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近代陨星录一一英杰十七传


秋日独坐

小坐临窗把卷哦, 湘帘不卷静垂波。

室因地僻知音少, 人到无聊感慨多。

半壁绿苔蛩语响, 一庭黄叶雨声和。

剧怜北地秋风早, 已觉凉侵翠袖罗。


附注: 此诗作于初入北京时期。当时秋瑾身处夫家, 深感孤单寂寞, 百般无聊,又不能外出, 只能以读书写诗打发时间。诗中托物寄情, 倾诉“知音少”、“感慨多”之心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3 17:49:52 +0800 CST  

红莲

洛妃乘醉下瑶台, 手把红衣次第裁。

应是绛云天上幻, 莫疑玫瑰水中开。

仙人游戏曾栽火, 处士豪情欲忆梅。

夺得胭脂山一座, 江南儿女棹歌来。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借咏红莲, 赞颂那些外表与内心都纯洁美丽的品性。此诗也可看作是秋瑾的自我写照。红莲, 即是红色的荷花。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4 17:13:44 +0800 CST  

白莲

莫是仙娥坠玉铛, 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 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夸素面, 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染, 亲赐寒簧明月裳。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 与《红莲》一诗同时所作。这是对白色的菏花有所赞颂, 指出天生丽质用不着“浓妆”。是《红莲》的姊妹篇。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4 17:18:43 +0800 CST  

旧游重过有不胜今昔之感

旧时景物旧时搂, 今日重来宿雨收。

小庭花草犹如是, 故国亲朋好在不?

南地音书频阻隔, 东方烽火几时休?

不堪登望苍茫里, 一度凭栏一度愁!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 时值1904年, 当时秋瑾准备东渡日本, 但因日俄之战而耽搁下来。乡愁、思亲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都在诗中有所表白。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5 13:17:25 +0800 CST  

赠盟姊吴芝瑛 字紫瑛

曾因同调访天涯, 知己相逢乐自偕。

不结死生盟总泛, 和吹埙笙韵应佳。

芝兰气味心心印, 金石襟怀默默谐。

文字之交管鲍谊, 愿今相爱莫相乖。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1904年初秋瑾与吴芝瑛结拜为姊妹, 相互交换兰谱, 这苜诗即写在兰谱上。全诗洋溢秋瑾对友谊的珍惜与重视之情。吴芝瑛也极重情谊, 在秋瑾就义之后, 曾为营葬秋瑾而多方奔走, 并先后写过多篇哀悼和纪念秋瑾的文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5 13:19:48 +0800 CST  

申江题壁

—轮航海又南归, 小住吴凇愿竟违。

马足车尘知己少, 繁弦急管正声稀。

几曾涕泪伤时局, 但逐豪华斗舞衣。

滿眼俗氛忧未已, 江河日下世情非。


附注: 此诗写于上海。当时(1904年)秋瑾因日俄战争耽误了去日本的日期, 抽暇从北京动身南下(绍兴)探母, 途经上海作短时逗留。耳闻目见, 对上海的上流社会和一些有钱人的花天酒地与纸醉金迷的生活极为不满, 当时就写下此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7 14:51:57 +0800 CST  

重上京华申江题壁

又是三千里外程, 望云回首倍关情。

高堂有母发垂白, 同调无人眼不青。

懊恼襟怀偏泥酒, 支离情绪怕闻莺。

疏枝和月都消瘦, 一枕凄凉梦不成。


附注: 此诗写于上海。1904年秋瑾到绍兴探母后返回北京, 经过上海又作暂时停留,思前想后, 无限感慨。眼见国家如此, 而志同道合者却是“同调无人”,故有无限凄凉寂寞之感。又: 此诗当年曾在《小说林》发表, 诗名只有“申江题壁”, 无“重上京华”四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7 14:55:55 +0800 CST  

自题小照

男装

俨然在望此何人? 侠骨前身悔寄身。

过世形骸原是幻, 未来景界却疑真。

相逢恨晚情应集, 仰屋嗟时气益振。

他日见余旧时友, 为言今已扫浮尘。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1904年春天, 秋瑾决心赴日留学, 特地女扮男装前往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至今犹存, 亦可参照日本服部繁枝的回忆文章。在诗中,秋瑾表示从此踏上革命之路, 义无反顾。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8 14:16:56 +0800 CST  

寄友书题后

分离未见日相思, 何事鱼鳞雁羽迟?

慰我好凭三寸管, 寄君惟有七言诗。

风霜异国身无恙, 花月侨乡乐可知。

引领尺书从速降, 还将时局诉毛锥。



附注: 此诗写于日本。1904年夏季秋瑾到达日本,之后发信到国内亲友报告平安。该诗即是信中附作,后来曾发表于天津《大公报》。诗中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亲友的深沉感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8 14:19:49 +0800 CST  

五绝六首

春草

草色满平芜, 春风吹第苏。

吹嘘须着意, 莫使感荣枯。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诗中显示对春天的喜悦, 歌颂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大自然对人间的恩赐应是普遍而公平的。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19 14:01:17 +0800 CST  

咏 琴

手抱绿绮来, 七弦发清响。

但恐所好殊, 不遇知音赏!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在结婚以后,由于性格、气质上的不同等种种原因,极感压抑,因此在这时期所写的诗词中,多有孤独、寂寞之情流露,此即为其中之一。另:“绿绮”乃著名的古琴名。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0 14:15:38 +0800 CST  

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 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 不嫁鲍参军。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由于婚姻的不幸,秋瑾经常在诗中发泄心中怨曲。在这首诗中,以谢道韫自比,来说明才女不一定能嫁给才子的古今同遇。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0 14:17:54 +0800 CST  

秋 声

梧树撼楼风, 秋声何太苦?

闲拈芳菊词, 试把商音谱。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秋瑾的婚姻生活极为不和谐, 滿腔愁闷之情, 因此常常写诗表达。这首诗托物寄情,用秋树、秋风和秋声作为衬托,发抒内心无限的惆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0 19:45:43 +0800 CST  

春暮口号

春从何处来? 春向何方去?

杜宇尽催归, 问之无一语。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 面对杜宇的声声啼鸣, 秋瑾表达了对暮春的惋惜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1 14:05:33 +0800 CST  

长崎晓发口占

曙色推窗入, 岚光扑面来。

行行无限意, 搔首一低徊。


我欲乘风去, 天涯咫尺间。

何当登帝阙, 一叩九重关。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长崎。1904年7月秋瑾乘船去日本, 当船抵达日本长崎时, 看到异国他乡一派新鲜兴旺的景象,不禁有感而发, 写了此诗。在诗中, 秋瑾联想到自己的祖国, 倍增爱国救民的信心。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2 17:29:53 +0800 CST  

五律九首

水仙花

洛浦凌波女, 临风倦眼开。

瓣疑呈玉盏, 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 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 对此日徘徊。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 秋瑾对水仙花的色和香极为赞叹, 并以仙女来比喻它的纯洁和美丽。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2 18:21:44 +0800 CST  

送 别

杨柳中庭月, 来宵只独看。

分离从此始, 相见定年难。

浦溆灯将烬, 窗前泪未干。

明朝挂帆去, 谁伴倚栏干。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于1896年结婚以后, 即与娘家亲人分离, 而在夫家生活并不幸福, 情绪压抑, 因此常有思念亲人之作。到了1903年, 因父亲去世而母亲携家离开湖南回归老家绍兴, 从此与娘家亲人更是天各一方, 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5 19:11:29 +0800 CST  

咏琴志感

泠泠七弦琴, 所思在翠岑。

成连奋逸响, 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 人谁是赏音?

若无子期耳, 总负伯牙心。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在结婚以后, 深感其夫不仅不学无术, 而且思想言谈也是俗不可耐, 可谓话不投机, 没有共同的语言。天长地久便只能写诗赋词来发泄心中苦闷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5 19:13:52 +0800 CST  

思亲兼柬大兄 丙申作二章


一样帘前月, 如何今照愁?

阑干深院静, 花影夜庭幽。

看雁萦归思, 題笺写早秋。

闺中无解侣, 谁伴数更筹?



久绕闺中步, 徘徊意若何?

敲棋徒自谱, 得句索谁和?

坐月无青眼, 临风惜翠蛾。

却怜同调少, 感此泪痕多。


附注: 此诗(二章)作于湖南,婚后。长兄秋誉章送亲陪秋瑾至夫家, 婚礼后即行离去。由于在夫家格格不入, 又无处申诉, 只能寄信向亲人或赋诗来倾吐自己的 苦闷和寂寞, 来表达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但具有英雄性格的秋瑾, 并没有从此消沉, 而是开始思索为什么。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6 14:37:32 +0800 CST  

轮船纪事 二章


四望浑无岸, 洋洋信大观。

舟疑飞鸟渡, 山似毒龙蟠。

万派潮声回, 千峰云间攒。

茫茫烟水里, 相思入眉端。




水天同一色, 突兀耸孤峦。

望远胸襟畅, 凭窗眼界宽。

银涛疑壁立, 青海逼人寒。

咫尺皇州近, 休歌行路难。



附注: 此诗(二章)写于从湖南赴北京的旅途中, 写于轮船上。1902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化钱在北京买了一个官做, 任吏部主事, 因此携家眷一同北上, 由于走海路, 轮船经过东海时, 秋瑾首次见海, 犹如茅塞顿开, 心胸为之一振, 逐有此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10-27 14:48:07 +0800 CST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118608

发表时间:2019-08-22 04:14: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30 12:28:36 +0800 CST

评论数:2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