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主

大臣们用全家的脑袋保郭元振不反的时候,郭元振并不知道。这时候的郭元振开始大展雄威。军队集结,百万雄兵号令统一。然后分十路并进,穿过青海,直接开到吐蕃赞普的牙帐之前。吐蕃的赞普那见过这阵势,吓得直接来到郭元振的马前屈膝请和。献上良马三千匹, 万斤,牛羊不计其数。郭元振震慑了西戎吐蕃,又把军队开到突厥边境,北狄突厥当场就服输了,不但献上战马两千匹,还把以前打仗抢走的凉州人全部送还,并且保证:从此不踏入大唐边境半步。
从此以后,大唐的这些邻居们全都老实了。不老实不行啊,大唐的军队比地上的牛羊还要多。自己那点人就不要拿出来显摆了,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用张说的话就是:“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遗,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边境的和平问题。并且还在河西陇右等地,给郭元振立生祠,并有阎立均等给郭元振写文歌颂。
《孙子兵法》常讲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元振算是把《孙子兵法》研究透了。无论是玩反间计,还是玩地形,都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所以被后世称为大唐的不世名将。他也当之无愧!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0 16:07:20 +0800 CST  
被冻死的突厥可汗
武则天领导下的大唐的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但势力雄厚到什么程度,吐蕃和突厥并不知道。所以只有雄辩的口才和飞扬的诗篇,人家是不相信滴。你的势力雄厚要让人家看见,例如土豪脖子上可以拴狗的金链子。
郭元振知道吐蕃和突厥脑子简单,对付脑子简单没有内涵的人你得简单粗暴。土豪把钞票铺在地上,傻子就开始自责“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所以郭元振才把一百二十万军队摆出来,吐蕃和突厥马上就惊出来一身冷汗。这才明白,人家以前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大唐百万雄狮一亮相,吐蕃的赞普率先投降。二十公斤的拳手挑战一百公斤的拳手,这是存心找虐。突厥人也老老实实献上贡品,告诉大唐,我们也要和谈。这就是显现出实力的好处,省去许多不必要骚扰的麻烦。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1 17:01:07 +0800 CST  
公元706年,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郭元振改任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主要负责管理西部国家的事务。说白了就是利用郭元振的威名,逼迫西域诸国求和。突厥最强的部落乌质勒部挺识相,马上派出使者请求和大唐议和。郭元振为了表示重视,就亲自去乌质勒部商谈议和的事情。
乌质勒部的可汗乌质勒也是一个奇怪的人,你说这么冷的天你倒是在大帐之中弄盆烧的火红的炭火,也代表和大唐以后的合作红红火火。他不但没有炭火烤肉,还不在大帐之中商谈。直接在他的牙帐外面的冰天雪地里招待郭元振。我估计他可能觉得郭元振来自中原地区,对寒冷的天气可能不太适应,是准备给郭元振一个下马威的。
他这样就小看了郭元振。郭元振从十八岁开始就在塞外混。好歹也在边塞呆了二十多年了。当初准备筑南北二城时更是天天吃风喝沙,睡在荒凉的戈壁滩,这点风寒对郭元振来说简直不值一提。更何况郭元振是大唐使者,这气势绝对不能输的。
这样郭元振和乌质勒就在北风呼啸声中把酒言欢。说来也不巧,谈着谈着就天降大雪。郭元振还是谈笑自若。并且自始至终,郭元振连脚都没动一下。始终保持一个姿势。这下把乌质勒可坑苦了,乌质勒没想到郭元振这么抗冻。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年养尊处优的生活,他自己已经不那么抗冻了。有这两个关键的没想到,乌质勒在寒风中还不如“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寒号鸟。那是在冰天雪地中冻的瑟瑟发抖。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1 17:01:39 +0800 CST  
郭元振看不出来么?当然看得出来,这时候郭元振心里是乐开花了:“小样,老狐狸还想给我个下马威,看老子不玩死你。”所以郭元振就不停的就某些条款表示异议。“大汉你看这句不应该这样讲,我们老板娘会不愿意接受滴。”“大汉你看这个条款我们还要再商讨一下,好像还有些细节不对……”。郭元振一直不停的找毛病,乌质勒就只好耐着性子坐陪,就这样在雪地里一直谈一直谈,快要把乌质勒谈崩溃了。年纪大的乌质勒好不容易坚持到会谈结束。没想到一回去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郭元振真没想要冻死他,没想到他自己挖的坑,竟然把自己给埋进去了。所以不了解对手的抗冻能力,最好不要在冰天雪地里谈事情。这点乌质勒同志就是个坏榜样。
要知道郭元振是在突厥地盘上和谈,把人家的爹冻死了,人家儿子肯定会不愿意啊。乌质勒的儿子娑葛很气愤,他就以为郭元振是故意把他老爹冻死的。就想杀掉郭元振为他爹报仇。但郭元振能是那么好杀的么,在西域有响当当的名号,诡计百出能征惯战。所以娑葛就想偷偷的在半路袭击郭元振。这样一来郭元振想不到和谈成功了还有人袭击他,另外就是事后大唐派人来查就说遇到盗匪了。
娑葛想的挺好,但郭元振早已经威震西域。问题是娑葛有这个胆,但别人没有。更何况突厥很多人还是很敬佩郭元振,至少郭元振一到凉州,凉州周围就和平了,不用天天打仗了。这对各方都是很好的结局。所以这边娑葛刚刚筹划完,那边副使御史中丞解琬马上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解琬马上就报告了郭元振,劝他先不谈了,先跑吧,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生杀大权在人家手中。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1 17:02:12 +0800 CST  
郭元振听了解琬的话反而笑了:“是啊,你知道我们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既然是在人家的地盘,你准备跑到哪里去呀。更何况我跟他和谈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冰天雪地中,又不是我故意冻死乌质勒,我怕什么。至于娑葛,我只要以诚信待他,他会明白的。既然他会明白我的诚信,我还怕什么。”一席话把解琬说的目瞪口呆。把人家爹都冻死了,还诚信!
第二天郭元振去乌质勒的灵堂吊唁,哭的那个伤心啊,好像死了爹娘一样,“乌质兄啊,我和你一见如故,想着以后两国和好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可以一起喝喝酒钓钓鱼什么的,你怎么这么早就走了……”娑葛一看郭元振都哭成这样了,还边哭边念叨他爹的光辉事迹,更何况帐外冰雪中会谈还是他爹的注意,是想给郭元振一个下马威,好在和谈中占点上风,没想到把自己给冻死了。所以娑葛长叹一声:“看来郭大帅真是一位诚信之人,不是那种阴险的小人。所以娑葛服了。
由于双方坦诚相待,后面的内容就简单多了。娑葛也不再玩什么花花肠子了,因为他知道:郭元振的花花场子更多。没有了算计和阴谋,和谈的事情很快谈妥。娑葛为了表示诚意,给大唐进献了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郭元振办成这么大的事,在谈判桌上还把对手给冻死了,一时间传为美谈。中宗李显也非常高兴,任命郭元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1 17:02:43 +0800 CST  
乱出主意的周以悌
郭元振冻死了突厥乌质勒部的首领乌质勒。对于大唐来说是件高兴的事,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把突厥的首领弄死了,并且还和收服了乌质勒部。这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但事情在变好的时候,往往要特别警惕。就像郭元振在给武则天的奏折中说的那样:利可以生害,害可以生利。越是这时候越要谨慎,若图之不审,则害必随之。单单从这句话来讲,郭元振不但是战略家,更是一位哲学家。
对突厥的乌质勒部来说,可汗乌质勒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继承了乌质勒大汉的位置,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乌质勒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有别的首领。他们以前听乌质勒的,并不代表他们会同意娑葛即位,所以金银可以继承,但人心和威望是无法继承的。阿史那阙啜就是首先不服的一个。
好在娑葛也不是一个混吃混喝的富二代,在领兵打仗和收复人心上还是很有一套。阿史那阙啜以前干不过乌质勒,现在也干不过年少有为的娑葛。所以仗是屡战屡败,人越打越少,渐渐有被娑葛吞并的可能。眼看阿史那阙啜撑不住了,郭元振就不同意了。突厥乱是符合大唐的利益。但娑葛统一乌质勒部,将会给大唐带来潜在的威胁。郭元振给朝廷上奏折,请皇帝李显把阿史那阙啜先调到朝中去避避风头,把他的部落暂时转移到瓜洲和沙州修整一下。现在娑葛刚打出气势来,最好是避其锋芒,免得他越打野心越大,最后对大唐的边境下手。李显就同意了,阿史那阙啜正走投无路,见大唐皇帝收留他,还给他这么好一个台阶,就欣然同意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2 23:37:04 +0800 CST  
这个时候郭元振的策略无疑是最正确的。对各方都是一个缓和,毕竟战争的规模不大,大唐也没有介入,是个中间人,娑葛也没有必要对阿史那阙啜斩尽杀绝,毕竟都是同部族的人。做的太绝别的人就会生出二心。
本来这样安排大家皆大欢喜,一切按郭元振的预料走。但偏偏这时候就出现了变故,郭元振千算万算,偏偏漏算了一个喜欢无事生非的周以悌。
阿史那阙啜走到敦煌附近的播仙城的时候,碰到了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先不说周以悌和郭元振关系好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以悌是宰相宗楚客的嫡系,而郭元振对瞎出主意的宗楚客很不耐烦。阿史那阙啜入朝避难是郭元振的主意,所以周以悌觉得他要是不搞定破坏就对不起郭元振。但问题是阿史那阙啜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周以悌对阿史那阙啜一见面就开始掏心窝子:“你看国家给你高官厚禄,请你入朝休养。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你在突厥的崇高地位,还有你手下有兵啊。如果你现在把部落留在瓜州,自己一个人入朝为官,你对朝廷还有价值么?只是一个孤独没落的胡人老头而已。所以没有人尊敬你,在意你。并且你的性命掌握在皇帝手中,没有一点自由。现在宰相宗楚客、纪处讷掌握朝中大权,你为何不给他们送点金银珠宝,让他们帮你呢。”
阿史那阙啜本来觉得自己是一个末路之人,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被周以悌这样一说,心里一想,有大唐帮忙我还怕谁。就虚心向周以悌请教。
周以悌傲然一笑:“第一步你联合吐蕃和安西四镇的势力,对娑葛作战。第二步娑葛不是继承了乌质勒的位置么,但朝廷没有册封啊,所以不算名正言顺。你可以请求皇帝册封阿史那献为可汗。娑葛不就没有名号了吗。第三步你在请求宗丞相命令郭虔瓘到拔汉那去征兵征马,这样就动了娑葛的后方,兵法云:攻其必救,娑葛必须派兵去保护自己后方。这样相当于三路大军进攻进攻娑葛,娑葛必然穷于应付。你不但可以在突厥立足,还可以借别人的手打击娑葛,为自己报仇,岂不美哉。这样操作起来,你不但不用入朝受制于人,还可以有所发展啊!”
阿史那阙啜听了周以悌的话,好像黑夜里的人看到了灯光,饿久的人闻到了米饭香。对周以悌是感激涕零。觉得终于找到了方向。但要给宗丞相和纪丞相送礼,礼物送了轻了不行。但阿史那阙啜自己又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这对于抢惯了的突厥人来说,没钱不是问题,有兵就行,所以阿史那阙啜勒兵攻陷了于阗坎城。把抢来的财宝人口全送给宗纪二位丞相。两位丞相欣然收礼,这事就算搞定。
周以悌这个计谋好不好?这主要看对谁。首先对大唐来说,本来安静的边境再起波澜。大唐本来是看着突厥内斗,适当的来来偏架,对双方提点要求,卖点军火,还能居中调停,不用花一分钱,还能让双方感激不尽。周以悌一番言论,首先把大唐自己拉下了水。所以干的是出力不讨好的勾当。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2 23:42:20 +0800 CST  
看完周以悌的计谋,我们看看郭元振的分析,毕竟郭元振才是这方面的专家,才是冻死突厥可汗的高手。
郭元振听说周以悌的这个主意后连夜给李显上奏折,陈述厉害:“
以前吐蕃每次找我们打仗,是因为吐蕃想要占领突厥和安西四镇。我们不能让他得到安西四镇,因为失掉了安西四镇就掐断了我们的西域交通线,这对我们非常不利,所以我们才和吐蕃不能和好。现在吐蕃和我们不打了,和好了,并不是吐蕃不想要突厥和安西四镇了,是吐蕃国内乱了,自己和自己打起来了。他们的赞普亲自南征,死在战场上,几个儿子为了权位,打得头破血流。所以他现在的求和是不得已而已。只要吐蕃能缓过劲来,肯定还会和我们在突厥和安西四镇上有利益冲突。
现在阿史那阙啜自己做向导,把吐蕃引到突厥和安西四镇,这是引狼入室。四镇祸乱从现在开始了。并且阿史那阙啜在安西四镇也不得人心,默啜猖獗的时候,乌质勒部的人反而愿意支持默啜,说明阿史那阙啜并不得人心,所以他想要借吐蕃人的兵掌控安西四镇,无疑是痴人说梦。
退一步说,如果阿史那阙啜靠吐蕃占领了安西四镇,他还会效忠大唐。如果吐蕃占领了安西四镇,那么阿史那阙啜就是吐蕃盘里的菜。再如西域诸国一有事情就请我们帮忙,我们现在帮了阿史那阙啜,以后我们怎么拒绝这些西域诸国的请求。所以我们不能为西域这些小国火中取栗。伤的将是我们自己。无论结局如何,都对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古代的先贤都不愿意无缘无故给这些少数民族恩惠,你给一点,他会要的更多。反而把我们自己弄的疲惫不堪。所以以我的愚见,借兵吐蕃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
关于阿史那献,不就因为他是可汗的子孙,想依靠他在突厥人中的威望来收复人心。但是献的父亲元庆、叔叔仆罗、哥哥的儿子俀子,斛瑟罗和怀道,都不是可汗子孙么!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2 23:50:11 +0800 CST  
以前匐十姓叛乱的时候,不也是册立元庆为可汗,指望他能招降突厥人,但结果他却投降了叛乱的匐十姓。使安西四镇全部沦陷。后来阿史那忠节请立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结果还是不能招降突厥人,反而使碎叶被围数年,士兵都被饿死了。更何况吐蕃以前也想册立俀子和仆罗并拔布相次为可汗,也打的同样的主意,结果也不能招降突厥。为什么,因为这些人虽然是可汗的子孙,但没有可汗的才华和威望,对突厥人一点恩惠都不施,突厥人听说他们做了可汗,一点来归顺的意思也没有。反而把安西四镇弄得满目疮痍。
现在的阿史那献,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在突厥人中的威望,还远不及他的父兄呢,让他当可汗,必定起不到招降突厥人的目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册立可汗,找到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是可汗的子孙。
另外派郭虔瓘去拔汗那去强征胡人的盔甲和马匹,也是一件不靠谱的事。去年郭虔瓘和阿史那阙啜已经去拔汗那征过盔甲和马匹,我到疏勒去查访,没有一件盔甲和马匹留在军队里。不知道被他们怎么处理了。并且他们的贪得无厌把拔汗那的胡人激怒了。胡人勾结吐蕃人,并任用阿史那俀子为将,对安西四镇进行骚扰。
更何况往年郭虔瓘到拔汗那的时候,因为没有强敌,所以郭虔瓘在其境内随意掠夺。拔汗那没有办法,就只好仰仗阿史那俀子来保护自己。今年再用此谋,我们将得罪娑葛,到那时郭虔瓘还没到拔汗那,娑葛的军队就已经到了。
到时候拔汗那的胡人深沟高垒阻击郭虔瓘,然后娑葛的部队从后面攻打郭虔瓘。到那时郭虔瓘不但在拔汗那征不到东西,反而被敌人包了饺子。能不能回来还是两回事。并且让胡人和突厥人结成联盟,再加上吐蕃,恐怕连安西四镇都会被攻陷。这显然不是一条为国之计,恐怕是自取其辱之道。”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2 23:52:35 +0800 CST  
不得不说,周以悌和郭元振真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周以悌只考虑自己如何得利,压根就不考虑人家的反应,好像娑葛是砧板上的肉,任你随意拿捏。而郭元振则是考虑周到,甚至根据事情的发展,连结局都想到了。《孙子兵法·形篇》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要先在沙盘上推演,综合各种因素,有必胜的把握,然后才发动战争。不是只往好处想,先把钱买了股票再指望它能涨。那只有一种结果,必败无疑。
郭元振分析的到位,但皇帝已经不是精明到家的武则天,而是窝囊糊涂的李显。李显一向是不听对的,只听亲的。他第一个相信他老婆韦皇后,第二个是武则天妹妹的儿子,他表哥宗楚客。宗楚客收了阿史那阙啜的很重的金子,就要帮人家排忧解难,这点贪官就是操守还是有的,只是可惜了大唐忠勇的将士们。
读过一两页兵法的宗楚客开始在长安城里运筹帷幄,也想决胜千里之外,颇有的赵括的风范。先派摄御史中丞冯嘉宾以国家元首的礼仪接待这个流亡的阿史那阙啜,然后再让御史吕守素坐镇安西四镇,再派人拿着皇帝的手书告诉郭元振一声:我们下手了,你等着看胜利的结局吧。又任命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率领甘、凉西部招募的勇士,和吐蕃联手,一起讨伐娑葛。
这宗楚客洋洋自得的下一盘大棋。可惜的是,宗楚客的保密意识太差,娑葛在长安城里也有联络员。宗楚客的计谋被娑葛的进马使娑腊完全知道了。娑腊一刻也没耽误,马上把消息传递给娑葛。
娑葛当时立即开始派兵布阵,马上发兵五千骑兵出安西四镇,埋伏在阿史那阙啜和唐兵的汇合点。又派五千骑兵到拨换,然后派五千骑兵攻焉耆,最后派五千骑攻疏勒。当时郭元振刚好到疏勒,就被突厥人堵在里面。郭元振只好在河口栅深沟高垒耐心等待援军。悲剧的阿史那阙啜在计舒河口满心欢喜的等着冯嘉宾的时候,娑葛五千骑兵如旋风一样突然杀出,生擒阿史那阙啜,不幸的冯嘉宾率领着慰问使团刚好来到,在乱军之中就被杀了。
吕守素刚到僻城,也被娑葛的骑兵袭杀。被杀的还有同行的牛师奖。安西四镇全部陷落,西域之路瞬间中断。什么叫猪一样的队友,说的就是宰相宗楚客。这边派出的人还没出京城,敌人早就在中途埋伏好了。可惜阿史那阙啜,估计临死前要仰天长叹:悔不该不听郭元振的话,信了一个不着调的周以悌,要不还可以多活几年。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2 23:57:09 +0800 CST  
用更大的谎言来圆谎
春风得意的人往往听不进去专业人士的建议。而在路边找瞎子算命的都是真真实实的领略到命运的残酷,而又束手无策。但是你又如何能分辨出那条信息是真的对你有用的呢,这才是咨询的关键。
阿史那阙啜得到两条建议,分别是郭元振和周以悌给的,并且两个人的职务都不低,水平都比较高。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阿史那可能在临死的时候会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在周以悌身上,觉得是周以悌坑了他。说到底不是周以悌坑了他,而是周以悌的建议更符合他充满贪欲的心而已。
郭元振在形势对大唐还很有利的情况下,还建议武则天采取行动要深思熟虑,要慎重。更何况阿史那阙啜是一只丧家之狗,还妄想着一下翻身。这时候需要的是深刻的反思,而不是急于做决定。阿史那阙啜却匆忙的做了决定,致使自己身死灭国。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3 21:02:37 +0800 CST  
宗楚客的一番运筹帷幄,结果得来的是全面败退,安西四镇失守,局势彻底恶化。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肯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造成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要担责任的人肯定是宗楚客。但宗楚客收钱的时候毫不手软,到担责任的时候,却想办法寻找替罪羊。这就是贪官的丑恶嘴脸,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
当然战争的结果已经在那里了,这时候谎报军情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宗楚客这个时候只能是诬陷别人了。并且宗楚客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郭元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郭元振说的好做的对,不但没功,反而惨遭诬陷。所以宗楚客真是没有做人的底线。难怪在唐隆政变中身首异处。真是应该。
宗楚客给窝囊皇帝李显说:“现在这种情况是郭元振造成的,请把他调回来问罪,让周以悌接替他的职务。”并且宗楚客在敌人完全知晓他的战略部署的时候,还坚持一条道跑到黑:继续任命阿史那献为可汗,往焉耆增兵继续和娑葛作战。这已经不是愚蠢了,完全上升到了脑残的地步。好在李显虽然窝囊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比宋高宗赵构强。李显还是明白郭元振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是帝国的一把利剑。没有完全听宗楚客的馊主意。虽然历史上不乏兔死狗烹的例子。但现在还有一群兔子在边疆蹦跶呢,这时候只有傻子才杀狗吃。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4 14:09:28 +0800 CST  
但历史上确实就有人那么傻,比如宋高宗赵构就垃圾出一定的境界了。这边岳飞刚打了一个大胜仗,他就指使秦桧把岳飞杀了。这是要多脑残才做出来的事。人才是非常难得的,杀一个就少一个。武则天那么强势的人,为什么对后东突厥的可汗默啜频频忍让,就是因为清洗李唐宗室的时候,杀了一批名将。结果葬送了高宗李治征服高丽后得大好局面。所以武则天才那么看重郭元振。人才难得。
正当宗楚客在朝中信口雌黄的时候。受了大委屈的娑葛给郭元振送来一封信,信中写到:我与大唐本来没有一点仇恨,只是和阿史那阙啜有纷争。而宗尚书受了阿史那阙啜的金银,想拿我的脑袋去安抚阙啜,冯中丞、牛都护领命而来,我等岂能坐着等死。现在阿史那献也要回来,周边恐怕永无宁日,大人你看怎么办吧!
应该说娑葛跟默啜不同,默啜想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扩大地盘,穷兵黩武。而娑葛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地盘。并没有吐蕃和默啜的野心。
所以郭元振就把娑葛写的信转呈给中宗李显,没想到宗楚客先看到这封信,宗楚客一看大怒,就把这封信按下,然后去找李显告郭元振图谋造反。看来宗楚客往别人头上扣造反的帽子的手法很纯熟。不是第一次了。郭元振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他的儿子郭鸿从小道进京亲向李显奏明实情。李显明白后只是把周以悌流放到白州,让郭元振官复原职。封娑葛为十四姓可汗。宗楚客什么处分没有。明显的赏罚不明。看到宗楚客如此得到李显的信任,郭元振更不敢回京城,给李显上书说西边的事很多,微臣得好好安抚他们。然后就留在了凉州。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4 14:10:25 +0800 CST  
龙这种东西一直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对现代人来说是神秘莫测的物种,因为谁都没见过。但郭元振确实杀过龙,在张说写的《郭震行状》里明确的记载。什么是行状,就是死者的生平事迹。
在大唐安西四镇南有一条有毒的河流。流经葱岭西北的河岸边,大约一百步的位置,无论是人还是野兽,只要进去就必死无疑。所以听起来比较玄乎。
郭元振当时已经威震西域,当地人基本上把他当成神来崇拜。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郭元振去看看,然后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好安抚民众的恐惧问题。
既然所有的人都关注这件事,那么郭元振是必管无疑,因为这时候才是树立大唐威信的时候。郭元振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更何况这次的对手是无影之毒。所以郭元振翻遍所有的文献记载,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郭元振率兵三万准备行动。既然要远服西域诸国,以显大唐无所不能,所以就不能自己去唱独角戏。所以郭元振率领着三万兵丁在西域诸国走了一圈。所以所有的国家都知道了:郭大帅准备为民除害。郭元振命令西域诸国提供军需物资和人员。大唐替你们除害,你们好歹得有所表示吧,更何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郭元振一路走,一路聚集人手,等到了葱岭的时候,他的左右帐下有国王十二位带领几乎百万雄兵,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毒河源的旁边。
大军一到毒河源看到的是一颗参天古树,树冠覆盖的面积多大几公顷。而树上盘踞着一条巨大的黄龙,嘴里正喷着毒气。张说生怕有人不信,还加了一句“三军具睹焉”,就是百万大军都看到了,树上有条龙,有百万人可以作证。
郭元振对毒黄龙还是有理有据,让左拾遗张宣大声宣读讨伐毒黄龙的檄文,历数毒黄龙犯下的罪行。毒黄龙听了大怒,立即从树上下来和官军搏斗。黄龙的战斗力相当惊人,一龙对抗百万大军竟然不逃。双方搏斗了差不多有一个星期左右,终于把毒黄龙杀死了。然后就防火把毒黄龙和参天大树全部烧光。使原来的无人区变成了几十亩的良田。使周围的百姓感恩戴德。郭元振在西域的威信几乎和神一样。
关于是否有真龙,这个事情现在无法讨论。因为考古界到目前只发现了恐龙化石。但这件事是张说的记录,应该真有其事。并且唐中宗李显死后,韦皇后当政,几次和宗楚客合谋想把郭元振召回去,郭元振置之不理。因为回去就是死。
所以他们就下伪诏,命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去巡视边疆,找机会把郭元振弄死。结果阴谋暴露,都被娑葛等少数民族的将领给杀死了。从这里看出郭元振是真正得到少数民族的爱戴,真正做到了王化教育收复人心。其实就是让各民族和平共处,对各民族公平诚信。而郭元振就是靠着以诚待人,公平公正的原则,使他治下大唐西域有长达十年的安定繁荣。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5 12:30:54 +0800 CST  
伟大的郭元振
在边疆扎根的郭元振终于等到了一声春雷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韦皇后和宗楚客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唐彻底的变了天,开元盛世迎来了第一道曙光。而对郭元振的种种不公平的阴谋,都随着宗楚客的伏法而随风而逝。郭元振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
大唐有开元盛世,开元盛世里有姚崇宋璟,还有李白杜甫。别的人被流传的很少。要想创造一个盛世,必须要有大量的顶尖人才。没有这些人才,根本打造不出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不知为何,说起盛唐,感觉能被说起的人或事并不是很多,反而是什么曾国藩李鸿章成了口口相传的名臣。说到底,还是总结失败的原因多,总结胜利的经验少。像郭元振这样的集文武于一身的杰出统帅级人物竟然很少被人提起,默默的躲在历史的角落,让人看不到真正的牛人是如何把事情做的完美。
也许是我们被康乾虚假的盛世迷惑了双眼。什么是真正的盛世,君临天下,万邦向往,这才是真正盛世。想想当年长安城里到处都是慕名而来的外邦的国王,王子。甚至大都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国家。盛世,要让远方的人向往。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8 16:01:47 +0800 CST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郭元振从来不是以武力开边为第一选择。论钦陵,打败过大唐名将薛仁贵,号称吐蕃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统帅。被郭元振用一个反间计就解决了。而郭元振解决了论钦陵之后并没有大规模对吐蕃用兵。而是在筑二城拓地一千多公里。不但开拓了边疆,更是使安西四镇真正变成了东西方商业交流的中心。
郭元振对西域边疆有多大贡献,看看郭元振离开时他们的表现就可以明白。睿宗李旦即位后,要调郭元振回长安任任兵部尚书。李旦对郭元振的评价是:“郭元振正直方面和宋璟差不多,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和姚崇齐平,但在英勇,多谋略,为人豁达豪爽方面要超过姚宋。”
李旦很看好郭元振,所以要调他回京师。郭元振也很对得起李旦,在先天政变的时候帅兵保护李旦。但问题是像郭元振这样的人,不但李旦喜欢,西域诸国包括边境的军民都喜欢啊。有郭元振在不但可以开疆拓土还不打仗啊。并且只要郭元振在边疆永远都是和平。这样的大帅谁不喜欢。
当郭元振全家准备从安西四镇出发回京城,西域诸国的国王首领士族百姓,哭声上百里,都不愿意郭元振走。更有少数民族首领把脸划破,血流满面,割掉耳朵,用鲜血写血书上书给皇帝,请留郭元振。因为郭元振在代表着和平在,公平在。代表着安西四镇不会再有战乱纷争,周围诸国可以安享太平。就这样郭元振安抚这个,安慰那个,耽误了好长时间才重新上路。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8 16:02:09 +0800 CST  
等好不容易出了安西四镇,走到了玉门关,离凉州还有八百里,沿途的士绅百姓一听说郭元振到了。在沿途的八百里,贫困的人就摆茶水等待,富裕的人就设帐篷摆酒,从玉门关到凉州城的八百里道路两边,没有一处空地,全是挤满了来给郭元振送行的人。郭元振正管着的玉门关,一看郭元振远远过来,都一起欢呼,以至于后面等郭元振的人也欢呼,欢呼的声浪一直从道路两边的人群往后延续,以至于引起山谷回响,从早上到晚上,一直传到八百里外的凉州城。以至于凉州城的人以为郭元振到了,都跑到城外迎接。
凉州城都督司马逸客听说郭元振到了,赶快带人来迎接。结果等了很久,没到,就派人打听,结果打探消息人回来说郭大帅才入玉门关。司马逸客听到后感叹良久,对郭元振在百姓中的威望深深叹服,把他看到的老百姓夹道等待郭元振的场面写成折子上书皇帝。
关于郭元振离开西域的场景时张说在《郭震行状》里写的。张说也是宰相,又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就是姚崇,张说也只是服他的才华。并不认为他的人格有多高尚。但郭元振,张说是不吝笔墨,把郭元振从安西四镇到玉门关,再到凉州城。这一段回程时,百姓官员还有西域诸国人依依不舍的送别情形,写的如同亲眼目睹。还用凉州都督司马逸客来做证人。可见这是真的。郭元振真的在西域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及。
郭元振没有大的战功,但史书把他跟李靖,裴行俭,放在一起称为不世名将。是进入凌烟阁的大唐功臣。可见郭元振的功劳之大。更难能可贵的是郭元振做到这一切不是靠尸山人海填出来的。而是靠他出色的谋略和慈悲之心做出来的。在他的治理下,少数民族可以和平相处。边疆不再是战火纷飞。他靠着公平诚信为大唐收复了整个西域的人心,无论是狡猾的吐蕃还是凶悍的突厥,都对他俯首称臣。武将开边,没有能超过郭元振。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08 16:03:25 +0800 CST  
文武双全的张仁愿
郭元振靠着无双的智计搞定了大唐的西边。张仁愿则靠着强悍的战绩,搞定了大唐的北部。郭元振能写的诗入选《全唐诗》,张仁愿则则是史书里明确记载“少有文武才干”。能让史书明确记载的“文武才干”,可见张仁愿绝不是一个粗通文墨的武将,而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让人惊奇的是张仁愿不是从士兵慢慢积功锻炼成将军,而是当了一辈子御史,突然做了将军,并且一当上将军就直接对上当时最厉害的对手默啜可汗,张仁愿这个战场小白还把默啜打跑了。
大唐之所以威名远播,就因为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人才济济。就像名垂千古的天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占领了诗坛的制高点。而文臣张说,李峤,苏頲,沈佺期,苏味道等,虽然诗比不上四杰惊世骇俗,但也是文坛领一代风骚。而李靖,裴行俭,王孝杰,张仁愿,郭元振,唐休璟,解琬,则是开疆拓土出将入相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但最令人叹服的是,这些文人还能打,比如张说曾任朔方军的统帅,并且打的突厥满地找牙。而这些名将,几乎都写的一首好诗。所以什么是盛世大唐。有了这些文武全才的人物才造就了空前绝后的盛唐。但这些人中真正在文学和打仗都有杰出成就的就是张仁愿。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13 15:41:22 +0800 CST  
张仁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是大唐开国以后的关中新人,就如同看着战争片长大的七零后,非常向往那些热血沸腾的战争年代。在天可汗李世民的开明的政治风气熏陶下,成长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新人。
当张仁愿还是一个充满热血和理想四有新人的时候,命运马上让张仁愿看到即使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还是一样会有奇葩的存在。这个奇葩就是张仁愿的顶头上司郭霸。张仁愿也和大唐其他英雄的前辈一样,考中进士后任了一个殿中侍御史的从七品芝麻官。但不同的是,张仁愿是在皇帝眼皮底下做官。郭霸就是监察御史,正管着张仁愿。
奇葩的郭霸怎么会入的了武则天的法眼,这还得说武则天用人的不拘一格性。就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人。
话还得从头说起,当年中宗李显刚刚被废,裴炎还没有被腰斩,徐敬业才刚刚叛乱,武则天对局势还一筹莫展。想要指望的人指望不上。所以武则天很伤心。
但精明的武则天马上知道自己怎么做。燕昭王要千金买马骨,为的是要招揽天下英才。所以武则天千里用郭霸,就是要找墙头草。武则天想要称帝,只能找拥护自己的人。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13 15:41:59 +0800 CST  
武则天用人总是那么一如既往的正确。面对徐敬业的叛乱,大臣不是想不出办法,而是不愿意想办法,逼着武则天让权。武则天则是想当皇帝,权力肯定是不会让的。所以武则天问当时还是七品县官的郭霸:“你怎么看徐敬业造反?”郭霸拍着胸脯说:“回太后,臣就是为此事而来。徐敬业等犯上作乱,祸国殃民,理当戮除。请太后令臣率领数十万大军,前去平叛。届时,臣定将徐贼抽其筋骨,食其肉,吸其髓,饮其血。”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就给郭霸一个监察御史的职位。
世人称郭霸为“四其御史”,郭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武则天此时就需要像郭霸这样不要脸的。
仅仅是做一个“四其御史”是显不出郭霸无耻的功力深厚。为了使自己的无耻神功登峰造极无人能及,郭霸马上完成了一次历史的创举,一举奠定了他无耻界唯我独尊的江湖地位。
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病重在家,郭霸和很多御史台的官员前去看望。大家亲切慰问了一翻魏元忠,都回去了,就只有郭霸没走。魏元忠很奇怪的看着郭霸,等着他有重要的事情汇报。郭霸小心翼翼的走到魏元忠跟前说:“我可以帮你尝一下尿液吗?”看着魏元忠一脸惊讶,郭霸忙说:“尿液可以尝出一个人病情的轻重,我比较擅长这个。”魏元忠一听马上给郭霸尿了一壶。郭霸认真的尝过后对魏元忠说:“恭喜魏大人,你的便液很苦,应该是很快痊愈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20-01-13 15:42:27 +0800 CST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1 18:15:42 +0800 CST

评论数:1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