智,他在镇抚赵佗方面做足了功夫。文帝亲自写就书信,赐给赵佗,要进行最高规格的礼乐交通:

一、赵佗的家乡在河北真定,汉文帝便优待其亲人,礼数十分周到。

汉文帝召来赵佗的族弟,赐予很多礼物,厚待其人,让赵佗整个宗族都感到荣耀。不但如此,文帝派人为赵佗的祖坟设置守护者,每年定期祭祀。如此举动,简直让赵佗祖坟冒青烟啦,完全可以福泽乡里乡亲呢!

这样一来,就是向赵佗展示交好的诚意,希望汉越之间冰释前嫌。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告诉赵佗:汉越争端没有必要再闹了,你的亲人家族,我都会好好照顾的!

汉廷仁至义尽之下,赵佗即使是个孙猴子,还能不顾家族安危,继续去大闹天宫吗?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21:12:12 +0800 CST  
第15章《赵佗再归汉》(4)

二、天子用信函亲自问候赵佗(书信大意如下,咱们都来瞧瞧,大老板的水平就是不一样)。

1、声明吕太后老糊涂了,她因糊涂而悖逆常理,乱了规矩。

其实,替赵佗斥责吕太后,顺便把吕氏叛逆清算一个遍。如今,吕太后驾崩,诸吕伏法,汉廷已经帮赵佗出了一口恶气,以前冒犯大王的人早早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您还不能消消气吗?


2、表明天子的善意。

哎呀,老赵啊,现在,朕已经即位为天子啦,朕同意你书信中的请求,罢免了两位长沙国的将军,又慰问了你的弟弟,还修缮了你的祖坟,你就不必牵挂家乡父老啰。


3、声明天子的态度。

a、赵佗不该发兵打长沙国。

大王你发兵攻打长沙国,人家长沙王有苦难言呀,都是吕太后的馊主意,你打邻居干嘛?人家长沙王可是一脸懵圈,他做了无辜的冤大头啊!老赵也该收手了,算给朕一个面子,别拿弱者当出气筒了,这样做结仇于他人,为自己惹祸,还有更傻的吗?周灶转达大王的信件给朕,大家都不想兵戎相见的吧?


b、战争没有赢家。

不论是贸易冲突,还是军事冲突,都没有赢家,打胜了,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打输了,得不偿失,赔个底朝天,那又何苦来哉?


c、希望改善长沙国与南越国的关系。

其实,高祖划定了长沙国和南越国的疆界,彼此没有必要争夺土地,况且占地夺财都乃不义之举,财神都会赶跑,这不义之财还能发吗?南越国内的事情,都由大王你做主吧,你的地盘听你的!但是,长沙国的事情,也让长沙王定夺好了。


d、天下不能两帝并立啊!

大王你也私下称帝吗?天下之大,两帝能够并立吗?这纵横万里的朗朗乾坤,走到哪里不是大汉朝的疆域呢?大王已经接受高祖的册封,那就该有个藩臣的样子,不要因为一个虚妄的帝号,而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情来!(呵呵,朕才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你就不要争啦!节省小小哦!)


e、讲明汉使的任务。

朕派你的老熟人陆贾充当汉使,要来南越国传达朕的旨意(哼哼!还记得陆大夫当年给大王你所讲“杀头献降”的惊悚故事吗?)我们还是通使通商好了,但愿大王接受朕的圣旨,不要再做寇掠的丑事啦!


3、用优厚的国礼赏赐给赵佗,抚慰一番。

为了展示汉家礼乐交通的诚意,朕对大王你重重有赏,赐予大王“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见《汉书.南粤传》);啧啧啧,足足一百件丝绸时装,大王可以穿上华彩礼服,哼哼小曲,欣赏歌舞,娱乐娱乐,放松放松,别总为了备战,搞得自己紧张兮兮的(呵呵,神神叨叨的,不觉得难受吗?要是吃龙肉都不香,那你这海龙王还有盼头吗?).......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21:28:01 +0800 CST  
第15章《赵佗再归汉》(5)

汉文帝元年,即前179年,陆贾带上文帝的国书,再度出使南越。

陆贾很快到达南越国都番禺城,他拿出汉廷的威仪,展示天子的诏书,传达朝廷的旨意。赵佗心领神会,天子很够意思呀:汉文帝在诏书里要体现其权威,自然少不了要批评赵佗,告诫赵佗不要搞“黄屋称制”,切勿妄自尊大为“南越武帝”,那将不容于天下。

汉文帝讽喻赵佗应该取消帝号,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若有两个皇帝,那还不得掐起来呀?汉文帝同时安慰赵佗,承诺汉朝不会夺取南越的土地和财宝,让他安心管治岭南。(哎呀,俺赵佗的小心肝终于可以放下来啦)

陈平说来也是找对人了,可谓:一物降一物,这赵佗虽然贵为藩王,但他就怕陆贾,任他赵佗统兵万千、纵横千里,还是让陆贾的威严给彻底震慑住了。赵佗不敢再称王称霸,竟然降格自称为“蛮夷大长老”,立即就向陆贾和汉廷认错了。赵佗遵奉汉文帝,虚心接受汉天子的批评,立马更正错误。

赵佗的惶恐不无道理:

1、上一回陆贾曾告诫赵佗切莫忘了中原人的身份,其实,老赵心中明白,他怕汉廷采取措施,对其留在真定故乡的亲族实行清算,到时候灭族刨坟,恐怕亲人都会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呀,那他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

2、汉廷现在由周勃、陈平掌权,文有韬略,武有战功,还有百万雄师,自己区区南越之地,兵微将寡,只能欺负长沙国,怎敢对抗大汉朝廷呢?手臂难道还掰得过大腿吗?

3、现在汉廷新天子专程派人来传话,可见不念旧恶,只结新欢,如果自己不给面子,恐怕新仇旧恨一起算帐,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4、那些什么“黄屋称制”和“南越武帝”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仅仅聊以自慰,不要也罢!更何况老熟人当前,有了台阶下,又给足了面子,得了便宜还能不卖乖吗?难道要自讨苦吃,挨一顿胖揍吗?说不定,百越之君现在都抢着去抱汉廷的大腿了。

于是,赵佗立刻改过,去掉帝号,接受了陆贾的劝谏,统领南越军民,再度回归大汉朝廷。

南越再度归汉,让中华大一统的局面得以维持,汉、越两地很快就恢复了边关贸易,海洋商贸的宝货都源源不断地北运神州,岭南、岭北再次亲如一家。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赵佗都向汉廷称臣,派使者入长安,行诸侯藩臣之礼。到了公元前140年,年少的汉武帝刘彻登位,赵佗依旧派人入长安向天子行礼。
因此,历史上先后与秦皇、汉武有书信来往,又打过交道的人属于稀世珍宝,那就只有赵佗一个啦(想当年,赵佗上报秦军惨败百越之后,秦始皇就下令让赵佗带兵戍守当地)。汉廷历代天子一直待赵佗不薄,都向南越国君臣授予符节和印绶,双方都有礼物交换,特殊的邦交礼仪适用于外藩王。

汉武帝开始逐渐见识到犀布、玳瑁这样的南海海货(见《汉书.西域传》:睹犀布、玳瑁,则建珠崖七郡)。

大约在前137年,赵佗去世,赵佗的孙子赵胡继承王位。汉越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正是:遵奉家国大蛮酋,诚心归附衣锦绣。妄自黄屋当废去,汉越和安颂千秋。(原创古诗《越王誉》)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21:45:46 +0800 CST  
呵呵,再和大家侃大山!

汉光武帝制服不了匈奴,他忘记了汉武帝时代的国策,也联合西域盟军,共同打击匈奴人。不但拒绝了西域国家的归附,还把战败的南匈奴放入长城塞内,使边塞失去意义。

汉武帝和汉宣帝都只是让匈奴归附的人驻守塞外,协助抗击其他匈奴部落!

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更何况是嗷嗷叫的虎狼之辈呢?

结果,后汉时代,南匈奴人多次作乱,都没有把他们驱逐出塞外,又是何等的愚昧呀,愚昧是要挨打的,这血的代价,要西晋的人来尝还!

因此,后汉汉光武帝比前汉汉武帝及汉宣帝处理匈奴问题都要差.....

但是,处理交趾的问题,汉光武帝却没有手软,因为,用对了人,他是马援!

今天,闲聊到这里......

明天继续预告剧情!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22:12:01 +0800 CST  
@火离23 2019-12-07 08:16:27
我参与了投票:收复新疆的旷世雄杰左宗棠,你也来表个态吧~
-----------------------------
谢谢@火离23的投票,关于左宗棠,我要分享一首前人的诗吧:

大将筹边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可引春风度玉关!

还请您继续支持我的连载,或许可以向您的朋友推荐呀,让我们煮酒论史,笑谈古今,谢谢啦!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09:32:50 +0800 CST  
汉光武帝对于匈奴和西域的问题十分保守,但是,对于南方交趾(越南北部)的事情却很上心,恐怕是内外有别吧?

光武帝心中愤怒:交趾人竟敢造反,岂有此理?

伏波将军听令!

于是,刘秀派出了东汉初年的战神——马援出征!还要用上伏波将军的名号!那是前汉时期统一岭南的名将——路博德!

唐诗有云: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当然要联系西域都护和平越的伏波大将军来看了!

马援就看你的啦!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0:20:41 +0800 CST  
马援是南海丝路上第一个创立奇功的大英雄!

想当年,马援带领两千多艘海军军舰,沿着海岸线大举南下,打得分裂割据分子望风而逃,最终,一举收服千里江山,还在最南端设立铜柱,划定疆界!

马援没有辜负伏波将军的威名,让大汉朝扬威海外,震慑殊俗,维护了岭南的统一局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1:11:46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1:43:48 +0800 CST  
后汉对西域的统一经历饿了“三绝三通”的曲折,这大都与班氏家族的贡献分不开!

汉光武帝拒绝接受西域各国,到汉明帝时代,北匈奴裹挟一众胡人国家,联手入寇河西郡县,使后汉十分被动。

汉明帝忍无可忍,他无需再忍,于是发兵进取西域。班超首次崭露头角!

班超在西域鄯善国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惊世传奇,从此,拉开了他开拓西域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班超后来征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使它们全部归汉,为后汉给北匈奴致命一击创造条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2:40:11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3:14:19 +0800 CST  
班超之后,还有班勇出师西域,他奋起父辈的神威,一举砍断北匈奴伸向西域最后的狼爪子!

由此,西域三度回归后汉朝的大家庭当中!

后汉处理西域问题比较复杂,有“三绝三通”的曲折,除了王莽乱作为不计在内,还有两度舍弃西域,都比较愚昧!

好在有丝路英雄挺身而出,而且英雄辈出,继往开来,一举鼎定西域的万里江山!

不过,后汉的君臣真要向前汉的高手学习,他们维持了70多年的西域和平局面,后汉的晚辈,不得不佩服先辈们的功绩呀!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4:05:56 +0800 CST  
“文景之治”抗虏平叛的篇章就要开播啦!

清平世界里有不少华夏英雄挺身而出,他们要解决前汉王朝的心腹大患——尾大难掉的刘姓诸侯王,恐怕哪一天不爽,他们就会带兵直接威胁到汉廷的安全!

这个时代,文士、武将奋勇跃起,去直面狡猾凶狠的吴楚、齐鲁等诸侯,北有匈奴人虎视眈眈,南有东瓯人摇旗呐喊!

烽火就要烧边中原大地啦!边关还没个消停呢!

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且慢慢开来吧......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4:44:29 +0800 CST  
第16章《汉文帝备胡》(1)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汉惠帝登位,大权多数掌握在吕太后手里,没多久惠帝也病死了,吕太后理所当然大权独揽。在汉匈博弈的中外关系上,汉朝本来就处于劣势,高帝驾崩后,就更加难堪了。

冒顿知道吕后还在独力支撑局面,他不免面带坏笑,居然写信来调戏吕后,就像想偷腥的馋猫儿,去挑逗笼中的金丝雀一样。冒顿简直把堂堂太后当作深宫寂寞的怨妇了。冒顿色迷迷地说:你这么寂寞,我也寂寞,不如我们那个吧?!

吕后获悉后,勃然大怒,想发兵攻击匈奴,而且,她妹夫樊哙也在瞎嚷嚷,他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只要带上一支劲旅,便可横扫塞外,纵横大漠草原。谁知道无人喝彩,反倒惹来同僚的无情嘲笑和责骂。




(樊哙画像)

群臣都在劝说,连将领们也反对用兵,他们认为高帝凭借英明神武出击,尚且被困于白登山,其他人的号召力和智勇均不及高帝,难道出去找死吗?

吕后只好放弃战争的念头,厚着脸皮跟冒顿这头大色狼谈和亲;总之,不把吕后自己赔进去,亲谁不是亲呀!?

后来,汉文帝刘恒登位,恢复了汉匈和亲的讨论,谁知道,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侵凌上郡,杀略百姓,边地人民苦不堪言。

汉文帝立即还以颜色,他命令丞相灌婴征调大军,准备痛击右贤王。朝廷估计这次战役规模不小,因此,汉家出动车兵、骑兵共计八万五千人。声势如此浩大,右贤王也不是傻子,能留下来送死吗?肯定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的啦!

右贤王遁出塞外,汉兵还未赶到,但是,不光扑了空,而且,内祸又起来了。原来,济北王刘兴居趁文帝巡视太原,以为中原空虚,悍然造反。结果,文帝派人火速平叛,同时罢了灌婴塞上用兵的事情。




(汉文帝画像)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5:13:26 +0800 CST  
第16章《汉文帝备胡》(2)

汉文帝很快赶回长安,他心里面清楚,汉廷当时面对两大风险:

其一、匈奴强敌在外,虎狼窥视。

由于北部边界漫长,若处处分兵设防,一来耗损很大,二来难以防备。试想看,敌人来无影去无踪,如果不断袭扰,恐怕防不胜防,目前,只能先防备关中。

其二、诸侯王尾大不掉。

若诸侯王趁外敌入寇而作乱,那两个风险会相互传导,并且不断加大其破坏力,最怕他们内外勾结;所以,既要防备胡虏,又要制约诸侯。

但是,狡猾的匈奴人竟然以书信来挑衅,顺便施压,企图谋取更大的不义之财,想通过敲诈勒索,去得到战争都无法获取的一切。

第二年,汉文帝还在思考备胡的事情,冒顿单于写来了信件,他有几种用意:

一、把两国的冲突都推卸给边疆小吏和右贤王。

其实,匈奴各部落打家劫舍后,都要孝敬大单于,冒顿怎么会毫无好处呢?而且,又说不知情,鬼才信呢?!


二、宣传已经惩罚右贤王的假象。

实际上,单于只做表面功夫,似乎在惩戒右贤王,罚他去征讨月氏;但归根到底,匈奴人还是在秀肌肉,向汉廷施压:看看吧,西边的月氏已经被俺门夷灭啦,咱们大匈奴很好!很强大!

其他人都不是俺们对手,能够与如此强大的国家和亲是幸运的,你们汉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见《汉书.匈奴传》:”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三、象征性地送些马匹,其实想索要更多财物。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7 15:45:11 +0800 CST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110964

发表时间:2019-12-01 21:1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8 22:14:39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