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三章 玩火自焚(四)



周幽王谎报军情、在骊山大肆玩弄诸侯之时,肯定没有意识到,戎人并不是一个假想的敌人,他们指不定哪一天就会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已经来了。

西申侯忿恨于女儿与外孙同时被废,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朴素观念,向盘踞在镐京西北方的犬戎发出了一封信函,邀请他们一起到镐京去感受一下繁华之都的糜糜气息。

犬戎乃是高原之上的游牧民族,最先掌握了驾驭马车的技术,军队战斗能力强悍;然而轻工业落后,生活物资的生产能力低下,必须依靠经常性的掠夺战争来满足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面对申侯的盛情邀请,犬戎实在是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公元前771年,犬戎向周展开了大规模的入侵,在西申的接应下,他们很快就突破周的西部防区,朝着镐京长驱直入。

周幽王见御林军节节败退,赶紧派人去骊山举火,召唤诸侯前来救援。可是,这回诸侯们都学乖了,舒舒服服呆在家里,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妞照泡,打定主意就算周幽王把骊山烧成火焰山,也绝不能再受欺骗。

周幽王在镐京苦苦等待的结果是,连勤王诸侯的毛都没见到一根,毛茸茸的犬戎倒是要多少有多少。

周幽王无奈,只得派虢石父率领镐京的卫戍部队迎战。虢石父逡巡不敢领命。周幽王大怒,平常吃香喝辣数你第一,现在老大有事,你他娘的敢情想撤先?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虢石父硬着头皮投笔从戎,可是临阵磨枪,一时半会哪里组织得起像样的防守,于是很快就在戎兵的猛烈攻击中丧失了生命迹象。

周幽王再也无人可使,眼见要被犬戎围歼,只得在叔叔郑桓公的护卫下,带着褒姒和姬伯服往骊山仓皇逃窜。戎人紧追不舍,郑桓公英勇战死,周幽王等人侥幸得脱。

逃到骊山一看,烽火台上烈火熊熊,半边天都要烧塌了,援兵却还是没有来,周幽王想死的心都有了。

想要去死,这个想法并不奢侈,因为蜂拥而至的戎兵随即就将他和姬伯服一道击毙了。至于褒姒,我不知道她的结局如何,如果我是戎人,我倒有那么一点点舍不得杀了她。

一生玩火的周幽王死得其所,一了百了,镐京的灾难却没有结束。狂呼叫嚣的戎兵在城内杀人放火,大肆劫掠,最后带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留在他们身后的,满眼尽是残垣断壁、流血漂杵,在这里,人们看不到继续生存的希望。

但是,周幽王的死并非没有任何启示,周王朝的余息因此意识到,西部高地民族对镐京造成的地缘压力过大,或许迁都到河洛地区,远离野蛮人的直接威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5 22:20:51 +0800 CST  
第三章 玩火自焚(四)



周幽王谎报军情、在骊山大肆玩弄诸侯之时,肯定没有意识到,戎人并不是一个假想的敌人,他们指不定哪一天就会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已经来了。

西申侯忿恨于女儿与外孙同时被废,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朴素观念,向盘踞在镐京西北方的犬戎发出了一封信函,邀请他们一起到镐京去感受一下繁华之都的糜糜气息。

犬戎乃是高原之上的游牧民族,最先掌握了驾驭马车的技术,军队战斗能力强悍;然而轻工业落后,生活物资的生产能力低下,必须依靠经常性的掠夺战争来满足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面对申侯的盛情邀请,犬戎实在是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公元前771年,犬戎向周展开了大规模的入侵,在西申的接应下,他们很快就突破周的西部防区,朝着镐京长驱直入。

周幽王见御林军节节败退,赶紧派人去骊山举火,召唤诸侯前来救援。可是,这回诸侯们都学乖了,舒舒服服呆在家里,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妞照泡,打定主意就算周幽王把骊山烧成火焰山,也绝不能再受欺骗。

周幽王在镐京苦苦等待的结果是,连勤王诸侯的毛都没见到一根,毛茸茸的犬戎倒是要多少有多少。

周幽王无奈,只得派虢石父率领镐京的卫戍部队迎战。虢石父逡巡不敢领命。周幽王大怒,平常吃香喝辣数你第一,现在老大有事,你他娘的敢情想撤先?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虢石父硬着头皮投笔从戎,可是临阵磨枪,一时半会哪里组织得起像样的防守,于是很快就在戎兵的猛烈攻击中丧失了生命迹象。

周幽王再也无人可使,眼见要被犬戎围歼,只得在叔叔郑桓公的护卫下,带着褒姒和姬伯服往骊山仓皇逃窜。戎人紧追不舍,郑桓公英勇战死,周幽王等人侥幸得脱。

逃到骊山一看,烽火台上烈火熊熊,半边天都要烧塌了,援兵却还是没有来,周幽王想死的心都有了。

想要去死,这个想法并不奢侈,因为蜂拥而至的戎兵随即就将他和姬伯服一道击毙了。至于褒姒,我不知道她的结局如何,如果我是戎人,我倒有那么一点点舍不得杀了她。

一生玩火的周幽王死得其所,一了百了,镐京的灾难却没有结束。狂呼叫嚣的戎兵在城内杀人放火,大肆劫掠,最后带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留在他们身后的,满眼尽是残垣断壁、流血漂杵,在这里,人们看不到继续生存的希望。

但是,周幽王的死并非没有任何启示,周王朝的余息因此意识到,西部高地民族对镐京造成的地缘压力过大,或许迁都到河洛地区,远离野蛮人的直接威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5 22:20:51 +0800 CST  
第四章 王朝东迁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骊山,镐京陷入犬戎之手,人民惨遭劫难,繁华毁于一旦。王畿搞出这么大动静,周边的诸侯终于相信,这回再不发兵救援,下次就真没得玩了。

坊间还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其实镐京的变故当时并没有大范围传播开去,只不过因为犬戎的行为过于荒蛮暴虐,就连之前为他们充当内应的西申侯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向周边诸侯示警,请求正义人士起兵靖难。

总之,无论是哪种说法,晋文侯、卫武公、秦部落首领嬴开和郑武公四路豪杰首倡义举,第一时间亲自率军赶赴镐京,驱逐犬戎。

犬戎素来习惯打运动战,要他们固守镐京,一则无心,二则无备,所以很快就在义军的逼迫下,主动撤出镐京,荣归故里。

戎人自觉跑路,四路义军追赶莫及,只好换个方式继续扩大战果,具体来说,就是与西申侯等一道,扶持废太子姬宜臼在西申国登基,史称周平王。
继立新君,表明了周王朝面对戎人侵袭时打不烂、扁不死的战斗精神,这本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可是大伙的情绪却提振不起来。

因为,就在周平王即位的同时,虢石父的儿子虢公翰却另起炉灶,纠集了大大小小十数家诸侯,在惠邑(约在镐京附近某处)将姬宜臼的叔叔姬余臣拥立为王,史称周携王。

周王朝讲究子承父业,从法理上来说,姬余臣并没有王位继承权。所以,当时的主流评论大多把周携王看作是伪政府形象代言人,把虢公翰等人看作是乱臣贼子。

可是,惠邑方面自我感觉良好,大大方方地改元建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俨然以王室正宗自居。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周二王并立”的局面,对于天下而言是个意外,对于周平王而言则是种耻辱。可是,周平王根本无暇顾及惠邑政权的非法成立,他现在最紧迫的关切,是如何防范戎人卷土重来。

周平王虽说在西申国建立了流亡政府,但不可能在西申国长期定居,他迟早还是要迁回到王畿故地去。

而镐京已被犬戎大肆破坏,百姓流散,宫殿焚毁,墙垣倒塌,满眼荒芜,光景甚是凄凉。假如周平王复都镐京,则非但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来维持正常运转,而且上次爽了一把的戎人势必会像印度黑公交司机一样梅开二度乃至乐此不疲,在他们的魔爪下,镐京基本上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鉴于此,周平王和一部分阁僚萌生了迁都洛邑的想法。

洛邑,又名成周(相对而言,镐京又名宗周),周王室的直辖属地,它是仅次于镐京的大型城邑。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周王室对东方的统治,便计划在伊、洛二水流域的夏人故居之地建设一座新的都邑——洛邑。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洛邑尚未动工,周武王就病逝了。

年仅十三岁的周成王继位后,奉命监守武庚(先秦讲究灭国不灭祀,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于殷商的旧都安阳)的“三监”(周武王为了防止殷商余孽作乱,在朝歌及其附近地带设置卫、鄘、邶三个军事管理区,对安阳形成了新月形包围链,史称“三监”。三监的负责人分别由武王的胞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担任,他们三人同时拥有自己的封国,即管国、蔡国和霍国)因为不满周公姬旦摄政,竟然联合武庚发动叛乱。

三年后,周公诛杀武庚,平定三监,复令胞弟康叔在武庚和三监的封地上重新组建卫国,周武王未竟的计划也被紧急提上日程。

于是周成王派召公勘定地理位置,周公审验复察,洛邑随即动工兴建。

工程毕竣后,城邑建制严整,规模宏大,周成王欣喜不已,亲自莅临洛邑,举行祀典,下令将参与“三监之乱”的“殷顽”尽数迁来监视居住,回程时又特命周公留守,仪式非常隆重。

至周昭王、周穆王时代,周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东方事务的管理,因为洛邑位于天下中心,四方贡赋道里均等,渐渐成为了王朝的陪都。

以上这些,大致可以解释周平王为什么要选择迁都洛邑。可是,迁都这样的事情,往往会遭遇巨大的阻力,确切点说,是来自土地利益既得者的阻碍。

在周代,搞务员为国家工作是不能领取工资奖金和津补贴的,他们的酬劳全部来自于采邑,即从获封的城邑或土地上收取人民的贡赋以取得货币、实物收入和役力资源。言下之意,拥有了土地,就等于拥有了利益;拥有的土地愈是肥沃,获取的利益就愈是丰厚。

而对于周平王属下的王公贵族而言,迁都洛邑,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在镐京固有的土地,至于到了洛邑后周平王再怎么分封,封得好还是封得坏,封得多还是封得少,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有不少权贵都明确表示,反对迁都。

大地主想迁,小地主不想迁,双方免不了要唧唧歪歪地辩论一番。关于这段过程,本人不才,只在《东周列国志》中找到了相关的记载,虽属小说家言,但它所阐述的道理还是非常严谨的。

辩论中,正方的观点无非就是“镐京损毁严重,修的话人力物力财力都难以支持,不修的话又难以抵御戎人;洛邑乃周成王特意营建,其城市与宫殿的建制规模均与镐京无异,迁都洛邑实在是明智之举。”这种论调很主流,但是也很平庸。

作者又借卫武公之口表达了一种反方的观点,很是让人眼前一亮。卫武公说:“镐京东当骰函之险固,西拥陇蜀之富庶,山河形胜,沃野千里,天下莫过于此。洛邑虽处天下之中,但地势平缓,无据可守,缓急难备。今弃镐京而就洛邑,恐非良策。”

这种观点的不平凡处在于,多年之后,一个叫秦的原本不起眼的诸侯,就是占据了镐京所在的渭河平原,进而扫平天下,一统六合,开万世帝皇之基的。

坦白说,迁与不迁都有道理,到底选用哪套方案,关键还在于周平王的勇气与谋略。如果能力与任务不相匹配的话,任务庶几是不能成功的。

以周平王的能力而言,洛邑虽然无据可守,那也是以后的事;镐京虽然东当骰函之固,那也架不住要命的戎人从西边打过来。

因此,过多的讨论已无必要,公元前770年的某天,周平王发布命令,迁都洛邑。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5 23:40:23 +0800 CST  
第四章 王朝东迁(二)


等到快要启程的时候,周平王突然发现,想说迁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所谓迁都,就是要将中央政府高层重要机关总部从旧都迁移至新都,包括大量的人员和物资都要来一次长途旅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多的政要、政要夫人、政要千金以及政要家财从陕西宝鸡千里迢迢运到河南洛阳去,要是半路上遇到戎人打劫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清楚地记得,北宋宣和年间,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一带,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其结果或许对评估周王室东迁的风险有些启示。

当时,有个叫刘高的知寨,带着熟女人妻从柳山下经过,一行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原本走得很嗨皮。不料斜刺里蹿出一彪车匪路霸,打头的诨号“矮脚虎”,他也不要什么买路钱,喝使喽啰直接将刘知寨击毙,顺手就把知寨夫人变成了压寨夫人。










所以,周平王暗地里琢磨,是不是找一家有实力有信誉的镖局,委托他们把自己这一大帮子给押运过去。

找谁呢?谁会傻到应承这件成本高、风险大,而且预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周平王现在可是一贫如洗)的生意呢?

别说,喜欢学雷锋做好事的傻人还真有,秦部落首领嬴开挺身而出,他愿意。

周平王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就许诺,我虽然付不起钱,但是给得起政策,“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表白过后意犹未尽,又赐予嬴开正式的诸侯名分,以表彰他襄助王室的勋劳。

同学们瞧瞧,傻人有傻福,好人不吃亏,我们原本以为嬴开是做义务劳动,没想到他赚了个盆满钵盈。

就这样,在秦军的护卫下,周平王率领文武百官有惊无险地迁到了洛邑。

周平王本人是周王室的嫡系子孙,他迁都洛邑后并没有更改国号,当时的人们也都以周人自居,可是几千年后的史学界硬说洛邑政权不能称为“周”,而应称为“东周”,搞得姬宜臼的人生一不小心就变得不平凡起来。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按理说应该赶紧腾出手来拍死周携王,毕竟周携王就像是睡在周平王卧榻之畔的野男人,理论上说总还是存在着翻身上床的可能性,要是哪一天他真的反客为主,那周平王可就糗大了。

然而,周平王现在的境况最多也就是勉强解决了温饱,要他挤出点费用来打压周携王,那简直比要他挤出点奶水来还难。

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在内,东迁后的周王室仅仅拥有今日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不抵沁水,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如果把这点家当拿去和那些疯狂扩张的诸侯比,东周的王畿顶多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

这样说起来,周平王似乎挺衰的。但是我觉得他大可不必气馁,因为哪怕就是这点家当,他的子孙硬没一个人能超过他。

既然凭借自己的实力不能搞定周携王,那么凭借诸侯的力量可不可行呢?理论上绝对可行。

《史记?周本纪》就说了,“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要是上述诸侯无论哪一家愿意拔刀相助,周平王都可以高枕无忧,可是,人家愿意吗?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0:13:11 +0800 CST  
@shuangyanglu 2015-02-25 21:23:13
好,等下文。
---------------------------
菜还在锅里细火煮着,您备好酒候着吧!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1:01:55 +0800 CST  
上菜啦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1:55:08 +0800 CST  
上菜啦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1:55:08 +0800 CST  
第四章 王朝东迁(三)

这个…

我们不妨先看看,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周王室和天下诸侯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周王室推行分封建制,天下诸侯一般是由下面这些人物构成。

一类是姬姓宗亲,周王室使他们镇守四方,永为王畿之藩篱,例如晋国、卫国、郑国、鲁国、燕国、虢国、蔡国等。这类诸侯占了天下诸侯数的大半,史传周初分封时,“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二类是周的功臣宿将,例如齐国、楚国、秦国、徐国等。

三类是三皇五帝及夏、商的苗裔。先贤有德,不能断了祭祀,故封舜的后代于陈、夏的后代于杞、商的后代于宋等等。

当西周建立之初,国威震于四方,诸侯无不敬服,分封建制确实起到了稳固疆土、促进统一的积极作用。

但是世异时移,各诸侯国主与周王室之间,已经淡化了前代的血缘关系和战斗情谊。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行政、司法、财税与军队体系,本身具备了一个独立政权的基本条件。

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的诸侯实力之强盛,已经远远超出了诸侯这一法律地位所能涵盖的范畴。

西周末年,周王名分上还是天下的行政首长和精神领袖,但从实际掌控能力来看只能算是共主;各诸侯名分上需要承担朝拜、纳贡以及拱卫周王室的义务,但实际上多有荒废,譬如周厉王被流放期间,诸侯们就集体把周王室晾到了一边。

那么,周平王乔迁新居后,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否有所好转呢?实事求是地说,依然不容乐观。几乎所有论及东周的史料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楚国并没有派人入京朝拜供奉,这似乎反映了当时天下诸侯对周王室的一种态度。

周平王固然可以为楚国的失礼冲冠一怒,但是反观楚国,之所以敢于挑战周王的权威,原因无它,一是荆楚地处偏远,中央政权的影响力难以抵及,可以借助优越的地缘条件发展壮大,拥有与中央抗衡的实力;二是周王室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折腾,已经丧失了羁縻诸侯的能力。你周天子也会被混沌初开的犬戎撵着屁股跑?你不过如此嘛!

随着周王室的日益衰落,中央政权更加需要诸侯提供财政支持和武力保护,甚至沦落到了割让王畿之地以结交诸侯的地步。

此时的周王室,只能依靠之前残存的血缘关系及政治遗产,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诸侯也利用周王室乃天下正宗的政治噱头,来谋取各自的利益。

总之,在一个足够强大、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吞并四方的诸侯崛起之前,周王室尚能够勉强维持名义上的天子身份,但要想有太多的作为(譬如发起剿灭周携王的内战。不过周携王并没有闹出多大动静,于公元前750年被晋文侯剿灭)已无可能。

幸运的是,各诸侯之间明争暗斗,相互牵制,难以出现一个足以取代周王室的超级大国,这也正是东周五百余年一息尚存的原因。

不幸的是,在那个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纷乱年代,睥睨天下的雄主终究会脱颖而出,而东周的命运,也将在另一场华美的演出中,扮演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并缓缓退出中国大历史的舞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1:58:25 +0800 CST  
我之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指周平王不能容忍周携王成立伪政权。

上面这位朋友以喵星人的视角来逆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可谓不精辟独到,点个赞先。只是我想提醒喵星人一下,瞧图中那架势,人家都已经完事了,你纵然愤怒,却已为时晚矣,下次一定得看紧咯!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6:07:40 +0800 CST  
我之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指周平王不能容忍周携王成立伪政权。

上面这位朋友以喵星人的视角来逆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可谓不精辟独到,点个赞先。只是我想提醒喵星人一下,瞧图中那架势,人家都已经完事了,你纵然愤怒,却已为时晚矣,下次一定得看紧咯!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6:07:40 +0800 CST  
第五章 秦的早期发家史(一)

犬戎入寇镐京,天下为之震动,靠近王畿的晋文侯、卫武公、郑武公和秦君嬴开,不约而同地举兵靖难。

晋国、卫国和郑国皆是周王室的姬氏宗亲,天下事即家事,他们不辞辛劳地主动勤王,正是理所应当;那嬴开又为什么如此古道热肠,身为天下先呢?这一切,都要从马说起。

马,常见的哺乳动物,现在人类多把它当作役力使唤。然而在古代,马的身份地位却远非今日可比,它首先是被当作一种武器系统使用。

因为马的存在,古人提高了士兵的机动性,增强了攻击附带的势能,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了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因此,在冷兵器时代,马就如同现代的坦克、飞机一般,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前面说到,犬戎最早掌握了马与车结合的技术,因而获得了恐怖的战斗力。而周王朝为了保卫帝国的安全,自然也相当重视战马的培育和训练工作。

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为拥有精湛的养马术,所以获得了周孝王的青睐,并由此成为了秦的开山鼻祖。

秦人的血统十分高贵,且名人代出。

一个名叫歪歪的同学插嘴道:“这还用说?秦始皇一统江湖,书同文,车同轨,北修长城,南征百越,那叫一个威风!”

很好,看来你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没有偷偷用粉笔扔老师。

旁边一位叫唧唧的同学小声嗫嚅:“还有秦始皇他妈的风流韵史……”

你也不错,看来像《秦始皇与阿房女》和《寻秦记》之类的电教片一定没少观摩。
http://img3.laibafile.cn/p/m/206271165.jpg(《秦始皇与阿房女》又名《秦始皇的情人》)

可海棠老师想问的是,对于秦始皇之前的家族史,同学们还能否如数家珍,把每一集的剧情讲清楚呢?讲不清楚是吧?其实老师也讲不太清楚。

这样吧,我们根据本文的需要,采取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稍微罗列一下嬴开的列祖列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里面找找,看有认识的演员没。

秦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五帝之一的颛顼。

颛顼有个嫡传的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时吞食了一颗燕子掉落的蛋,生下儿子大业。

大业的儿子柏翳为舜管理畜牧,因六畜兴盛,被舜赐姓为“赢”。

伯翳的次子大廉有个玄孙叫中衍,身体长得很象鸟,但说人话,其子孙世代辅佐殷商,屡建功勋。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封邑于戎族地区,司职卫戍殷商的西部边疆。

中潏生子蜚廉,蜚廉生子恶来。蜚廉善御,能日行五百里;恶来力大,能手裂虎豹,父子俩助纣为虐,被周武王击毙。蜚廉的小儿子季胜的曾孙名叫造父,因善于驾御马车被周穆王封于赵城(造父就是后来晋国赵氏之祖,前面提到的赵叔带也是造父的子孙)。

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沦落为平民。

非子继承了柏翳的手艺,是一名出色的饲马专家。周孝王赏识非子的才华,赐他“附庸”的封号,食邑于秦地,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所谓附庸,并非爵位,正式的爵位只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前面陆续出现的虢公、申侯、楚子等即是此类;而附庸则指的是依附于诸侯国的卫星国,就像现在某县局的股长一样,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国家确定的搞务员级别层次。

不过对于一个养马的人来说,能够获得附庸的称号仍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荣耀。

更关键的是,秦嬴获得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封地——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地区,西周的直辖区域)的西侧,古称秦地,今称陇右,并陆续接管了六盘山中部沟通关中地区与陇右地区的关陇古道及渭河西侧的“汧渭之会”地区(关于这些地理位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看地图),因而拥有了水草丰美的广袤牧场,并且贴近了王畿地带。

周王将秦嬴安放在如此要害之处,不仅可以方便中央政府收获足够多的良驹,亦可以为关中地区阻挡住来自西面的威胁,也就是西戎的威胁。

至秦嬴的曾孙秦仲时,周厉王无道,天下离心,西戎趁机攻掠周王朝的边境。周宣王即位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6:33:21 +0800 CST  
第五章 秦的早期发家史(一)

犬戎入寇镐京,天下为之震动,靠近王畿的晋文侯、卫武公、郑武公和秦君嬴开,不约而同地举兵靖难。

晋国、卫国和郑国皆是周王室的姬氏宗亲,天下事即家事,他们不辞辛劳地主动勤王,正是理所应当;那嬴开又为什么如此古道热肠,身为天下先呢?这一切,都要从马说起。

马,常见的哺乳动物,现在人类多把它当作役力使唤。然而在古代,马的身份地位却远非今日可比,它首先是被当作一种武器系统使用。

因为马的存在,古人提高了士兵的机动性,增强了攻击附带的势能,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了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因此,在冷兵器时代,马就如同现代的坦克、飞机一般,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前面说到,犬戎最早掌握了马与车结合的技术,因而获得了恐怖的战斗力。而周王朝为了保卫帝国的安全,自然也相当重视战马的培育和训练工作。

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为拥有精湛的养马术,所以获得了周孝王的青睐,并由此成为了秦的开山鼻祖。

秦人的血统十分高贵,且名人代出。

一个名叫歪歪的同学插嘴道:“这还用说?秦始皇一统江湖,书同文,车同轨,北修长城,南征百越,那叫一个威风!”

很好,看来你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没有偷偷用粉笔扔老师。

旁边一位叫唧唧的同学小声嗫嚅:“还有秦始皇他妈的风流韵史……”

你也不错,看来像《秦始皇与阿房女》和《寻秦记》之类的电教片一定没少观摩。
http://img3.laibafile.cn/p/m/206271165.jpg(《秦始皇与阿房女》又名《秦始皇的情人》)

可海棠老师想问的是,对于秦始皇之前的家族史,同学们还能否如数家珍,把每一集的剧情讲清楚呢?讲不清楚是吧?其实老师也讲不太清楚。

这样吧,我们根据本文的需要,采取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稍微罗列一下嬴开的列祖列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里面找找,看有认识的演员没。

秦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五帝之一的颛顼。

颛顼有个嫡传的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时吞食了一颗燕子掉落的蛋,生下儿子大业。

大业的儿子柏翳为舜管理畜牧,因六畜兴盛,被舜赐姓为“赢”。

伯翳的次子大廉有个玄孙叫中衍,身体长得很象鸟,但说人话,其子孙世代辅佐殷商,屡建功勋。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封邑于戎族地区,司职卫戍殷商的西部边疆。

中潏生子蜚廉,蜚廉生子恶来。蜚廉善御,能日行五百里;恶来力大,能手裂虎豹,父子俩助纣为虐,被周武王击毙。蜚廉的小儿子季胜的曾孙名叫造父,因善于驾御马车被周穆王封于赵城(造父就是后来晋国赵氏之祖,前面提到的赵叔带也是造父的子孙)。

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沦落为平民。

非子继承了柏翳的手艺,是一名出色的饲马专家。周孝王赏识非子的才华,赐他“附庸”的封号,食邑于秦地,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所谓附庸,并非爵位,正式的爵位只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前面陆续出现的虢公、申侯、楚子等即是此类;而附庸则指的是依附于诸侯国的卫星国,就像现在某县局的股长一样,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国家确定的搞务员级别层次。

不过对于一个养马的人来说,能够获得附庸的称号仍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荣耀。

更关键的是,秦嬴获得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封地——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地区,西周的直辖区域)的西侧,古称秦地,今称陇右,并陆续接管了六盘山中部沟通关中地区与陇右地区的关陇古道及渭河西侧的“汧渭之会”地区(关于这些地理位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看地图),因而拥有了水草丰美的广袤牧场,并且贴近了王畿地带。

周王将秦嬴安放在如此要害之处,不仅可以方便中央政府收获足够多的良驹,亦可以为关中地区阻挡住来自西面的威胁,也就是西戎的威胁。

至秦嬴的曾孙秦仲时,周厉王无道,天下离心,西戎趁机攻掠周王朝的边境。周宣王即位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6:33:21 +0800 CST  

有一张图没发出来?


(《秦始皇与阿房女》又名《秦始皇的情人》)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16:34:50 +0800 CST  
就是就是,让小朋友看到成人图片了也不好嘛!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22:06:06 +0800 CST  
就是就是,让小朋友看到成人图片了也不好嘛!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22:06:06 +0800 CST  
第五章 秦的早期发家史(二)

公元前822年,秦仲战死疆场,其长子秦其继位,史称秦庄公。

秦庄公携兄弟四人,大败西戎。周宣王遂将西戎过往侵占的土地全部赐给秦庄公,并任命他为西陲大夫,世袭罔替。

秦庄公的长子秦世父,是个血勇之人,他对于祖父秦仲死于戎人之手耿耿于怀,就主动将王位让给弟弟嬴开(史称秦襄公),自己常年率兵与西戎作战。

公元前776年,秦世父被戎人俘虏,但戎人畏惧秦国的报复,非但不敢杀害秦世父,反而隔年就把他放了回去。

对于秦国的异军突起,担任周王庭司徒的郑桓公曾与太史伯阳父在公元前773年有过如下对话。郑桓公问:“姜、嬴其孰兴?”伯阳父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齐侯、秦仲、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郑桓公所谓的姜和嬴,特指齐国和秦国。齐国自姜子牙受封以来,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综合国力全面均衡发展,一直是周王朝的东方支柱,素为周王室所敬重。

而此时的秦国虽然还处在创业之初,但伯阳父已从秦仲、秦庄公和秦襄公祖孙三代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中看到了秦国兴盛的希望,所以把秦国与齐国相提并论。

现在大家可以想象,最初作为牧马人的非子一系,能够实现如此惊艳的蜕变,必然感念周王室的知遇之恩,进而勉力忠于王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秦人专司牧马,本国应当也拥有当时最为剽悍的战马,从而具备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能够正面抗衡犬戎的骑兵。

更为重要的是,秦国在潜意识里已经不满足将势力局限于目前的封地,渴望向东方拓展,而反攻入侵镐京的犬戎就是证明其实力的绝佳机会。

最后,秦国部署在西周的京畿附近,有能力作出快速反应,若像部署在山东的齐国,强则强矣,除非能提供空降,否则对于帝都的这场变故,只能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了。

以上这些,是秦国于公元前771年时的大致处境。在此之后,秦国护送周王室东迁洛邑,犬戎渐渐填补空白,占据了关中地区。

周王室放弃祖地实属无奈之举,内心未尝不迫切希望能收复失地。于是周平王授予秦襄公诸侯的正式名分,赐爵为伯,并封以王京旧地。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把犬戎驱逐出去,关中那块地就是你的了。

要从遍布渭水流域的戎人中夺取土地,谈何容易?但秦襄公仍然无比兴奋,因为他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土地经营许可证,获取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至于政策支持有什么用,同学们参看一下凤阳小岗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深圳建立特区的过程就可以知道,那等于就是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啊!

秦襄公当然不会浪费这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备其甲兵,以讨西戎”,经过四年的艰苦征战,“伐戎而至岐”。

岐就在关中地区,这里是周的发祥地,膏壤沃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戎人不肯轻易退出,组织力量拼死反扑,并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秦襄公。

秦襄公功亏一篑,但其未竟的事业没有中断,其子秦文公即位,继续奋斗,渐渐肃清戎人,辟地千里,成为了帝国西部首屈一指的强大诸侯。

诸侯们在崛起,周王室却在衰落,所以部分强大的诸侯难免躁动不安,希望打破诸侯国之间旧有的势力划分,去谋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有所思的秦文公梦见一条巨大的黄蛇从天而降,随即变成一个小孩对他说:“上帝令你为白帝,主持西方的祭祀。”

在中国的古文化里,大地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其中西方之主称为白帝。梦醒之后,秦文公想到自己身为西陲大夫,竟然梦见上帝要封自己为西方之主,这难道不能说明天意所归、民心所向么?

于是,他于公元前756年在鄜邑修起一座高台,台上建白帝庙,并用三牢祭天。

祭天并不是一项群众性运动,不是茶余饭后谁想祭就能祭的。在周代,祭天是天子的专属行为,有一套完整的规程和繁杂的仪式,因为一般于冬至日开始在国都的南郊举行,所以也称为郊祀或郊天。

可是,秦文公居然祭天了,这让周平王情何以堪?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说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意思就是说人只能做分内之事,不可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这就好比一个封疆大吏,切不可学总书记或者城管局长搞大阅兵是一个道理。

天下诸侯都睁大了眼睛看周王室如何处置秦文公,可是周王室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安静,周平王虽然免不了要在内宫大骂三字经,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自此,周王室虚弱的本质暴露无余,众诸侯纷纷抛开礼法那层虚伪的面纱,愈发不把中央政权放在眼里。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血缘?友谊?道德?算个屁!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6 22:29:45 +0800 CST  
惭愧惭愧。也许是大家看得顺眼,沉浸于其中而不可自拔,所以忘记顶贴了。

今晚不更了。谢谢你的关注,咱明天继续。晚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7 01:00:33 +0800 CST  
惭愧惭愧。也许是大家看得顺眼,沉浸于其中而不可自拔,所以忘记顶贴了。

今晚不更了。谢谢你的关注,咱明天继续。晚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7 01:00:33 +0800 CST  
anybody here?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7 08:38:08 +0800 CST  
第五章 秦的早期发家史(三)


根据古书的记载,秦文公任内还发生了两起灵异事件,倒也值得一读。

故事一:秦地之陈仓有猎人捕捉到一只野兽,似猪而多刺,谁也叫不出名字。兽肉和兽皮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物资,所以对于这只稀罕的野兽,放生是断断不会的,照样要杀了吃。可奇怪的是,此兽生命力极其顽强,无论怎么砍削都浑然无恙,真是任尔千锤百炼,我自岿然不动。猎人无奈,想把它献给国君秦文公也观赏观赏。

在献宝的路上,遇见两个小孩指指点点:“那玩意叫猬,习惯于潜藏在地表下活动,喜爱吃死人的脑子,若被捶中头部就会死掉。”猬马上反戈一击,也发出了人的声音:“这两个野孩子是雉精,名叫陈宝,谁若得到雄雉,日后能称王;若得到雌雉,就能称霸。”

两个小孩见被识破,立即化为野鸡飞走。猎人一路追到陈仓北边的山坡上,雄雉已不见踪影,只留雌雉化为一只石鸡立在地上。(一千多年后的唐肃宗至德二年,因闻陈仓山有“石鸡啼鸣”之祥瑞,改此地为宝鸡县;公元2003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改为宝鸡市陈仓区。)

故事二:秦地之终南山上生有一棵巨大的梓树。这棵树太大了,以至于虽然长在深山老林里,却还是引起了秦文公的注意,准备将它砍伐了用做建筑宫殿的木材。

当伐木工作组进入施工现场后,却发现无论是用锯子还是用斧头,都不能损伤梓树一分一毫(看来此树与前面故事里的猬系师出同门,都有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横练功夫)。

继而风雨大作,端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工作组只得住手,陆陆续续回到山下的大本营,别作计较。

有一个伐木工人估计是用力太猛,过于疲乏,没有跟随大部队下山,就留在树下歇息一宿。半夜,他迷迷糊糊听到一阵息息唆唆的声音,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屏气凝神地趴在草丛里,一动也不敢动。

倾耳一听,却是一群山精野怪在向梓树道贺:“幸喜无恙!”梓树欣然作答:“贱人能奈我何?”一只阅历丰富的老鬼心存忧虑:“倘秦人散发披面,以红线缠树,复伐之,君且奈何?”梓树沉默,黯然无语。

伐木工得闻玄机,第二日便飞报秦文公。秦文公令人依法炮制,梓树随锯而倒,一只硕大的青牛从树的断裂处疾驰而出,径投丰水而去。

青牛一直被视作神仙的坐骑,如此宝物岂可不搜罗进宫?于是,秦文公派精锐骑兵在河边守侯,准备打Boss拿装备。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青牛现身了,它从水中露头,并走上岸来。潜伏的骑兵一拥而上,不料青牛力大无比,把骑兵撞得四面迸飞。

其中一个骑兵想起了披发伐树的往事,遂故技重施,呼应大家稍作打扮,发动第二波攻击。青牛畏惧,奔回水中再也没有现身过了。

这两个故事我在很多地方都曾经读到过,添油加醋、汇声汇色,比我讲述的精彩得多。我以前单纯的被故事情节所吸引,现在与故事形成的历史时代一联系,竟发现这两则故事虽然名托神怪,其实很是反映了当时秦国所处的态势。

譬如得到雌雉而称霸,遇神树而伐之,遇青牛而捕之这样的描述,都在隐约透露秦文公野心勃勃,敢于挑战周天子的神授王权,意欲称霸一方的历史事实。神话故事根植于生活实践,信不欺也。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2-27 09:44:50 +0800 CST  

楼主:海棠栖露

字数:1828809

发表时间:2015-02-24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0:51:34 +0800 CST

评论数:80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