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主

先是政变的主力郭元振,郭元振早在睿宗李旦的手下就是宰相,后协助唐玄宗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封代国公,仅仅两个月后,李隆基骊山阅兵,因为军容不整,郭元振被牵连,李隆基要杀了他,多亏了刘幽求和张说拼命求情。才没被杀。被流放到了广东新兴。当年的广州可不是现在的全国GDP第一,那可是偏远地区的不毛之地。还没到地方,老郭同志就郁闷而死了。
好,现在说到刘幽求和张说了。为什么他们两个拼死力保郭元振,因为他们同样也是政变的主力。保郭元振也是保自己。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在你死我活的斗争后必然会有余波。
接下来倒霉的就是刘幽求了,政变不到一年,刘幽求就因为和姚崇不和,被贬为睦州刺史,后又辗转到杭州,不到两年,也郁闷而死。下面就轮到张说了,理由也是和姚崇不和,也给弄到荆州做长史去了。这才有了孟浩同学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好在张说气量大,没有郁闷而死,后来转了一圈,又从地方回到中央。这也是张说能活,终于活到了李隆基怀念一起打江山的峥嵘岁月。当年的老兄弟没剩几个了,是该念念旧情的时候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23:11:28 +0800 CST  
这段时间算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时候。也是封建王朝中除了李世民时代最开明的时代。这个时候的用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其余的昏暗岁月。无一不是血雨腥风。想往权力顶峰爬的人太多,但权力中心的位置就那几个。所以斗垮了对手就自己斗。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敌人。
无论如何,李隆基还是想成为李世民一样的人物。姚崇还是以魏征房玄龄为榜样。并且他们是真有才华不是志大才疏的袁绍。他们要开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盛唐,让无数后人在历史里仰望。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23:22:24 +0800 CST  
诗经里有句话叫: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只能说老祖宗的话还是深刻。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多数有志向的人,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清醒的,还是比较谦恭有礼的,还是很能俭省节约的,也还是很有人性的,这个世界没有天生的恶魔。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开始的时候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但是,极少有人能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心态走完余下的日子。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有始无终。无一例外的都变坏了,变奢侈腐化了,变得没有人性了,忘记自己的初衷了。一句话,就是人变了。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样的人。曾几何时,他也是励精图治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也有兔死狗烹的嫌疑。但名声还是维持在中等偏上水平。
先从自身上来看,杜绝铺张浪费。这一点上没有隋文帝杨坚做的好,但还是符合经济的一般规律:要想富:先节流,再开源。钱都花了,就没有办法再生钱了,虽然大唐时期还没有股票啊期货啊,但房地产,租金还是可以收钱的。
所以李隆基是先省钱,有了现钱可以炒炒房,搞搞投资。这样老百姓有房住,国家也可以有卖地的收入,一举两得。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3 00:26:13 +0800 CST  
解决了开源节流,国家才能稳定。这叫兜里有钱,心理不慌。但如果国家要创新发展,成为那个时代国家的霸主,就得有乔布斯这样有创新意识的超一流的人才。如果光靠拷贝模仿,永远敢不上别人的脚步,如果固执的前行,说不定还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这时候的李隆基是搞不清大唐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有人知道,这个人就是姚崇,并且李隆基知道姚崇知道,这就是识人之明。
姚崇被评为大唐的四大贤相,其实姚崇在唐玄宗手下只做了三年宰相。短短的三年,姚崇就能和魏征房玄龄并列,可见姚崇的厉害程度。李林甫做了十九年的丞相,结果给后世只留下一个奸相和口蜜腹剑的名声,并且成了“安史之乱”的头号罪人。所以说不是坐上那个位置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时候没有那个能力,还拼命的爬上去,最后还不是是身败名裂。
姚崇为什么会有那么超强的能力,这样超强的能力是怎么炼成的。为什么自负有才华的孟浩只能定义山水,而姚崇却能治国安民。是孟浩没有机会,还是能力不够。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3 22:53:43 +0800 CST  
姚崇进入仕途的方式也是比较别致的。别人都是靠科举考试的,姚崇靠的却是挽郎的身份。
什么是挽郎,说白了就是给人家哭丧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专业哭丧”。姚崇就是专业哭丧,但姚崇哭丧的对象不一样。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并且,只有给皇家哭丧才能叫挽郎,并且,挽郎要从六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中选,并且,做了挽郎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做官。也就是说为皇家哭一场,可以换取一个做官的机会。所以挽郎这个工作真不好抢啊,非要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才能抢到手。皇家的葬礼,礼仪繁琐,不能出错,不是只哭两声就能了事的。无论如何,姚崇胜利的抢到这份工作,并且超水准的完成这个工作。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3 23:08:36 +0800 CST  
别人是先科举考试再当官,姚崇是当上了官再考试。当了官的姚崇可能也觉得凭挽郎身份当官职称不是那么硬,所以当了官之后只要有职称考试,是一个都放过,开了挂一样通过了下笔平章试。这样背景够硬,职称也硬,所以就得了一个司仓参军的职位。也就是一个正七品下的仓库管理员而已。
但姚崇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3 23:19:01 +0800 CST  

姚崇本来就干的不错,二十年的时间从一个比县太爷还低半品的官逐步赶到了正厅级的郎中。其中关系硬有靠山起到了一点作用,但自身水平还是占主要作用。那可是兵部啊,除了能尽职尽责之外,还需要有点军事才能。这个还真别说,姚崇真有。这小子和陈子昂有点像,也是一个重武轻文的主。可能主要是长安城里纨绔子弟比较多。不练点武没法在街头混。反正姚崇是练了一身好武艺。
虽然在兵部做的是文职,但战场杀伐一直在梦中缠绕。终于机会还是来了。由于营州都督赵文翙横征暴敛,终于逼反了契丹大贺氏的李尽忠,李尽忠出手不凡,并且善于用兵,打了武则天一个搓手不及。一时天下震动。兵部的官员也被打蒙了,不知如何应对。唯独姚崇不慌不忙,一条条对策恰当无误,及时的稳住了局面。
武则天想知道的军情,军事部署,军力情况,粮草的安排,姚崇是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全都讲的清清楚楚。武则天是大为赞赏。马上把姚崇从正厅级提到副部级,成了兵部侍郎。是姚崇的实力,也是武则天的知人善任。
虽然最后的战争结果有点反复。但武则天却对姚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得姚崇的能力不限于此。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0:41:16 +0800 CST  
在武则天的关照下,不到两年,姚崇就做了宰相。不得不说武则天用人的果断。事实上姚崇也对的起这种果断。
有一天,武则天对她的大臣说:“以前周兴,来俊臣在的时候,那是被查出来造反的人成堆,受牵连的大臣是一个接一个。我曾也怀疑是不是有人是被冤枉的。就派我信任的人去查,唯恐愿望了无辜的人。但得到的汇报是没有被冤屈的人。所以我也就相信了,但现在周兴,来俊臣死了,奇怪的是,被查出来造反的人也没了。是不是以前被杀的人也有被冤枉的呢。
死寂,武则天问完,周围是死一样的寂静。没人敢接下句。因为这是不是一个陷阱。如果答不好,以武则天喜怒无常的性格,十有八九是天牢里呆着。
这时候只有姚崇站了出来,说:“这天下哪有什么造反的,都是被冤屈的。因为诬告别人有功,再加上酷吏周兴,来俊臣使用各种酷刑逼人招供。这样告状的可以升官发财。皇帝您派去复查的人,是生怕被别人告了,说跟这些造反者有关系。哪敢说半句话。将军张虔勖,李静是您自己发现有冤屈,是上天保佑的啊。”
说完这些,姚崇还斩钉截铁的发誓:“从今以后,如果又有人告发谋反,我请皇帝您不要去查,只管放,我以我的身家性命担保,没人谋反,如果以后做实了有人谋反,你只管拿我问醉就行了!”
这就是姚崇,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忠肝义胆,那么姚崇就是活着的标本。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担保别人的性命。但这份胆识和正直,就是绝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1:12:14 +0800 CST  
这份勇气和公正连武则天也大加。所以又升官,升到凤阁侍郎,又兼相王李旦的长史,就是李隆基他老爸的大管家。
但随着武则天的年纪越来越大,姚崇却要越退越远,最终要远离这个是非圈。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最危险的时候是权力交替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会无数人头落地。
江湖上三流的投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很多没脑子的人把这句话奉为圭臬。但结果往往是很悲催。聪明人往往是尽量分出去一点自己应得的利益,想方设法的分出去风险。而笨蛋往往看到利益就想独占。
姚崇是聪明人,所以他想办法辞掉宰相,因为此时的武则天只是一个老太太想安度晚年。不复再有雄心壮志。年龄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心态。所以野心勃勃的姚崇只能等,要留下有用之身。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2:38:16 +0800 CST  
姚崇一直退,武则天一直留。姚崇说我老娘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不能做宰相了。武则天说相王长史你要兼着,兵部你也兼着。姚崇说我要做相王长史,兵部就不能兼着。武则天说也是,相王不能掌兵,你就做礼部尚书。姚崇退的明白,武则天留的清楚。一退一进,君臣多了更多的信任。所以即使姚崇得罪一千遍武则天的小白脸,当枕头风吹来的时候,武则天只是一笑而过。信任,才是能合作的最大基石。合作肯定是为了利益,但必须基于信任。只有赌徒才主要利益而不关系信任。所以,赌徒往往结局很惨。
所以当神龙政变结束时,姚崇却哭。事做了,武则天也被赶下台了,目的达到了,大唐重归李氏了。姚崇却不和适宜的哭了。哭武则天,也哭自己。无论什么理由,他都觉得自己对不起武则天。所以,立下汗马功劳的姚崇被贬了。以姚崇的聪明,他肯定知道这样做是会被贬的。但还是做了。姚崇走的很坦荡。自己的目标就是恢复李唐,目的不是达到了么。那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2:57:49 +0800 CST  

可以为无辜的人压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只为别人能不受冤屈,这是孔老夫子说的仁,为了武则天的信任甘愿被贬,这是义。有人把姚崇的这些作为解读为权谋。如果武则天时代的姚崇能算透李隆基能当皇帝,那就不是算了,那是神啊。能看透李显会早死,而李隆基会发动政变把他爹弄上位。如果姚崇能算出来,那李显的老婆韦皇后也能找人算出来,太子李崇峻更能找人算出来,太平公主也能找人算出来。李隆基早就死了一千遍一万遍了。
李世民就因为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就杀了他全家。如果作为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身上有如此多的王气,还不被人诛杀一百遍了。历史不可以从已知道的结果推的。如果真是神算,那么请算算下一届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个应该比姚崇的更简单些!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3:12:38 +0800 CST  
做人但求无愧于心。这是姚崇的底线,该做的做,该哭的哭。哭完了再做。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不郁闷,不抱怨。否则如刘幽求,郭元振一样,做了高风险的事,结果过的比以前更差,最后竟然郁闷死了。姚崇没有这样的小气。官是越做越低,心情是越来越好。把剩下的舞台交给别人表演,哥只是个看戏的观众。
转了一圈,最后让姚崇收益的竟然还是武则天。武则天是真爱惜姚崇,让他做了相王府的大管家-长史。结果相王竟然做了皇帝。姚崇又回来了,又做了丞相。历史又回到了原点。李旦和他哥哥李显差不多,李显最想提拔的人是他老丈人。李旦一上台就提拔他的大管家。还是武则天深谋远虑,一早把李旦的老婆李隆基他妈早早处死了,如果不处死的话是不是李旦也会提拔他老丈人呢?真不好说!
神操作的武则天干掉了李旦的老婆,并且给李旦送了一个最亲的人姚崇。李旦一上位就想找亲人,姚崇就二次为相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3:29:03 +0800 CST  
心存慈悲的人是不会停下自己济世救人的脚步的,所以,追求公正的姚崇也是看不惯尸位素餐的人的。再次登上相位的姚崇再次对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官场开战。在中宗李显时期花钱买官的人统统罢免。一千多个啊,还有他们的土豪家族,姚崇又要玩大的了呢,一起和他拿鸡蛋碰石头的还有宋景。这是两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主。
什么是政治才华,什么是权术。这就是政治家和权谋着的差别。吕后和武则天的差别就是武则天有政治才华,吕后只有权术。所以武则天是皇帝,吕后不是。姚崇宋景做的就是政治才华,是保证国家公平公正,长治久安的既定规则。而太平公主玩的就是权术,在太平公主的辛苦努力下,被姚崇宋景罢免的官员都又官复原职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太平公主表面上赢得了这一千个花钱买官的人的支持,看起来势力更大了。实际的结果是:太平公主失去了人心,失去了整个经过科举考试才当上官的人的支持。结果就是,李隆基只用了三百个不在册的散兵游勇就干脆利落击垮了太平公主的整个看起来很庞大的很有势力的集团。因为所有有才能的人通过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发现:太平公主的政治水平真不如她妈武则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5 23:50:20 +0800 CST  

因为姚崇宋景所做的代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相对公平的制度,而太平公主则在挑战这种制度,在破坏这种公平。表面上看,太平公主赢了,又通过权谋收服了一大群人,殊不知用钱买来的忠心,会是忠心么。权谋永远是权谋,上不了大台面。而约定俗成的制度,是大家公认的规则,无论是谁只要破坏这种相对公平的规则,就会被历史所唾弃。
但无论如何,姚崇又和太平公主结怨了。这才姚崇心里没有任何负担,所以给皇帝打报告要把太平公主动迁到洛阳。而太平公主这一次权术玩对了,她不说姚崇,她指责李隆基。为什么呀,因为李旦现在是太上皇了,生怕李隆基权力太大把他给关禁闭。李隆基姚崇宋景,皇帝宰相,李旦扳着指头一算,皇帝和宰相都好到这种程度了,也就没我什么事了。
李隆基得拼命证明自己没有和宰相合伙倒太上皇啊。太上皇现在还是有实权的,万一……这不能万一啊。所以,姚崇又悲剧了,又被贬了。想做事的人就是这样,要经历重重磨难啊,想要娶到老婆,就得有九十九朵玫瑰,想要取到真经,就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过不了关!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6 00:11:01 +0800 CST  
就这样,姚崇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斗争双方开始刀兵相见的时候,他拍拍屁股就走了,并且走的理由非常充足,还是不得不走。人生就像海浪,有高有低才显出大海的壮观。姚崇又享受了一次人生的高潮,然后开始他的低谷生活。这就是真实的姚崇,可以高调的和皇帝一起喝酒聊天,也可以一身泥土的和老农拉拉家常。把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拉的近在咫尺。
被贬到偏远地区的姚崇仍然静心做自己的事,在庙堂就干庙堂的高大上的事情,到偏远地区支边就关心老农的收成。几年间辗转申州,扬州等地,每次离任后老百姓都给他立碑记德。李隆基一看,这小子可以啊,到哪都能吃的开啊。所以一干掉太平公主后就迫不及待的去找姚崇,要他继续为相。
这时的姚崇还拿起了架子,给李隆基一张纸说:“我的要求都在上面,如果同意我就去做丞相,不同意我就不去。”李隆基一看,呵,还拿起架子了。但是一看,姚崇写的是都是怎么按国家制度办事,怎么公平公正的对待弱势群体。这正是此时准备励精图治的李隆基想做的。所以玄宗皇帝当场就同意了。就这样,姚崇第三次为相,打开开元盛世的大门!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6 20:02:26 +0800 CST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姚崇,第一个开刀却是佛教。武则天因为当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大力推崇佛教,并且以自己的脸为原型,做了洛阳龙门石窟里最大的一尊佛。这样就无形中让人产生敬畏。
姚崇首先向佛教开刀的原因是因为佛寺不教税啊。所以很多人都把头发一剪,就去当和尚去了,因为这样不收税。另外佛寺有钱啊,所以就买了大量的土地。现在大唐立国已经近百年了。又开始走封建王朝的老路子,豪强开始兼并土地。老百姓又快没有了立锥之地。佛教是最容易收拾的,根基浅啊。
至于佛教的信徒的理论,姚崇反驳的很简单。如果信佛教就可以达成梦想的话,大秦也不会灭亡了。特别是梁武帝萧衍,信了一辈子佛,都快出家当和尚了,佛祖也没有保佑大梁不灭。只要心存慈悲,为老百姓着想,大家都是佛。更何况僧人自诩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置国家法度而不顾,为非作歹。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所以让有关部门详查,凡事因为想逃税的出家做和尚的要全部还俗。结果是还俗的有两万多人!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6 20:48:15 +0800 CST  
姚崇一件又一件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在真龙天子李隆基的支持下落实的很好。治理国家这种事有点像汽车的维护保养,有些东西还没有坏,但你却要换掉。因为运作时间到了,你如果不换会出事。并且,有时候会有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会出事。该维修的地方都维修了,出现那些突发状况的时候,处理起来就简单的多。如果该维修保养的没有做,和突发事件一起出问题了,那想处理起来就难于上青天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平时要把一些小问题要及时处理掉,如果没有处理掉,突然发个天灾人祸的事情,如果和这些小事都赶在一起了。那就变成了滔天大祸。
崇祯皇帝不就是开了驿卒李自成,然后又碰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然后就吊死在梅山上。姚崇一步步的把朝政处理好。官员各司其职,假僧人都回家老老实实做事交税,老百姓个人把自己的事做好。大家都心平气和了。这个时候老天爷给的考验来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7 20:04:05 +0800 CST  
公元716年,山东地区出现了蝗虫灾。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田野里是一片白地。庄稼都给吃完了。地方官带着老百姓只会在地头田间烧香磕头,乞求上天饶恕他们的罪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儒家讲究“天人感应”,他们认为皇帝是天子,那么既然是天之子,既然是天之子,那么上天是怎么和他这个皇帝儿子交流的呢。总不能像洪秀全一样靠天父天兄附体下凡吧。有办法:如果是河清海晏,凤凰飞出来了,到处是祥瑞。这就表示上天很高兴,认可自己这个儿子的成绩。如果是他这个儿子昏庸无道,胡作非为,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灾难,比如大旱三年,或者洪水滔天。皇帝一看说明自己没做好啊。就要下写检讨书“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从此改过自新,从新做一个好儿子。
所以说蝗灾一来,就是上天不高兴了,皇帝没做好。那老百姓拜什么呀?皇帝是君父啊,父亲没做好,当儿子的也有责任啊。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7 20:21:07 +0800 CST  
你还别说,李隆基对这个“天人感应”是真信。不但李隆基真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信,无论是读过书还是没有读过书。因为有些事情解释不了啊。还有,民间有很多冤屈在封建王朝是无法伸冤的,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上天。如窦娥的冤屈,能让上天六月飞雪。
伟大如牛顿,后半生也在研究神学。为什么呀,因为是所有的星星都按万有引力定律在运行,但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怎么开始运行的呢,解释不出来,所以上帝给的第一推动力。要不然说不通啊。
这时候姚崇想的不是谁给的惩罚,而是如果蝗虫吃光了所有的庄稼,来年老百姓没有收成,百姓怎么生活,如果没有吃的了只有两天路可以走:一条要饭,一条造反。但如果受灾面积严重,到处颗粒无收,到哪要饭去,只有造反了。
但此时姚崇压力山大,因为李隆基对此也半信半疑:万一真的是上天给的惩罚,我把它灭了,上天降下更大的灾难怎么办。
不但李隆基疑惑,地方官也拒绝执行姚崇的命令。都给皇帝上书说蝗虫太多了,根本杀不完。
但姚崇明白,地方官一方面是确实怕上天怪罪、但另一方面,就是地方官懒惰。一般拿钱做事的人,都会缺乏主动性,都是被动的做事。这种情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我官员始终会有吃穿用度。至于老百姓,哪个当官的会是真心替老百姓考虑。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8 23:47:20 +0800 CST  
并且不单单是地方官惰政。就连一直支持姚崇的另一位宰相卢怀慎也持反对意见。这个卢怀慎就有我们想象中读书人的样子了。卢怀慎为官清廉,并且为人正直。绝对是个好人。也敢于直言进谏。并且出身绝对高贵,出自大唐顶顶大名的四大姓之一“范阳卢氏”,跟卢照邻是一门子的人。在仕途上比卢照邻强了不止高了一头,人家都做到宰相了。
因为卢怀慎在宰相的位置上只听姚崇的,自己很少有意见,所以人送外号“伴食宰相”,就是陪吃陪喝又做不了主的人。甚至姚崇请了几天假,回来政务成堆。但李隆基表示理解,还对不好意思的卢怀慎说:“没事,我请你来只是为了镇住那些文人雅士,我也知道你没姚崇的本事。”因为卢怀慎出自范阳卢氏,门第高,又有才学,为人有清廉正直。正好是高门子弟的楷模啊。所以,玄宗李隆基还是很能把人才放到最适合他的位置上的。
卢怀慎作为最正宗的儒家传人,肯定是绝对相信“天人感应”的。所以姚崇强行压着地方官灭蝗虫的时候,他出来说话了,这次终于有不同意见了,他觉得灭蝗虫太多又伤天和。李隆基本来被姚崇说的同意灭蝗虫了。卢怀慎这样一说,他又开始怀疑了,万一灭蝗虫太多,老天真要怪罪怎么办。
姚崇说:“现在河南山东都有蝗灾,如果不救,庄稼都被吃光了,老百姓将来没吃的,肯定会造反,那才是上天更大的惩罚。更何况当年楚王为了治病,连蚂蝗都吃。结果病好了,孙叔为了祈福,连蛇都杀。我们怎么能为了蝗虫的幸福生活,而让老百姓没东西吃挨饿呢。如果杀蝗虫上天会怪罪,就都怪罪到我头上,与所有的人无关。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9 00:21:42 +0800 CST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1 18:15:42 +0800 CST

评论数:1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