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主

其实太平公主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并且李显一暴毙,太平公主就有了政变的计划,并且联络了不少人。所以韦皇后才一直盯着她。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隆基只是太平公主的一支奇兵,一只真正的底牌。因为这只队伍里的一个核心人物是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所以有时候历史的真相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并且历史的评说往往是后人。而李隆基是一位英明的君王,所以只要是李隆基参与过的事情,当然主要的功劳就归他。
纵览整个政变的过程,控制朝局的人一直是太平公主。并且把小皇帝拉下皇位的也是太平公主。如果没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太平公主是不敢这么做的。因为会有人反对。想换一个皇帝,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对整个朝局有绝对的控制力。否则就是曹操,都不敢轻易出头。
所以李旦是非常感激太平公主的。因为李旦最知道当时的实际情况。太平公主可以说居功至伟。当然后来的人把功劳都按在李隆基身上也是有情可原的。无论是刘邦封萧何张良,还是李世民封房玄龄杜如晦,都有很多人不服气。后来刘邦解释的很清楚,那就是战略部署是第一位的,战术操作是第二位。所以“运筹帷幄”的才是功劳第一的。
但是“运筹帷幄”的太平公主终究是做不了皇帝的。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争注定会失败。太平公主不是败在谋略上,而是败给了皇权的制高点上。李隆基虽然是守方,但李隆基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居高临下,想怎么打都可以。太平公主可能没有总结自己每次胜利的原因。她的每次成功几乎都是“渔翁得利”。而最后一次却是赤膊上阵。这主要是李旦实在不愿意再争下去了。李旦一旦退让,太平公主就被推上前台了。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0 17:02:42 +0800 CST  
其实直到最后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太平公主要发动政变。包括魏知古的告密。都是李隆基一家在说话。就像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一样,说的是二张要造反。二张的最大靠山是武则天,造完反他们怎么善后,他们还能当皇帝么。只不过是要找一个理由而已。二张恰好是得罪各方的人物。只好杀他们以平众怒。
先天政变以李隆基的全面胜利而落幕。太平公主逃到山上寺庙里躲了三日。李隆基并没有派人上山去缉拿她。这一点上李隆基还是很有风度的。要给对手最后的尊严。
太平公主躲了三日,也想了三日。可能她会想起,神龙政变后独自在上阳宫里的武则天孤独的背影。她会想起死在唐隆政变里的上官婉儿。她还会想起死在监狱里的薛绍,她一生的挚爱。她这时才会怀念武则天,即使薛绍的哥哥造反,武则天仍然会给薛绍一个全尸,并且没有株连其他人。而她这一次失败则搭上她的全家。她和薛绍的两个儿子和武攸暨的两个儿子,最终只会活下来一个薛崇简,还是因为跟李隆基的关系太好。其他的全部会被处死。这些她已经无能为力了,曾经她也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结果到最后大家都是陪着她死。太平公主会后悔么,会的,人在最后的时候都会后悔。特别是年纪大的时候。像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死的时候还谈笑风声,这种人少之又少。所以就是伟大如李世民也称他为英雄。
三日以后,太平公主一身白衣回到家中。收下了李隆基送来的最后礼物:三尺白绫。坦然的结束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一代绝世红颜烟消玉殒!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0 17:03:29 +0800 CST  
先天政变的后遗症,乐极生悲的郭元振
赐死了太平公主,流放了宰相崔湜,收编了名士陆象先。先天政变后的李隆基才真正的大权在握,志得意满。
李隆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当了皇帝。但这一切的得来并不容易,从年少丧母,到被武则天在宫中幽闭了十年。李隆基的人生之初并不是一片光明。但李隆基硬是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好学积极的人生态度,合纵连横的政治手腕,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天王炸。李隆基这一路走的不容易,到处刀光剑影,暗箭伏兵,充满坎坷。但李隆基走的豪迈无畏,充满勇气。
其实人就是这么奇怪。越是唾手可得的东西,越是意兴阑珊,没有兴趣。越是历经千辛万苦得到的越是珍惜。就像顺治皇帝,孝庄太后历尽艰辛帮他登上了帝位,他却对出家当和尚情有独钟。反而他儿子康熙,孝庄帮他养了一个权臣鳌拜,他却斗的热火朝天。在皇位上一干就是六十年,堪称模范。
李隆基也是一样。越是皇位得来的艰难,李隆基越想把皇帝做好。所以在锐意进取的李隆基眼里,谁阻碍他当一个空前绝后的明君,谁就是他的敌人。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政变功臣。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还沉侵在庆功宴上的勋贵们就一个一个开始倒霉。因为政变成功后很多人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高潮。而李隆基当上皇帝只是人生的起点。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李隆基最先开刀的是政变的核心人物,他的弟弟薛王李业。李业也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功劳可以在长安城横着走。开始向安乐公主看齐,觉得不在长安城拆迁几处民宅,当街抢个美女,就对不起自己的高调。但是还没等他开始高调行事,他的舅舅王仙童先下手了。更没想到的是,王仙童人还没抢到家,御史的奏折直接就摆在李隆基的桌案上。李隆基直接让宰相姚崇去查,姚崇的效率更快,很快把案情的前因后果写的清清楚楚送上来。并且说事实确凿,必须依法追究。李隆基当场同意。弄的在旁边求情的薛王李业头恨不得低到裤裆里,太丢人了。只好灰溜溜的收回自己高调的猫步。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1 22:27:12 +0800 CST  
薛王李业只是碰了一鼻子灰。但政变功臣郭元振就更悲剧了。李隆基羡慕的是秦皇汉武李世民,想的也是雄击大漠封狼居胥。所以政变后不到两个月就在骊山大阅兵,别人阅兵也就是展示一下军容军威,把新式武器亮亮相,震慑一下有点不自量力的穷兵黩武之徒。李隆基不同,他一下子调动了二十万部队到骊山。还要亲自看看军队的状态如何,是不是也能打的匈奴找不着北。那是二十万部队啊,旌旗招展绵延五十里。
李隆基一看兵强马壮,非常高兴,亲自擂鼓指挥方阵。结果这时候政变的大功臣,大唐名将郭元振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他出班奏事,这一打扰,可能李隆基一愣神,鼓点出了问题,正在变换的阵型一下子乱了。二十万军队,后面的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情况了,再加上这几年大唐皇室政变比较多,搞得后方的军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都有点瞎猜测。这时候就看出将领的水平。大将军解琬和薛讷的水平最高,前方一乱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结成作战阵行,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很快稳定了部队。
郭元振也反应快,立即命令将领各自原地不动,摆好阵型。虽然善后工作做的好,但李隆基很生气,新官上任还烧三把火,更何况新皇登基,李隆基正是想立威的时候。
李隆基勃然大怒,他亲自擂鼓指挥,结果给搞成一片乱糟糟。马上命令金吾将军李邈遽把郭元振和管礼仪的唐绍斩了。刘幽求和张说一看,马上跪在李隆基的面前求情:“郭元振对国家有大功,不能杀。”李隆基这时脑袋才清醒一点,就把郭元振命留下了,但是流放到新洲(今广州新兴)。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3 17:08:39 +0800 CST  
本来李隆基也没有杀人的意思,他只是在气头上,想借郭元振和唐绍震慑一下军队和大臣。本想着大家一求情,就都放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金吾将军李邈遽下手真快,大家忙着给郭元振求情的时候,他把唐绍给宰了。把李隆基给气的,但也没办法,人已经杀了。李隆基回去找个理由把金吾将军李邈遽给罢官了,让他回去卖红薯去了。
但李隆基的立威确实起到了作用。政变的大功臣,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差点被杀,还流放了。给事中唐绍被杀。二十万人全部李隆基的快刀震慑失次,有点失常。唯独解琬和薛讷的部队正常,李隆基很高兴,派人去把他俩召过来想奖励一下,结果派去的人连他们的军营都进不去。也就是说在军队只有军令没有皇令。颇有细柳营周亚夫的治军风范。李隆基当然是很高兴,重奖了他们。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3 17:09:08 +0800 CST  
一代名将郭元振
郭元振,大唐最具传奇的将领,一身都是故事的文人。留有文集二十卷,有23首诗被入选到《全唐诗》。并且唐代的志怪小说《玄怪录》里有一篇《郭代公》,专门是写郭元振如何英勇的杀死猪妖,解救民间美少女。估计应该是以后猪八戒的雏形。
郭元振生于公元656年,是个五零后。不得不说不让人惊叹的是,六世纪的五零后是一个比一个牛。王勃,杨炯,姚崇等等,现在还有一个郭元振。郭元振当然没有王勃杨炯聪明,但也不差,十六岁入太学,十八岁进士及第。同学是薛稷,赵彦昭。都是以后名震天下的人物。《旧唐书》都留有他们的传记。
郭元振人长的英俊飘逸,并且志向远大。并且仗义疏财,为人豪爽。据张说写的《郭元振平生》里记载:郭元振在太学里读书的时候,家里给他送来四十万的钱做学费和生活费。看来上个太学也不便宜啊。郭元振刚收到钱,这时有一个身穿丧服的人来找他。对他说,我家里有五世的死人没有葬到祖坟里去,如今棺材在天下各个地方。听说你的家里送钱来了,能不能接济一点,能让死去的人入土为安。郭元振一听这是大事啊,一车的钱还没动,就直接给了这个穿丧服的人。并且不问姓名,不留一分钱。把旁边的薛稷,和赵彦昭看傻了,等人家走了,这两位才反应过来,上去就说郭元振:“你个傻子,什么都不问就让人家把一车的钱拉走了。”郭元振正色道:“人家要办大事,还会骗我吗!”说完继续读书。这是“燕许大手笔”燕国公张说的记载,并且故事里还有晋国公薛稷,耿国公赵彦昭在里面。应该比《唐书》里的传记还靠谱。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4 16:58:08 +0800 CST  
这种仗义疏财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赶上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了。更奇特的是若干年后,郭元振奉召入朝,因为在长安没有地产,所以住在旅馆里。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有人送来一个单子,郭元振打开一看是一个礼单,在旅馆外面的树下有骡马二十多匹,锦缎三千匹。等郭元振愣过神来再找送礼的人,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郭元振只是模糊记得送礼单的人好像是太学里借钱那个人。这下郭元振有钱了,立即在长安城里买房买地。弄的薛稷和赵彦昭羡慕的不得了,感叹郭元振真是有识人之明。
民间有“牵红线”之说,也是从郭元振这里来的。郭元振高中制举,宰相张嘉贞很喜欢这个小伙。就想把女儿许配给郭元振。但张嘉贞有五位才貌兼备的女儿,难分上下,很难选择,于是就让五女每个人手拿一根红线,让郭元振选,牵到哪根红线,就把哪个女儿许配给郭元振。结果郭元振就牵了一根,是张嘉贞的三女儿。郭元振就娶她为妻。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4 16:58:43 +0800 CST  
高中制举的郭元振因成绩优异,还被判为高等,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按常理,这样的学霸级人物先到宏文馆校对一下书籍,整理一下国家文件,熟悉一下行政体制,好为以后升官成为各部的领导做准备。但郭元振因为心有大志,所以想法自然不同。大汉的盛世是封狼居胥,大唐的盛世是开疆拓土。这个志向陈子昂也有,可惜最后变成了“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所以郭元振不走寻常路,直接把自己干到边疆去了。到吐蕃和四川交界的通泉做了个通泉尉。也就是通泉县公安局长。作为公安局局长,就应该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但郭元振的通泉尉不是这样当的,他是知法犯法。郭元振自己铸私钱,这还不够,他还掠夺贩卖本县的良民,然后挣到大量的钱。整个通泉县的人恨死他了。这就是年轻时的郭元振。更加奇怪的是:武则天竟然没把他抓起来,竟然是“闻其名,召见”。难道大唐就没有律法么。”
郭元振本来就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但他怎么一到通泉就完全转性了呢。郭元振靠这种手段挣来的钱全用来收买四方豪杰。按张说的记述,郭元振招纳的四方豪杰有成千上万。所以武则天听说了才要召见他。通泉县在当时就是边境地区,人员情况比较复杂,少数民族汇集,靠着好斗而又强大的吐蕃。国家的钱粮未必能及时到位。但既然是战区,那么郭元振急需大量能征惯战的精锐和钱粮。所以说郭元振就直接和李云龙一样,纵兵抢粮了。所以说郭元振不拘俗套大胆妄为。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5 17:11:45 +0800 CST  
郭元振这样一闹,名声很快传遍四方。海内闻名,喜欢养宾客。武则天就很想见一见这个名声鹊起的年轻人。没想到一谈就谈到深夜,武则天问四川和吐蕃的情况,郭元振一一回复,没有任何隐瞒和虚报。使武则天清楚的了解了当时西部边境的情况和吐蕃的虚实。最后武则天看郭元振说话很有章法,就问郭元振有没有诗作,郭元振奉上自己写的诗《古剑歌》。其诗是:
“君不见,
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5 17:12:12 +0800 CST  
武则天一看拍案叫好,马上叫人抄了几十本,遍赐朝中大臣,如学士李峤和阎朝隐等。也给郭元振升官,开始封的是右武卫胄曹右控鹤内供奉,很快又升为奉宸监丞。所以武则天一看到人才是马上重用。
郭元振的古剑歌真正写出了龙泉宝剑的英雄气概。龙泉宝剑本不是凡品,是昆仑神铁经绝世火焰飞炎冶炼,经能工巧匠用心打造而成。虽然剑锋如霜雪,剑匣吐莲花,上面镶的金环可以生明月,但可惜的是正逢盛世,四海安宁,没有滚滚狼烟。所以绝世龙泉宝剑只能藏在匣里做达官贵人的玩具和防身之用,不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为国立功。但是这些人没有游侠的英雄气概,根本不识宝剑的好处,最后还把这柄绝世的龙泉宝剑遗弃了。可惜可叹绝世龙泉竟然只能埋没于荒草和乱石之中,但即使这样,宝剑的剑气仍然能气冲斗牛,夜夜不息。
君子闻弦歌而知雅意,武则天看到了《古剑篇》也就明白了郭元振的“功名万里侯”的伟大志向。而此时的武则天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成功的登上帝位。以前为了解决国内问题,裁撤了部分边境的部队,也失去了很多唐高宗李治打下的疆土。而现在真正的掌握天下,令出必行。所以失去的疆土还是要收回来。不仅如此,武则天还要开疆拓土,建立更强大的大周。所以说郭元振的《古剑篇》来的正是时候,武则天要神兵出鞘!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5 17:12:40 +0800 CST  
不战而屈人之兵,名将用谋
武则天有远击吐蕃的雄心,但吐蕃的论钦陵也不是吃素的。吐蕃的宰相论钦陵在公元670年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大唐的名将薛仁贵,然后在678年击败过前来复仇的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所以说论钦陵是一位吐蕃少有的将才。
虽然吐蕃的论钦陵很厉害,但跟大唐的整体实力相比,还是差的很多。所以之后论钦陵和他弟弟赞婆对大唐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均以失败而告终。
鉴于碰到的钉子太多,在公元696年的时候,吐蕃派人到洛阳求和。武则天刚得到一个宝剑要出鞘的郭元振。所以理所因当的派郭元振出使吐蕃。
郭元振到了吐蕃,仔细观察吐蕃国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郭元振见到了赞普。一见到赞普,郭元振的气势马上就上来了。只是给赞普鞠了个躬,并没有下拜。然后口若悬河的举事实讲道理,责问赞普为什么做人不讲诚信,说过的话老是不算数。要不是我大周是礼仪之邦,早就把你给灭了。搞得赞普脸红脖子粗,说不出话来。最后赞普无可奈何的说:“见了这么多的大唐使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像你这么诚信的。边疆的事好说,大家谈谈不就可以安定下来了嘛。”还赏了郭元振几十斤黄金。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6 18:13:12 +0800 CST  


见完了赞普,那是礼仪。真正主事的是宰相论钦陵。郭元振见论钦陵才是重头戏,才是真正高手之间的交锋。论钦陵一开口就要大唐撤去安西四镇的守军。并求取十姓突厥的地。安西四镇是: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是大唐和西域的交通要道。十姓突厥是西突厥,因为统治整个突厥的是十个姓,所以称“十姓突厥”。
郭元振反问道:“安西四镇、十姓突厥与吐蕃是不同民族,现在请撤朝廷守军,难道不是有兼并的打算吗?”
论钦陵不但能打,更能说,对郭元振的问话反应很快:“使者的意思是我让你们撤掉安西四镇的兵,然后我好入侵大唐么?我如果想要土地财富,我干吗不去打大唐的青海,湟川,这样不是更近么。我干吗跑到新疆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取安西四镇。突厥更是在新疆外面,千里无人烟。离中国千里之遥。哪有争地争到塞外荒漠的。只是吐蕃恰好和他们是邻居,所以对待这样好斗的邻居得小心谨慎。如果大唐有驻军在那儿,这些国家会胆子更大,说不定会入侵吐蕃也未可知。”
所以说论钦陵还是很能说的,并且摆出的理由合情合理,我是为了自保啊,并不是为了多占地盘。既然论钦陵这样摆低姿态,郭元振就得给面子。就是你明知道他说的是假话,也不能当面拆穿,拆穿了就是鱼死网破了。郭元振也得假惺惺的说:“将军的担心我是知道的,但这么大的事我是做不了主的,你还是派人跟我一起回去跟我们老板娘讲吧。”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6:52:55 +0800 CST  
郭元振一回到长安,立刻给武则天上了一份奏折说:“
我听说利可以生害,而害也可以生利。利害关系是紧密相连,操作不好就会走向反面。现在我们国家的敌人,主要是吐蕃和默啜,现在吐蕃对我们求和,而默啜也听从我们的命令。这对我们国家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之间的关系,那么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就是“利可以生害”。现在论钦陵想分裂突厥,还想让我们从安西四镇撤兵。这时候一动一静都会牵扯很大。必须慎重考虑。
但是论钦陵的话我们也不能直接回绝,万一他恼羞成怒,又发兵攻打我们,边境再起争端,对我们也不利。但是我们的四镇驻军是不能撤的,如果撤掉四镇驻军,那么我们西北的通道就会被堵死。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
如今之际,我们只能用计把这件事缓和下来,然后再想办法给他一点念想,让他觉得我们想和。他一旦觉得有希望,就不会再再做孤注一掷的事情。
并且从我们自己考虑,安西四镇虽然是交通要道,但距离我们毕竟很远。而甘州和凉州才是我们的心腹。所以我们要考虑清楚。安西四镇和突厥,是边境之外的祸患,但甘州和凉州是我们眼皮底下的大事。并且在关陇驻扎重兵防吐蕃,已经三十年了,将士多有疲惫。战斗力远不如以前,如果甘凉打起来,势必要从国内征调兵马。这对我们很不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6:53:19 +0800 CST  
善于谋国的人,先要去除心腹之患,然后才考虑去国外争地。不能为了抢国外的一块土地把老根据地给丢了。得不偿失!国内安定繁盛,然后再平定国外。这样就可以实现夷夏和平共处。就像论钦陵说的:“安西四镇和吐蕃接壤,怕大周得到了以此为跳板,攻打吐蕃。”,而我们要考虑的是“青海、吐浑密迩兰、鄯”这些地方,如果吐蕃占据了,也会以此为跳板,攻打我们。
综上考虑,我们可以这样回复论钦陵:’我们并不是非要安西四镇,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牵制吐蕃的兵力,不让吐蕃集中力量东侵大周的疆土。如果我从安西四镇撤军,吐蕃不是马上可以有东侵的实力了吗。如果吐蕃真的无意东侵,先把以前侵占的青海等地还给我们。那么突厥占领吐蕃的土地也应该还给你们。‘
这样足可以让论钦陵无话可说,还留有余地。如果论钦陵这时还出兵,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打他。更何况西方这些小国家,归附我们很长时间了,论交情是吐蕃无法相比的。如果今天不加考虑就把他们牺牲了,以后谁还会愿意真心依附我们,反而是我们损失惨重众叛亲离。
更何况我在吐蕃也仔细观察了。论钦陵穷兵黩武,征伐不断。吐蕃国内的人早已经怨言不断。只是苦于论钦陵的专制,没办法。包括赞普都对他不满意。如果我们每年都往吐蕃派和亲使者,大肆宣传和平,必然使吐蕃的人知道大周的善意,而论钦陵必然不会同意,吐蕃人对论钦陵的怨恨就会更深。这样离间他们越来越深,将会有变数发生。我们就可以渔翁得利。”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6:53:48 +0800 CST  
武则天一看这份奏折非常高兴。连连夸奖郭元振。这是一篇对吐蕃和周边小国的纲领性外交政策文件。何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元振这篇奏折才是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枪一矛,就可以致论钦陵于死地。
果不其然,因为大周的和亲使团是年年往吐蕃跑。每次带上和平的祝愿和丰厚的礼物。所以论钦陵的每次拒绝,就让吐蕃赞普心里的怨恨就多十分。终于最后忍不住就联合其他势力,也搞了一场政变,就把论钦陵给宰了。论钦陵的弟弟赞婆和儿子莽布支一看势头不对,率领部下一路小跑的背叛了吐蕃,一直跑到武则天的脚下,跪下投降了。郭元振一封奏折斩断了吐蕃最强的羽翼。两个最能打仗的将军一死一降。吐蕃对大唐的威胁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6:54:13 +0800 CST  
名将唐休璟的勇
公元700年,武则天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领几万骑兵准备攻打大唐的凉州城。大军气势汹汹的从洪源谷方向蜂拥而来,兵锋直指昌松县。
凉州都督唐休璟率领几千人迎敌。两军对垒之际,唐休璟领着部下登高观敌。看到吐蕃的将士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崭新的盔甲,气势正盛。唐休璟问部下吐蕃的部队怎么样。部下说;“吐蕃人兵多将广,很难打。”
唐休璟笑着说:“你们看错了,自从吐蕃大将燕钦陵死,论钦陵的弟弟投降后。吐蕃再无名将。麹莽布支才接手吐蕃的军队。但他刚刚掌握军队,并不了解军队。所以只有靠新盔甲新兵器来耀武扬威,因此吐蕃国内的王公贵族的子弟都跟着来见见世面。看似人马很多,但都没经过实战配合。取这些人的脑袋跟杀鸡屠狗差不多,不信看我给你们取来。”说完话骑上马带着部队就向敌军阵地冲去。
事情果然和唐休璟预料的一样。敌军一触即溃。唐休璟率领部队一路六战六捷。斩杀了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的两员副将,获得敌方人头两千五百个,俘虏上万人。最后用敌人的尸首筑了大坟(当时称京观),胜利班师回朝。
唐休璟回朝后,吐蕃使者也来求和。武则天就设宴招待。在宴饮的时候,吐蕃使者多次盯着唐休璟看。武则天很奇怪,就问原因。吐蕃使者说:“上次洪源之战的时候,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我们的将士太多了,所以我想记住他。”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对唐休璟大加称赞,马上擢升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而郭元振因为事先料敌入神,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被武则天拜为主客郎中。主客郎中就是管理少数名族和处理外国事宜的领导。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6:54:43 +0800 CST  
安西四镇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27 18:31:02 +0800 CST  
因地制宜,名将郭元振之地利
古人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将唐休璟打的一个大胜仗,并不能阻止吐蕃向东进的决心。吐蕃反而联合突厥,进入西河,连破大唐城池几十座。最后联军一直竟然打到凉州城下,凉州节度使战死沙场。满山遍野的庄稼被毁,被掠走的人口有几万人。消息传到京师,举国震动。武则天当时正在洛阳举行宴会,凉州使者一到,武则天立即停止宴会,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既然郭元振能文能武,武则天当然要把他排在第一位。公元701年,武则天大足元年,郭元振升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调关中精锐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奔赴凉州前线。不能不说郭元振就是牛。吐蕃和突厥的联军竟然听到郭元振要来,竟然跑了。并且还跑的理直气壮。吐蕃的将领说:“我们的赞普还怕郭公呢,我们怎么敢跟他打!”
郭元振兴冲冲跑到凉州城下,竟然没见一个敌军。做名将就是寂寞啊,还没来敌军就在千里之外了。本指望可以像唐休璟一样打的吐蕃六战六败呢,结果只好收拾吐蕃人留下的乱摊子了。无论怎样,郭元振终于入主凉州,第一次做了封疆大吏。虽然吐蕃和突厥人跑了,但不能老是这样被人家打到家门口。被动防守等着对手打过来,这种乌龟式的打法不是郭元振喜欢的。怎么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吐蕃和突厥才是郭元振要考虑的。郭元振是一个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上一次用的是离间计,玩死了吐蕃第一名将论钦陵。这次到凉州,他仍然玩他的计谋,不得不说,有些人的确在打仗上有天赋,比如韩信,再比如李靖,还有郭元振。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0 16:05:49 +0800 CST  
郭元振先安顿好被吐蕃和突厥打的惊魂未定的凉州军民,然后就整天骑着马到处溜达。一个月不到,跑遍了四百里凉州境内的所有地方。并且凉州境内跑完了,还往境外跑。看得郭元振的亲兵有点纳闷:这个大帅肯定有毛病,别的大帅都看山水看美女,他倒喜欢看戈壁荒滩,这个爱好真是不同寻常。不但在凉州境内看,还跑到突厥和吐蕃境内看,也不怕被抓。
郭元振在凉州内外到处跑着看,看什么呢?郭元振看地形。《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明确的说明:“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连孙武都说:“地形至关重要,了解地形会用地形就必胜,不了解不会用就必败。”等郭元振看完凉州境内和边境外的所有山川,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郭元振率领军民在凉州南部边境的硖口修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又在北部边境的沙漠中设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有了这两座城池在,凉州城的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郭元振依靠南部二城控制了凉州的交通要道,将凉州边境拓展了一千五百里。从此,突厥、吐蕃的兵马再也无法到州城侵扰,只能在城外的荒漠里晒太阳了。再想冬天抢点东西,就只能在沙漠里淘点黄金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伤自己的大本营。这才是郭元振想要的结果。
吐蕃和突厥只能在凉州境外跑跑马,抢点风沙。凉州境内就可以过和平安乐的日子。这时候再在凉州境内开展农业种植,老百姓就不用担心被吐蕃人抢了。所以郭元振这一举措不但拓地千里,还能保证兵精粮足。不用再从关中调粮。令每个将帅头痛的后勤保障问题就解决了。
郭元振还觉的不满意,又让甘州刺史李汉通实行屯田政策,充分利用当地的河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此前,凉州地区的谷子每斛高达数千钱,而屯田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积存的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郭元振心里这才真正的踏实。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0 16:06:19 +0800 CST  
后方稳定,是郭元振首先要解决的。解决了后方问题,郭元振开始显露出来他的锋利的牙齿。郭元振还是继续他的老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想不打仗还让别人服气你,你得比别人强。尤其是郭元振身边有两个比较横的邻居,吐蕃和突厥。所以郭元振准备玩把大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吓死他们。
郭元振从周围调集了一百二十万军队,齐聚湟州。对外宣称二百万,光联营就有上千里。以烽火为信号,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所以说郭元振是见过大世面,统领过上百万军队的人。不知后来怎么栽在李隆基骊山五十万军队的演习上。
当号称两百万的军队集结湟州,震惊了整个世界。从吐蕃到安西四镇,再到突厥高丽,全部被大唐的雄厚实力惊呆了,甚至吐蕃和突厥感觉到自己以前的军事行动,简直是在老虎嘴里进出,幸亏老虎睡着了,没怎么搭理他,想想都后怕。
郭元振统领着一百二十万军队,把阵势摆开,对西域造成了压力空前。但郭元振没想到的是他这次演习,不但吓坏了对手。把武则天也吓着了。为什么呢,郭元振和宰相宗楚客关系不是很好,宗楚客一看郭元振这么威武,这是要立大功的兆头,竟然心生妒忌,更过分的是他密令人向武则天报告:郭元振造反了!所以说宗楚客脑子也是有的不清醒。郭元振手握百万军队,你却告诉武则天他要造反,武则天当时的反应就是懵了。郭元振有多大能耐武则天清楚,现在手握百万军队那是天下无敌啊!
武则天紧急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大伙一听都莫名其妙。刚听到郭元振威振西域,怎么会造反呢?这不是背后拆台么。武则天是关心则乱,但武则天手下一批能臣并不糊涂。这时候是扬我大唐天威的时候,一定不能让人在朝中起幺蛾子。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当即上表签名保证郭元振不反。如果郭元振真要造反,请陛下把我们这些人的全家连坐。狄仁杰他们明白,这时候无论如何不能拖郭元振的后退。好不容易才出来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名将,并且正在宣威西域。武则天这才放下心来。
楼主 塞北豪客  发布于 2019-12-30 16:06:47 +0800 CST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1 18:15:42 +0800 CST

评论数:13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