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让我感受一回2012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4-23 21:46:26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楼主,我推荐了你的这本书给朋友们看。
----------------------

非常感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5 16:20:06 +0800 CST  
这只是议员们的想法。军官们的想法刚好相反,他们觉得克伦威尔太犹豫,太懦弱。他们警告克伦威尔,你要是不出来掌权,就会出现无政府状态,军队会分崩离析,保皇派会卷土重来,老议员会闹事,爱尔兰和苏格兰会反叛……,国家会“流血和动乱”。
一切都取决于你。如果出了问题,你要负全部责任!
呵呵,看样子不掌权还不行,那就好咯,我勉为其难喽。你们要我当国王,这不行,我坚决不答应;你们还建议我当“护国主”,这个可以试一试,反正我不当国王,决不独裁。你们去起草一部宪法吧,我要遵守宪法。
哈哈,我们目的达到了,军官们大笑起来。
哈哈,我目的达到了,克伦威尔暗笑起来。
1653年12月16日,在庄严的仪式中,克伦威尔登上“护国主”之位。
克伦威尔没有像往常一样穿军服,只穿一件普通的黑上装。此举是想告诉国民:军人统治结束了,市民政府建立了!
新的宪法规定,还是要建立一个新议会,选举人的财产资格,从40先令遽然提高到200磅。当时的200磅在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拥有这么多财产的人,至少也要算中产阶级。
政治,已经升格为富裕阶层的高层次游戏。
表面上标榜为“市民政府”,实际上把中下层人民彻底排除在政治在外。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5 23:33:45 +0800 CST  
这就有点象后世某些国家的桥段,号称“人民政府”的,首先把人民排除在外;号称“民主政府”的,首先把民主排除在外。没有人民真正参与的政府,才有资格叫“人民政府”;没有真正实行民主的政府,才有需要叫“民主政府”。
曾经强烈要求实行普选制民主的军方,在掌握国家政权以后,迅速变脸了,转变速度令人眩目。
其实不能叫军方变脸了,只能说军方中高层变脸了,下层军人的意见也被无视。
对议会的权力,宪法进行了限制。议会制定的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议会的核心权力之一是税收批准权。新宪法规定,供养政府和军队的那部分税收,议会无权降免。
议会由此幸运地成了护国主和军队的橡皮图章。
对护国主的权力,宪法也进行限制。规定凡是议会通过的法案,只要不违反宪法,护国主无权否决。
怎么样,限制力度还蛮大的吧。
只是,这新宪法是克伦威尔版宪法,法案既然符合宪法要求,我克伦威尔还有否决的必要吗?
呵呵,玩政治也是需要智慧的。
所有冠冕堂皇的文字下面,都掩藏着一个核心目的:确保护国主的绝对权力,以保护军方的绝对利益!
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护国主的政治一定一团糟。
不。
现实中,护国主施政取得巨大成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5 23:35:32 +0800 CST  
伟大的护国主是一位心系社稷、胸怀天下的人,他吸取查理一世的教训,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兼容并包,取得了巨大成效。
在短短的五年内,他完善政体,改善过于严厉的法律;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实行宗教自由,改善外交,国家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走上正轨,套用一句官腔,那就是“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凭借强大的自信,克伦威尔发起了英荷海战,经过两年的激斗,英国取得对荷兰的优势,一举结束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全球航运贸易从此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英国豪迈成长为海洋大国。
英国,为以后殖民全球、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
克伦威尔的所作所为,符合一般历史规律:开国元首往往政绩卓著。
按道理,对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元首,臣民应当感激不尽。
可是,当时大多数英国人,对克伦威尔很不感冒。
本身厌恶专制的人民,突然发现,克伦威尔的专制比查理一世厉害多了。
查理一世只是因为钱的问题胡作非为,克伦威尔除了要钱,还要人民严格按照清教徒的方式去生活。
克伦威尔执政不久,英国的妇女们惊喜地发现,她们的老公变好了,再也不会是酒鬼了,因为护国主把全国的酒吧全关了。
剧院旁边的老百姓很高兴,过去每逢剧院生意好的时候,到处吵吵闹闹,现在不吵了,因为护国主把剧院也关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7 00:51:41 +0800 CST  
那些运动员也惊喜地发现,他们终于不要象过去那样烦人地训练了,因为护国主把体育运动禁止了。
圣诞老人也很高兴,再也不用在天寒地冻的夜晚,冒着感冒的危险去送圣诞礼物了,因为护国主把圣诞节都禁止了。孩子们很不高兴,吵着爸爸妈妈准备漂亮的圣诞礼物和可口的圣诞食品。爸爸妈妈忙了半天,突然闯进一拨人,把礼物和食品全搜走了,父母追都不敢追,因为那些人不是坏蛋,而是比坏蛋还坏的军人,是伟大的护国主派来的。
……
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啊。只不过有点压抑、有点单调、有点乏味而已。
这是对老百姓而言。
对官场呢,护国主掌控一切。但还是对议会看不过眼。那家伙一班人经常无事找事,一会儿一个法案,与护国主的意见不合。有的竟然不知天高地厚,提出要裁减军队、减少军费,这不是虎口拔牙、狮鼻扯毛吗?更有甚者,有几个议员居然提出要限制护国主的权力,这不是找死么?
克伦威尔愤怒地解散了议会。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议员们象对付查理一世一样鼓动群众,护国主直接任命军人做地方首长,实行军管制度。
查理一世是奇葩,克伦威尔是奇葩中的奇葩,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令人倒胃口的是,在1656年的第二届“护国议会”上,克伦威尔“被迫”接受国王的尊号,并在次年6月正式加冕。
英国人彻底失望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7 00:53:08 +0800 CST  
有人出书,鼓动国民反抗新国王,甚至可以暗杀!
克伦威尔不劳他们去杀了,因为他身体每况愈下,1658年,他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一代英雄就此香消玉殒。
国民身上的巨大压力消失了,许多群众兴高采烈。
克伦威尔遗命儿子继位,但军方将领各怀异志,不服管,不久陷于分裂。克伦威尔儿子无论才德还是威望,都难以胜任大位,只能黯然下台。
英国上下非常痛恨护国体制。这种体制下,国民除了承担繁重的税收,还失去了生活自由,比查理一世时代还惨。
克伦威尔的例子表明,不管谁上台,都会嗜权如命,走向专制独裁,那还不如恢复传统王室。人们痛定思痛,怀念起老王室来,热切希望恢复王室。
此时军方将领内斗加急,又爆发内战的危险。
一位将军洞若观火,危急之下带兵进入伦敦,重新召集革命前的议会,一致决定从法国迎回查理二世掌政。
1660年5月23日,查理二世回到英格兰,人们欢呼迎接。
历史真是变幻莫测。
人们曾经痛恨国王,不惜掀起了一场革命。在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后,历史竟然回到原点。
国王回来了!
想一想真的想不通。
历史多么玄妙。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8 00:35:03 +0800 CST  
查理二世登位后大赦天下,只处死了几个判决查理一世有罪的人。但他对克伦威尔的仇恨刻骨铭心,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报复。
你砍了我爹的头,我一定要砍你的头!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头还头。
他挖出克伦威尔的尸体吊上绞架示众,后嫌恶臭,把尸体埋了,砍下头颅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算是为老爸报了仇。
死人的头颅看着恶心,可有人超级喜欢。
谁?
商人!这商人真的是,只要有钱赚,什么都想得出。他们视克伦威尔的头颅为奇货可居,当古董收藏起来----匪夷所思啊。后世不断辗转贩卖,直到三百年后的1960年,这头颅才被母校剑桥大学安葬在校内的一个教堂旁边。
一代雄主,这才入土为安。
干革命,难啊。如果你没有被砍头鞭尸的准备,还是劝你莫入此道,做其他事稳当些。
一切尘埃落定,回到原来的体制。
蜜月期过后,人们发现,体制的矛盾仍然存在,那就是国王和议会,到底谁大,到底谁管谁?
查理二世与议会闹得不可开交,互相扯皮。
扯过了春天扯秋天,扯过了冬天扯夏天,反正扯不清。
不过,他们都把握一条:不动武。绝不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否则,难免会出现第二个克伦威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8 00:35:31 +0800 CST  


查理二世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4-28 11:50:08 +0800 CST  
通过克伦威尔事件,英国人得出一个结论:暴力民主必然走向独裁。
追求民主是对的,但一旦诉诸暴力,事情就会变味。暴力必然建军,统军必然用专制手段,行军打仗讲究快速决策、军令如山,民主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实行一元化的绝对领导----独裁,否则就会乱掉。
军队建立后,必然也有自己的利益,一旦没有力量与之对抗,它就会横行天下,利用令人恐怖的实力,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直至夺取国家政权。
军事手脑一旦掌握政权,就会把军事独裁手段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
这就是暴力民主合乎逻辑的归宿。
克伦威尔民主先锋----军事领袖----独裁元首的轨迹,就是明证。
民主很重要,但不能采取军事手段。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更准确的表述是:枪杆子里面出专制
这是一个几十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
这个教训如此重要,以至于此后300年人类付出无数的生命和鲜血,反复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直到今天,非民主国家还在付出代价。
美国独立战争,先贤们在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时,就全面控制华盛顿的权力,就是吸取英国革命的教训,防止华盛顿成为克伦威尔第二。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1 22:59:35 +0800 CST  
查理二世与议会当时就吸取教训,坚守民主政治的原则,有事只通过协商妥协来解决,决不动武。
民主就是争吵。查理二世与议会吵啊吵,最后议会把查理二世吵老了,吵死了,才算数。
1685年查理二世离世,无合法继位的子女,遂让弟弟继位,是为詹姆士二世。
不幸的是,詹姆士二世是个“君权神授”观念很重的人。继位之初,与议会相互支持,关系不错,但好景不长。这位国王信天主教,不信国教(新教圣公会),议会、国教会和很多人不爽,一个国王居然是异教徒,这无论如何说不通。
国王虽然信奉天主教,但主张宗教平等,各种教派自由发展,这与议会刚好相反,议会主张只发展国教,其他宗教要严控打压。
双方矛盾对立起来,互不让步。
议会眼看国王是个顽固的死脑壳,就暗中支持查理二世的私生子来争王位。这个私生子名叫蒙墨思,信奉国教,与议会一致,现在荷兰流亡。
1685年6月11 日,蒙默思率领军队,从荷兰到英国的西南海岸登陆,正式宣布他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大多数人信奉国教,热烈欢迎蒙默思的到来。
詹姆士二世震惊,赶忙调集军队,但他发现力量不足,于是向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亲王求援。威廉派3个军团援助岳父大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1 22:59:57 +0800 CST  
詹姆士二世信心大增,集中优势兵力,打得蒙默思落荒而逃。蒙默思化装成农民潜逃。詹姆士二世开展大搜捕,结果在一条杂草沟里发现了蒙默思。当时士兵没有认出他,不幸的是,从他身上搜出来一些咒语、歌曲、秘诀和祷文,这些东东的字迹出卖了他。
教训:化装要彻底,否则,你舍不得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却舍得了你,让你命赴黄泉。
詹姆士二世把蒙默思送上断头台。刽子手抡起斧子,用力一砍,脖子没断;刽子手运足力气,狠命一斧,还没断;再用吃奶的力气砍下去,依然不断。刽子手砍得心里发虚,扔下斧子,不敢再砍。
监斩官及时发话了:“你不砍断罪犯的脑袋,我就叫人斩掉你的脑袋!”
刽子手不得不鼓起勇气,操起斧子第四下、第五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脑袋终于掉在地上了。
但脑袋上的眼睛依然鼓起。
传说中的“死不瞑目”。
蒙默思其实应该闭上眼睛。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被砍头的远远不止你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制度的进步,就是一刀一斧砍出来的。
詹姆士二世不满足只砍一个人的头,派兵一路杀向英国西南各郡曾经反对过他的群众,无数脑袋断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4 01:03:43 +0800 CST  
这些脑袋堆积起来证明一个事实:詹姆士二世,是一个暴君。
如果就这点事,还不能证明是一个大暴君。后面的事情更令人恐怖。
詹姆士二世信任两个杀人狂魔。
第一个叫铂西.柯克上校,是一个叫布里奇沃特的地方的守军司令。
有天夜晚,詹姆士二世到柯克上校辖区微服私访,老远就听见号声嘹亮、鼓声震震,心想不好,自己微服私访的消息走漏了,柯克上校在组队欢迎我。
柯克上校真是忠心。
詹姆士二世走近才发现,这鼓号声不是欢迎他的,而是给人伴奏的。
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能让不可一世的柯克上校组队伴奏?
这批有面子的人,此刻正排成几列,整整齐齐地被吊挂在军营窗外,双脚摇晃,痉挛颤抖,痛苦地呻吟喊叫。
原来,柯克和其他军官一起饮酒,想找点乐子。柯克灵机一动,就把一批男女“囚犯”吊在窗外,边听囚犯们的痛苦呻吟,边饮酒。
这个办法超有创新,大家听着兴致高昂,举杯狂饮。后来又觉得还不够,少了和音,于是命士兵击鼓吹号,为囚犯们的痛苦呻吟伴奏。
这下很有刺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4 01:04:09 +0800 CST  
詹姆士二世见状,觉得非常好笑,拍拍柯克肩膀说:“太妙啦,太妙啦,柯克,亏你想得出来,哈哈哈……”
此刻的詹姆士二世,已经被残酷的政治斗争,洗练成一头毫无人性的动物。
柯克得到鼓励,整起人来更加起劲,管他殃不殃及无辜。
第二个叫杰弗里斯。詹姆士二世觉得,直接把反对者往死里搞,有点不问青红皂白,社会上议论比较多,不妥,还是依法办事好。
于是挑5名法官组成“裁判所”,首席法官就是杰弗里斯。该同志深刻领会国王意图,整起人来毫不手软,先后到多尔切斯特、埃克塞特、汤顿和威尔士等地巡回审判。严审严判,大搞株连,动辄砍头、鞭笞、监禁和流放,所过之处,血腥弥漫。
杰弗里斯下令,把尸体砍成碎块,先油炸,再和其他尸块一起,分送到闹事村庄,悬挂在十字路口、集市广场、山坡草地、教堂塔尖上,以此警示大众。每当一阵风吹来,尸体格格作响,散布出阵阵恶臭,过往行人无不颤栗奔逃……
是真的惨绝人衰!做这种事的家伙还是人吗?
有人写信向詹姆士二世告密,谁承想国王象打了鸡血一样哈哈大笑:“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今后谁还敢反对至高无上的国王!”
那些著名的挂尸地点,半个世纪以后人们还是怕路过。
以上还只是詹姆士二世对起义反叛者的镇压。他还迫害教会,因为他想恢复天主教。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5 14:03:30 +0800 CST  
自宗教改革以后,英国大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政治经济体制与之紧密联系,早已适应社会现实。詹姆士二世想恢复天主教,无疑是与绝大多数人为敌。一旦复辟天主教,会使国家政策和工商业产生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烈反对;旧贵族和国教会也反对,因为复教会让他们失去土地所有权。
6名主教带着请愿书面见国王,恳请国王不要复教。詹姆士二世看了请愿书,十分震怒,宣布“这是叛乱的标志!”吓得主教们慌忙连说不敢。
国王发怒:“我告诉你们,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请愿,你们竟敢对本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产生了疑问,在过去的英格兰,有没有一个高贵的教会人士对国王的权力产生过怀疑?!”
说完,叫人递给主教们一份《容忍宣言》,要他们去广为宣传。该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国王高于国会,王权高于法律,全体国民必须宣誓忠于国王陛下。
赤裸裸的专制宣言。
国王的命令如山,意志如铁,必须执行。
可是,主教们并不宣传。詹姆士二世知道后,十分震怒,抓了7位主教投入塔狱。
看你们还敢违抗君命,阳奉阴违!
谁知,国王的权威又一次空虚了。7名主教押往塔狱时,市民自动汇集,长跪在地,为他们祈祷。主教们进牢房时,狱卒非但没有为难他们,反而祝福他们。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5 14:04:14 +0800 CST  
为了防止主教们关押难受,监狱长先生居然叫人送来酒菜,给他们饮酒宴乐,天天如此。
主教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国王又惊又怒,决定审判主教们。国王有把握让他们伏法,因为检察长、首席法官是自己人。
可审判结果大跌眼镜,陪审团宣布主教们无罪,而且在法庭上庄严指出:
国王詹姆士二世并不拥有、也不可能拥有不受约束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国王 “搁置”一切法令,那臣民们除了生死由命外,还有别的活路吗?主教们的罪名是莫须有的,他们是在国会法令范围内行事的。
陪审团事实上是判决国王无专制独裁的权力!
在法庭围观的群众欢声雷动。
国王知道后,深怒于心,决定孤注一掷,使用军队。手上有1万5千名士兵,足可以反败为胜。
但一个消息让他面如死灰。
因为有人告诉他,军队知道法庭的判决后,士兵们奔走相告,欢呼庆祝。
这样的军队还会愿意去镇压吗?
国王实在是觉得脸上无光,想挽回点面子,就不理会主教和法庭,只命令军队抓那些狂欢的人,交法庭审判。
士兵们抓一批人交给法庭,法庭就判他们无罪,一而再,再而三,变成了一出欢乐的闹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6 23:50:20 +0800 CST  
这下国王算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权威不过是空中楼阁,社会各界已经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
詹姆士二世的倒行逆施,已经开罪了社会所有的阶层。他还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大家油然而生想起了克伦威尔。
社会对国王失望透顶。
搁在以往,一定会有人起来闹革命。但上次革命的教训历历在目,动武也会导致独裁。所以大家只指望一件事:国王没有儿子,年龄已老,希望他快点死,好让女儿玛丽继位。玛丽嫁给了荷兰执政威廉亲王,信奉新教,不存在恢复天主教的问题。
各界都求老天,把这个魔鬼般的专制老头收了去。
但是,这老头非但没有任何要死的迹象,反而精力过人,55岁了还能生个大胖小子,在那个时代,可不多见呦。
詹姆士二世老来得子,终于有了男性继承人,高兴得不得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下轮到社会各界们郁闷了。本来生了小王子,人民也应该高兴才对,这次人们却乐不起来。王后信天主教,小王子一定会被他妈培养成天主教徒。
老国王随时有可能见上帝,到时候子尚幼母代政,王后一定想恢复天主教。
天啦,怎办?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6 23:51:57 +0800 CST  


詹姆士二世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7 21:59:28 +0800 CST  
这时候,原来被国王关押的7位主教获释了。他们一出狱就密商,把玛丽和威廉亲王请来执政。
这是个大胆的计划,不成功的话会被詹姆斯二世折磨死。
但形势危急,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们七个人告诉威廉亲王:你岳父大人最近生了个男孩,但这个男孩是个野种。这事大家都这么认为。你赶快率军到英国来,保护你妻子的王位继承权,否则,王位就会被野种崽子占了去。
赶快啊!不然来不及啊。
这个男孩真的是野种吗?查无实据。但大家对国王恨之入骨,就刻薄地把这孩子说成是野崽子,不希望天主教后代继承王位。
这个威廉亲王,是詹姆士二世的外甥兼女婿,年纪轻轻就有雄才大略,早年曾领兵打败法国入侵,被公推为荷兰执政。后又派军帮助詹姆士二世打败蒙墨思继位,现在正代表新教,与代表天主教的西班牙作战,威信很高。
他早就派间谍到英国活动。因为欧洲只有英法两国还在维护天主教,威廉开始的目的是密切掌握英国动态,以备不时之需。当他发现英国朝野欢迎他当国王时,不禁大喜过望,也就顾不得岳父不岳父,于1688年11月1日,指挥1.4万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向伦敦推进。
理由是防止王位落入野种之手,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所谓防野种,不过是个表面理由,实际玛丽和威廉亲王与英国议会达成了内部协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8 23:41:00 +0800 CST  
詹姆士二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生个仔也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只好雄起自卫。法国国王想出兵援助他,詹姆士二世怕法军入英,会引起老百姓更大的意见,所以谢绝法王的好意。
詹姆士二世的军队达4万人,是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他坚信,他的军队以4万对1.2万的绝对优势,收拾他女婿没一点问题。
威廉进军出乎意料地顺畅,沿途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许多城市迎风而降,发表拥护宣言,开门接客。
詹姆士二世派出军队去抵抗,谁知军队一去无回,投向威廉一边去了。
詹姆士二世惊讶不已,因为军队的司令是自己情妇的弟兄,连这么铁关系的人都靠不住,那还靠谁呢?
不久,女儿安娜公主,也在伦敦主教的护送下逃走了。詹姆士二世闻讯,仰天痛哭:“天哪!安娜,你竟也抛弃了父王!”
众叛亲离。
中国有句老话,多行不义必什么来着?
安娜的出走,彻底击溃了詹姆士二世的信心。他送走妻儿,谎称要与威廉谈判,于10日半夜1点,带着亲信,逃往法国。
年轻时他英勇无比,老来竟如此落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08 23:41:25 +0800 CST  
想象中,威廉的军队应该长驱直入,进攻伦敦。可事实上,他的军队先快走,后慢走,最后干脆走一步,停一步,边散步边观赏四周景色。
为什么?
威廉在等待一个消息,看岳父大人詹姆士二世是否还在伦敦,如果在,他的军队还会慢下来。
威廉并不想杀了詹姆士二世,毕竟是他岳父,与他前世无怨后世无仇,捡了人家的王位还杀了人家,就不厚道了。再说,自己的老婆也不会答应。
希望岳父大人你快点跑啊。
听说詹姆士二世已经离开伦敦后,威廉马上领军急速前进。因为伦敦已经乱成一锅粥。
当他兵临伦敦城下之时,突然接到军报,说他岳父大人还在城内,这下威廉大吃一惊,急令军队暂缓入城。
怎么回事?
原来詹姆士二世逃到肯特郡海边时,被渔民发现,肯特郡郡长是个保王派,他好酒好饭招待国王,劝国王重整旗鼓,抵御威廉,保卫王室。
16日,詹姆士二世就这样情愿不情愿地返回伦敦,准备作死抵抗。
威廉慨叹:岳父啊,你咋这么傻呢,难道看不清形势吗,你叫我好为难。
于是勒兵不进,等岳父再次逃走。
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岳父逃走的消息。没办法,于17日晚上派一小队兵占领王宫,认认真真明明白白地告诉国王,明天威廉要进城了,请国王明天10点前离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5-10 00:21:51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