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前汉的统一:

【汉武帝统一方略】
a、对内诸侯执行推恩令及废爵位。

b、对外诸侯启动统一战争。

c、经略西域,与匈奴争夺,力图获取控制权。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0:23:46 +0800 CST  
【连载预告】

吕后主政时期(含汉惠帝和前后少帝):
主要写汉越之间的冲突和汉廷内乱!
1、《反击吕后》

2、《平定吕氏》

文景之治时代:
主要写汉朝与内外诸侯王关系及汉匈形势!
1、《赵佗归服》

2、《汉文帝备胡》

3、《东南祸根》

4、《文帝大忌》

5、《风险在藩王》

6、《刘濞阴谋》

7、《刘濞煽乱》

8、《吴王多诡才》

9、《汉廷被动》

10、《汉廷备战》

11、《避敌锋芒》

12、《周亚夫平叛》

13、《诛灭吴王》

14、《景帝有猛将》

文景时期的内政外交为汉武帝开创盛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7:28:23 +0800 CST  
第13章《反击吕后》(1)

大汉天子刘邦病逝了,而接任的汉惠帝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过了大约七年,他也病重不起,最后一命归西,朝廷的大事由吕后一手操纵。




(吕后雕塑)

吕后当政时倒行逆施,让吕氏的人专权,大力排斥刘汉宗亲,打压开国功臣。朝中要职都任由吕氏族人担当,他们把持朝政,玩弄权柄,使得人心离散。吕后对偏远地区的藩王态度很差,日夜猜忌。

更离谱的是,吕后常常听信谗言,这不,有小人说要废弃汉朝与南越国的关市,那吕后想都不想就准了,结果,朝廷悍然下令,限制与南越国进行关市贸易,这可严重影响到百越之地的生产与发展。

原因很简单,百越之地缺少母马和铁器,而生产和军务受需求所迫,无法开展。因为,没有母马,就下不了马崽,没有足够的马匹,别说打仗,连运输和生产都受到影响,而且,南越被断绝了铁器的供应,兵器、农具都无法制造了,这一切使南越军民的生计十分困顿,若任其发展下去,恐怕都揭不开锅啦。


赵佗心中能不怨恨吗?当初和中原约定好,汉越两地互通有无,相互扶持,如果你中原要犀角、象齿就拿母马和铁器来交换嘛,如今怎么反悔了呢?赵佗可不是个勇妄匹夫,他心中在策划一场军事行动,如果商品无法越过边界,那么士兵就会越过边界,从古到今一样的道理。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7:43:43 +0800 CST  
说到统一战争,汉武帝麾下的汉军可谓纵横四方,甚至能远涉海外呢!

首先,汉武帝向东南拯救并收服了东瓯王。

然后,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王,此人被其弟刺杀。

其次,汉武帝发兵讨伐匈奴,连续打了十多年的恶战,直到漠北大决战,几乎活捉单于,假如匈奴狼主真要被生擒,那么,他这头塞外苍狼恐怕要去长安当个hello kitty宠物啦!哈哈!战后,北方的边塞丝路一度安定下来,同时,张骞更进一步,出使后得以联络西域乌孙等国,开通西北丝路!

再次,汉武帝发兵破灭南越国,统一岭南之地,开通南海丝路!

再次,汉武帝发兵消灭东越王,收服闽越军民!

再次,汉武帝发兵进击大西南,先后收服夜郎、滇两大首领!

其后,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王,设置汉郡,开通东北亚丝路!日后,韩、倭之人纷纷来访中华!

其后,汉武帝两度发兵,成功征服万里之外的西域大宛国!

但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汉匈战争后期失利,而且,西域各国未能完全归附,也无力继续屯田!终于留下了一代雄主的终生遗憾!

可谓:汉军纵横大一统,武兴华夏骁勇名!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7:56:27 +0800 CST  
第13章《反击吕后》(2)

原来南越国与汉朝的关市,设立在越北与长沙王国的接壤的边境,在关卡上设立贸易市场,允许双方的军民进行交易。当时的长沙国力量薄弱,而且,由于历来要做关市商贸生意,在边关县城估计有大量的铁器,母马也不会少。好你个吕后,背信弃义掐断了供应,不给是吧?好!我来教训你们!


兵者死生之道,赵佗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也在权衡利害得失:

利害的形势十分明显:

1、吕后弄权不得人心。

当初,大家都知道,吕后设计诱杀了淮阴侯韩信,又残杀了彭越,将其肉赐予异性王公,结果,激怒了淮南王英布,最后,英布造反了。大汉天子刘邦领兵亲征,一场厮杀,虽然杀死英布,但是,刘邦也中了流矢,后来战伤复发,使病情危急,可惜,刘邦放弃了治疗,最终遗憾离世。

许多功臣对诛杀功臣的事情都颇有微词,怨气当然撒到吕后的头上了,所以吕后的军令只要出了长安,就恐怕难以颁行天下了。

因为,吕后没有像刘邦那样的威望和号召力,军事动员能力极其有限。即使有将军领命,恐怕也会出工不出力。


2、后宫与朝臣不和。

由于长安的军权被吕氏族人把持,其他将军都失去了兵权,能战善战的人都不大理事。但是,吕家的那些家伙不是什么好鸟,他们上马不知兵,下马不懂粮,更没带过兵打仗。吕氏的势力只会龟缩于长安,谋求自保。能臣勇将们更不会帮吕氏出头,南越国受到军事打击的危险很小。即使朝廷有军事行动,效果也不好,对南越构成的威胁不大。


3、边远的藩王各怀心事,绝不会帮助吕后。

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由于刘邦的声望很大,远在江浙、福建沿海的越人君长都挺身而出,率兵助汉,结果获得封王,大多数会从背后出击,袭扰西楚霸王的江东根据地。在藩王的帮助下,刘邦彻底击溃了楚国贵族残留在江东的势力。所以,得人心者刘,失道者吕!

没有了周边地区的袭扰,赵佗就可以安心地展开其军事行动了。因为,南越国最怕是对手从海路来袭,突入珠江口,那样来进攻番禺的话,就无险可守了!而汉朝当时缺乏正规的水师,又没有得到其他越族海军的支援,想抢滩登陆,谈何容易呢?!


4、制造师出有名。

吕后不是天子,更何况,当年汉天子刘邦赐给赵佗南越王的印信,老赵享受了“剖符定封”的待遇,身份高贵,与长沙王不分伯仲。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05:04 +0800 CST  
第13章《反击吕后》(3)

如今的长沙王只是个异姓王爷,并非是刘氏宗亲,当初,首任长沙王吴芮只是第一个反秦的秦官而已,后来,长沙王不该听从吕后的命令,因为吕氏谋夺了刘氏的权柄,这样长沙王就落得个背信的罪名,赵佗要向朝廷示威,长沙国不打白不打,打了也不白打!

料想,吕后也很难为了照顾异姓诸侯那点儿颜面,去长期对边地用兵。消耗战吕后怕是打不起!

长沙王在各藩王中力量最弱,而且,他没有什么盟友,一旦挨揍,谁也不会伸出援手,强悍的藩王更加鸟都不鸟他,由于他孤立无援,只有等吕后发兵,天高路远,关山阻隔,等朝廷发兵赶来,黄花菜都凉啦!估计赵佗早已撤兵,并且把边关弄得固若金汤,汉军即便来了,也难以下手。


赵佗为自己的秘密军事行动在正名,在造势!果然,赵佗公开指责长沙王向吕后进谗言,找借口断绝了汉越两地的关市贸易,想趁机吞并百越!赵佗把黑锅罩过去,压在懵然不知的长沙王身上。如此一来,在百越军民内部激起一腔怒火,人们都把矛头指向长沙王,这个冤大头长沙王是当定了!

结果,赵佗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兵,他亲自率军攻打长沙国与越境接壤的边邑,大败长沙国数县的守军,狠狠地胖揍了长沙兵一番。而且,这就是在对吕后打脸呀,表面上把怨恨发泄到长沙王身上,其实就是打给吕后看的,谁叫你们反悔,还断了必要的供应,那就用拳头说话吧,你能奈我何?赵佗大打出手,然后就扬长而去。

留下那个可怜的长沙王,只好求吕后保佑,别再来些什么麻烦事儿,否则,长沙王夹在赵佗和吕后之间,这夹心饼不好当,弄不好不被压扁,都给气死。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12:09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20:54 +0800 CST  
再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25:37 +0800 CST  
第13章《反击吕后》(4)

长沙王对此无能为力,他挨了南越王的一顿老拳,弄得一脸懵圈,而且苦逼得很,只能向吕后报告,顺便诉诉苦。

吕后听闻后大为光火,她在盛怒之下,决定发兵报复,要讨伐南越王。

赵佗开始的时候还是高度警惕的,边关戒备森严,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结果消息传来,带兵出征的是隆虑侯周灶,赵佗得知才暗暗松了一口气,果不其然,朝廷无将可用,如果周勃来了可就麻烦大了!

因为,刘邦临终前说,若国家有变,只要周勃掌兵就能平乱(见《资治通鉴》卷十二:”然安刘氏者必勃矣“)。如今,仅来了一个军中威望不高的周灶,他又不熟悉岭南的地理、水情,对于崇山峻岭也是无可奈何呀!

事实上,这次历史上的战例,恰恰证明了岭南水道对于交通的重要性,由于赵佗早有防备,派人扼守住关塞要地,水路也不能让中原通舟。这让领兵南征的隆虑侯周灶吃了大亏,他们要么到湘南,翻越险阻重重的五岭;要么沿着湘江溯流而上,爬山到兴安,然后控制灵渠,再用船只运兵,攻入岭南,之后还要乘船,由漓江入珠水的西江,顺江东下,杀奔番禺。

不过,周灶没有战船,也不懂得如何打造船只,即便到了灵渠,他也无能为力。除非军中有奇才,他能仿效日后的楼船将军杨仆,重新大造楼船,或许还可以与越兵较量。可惜,当时的汉兵由于不懂门道,不服水土,又不熟地理,竟然一年多都翻越不了阳山岭,同时遇上了暑湿之气,疫病在军中传播,士卒病得不轻,一切都难以为继。等吕后一死,他们就只能无奈罢兵了。


重兵集结于险阻之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此乃兵家大忌!周灶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看着崇山峻岭,不知如何下手,一年多的时间里,汉军寸步难行,也找不到向导,幸亏没有贸然深入大山,否则,如果迷了路,不被困死,都要饿死。赵佗没有失算,吕氏只会弄权,拿自己没法子!

但是,汉越两地的边关贸易陷入困境,一时间无法恢复,只好等赵佗的老熟人陆贾来解决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31:25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8:36:19 +0800 CST  
第14章《平定吕氏》(1)

前181年,吕后专权,吕氏狐假虎威,变得越发骄横,吕后居然想违反刘邦当初“非刘不王”的约定,封诸吕为王。陆贾自知无力争辩,只好借口有病,避居家中。但是,诸吕得寸进尺,甚至想危害刘氏的汉室江山,陆贾看在眼里,十分窝火,那真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

陆贾心里面琢磨着解决之道,他知道吕太后摆布着充当傀儡的少主。但只能私下密谋,她不敢把重大决策拿到朝堂上来商议。虽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但是,每遇大事都要向重臣咨询意见,当年,秦始皇询问李斯关于分封皇子的问题,遭到李斯反对,那才决定不封自己的儿子做诸侯,全国贯彻执行郡县制。

汉承秦制,所以朝堂议事是惯例。只要把军国大事拿出来,让大臣们共议公论,那么公道自在人心,诸吕的幻想和阴谋就不能得逞。否则,吕氏若想公开谋逆,还不遭到群臣的口诛笔伐吗?每人一口吐沫星子,都可以把吕氏的人淹死。

陆贾决定用朝堂议政和公卿舆论的方法,阻止诸吕谋朝篡位,他很有自信,因为,他知道吕太后还是忌惮那些开国功臣的,吕氏族人大多不学无术,兼且无才无德,小事不做,大事也做不来。否则,吕太后不会在刘邦临终的时候,急切地询问谁能胜任相位,谁又可以把握军权。吕后不能依赖吕氏,也不敢依赖吕氏,台面上不能说,只能台下面搞搞小动作。

可以确定的是,吕太后深知军国大事非同儿戏,她即使可以弄权,也绝不敢把江山社稷拿去让无能之辈豪赌。吕后只能用权力,保全吕氏族人,让他们荣华富贵,希望渐渐把握实权,以后也好窥视大位。

吕后与樊哙有亲,在所有功臣当中,只有樊哙还会向着吕氏。吕氏想借樊哙来撑撑场面,因此,樊哙不能离开朝堂。即使南越国对长沙国发动突袭,也不能派樊哙去。一来樊哙年事渐高,二来朝中得有吕氏的压舱石,三来樊哙即便去岭外,也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只能让周灶在五岭那边“蒸桑拿、烤红薯”,也要为吕氏建立所谓权威,以便找回面子。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9:38:57 +0800 CST  
“汉武盛世”衰落之后,唯有靠“昭宣中兴”来恢复。

汉昭帝、汉宣帝两朝,汉朝英雄们都在争取西域各国,以便削弱匈奴人。

汉宣帝表现出色,既压制了羌戎,又联合乌孙打击匈奴,乌孙人突发神威,竟然重创了匈奴部族,直接导致其走向分裂。

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土崩瓦解,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完全控制西域。从前202年开始,到前60年,这漫长的142年,汉王朝终于完成了抗匈奴大业!只等惊世大牛人陈汤对匈奴狼主发动最后一击!

汉朝大一统的历史进程也顺利完成了,西域完全纳入华夏统一的版图内!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19:45:55 +0800 CST  
西汉和平的局面一直延续到王莽篡位!

由于王莽乱作为,四处作死,使得天下大乱,外有匈奴入寇,内有义军蜂起,华夏大地瞬间四分五裂!

好在,这个混乱的局面持续不了多久,所谓:马背十年烽火路,天下中兴汉风流!

后汉王朝的汉光武帝和一群小伙伴合力奋战,开启了再度一统的历史序幕!

那么,他们是怎样统一的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1:13:46 +0800 CST  
后汉初年,关东之地有些隐忧,但不成气候。

不过,巴蜀的公孙述悍然称帝,西州的诸侯又割据一方,赤眉军盘踞关中,使河西与中原隔绝,孤悬在外!而且,江南、岭外都未有归附,似乎有观望的味道.......

大西南的各部落乘乱而起,也是称王称霸!

如此残局唯有靠汉光武帝和云台二十八将等猛人来收拾。

汉光武帝有他的计划:

1、进逼关中,打压赤眉军。

2、镇抚西州诸侯,然后得陇望蜀!最好能与河西的军民联手,让河西之地回归!

3、如果能够劝降巴蜀的公孙述,那就最好了,但不行就开战便是了。

4、解决巴蜀后,大西南的一众山精地灵、河神水怪当然无处可逃!

5、要招抚江南、岭南,交趾也不能乱呀!

刘秀的战略实施得如何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1:22:32 +0800 CST  
刘秀带领大军,一再击破赤眉的人马,兵临关中,昂昂然摆开军威盛大的兵阵,把赤眉首领的胆都吓破了。结果,赤眉军缴械投降,就这样,汉军一举拿下失落已久的关中之地。

刘秀在天下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先拔头筹!

然后,他镇抚西州诸侯,但西州称雄的诸侯首鼠两端,暗中与巴蜀的公孙述勾勾搭搭。

好在,河西首领窦融派人联络刘秀,商讨回归的大事,并盼望联手出兵,要东西会师,合击西州诸侯!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1:40:00 +0800 CST  
汉军和河西军胜利会师,从东西两面夹击西州诸侯,结果大破敌人,从此,西州诸侯便一蹶不振啦!

不久,刘秀得到陇地,那还不得陇望蜀吗?

岑彭大将军发出书信,招抚江南与岭外的官吏,很快,江南、岭外的官、民便归附了刘秀,完成对东南半壁的统一。

完成对巴蜀与大西南的半包围局势!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1:54:07 +0800 CST  
公孙述使出阴招,连续刺杀了汉军两员大将!

但是,无法阻挡汉军推行统一战略的步伐!

汉军从川北和三峡兵分两路攻入巴蜀,最终,大军在成都会师,一举攻灭割据称帝的公孙述。巴蜀统治集团就此覆灭!

汉军派精兵强将深入大西南,扫除割据的军阀及不顺从的部落势力。

最后,后汉王朝顺利完成了对整个大西南的统一!

这个时候西域各国请求归附刘秀,后来,交趾地区有人造反,居然割据自立为王。

那么,刘秀将如何选择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2:00:00 +0800 CST  
我这不仅仅是跟大家侃大山呀!

我是在预告原创长篇连载的剧情呀!

顺便给大家理顺思路:那就是华夏的大一统历史进程和民族融合过程!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2:03:16 +0800 CST  
两汉大一统的局面维持得不错,但是,西晋的统一局面却差了很多!

五胡乱华的确是一场惊天劫难啊!

五胡乱华的祸根最早却与汉光武帝有关,可惜呀!

明日再聊!各位晚安!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5 22:06:56 +0800 CST  
汉光武帝刘秀有两大战略失误!

1、没有联合西域各国,去压制匈奴!

2、竟然在南北匈奴分裂后,招引南匈奴入居长城塞内,为日后五胡乱华埋下深重的祸根!

这里要大家注意:

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是后汉光武帝初年的事情,而南匈奴绝非汉宣帝时期的呼韩邪部落,大家不要搞错了,我看到网上很多人混淆了这一点!

稍后会作出说明!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06 12:36:37 +0800 CST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110964

发表时间:2019-12-01 21:1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8 22:14:39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