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话】朝鲜半岛大血战(修改稿)

65、下碣隅里血战

九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交给了20军58师,该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
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
28日整个白天,大战在即的下碣隅里反倒是一片寂静,偶有轻武器的零星射击声才让人想起这里还是战场,这更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天黑后雪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能见度非常之低,这对于志愿军来说倒是天公作美,因为担负主攻的20军58师擅长夜战,被美军称为“卓越的夜间战斗部队。”
美军明白,入夜后必将是一场惨烈的激战,21时30分,里奇中校下令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22时30分,美军阵地前的地雷和绊索照明雷不断爆炸,撕破了战前的宁静——志愿军首轮攻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试探性进攻,旨在发现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为随后的大规模主攻创造条件。
试探性的进攻刚刚结束,志愿军的迫击炮就开始了持续三十分钟之久的火力准备。
最后一发炮弹刚刚落地,嘹亮的军号就吹响了,志愿军的主攻开始了!
173团从南、西,172团从东(174团则为预备队)同时发起攻击。
美军迅速进入阵地,坦克炮、无后座力炮、迫击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一切火器全部开火,在阵地前形成了一片火制的死亡地带,
但是志愿军战士们迎着密集的弹雨毫无惧色地冲了上来。
23时30分许,下碣隅里东南面的美军H连阵地被前赴后继的志愿军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H连连长克拉利斯·科利(Clarence E. Corley)上尉带着连部的少数人急忙在连部附近就地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志愿军的突破。
志愿军从缺口如潮水般涌入,根本不顾科利上尉那小小的阻击阵地,很快就向纵深冲去。
I连防御的西南面,同样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力攻击,但由于其工事比较坚固,加上I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个小时里就发射了1700发炮弹,左翼排的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被封闭,连阵地基本守住了。
从H连阵地突破的一些志愿军甚至一直冲到了纵深的机场,正在连夜施工的陆战第1工兵营D连,急忙仍下施工工具捡起武器迎战。
里奇立即组织第10军通信营和战斗工兵营约50人进行反击以堵住突破口,这支小部队的反击,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射击,死伤一片,第一次反击遂以失利告终。
24时许,下碣隅里已是一片混战,到处是枪声,双方士兵相互交错混杂,已经没有完整的战线,甚至志愿军的子弹都已经飞进了史密斯师长的房间,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弹孔!
里奇再次组织了预备队投入反击,总算将纵深的志愿军基本肃清。
美军士兵回忆到,冲进下碣隅里村里后志愿军四散在美军帐篷和民居内寻找食物和被服(即使是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几天冻饿交迫后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和被服还是具有相当的诱惑),给了美军可乘之机。
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也遭到了志愿军173团的攻击,志愿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虽然战士们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是攻击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被迫撤出战斗。
173团同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因敌火力炽烈,攻击受阻于开阔地前。
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的攻势有所减弱,H连连长科利集合起全部人员,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基本恢复了连的防线。
这大半夜的激战,美军仅H连和I连就付出伤亡79人(其中18人阵亡)的代价。
在下碣隅里东面的东丘,志愿军于29日凌晨2时发起攻击。
防御东丘的美军是几个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是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由77名美国兵和90名韩国兵组成)。
D连当晚20时才刚刚进入阵地,很多人连掩体都没有挖好就遭到了攻击,因此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东丘山顶迅速易手。
志愿军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率9连夺取了制高点1071高地,美军守军残部退守东丘南端的斜面,在坦克掩护下勉强维持了一条脆弱的防线。
负责统一指挥东丘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名上尉也在战斗中阵亡,但是他的传令兵波多勒克上士却依旧留在阵地上,用SCR—300便携式电台不断向里奇报告最新战况。
东丘失守后,美军无法立即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只好利用炮火优势以火力阻滞志愿军的攻势。在短短几小时里总共倾泻了超过6000发炮弹)!
拂晓前,172团已控制东丘地区所有高地,吴国祥请示师副政委朱启祥是否向下碣隅里发展进攻,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异常凶猛,如果部队脱离阵地发起攻击,势必造成巨大伤亡,便指示吴国祥暂时先不要贸然发展进攻,抓紧修筑工事巩固既得阵地。
5时30分,在解除了南面的威胁后,里奇将下碣隅里所有的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厨子在内总共315人由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Reginald R. Meyers )少校指挥,全力反击东丘。
但是此次反击,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伤亡达170人,依旧未能奏效,东丘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
在28日夜间,志愿军从南面和东面的东丘都取得了突破,但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错过了一举攻占下碣隅里的最好机会。
实际上,28日的夜战,双方都是使出了全力,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
而美军本来就显不足的兵力在战斗中更是进一步被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美军深知失去了居高临下可以一览无遗俯瞰下碣隅里的东丘,对于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是个巨大威胁,因此29日天亮后便集中力量发起反击。
坚守1071高地的9连顽强奋战,打退了美军的多次冲击,全连阵亡超过三分之二,余下的几乎全部带伤。
29日一天的激战,坚守东丘各高地的172团各部在失去了与团、师联系,没有任何补给的艰难情况下,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是仍牢牢控制着关键的东丘。
天色才黑,美军夜航飞机便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他们装扮成平民准确察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点)的报告,几乎是倾巢出动,先对目标区投掷照明弹确认目标,再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
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使当晚的总攻行动半途夭折,因此下碣隅里得以平静地度过29日夜晚。
30日上午,位于后浦以南约3公里的泗水里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撤回下碣隅里。
下午,后浦的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5辆坦克也撤回下碣隅里。
加上随霍兹到下碣隅里的那辆坦克,总共有16辆。这些部队和坦克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

志愿军58师28日夜的进攻,虽未能攻占下碣隅里,但是夺取了东丘并一度攻入村内,使史密斯师长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深知下碣隅里一旦不保,那么在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的退路就将被彻底封闭!
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刻不容缓,于29日再次命令古土里部队务必迅速增援下碣隅里。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1 07:42:06 +0800 CST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1 07:43:53 +0800 CST  
祝我爱信天翁先生新年好!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1 07:44:06 +0800 CST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祝我爱信天翁先生新年好!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1 13:22:19 +0800 CST  
66、 特级英雄杨根思
11月29日天亮后,刚刚到达下碣隅里的G连就根据里奇中校的命令向东丘发起了攻击,企图夺回俯瞰下碣隅里的制高点。
可是坚守在东丘的志愿军以异常顽强坚韧的防御,挫败了美军在优势炮火和空中支援下的进攻,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东丘。
这天战斗中最惨烈的是在107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率3排坚守阵地。
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愿军必守的要地。出发前,营长对杨根思说:“你们连守住了这个阵地,就打破了敌人的突围计划。要记住,你们3排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坚决把敌人消灭在小高岭阵地之前。”杨根思领受任务后带第3排战士出发了。
上阵地以前,营部送来两筐地瓜蛋,杨根思亲自分给每个战士3个地瓜蛋,然后带领战士们走上了阵地。
11月29日拂晓,战斗打响了。美军集中空、炮火力对小高岭实施了猛烈急袭,炮弹一阵紧似一阵地落到阵地上,敌机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小高岭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工事被破坏了,一些战士负了伤。
杨根思立即组织战士利用坑作掩体,准备打击美军的冲击。几分锺后,黑压压的美军向小高岭冲上来。
杨根思沉着镇静,当美军爬上岭,距离只有30米时,发出“打”的命令。
重机枪立即向敌人射出一排排密集的子弹,一枚枚手榴弹准确地在敌人堆里爆炸。美军丢下一片尸体,溃逃下去。
美军第一次攻击被击退后,又调来8辆坦克和2个连的兵力,以更猛烈的炮火轰击小高岭。
炮火延伸后,美军又发起第二次冲击。杨根思静等时机,当敌人离阵地很近的时候,首先扔出手榴弹,山上又响起了一阵手榴弹的爆炸声,这时,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打得前面的敌人抱头往回跑,后面的敌人仍不断地往上涌,一片混乱。
杨根思乘机带领战士跳出工事,冲进敌人堆里,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拚杀,射击声、格斗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美军很快动摇了,纷纷往山下溃退,进攻又一次被打退了。
美军连遭打击,仍不甘心,又以坦克引导步兵发起第三次攻击。杨根思看看隆隆开上来的坦克,决心先打掉它。
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药包准备冲击敌坦克,刚一跃出,被战士赵有新一把拉住:“连长,我去。”
他抢过炸药包,直奔敌坦克。在部队火力掩护下,赵有新迅速接近坦克,敏捷地把炸药塞进坦克履带,一声巨响,领头的坦克在烟雾中不动了,其余坦克掉头就跑。美军第3次冲击又被打退了。
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杨根思利用战斗间隙,决定把队伍整理一下,抢修工事,补充弹药。
没过多久,敌人又冲上来。杨根思率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连续打退美军的冲击。
这时,阵地上只剩下6名战士了。杨根思接过营长姜子义带回来的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3连同志,你们是红军连队,要坚守小高岭,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
他看完营长的信,面对战士坚定地说:“这个阵地不能丢,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敌人凶,我们要凶过他;子弹拚光了拚枪托,拚断枪托再拚洋锹。决不能丢阵地,丢阵地就是丢脸。在美国强盗面前丢脸,是最可耻的。”
战士们齐呼:“我们能守得住。”
随后,他和大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消灭所有反动派。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全人类解放,我们要守住这个阵地。”
美军又开始进攻了。美军在狂轰滥炸之后,黑压压的一片扑向小高岭。面对数倍于己、整营整营的美军,战士们毫不畏惧。
杨根思沉着指挥,逐一与敌拚杀,又一次把敌人打退了。这时阵地上只有杨根思和重机枪排长两个人了,而且子弹打光了。
杨根思对重机枪排长说:“武器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你赶快带着重机枪撤下去。”
杨根思独立小高岭之巅,脱下军帽,拍去尘土,端正地戴在头上,极目远眺,缓步慢行,绕着小高岭巡视一周。
他捡起可用的枪支和1包炸药放在身旁,隐蔽起来,两只眼睛紧盯着山下,监视敌人。
这时,美军又开始向小高岭倾泻炮弹,发起了第9次攻击。在敌军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1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
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他与四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阵地,阻挡住了敌人又一次进攻,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
杨根思被追授为“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英雄杨根思,是江苏省泰兴县王官乡杨伙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幼年当过地主家的“牛倌”、资本家的童工。
1944年2月,杨根思报名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第1纵队第1师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副连长、连长。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次作战中,他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
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是全国有名的战斗英雄。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率连队跨过鸭绿江,走上了朝鲜战场。
他率队入朝后,开始了艰苦的行军。11月的北朝鲜,天寒地冻,气温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可战士们仍头戴大沿帽,身着薄棉衣,脚穿胶鞋。
在冰天雪地里冻伤的战士越来越多。杨根思发动大家想办法,战胜严寒,解决防冻问题。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英雄的家乡修建了“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纪念碑上刻着陈毅元帅的题词:“杨根思烈士碑”。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政府还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2 07:41:54 +0800 CST  
67、血战死鹰岭

美军下碣隅里的防御得到加强后,柳潭里美军能否安全撤至下碣隅里的关键就转到了柳潭里以南约10公里的德洞山口。那是公路经过岭脊急遽下坡的山口,是控制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惟一一条公路的要点。
志愿军在德洞山口地区能阻止美军撤退的要点就是位于德洞山口东南约3公里的死鹰岭。那是长津湖西南小白山脉中的一座险峻山岭,海拔高度1519米,所以又被叫作1519高地。整个山峰远望如同一只死鹰卧在山岭之上,故此得名,山顶怪石突兀,酷似尖利的鹰嘴。山脚下就是柳潭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公路。
早在11月22日,美军陆战1师向北进攻时,就派出陆战7团2营的两个连驻守在死鹰岭。守军分为两部分,以两个加强排配属重机枪、60毫米迫击炮等重武器守备山顶,主力则集中在山峰东侧,与山顶守军成为犄角之势。由于气候严寒,山顶上冻土层厚达35厘米以上,难以构筑工事,所以美军只是在要道上布置了一些铁丝网和绊索照明地雷,防御是比较薄弱的。
志愿军方面正是考虑到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177团主力和175团同时攻击该地区的美军两个连。
28日2时30分,担负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任务的志愿军20军59师向死鹰岭和西北无名高地(1419高地山脚下分支出的小高地)同时发起攻击。志愿军177团1营1连于午夜时分到达死鹰岭,2排正面佯攻,1排兵分两路从两翼发起奇袭,3排则为预备队。
战斗打响后,1连迅速夺取了死鹰岭山顶阵地。天还没亮,就遭到美军反击,1连在遭受重大伤亡,且连长王龙保、指导员王永奎、1排长李玉海相继牺牲的情况下,2排长赵殿忠指挥剩余的战士拼死坚守,终于坚持到3连赶来。为表彰1连的英勇战绩,战后授予1连集体一等功。
28日天亮后,澳大利亚空军的4架F51战斗轰炸机,向德洞山口附近的志愿军集结地进行了反复而猛烈的连续轰炸。美军飞机对志愿军控制的一处山脊进行整整半小时的地毯式轰炸,整个山脊化为一片火海。28日一早,美军从柳潭里派出陆战7团1营A连和B连增援德洞山口,在1419高地美军以B连正面佯攻,A连从侧后迂回,高地上的志愿军伤亡殆尽弹药告罄,终于被美军夺取。
入夜后,志愿军177团再次开始向F连阵地猛攻,此次攻击志愿军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再以连排为单位的集团冲锋,而是以班为单位不断进行试探性攻击,以寻找美军防线的弱点和空隙,然后再寻隙强攻。北面的美军3排又是首当其冲,残破的3排在志愿军巨大压力下,被迫放弃一线阵地,后撤约20米才站住脚。当晚战斗中,F连伤亡34人(其中5人阵亡),连长巴伯在战斗中左膝被子弹打穿,但仍带伤指挥。
29日上午开始,美军的空投就接连不断,使F连获得了大量最为急需的炮弹、手榴弹以及战地口粮、毛毯和担架,美军还特意派出一架直升机为F连送来无线电台的电池。29日白天柳潭里美军拼凑了约一个营的步兵,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企图解德洞山口F连之围,沿途志愿军顽强阻击。
29日前半夜出奇的平静,大战前夕的寂静更是令人窒息。午夜后,志愿军先是进行了喊话劝降,F连以机枪扫射作为回答。随后志愿军177团和175团先后投入两个连从南面发动冲击。F连以迫击炮发射照明弹确定志愿军攻击位置,然后通过无线电台呼叫下碣隅里的炮火支援。志愿军见无法冲上山坡只得撤出战斗。
当夜,志愿军方面调整部署,59师转归27军指挥,控制死鹰岭、新兴里、西兴里等阵地,坚决阻敌增援与突围。根据这一命令,59师调整部署,以175团坚守1419高地、1542高地、1581高地和1520高地;176团以一部控制雪寒岭、西中里、1408高地,主力位于闲上里,机动出击;177团死守死鹰岭、德洞山口、西兴里。
30日夜,177团组织一个连向死鹰岭地区美军残部反击,力求彻底肃清这部残余美军,确保死鹰岭。但是美军依仗优势炮火拼死坚守,志愿军的夜袭虽给予美军一定杀伤但未能将其彻底歼灭。虽说F连凭借优势火力支援暂时守住了德洞山口,但是全连伤亡已经超过100人(约占总数的42%),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支援,很难保证能继续坚持下去。因此陆战7团团长决定力从柳潭里后撤。
12月1日9时,根据撤退计划,陆战7团3营兵分两路,H连向公路东侧的1419高地,营主力G连和I连向公路西侧的1542高地同时发起攻击,以夺占这两个俯瞰公路的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沿公路撤退。在这两个高地上的志愿军20军59师进行了顽强抵抗。得到飞机和大口径火炮直接支援的美军7团3营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15时都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12月1日下午,在美军飞机、大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所交织的空地一体炮火压制杀伤下,1419高地上的志愿军5连和6连合在一起的战士也所剩无几。而美军借助高地山坡上丛生的杂草掩护,终于攻上高地,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与冲上来的美军展开殊死的白刃肉搏,直到全部牺牲阵地才告易手!此时已经是1日晚19时30分了!
当晚59师抽调五个排的兵力(59师此时伤亡也非常之大,已再难抽调出成完整连建制的部队),再次实施攻击,经过激战后于2日凌晨3时,又夺回了1419高地。12月1日,继柳潭里美军开始突围后,清津的韩军首都师和惠山镇的美军第7师第17团也相继开始突围。2日起,社仓里的美军第3师第7团也开始突围。
鉴于东线美军全线后撤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中央军委12月2日13时电示志愿军总部及九兵团:“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解决被我包围之陆战1师等部最为有利,在未解决战斗前,望切实注意加强黄草岭南北之阻援与阻止突围之敌力量。”根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加紧解决被围之敌的指示,九兵团决定全力以赴组织一切力量,围追堵截,歼击长津湖地区之敌。但是,九兵团各部因连日苦战,弹药粮食都已告罄,再加上大量的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战斗力已大为削弱,尽管竭尽全力最终仍无力阻止美军的突围。美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依靠坦克大炮等优势火力,终于突围跑掉了。
12月3日黄昏,59师放弃柳潭里周围阵地向下碣隅里集结,师长戴克林发现死鹰岭上的177团1营却一直没有撤下来,便打电话向177团询问情况。177团政委胡益回答:山顶上的战士们在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饥寒交迫,除了战伤外全部冻伤,现在即使是活着的人都已经没有一个人能爬下山来!戴克林师长立即组织师部人员和177团的卫生队上山,将冻伤和战伤的战士们背下山!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2 12:48:56 +0800 CST  
68、美军南逃土古里
1950年12月6日清晨,美军自下碣隅里向南大规模撤退的行动开始了。撤退前夕,美军自己引爆了炸药,把下碣隅里的军事设施、可以御寒的一切房屋和一切携带不走的物资(包括随军小卖部的一些商品、剩余的衣服、食品和弹药)都炸毁了。推土机把堆积如山的罐头食品压碎,泼上汽油点燃。当最后一批美军离开下碣隅里的时候,冲入下碣隅里的志愿军冒着美军发射来的炮弹,在大火中寻找可以补充自己继续作战的物资,什么都没有找到。
离开下碣隅里的美军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先头部队在坦克的带领下沿着公路两侧攻击前进,后面是步兵与车辆混合而成的长长的纵队,然后是后卫部队。炮兵与先头部队之前已经出发,为的是抢先占领发射阵地。在整个队伍的上空,100多架处于同一高度的飞机严密地掩护着地面的撤退。在整个陆战一师撤退的必经空域形成了严密的掩护火力网。
志愿军不顾头顶美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开始对美军进行殊死的阻击。志愿军把美军先头部队的坦克放了过去,然后猛烈地射击美军的步兵,密集的子弹从公路两侧的每一个山头射来。同时,在令美军士兵心惊肉跳的军号声中,志愿军无所畏惧地冲上来与美军搏斗。陆战师撤退的序列开始混乱,长长的车队被迫停下来进行抵抗。虽然是白天,但志愿军勇敢的阻击令美军整整一天才撤出去五公里。
天黑了,中国第26军的部队赶到了战场,向撤退中的美军发动坚决的攻击。抵抗中国第26军攻击的是陆战1师的7团,这个团的士兵已经知道后退无路,只能破釜沉舟,他们呐喊着,在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中拼死抵抗。陆战1师5团是后卫,抵抗着压下来的中国第27军的部队。在公路两侧的各个山包上,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状况一直延续着,将荒凉的山谷杀得血光冲天。美国士兵后来把这条山谷称之为“火炼狱谷”。
志愿军充分利用了后三角队形的优点,以班为单位攻击美军的中段和侧翼。他们冲上来,极力冲到手榴弹投掷的距离。志愿军们知道,这是歼灭美军的最好的时机。在一个卡在公路边的高地上,一个排的志愿军自从11月29日就坚守在这里,他们忍饥受冻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美军陆战队的士兵们疯狂地要夺取这个高地,他们把这个高地紧紧地围住,使用了可以使用的一切火力,并且像登山运动员一样依靠绳索往高地上爬,但是这个高地始终在志愿军的手里。
12月6日夜,志愿军主力蜂拥而至,向被围美军进行了一次次地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一片火网,时而照明弹发出可怕的光亮,把跑步前进的志愿军部队暴露无遗。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志愿军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
志愿军已经把辎重部队紧紧地包围了,这支部队因为等待工兵修复被志愿军炸毁的桥梁和开辟迂回道路而滞留在这里。负责掩护辎重部队的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哈里斯将军的儿子哈里斯中校,中校已经把手中掌握的三个步兵连全用上了,但辎重部队依旧处在危机之中。在志愿军的顽强攻击下,辎重部队副团长死亡,指挥部的两名参谋也相继死亡,后来,哈里斯中校也死于混战之中。
这时,留在下碣隅里附近担任后卫任务的陆战1师5团与志愿军的战斗更为残酷。阻击志愿军前进的美军士兵在坦克、榴弹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机枪组成的火网中不肯后退一步,志愿军以令美军士兵目瞪口呆的顽强一波又一波地冲上来。美军战史记载道:“志愿军的身影浮现在照明弹青白色的光亮下,如此顽强的进攻从来没有见过。”
战斗持续到7日的下午。美军陆战一师的主力,陆续撤退到了古土里。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18公里路程,美军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500米;美军在这18公里的路上损失官兵616人,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12月7日晚,陆战1师经过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的艰辛转战,终于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如同滚雪球般集中起来。此时,集中在古土里的美军约达1.4万多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3 05:38:51 +0800 CST  
69、美军三架水门桥

史密斯师长考虑到大量的人员和车辆猬集在狭小的古土里,只要落下一发炮弹就会造成多人死伤,所以他没有像下碣隅里那样进行休整,而是立即决定不做任何停留继续向南撤退!
尽管刚刚经历了艰难旅程的士兵们几乎已经达到了人体生理耐受的极限,即使没有受伤或冻伤的人也大都因为撤退途中无法升火做饭而只能以冷冰冰的食物果腹,结果几乎全部都因肠胃受寒而腹泻。在紧张的行军战斗中,怎么可能会有安心出恭的机会,所以美军每个人的裤子里都是屎尿淋漓。再有刺骨的寒风雪花又钻进衣服的缝隙,使精疲力竭的士兵浑身发冷发麻,几乎脱了人样。
但是史密斯深知此时如果出于对士兵的怜恤而休整,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死亡!因此12月7日18时50分,陆战1师就下达了从古土里向海边撤退的正式命令,此时从下碣隅里撤退的后卫部队陆战5团还没到古土里!
史密斯在这一命令中规定:全师在航空火力支援下,从古土里经真兴里向咸兴、兴南撤退,古土里的部队以陆战7团、陆战5团和陆战1团(配属陆军第31团2营)的顺序向真兴里撤退,到达真兴里后在陆军掩护下再以铁路和公路输送方式撤至咸兴、兴南。在师主力撤退的同时,在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向北攻击,务必夺取1081高地,掩护师主力通过后,最后作为后卫随主力撤退。惟一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撤退不同的是,全部40辆坦克都集中在整个纵队的最后,以免出现战斗损毁或故障堵塞公路而影响部队撤退。撤退行动开始时间定为12月8日8时。
一场猛烈的暴风雪来了。惊魂未定的美军官兵在极度的寒冷中听到了一个比呼啸的风雪更令他们恐惧的消息:在继续向海岸撤退的路上,有一个极其险峻的隘口,隘口上惟一可供通过的桥梁已被志愿军炸毁。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六公里处。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到这里流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很陡的坡度伸向山下的一座水力发电站。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是架在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远远看去桥挂悬崖之上,桥下是万丈深渊。一旦没有了水门桥,过往车辆无路可绕,只有被堵截于此。
志愿军知道水门桥是阻止美军逃跑的好地方,于是先后两次炸桥。第一次是在12月1日,炸毁之后,美军陆战队工兵以一座木桥修复后通车。志愿军的第二次炸桥是在12月4日,炸毁之后,美国工兵修复了钢制的车撤桥。现在,志愿军第三次将桥炸毁。这一次,炸药对水门桥的破坏大于以往任何一次。
陆战一师的工兵参谋兼第一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新车辙桥组件空投到古土里,然后把这些组件运到架桥的现场。架桥需要四套MZ型车撤桥组件,但考虑到空投的损失,陆战一师要求了八套。但是,车辙桥组件重达1.l吨,美军空军现有的空投降落伞能否承受如此重量还没有过先例。于是,在韩国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了降落伞载重试验性空投,结果钢制的组件在落地时严重弯曲。
空军要求从日本运来更大的降落伞,当夜,一支降落伞维修小组携带着更大的降落伞从日本到达朝鲜的美军海军连浦机场,在海军陆战队空投排和美国第一水陆两用牵引车营100多名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连夜完成了空投试验和在古土里实施空投的一切准备。
7日21时30分,美国空军八架C-119大型运输机将八套钢制的M2型车撤桥组件空投到了古土里狭窄的环形阵地里,除了一套损坏、一套落到志愿军的阵地外,其他安全收回。
这些组件被立即装上卡车,在重兵的掩护下,向水门桥前进。一路上大雪纷飞,志愿军守桥部队顽强阻击,美军派去占领水门桥的先头部队没有完成任务,卡车被迫返回。第二天,美军派出更大的兵力前去水门桥。可是,当美军到达水门桥山梁时,美军却大吃一惊:中国工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炸掉了一截水门桥残存的桥面,MZ车辙桥组件已无法达到断裂面的宽度。
美军工兵们在深谷中发现了一堆旧枕木,于是他们把枕木拖上来,架设临时桥墩。远离本上作战的美军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于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中,在北朝鲜东北部偏僻山区的一座悬崖上架设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志愿军出现了失误:对如此重要的水门桥及其隘口附近只投入了少量兵力,他们认为只要把桥梁炸得看上去根本不可能修复,美军的后路就可以认为是彻底断绝了。美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修复一座钢铁桥梁。志愿军没有认识到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优越作战能力。
因此,直到美军士兵心惊胆战地通过水门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志愿军并没有在这个险要的地方部署重兵,所有的阻击从规模上判断只有营的兵力。除了零星的冷枪之外,整个水门桥地区没有志愿军更大的阻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4 06:37:05 +0800 CST  
向我爱信天翁先生问好!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1-04 12:22:32 +0800 CST  
63、挺进汉城的尖兵
四十军最先突破临津江的一一九师,追击敌人至议政府东山水落山地区,协同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击溃美二十四师一个团。
而后便停下来休整。唯有师侦察连却马不停蹄,于3日下午,在师侦察科长陈子兰带领下逼近汉城,侦察了解敌军情况。
踏着清冷的月色,在积雪的路上急行军。途中,没有发现任何情况。于4日凌晨直插到朝鲜的古都汉城北郊。
连长陈泽厚率领侦察排,悄悄地排除地雷,剪断铁丝网,隐蔽迅速地逼近地堡群,准备“抓舌头”。
一直摸到了地堡门口,依然静悄悄地毫无动静。原来敌人已经退逃。全连展开,搜遍了外围阵地,处处都是人去堡空。
陈子兰科长当即用无线电话向师里报告了情况,并请示率侦察连进城,搜捕残敌,实地了解情况。
当时,徐国夫师长因病回国治疗,只有刘光涛政委在家。当即同意了侦察连进汉城,还特别嘱咐陈科长;严格遵守纪律,扩大我军影响。
侦察连重新排列了队伍,简单地整理了着装,沿着议政府直通汉城的大路,搜索前进。
全连不过百十号人,但是代表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都感到兴奋和自豪,步伐整齐,威武雄壮,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除了尖兵班警惕地搜索前进,本队的战士都肩枪列队,昂首挺胸,唱起雄壮的歌曲: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汉城是一座古老的都城,大多数建筑物飞檐翘脊,古香古色,保留着我国汉唐时代的影响和朝鲜民族的风格。
也有许多六七层的高楼,既有日式的,也有欧式的,显示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特色。
街里还有好大一座公园,水榭楼台,曲径通幽,树木森森,草坪开阔。
主要街道都通无轨电车,招牌广告,霓虹彩灯,琳琅满目。敌军撤退没有进行全面破坏,但是正像美国报纸所描述的“警察已撤走,汉城的大街成了掠夺之地……”
混乱中的居民们看到这支威武雄壮、军纪井然的队伍,都投过惊叹赞许的目光。
进入市区,战士们才发现城里的环境比外面更安静。敌机很少来空袭,即使来了也飞得很高,从不投弹,偶尔打一两梭子机枪,也是盲无目标,例行公事。
看得出敌人随时准备打回来,尽量减少对这座古都的破坏,因此,汉城虽不是“世外桃源”,也是连天战火中的一座“安全岛”和“避风港”。
敌军从1月3日下午就开始了有组织地撤退。在汉江渡口戒备森严,架起了机枪,严禁群众上桥和军队抢道。
飞机在天上盘旋掩护,坦克在地上轰鸣开路,汽车,大炮,络绎不绝,渡江南逃。城里没有留下掩护部队,不可能抓俘虏来了解敌情,只能从市民口里以及敌方的报刊广播和宣传品上了解一些情况。
4日下午,朝鲜人民军一军团和三十九军、五十军各一个师进入汉城。部队基本上没有在城内停留,抢占了汉江大桥后,继续追击敌人。
一一九师侦察连却留在市内,在楼房空闲的地下室里住下来。现代化的大城市,不用帮助房东挑水,可是仍然坚持在驻地打扫卫生。
凡是和群众打交道的时候,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用完了立即归还,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干扰民众生活,群众都异口称赞中国军队是从未见过的仁义之师。
到处都演出着大致相似的三部曲;
1.初见中国志愿军,如畏狮虎,战战兢兢,拒之门外;
2.相处几日,互感亲切,问寒问暖,送褥送被:
3.熟悉理解,胜似家人,热情邀请志愿军住进他们暖和的房间里。并且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沙拉米乔它(好)!”伸出小拇指说:“美国沙拉拿巴(不好)!”
当时部队远离后方,粮食供应困难,侦察连本着以战养战的传统,在群众帮助下找到一座敌军粮食仓库,库存有几十万斤军粮。
陈泽厚连长立即派出警戒,看管起来,并向师里报告。师里当即通知各团集中所有的挽马和驮马,天天夜里进城驮粮食,连续驮了20多天,补充了部队的供应,减轻了群众负担。
侦察员们高兴地唱起:“……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
侦察连在汉城住了20多天,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与驻地群众相处得很好。
连长陈泽厚在房东的帮助下,学会了骑自行车。这也是侦察兵特殊需要的一项技能。
不久,师里给侦察连配发了十几台自行车,增强了小分队的机动能力。
1月25日,敌军依仗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和陆海空的运输能力,迅速完成了部署调整和补给之后,又全线发起了大举进攻。
这时一一九师侦察连才撤离汉城,回师执行新的侦察和作战任务。他们进驻汉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客观上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临行时驻地群众都恋恋不舍,依依相送。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5 11:41:11 +0800 CST  
64、向汉城进击

美军、英军、伪军纷纷向南撤退,彭德怀下令:“三十九军主力向汉城进击”!
一位志愿军指挥员回忆道:
我三十九军突破临津江后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军指挥所一天换一个地方。
1951年1月2日,军指挥所转移到元堂里宿营,天已大亮,村庄里挤满了部队,好久没有进房子。
敌机来了,我们进了山沟里,山沟里隐蔽着许多马匹。我们选择了一条铺满积雪的雨裂沟,铺上松枝、雨布,披上大衣就工作起来了。
电话线牵到这条山沟,已经同两个师通上了话。电台在山沟里也架起来了,收到和发出的电报不断地增多……敌机在头顶上整整嗡嗡了一个白天。
第二天,我军指挥所找到了一个大的石洞作为掩蔽部。但这里离机要科太远,送一次电报要翻一座大山。
秘书孙华祥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电话里讲,对方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这样比较方便,也比较迅速。
黄昏时,我们指挥所继续南进,每个人都在棉鞋上绑上防滑的草绳。
途中走错了路又转回来,以后又和一一五师的部队挤在一起,时而跑,时而走,走走停停。很多人因此掉了队……
1951年1月3日是我三十九军指挥所收发电报最多的一天。
这里,我把韩先楚副司令员关于突破敌防线之后各师向汉城猛追的部署,抄录如下:
一一三师、一一四师、一一六师、一一八师并三十八军、三十九军、五十军报志司:
我各部突破美二十四师水落山、道峰山之防线后,各部即向汉城猛追。一一三师向汉城东南,一一四师向汉城以东,一一八师向汉城东北,一一六师向汉城以北。五十军主力向汉城西及西南攻进时,求得在汉江以北会歼该敌。否则五十军视情况渡江追敌。三十九军留一个师暂负责城内维持秩序,其余各师迅速撤离汉城,以便仿照。
韩3日18时
第二天:1月4日1时,我们又收到志司关于相机攻击汉城的电令:
美军二十四师、二十五师、骑一师(八团除外)、伪一师均在汉城附近,3日23时,汉城广播还出现似无撤退模样。
你们向议政府以南高阳一带之敌围攻,务须机警灵活,如发现美军、伪军决心固守汉城时,即不应轻易将主力投入攻击,以免被动。
就在这一天——1951年1月4日,我三十九军在朝鲜战场上又参与执行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的重要任务。
当我在电话里向一一六师汪洋师长、石瑛政委下达向汉城进军的命令以后,全师指战员发出了自豪而响亮的口号:
“朝鲜的临时首都平壤我们收复了,朝鲜的正式首都汉城我们也要解放!”
部队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踏着满山遍野的积雪,披着战场上还未消散的硝烟,向着世人关注的朝鲜首都汉城急速前进。
“离汉城还有多远?”行军行列里不时地有人问着。
“走吧!反正越走越近了。”
“跟上!跟上!快进汉城啦!”
“不要掉队!掉了队就赶不上头班车进汉城啊!”行军行列里一个一个往下传。
有个战士脚上打泡了,走起路一扭一扭的。班长把他肩上的枪拿过来说:
“把枪给我。看你好像扭秧歌似的。”
“班长,别看我扭秧歌,我保证扭到汉城去!”
公路上和公路两边的山坡上、稻田地里,堆着炮弹壳、电话线和带着白色星徽的破坦克,到处都是敌人丢下的罐头盒和刚刚烧尽了的火堆……
我军的部队在向汉城前进的公路上,常常和其他军的部队挤在一起,谁都想第一个进入汉城。彼此擦肩而过时,互相总是道一声:“汉城见!”
我们的部队和朝鲜人民军并肩向汉城前进的时候,再不用生疏的对方语言打招呼,而是相互用手向前一挥,或是摘下帽子举在手上说一声:“汉城!”双方便同时流露出会心的笑容。
炮兵部队汽车牵引着火炮过来了。炮手拍着他们擦得亮晃晃的炮身说:
“老伙计!这回咱们要进朝鲜最大的都市汉城了!”
公路上,山野里,到处都有部队向着汉城追击敌人。融化了的积雪上面又冻了一层冰,凛冽的寒风,吹透了战士们汗湿的棉衣。
肚子饿了,来不及做饭,也无条件做饭,大家解开身上背的干粮袋,顺手抓起一把地上的白雪,行进中啃一口干粮吃一口雪。
每一个在这个进军行列里的人都会永远记住今天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每一步的足迹都是极其艰苦的,然而又是极其光荣的;每一步的足迹都在走向汉城,通向胜利!
在向汉城进军的行列中,有一支庞大的担架队伍——一一六师卫生部部长薛遥洲率领的担架营,下属5个担架连,约有1000人。
这天,他发现前边一个村庄里已没人家,却听见一个小孩的哭声。他叫通信员和联络员去看看。
他们在路旁看见几个穿白衣服的朝鲜老人、妇女都已经死了,只有一个两三岁的女孩趴在死去的妈妈背上,便抱了回来。薛遥洲当即决定:
“带走吧!不然会冻死的。”
护理班长用自己的大衣把孩子包起来,继续行军。后来通过联络员翻译,把这个小女孩交给了地方。
像这样的事情,在第二次战役中,他们也在行军路上捡到了一个朝鲜小孩。
担架队在一个村庄的路旁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抱到村庄里找哪一家不是人都死了就是房子都空了,只好抱在担架上用被子盖上,带回了卫生部。
“部长,你看怎么办?”
“留下来,放在拉药品的大车上吧!”
从此,这个小女孩就由卫生部带着,大家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给她吃,还做了小衣服给她穿,打扮得像个中国小女孩。就这样有一个多星期的光景,后来也交给了当地政府。
薛遥洲带领一一六师卫生部进了汉城,他专门到了汉城医学院看了一下,那里面许许多多的仪器、医疗设备都遭到了破坏,他感到太可惜了。他看到师里派来了部队在这里看守,便对干部说:
“这么好的医疗设备,叫敌人破坏得这么严重!”
“部长,你放心吧!现在有我们看守,从现在起,再不能叫敌人破坏了。”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5 18:15:07 +0800 CST  
65、进入韩国总统府

最先进入汉城的是深入敌后炸桥梁、打汽车、抓俘虏的军侦察队和一一七师侦察队。
军侦察队队长吴凤柱、指导员罗毅、副指导员史家桐带领侦察员们穿过汉城边上一个古树参天的大庙,神速地从东门进到汉城街上。
他们看见了市民们有的正在布置“热烈庆祝汉城解放”横联,有的正在把“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标语盖在敌人贴的“欢迎联合国军”的宣传品上。
吴凤柱打开报话机向我军指挥所报告:
“5号,5号,我们已进汉城,敌人正向南撤退。”
“马上过汉江,继续侦察前进!”沈启贤参谋长命令道。
于是,他们率领侦察队继续前进,过了汉江。

一一六师在向汉城前进的道路上,有两支先遣队,一支是由副团长周问樵率领的三四八团先遣队,另一支是由参谋长周登科率领的三四六团先遣队。
早在第二次战役时,在师的作战会上,师长汪洋提出:“白天小部队能不能运动?”
周问樵说:“个把子连还是可以运动的。”
汪洋当场拍板说:“周问樵,你带一个连队试一试。”
于是,从第二战役进占平壤起,周问樵就一直带着一个连队加上侦察排,死死咬住南逃之敌。现在,他又带着这个连队和侦察排向汉城前进。
白天行动,他们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特别注意了伪装,走山路,走小公路,敌机临空前就隐避起来。一路之上,虽然敌机俯冲轰炸和扫射,他们也没有伤亡。
我军越是逼近汉城,敌人越是恐慌。每走两三里路,敌人就在天空升起照明弹,把漆黑的夜照得像大白天一样。
开始,部队以为敌人要向我们打炮了,其实,这是敌人在阻止或迟滞我们前进的一种措施,敌人既没有向我们前进的部队打炮,又没有向我们前进的部队攻击。
后来,我们的部队干脆就不理他们了,你照你的,我走我的。
周问樵带着先遣队进了汉城以后,他们几乎看不到一个朝鲜人,满街都是中国人,一问大部分是从山东过来的,还有大连人。
他们用中国话向志愿军讲述他们是怎样亲眼看见美军和李伪军狼狈逃走的……
周问樵命令四连和侦察排在总统府执行警戒任务后,他带着电台人员和警卫员走进了李承晚公馆。
他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这里的富丽堂皇的客厅、书房、卧室、餐厅,到处都是绸缎、大窗帘、大小钢琴,还有李承晚的美国老婆的各式各样的数百套服装、数百双皮鞋……他马上向前进中的团指挥所发报:
“我已经进了汉城,现正在总统府和李承晚公馆……”
周问樵发完报看到洗漱室里有盆塘,便对警卫员说:“烧水洗个澡。”
说着,他站在火盆旁边脱衣服,火盆里的火还在燃烧着。他把衬衣拿在火盆上抖了一抖,衣服上的虱子掉在火盆里叭叭直响……
这时,报务员走进来报告:“副团长,师长请你讲话。”周问樵拿起话筒,传来了汪洋那熟悉的声音:
“周问樵,你在哪里?”
“我在李承晚公馆。”
“你带着先遣队向水原前进,侦察情况,为你们团直插水原打前站。”
“是,我马上就走。”
周问樵又穿好衣服,澡也顾不得洗,带着侦察排和四连过了汉江,向水原前进了。

1951年1月4日这一天,张峰带领的三四六团和陈绍昆带领的三四八团,同五十军的部队、人民军第一军团的部队并肩从不同方向进了汉城。
说起来真是巧极了。
一个月以前的1950年12月4日,率领一一六师进占朝鲜临时首都平壤的最高指挥员是张峰副师长。
一个月以后的1951年1月4日,率领一一六师进占朝鲜正式首都汉城的最高指挥员又是张峰副师长。有的同志开玩笑对张峰说:“朝鲜两个首都的警备司令都让你一个人当了!”
三四六团二营走在全团的最前面,经过整整一夜的急行军进了汉城,他们向总统府前进。
忽然,教导员孙发科发现一座4层楼高的平台上还停着一架直升机,便招呼道:
“同志们!看到没有——敌人的直升机还未起飞哩!”
“嗬!看到了,看到了,是一架美国的。”
进了总统府,有人发现饭厅里餐桌上摆着饭菜,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这是敌人狼狈撤退的见证!”
营长洪长发和孙发科率领的二营就在这里宿营。他们住的那家老百姓,有一个很标准的防空洞,是日本人留下来的一个永久性的制式防空洞。
房东家摆设阔气,女主人留过日,是个地下劳动党党员,对志愿军非常热情,文化素质比较高,她用自来水笔写着中国字和孙发科交谈起来。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6 06:03:20 +0800 CST  
66、志愿军秋毫无犯

1月4日上午10点多钟,刘德义、胡有发用报话机向高克报告:他们进了汉城,敌人已经跑了。
他们在华人街向老百姓作了调查。高克带着部队进了汉城,派出的侦察员到汉城侦察回来报告:“团长,汉江有的地方已经结冰,可以过人。”
高克又亲自找到一个几代人住在汉城的华人了解情况,他说:“汉江南岸的敌人今天天亮前刚刚撤走了,那里现在没有敌人。”
高克马上打电话向汪洋师长报告,汪洋说:
“高克,你带着团主力过江,留一个营在汉城,先到了的那个连主要任务是占领滩头阵地,掩护五十军过江,并相机进占水原。”
因为一营在突破临津江前的高浪浦里守备中伤亡大一些,高克就把一营留在汉城。把参谋长刘德义和政治处主任齐雷也留下来了。
他和王竞、周问樵带着主力过了江,很快占领了汉城至水原之间的一片山区。没打什么仗,却缴获了敌人来不及开走的一列火车。
有4个完整的车皮,上面装的是一个野战医院的全部装备,还有许多化学迫击炮弹、卡宾枪、各种子弹、大衣、床单、罐头、匙子、叉子……其他的车被炸坏了。
高克报告军、师后,师里明确地告诉他团里缴获的东西分配办法。三四八团主力5日黄昏过汉江后,周问樵带领四连和侦察排没有停留,于6日上午进占了水原。至此,这个团顺利地完成了掩护友军过江的任务。
李承晚公馆的对面山上有钢筋水泥筑的防空洞,据说是日本人占领汉城期间的日本总督的永久性防空洞。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飞机曾经轰炸过,也没有毁掉。
三四八团指挥所就设在这里,他们在防空洞里支起三张行军床,陈绍昆、高克、王竞就住在这里。
电话刚刚安好,高克拿起话筒与各营通了话,他命令一营控制火车站,不经允许不得搬运任何物资,命令二营负责汉江大桥警戒。
第二天,1951年1月5日的《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朝中人民部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疾进”的一条震惊世界的大号字新闻。
1951年1月5日,平壤市各界人民隆重举行庆祝汉城解放群众大会。大会通过了致毛泽东 的感谢信: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
今天,为了庆祝我们祖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汉城,由于英勇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而重获解放,聚集在平壤市举行庆祝大会的我们,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感谢和荣誉。
美国强盗妄图将我们的祖国变为殖民地,奴役我们民族,而侵占了我国首都汉城。这个时期,是我们民族遭到难以形容的不幸的侮辱的时期。
敌人破坏和掠夺了我们人民用血汗建设起来的工厂、企业、学校、医院和住宅,使汉城的街道变成灰烬。不仅如此,他们更犯下了屠杀和凌辱我们无数兄弟姊妹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我们一定要报仇,一定要无情地歼灭敌人。
敬爱的毛泽东 :我们朝鲜人民决心一致奋起保卫从敌人的侵占下获得解放的汉城,恢复被破坏的秩序,竭力展开支援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工作。
我们宣誓: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和中国人民永恒的友谊。祝您——中国人民的领袖万寿无疆!
平壤市庆祝汉城解放群众大会
1951年1月5日于平壤
还是这一天,朝鲜人民军总司令 发布了这样一项命令:
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我命令:今天——1月5日20时(平壤时间)在平壤与汉城两地以240门大炮鸣放24响,进行庆祝。
在争取我们祖国的自由与独立的战斗中牺牲的指挥员、战斗员与男女游击队员们永垂不朽!
红色电波把汉城解放的胜利消息传到了祖国各地,这个重大喜讯使人们沸腾起来,各地都以不同形式举行欢庆。
陈绍昆随着三四八团进入汉城后的那些日子,天天忙于组织部队严格贯彻落实志政颁发的《入汉城纪律守则》。
经过彭德怀司令员审定和杜平主任签发的这个守则,其主要内容有:
迅速肃清残敌,镇压公开反抗的反革命分子;维护城市治安,恢复革命秩序,严禁乱捉乱杀;
保护工厂、商店、仓库、资财及一切公共建筑;保护学校、医院、文化机关、名胜古迹及一切公共场所;
对守法的教堂、寺院、宗教团体一律不加干涉;不干涉守法的外侨,不侵入外国使馆,为防意外,对外国使馆可派部队加以看守;
向市民宣传胜利,宣传防空、防特、防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得随便进入民房;
凡入城部队必须自带3至5天的粮食、蔬菜,严禁入城抢购物资,乱买东西;
切实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注意军容风纪及清洁卫生……
此电报最后以联司首长彭德怀、金雄、朴一禹的名义批注:“本入城守则,朝鲜人民军也应照此执行,不另发指示。”
陈绍昆还深入基层和政工干部们一起,认真组织部队逐条对照检查,没有发现违反守则这些规定的现象。
汉城有一条华人街,满街都是中国人。整个汉城有二三百万人口,华人街有20多万人口。
好多华人是从我国山东过来,也有从大连来的,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条街上。
这条街上的商店、饭馆和公寓都挂着小旗、红布,有的还挂起了中国旗。许多华人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军队来解放了我们,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三四八团三营住在华人街上的一所女子中学。开始敲哪家华人的门都不开门,后来华人看到志愿军的纪律严明便纷纷开了门。
华人街后面有一座山,部队上去搜山时发现一个山洞里被美军杀害的20多名?学生。
连队干部向营长胡友发报告后,胡友发又派人去看了。回来后,营里布置各连把这件事作为政治教育的活教材,控诉美国侵略军对朝鲜人民犯下的罪行。
那时,部队到汉城去买东西的人不少。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管理员、司务长。他们都自觉地严格执行志司规定的纪律,深受汉城人民的赞扬。
三五○团一连来到汉城附近的一家镶牙店里,这是个很大的四合院,空无一人。店房店铺挂满了各种牙套串成的金牙、银牙。
指挥员张跃东向全连宣布:我们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各班排一律住在后院,不动这家房东的一针一线。全连在这里住了一夜,只吃了缸里的咸菜。
第二天走的时候,张跃东叫联络员郑之春用朝鲜文写了封信留在这里:
镶牙店老板: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连队,在这里借住了一宿。这缸咸菜我们买了,付上朝鲜币300元请查收。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一连1951年1月
镶牙店老板回来一看,那一串一串的金牙、银牙和店房店铺的各种东西,无一丢失,再看看这封短信,逢人便说起这段佳话。
一一七师三四九团政治处青年股长王众住在汉城南面一个小村庄的李老汉家里。
这位70岁的老人留着很长的白胡子,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他看到志愿军为解救朝鲜人民英勇杀敌,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不动群众一针一线,十分感动。
他手拿毛笔同王众交谈起来,把他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他写道:“自古以来,中国军队来朝鲜共有3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第三次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他满怀激情地在一张白纸上继续写道:
“志愿军秋毫无犯,是天下最好的仁义之师!”
这件事给王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 和彭德怀司令员为志愿军出国作战规定的群众纪律的正确和英明,也为祖国有这样一支人民子弟兵队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后来,王众在给连队上政治课的时候,总也忘不了要举出这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6 19:05:35 +0800 CST  
67、最先占领汉城的部队(1)

战史揭密:志愿军50军第442团最先攻占汉城
就在第50军149师两个步兵营围歼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的同一天晚上,该军第148师442团副团长陈屏奉命率领所属第1营,为全军前卫,直插汉城。
1951年1月4日,我军攻占南朝鲜首府汉城。
我军夺取汉城,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作为耻辱,韩国现代史将这次汉城失守称之为一四事变。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天安门广场祝捷群众彻夜狂欢。
最先攻占汉城是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这支部队是谁?
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和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回忆录为代表多数志愿军战史,对我军占领汉城的部队是如此排序的:志愿军第50军、第39军116师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然而,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志愿军战史却对当年志愿军总部首长陈述的史实做了修改。按照他们新考证的结论:1月4日下午,第39军率先进入汉城。当晚,第50军149师也进入汉城。
志愿军总部首长的记忆没有错。
当年的第442团副团长陈屏,如今定居于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当年的第442团1营政治教导员刘进昌,如今定居于四川省农业厅宿舍。两位率先攻占汉城的战争亲历者对这段战史是这样强调的:第一,在这三支部队中,最先攻入汉城的是我们50军148师442团1营;第二,占领汉城的方式不是进入,而是攻入,第442团1营攻入汉城时,不但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还取得了歼敌成果,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第三,我军攻、占汉城的时间不是1月4日晚上或下午,而是1月4日凌晨攻入,当日上午攻占的;第四,由于上级没有给这支前卫分队配备电台,攻占汉城的战况向志愿军总部报告晚了。39军的一支侦察队在50军之后进入汉城,他们带了电台,报告及时,所以,志愿军总部关于占领汉城的通报,最初只提到了39军。
对两位老人来说,半个世纪前,他们率部最先攻进汉城的战斗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1950年12月31日17时,志愿军经短促炮火准备,在约二百公里的正面上发起了全线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次役打响。
各集团迅速突破了三八线地区敌之防御阵地,并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1950年1月3日晚23时,陈屏接到上级命令,要他率领第1营为全军前卫,在突破敌防线后,急行军35公里直插汉城,于天亮前控制汉江大桥。
根据战后美军战史资料的披露,美军是1月3日开始仓促撤离汉城的,留在汉城担任掩护的是美军第1军25师27团。陈屏他们的对手,正是这支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麦克阿瑟麾下曾驰骋西太平洋战场的劲旅,号称狼狗团。压在陈屏肩上的担子重啊!他们不仅要突破敌人在高阳、议政府一线的既设阵地,夜间急行军35公里实施大纵深穿插,还要以劣势装备的一个营去攻占对方的首都,并控制汉江大桥,以扼住敌掩护部队的逃路。任务必须在拂晓前完成。天一亮,敌机就来了,我们又没有防空火器,干挨打不说,任务也甭想完成。
整整一夜急行军,部队遇到敌人不恋战,走累了也不停留,不顾一切地直插汉城,就怕敌人跑掉,包不成饺子。部队没有向导,夜间行军就靠一张地图,结果按图行进走了一大半路程,一看:怎么走到了汉江江边了?不对头!路走错了,失去的时间一定要夺回来。部队掉头再顺着公路沿江而上,一路小跑。因为走得太急,不少体质较弱的同志都掉了队。抵达汉城时,天刚蒙蒙亮,除了附近的隆隆炮响,一座百万人的大都市已经失去了往日京城的嘈杂声。
汉城黎明的寂静给部队造成了错觉,想到美国鬼子这几日在战场上逃得比兔子还快,都以为汉城已经一撤而空。没想到美国鬼子留在汉城担任掩护任务的一个营还没撤走。自然,狼狗团的大兵也没想到中国人的两条腿,竟然追上了他们的汽车轮子。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7 05:58:33 +0800 CST  
68、最先占领汉城的部队(2)

延禧里遭遇战

与美军接火的地方,在汉城市内的延禧里。汉城地处浅丘陵,那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多是日式的平房和低层楼房。敌人撤退前,将能烧毁的房屋都烧了,残火余烟还在半空缭绕。延禧里有一个小山包,上面是火车道,下面有一个隧道,走汽车。当副营长刀建明率领前卫第1连抵近延禧里小山包时,小山包上的美军居高临下突然开火,火焰喷射器喷出一道道火舌,一下子就把1连的尖兵班吞噬了。随尖兵班行动的翻译小金,1.90米的大个子,被烧得屈缩成短短的一团。山包上,机枪、自动步枪、卡宾枪的火力像弹雨一样铺天而来,将前卫连死死压住。随后,敌人迫击炮、榴弹炮和坦克炮炮弹也像冰雹一样倾泻过来。


前卫连数次反击未果,伤亡惨重。

陈屏赶紧整理部队,就地紧急展开。这时才发现,经过一夜急行军,各连队均不同程度走乱了。有的机枪射手跟上了队伍,副射手背着弹药箱却没有跟上来。有的60炮班炮手把炮身扛上来了,扛炮座钣的却掉了队。步兵连还能打,营属机炮连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此时,前卫连正被敌人压制在小山包前的开阔地。躲?无处可躲。退?无路可退!

绝处求生,只有一拼。

第1连在副营长刀剑明和连长李仲文的指挥下,就地疏开,继续以火力从正面还击敌人。跟在第1连后面的副团长陈屏果断下令:营长李永富带领2连,从右侧向小高地发起冲击;教导员刘进昌带领3连,从左侧向小高地发起冲击。说到这次冲锋,老人扬着岁月霜雪浸染的剑眉,眼眶里闪耀着战火硝烟熔炼的炯炯目光,至今还在为那高昂的士气骄傲着:大家都是喊着‘杀'声冲上去的,包括我和我的警卫员,‘嗷嗷'的!就这一冲,敌我双方粘到了一起,美军密集的炮火随之失去了优势,临空助战的美军飞机也无可奈何地在头上盘旋着,始终不敢丢下一枚炸弹。在伴着嘹亮军号嗷嗷吼声中,美国大兵被冒着弹雨冲锋的志愿军指战员吓破了胆,纷纷撤下高地,跳上早已准备好逃命的汽车,向汉江南岸仓皇溃逃。
冲上小高地的指战员一边喊着杀声,一边紧紧咬住逃敌,实施火力追击。第2连副连长李德枝带着第2连2排率先追上公路,硬是抓住一名没来得及爬上汽车的美国白人大兵。这位美国大兵当时是跪在地上举着双手向李德枝他们乞求饶命的。当时,大家都觉得好笑:装备这么先进武器,竟然这样草包!当第2连把美军俘虏送到副团长陈屏跟前时,美军俘虏没再下跪,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叠美元,并摘下了手腕上的手表,然后,向陈屏伸出了大拇指,再用小拇指指着自己,一边比画,一边呜哩哇啦地说了一大堆西洋鬼话。
陈屏说:那小子可能是想贿赂我,他不懂志愿军的俘虏政策,怕我们虐待他。我们没有英语翻译,也听不懂他讲了些啥,没理他,更不能要他的东西。马上派人把他送往后方了。

志愿军总部的结论

第50军军史记载了第442团1营攻占汉城的战果:经1小时激战,共毙伤敌50余人,俘虏美军1人、南朝鲜军2人,缴获火箭筒1具、自动步枪14枝,击毁通讯车1辆。这一仗,虽然第1连伤亡很大,但全营胜利地攻占了汉城,控制了汉江大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时任第148师炮兵营营长的杨协中记得,得到第442团攻占汉城的消息后,士气大振,全师的行军速度都加快了。当时,敌人在公路上埋有地雷,汽车开不上来。代师长赵鹤亭、师政委陈一震是拄着棍子,一路小跑往前赶,并且超越了他们炮兵营。当天下午四五点钟,第1营奉命从汉江大桥上渡过汉江,继续担任全军前卫,向南追击敌人。行军途中,在团长石子河的安排下,七八十名团部勤杂人员被补充到第1连,恢复了1连的战斗力。
陈屏说:39军的侦察队有百十号人,我们与他们相遇是在过了汉江以后。在前往水原的路上,有时他们走在前面,有时我们走在前面。他们到达水原就停止前进了。我们则前出到水原以南70里的地方。是团部派骑兵通讯员传达了上级的命令,我们才返回水原的。
据时任第442团文化教员冉刚当年的日记记载,该团前卫分队曾前出至三七线上的平泽一线。第442团1营在第三次战役的追击战中,到达了三七线附近,成为整个战役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
志愿军总部关于第39军首先占领汉城的通报,陈屏、刘进昌他们是在战场上得知的。全营指战员刚刚经历了攻占汉城的浴血奋战,反响可想而知。
为了这件事情,第50军专门向志愿军总部汇报了第442团首先攻占汉城的实际战况。包括彭总在内的志愿军总部首长对这支刚起义两年多的新部队,不但一视同仁,而且非常尊重。经过核实,志愿军总部后来的战役总结关于占领汉城部队的叙述,补上了第50军,并把第50军排在了第39军之前。
由此,后来的志愿军战史说到最先占领汉城的部队,才有了依据不同的表述。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7 19:02:32 +0800 CST  
69、典型战例-三险三奇
突破三八线和解放汉城以后,116师副师长张峰在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上介绍经验。
本来应由汪洋师长去,因为汪洋和其他师长、团长参加后来没有成功的东北军区诸兵种集训,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张峰这个副师长的身上。
在汉城,汪洋、陈绍昆、杜博和张昌翼几个人连夜赶写出一份一一六师突破临津江战的经验总结,交给张峰带到大会上去汇报。
195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在朝鲜君子里志愿军总部矿洞里举行。
张峰从来没有亲临这么大的场面,也没有见过这么多中朝两国军队的高级将领。
他对参加会议的谭友林副军长说: “这么多大官我怕讲不好。”
“不要怕,没关系。”
张峰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一会儿,跑去尿泡尿,一会儿又跑去尿泡尿,确实紧张,心里怦怦乱跳。
主持会议的是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当他宣布:现在由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副师长张峰介绍经验时,会场上人们的目光都一起投向了走上台的张峰。
他个子不高,穿一身人民军战士棉军装,瘦瘦的,20多岁,体重不超过50公斤。
张峰走上了讲台。他的眼光往台下一扫,发现坐在最前排的有彭德怀、 、高岗、金抖奉……第二排是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第三排是各兵团司令员和各军军长、政委……
一开始,张峰真的有点蒙,连口袋里的讲稿也忘记拿出来了。但他凭着自己参与组织指挥的全过程,就开始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讲开了。
讲着,讲着,他看了看台下的首长们,都注意地听他讲,没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人来回走动。这样,他讲得更来劲,越讲情绪越高,越讲越吸引人听。
讲到中间,他猛然想起来,口袋里还有材料——就是汪洋、杜博、张昌翼他们忙了一天一夜写出的那份讲稿。
他的手插进口袋,一下子拿出来。他看了看宋时轮,宋时轮用手势告诉他:“继续讲,继续讲。”
现在,张峰手里有材料,心里更有数了。他讲得更有条理了,讲的内容更丰富了,怎样勘察地形?怎样探测冰的厚度?炮兵怎样到前线?每一门炮都打什么目标?每挺机枪都打哪个地堡的枪眼?怎样发扬军事民主……
具体人、具体事,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台下坐着的中朝高级将领们边听边点头,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当张峰讲到他带领三四六团打到离汉城不远处,跟师里联系不上,跟军里联系也要不到,跟志愿军总部联系更要不到。
电台发报发不出去,也收不到外面的电报。这时候,彭德怀望着他问了一句:
“联络不上,怎么搞的?”
张峰吓了一跳,他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想到彭总冷丁这一句话是问他的。但他还是回答上来了:“这里的山太高,还有个矿区,电波传不出去,电波也传不过来。”
当张峰讲到突破前发扬军事民主,干部战士提出来,冬天过临津江身上要擦油,外面穿靴套,各单位去买猪,杀猪炼油,用雨布做数百个靴套。
高岗听了感到惊奇,便问道:“你们买猪炼油干什么?”
“临津江结冰了,部队要趟过200公尺的冰水,为了不使冰水渗进汗毛孔,防止冻坏腿脚我们发动群众提困难,想办法,用雨布改做防水袜,雨布不够,就用凡士林涂在腿上,哪来那么多凡士林,只好买猪炼油来代替……”张峰一口气讲了这么多,台下的首长们听了都直点头赞许。
本来规定一个人讲50分钟,张峰讲呀讲呀,他心想“你叫我下去我就下,不叫我下去我就讲。就这样,他竟然大大超过了50分钟。他手拿着稿子从台上走下来,想不到陈赓走上前去说:
“张峰,我看看你的讲话稿。”说完,他一伸手就把张峰手中的材料拿过去了。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张峰又被叫到邓华住的屋子里。他一走进去,看见洪学智和韩先楚还有陈赓、宋时轮也在那里。韩先楚指着张峰高兴地说:
韩先楚插话说:“阜阳就在陆安北边,我在你的家乡打过仗哩!”
说话间,一张作战地图铺在桌子上。首长们都围过来看地图。大家用手指着一一六师的突破口说:
“这个点选的是个险点,也是个奇点。这里地形险要,防御薄弱;敌人疏忽,出奇不意,才能制伏嘛!”
这几位志愿军副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是:当张峰详细地讲述大胆地把50门直接瞄准炮推到距离敌人江边的前沿300公尺到1100公尺实施抵近射击后,他们说:“这是第二险,也是第二奇。”
首长们概括的第三险和第三奇,就是在横宽1500公尺、纵深2500公尺的攻击出发阵地上,全师人员、车辆、火炮、骡马全部转入地下,潜伏一昼夜。
他们有的说,“这才真是千钧一发呀!”有的说:“只有隐蔽战役企?,才能实现战斗的突然性嘛!”
小屋子里,张峰见这些高级将领对这三险三奇如此饶有兴趣,又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可敬,就毫无拘束地讲述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有问有答,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热烈活跃。
打了那么多仗的张峰,该有多少难忘的事情啊!这一夜,他睡在志愿军总部的掩蔽部里,兴奋得难以入睡,想得很多很远……
1955年秋在全军的最高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的将校级的学员正在学习和研究典型战例,学员有三十九军的师、团领导干部。
在讨论一一六师突破三八线、强渡临津江的模范战例时,对突破口的选择问题,争论得非常热烈,摆出了各种不同意见。
院长刘伯承元帅听取了大家的讨论情况,作了精辟的分析。最后他说:“三十九军这个突破口选得好,选得正确。应该打个满分嘛!”
后来,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出版了《第一一六师高浪浦里东南地区进攻战斗总结》,作为师进攻的典型战例供院校和部队学习研究。 这是后话。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8 05:44:20 +0800 CST  
70、第三战役结束

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消息传回中国,全国人民沸腾了,人民自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天安门广场上祝捷活动通宵达旦……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是《中朝军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急进》,同时刊登通讯《午夜的欢声——记北京大学同学庆祝汉城光复大游行》和社论《祝汉城光复》。
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中国各民主党派致电朝鲜人民:祝贺光复汉城大胜利》。
1月7日,头条新闻又是《全国各地人民欢庆汉城解放》。《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写道:“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者赶下海去!”
但是,国内人民所不了解的是,志愿军此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从三八线到三七线100多公里的地区,由于战争双方残酷的拉锯战,敌人的欺骗宣传,老百姓跑了个精光。
房子全烧没了,志愿军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补给线又急剧延长了200公里,已经拉到要断裂的程度了。
粮食这种生存最基本的物资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御寒衣物和弹药了。
部队中疾病蔓延,尤以冻伤为最严重。二次战役的冻伤兵员还未恢复,三次战役徒涉临津江后又增加了大批手脚发黑的战士。
我军进占汉城,没有进入城区,没有庆祝和渲染。彭总敏锐地感到敌人的撤退是有计划地撤退,汉城也是美军主动放弃的。
他看到《人民日报》1月5日题为《祝汉城光复》的社论,调子升温过高,便有些不悦地说:“大游行,庆祝汉城解放,还喊口号,要把美国侵略者赶下大海去……解放个汉城就这样搞,要是丢了汉城,可怎么向人民交待啊!”
彭总叹道:“有些人只知道我们打了胜仗,不知道我们取胜的代价和困难。毛 多次告诫我们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要作艰苦斗争的准备,怎么报纸也这样宣传呢?”
这充分反映了彭总这位指挥若定的战略家,对于战局的发展始终是头脑清醒的。正是考虑到供应线的一再延长,部队连续苦战3个多月,伤亡未得补充,疲惫未得休息,于1月8日下令停止了追击。
彭德怀忧心忡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盲目追击了!
1951年1月8日,在侦悉美军在乌山设伏后,彭德怀断然命令50军正向南挺进的一个团转入防御。
同日,中朝部队在三七线全线停止前进。经过九天九夜的血战,中国军队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不但越过了三八线,而且打到了三七线,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
39军温玉成军长在战后指出:“第三次战役是攻坚战,不是运动战。不管敌人设防多么坚固,只要我们有充分准备,有细心的侦察和布置,虽然我们炮火很少,但在短暂的时间里和很小的正面上,争取火力的优势,也完全可以突破敌人的防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炮兵强大火力的支援下,一举突破了敌人自吹为“铜墙铁壁”和“生命线”的“三八线”既设阵地,解放了汉城并把战线向南推移了80至110公里,给了敌人又一次沉重地打击。扩大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失败情绪。
因为敌人连续遭到一二两次战役的沉重打击,惊魂未定,防线一触即溃,败兵望风而逃,除担当突击任务的营连,多数部队未与敌人接触。战士们自己说:“不是打过三八线,而是走过三八线的。”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9 05:55:27 +0800 CST  
第五卷 第四次战役


第一章 第四次战役概述(1)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Fourth Campaign in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是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战役概况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二十一天的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六十二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七万八千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三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打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影响,乘志愿军战线延长,部队疲惫,补给困难之际,于1951年1月下旬,集中16个师、3个旅共23万人的兵力,发起大规模反攻,西线以美第l、第9军所属6个师为主力,向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东线以南朝鲜军8个师为主力,向原州、清平川实施突击。
志愿军决定以第38、第50军在西线进行防御,抗击对方进攻;以第39、第42、第66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向“联合国军”实施反突击,粉碎其进攻。
1月27日,西线美军开始发起宽大正面进攻,志愿军在气侯严寒,粮弹缺乏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在汉江以南坚守10多天,尔后转到北岸。
东线南朝鲜军于1月28日发起进攻,2月9日,其推进较快的第8、第5、第 3师进抵横城以北,态势突出,志愿军与人民军抓住战机,于 2月 l1日发起反突击,歼灭其第8师大部和第3、第 5师各一部,因其两翼援军赶到,遂于15日停止反击,转入防御。
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施大纵深运动防御,抗击“联合国军”的持续进攻。
3月14日,主动放弃汉城,3月31日,全线撤退至三八线以北后转入坚守防御,直至 4月 21日,“联合国军”再无进展。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的第3、第19兵团已到达指定集结位置,即将发起新的攻势,“联合国军”遂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以 85天的时间和 7.8万人的伤亡,才攻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用 8天时间攻占的地区,足见志愿军防御的坚韧和艰苦。
战役背景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由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
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
1951年1月15日,“联合国军”在水原至利川间采用“磁性战
术”(始终与对方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对方的一种战术)进行试探性进攻。当察觉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线兵力不足、物资供应困难时,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三八线”以北。
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这次进攻改变过去分兵冒进作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战法,将主力置于西线(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一部兵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未得补充,物资供应不足。因此,中朝人民军队从1951年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于3月发动春季攻势。当“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后,中朝人民军队于1951年1月27日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当时部队困难和战争将是长期的情况,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
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后退,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
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具体部署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
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配合下,在东线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09 17:50:17 +0800 CST  
第二章 第四次战役概述(2)
战役经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当时部队困难和战争将是长期的情况,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后退,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
中朝人民军队进行坚守防御和反击作战
1月25--28日,西线美军第1、第9军先后在野牧里至骊州地段发起进攻,每日均在大量坦克、飞机、火炮的支援下分多路轮番攻击。位于该线防御的韩集团,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顽强坚守每一要点,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联合国军"阻于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带,使其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并付出很大伤亡代价。这时,汉江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作战地区狭小,韩集团为避免背水作战,于7日晚将在汉江西段的第50军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留一部兵力坚守南岸桥头阵地;将在汉江东段的第38军仍留于汉江以南坚守原阵地,继续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以保障东线反击作战得以顺利进行。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也撤到汉江北岸进行防御。
"联合国军"自2月8日起,向汉江逼近,10日占领仁川。
东线,"联合国军"集中8个师,从1月31日起从原州、武陵地区向砥平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与此同时,邓集团主力则分从高阳、东豆川里、金化地区向阳德院里及洪川以南地域迅速开进,准备进行反击。至2月9日,南朝鲜军和美军一部已进到砥平里、横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其中,南朝鲜军第8、第5、第3师前进至横城以北约10公里,态势突出,翼侧暴露。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乘此有利时机,采取两翼突击和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实施横城反击作战。
2月11日17时,邓集团多路向横城以北之南朝鲜军发起反击:第42军第124师攻占上物安里和531高地后,继向鹰峰、石子洞、广田攻击前进;配属该军的第39军第117师经仓村、昆矣洞向横城西北方向进攻,一夜前进30余公里,前出至鹤谷里、夏日地区,将横城西北南朝鲜军第8师的退路切断,造成歼灭该敌的有利态势;第125师主力经居瑟峙、下物安里、石花村进至横城西南之回岩峰,截歼了来自横城方向的逃敌一部。第40军由正面下高垡、新垡里发起突击,第118师割断由朝鲜军第8师的防线,迅速前出至广田、碧鹤山、下草院里地区;第120师攻占圣智峰、梨木亭等地,牵制当面之敌,支援第118师向纵深发展。第66军第198师由五音山突破后,向草塘突击,歼敌一部;第196、第197师突破后,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在红桃山、国士峰受阻。12日,邓集团已将南朝鲜军第8师大部包围于下加云北山、鹤谷里和广田地区,经一天激战,将其3个团全部歼灭。由于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的部队,到达指定的曲桥里、德高山地区较晚,未能切断敌军退路;同时,已进至回岩峰的部队未能及时渡过蟾江,因而使横城地区的南朝鲜军第8师师部、第3师大部和美军第2师一部得以逃脱。人民军第3、第5军团在横城东北向釜洞里、花田里、铜山地区之敌发起攻击,于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的反击作战。中朝军队在横城地区共歼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
此时,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迫撤至原州、宁越、平昌、旌善等地。邓集团决心歼灭砥平里之敌,而以一部兵力前出原州予以配合。人民军部队向平昌、旌善方向扩张战果。砥平里有美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共6000余人,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6个团的兵力进行攻击。由于对其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火炮又少,弹药也不足,以致当夜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虽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仍未能歼灭。1 5日,"联合国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原州地区之敌也已集中。邓集团鉴于歼敌时机已失,遂于当晚停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人民军在横城反击作战后,即向东南方向发展进攻,收复平昌,逼近旌善,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战。砥平里战斗后,人民军也逐步向北转移。
在东线进行反击作战时,西线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1个团始终坚守在汉江以南,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抗击"联合国军"连续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反击作战。砥平里战斗后,该两军部队先后向汉江北岸转移。

中朝人民军队以运动防御将"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
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用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补充兵员,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志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节节抗击下,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将东西战线拉平。7日,"联合国军"在西线以5个军共14个师又3个旅、2个团的兵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朝人民军队根据汉江南岸防御作战的经验,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运动防御。从10日起,按预定计划将第一梯队各军逐步向北转移,由第二梯队继续进行运动防御,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联合国军"15日进占汉城,16日以后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的战法和"磁性战术"向北推进,至23日,进占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中朝人民军队采取重点设防、梯次配备、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阵地节节抗击,予敌以大量杀伤。志愿军第26军在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中抗击美军第1军主力进攻,作战38天,毙伤俘敌1.58万余人。其间,美军空降第187团用飞机100余架次,于汶山里地区伞降了约4000人和少量坦克、火炮,企图切断正在向北转移的人民军一部的退路。由于该部人民军此时已撤至临津江以北,致美军企图落空。28日,美军进攻旺方山时,第一次使用直升机1架载步兵30余人,实施机降,攻占了2个班的阵地。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人民军队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为劣势装备军队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提供了经验。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10 06:37:12 +0800 CST  
第三章 彭总下令停止追击
自十二月三十一日黄昏战役总攻开始后。中朝联军进展迅猛,三天之内全线突破敌防御纵深达二十公里,迫敌全线撤退。
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一军团当即向仁川、汉城、水原方向追击,左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向洪川、横城方向追击。
战至四日,右翼集团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军于议政府以南歼灭美二十四师一部;当日晚,第五十军一四九师、第四十九军一一六师及人民军一军团八师、四十七师一部相继进入汉城。
五日,第五十军及人民第一军团渡过汉江,向仁川、金浦、水原方向攻击前进。
左翼突击集团第六十六军四日攻占洪川,第四十二军于七日进占砥平里,八日占领杨平、弼州、利川等地;人民军第二、五军团亦进抵横城、原州地区……。
中朝联军由三八线推进到三七线。在捷报频传的同时,彭德怀冷静地注意到我军正在发生的诸多困难。
众多的部队拥挤在三八线以南狭小地区,粮食供给很成问题;气候奇寒,我军冻伤人员剧增。
一九六师冻伤数千人,其五八六团已因冻伤失去战斗力,这等于敌军不费一枪一弹,而我军折损近一个师!
五日,韩先楚报告:此次战役部队损失尽为骨干,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两个团伤亡千余人,一一九师一个团伤亡三百余人,现已有不少营团失去攻击能力,甚至有的师只有半数人员在前面作战。
且部队极端疲劳,三八线以南沿途群众跑光、房屋被敌人烧光,部队无法吃饭睡觉,很难支持。行军中不少战士跌倒,沿途三五成群掉队很多。
加之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无鞋穿,弹药接济不上,炮兵因道路破坏不能随步兵前进支援作战。三八线以南敌人埋没地雷很多,时常发生触雷事件,仅四十军触雷死者即达百余人。
虽然我军经连续七个昼夜的进攻,前进一百多公里,歼敌近两万,但是,据各部队报告。
敌人抵抗并不坚决,汉城亦主动放弃,似乎严寒的气候和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比敌人的抵抗对我军造成的阻力更大。
彭德怀敏感地意识到,敌人有可能且战且退,诱使我军过远南进,从而疲惫甚至拖垮我军,之后从我方侧后登陆,重演仁川之战一幕。
八日,志愿军第五十军二个团南进到乌山,志司作战处据侦察情况报告彭德怀。敌军在乌山一带有伏兵,形成一个口袋。
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将五十军一个团从乌山撤回,随即下令全线停止进攻,并令人民军一军团、志愿军第五十军、三十八军、四十二军、人民军第五、第二军团各伸一部兵力,于水原、全良场里、利川、龙头里、横城、下安兴里及平昌以北地区进行防御,掩护主力在三八线以南附近休整。
部队收复汉城不久,志司电令: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等主力均位于汉江北岸休整3天。
到1月8日,志愿军已将敌人驱逐至北纬37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就在这一天,彭德怀司令员毅然命令各军:停止追击!
停止追击的命令传到各部队,斗志旺盛的指战员们傻了,甚至有人以为听错了命令,纷纷打电话到志愿军司令部核实。
有的说,打美国鬼子比打蒋介石还容易,现在胜利了,应该乘胜追击,快打,快胜,快回国。
还有的说,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鬼子,回家过年。
还有的说:现在敌人望风而逃,大规模溃退,汉城也收复了,为什么停止追击?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地把美国鬼子从朝鲜半岛赶下大海去?
底下的议论传到彭德怀耳朵里,他觉得并不奇怪,也不生气,只是想,看来“速胜”思想在志愿军中很有市场,有必要开个会统一一下认识了。
在总部召开的中朝联军领导干部会议上,面对下面狐疑的目光,彭德怀的语气少有的沉稳平缓:
“同志们,第三次战役我们胜利收复了汉城,把拥有三军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打得潮水般败退。祖国人民只知道我们的战果,往往不了解真情,不了解我们志愿军面临的困境和严重的困难。”
“新华社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我的心里很不踏实,因为美军没有整军整师地被我歼灭,战斗力仍很强大,他们的海空军占绝对优势。”
“敌人不是傻瓜,他们会不会设下了圈套让我们去钻呢?会不会利用我们现在的战线过长,再制造一个仁川登陆计划呢?”彭德怀语气变得沉重。
接着,彭德怀讲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不会甘心失败,也不会就此罢休,他放弃汉城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在退到一定的程度后,经过休整和补充,很可能会以百倍的疯狂,向我卷土重来。”
彭德怀提醒大家,从打扫战场的战果来看,敌人主力并没有损失,技术装备仍占优势,飞机仍猖狂地飞来飞去。
与敌人的损失相比,志愿军入朝2个月连续三次作战,部队已很疲倦,兵力损失不少,又没有海空军的保护。
彭德怀沉痛地说:“同志们,我们的战士是可敬可爱的,是绝对服从命令的,挨冻受饿时毫无怨言,直至自己为国捐躯,也从没向我们抱怨半句,这是什么精神?”
彭德怀的鼻子有点酸,声音很低,突然,他大声说:“同志们,战士们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战士的宝贵生命,我们要适可而止,要尽量减少伤亡!”
洪学智插话说:“由于粮食和棉衣供应不上,冻死的不说,现在靠一把雪一把炒面幸存下来的战士,长期吃不到蔬菜,吃不到肉,已有不少人得了各种各样的怪病,患夜盲症的战士少说有万人。过了三八线,我们的战线过长,粮食的供应就更加艰难了!”
彭德怀手指地图,继续说:
“朝鲜地形如伸向日本海和黄海的长长的冬瓜,三面临海,联合国的海军三面包围着朝鲜这块土地,我们仅仅是在陆地从三八线向南延伸了一点,三面临海的陆地时刻有被敌人登陆占领的危险。”
“况且,三七线以南的地形是平原,便于敌人机械化部队活动。我们在这样的地形作战,无山无树作掩护,一定会吃亏。因此,要继续南进,必须先停止追击,经过补充休整后,才能继续再战。”
很多人听后,拍着自己的脑袋,似乎明白了彭德怀的心思。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4-10 18:03:07 +0800 CST  

楼主:碧薇萍

字数:1078790

发表时间:2019-10-13 17:30: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1 17:52:36 +0800 CST

评论数:16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