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近代陨星录一一英杰十七传


寄家书

惆怅慈闱隔, 于今三月余。

发容应是旧, 眠食今何如?

恨别常抚线, 怀愁但寄书。

秋来宜善保, 珍摄晚凉初。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于1902年隨夫进入北京以后, 家庭生活同样不愉快,“官太太”的生份 并不使她产生任何自慰 。秋瑾日夜只是思念娘家亲人,特别是对高堂老母, 更是怀念不已。此诗即写在一封寄给母亲的家书里。原家书今已不存。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8 14:47:26 +0800 CST  

感 事

竟有危巢燕, 应怜故国驼。

东侵犹未已, 西望计如何?

儒士思投笔, 闺人欲负戈。

谁为济时彦? 相与挽颓波。



附注: 此诗写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期。由于强敌入侵, 朝廷西迁, 秋瑾随夫家也暂时返回湖南。这次重大的变故促使秋瑾从此不仅仅缠绵于个人的身世和思亲之情, 而开始投入到忧国忧民的更高层次之中。这首诗可认作是秋瑾思想转变的一个象征。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8 14:51:13 +0800 CST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9 17:45:47 +0800 CST  

书 怀

廿载贫中过, 青春太负公。

消磨诗与酒, 惆怅月兼风。

发短因愁白, 颜凋借酒红。

壮心殊未已, 且莫憾途穷。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进入北京时期。诗中回顾既往, 借题发挥, 抒述岁月易逝,人生坎坷, 所指并非专人, 多为泛指。最后二句才是诗人的主旨, 表达了雄心壮志。





《精卫石》中诗

踏破范围去, 女子志何雄?

千年开楚界, 万里快乘风。

引领人皆望, 文明学必隆。

他时扶祖国, 身作自由钟!


附注: 此诗录自秋瑾所著弹词体小说《精卫石》中的笫六篇。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9 17:48:28 +0800 CST  

七律20首(后期)


秋来

秋来何处最凄迷, 回首都门夕照低。

旧事已成蝴蝶梦, 新愁都付鹧鸪啼。

欲将星替谁怜月, 却怨云痴不忆泥。

为问离情长几许, 水流呜咽到耶溪。


酒滴灰寒绮梦迷, 可怜吟望翠眉低。

贫家作妇轻离别, 外舍依人强笑啼。

篱菊分愁偎只影, 海棠和泪沾香泥。

来时曾照婵娟态, 只有门前罨画溪。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当时秋瑾与丈夫王庭钧冲突日剧, 且王有纳妾之意, 引起秋瑾强烈不满, 故在诗中有“将星替月”之说。秋瑾经常离家出走, 住在吴芝瑛的家里,所谓“外舍依人”即是指此。诗人借咏秋之景抒发心中郁闷,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决心保持独立的精神和高洁的心态。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30 14:36:22 +0800 CST  

惆 怅 词

生成薄幸奈何天, 一度思量一惘然。

才子偏悭偕老福, 美人工唱想夫怜。

花含别泪啼朝露, 柳织离愁绾暮烟。

半掐情痕浑褪净, 余根触绪尚缠绵。


江雨漠漠雨霏霏, 料峭轻寒袭绣帏。

晓镜频弹铅水泪, 晚妆应換袷罗衣。

折余杨柳情难系, 采罢蘼芜郎不归。

珍重九鸾钗一股, 玉饰缄札培依依。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 时间大约在1903年夏末秋初。自从秋瑾与丈夫王庭钧发生冲突以后, 矛盾越演越烈。但从秋瑾当时内心深处来说, 仍希望丈夫有回心转意之时,但王庭钧毫无悔改之意, 依旧在外花天酒地, 已全然不把秋瑾放在眼中。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秋瑾对此颇感痛心, 因此这首诗即是这种感触的流露。这类诗, 是秋瑾家庭生活逐渐破裂到去日本留学之前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反映。故有“铅水泪”、“情难系”、“郎不归”和“培依依”等说。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31 15:27:15 +0800 CST  

初 寄

将缣比素故输新, 薄名休教怨不辰。

喉哽万言声掩抑, 眼噙一把泪酸辛。

流光如水颜难驻, 绮梦如尘忆未真。

曾是为郎憔悴尽, 年来无复旧丰神。



附注: 此诗写作时期同上。秋瑾与王庭钧矛盾激化以后, 离家出走, 先是住客栈,后又寄宿于吴芝瑛家中。这时的秋瑾内心非常痛苦, 一方面恨王的无理与无情, 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 同时也希望丈夫能幡然悔悟。这首诗即是这种感情的反映。所谓“寄”,在这里不是寄信之意, 而是寄托和期望之意。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1 19:09:02 +0800 CST  

再 寄

道是多愁善病身, 思来慰问怕相亲。

得无妾面羞郎面, 将谓新人胜故人。

雪里芭蕉空幻想, 风中柳絮片时因。

浮生聚散寻常事, 何必情痴苦认真。


入破哀思恐进弦, 衔愁欲问奈何天。

襟冰渐觉秋如水, 衾铁空成夜似年。

毕竟生离优死别, 况兼青鬓未华颠。

劝卿幽怨权抛却, 不羡鸳鸯且学仙。


附注: 此诗写作时间同上。诗人的精神和感情世界,以及家庭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烦恼,均可参见《初寄》附注。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2 14:53:20 +0800 CST  

述 怀 示 吴 夫 人


恨海茫茫堕此身, 愁根铲尽又抽新。

鸾飘凤泊离难合, 絮果兰因幻未真。

独活幸同无患子, 再生莫作有情人。

素心唯有君知我, 灯下相携话苦辛。


寂寞莺花冷艳浮, 模糊风月印绸缪。

言愁使我欲愁绝, 相见争如不见休。

但保续添长命缕, 何妨虚拥合欢绸。

人前强制伤心泪, 暗惜年华似水流。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夏秋之交。吴夫人即吴芝瑛。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一切情思,同前两首诗一样, 感叹身世, 痛惜年华, 诉述婚姻的不幸。此时的秋瑾正处于“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过渡阶段。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3 14:32:32 +0800 CST  

忏 愁

历劫愁根忏未完, 《严楞》一卷洗心看。

解情便受多情累, 悔过其如补过难。

色界柔乡留缺陷, 爱河恨海起波澜。

明知夙约成虚设, 爭奈愁衷不自宽。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末冬初。当时的秋瑾仍挣扎彷徨于家庭生活的愁苦之中,与前几首诗一样,这首诗也是发泄心中的郁闷,而且表示不能“自宽”。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4 15:20:07 +0800 CST  

效 山 谷 体

唐衢恸哭谁知己, 宋玉悲秋独损神。

茗盏药炉消白昼, 鬓丝惮榻负青春。

已知庸福应无分, 不信忧时别有人。

寄语诸君宜好在, 休將志业让儒巾。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冬。当时诗人对家庭生活已不抱多大希望, 也明白丈夫的无情无义也不可能改变, 但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因此消沉。在诗中, 秋瑾表述了自己的精神, 虽然“已知庸福应无分”,但仍“不信忧时别有人”。在私人生活屡遭坎坷时, 仍不忘胸中大志, 这是英雄本色。另: 所谓“效山谷体”,即指仿效黄庭坚的诗体。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4 15:25:07 +0800 CST  

重 九 前 三 日 书 怀

秋水妆黛水文波, 猎猎惊风颤薜萝。

芳草也如人意懒, 斜阳无那客愁多。

茫茫对此新亭泪, 黯黯销魂疏勒歌。

沧海横流行且遍, 辟兵何处觅岩阿。



白袷清秋怯晓寒, 西风勿贷客衣单。

杞忧有泪悲全局, 草具无心恋素餐。

敢觊德功三不朽, 自恋身世两俱难。

至今士燮惟祈死, 独立苍茫发浩叹。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天, 重阳节前。诗人在诗中仍流露出对感情生活的不幸抱有深沉的伤感和追思, 但是也可以看出她正在逐渐摆脱私情的困绕而趋向于关注社会和时局, 因此有“沧海横流”、“杞忧”和“悲全局”之说。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5 13:48:07 +0800 CST  

重九风雨沓至耳棘心芒枯坐无聊孤吟写愁


为甚秋阴不放晴, 百端交集莽难平。

未能免俗恩成怨, 无以为家我负卿。

回首可怜分袂日, 痴心犹恋结缡情。

人生如有伤怀事, 怕听酸风苦雨声。


附注: 此诗写作时间同上诗写作时间相近,在重阳前后。诗人在诗中发抒“百端交集”之忧。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6 19:42:27 +0800 CST  

书《汉高帝纪》后


应用真人起草茅, 布衣旋換赭黄袍。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古云霄一羽毛。

燕雀安知鸿鵠志, 鹰鹫不若凤鸾高。

帝王气象由来异, 智勇功名未足豪。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这是一首咏古诗。当时秋瑾正随丈夫王庭钧居住在京城,王庭钧用一万兩白银买了一个吏部主事的官做(约四品至五品),竟然盛气凌人, 狂妄自大。秋瑾赞扬了刘邦的一生, 从一个普通百姓经过斗争而成为皇帝的事实, 来进行对比, 暗含讽刺(王庭钧)之意。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6 19:46:01 +0800 CST  

大雅一篇贻某君

大雅飘然思不群, 鸡虫蛮触任纷纷。

腹中空洞容卿辈, 天下英雄惟使君。

海市蜃楼消幻气, 云台麟阁策华勋。

规抚成就非无本, 广狭都由一念分。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经过一定时日的痛苦和思索之后, 秋瑾逐渐从个人的情感纂缚中解脱出来。此诗表白了她的壮心, 以英雄自期, 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7 14:09:22 +0800 CST  

漫 兴

桓伊枨触怕闻歌, 绰有情深喚奈何。

人是伤心怀抱别, 生离太瘦病愁多。

斜阳黯黯偎孤影, 秋水涓涓感逝波。

拥鼻微吟还独笑, 狂奴故态未消磨。


忧来苍莽思无端, 逼侧宁知宇宙宽。

傲骨天成仍骯髒, 谋生计拙愧寒酸。

儒冠误我嗟何及, 旅食依人事本难。

颇欲迳寻赤松子, 相随辟谷扫仙坛。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自从与王庭钧感情破裂以后, 秋瑾逐渐从“儿女情长”之中摆脱出来, 她开始意识到必须独立生活, 在各方面都不依赖对方。所以她虽感觉“谋生计拙”,但仍决意改变“旅食依人”的处境。诗人的胸襟开始廓大, 立志面向社会, 投身于大事业。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8 18:10:22 +0800 CST  

集 杜 句

行酒赋诗殊未央, 诗成吟诵转凄凉。

王候第宅皆新主, 金谷铜驼非故乡。

仍唱夷歌饮都市, 初闻涕泪滿衣裳。

焉知饿死填沟壑, 自觉狂夫老更狂。




忽惊屋里琴书冷, 不见江湖行路难。

海内风尘诸弟隔, 百年粗粝腐儒餐。

当时得意况深眷, 老去悲秋强自宽。

回首可怜歌舞地, 愁看北直是长安。



正思戎马泪沾巾, 莫厌伤多酒人唇。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一官羈绊实藏身。

指挥能事回天地, 但觉高歌有鬼神。

纵饮久拼人共弃, 柴门深锁闭松筠。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所谓“集杜句”,即是抽集杜甫不同诗篇中的句子, 集合成诗,而且自然匀称, 诗意上下相连, 浑成一体。这是秋瑾独自创立的一种诗体, 当时的思想感情及创作时间, 同以上几首诗相似。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09 14:40:44 +0800 CST  

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附注: 此诗写于日本,时间约在1905年夏天。原稿保存至今。诗人表达了忧国忧民之心, 以及决心投入于英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壮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10 14:52:51 +0800 CST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 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移悲回首, 汗马终惭未有动。

如许伤心家国恨, 那堪客里度春风。



附注: 此诗曾发表于1907年3月《中国女报》第二期。诗题中的石井, 是秋瑾的一位日本朋友,先写了一首诗, 然后请秋瑾和诗, 秋瑾就写了这首诗。从诗中可见, 诗人念念不忘的, 依然是“家国恨”。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10 14:56:35 +0800 CST  

感愤

莽莽神州叹陆沉, 救时无计愧偷生。

摶沙有愿兴亡楚, 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 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 把剑悲歌涕泪横。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秋瑾在日本时期,一方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参加了以孙逸仙为首的同盟会。诗人在诗中依然忧国忧民,同时反省自己在革命事业上做得还不够,因此有“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之叹。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1-11 15:17:11 +0800 CST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118608

发表时间:2019-08-22 04:14: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30 12:28:36 +0800 CST

评论数:2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