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1 15:49:17 +0800 CST  
网易公开课:谁建造了美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1 19:18:50 +0800 CST  
德鲁损失高达100万美元,多年以来为了钱,总是处心积虑损害别人,今天,终于尝到了小聪明碰石头的苦果,损失巨大。痛定思痛之后,他总结了一个教训:

“如果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卖空,早晚还得把它买回来,否则,只能蹲监狱了。”

总结得多好----这是血的教训啊!阿不,这是钱的教训啊!失钱比失血更让人心痛!

范德比从未在股市用心过,却一进来石破天惊,面对如狼似虎的市议员和投机商们,沉着应战,绝力反击,一举击破兽群的残酷围攻,打得老虎们满地找牙,赶得狼群四散奔逃.....

范德比此战获利500万元之巨,全面控股哈林公司。

获得控股地位后,范德比首要任务是建设百老汇公交线路,让这条黄金线路早日产生黄金收益。

工程进展很快,范德比还是嫌慢,不断催促。

1863年10月,工程热火朝天。突然,范德比收到纽约州高等法院指令,州高院宣布:哈林公司不具备开通百老汇公交线的权利,如要开通,必须重新修订哈林公司章程,并得到州议会通过!

才了结市议会的骚扰,州议会又来插手了,这世界,哪来的这么多妖怪?

有唐僧肉的地方就有妖怪,有暴利的地方就有黑手。

范德比苦笑,知道这肯定是对手不甘心失败,跑到州一级议会煽风点火,力图扳回一城。

州一级议会比市一级议会地位高,权力大,且办公地点不在纽约,而是在奥尔巴尼,范德比要远途奔波,那里又没有几个熟人,应付起来相当麻烦。

范德比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万能的朋友--美元。他大把花钱,买通议员。可任你花多少钱,议员们只是口头上答应帮忙。

议员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等一个人----德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1 23:07:14 +0800 CST  
德鲁同志和他的小伙伴们终于赶到奥尔巴尼,不过不是来捣乱的,而是来帮助范德比哈林公司落实有关权益的。

经过上次一仗,德鲁牢记教训,不再作恶,决定帮助范德比,为哈林公司打抱不平。

经过不懈游说,取得巨大成功,州议会正式承诺:把百老汇公交线交给哈林公司经营。

哈林公司的股价经过上次一役之后,回归正常水平,每股90美元。州议会的决定一传出,社会一片欢呼,哈林公司股价节节上升。1864年3月,股价升到140美元了。

德鲁能够改邪归正,州议会能够秉公处事,多难得呀!范德比都有点不相信。但事实摆在那里,不由得不信。

那好吧,既然条件已经成熟,那就召开哈林公司章程修改听证会吧,范德比想快点了结此事。

听证会很快有了结论:纽约州铁路委员会不同意哈林公司新章程。

范德比得到消息,大吃一惊:自己花了代价,州议会表态支持,身为州议会内部的一个铁路委员会,怎么会不同意?

范德比打了个激灵,马上反应过来:有问题,有大问题。

经过明察暗访,果然问题大大的。

原来,德鲁之所以游说州议员支持哈林公司,目的是推高哈林公司的股价,至于接下来,当然就是想办法打压哈林公司股票,让其大跌。

推高打跌,高借低还----这手段多么熟悉,它的名字就叫“卖空”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1 23:09:05 +0800 CST  
听证会的结论一传出,股价急跌,一天内从140元掉到101元。德鲁和州议员们,已经在140元抛售一大批股票,转等股票下跌、再下跌。现在一天之内跌了39元,德鲁很激动,他决定再等,预计股票很快会跌倒50元。

140-50=90元。一番运作,每股可赚90元,不负我德鲁一番苦功。

但是,贪欲害了他们。要是他们不等50元的低价,在101元价位平仓,会大赚一笔。

他们等啊等,一直没等到那梦想中的50元低价。范德比再次召集铁杆盟友,筹资500万美元,接住所有抛售的股票。在范德比的强势支撑下,股价止跌转升,3月末涨到125元。

德鲁开始慌了,他意识到,上次的悲剧即将重演,于是急和州议员商量对策。

接着,州议会宣布,允许范德比增发300万元哈林公司股票。

此举看上去是关心哈林公司,实际是一个陷阱。行家知道,一只股票只要规模增发,股价一般会下降。德鲁和议员们没有其他阴招可使,只好装作好心暗暗使绊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2 23:08:00 +0800 CST  
从德鲁到阿尔巴尼,范德比就对他保持警惕,估计德鲁会搞鬼。原以为德鲁会玩什么新招数,谁知德鲁毫无长进,依旧玩老招。

德鲁一而再、再而三的捣鬼,让范德比愤怒。而真正让范德比无比愤怒的是州议员。市议员的卑鄙无耻他已经领教过了,原以为这是纽约市的特殊现象,想不到人模狗样的州议员和市议员一样,不顾公义,奢利如命,在金钱面前天下乌鸦一般黑!

但是,你们要看清,站在你们面前的是谁?

我是范德比!

一个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一个克服无数困难的人,一个战胜无数无赖的人,一个创造无数奇迹的人----一个战无不胜的人!

面对你们这些无赖,我同样不怕!

范德比稳坐办公室,命令接下所有增发的股票,推高股价,让州议员的损招化为利剑,刺向他们自己,让他们的梦想化为泡影。

4月股价涨到224元,5月中旬达280美元!

德鲁他们抛售时的价位是140美元,现在高达280美元,意味着每股亏损140美元。如此高的亏损让德鲁他们心急如焚。此时股价每涨1美元,都让他们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这些人兽的恶劣表演,让范德愤怒到极点,他完全没有收手的意思。

对待特别无耻之人,无需慈悲为怀。

股价还在上升,德鲁他们还在大出血。

州议员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家产将损失殆尽。

紧张之际,有人跑来问范德比:你打算什么时候罢手?

范德比像一只愤怒的狮子,大声一吼:“让股价飙升到1000美元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2 23:09:00 +0800 CST  
@zlt4新号 2016-08-03 10:07:02
3月末涨到125,他们140卖出的,理论上还能赚钱啊,为什么不平仓
-----------------------------
他们梦想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迫使股价下降,谁知又被范德比化解,等到这一轮交手过去,股价已经超过140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3 10:59:00 +0800 CST  
作者:tchanshilam 时间:2016-08-03 12:30:58
30094楼 2016-07-30 15:09:00


所谓卖空,是股票操作的一种术语,解释如下:

股市有股票经纪人,他们手里握有大量股票。如果你估计股票将来会下跌,趁现在还没跌的时候,从股票经纪人借出一定数量的股票,然后卖出去。...
—————————————————
楼主,在整个卖空过程中,股票经纪人承担何种角色?他们在卖空中的收益在哪里?
---------------------------------------
股票经纪人属于经纪公司,为进入股市的客户服务。在卖空中他们在借出和收回股票的过程中收取佣金,有的也可事先协议以其他方式获取报酬。
有的经纪人看准一只股票会跌,自己也会投入到卖空潮中,有的还会带动服务对象一起参与卖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3 18:03:59 +0800 CST  
@tchanshilam
见上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3 18:05:25 +0800 CST  
@天缘飞飞 2016-08-04 08:07:23
股票经纪人类似大股东角色,证券在他那里,借出要算利息和佣金的。比如某经纪人拥有一万股,借给A一万股,A要付利息和佣金,到约定时间或警戒位要强制平仓的,假定A只有二万本金,借来这一万股值五万,当A卖空亏到一万九经纪人就要求A追加资金,否则强制平仓收回一万股,A这时亏了本金和利息佣金,经纪人赚佣金与利息。很多股票经纪人破产就是不想赚慢钱,直接参与投机之中。
-----------------------------
你的解释较详细,谢谢。
经纪人为保证借股安全,有的还需要抵押物。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4 08:17:24 +0800 CST  
范德比的怒吼震荡整个纽约,只有身在其中的老油条,才真正知道股价涨到1000美元意味着是什么:

无数人倾家荡产!这是最小的损失。

华尔街半数经融机构会倒闭!这是中等损失。

引发经济危机!这才是大损失。

德鲁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会引起范德比如此震怒,如此不顾一切。德鲁和投机者一想到这个后果,首先浑身颤抖。接着华尔街的股市工作者开始颤抖……

必须阻止范德比!

投机者们自知无法阻止范德比,恐怕越阻止越火上浇油。德鲁和州议员无脸直面范德比,如何敢去阻止?眼看金融灾难即将来临!

大家没有料到的是,随着股价的节节上升,最后颤抖的不只是投机者,还有范德比的盟友和手下。一个盟友终于大胆站出来,劝说范德比:

伟大的海军将军,别再推高股价了,要适可而止。要是很多金融机构倒闭、很多人倾家荡产的话,你就和他们结下了血海深仇,说不定将来会有人追杀你。即使不追杀你,我们在纽约地面做产业也会步步遇阻,难以生存。

一语惊醒暴怒人。范德比恢复理智,决定收手。允许投机者以每股285元的价格,购买哈林公司的股票平仓。

卖出140元,买进285元,每股亏145元,投机者大都哭晕在厕所。范德比还算仁慈,否则他们只能跳入厕所自杀了。

德鲁这次又亏损100万美元之巨,范德比赚了200多万,第二次哈林公司股票囤积战就此落幕。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4 10:53:24 +0800 CST  
新闻媒体总结州议员失败的原因,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贪欲太强,而是因为智商不足----明知市议员已经失败,州议员们居然循着失败的轨迹,依样画葫芦,再失败一次,这不是智商问题么?

股市新人范德比以强大的财力、出众的组织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藐视一切的气概,两次以铁血手段,围歼了四面扑来的虎狼奸商,震慑华尔街。华尔街因此流行一句话:

“卖空哈林股票等于自掘坟墓!”

前人对卖空这样的群狼攻击术,没有多少办法,往往会落个群狼分尸的结果。是范德比第一次大规模聚歼了狼群,让华尔街大开眼界,也奠定了范德比在股市历史上的地位,有人把他誉为为军事界的汉尼拔、诗歌界的歌德,音乐界的谁谁谁,反正是业界引领历史的大佬。

1864年夏,股市大战硝烟散尽,范德比这才有机会集中心思,整顿哈林公司,加强公交线路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修缮铁路。而最重要的措施是改组人事。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德鲁同志居然是哈林公司的董事。他身为公司重要领导人之一,却从不花心思搞好企业,却专门思考歪门邪道,如何从公司套取钱财。他不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仅仅把它当做自己获取财富的平台,什么勾当都干。他赚了钱,可以一走了之,至于企业的生死,哼哼,那是别人的事。

范德比马上撤销了德鲁的董事资格,并把自己的儿子、女婿和铁杆盟友调整到董事会,打造范德比家的哈林公司。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4 10:54:21 +0800 CST  
范德比一开始觉得自己的大儿子威廉.范德比尔特(William Henry Vanderbilt)有点笨,还意志薄弱,没有开拓能力,不是一个做事业的人。这孩子还偏偏不听话,自己做主找了一个姑娘玛利亚准备结婚,父亲极力反对,儿子坚决自主。专权惯了的范德比哪里会容忍不听话的人?父亲愤怒之下,在纽约斯坦顿岛买了一个破农场,给儿子结婚用---

我有家财万贯,就是不给你分毫,你又笨又不听话,就做农民去吧!辛苦是你自找的,贫穷是你应得的。

做父亲的这才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从1841年开始,威廉.范德比尔特认认真真经营农场,几年之后,居然获得良好收益,小日子过得不错,威廉还热心公益,当了社区管理人员,受人尊敬。

做父亲的眼里只有三儿子乔治,不料老三1864年在内战期间负伤转为肺炎病死,范德比悲痛不已。做父亲的辛苦挣下偌大家业,居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范德比不死心,悲痛之余时常找通灵师,试图与死去的好儿子联系。

结果可想而知----只要肯花钱,他总是能与另一个世界的儿子交流,可就是喊不回。

二儿子身体差,无法接班,范德比的眼光这才再次落在老大身上。从送农场那年到如今,已经20多年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里,范德比对大儿子不屑一顾,现在再来看大儿子,居然发现,这家伙也不错,能把一个破农场经营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人才了。除了农场,威廉还置下良好地产,生活富足。当年父亲送农场是为了惩罚,如今儿子靠农场独立致富,这大大出乎父亲的意料了。

更难得是,20多年来,虽然父亲富甲天下,闻名遐迩,人家做儿子的,无论日子曾经多么艰难,耕作多么辛苦,愣是不向父亲要一分钱!

独立、自尊、有骨气!
勤奋、踏实、有能力!
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范德比把威廉放到斯坦顿岛铁路公司董事会,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斯坦顿岛铁路全长只有24公里,仅有3个机车和6个车厢,堪称当时美国最小的铁路,生意很不景气。范德比投资入股控制了这条铁路。威廉进入后,把铁路线和火车管理得有条不紊,非常成功。

范德比对儿子刮目相看。

为了培养儿子,范德比把威廉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控制哈林公司后,任命威廉为哈林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6 00:03:52 +0800 CST  
威廉以前经营小农场、小铁路,现在猛然接手一条大铁路,顿觉压力很大,责任如山。他知道,对外,只有经营好哈林铁路,才能不负股东们的期望,不让对手看笑话;对内,只有赢得父亲的认可,才有机会继承庞大的家业。因此,他认认真真抓管理,兢兢业业抓项目,踏踏实实搞经营,哈林铁路管理水平迅速上升,效益好转。一条原本资源很好的铁路,驱逐了混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

范德比对儿子的表现惊讶不已,看到哈林铁路起死回生,他老泪纵横----范德比家终于后继有人了!

儿子的优秀表现,让范德比年轻了不少,也给他扩张家族产业带来无穷动力。

看到哈林铁路日益稳定,范德比的目光瞄准了哈林铁路附近的两条铁路----哈德逊河铁路和中央铁路。

像老鹰紧盯地上的野兔,寻思着什么时候一飞而下,一击而中。

1864年他进入哈德逊河铁路董事会。该铁路总裁是范德比的铁杆盟友,曾经在两次哈林股票大战中鼎力支持范德比。总裁看到范德比挟势而来,知道任何抗拒都无意义,还不如为了友谊,留下人情,于是他在1865年把总裁职位拱手让给范德比。范德比轻松拿下哈德逊河铁路公司,随即改组管理层,由儿子威廉担任副总裁,负责具体经营。威廉把哈林铁路和哈德逊河铁路合并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10多年前,兴起铁路修建潮。在布法罗和奥尔巴尼之间,大大小小建了好几条铁路,相互竞争,效益大损。1853年,这些小铁路联合起来,组建中央铁路公司,避免内耗,提高效益。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6 13:41:28 +0800 CST  
哈德逊河铁路和中央铁路之间,仅仅相隔一条河,这条河就是 哈德逊河。两条铁路如此靠近,当然有说不清的关系。中央铁路的许多执行董事,也是哈德逊河铁路的股东。

两家人员如此重叠,按道理在运输上应该联系很紧密,实行高度合作。

实际却并非如此。

由于两条铁路被河隔断,正常情况下,从布法罗去纽约市的旅客,乘中央铁路火车到河边下车,改乘船过河,再上岸乘哈德逊河铁路火车去纽约。

如果两家密切合作的话,就应该设置这样的换乘服务,方便两家生意。

可中央铁路不愿意。

中央铁路两位大佬科宁和舍斯曼,除了在铁路上发财,还在水路上发财。他俩入股哈德逊河蒸汽船业务,千方百计为水路运输谋利益。

他俩把中央铁路下车的旅客,装进蒸汽船,直接从水路运到纽约去了,不坐哈德逊河铁路火车了,此举让范德比损失很大。范德比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他想修建一座桥,把两条铁路连接起来,这样旅客不要换乘,也就不会被蒸汽船拉走了。

可问题是,中央铁路如不愿意与桥连接,这桥也修了没意义。

范德比寻思怎么突破中央铁路,迫使他们同意修桥。

正当范德比苦思良策的时候,中央铁路两位大佬自己找上门来了。

原来,中央铁路董事会爆发内斗,有股东集结起来,要把科宁和舍斯曼拱下台。

科宁和舍斯曼一不做二不休,到企业外寻找靠山,附近财雄势厚的范德比无疑是首选。

这正中范德比的下怀。范德比入股中央铁路公司,为科宁和舍斯曼撑腰。那些造反的董事们看到名震华尔街的大神范德比来了,吓得
花容失色,不敢造次。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6 13:42:26 +0800 CST  
科宁和舍斯曼保住了位子。为了感谢大恩人,他们马上赞同在哈德逊河上建桥。一座漂亮的铁桥,很快横跨两岸。中央铁路和哈德逊河铁路火车上的的旅客,再也不要下车坐船,而是从桥上轰隆隆飞驰而过,哈德逊河再也不是阻碍了。

不久,科宁辞职,舍斯曼继任总裁。新总裁与哈德逊河铁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送给范德比一份礼物:中央铁路公司每年送给哈德逊河铁路公司10万美元赞助费。这礼物不小。不过,礼物不在乎大小,重要的是成就感,范德比很高兴。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的1866年,舍斯曼暴病身亡,中央铁路公司群龙无首,很快陷入混乱。

中央铁路是一条效益好的铁路,很多人对此馋涎欲滴。混乱之际,引来了狼群。铁路资本家亨利.吉姆、银行家威廉姆.法格、银行家莱格兰德.罗克福德三个人,结成联盟,大肆购买中央铁路股票,很快超过一半,实现控股。

很自然,吉姆成了总裁,法格成了副总裁,罗克福德做了董事,牢牢掌握了公司大权。

范德比不关心谁当头,只关心是否能与自己保持良好关系。那三位同志确实非常重视与范德比的关系,当家伊始,就宣布:解除与哈德逊河铁路公司的合作协议,不再给对方每年10万元的赞助费。

直接断绝与范德比的关系。
这,惹恼了范德比。

这还不是最气人的。最气人的是,这三位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打起范德比的主意来,想收购哈德逊河铁路公司!

哈,关公面前耍大刀,杰克逊面前喊决斗----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那三个人正筹划,得准备多少资金,才能收购哈德逊河铁路公司?只要收购顺利,他们就会成为铁路大亨。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7 23:46:33 +0800 CST  
范德比不过是一个老头,没什么可怕的。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资本为王,任你英雄好汉,任你如虎似狼,只要资本比不上,你就得滚蛋,滚得越远越好。

他们三个人,两个银行家,一个资本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范德比如何顶得住。

但是,他们打破脑袋都想不到,范德比用一个非常简单招数,就击败了他们。

1867年1月,范德比在媒体公开说明,解除与中央铁路的合作关系,并提醒大家:伊利铁路是一条从布法罗直达纽约的铁路!

前面的话好理解,就是两家公司解除合作关系。可后面那句话,不知所云。

很快,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范德比下了一条命令:关闭哈德逊河大桥!

自从这座大桥建成后,中央铁路的客货,源源不断过桥,运向纽约。现在,范德比把桥关了,中央铁路的旅客和货物,就停在桥边,过不去。

大家终于弄懂了报纸上的那句话的含义,就是中央铁路已经不通了,要去纽约的客人,可以转乘伊利铁路去。

人是活的,货是死的,只能堆积在哈德逊河边,越堆越高。

那三人帮慌了,再有钱,也无用!硬扛了一周之后,终于服软了。他们答应范德比,继续保持合作关系,继续给10万元管理费。

桥,恢复通行!

这件事过后,范德比寻思,防止中央铁路欺负自己的最好办法是,收购和控制它。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7 23:47:32 +0800 CST  
别人做得初一,我就做得十五。于是,他悄悄收购中央铁路股票。他明知那三个人有钱,但还是决心不惜工本,收购对手,花多大代价都绝不手软。

不过,范德比万丈豪情毫无用处,因为那三个人也在帮他。半年内,三位有钱人用他们高超的管理术,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效益升高,直到利润接近负数。

屋漏偏逢连夜雨,竞争对手还开展价格战,逼中央铁路降价,效益不得不走向负数。

他们在金融领域坑蒙拐骗,手段高超,呼风唤雨。到了铁路实务必须见真章,他们就傻眼了,用不入流的手段胡搞一通,终于成功搞趴中央铁路。

红火的公司折腾得瘦骨嶙峋,股东们群起造反。1867年11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公司元老一致拥戴范德比担任总裁,那三位被扫地出门。

公司元老们赶走了豺狼,迎来了饿虎。范德比没花多大功夫,很快控制公司,把儿子、女婿和铁杆盟友选入董事会,中央铁路就成了范德比家的产业了。

从1863年到1868年,短短五六年间,范德比就控制了3条通向纽约的重要铁路。他把3条铁路实行联运管理,效益大增,1868年的旅客数量是往年的2倍。1869年他把3家铁路公司合并,组建“纽约中央哈德逊河公司”,成功变为铁路大亨。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08 23:33:27 +0800 CST  
范德比大亨站在高处,眺望旷野,视野所及,生机无限。过往的努力,化为宏大的事业,范德比豪情满怀。

当人生登上一个高峰之后,他的眼界就大为开阔。范德比登高望远,思考铁路事业的未来。

他知道,通向全美最大城市纽约的铁路,有三条:一条是他拥有的中央铁路,一条叫宾夕法尼亚铁路,一条叫伊利铁路。三条铁路之间当然有竞争。范德比认为自己的中央铁路最有竞争力,客货运输和管理都比其他两条强。伊利铁路与中央铁路都连接纽约河布法罗,线路有点重复,客货竞争很厉害。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方向与前两条铁路也相同,三家不竞争是不可能的.

范德比不想三家恶性竞争。于是决定,争取三家签订协议,把三条铁路的利润集中起来,再三家平分,这样就不要打价格战。相反可以统一定价,轻松赚取高额利润。

要三家签订协议,得里外两家同意才成。

宾夕法尼亚铁路老板托马斯.斯科特(A.Scott.Thomas)为人理智,专心致志想办好铁路,所以同意。

范德比在伊利铁路有不少股份,在董事会中有自己的代表,估计自己施加影响后,问题不大。

可问题偏偏出在伊利铁路。

当范德比得提议在董事会上抛出后,除了范德比的代表一人赞成外,其他董事没有一个同意。他们认为,伊利铁路比另外两家重要,应该多分利润,而不是平分利润。

范德比遭遇当头一棒。一个自认为是铁路大亨的人,完全被董事会无视。

不久,他又听到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伊利铁路董事会与密歇根南部铁路公司谈判,获得一条通往芝加哥的铁路线,这样一来,伊利铁路就与范德比的中央铁路并行,火车跑起来齐头并进。

也即,伊利铁路正式摆开架势,与中央铁路竞争。

而这个谈判,居然是背着他干的。范德比作为伊利铁路重要董事,竟然事先毫不知情。
这下范德比看清了,伊利铁路的同事们,正团结起来,在自己背后狠狠捅刀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范德比真正被激怒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10 22:56:10 +0800 CST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范德比岂能容忍这等看轻他的事?范德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控制伊利铁路,让这些笨蛋们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算!

范德比知道,自己要达成目标,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伊利公司的老总,而是来自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德鲁。

冤家路窄。

其实,讲冤家路窄是不对的。你肯定想象不到,范德比和德鲁同在伊利铁路公司做董事,多年来是合作的。

难以理解,却又是事实。

德鲁进伊利公司,比范德比早得多。

伊利铁路是连接纽约河五大湖区的重要铁路,从1832年开始建设。由于经过的地方政府太多,政治干预大,扯皮多,花了19年才建成。因地方争抢铁路通过自己的地盘,导致线路蜿蜒曲折,经过不少荒无人烟的地方,运营成本高,事故多,仅1852年就发生30起大事故。

但上面所有的事故加起来,都比不上1853年一件事故大----德鲁同志选入伊利铁路董事会。

1854年,伊利铁路由于各种原因,经营陷入绝境,危急之时,德鲁借给伊利铁路150万美元,救得铁路一命。

鉴于德鲁立了大功,被任命为财务总监。

伊利铁路成功找到了一个吸血鬼。

德鲁在伊利铁路大显身手。他一上任,就暗暗在一个市场打压伊利公司股票。当股价低到一定程度时,他这个财务总监下令,在另一个市场出售伊利股票。这时候总有一个人,尽量把低价股票买走,等到伊利股票回归正常价格后,再出售赚钱。

这个购买低价股票的人,不是德鲁,就是德鲁的手下。

简而言之,这种手法叫做化公为私。

这只是德鲁一种操作手法。他至少还有两种手法,即买涨和卖空。德鲁同志凭借财务总监这个核心位子,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操控伊利铁路公司股票,为自己大把赚钱。华尔街都知道这事,他们不称德鲁为“财务总监”,而叫他“投机总监”。

伊利铁路在德鲁的折腾下,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来,一直生不如死。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8-10 22:57:07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