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近代陨星录一一英杰十七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07 19:22:20 +0800 CST  

秋瑾传

6、前面曾提到秋瑾于1905年6月在日本加入了光复会。那么, 光复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下面对其历史成果及其主要成员略作介绍。
光复会成立于1904年冬, 会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次年(1905年)秋瑾经陶成章和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成为该会会员。1907年, 徐锡麟和秋瑾因起义失败相继牺牲。到了1909年, 光复会进行重组, 公推章炳麟为会长, 陶成章为副会长。当时, 光复会成员足迹遍及浙江、江苏、江西、湖南诸省及南洋各国, 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难以估量的推进作用。
根据辛亥老人他们留下来的珍贵史料, 光复会会员共有1000余人的名字被保存下来, 这里不可能全部录下, 现把光复会会员中的主要成员录在下面, 以期英名长存——
光复会会员名录(部分):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 号孑民, 绍兴人。
章炳麟(1869—1936) 字枚叔, 号太炎, 余杭人。
徐锡麟(1873—1907) 字伯荪, 绍兴人。
陈伯平(1882—1907) 名渊, 字墨峰, 号白萍, 绍兴人。
马宗汉((1884—1907) 字子畦, 余姚人。
秋 瑾(1875—1907) 女,字璇卿, 号竞雄, 又号鉴湖女侠, 绍兴人。
陶成章(1878—1912) 字煥卿, 笔名汉思, 绍兴人。
周树人(1881—1936) 字豫才, 笔名鲁迅, 绍兴人。
王世裕(1874—1944) 字子余, 绍兴人。
王述贞(1880—1940) 字叔梅, 绍兴人。
陈燮枢(1874—1958) 字赞钦, 绍兴人。
陈子英(1883—1950) 名浚, 又名志军, 绍兴人。
陈淑南(1885—1960) 名德谷, 绍兴人。
沈锡庆(1884一1936) 字庆生, 绍兴人, 徐锡麟的表侄。
徐 伟(1875一1948) 字仲荪, 徐锡麟的二弟。
徐锡麒(1878—1953) 字叔荪, 徐锡麟的三弟。
徐锡骥(1880一1951) 字季荪, 徐锡麟烈士四弟。
刘大白(1880一1932) 原姓金, 字伯桢, 绍兴人。
孙世伟(1873—1958) 字椒仁, 绍兴人。
孙德卿(1872一1932) 名秉彝, 绍兴人。
孙钧业(1884一1951) 字复生, 绍兴人。
陈 威(1880一1951) 字公孟, 绍兴人。
陈 仪(1886一1962) 陈威之弟, 字公洽, 绍兴人。
许寿裳(1883一1948) 字季黻, 绍兴人。
陶冶公(1886一1962) 名铸, 字望潮, 绍兴人。
王心湛(1884—1950) 绍兴人。
唐梅生(1875—1922) 字鼎新, 兰溪人。
汪 圭(1875一1913) 字旦庵, 萧山人。
王晓籟(1886一1967) 名孝赉, 嵊县人。
曹钦熙(1870一1908) 字荔泉. 绍兴人, 大通学堂总理。
何敬煌(1885一1959) 字酉生 ,绍兴人。
敖嘉熊(1874一1909) 平湖人, 温台处会馆主持人。
魏 兰(1866一1928) 字石生, 云和人。
张 恭(1877一1912) 字伯谦, 号同伯, 金华人, 龙华会首领。
濮振声(1844一1907) 字景潮, 桐庐人, 白布会首领。
王金宝(1879—1904) 青田人, 双龙会首领。
余孟庭(1873一1908)一名孟庭, 安徽庐江人。
王文庆(1882一1925) 字文卿, 临海人, 任浙江民政长官。

刘耀勋 (?一1907) 字佐斋, 武义人。
聂李唐 字春山 江西人。汤有达 字商卿 武义人。
陈连升 字廉臣 武义人。 李宪章 武义人。
陶汉章 缙云人。徐性旺 武义人。
邹维柄 字回寅 武义人。邹维田 字沾足 武义人。
朱连凤 字振纪 武义人。李嘉炳 武义人。
陶士乔 缙云人。何李齐 丽水人。
何耀德 字修文 武义人。何耀松 字仓圃 武义人。
梅金桂 字秋浓 武义人。李汉章 字勇为 武义人。
李维纶 字经斋 处州人。朱李旺 武义人。
应秀卿 永康人……
(以上二十多人皆因刘耀勋案殉难)
童保暄(1886一1919) 字伯吹, 临海人, 浙江临时都督。
蒋尊簋(1878一1927) 字伯器 诸几人 继汤寿济为浙江都督。
朱 瑞(1883一1916) 字介人, 海盐人 曾任浙江都督兼民政长。
吕公望(1879一1954) 字戴之 永康人 曾任浙江都督兼巡按使(旋改省长)。
屈映光(1882一1942) 字文六, 临海人。
夏 超(1882—1926) 字定候 青田人 曾任浙江省长。
蒋方震(1882—1938) 字百里, 海宁人。
周凤岐(1879一1938) 字恭先, 长兴人。
陈叔通(1876一1966) 名京第, 杭州人。
葛敬恩(1889一1976) 字湛侯, 嘉兴人。
周亚卫(1889一1976) 字普文, 嵊县人。
龚宝铨(1886—1922) 字味荪 嘉兴人 光复会创始人之一。
褚辅成(1873一1948) 字慧僧 嘉兴人。
竺绍康(1878一1910) 字酌先 嵊县人 平阳党首领
王金发(1882一1915) 名逸, 字季高 嵊县人, 平阳党首领之一。
张伯岐(1880一1935) 嵊县西乡人, 光复杭州时任敢死队长。
谢 震(1876一1923) 字飞麟 嵊县人。
吕东升(1876一1913) 字耀初 号逢樵 缙云人。大通学堂总理, 处州军政分府都督。

徐自华 女 字寄尘 石门人。
尹锐志 女 嵊县人 光复会驻上海机关“锐峻学社”负责人。
尹维峻 女 尹锐志之妹 女子敢死队队长。
沈警音 女 嘉兴人 女子北伐敢死队队长。
葛敬音 女 嘉兴人 女子北伐敢死队队副。
郑 璧 女 青田人 女子北伐敢死队负责外交事务。
葛敬华 女 嘉兴人。
吴珉 女 一名惠秋 湖州人。
蔡竞 女 由秋瑾烈士自东京救助回国
陈婉衍 女 女子光复军。
童同雪 女 女子光复军。
丁志谦 女 后在杭州出家, 法名达道。
林宗雪 女 平湖人, 从夫姓。
张馥贞 女 林宗雪之妹 后出家于杭州紫阳山只园庵, 法名耀真。
沈佩贞 女。

上面列出的光复会成员名单约100多位, 其中15位是女性, 其余80多位是男性。但与历史上据说保存了1000多个名字的数量比较的话, 当然只能说是相形见绌, 但至少把光复会中的主要成员大致都列出来了。至于女子北伐敢死队, 系辛亥革命时所创建, 实际人数为70多人, 因受秋瑾侠女精神的强大激励, 决心投笔从戎, 将生命献给国家, 这里列出的女子敢死队员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08 15:08:32 +0800 CST  
不删不隐。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08 15:13:12 +0800 CST  
秋瑾传

7、徐锡麟英勇就义后, 就在此时, 有一个叫胡道南的人, 他是秋瑾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 从大通学堂的一个学生那里, 打听到革命党将于7月19日发动起义的情况, 遂于7月7日向绍兴知府贵福告密。贵福连夜赶往杭州向浙江巡抚张曾扬报告。张曾扬联想起近来浙江各地所发生的一切, 他感到绍兴的大通学堂及其校长秋瑾, 肯定是浙江革命力量的中枢。清政府决定将魔爪伸向秋瑾。

7月10日, 秋瑾得悉徐锡麟起义失败并且惨死的消息, 她痛哭失声, 并不语不食。有人劝她立即离开绍兴, 也有人劝她前往上海, 并为她在上海的法租界找了一处隐居的住所, 她都一一加以拒绝。她说:“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她又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 革命至少可以提早五年。” 她下命令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分散隐蔽起来, 然后又叫学生们各自回家。

7月11日, 张曾扬从杭州派出300多人, 渡江前去绍兴捉拿秋瑾等人。而秋瑾也有预感, 她知道魔掌已经迫近, 所以也在家中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她先在和畅堂家中密室里烧毁了大量秘密文件, 又把另一部分册籍令吴珉转移出去。她又安排她的兄弟去远亲家里暂避。然后, 她又独自一人返回了大通学堂。

7月13日下午4点左右, 绍兴知府贵福会同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崇年, 跟在大队清兵后面, 从西郭门进了绍兴城, 接着包围了大通学堂。谁知大通学堂里只有秋瑾一人。

贵福连夜审讯秋瑾, 要秋瑾招出革命组织内情和同党名单。,秋瑾一上堂就不否认自己是革命党, 但只承认这一点, 对其他任何问题一概拒绝回答。于是施之酷刑, 什么打大板、上夹棍都用上了, 秋瑾硬是不招。贵福见硬的不行, 就想改用软的, 于是用平和的声音问秋瑾:“你真的认识徐锡麟吗?”“当然认识”秋瑾回答。贵福一听以为有机可乘, 便又问:“那么你还认识其他什么人呢? 如果你肯招出同党, 我一定对你从轻发落。”

“我还认识你,”秋瑾回答说,“你不是到过我们学校来参观, 还亲笔题字赠我么?”秋瑾所说的也确是实情,贵福一听此言,显得狼狈不堪,就退了堂。

第二天上午,贵福不再露面, 由山阴知县李钟岳出来审问秋瑾。李钟岳没有对秋瑾动刑, 说话语气也比较平和, 而且给了一张椅子叫秋瑾坐下。李钟岳问秋瑾为何要革命,秋瑾见对方态度并不粗暴, 便谈了一些自己的革命主张, 但关于革命党人的事, 却只字不提。李钟岳见问不出什么情况, 便命人给秋瑾纸和笔, 说:“听说你的文笔很好,你就把你所知道的事情都写下来吧。”

秋瑾提笔在手, 凝思片刻, 万般愁思涌上心头:起义失败, 革命同志惨死, 国家民族前途如何……正在此时, 那李钟岳却在催她“快写快写”, 于是她挥笔在白纸上写下七个大字:“秋雨秋风愁煞人”, 作为她的唯一“笔供”, 交给了李钟岳。然后秋瑾又掷笔在地, 说:“革命之事不必再问, 要杀要剐由你们了。”

1907年7月15日凌晨, 管牢的禁婆打开了牢门, 一大群持枪的清兵涌了进来。秋瑾明白自已赴难的日子到了,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冷峻地向清兵喝道:“叫李钟岳来, 我有话说。”

李钟岳进来问她有什么要求, 秋瑾对他说:“革命党人不怕死, 但我有三个要求: 第一, 允许我写信向亲人、朋友告别。第二, 临刑时不脱衣带。第三, 死后不以首级示众。”李钟岳思量了一会, 最后同意了后面二点要求, 对于第一点要求表示不能同意。秋瑾也不再坚持。她身着白色布衫, 黑色纱裤, 拖着沉重的脚镣, 反缚着双手, 走出牢门, 走向刑场……

到了刑场, 即绍兴的轩亭口, 天还未放亮, 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秋瑾对刽子手说:“稍等一下, 让我看看有没有我的亲友来为我送行。”说毕, 她借着稀微的灯光, 环视了一下四周, 也不知她是否看到了她的亲友, 只见她闭上了双目, 平静地对刽子手说:“动手吧!”。

一代女中豪杰秋瑾就这样惨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从她7月13日下午被捕, 到7月15日清晨被处死,在牢中关了还不到三天。在没有任何人证物证的情况下(物证已被秋瑾销毁或转移), 仅凭一个人的告密, 就可以杀人, 这就是君主专制社会的“法律”。清朝统治者如此迅速地杀害秋瑾, 维一的罪状就是秋瑾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革命者, 志在推反满清王朝。再者就是怕有人劫狱, 同时想借杀秋瑾以互解革命党人的起义活动。但恰恰相反, 秋瑾死后, 尤其是她临刑时的从容不迫, 更是激励了革命党人。到了1911年, 即秋瑾死后第4年, 辛亥革命爆发, 终于推反了大清王朝。但对于秋瑾本人来说, 对于一个一身侠骨、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足可与古代的聂政荆轲近代的夏完淳谭嗣同相提并论的女英雄来说, 如果能活到革命成功后岂不更好? 她的死毕竟令人们悲痛不已。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公祭秋瑾, 孙中山亲笔写下一幅挽联:

“江户矢丹枕, 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 愧我今招侠女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领导革命党人推翻了延续三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第一人, 在侠女面前表示敬意, 表示愧疚, 这对秋瑾来说, 她完全当之无愧。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09 14:29:28 +0800 CST  
不删不隱。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09 14:31:34 +0800 CST  

秋瑾传

8、清王朝杀害了秋瑾以后, 感到还不满足, 就继续进行对秋瑾亲属的迫害。他们派出鹰犬到处寻查缉拿秋瑾家人。据秋瑾小弟秋宗章在他的回忆文章《六六私乘》中写道:“……当六月初旬, 吾兄弟颠沛造次, 已为亡命之客, 慑于淫威, 不敢前往收尸, 但由善堂草草成殓,橐葬府山之麓, 掩蔽无具, 听其暴露。”

从上面秋宗章的文章中, 可以得知当时的惨况: 秋瑾侠女就义后居然无人收尸, 因为她的家人(如兄、弟辈)也受到通缉, 不敢前往。而夫家又早已断绝来往。结果由当地慈善机构草率收殓, 埋于荒山野地, 连具棺材都没有。时隔数日, 大通学堂的工友阿金、阿富、莫敌以及沈小毛(一撑船人, 秋瑾生前经常乘其船往来于绍兴水乡各地, 沈从秋瑾口中得知革命思想, 深受影响)等人出于义愤, 约同秋瑾大哥秋莱子, 先将侠女遗体放入棺木, 然后秘密运送侠女灵柩至绍兴偏门外严家潭殡馆暂时停放, 待日后再择妥当之处安葬。但是, 殡馆主人要求将死者实情相告。 当馆主听到是被官府杀头的“女匪”秋瑾的棺木时, 立即严词拒绝, 毫无商量余地。无可奈何之下, 只得将棺木移到偏门头大校场近旁, 柩上复以草扇, 以此遮挡风雨。

三个月以后, 即同年的十月底, 徐自华、吴芝瑛两人, 为完成对秋瑾生前的承诺, 顶着风雨来到绍兴, 与秋莱子晤面商议秋瑾安葬之事。 最终决定将秋瑾灵柩运往杭州, 到了杭州再择地建墓落葬。徐、吴两人遂偕同秋莱子、阿金、莫敌等人, 先乘夜航船到达西兴, 又复渡钱塘江到江干上岸。一路波折与辛苦, 自不在话下。到达杭州后, 又多方寻觅安葬烈士之地, 最后择定西冷桥边, 到了第二年秋墓方才建成。据《六六私乘补遗》中说:“购地西冷桥畔,为营兆域, 漆灯留待, 坯土以封, 庶儿赵氏冬青, 勿伤暴露。”墓前立有石碑,上刻墓志铭,由徐自华撰文, 吴芝瑛题墨, 杭州著名金石家孙菊令篆刻。这三人当时被人们称为三杰。

秋墓刚刚建成, 谁知时隔不久, 即平地风波起。原来当时清廷的巡查御史常徽, 到杭州西湖游山玩水, 偶而见到了秋墓, 心里十分不乐, 特别是见到墓碑上所刻大字:“呜呼! 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更是不胜愤恨, 因他知道秋瑾其人, 这不是公开与朝廷唱对台戏么? 在这山清水秀之地, 怎能埋葬这个大逆不道的被朝廷所杀的“女匪”? 于是他当即上奏朝廷, 请下旨平墓。清廷当然同意, 下诏平墓。于是侠女灵柩又遭劫难,,长兄秋莱子此时正在天津, 闻悉此事, 当即乘车南下, 多方设法, 将秋瑾灵柩运到湖南其夫家湘潭王宅。到了湘潭以后, 却遭到秋瑾的婆婆断然拒绝, 她根本不承认这个“不孝之媳”, 更不愿将她与王氏坟茔同葬, 只许暂时停放在义冢地里, 上复茅亭。此时已值宣统二年。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 浙江省当局应当地广大士绅之请求, 仍将秋瑾灵柩由湖南运回浙江杭州, 仍葬于西泠桥畔。由陈去病、徐自华等人组成筑墓委员会, 再建一座秋墓(墓地由杭州风林寺僧人所赠, 而原来的墓地则建一座风波亭),拟定墓身用水泥浇注, 顶上铸一铜像, 以作永久纪念。又创建秋社。第二年, 孙中山又亲临致祭, 并亲笔題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 又答允担任秋社名誉社长。

时局变迁, 袁项城不久又复辟称帝“洪宪”, 对革命党人实行镇压。袁世凯的高级顾问章介眉,是一个有名的绍兴师爷。据《六六私乘》中记载:“当越郡光复时, 嵊县王金发首先率部入城, 易帜响应, 事定, 遂为绍兴军政分府都督, 有邑人章介眉挟申韩术, 曾据浙抚张增扬幕府, 微闻丁未大通之狱, 实左右之, 事无佐证, 章固弗承。王金发既主越政, 籍没其家,章机警, 先期免脱……。民国四年, 章某以袁世凯之力, 获充财部宪职, 权势炙手可热……。”章介眉不但是秋案的告密者, 而且后来又是杀王金发的谋士, 素于革命志士有隙。此时正值秋墓动工, 但还未建成, 章氏即密派大员一名来杭, 指令将秋瑾的墓降低三尺, 铜像取消, 三杰所作墓碑不用, 改用已成袁世凯同党的浙江都督朱瑞为慕虚名而所写之文, 刻在石碑上, 立于秋墓前,

到了一九三0年, 当局在秋瑾就义处绍兴古轩亭口建立了纪念碑, 卧龙山上筑起风雨亭,亭内有孙中山先生所撰的对联。但是, 秋墓的劫难似乎远远尚未停止。

抗日战争爆发后, 日寇侵占了杭州, 秋瑾的墓地又备受蹂躏。原来秋墓周围内有铁栅围住, 外有水泥围墙, 又有巨大铁门。但日本鬼子和汉奸伪军把围墙全部推倒. 把铁栅和大铁门全部运走不知去向。

一九四九年以后, 人民政府对风雨亭、轩亭口的纪念碑等都修缮一新。又在绍兴和畅堂烈士故居进行扩展成立“秋瑾故居”, 供中外来宾参观。又在西湖边和绍兴轩亭口等地建立秋瑾全身雕像……英烈应该可以长眠安息了, 谁知文革一来, 又复……现在又怎样了呢? 笔者于2010年曾赴绍兴一游, 参观了秋瑾故居,, 看到了轩亭口的侠女全身雕像, 太好了! 最后,以著名已故作家巴金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有一个时期我到处寻找秋瑾的‘风雨亭’。她是我们民族中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即使人们忘记了她, 她也会通过鲁迅小说中的形象流传万代。三十年代我写短篇《苏堤》时,小说中还提到‘秋瑾墓’, 后来连‘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风雨亭也不见了, 换上了一座矮小的墓碑, 以后墓和碑又都消失了, 我对着一片草坪深思苦想, 等待着奇迹。现在奇迹出现了,孤山脚下立起了巾帼英雄的塑像, 她的遗骨就埋在像旁, 她终于在这里停居了。我在平凡的面貌上看到无穷的毅力, 她拄着宝剑沉静地望着湖水, 她的确给湖山增添了光彩。”( 巴金《讲真话的书》第716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1年。)

(秋瑾传完。以下介绍秋瑾诗词)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0 14:18:12 +0800 CST  
不删不隐。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0 14:24:06 +0800 CST  

附录: 秋瑾诗词文选

(一) 诗
七绝三0首:



咏梅

开遍江南品最高, 数枝庾岭占花朝。

清香犹有名人赏, 不与夭桃一例娇。


附注: 以上两诗都曾收入《秋女侠诗文稿汇编》。作者借咏花卉,托物寄志。此类诗都是秋瑾早期的作品。




咏玫瑰

闻道江南种玉堂, 折来和露斗新妝。

却疑桃李夸三色, 得占春光第一香。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附注: 同上。


杜鹃花

杜鹃花发杜鹃啼, 似血似硃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 夜深风露也含凄!


附注: 同上。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1 13:54:32 +0800 CST  

芍药

开遍嫣红白雪枝, 销魂底事喚将离?

年来景色浑消瘦, 减却腰间金带围。


祧花

艳色浓芳夹岸栽, 苧萝溪下水潆洄。

料因王母瑶池谪, 独向深闺士女开。


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 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 羞伍凡葩斗艳俦。


附注: 同上。




黄金台怀古

蓟州城筑燕王台, 招士以财亦可哀!

多少贤才成底事, 黄金便可广招徕?


附注: 本诗写于北京。表达了秋瑾对以财招才的世俗的批判,认为为财服务的人不是国家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秋瑾的见解卓然不群。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1 17:32:01 +0800 CST  

登宜月楼

住久由来浑是家, 异乡容我傲烟霞。

数声短笛临风晚, 露湿夭桃月影斜。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宜月楼地址大约在长沙,但已无法确定。诗中表达了秋瑾当时既孤寂又闲散之情。



踏青纪事 四章

第一章
女邻寄到踏青书, 来日晴明定不虚。

妆物隔宵齐打点: 凤头鞋子绣罗襦。


第二章
曲径珊珊芳草茸, 相携同过小桥东。

一湾流水无情甚, 不送愁情送落红!



第三章
柳阴深处啭黄鹂, 芳草萋萋绿满堤。

笑指谁家楼阁好, 珠帘斜卷海棠枝。


第四章
西邻也为踏青来, 携手花间笑语才:

昨日卿经贾傅宅, 今朝侬上定王台。


附注: 以上这首诗写于湖南,当时秋瑾尚未出嫁,正处于少女时期。通过描述一次踏青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响往,也反映了秋瑾少女时代的生活情况。全诗写得层次分明,前后有秩,充分展现了秋瑾的才华。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2 14:14:25 +0800 CST  
勿删勿隐。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2 14:21:28 +0800 CST  

春日偶占

春色依依映碧纱, 窗前重发旧时花。

燕儿去后无消息, 寂寞当年王谢家。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对春天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感触,秋瑾对一个客观细节作了描述,可谓托物寄情。




读书口号

东风吹绿上阶除, 花院萧疏夜月虚。

侬也痴心成脉望, 画楼长蠹等身书。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秋瑾在婚嫁前后,曾在湖南生活过很长时期。最令她感到快乐的自然是出嫁前的那段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但是也有烦恼,那就是独居一室无所事事的时候。这时候她就拼命读书,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后,不仅增长了她的学问,开阔了她的眼界,而且丰富了她的才华。这首诗就是在描述她自己的读书情景。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3 14:19:24 +0800 CST  
勿删勿隐。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3 14:21:17 +0800 CST  

季芝姊以诗相慰次韵答之 二章

云笺一纸忽还飞, 相慰空劳尖笔辉。

已拼此身填恨海, 愁城何日破重围?


连床夜雨思当日, 回首谁怜异昔时。

炼石空劳天不补, 江南红豆子离离。


附注: 此诗作于1903年,当时秋瑾人在北京。季芝姊很可能是指吴芝瑛,当时也在北京。诗中主要是表达了自己“已拼此身填恨海”的雄心壮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4 13:34:21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4 13:36:15 +0800 CST  

重阳志感

容易东篱菊绽黄, 却教风雨误重阳。

无端身世茫茫感, 独上高楼一举觞。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秋瑾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双方个性极为不合,因此深感压抑。这首诗即反映出当时的心情。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4 19:16:29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4 19:17:28 +0800 CST  


月夜怀故人

料峭霜风夜气寒, 深闺珍重絮衣单。

伯牙焦尾音何渺, 皓月团圆不忍看。


附注: 此诗作于在湖南生活时期,当时秋瑾在湖南结交了一些女友,诗中即是表达了对一些好友的怀念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5 14:30:05 +0800 CST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5 14:31:13 +0800 CST  

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 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 难将巾帼易兜鍪。


附注: 此诗写于1900年八、九月间, 时当八国联军入侵, 并且占领了北京。侵略者烧杀抢掠, 攻城略地, 无所不为。秋瑾忧心国事, 而且想亲上战场。这首诗就是表达了诗人这种精神和感受。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9-16 13:26:15 +0800 CST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118608

发表时间:2019-08-22 04:14: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30 12:28:36 +0800 CST

评论数:2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