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主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是想出来做官滴,但是孟浩还是很爱面子滴,最主要的孟浩认为自己还是非常有才滴。
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还是很微妙的。雇主要的是雇员的才华,听话,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财富。雇员希望雇主能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但雇员的这个愿望很难实现。特别是这个雇主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那尊重就更很难实现。
最近美女李颖比较火,无论是视频还是软文,大家都在羡慕嫉妒恨的写她。据传是三次拒绝马云的人。所以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很牛,很有才。能让一个雇主三顾茅庐。都有点赶上诸葛亮了。让人觉得很有面子。
不光大家都想有这样的遭遇,让老板亲自来请自己,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不可缺少。孟浩也有这种想法。并且他的名声也出去了。但孟浩也认真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觉得不可能实现。
皇帝或者宰相不来求他也就算了,但想让孟浩同学低三下四的去求他们,也是门都没有的事情。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1 00:58:01 +0800 CST  
所以孟浩的自尊让他整首诗没有半低三下四哀求的意义。只是感叹自己“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想过河却没有船,想隐居却有背于孔老夫子的教导。
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老夫子曾经强调,读书人要看清形势。如果国家的君主是个开明有为的人,想让国家富强,任用贤人。那么作为读书人,还不出去做官为人民服务,顺便赚点小钱,像马云同志那样富贵,而是隐居在荒山野岭,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样是可耻的。为什么呢,政治清明,就要出山为人民做点事情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满腹才学。也对得起天地良心。
如果国家的君主就是个混蛋,像隋炀帝一样祸害天下百姓,作为读书人还能得到高官厚禄,富甲一方,那肯定是王八蛋。肯定是奴颜婢膝,毫无自尊,挣的都是昧心钱,没有丝毫良知。也就是发国难财。
既然孔老夫子说了,所以后来的儒家把这个也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当然也是那些有理想的读书人的行为准则。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1 01:21:00 +0800 CST  
孟浩是一个标准的读书人,一个品德高尚的四有新人。所以他要听祖师爷的话。所以说孟浩居然说他也不是很想出山,只是不想以自己这种行为方式为耻。因为现在是大唐盛世,封建王朝最好的时候,政治空气也是最开放的时候,这时候不出来做官,不是污蔑我们伟大的君主么。所以说,孟浩说,基于这种情况,我得出来啊。写的是有理有据,并不是我孟浩贪恋红尘富贵,喜欢丰富的物质享受。但不能违背祖师爷的教导,不能使大唐的明君贤相的名声遭到玷污。因为我是一个有才的隐士。这不需要再证明了吧。看看前面的“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就知道我的才华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孟浩有点自矜,非常的自矜。这是有才华人的通病。即使求人,也要拿着架子。因为用我,是你今生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我有才啊。
但问题是张说,李隆基却不这样想。想在我手里讨碗饭吃,还是要我对你三顾茅庐。这是脑子没问题吧,放心,我就是不让你当官,就是不让你施展才华,你怎么了,不服啊,不信看看到底谁能治得过谁。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1 01:38:48 +0800 CST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为什么别人可以钓鱼,我却不能。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公平的钓鱼。这就涉及到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
整个国家是皇帝的,皇帝享有最大的资源。天下所有的土地,天下所有的黄金, 天下所有的美女。等等。所以皇帝这个职业也是被抢的最厉害的。所以晋王杨广为了当皇帝先用阴谋除掉了他哥哥,然后弄死了他父亲。李世民更是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干掉太子李建成。
我们今天的评价标准和封建时代的评价不同。他们的评价是正统,和已经当上了皇帝。所谓的正统是按传统的嫡长子继承法。
那么经过手段上位的呢,也要为尊者讳,也是不怎么抨击的。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7 15:06:01 +0800 CST  
无论皇帝是不是明主,上台后都要有自己的一帮人。所以无论是作为国家最高行政官员的宰相,还是各州县的大领导。都要是跟皇帝比较近的人。
这时候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干嘛呢。为什么孟浩同学见到了张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李隆基这时候忙啊。李隆基这个皇帝位完全是自己奋斗来的。这一点跟他老祖李世民还是很像的。李世民兄弟排行老二。李隆基排行老三。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皇帝,李隆基的老爹李旦当时还不是皇帝。皇帝是李旦的哥哥,李隆基的叔叔李显。
所以李隆基得奋斗啊。好在李显的老婆皇后韦氏有点不着调。竟然把李显毒死了。李隆基立刻抓住机会了。发动政变,把他老爹李旦推上皇座。
光老爹当上皇帝还不够啊。李隆基排行老三啊,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呢。不过见过李隆基发动政变的能力后。他两个哥哥再也没有做太子的勇气了。
李隆基如愿的当了太子。当了太子之后才发现原来的盟友的成了敌人。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也是玩政治和阴谋的高手。
权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李隆基想要,太平公主也想要。权力就那么多,他不够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8 22:39:43 +0800 CST  
七位宰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半夜三更开小会想弄死李隆基。逼得李隆基没办法,都做了皇帝了还要发动政变。把太平公主弄死。这皇帝做的憋屈啊。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8 22:45:06 +0800 CST  
太平公主虽然权势通天,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她不能像她母亲武则天一样当皇帝。当年武则天是帮儿子坐天下,并且在朝堂执政几十年,到最后称帝时还杀的血流成河。
中宗李显的老婆刚有点苗头想学武则天,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干净利落的给干掉了。太平公主看清了形势,她不可能称帝,不能跟他哥哥抢江山。天下人都不会同意。所以,太平公主的最佳选择是:换一个听话的皇帝。
李隆基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能从完全跟皇位无缘的人,奋斗到成为皇帝,中间过程何其艰难,合纵连横何其复杂。审时度势何其精明,可以说李隆基从开始到现在没有走错一步。更何况现在朝中大臣都看明白了,李隆基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跟着他是没错的。
所以李隆基干脆利落的找了几匹闲马,弄了300个闲散的士兵,就把太平公主的核心人物全部诛杀!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9 16:30:52 +0800 CST  
但李隆基虽然是一代明主,但此时的孟浩的才名还没到天下第一人的地步。姚崇,宋景,张九龄,魏知古,甚至张说,都比他强了多少倍。这个孟浩也知道。但他还是想找一个捷径。
不过有时候看封建王朝选人的确令人气愤,不说别人,单讲武三思,无才无德,仍然位高权重。就因为他姑姑是武则天。所以大部分的选人还是围绕着这些权贵附近的人。碰到非常时期会出现一两个漏网之鱼。比如刘裕,从一介草民奋斗成皇帝,这种太少太少。像孟浩这种只能走走科举,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说不定混到老也是一个三品致仕,也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更何况孟浩找的是张说啊,张说喜欢钱啊,在任上几次贪贿被弹劾。就是因为喜欢钱,姚崇临死还算计他一把,让他写了篇碑文,本来憋了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等姚崇死了,要好好报复一下姚崇的后人。结果因为看到姚崇的珍玩,一下子勾起了贪心,反而把姚崇大大夸了一翻,再想下手自己老脸往哪方啊!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9 16:50:27 +0800 CST  
孟浩的家庭最多只能算中等之家。所以后台这一块就不用说了。所以孟浩才要结识一些贵人来帮自己进升。一方面混个脸熟,另一方面,自己的才华如果被这些大人物肯定,肯定会成为大唐新时代的网红。名气有了,以后机会就可以多起来。从这一次意思来看,孟浩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无论是张说,还是张九龄,还是李隆基,都知道了孟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9 17:09:26 +0800 CST  
更为要命的是,此时的李隆基开始了励精图治。姚崇要大力整饬官场,而此时大唐的官员多的到了不得不整的地步。
此时的大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根子却在中宗李显那里。我们一再用武三思做比喻,好像武则天用人太差一样,那得看跟谁比。跟天可汗李世民比那是差的远,但跟她儿子李显比,那绝对比李显高明一百倍。
李显那就不是再是用人了,是在卖官了。李显的老婆,女儿,亲戚都在卖官。话说只要花30万钱就可以卖一个官。无论是谁,认识不认识字都行。陈子昂当初炒作的时候卖了个琴都花了一百万钱。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是明码实价,收完钱马上写任命书,然后再让李显签字盖章。
并且盖章的时候还撒娇的盖住内容,不让李显看到是谁,封的什么官,昏庸无能的李显一笑了之,照样盖章签字。
这样下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大唐上下是搞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好在李显死的早,李旦即位了。姚崇宋景逮着机会就把这些官员给撤了。但这些官员太多啊,大几千号人呢,就去给太平公主送礼,太平公主可不会管国家的好坏,给李旦讲这样会影响不好。结果这些人又重新官复原职。
结果就是这些人正事不做,拼命搜刮老百姓,竟然没有一个是花钱买官是为了实现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伟大理想的。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9 22:58:47 +0800 CST  
事情也赶巧了,李隆基刚刚坐稳了宝座。他二哥申王李成义就想提拔一下申王府一个叫阎楚珪的。李隆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么小的事情,对一个大国帝王来说不值一提。
但姚崇卢怀慎不干了,本来就想对那些卖官的,靠关系走后门的,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下手,这下马上找到由头了。马上上书李隆基,说明破坏国家官吏甄选进升制度的危害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李隆基是个聪明人,马上意识到人人花钱走后门买官的危害性,大家都去捞私人利益了,国家不就给捞空了么,老百姓不就给逼死了么。所以答应他二哥的事反悔了,并且从此明令禁止非正常渠道的当官和晋升,以后请谒都不行了。也就是孟浩同学想通过张说的引荐去当官是彻底没希望了。还得老老实实的走科举考试,凭高考成绩说话。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09 23:15:02 +0800 CST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流传度非常广的诗,认识字的不认识字的都知道这首诗。在所有的五言诗中这首诗无疑是排在第一位。就连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鹊楼》都要排在它的后面。并且这首诗成诗早,《静夜思》和《登鹳鹊楼》成诗晚。这首诗是开创者,另外两首是跟从着。开创的难度大,跟从着的相对难度要小的多。
最为让人惊叹的是,孟浩的这首诗是浑然天成,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仿佛这首诗就应该是这样,并且不用解释,任何人一看都懂。各有各的领会。反而就像庐山瀑布,每个人找到自己最好的角度自拍,都掩盖不了瀑布的光芒。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0:29:46 +0800 CST  
此时的孟浩出了名了,也认识了更多的达官贵人。照理说应该赶快去弄个进士,好一级一级往上爬。须知当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忘了杨炯在国家图书馆等待了将近十年。而此时风头正盛的姚崇是50后,连他的忘年交韩思复也是姚崇的同年。什么概念,就是他们两位和王勃,杨炯是一起出生的。如果从诗歌的王者的角度看,让人有点恍惚,初唐四杰早就过去几十年了,孟浩已经扛起大旗了。这两位玄宗陛下信任的人竟然是王勃他们的同年。天才出名早,但人家贵在活的年纪长啊!
所以要干到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不但要有才,还得能经受的起岁月的折磨。做到宰相的位置,哪一个不是忍辱负重,九死一生。要成为千古名相更是要有超人的才华和坚韧的性格。最主要的,还要有一个好君主。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0:44:56 +0800 CST  
初唐四杰这是早已经化为尘土,但名声犹在。此时的孟浩估计还没有追求荣华富贵衣锦还乡的觉悟。走遍了大江南北后,他又回到了老家襄阳。然后一场春梦醒来,留给这个世界一个美好的春光。
自古以来,写春天的文章和诗那是不计其数。无论是觉得春天美好的,还是伤春的,都是一本正经的歌颂,或者无事生非的多情。都不如孟浩,无所事事的在大好的春光里睡觉。并且春天已经和他这个人完全融合,不分彼此。更为可气的是:孟浩睡觉的时候很多人在挖空心思写诗赞美春光,但是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做了花泥,而孟浩懒懒的睡了一觉,然后写出了千古名篇。有时候人真得承认天赋。就如平凡的你我,无论怎么努力也奋斗不成爱因斯坦。所以还是好好找找自己的优点,说不定会成民间艺术家“泥人张”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1:00:44 +0800 CST  
民间有“春困秋乏夏打盹”。经历了一个寒冷,没有暖气的寒冬。好不容易顶风冒雪,辛勤工作,挣点钱填饱肚子,熬过了一个漫长黑夜般的寒冬,可想而知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受到了巨大的摧残。特别是唐朝时期还没有电,油钱还比较贵,在油灯下呆上两个小时比去一趟非洲回来还黑。所以爱美的唐朝妹子肯定早早入眠了。没有妹子的街市是留不住处于荷尔蒙大量分泌的闷骚的年轻帅哥。所以,凛冬就是一个寂寞冷清的黑夜。
终于盼到春天来了,手脚都不冻了,晚上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罗衾耐五更寒”,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夜里被冻醒了。可以补补一冬的美容觉了。所以春天困啊,看书困,写字困,好像睡不醒。
在这种情况下“春眠不觉晓”,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特别是睡在温暖的阳光里,百花丛中。这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情。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1:18:43 +0800 CST  
刚刚睡醒的孟浩不想起来,懒懒的躺在床上与被子为伍。但窗外已经到处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各种各样的鸟儿莺歌燕舞,叽叽喳喳。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早上,并且不用上班,不用像某些土豪凌晨四点在专机上安排一天的行程。只是静静的躺在床上听鸟叫,赖床。这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这一点,孟浩抓到了人生的真谛。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就是聪明如李白,也在“低头思故乡”,孤独如王之涣,也想“更上一层楼”。而像孟浩这样无所思,无所想,就这样闲着的心情,很少有人有,所以也就很少有人写出这样浑然天成的句子。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1:40:43 +0800 CST  
孟浩就这样躺在床上感受春天,是孟浩不够勤奋么。绝不是,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这也是孔夫子所推崇的。在论语中有一个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讨论志向,子路大师兄先说,“我的志向就是治理一个中等的小国,让人人知礼,人人能打仗。在大国之间能生存”。冉由说“我能让一个小国富足,至于知礼,那得需要更高明的人”,公西华说“我最多能做一下祭奠先祖的事情,别的还真做不好”。最后孔子问曾皙,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我的想法跟你一样啊。
这是什么意思呢,问什么问理想,曾皙却说他的理想是春天的时候,阳光明媚的日子,和朋友们到沂河里游游泳,带着小孩转转,感受春风拂面的温暖,仅此而已。而孔子却赞同,并且也想过这样的日子。反而不是雄心万丈,征服天下,或者治理国家,名垂千古。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2:04:23 +0800 CST  
其实孔子认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是自己的人生。与其痛苦的做一万件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不如做一件自己能感受到美好的一件无用的事。人,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的。简单快乐的人生带给自己,带给别人的都是简单和快乐。忍辱负重,工于心计的将来都可能变成忘恩负义的越王勾践。更何况现在心理学已经证明:双面的人生是变态的人生,也是可怕的人生。
所以孟浩同学就躺在春天里享受这种简单愉悦的感觉。并且心理还嘀咕:昨天晚上我只顾听雨打芭蕉叶的宁静之声了,却忘了下了一夜的雨,该不会打落很多美丽的花吧!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02:16:30 +0800 CST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在此时的孟浩在岘山,没有和大唐的朝局没有半毛钱关系。只听山川风雨,不问朝局暗流。也没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觉悟。高卧书斋,享受春光。其实哪有那么多天下事值得关心的。自己的事都做不完,无尽的雨声听不够,无尽的春光享受不完。孔子说: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没领一分钱的工资,确为别人的事操碎了心。反而抽不出一点时间去陪陪父母,操心操的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孩子。永远没有心情去享受春光,对自己的未来视而不见。有时候,我们中国人太关心别人了,关心别人的工资,关心别人的财富,关心别人的老婆孩子,关心别人有没有结婚。唯独不会关心自己身边重要的人。对自己真正需要关心的东西视而不见,反而八卦起来没完。
孟浩没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要关心的,黑夜里静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然后想象一下白如雪,红如霞的花瓣在细雨中飘落的悠然,没有失落,没有遗憾。尽情的享受当下的平静悠闲的时光。这才是自然。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22:18:58 +0800 CST  
春天也有风雨,春天也有被雨打落的花瓣。即使这些花瓣曾经装点过美丽的春天,但该落的时候还是要落的。
自然界有风雨,朝局也有风雨。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其实对于朝局,根本不用三十年,三十年对于王朝来说,太长。甚至是北魏时期是一个皇帝一生的时间,孝文帝只活了三十三,献文帝甚至只活了二十二。
对唐玄宗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但对于大臣们来说,就不一定了。厚颜无耻的宰相窦怀贞无奈自杀,博陵崔氏的天之娇子,年仅三十八岁的宰相崔湜被流放。这是斗争失败的太平公主的一方。失败就应该接受失败的结局,这是应得的。但胜利的一方就可以安享高官厚禄的生活么,未必。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0-11 22:34:19 +0800 CST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1 18:15:42 +0800 CST

评论数:1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