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作者:@三元毛豆 时间:2013-10-20 10:43:56
靠,我昨天晚上回的帖子呢?
--------------------------------------
你的回帖那个卡通很可爱,居然不见了,真奇怪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18:32:43 +0800 CST  
作者:@霸耻霸荣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10-20 19:24:02
这一节不太明白,他哥哥不是死了么?怎么会把胜利喜讯告诉他哥哥呢?
------------------------------------------------------------------------
华盛顿除了劳伦斯,还有个哥哥叫奥古斯丁。此处未注明是我的失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20:15:07 +0800 CST  
农民起义,直接冲击汉密尔顿的财政宏图,若任其下去,税收政策将夭折,国家征税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这样的话,将国将不国。
因此,他极力鼓动华盛顿动武。他收集农民起义的不法行为,着重指出,暴动的人,不单单反对酒税,还反对国债法令、银行、给议员发工资等等,完全与国家对着干,不镇压不足以安国家、护政府。
最终,总统决定动武。
他命令弗吉尼亚、马里兰、宾夕法尼亚、新泽西提供1.5万名民兵。因陆军部长诺克斯有事回家了,汉密尔顿自动担负其职。
起义者听说天神----华盛顿亲自领军,怕了,派员面见总统,愿意服从法令。
华盛顿回答:口说无凭,要见行动。
华盛顿到宾州和马里兰视察军队之后,要回费城开会,就指令弗州州长亨利.李接替指挥权。但实际汉密尔顿在领导。
汉密尔顿领兵进入起义地区,起义者早已逃之夭夭。汉密尔顿只好抓了100多名嫌疑犯了事,有两名被判处死刑。
事过之后,这些人都被总统赦免。
政府平定威士忌起义,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征税权得到确认。
但是,武力征服群众起义的做法,招致了社会广泛的批评。社会主流民意认为,联邦政府没服务就征税,本身就不合理;对受害群众的不满,没有采取良性措施解决,反而动用军队,这违反宪法,极为荒唐,难道军队是用来对付老百姓的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23:44:16 +0800 CST  
起主导作用的汉密尔顿,被人骂得百花齐放、狗血淋头。
汉密尔顿十分委屈。自己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奠基操碎了心,现在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值得。
走人,随你们瞎搞。
1795年1月,汉密尔顿辞职,华盛顿怎么留也留不住。
根据汉密尔顿的推荐,华盛顿任命审计员沃尔科特为财政部长,任命爱德华.卡林顿为审计员。
正在华盛顿忧愁之际,陆军部长诺克斯也坚决辞职了。蒂莫西.皮克林接位陆军部长。
忽然间,得力助手一个接一个走了,华盛顿顿觉悲凉。
下面讲讲第二件事。
还得从热内在美国鼓动群众抗英讲起。英国当时很恼火,于1793年11月发布命令,拦截一切载有法国殖民地产品的船只或者从法国殖民地运出货物的船只。
此举无疑主要针对美国。
按照命令,英国舰队在加勒比海捕获了300艘与法属岛屿做生意的美国商船,没收获物,将水手投入监狱,或者强迫到英国海军服役。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英国仿佛还没玩够,继而宣布无限期占领美国西北部军事据点。这些据点,英国曾经承诺,只要美国满足偿还英国债务的要求,英国军队就撤走。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23:44:43 +0800 CST  
这等于不把美国放在眼里,单方面撕毁了原来的协议。
更有甚者,英国任命的加拿大总督,鼓动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与美国对抗。
英国的所作所为,侵犯了美国的主权,侵害了美国人的利益,侵犯了美国人的感情,给美国带来巨大危险。
美国上下愤怒了。人民高唱爱国歌曲,自发游行,保家卫国的口号此起彼伏,。
杰弗逊历来不正眼瞧英国,此时他向国会提议,对英国实施报复性关税。此举无异火上浇油,国会高呼“断绝与英国的一切往来”的口号,要求建立沿海炮台,动员民兵参战。人民也要求作战。
就是历来亲英的汉密尔顿,也主张建军到港口设防。
战争,一触即发。
英国难道不知道后果么?
知道。
但又怎样?你美国贫穷落后,国力衰微,还怕你不成。你自己违背中立宣言在先,让我大英帝国有失颜面,我没有出兵直接打你本土,就已经够意思了。
穷鬼还闹,自不量力。不教训你一下,你还以为自己是大爷。
首先看穿英国的是汉密尔顿,一阵狂热之后,他冷静下来了。
与英国真的能开战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23:45:03 +0800 CST  
仔细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打不得。
首先,军力比不上,打不赢英国。中央政府才建立不久,实力弱小,不可能胜利。一旦失败,这个政府的威信将一落千丈,弄不好会解体。
其次,美国的发展,离不开英国。一旦打仗,进口关税就会切断,新政府就没有收入,国家的财政信用大厦就会崩溃,共和国就会毁灭。
打仗,等于自杀。
意识到这些,汉密尔顿不寒而栗。
1794年3月,他进言华盛顿:仗,打不得,只能派人与英国去谈判。(此时,杰弗逊已经辞职走人)然后讲了一大通道理。
华盛顿听着汉密尔顿口若悬河,又一次意识到,应该听听对立的意见,但内阁已无杰弗逊。
多么可惜。
现在想起来,有争论才有真理,争吵才是真正的和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遗憾的是,汉密尔顿和杰弗逊不同也不和。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争论才是政治的精进之道,没有必要因此不和。
晚了。
在汉密尔顿的建议和活动下,华盛顿4月派首席大法官、联邦党人杰伊出使英国。临行前,汉密尔顿对杰伊进行了详细交代。
而真正的国务卿伦道夫同志,被凉到一边。
谁叫你是共和党人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0 23:45:27 +0800 CST  
作者:@生活用水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2013-10-21 09:46:27
看天涯煮酒很久了。特意注册了一个号,出来向向潇湘致敬。真诚希望此文能够结集出版,让更多人看到。对开启民智功德无量。同时修订一下,使之更加朴实,严谨,目前文风稍显嬉皮了些。毕竟看网文的年轻读者多,而出版物是要面对大众的,要经得起考量。
-----------------------------------
谢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1 13:13:41 +0800 CST  
杰伊出使英国,还没正式谈判,就遭遇意外之灾。
当时瑞典、丹麦等国成立一个新的武装中立同盟,邀请美国参加,伦道夫极力赞成,认为可凭此举与英国讨价还价。但华盛顿担心受其牵累,内定不参加。
汉密尔顿担心英美谈判失败,居然将美国不参加的绝密决策,私底下透露给英国驻美公使。
杰伊就这样丧失了一个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这事汉密尔顿做得很不地道。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偏有万人捶。杰伊还遇上一灾:美法因热内事件互相召回了大使,这次派杰伊出使英国的同时,为了平衡亲法派,就命门罗出使法国。
门罗同志是个灵泛人,他看到原驻法公使吃不开,就转变策略,一到法国,就公开发表赞扬和支持法国的演说,语言极其热情洋溢,法国很高兴,热诚欢迎新大使。
但门罗没想到的是,此举害了杰伊。英国获知门罗的演讲内容后,正告杰伊:“如果门罗的言行代表美国政府的态度,对于国王陛下的大臣来说,要将他的言行视为真正的中立,将是困难的。”
外交语言讲究严谨,所以七弯八绕,让你听上去头晕。上面那句话直叙胸臆就是:你美国不是讲保持中立吗?那门罗在法国大讲支持法国,你们作何解释?假如你们站在法国一边,那跑到我英国来谈判干嘛?
杰伊欲哭无泪。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1 23:53:41 +0800 CST  
因此,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为了获得英国在商约和西北部据点上的让步,不得不放弃了海上自由。
不怕强敌,只怕内奸;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弱国无外交。
1794年11月19日,两国签订条约,史称《杰伊条约》。
条约有利于美国的内容:英国军队在1796年6月1日前从美国西北部据点撤出;名以上确立了两国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美国商船可以到英属东印度贸易。
不利内容:一是第12条对美国商船到英属西印度贸易,作了严格的限制,只准70吨以下的商船去,且禁止将英属西印度产品输往其他国家。二是英国没有作出不捕获美国商船的保证,只要美国商船从法国运进运出商品。英国都有可能没收。美国有航行的自由,没有运货自由。
如果真按条约执行,美国海上贸易将遭受重大打击,损失惨重,国内经济将遭遇寒冬,许多企业和家庭将破产。
汉密尔顿辞职后不久的3月7日,条约传到费城。此时国会休会,条约交到华盛顿手上,他看了条约,很愤怒,直言“我不喜欢这个条约”。但又没有办法。他预料,条约一旦公之于众,必定会掀起惊涛骇浪。
怎么办?伦道夫曰:保密。华盛顿把条约束之高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1 23:54:01 +0800 CST  
1795年6月,参院复会,条约在参院秘密研究。
联邦党占优的参议院,也对条约很不满意,但静下来研究条约,他们无奈地发现,美国国力决定了,只能签署这样一个条约。
因为英国正在与法国交战,极力封锁法国,也就不可能允许美国海上自由,美国又无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因此,即使门罗、汉密尔顿不犯错,条约也好不到那里去。
剩下的就是选择问题:要么选择条约,要么选择战争。
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能选择条约。
但第12条太苛刻了,决定暂不执行,由总统与英国再行协商。最后参院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批准了条约,然后交总统签署,同时建议总统在签署之前保密。
签不签呢?华盛顿望着条约发愁。
条约的内容激怒了一个人----梅森。这个老革命现在是联邦参议员,他咽不下这口气,把条约内容摘要,送给费城报纸发表。
条约内容传开,举国哗然。就是倾向联邦党的群众,也觉得让步太大,很不妥当。赋闲在家的杰弗逊闻知条约内容,愤怒不已,率领共和党强烈谴责《杰伊条约》。各大城市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大骂杰伊为卖国贼。群众扎上杰伊的模拟像,先进行辱骂,再烧毁,象征着烧死杰伊。
烧死还算好的了,查尔斯顿的“杰伊”,被扔进兽粪车里,享受天然无污染美食大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1 23:54:33 +0800 CST  
纽约群众集会进行声讨。辞职在家的汉密尔顿,居然走上集会台,为条约辩解。没讲几句,台下嘘声一片。他还想多讲几句,忽然看到无数小黑影向他飞来,飞近才发现,是石头,砸在身上剧痛,汉密尔顿仓皇逃走……
华盛顿看到全国群情汹汹,迟疑了好久,都下不了决心。他想征询内阁意见,但内阁已无杰弗逊,也无汉密尔顿,其他人讲了半天,也讲不到点子上。
华盛顿黯然。7月3日只好默默写封信,寄往纽约,请汉密尔顿详细分析条约,以便综合权衡。
汉密尔顿回了一份长达41页的信函,详细分析了每一条款的利弊,得出结论:条约给予美国的利益,大于美国的付出,除了第12条,条约是可以接受的。
内阁只有伦道夫反对,其他人都赞成签署。
华盛顿还是不敢签。
汉密尔顿从7月开始,奋笔疾书,在报刊上陆续发表38篇文章,以惊人的毅力,解释说明条约,廓清人们的认识。
华盛顿反复斟酌,不敢定。后来干脆回老家避暑去了。
8月初,陆军部长皮克林秘密催他赶快回首都,有急事。华盛顿返都后当晚,皮克林交给他一份法国公使写给本国政府的一公函,这公函是英国在海上截获的。从里面隐隐约约话语中,可以推测出:伦道夫可能曾为法国公使提供过秘密情报,并向对方索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1 23:55:02 +0800 CST  
作者:霸耻霸荣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10-22 08:04:49

见识过华盛顿水平的人不但有奴隶,还有他的朋友。一次,他雇用一位好友管理西部土地。
好友好友,就是你好我好,我不好你要照顾我好。
华盛顿的好友开始认为,在朋友老板手下做事,一切应该好商量,有事应该讲通融。
但当他阅读华盛顿的第一个指令后,心如死灰,一切幻想顿然消失。
-------------------------------------------------------------------
楼主在叙事中是以中国式思维来评价华盛顿的行事方式,想必是为了取悦读者,或者增加文章的幽默感、情趣性吧?!觉得能写美国史的人思想水平不至于这么浅薄。西方社会是按规则行事,私人感情和工作互不掺和,这应该是人家的社会共识。

-------------------------------------------------------------------------
那个时候,美国社会也是带有人情味的社会,不过不像中国这么浓,但任人唯亲、门阀、交朋结友、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屡见不鲜。文中以后会写到。后来经过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这些现象才大为减轻。
正因为有这种现象,所以华盛顿才在指令中加以强调,否则就没有必要。
无论中西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是相似,如人情社会、腐败、污染、集权倾向等等,关键是欧美国家在16世纪以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宗教建设方面走在前面 ,所以变得越来越好,逐步超越了东方。东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等急起直追,状况迅速好转。只有伟大的祖国、朝鲜、越南等国家.......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2 09:39:57 +0800 CST  
华盛顿涨红了脸,怒不可竭。他终于恍然大悟,伦道夫之所以总是劝他不要签署或者推迟签署条约,原来是伦道夫与法国勾结,想把美国推入战争漩涡。
幸好,发现了阴谋。
第二天(8月12日),他正式向内阁宣布,决定签署条约。13日,他当着内阁成员的面,把公函交给伦道夫,要他作出解释。
伦道夫迅速否认了信中之事,并提出辞职。华盛顿第二天同意,一对好友反目成仇。8月18日,华盛顿狠下心来签署条约。
这下可好了,社会上的指责从杰伊、参院转移到总统身上,华盛顿被骂得狗血淋头。
有的说,当年华盛顿之所以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是因为他是个十足没用的脓疱,不用担心他会成为暴君。
有的说,如果杰伊是叛徒的话,华盛顿就是政治伪君子,是一个傲慢的专制君主。
有的说,华盛顿之所以不要工资,是因为工资不够他花,他干脆从公库中拿钱私用。
……
这些当然都是污蔑之词。
伦道夫为自己作了详细辩解,同时揶揄华盛顿:总统老了,脑力严重衰退了。
言外之意就是骂总统老糊涂了,缺乏起码的判断力,竟然把老友当叛徒。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2 23:50:35 +0800 CST  
华盛顿真的心,好痛啊。
打击还在后头。伦道夫辞职后,要物色新任国务卿。华盛顿先后邀请新泽西州的威廉.帕特森、马里兰前州长托马斯.约翰逊、南卡的平克尼将军、弗州的帕特里克.亨利出任,结果他们以加入华盛顿的内阁为耻,全部拒绝。
情急之下,华盛顿请汉密尔顿推荐一位人选,结果汉密尔顿回信曰:“说实话,一流人才确实难以找到,二流人才也要以礼相待和不错的条件才能找到。但愿我说得明白一些,这对一个政府来说,是一个可悲的预兆。”
内容很明白,除了不愿找以外,还隐隐批评总统过去对部下没有以礼相待,对部长过低的待遇抱怨,对华盛顿内阁看衰。
这样的信,除了添堵,还是添堵。
无可奈何,华盛顿只好降格以求,由皮克林出任国务卿,前副官詹姆斯.麦克亨利为陆军部长,查尔斯.李为司法部长,奥利弗.埃尔斯沃思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这些人,顶多算二流人物,有的只能算三流人物。
亚当斯见了,也不无遗憾地说:政府机构又一次配齐了,但与杰弗逊、汉密尔顿、伦道夫在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华盛顿62岁生日时,国会曾特意休会半个小时,向华盛顿贺寿致敬。现在65岁生日,共和党占优的众议院,特意通过一项决议:规定议员不得休会半小时,向总统祝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2 23:51:03 +0800 CST  
这不是斗争,而是羞辱。
继续羞辱。
3月,众议院讨论实施杰伊条约的拨款问题,反杰伊条约的怒潮重新爆发。共和党想阻止拨款法案通过,让杰伊条约无法实施,自然死亡。
为此,麦迪逊主导众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总统提供签订杰伊条约相关的一切文件和指令,以便众院讨论拨款时审查。
以前,从来没有人敢这么看低过总统,没有那个机关敢对华盛顿发号施令。
现在,不但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华盛顿发号施令,而且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
这对华盛顿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
华盛顿问内阁,内阁中能够讲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的,没有。
缺了杰弗逊,华盛顿出糗;缺了汉密尔顿,连出糗都出不了。
没有人才真可怕。
算啦,还是问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拒绝。
理由是:宪法规定,批准或拒绝条约的权力属于总统和参院。众院无权染指。
华盛顿于是强硬回绝。
麦迪逊也很绝,他明确表态:如果总统不提供,众院就拒绝拨款。没有钱,看杰伊条约怎么实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2 23:51:31 +0800 CST  
频于绝境。华盛顿和联邦党人不知道怎么办了。
麦迪逊和众院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欺负华盛顿这样的老实人。有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挺身而出,奋起与麦迪逊斗。
汉密尔顿!
他虽然无职无权,但基于愤怒,也是基于对杰伊条约的信念,决定站出来。
他动员联邦党人,呼吁商人和富人,向议员施加压力。说到底,杰伊条约还是为美国赢得了和平,赢得了东印度市场,赢得了西北部土地的主权,这是商人和富人发财的绝好机会。他们越来越认同这个条约。
议员的当选和生存,都依赖富人。有的议员本身就是富人。在他们的施压下,有的议员开始动摇。
而且某一天,麦迪逊一到众院,突然发现,支持总统和条约的请愿书,象潮水一样涌了进来,下了他一跳,一连数天,都是如此。
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民意难违。
然后,联邦党议员一个接一个发言,痛批麦迪逊和共和党员不识大体,没有战略眼光,想把国家拖入战争。把麦迪逊骂得体无完肤。
共和党议员争论来争论去,发现自己也有短板:如果拒绝条约,英国军队将不会撤出西北据点。西北的土地,是国人翘首以盼的财富,是许多群众向往的未来家园,众院也不敢得罪这些老百姓。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2 23:52:08 +0800 CST  
一些共和党议员也改变立场。
4月30日,众院终于以51票对48票微弱多数,惊险通过了拨款法案。《杰伊条约》终于闯过了最后一关。
麦迪逊不是汉密尔顿的对手。能与汉密尔顿相抗衡的,只有杰弗逊。
麦迪逊检点战场,奇妙地发现,联邦党人带头冲锋陷阵的是汉密尔顿,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那个大神----华盛顿。
虽然共和党不断批评甚至羞辱华盛顿,但覆盖在政治泡沫下的真实现实,却是大部分国人依然敬仰华盛顿。在这个两派领袖人物都不断遭骂的大环境中,华盛顿依然是被人骂得最少的,是人民最信赖的国家领导人。所以联邦党人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到处打着华盛顿的牌子,广泛地吃共和党的豆腐,争取认同,终于反败为胜。
华盛顿的心情刚好相反。一连串糗事,彻底打击了他的政治热情。1796年是大选年,这年春天他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再竞选下任总统了。并在信函中透露他的决定。3月25日,他特意单独约见亚当斯,告诉了自己的决定。言外之意,就是提醒亚当斯可以早作准备。
杰伊条约闯关以后,他再无牵挂,着手起草告别演说。后来,他觉得自己写得不太好,5月又请汉密尔顿为他写。
汉密尔顿就是汉密尔顿,一出手就不凡,拿出的稿子华盛顿很满意。
9月,他决定发表。他觉得,两派的大报都不适合登载,因为他讨厌党派。于是,他找一家以打广告为主的报纸----《美国广告日报》发表。
随即,各地报纸广泛转载。
发表告别演说辞后,华盛顿回老家去了,并信告国务卿皮克林:除非发生重大问题才可以打扰他。
就是推掉一切政务,呆在家里,安静地等待大选结果。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3 23:26:22 +0800 CST  
第八章 悲催的总统----亚当斯
第一节 第一次总统之争
自进入1796选举年,亚当斯欣喜地发现,自己是华盛顿天然的继承人。华盛顿决意隐退后,声望上能够介入总统竞争的,只有他、杰弗逊、杰伊三个人,勉强还可加上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杰弗逊早已归田,不见人影2年了;杰伊被《杰伊条约》害得声名狼藉,成了“卖国贼”,不得不回纽约当州长去了;汉密尔顿在纽约当律师,干得正欢,收入是财政部长的4倍多,有人曾想推荐他接任杰伊联邦首席大法官职务,他严词拒绝;麦迪逊表现抢眼,但也只是在众院抢眼,离开国会,他什么也不是,远远不能与革命元勋亚当斯相比。
环顾四周,竟然无人可以与自己竞争,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总统职位,理所当然就是自己的。
想到这一点,亚当斯就心情无比愉快。特别是华盛顿单独召见他,告诉他不再连任的消息后,亚当斯简直心花怒放,春意盎然。
另外一个人却为此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麦迪逊。
展望大选,共和党竟然无人可以与亚当斯争锋。唯一可以一搏的人,还在遥远的乡下田地间劳作,已经2年多没在政界露面,影响力有点折损。而且,以他的性格,共和党还不一定能请得他出山。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3 23:26:45 +0800 CST  
至于他自己,倒是有自知之明,肯定争不过亚当斯。
共和党难道缺阵?肯定不行。两党竞争,不可能丢掉主战场。
共和党几个骨干研究来研究去,他们无奈地发现,除了杰弗逊,再无可以选择之人。
问题是,怎样把那个只愿当土豪、不愿当大官的半老头子请出来。
当年杰弗逊厌恶政治,辞职回家,决意不再搀和政治。在自家的桃花源中,整理农事,发展生产,致力学问,搞搞科研,生活充实而又快乐。有他这个大知识分子指挥,农事风生水起,在弗州首创作物轮作制,一举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粮食产量达到弗州一流水平。
在他的眼中,田园充满诗意:
“2月,一群野天鹅向纽约方向飞去。”
“3月,桃花、杏花含苞待放。”
“这些山,是美国的伊甸园。”
他就是美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生活中,只剩下三样东西:家庭、田园和书籍。
这些,是他自小伴生的快乐之源。这三样东西,才是他心情畅快之处、自由自在之处、身心舒适之处、幸福充实之处。
华盛顿曾经请他到西班牙去当大使,他回信,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也不能让我回到公共生活中去!”
为了远离政治,他干脆不订报、少读报,给朋友的回信也有意识地减少。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长为农夫以没世,隐身山野绝仕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3 23:27:13 +0800 CST  
麦迪逊:杰弗逊,你想远离政治,想得美,政治偏要找你。
他们想办法了。
麦迪逊想啊想,一时也不知从何下手。
忽然有一天他醒悟过来,杰弗逊不是拒绝看报吗,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杰弗逊还没有真正放下。一个真正放下某件事的人,内心就会对此事漠然处之,不会刻意回避,也不会刻意迎合。
而杰弗逊在刻意回避。
麦迪逊由此看穿了杰弗逊,知道杰弗逊依性格不喜欢当官,但在本能上,却有他自己都难以节制的当官欲望,因为他有理想、有才学、有抱负、有正义心,天生为男人,天赋带雄心,这些时时刻刻在驱动他,在催促他去搞政治。只要外面发生什么大的政治事件,他想克制也克制不了内心的波澜。
一个心系天下的人,不可能真正弃天下而不顾。
可怜的杰弗逊,名为隐居,其实时刻在理智与情感、性格与本能之间斗争,不得不强行扑灭自己的欲望之火。
麦迪逊认定,好办了,你杰弗逊自己扑灭欲望之火,我就想办法撩拨你的欲望之火。
不久,杰弗逊收到很多信,朋友们在信中先友好地谈论一下时政,然后在信中叹息:没有了公正无私的杰弗逊部长,你看国家政治,变得乌七八糟,越来越不像样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0-23 23:27:44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