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纳尔迈调色板蕴含的文明密码

对东亚人而言,上古时期的尼罗河流域,的确是个十分遥远的地方。由华夏文明发源地,长江中游流域的湘西,到古埃及文明发源地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相去约一万五千里(7500km)左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19:48:30 +0800 CST  
若笔者说,“至少7、8千年以前,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或者由于族群的强烈对抗,部分以蛇为图腾,生活在祁连山的伏羲氏后裔,部分以鸟为图腾,生活在湘西的神农氏后裔,牵着驯化来的的水牛、家畜,携先进的农耕和畜牧文明,一路由长江中游、长江上游、狮泉河、身毒河,然后举族迁往两河、尼罗河。”在漫长而艰辛的迁徙过程中,这些华夏先民创造了恢弘的长江文明、身毒河文明、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对此,您做何感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19:59:47 +0800 CST  
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穆罕默德(Mohamed Gaber Abu Ali)在某次古埃及文化展览开幕式上致辞:“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员,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次展览,通过众多古埃及珍贵文物的展示,能够让中国友人感受‘原生态’的古埃及文明。”
国人不必过度解读,皈依穆斯林的现代埃及人与古埃及人毫不相干,他们对古埃及文化的热爱与保护,只是出于对发生在自己地域上,远古文明的敬畏。
参赞一句“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揭示了两个文明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扭结。
对此,您做何感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00:51 +0800 CST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是加拿大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世界历史着作,初版发行于1970年。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囊括不同文明编写出这部世界历史巨著,并被很多知名大校作为历史教材。
《全球通史》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史代表性作品,论述自人类起源至本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本书改变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首次确立了体现当代意识的全球性观念。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著作。
以狭隘民族主义度人,上述评价无非是西人的自吹自擂罢了。一个白人学者,定会贬低有色人种,抬高白人的历史地位。这也正常,人文、历史,向来是民族主义者肆虐的主战场。每个历史的描述者,或多或少都会打上民族利益的烙印。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03:35 +0800 CST  
好吧,在《全球通史》中,我们看看这位可能天生自带民族主义倾向的,名叫斯塔夫理阿诺斯的白大爷是怎么说的:
“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晒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
这个观点,不管是否正确,也不管你是否赞同,至少这个白大爷并未将文明中心放到传统的西方地域,而是放在了亚洲。
既然文明中心在“两河”流域,按白大爷的说法: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喽。
敏感者会发现,同时期对中国的称呼:拉丁文为“Sinae”,阿拉伯文是为“Sina”,梵文“Cina”,继梵文又衍生出英文的“China”。古代不同的族群据自身的发音习惯,对同一事物的称呼多少会有区别,因此梵文的“Cina”,一路衍生为《旧约全书》中的“Shinar”有什么问题吗?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04:44 +0800 CST  
犹太人,闪人[semite]的直系分支,华夏族群的远亲。旧约尊为上帝的耶和华(Yehowah,希伯来语“יהוה‎”),渊源就应来自上古华夏先祖“炎黄”。
旧约所述,世纪大洪水灾变后,犹太人幸存的始祖是诺亚(Noah),其渊源也应来自上古以泥造人的华夏先祖女娲(Nuwa)。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05:13 +0800 CST  
《圣经·创世记》(前1100年):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又)从那里分为四道”。
……
《山海经·海内西经》(前2070年):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仔细拜读,犹太人所指的伊甸园,与华夏人所指的昆仑,在地域、地理、环境上有原则区别吗?应该是没有。
即使“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哪是否就是犹太先祖闪米特人开创的呢?显然不是。
按惯性思维,作为西方的权威学者,那个叫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家伙,必是满脑子种族偏见。但恰恰相反,在《全球通史》中,他却这样描述:“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对此,您又做何感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05:44 +0800 CST  
不管您做何感想,都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定要看看一件古埃及文物再说。
这件文物就是“纳尔迈”调色板。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0:59 +0800 CST  


纳尔迈调色板----正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2:11 +0800 CST  


纳尔迈调色板----反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2:55 +0800 CST  


纳尔迈调色板----手绘板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3:33 +0800 CST  


纳尔迈调色板----重要细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4:24 +0800 CST  
1897年,在开罗附近的希拉康坡里遗址主坑,出土了一系列带有象形文字的文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权杖标头和调色板(或石刻板)。埃及国家博物馆国宝级的藏品
权杖标头上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显然是王权的象征。
调色板通高640毫米,形如盾牌。调色板两面都有精美的浮雕和文字,栩栩如生,艺术水平很高,显然是仪式器物。年代判定为公元前3100年。
权杖标头与调色板(或石刻板)发掘的时间,我国正值积贫积弱的慈禧统治时期。
调色板(或石刻板)上,象形文字非常古老,且数量有限。但画面场景蕴涵内容十分丰富。面对图文信息量如此巨大的调色板,我们只能像谦卑的小学生一样,看图说话。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6:08 +0800 CST  
王晓焰先生在《金字塔后面的世界》一书中,对埃及文物《纳尔迈调色板》上雕刻的内容,做了这样的解释:
“纳尔迈通常被看成是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调色板》其正反两面都刻画着精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符号。它的正面顶上端左右两边的牛头,是哈托女神的形象。两女神中间刻有表现王宫大门形象的一个方形框,埃及学上称为‘王宫门面’。在方形框的上部刻画着一条鱼和一把凿子的象形符号。‘鱼’读为‘纳尔’,‘凿子’读为‘迈尔’,合起来读为‘纳尔迈’。《纳尔迈调色板》即由此得名。调色板正面的中心刻画着头戴白冠的那尔迈,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着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敌人头部后的鱼叉、水池两个象形字符号表示敌人的名字,或者表示三角洲某一个地方。在那尔迈右上方是一只隼鹰荷拉斯神站在一束(六茎)纸草之上并抓住连接纸草的人头,那是表明国王俘虏了‘纸草之国’的很多人。在那尔迈身后的那位小人物是为国王拿鞋子的官吏。下端描绘了二名敌人从标志不同的二个城,即‘州国’中逃跑的情形。
调色板的另一面除哈托牛首女神像外,以下共三排,第一排最高大的一个人物是戴有红冠的国王,在他面前有鱼和凿子的象形文字符号,说明他是那尔迈。那尔迈后面的人是书吏,专作记录。前面的四人各举一面具有不同标志(两只荷鲁斯隼鹰。一只豺尤,一个王家胎盘?)的‘州国’的旗帜。右边是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第二排由两名奴隶牵着两只长颈的动物,其颈巧妙地交叉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色碟。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它可用于研磨孔雀石。最后一排是象征国王的公牛毁城和践踏企图逃跑的敌人。
《纳尔迈调色板》显然记录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它正面刻画的内容反映了那尔迈远征下埃及‘纸草之国’,并俘虏了很多敌人,原来有人认为每一棵纸草表示一千人,共计六千人。按照一位权威的埃及学家的解释,其意为“鹰神荷鲁斯(即国王)牵引着‘纸草之国’的被俘的居民。《纳尔迈调色板》的反面,则表现了那尔迈与其他四个州国联盟战胜敌人后举行的凯旋仪式。可见,《纳尔迈调色板》正反面刻画了以那尔迈为首的上埃及盟邦远征三角洲,战胜了‘纸草之国’,俘虏了其大量居民的一次胜利的军事行动。”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6:58 +0800 CST  
前面,有国内学者对纳尔迈调色板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毕竟还是西方古埃及学观点的再现。这些国内学者给人的印象,不过是西方人的传声筒和复读机罢啦。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8:08 +0800 CST  
我们要注意,任何古埃及学的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一定要记住,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穆罕默德(Mohamed Gaber Abu Ali)的告诫:“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员,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更不要漠视西方的权威学者,《全球通史》编撰者斯塔夫理阿诺斯在书中的提醒:“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8:23 +0800 CST  
斯塔夫理阿诺斯的认知没有错,不仅苏美尔人,就连古埃及人的语言与汉语也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8:36 +0800 CST  
回过头来,再看看纳尔迈调色板,这面蕴藏着许多远古洪荒密码的石刻文物,其图画文稿内容是否如上述两位智者所述:“与汉语相似”或者“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8:51 +0800 CST  
其实他们真说对了,纳尔迈调色板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华夏文化元素。
在叙述其到底蕴含哪些华夏文化元素之前,有必要谈谈远古人类族群标识。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9:03 +0800 CST  
(1)、图腾:图腾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远古族群自然物体崇拜图语,宗教和族群归属标志。上古时期,后人则将远古图腾演化为“先祖崇拜”和“族群保护神”。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他的亲属”,“他的标记”。清代学者严复,1903年翻译《社会通诠》(甄克思,英国),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由于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准则,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与“totem”对应的中文为“其”。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19-05-29 20:19:33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09733

发表时间:2019-05-30 03:48: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4 23:58:49 +0800 CST

评论数:14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