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

作者:rKnoQp4PK 回复日期:2010-09-27 07:30:57

楼主更新好慢,不过我会默默等待
========================================================================================湘江战役已经写完了。红军进贵州后,各派势力的斗争也很复杂、很精彩,但要写出来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我恐怕没这个能力。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27 12:40:49 +0800 CST  
在甘溪战斗中,北面的干河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桂军就是沿着河沟不断西进,并不断地向南侧击,最终将红军切为三段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27 12:43:35 +0800 CST  
msapple:湘江战役中让红军顺利突围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如果中原突围时存在类似的政治条件,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即使技术条件发生了改变,也是如此.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10-04 20:59:49 +0800 CST  
msapple:你说得对。老蒋在华北是没有什么根基的,日本人把华北的国民党势力赶走,他们又兵力不足,在日本人的后方便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八路军正好填补了这个真空。而且由于国共合作,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出现了缓和,又有民族大义作号召,共产党在华北获得了合法地位和广泛的认同。如果留在华南,国民党的根基比较深,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发展的空间就小得多了。没有人能预料到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是陕北,没有人能预料到这反而成全了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至少有一半是“天命”,至多有一半是人为。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10-05 12:34:36 +0800 CST  
作者:__菩提树下__ 回复日期:2010-10-05 15:49:52

不知楼主说的“红军损失三万人”是纯战斗人员还是囊括了非战斗人员的红军总损失?

如果是纯战斗人员,那么这个损失比例非常大。一支8万余人的队伍(包括大大小小的后勤单位),直接战斗人员不会超过6万。再加上其它损失,说红军被重创一点都不夸张。

但是如果是红军总损失,又显得少很多。战役结束,除去阵亡的、被俘的,更多的是“动摇分子”的逃跑,还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掉队。红军总损失应该不止3万啊。

个人看法,请楼主指教。
===========================================================================================我觉得是在册人员,也就是登记入那八万六千人中损失,未登记入册的民夫应该不在里面。其中应该是战斗人员居多,大多是几个军团的损失,两个军委纵队的损失可能不大。不过,必要时非战斗人员也可以转为战斗人员的,二者的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女红军很少,男子中除了高级领导,其实都可以补充到各军团去)。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10-06 20:57:45 +0800 CST  
msapple:张少爷挺窝囊的,那么大的一笔家产,给他稀里糊涂的就折腾没了。不过,他好像挺有女人缘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10-06 21:03:32 +0800 CST  
阎锡山、马家军、桂系、卢汉等一帮军阀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是1949、1950年,张少爷1937年就退出了,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10-08 10:23:48 +0800 CST  
红三十四师是由闽西人民子弟兵逐步改编、组建起来的,正式成立于1933年春。该师辖第一OO团、第一O一团、第一O二团。红三十四师成立之初,人数达六千人以上,以后经过整编和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几场苦战,在长征前夕,全师尚有五千余人。红三十四师师、团干部大多来自原红四军和红军学校,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较强。整个部队士气旺盛,战斗力较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老部队。红三十四师隶属关系几次变更,但始终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中,屡立战功。长征期间,红三十四师归属红五军团,与红十三师一直担任艰险的后卫任务。
湘江战役期间,红五军团在湘桂边境阻击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三个师)、湘军李云杰纵队(两个师)、湘军李韫珩纵队(一个师)。湘军和中央军的编制,都是一个师一万到一万二千人,六个师便有六七万人,而红五军团只有约一万人。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兵力对比。幸亏尾追的国民党军行动并不积极,他们与红军保持接触,但不积极进攻,时有交火而无大的战斗,红五军团虽有损失,但不严重。
11月26日,红三十四师接到任务:坚决阻击尾追之敌,掩护红八军团通地苏江、沱江,尔后为全军后卫;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但尽可能赶向主力……接受任务后,红三十四师将阻击阵地转移到广西灌阳灌江北岸的文市、水车一带,等待因故未到的红八、红九这团。
1934年11月29日下午15时,红五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给电报:“五军团之另一个师廿九日夜应在文市河西岸之五(伍)家湾地域宿营,卅日晨应接替六师在红(枫)树脚、泡江以北的部队,主力应控制于红(枫)树脚,顽强保持上述地域,以抗击灌阳之敌”。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经过商议,决定把这一任务交给红三十四师。
命令红三十四师去枫树脚阻击桂军,无疑是中革军委的错误决策。枫树脚已经失守,阻击桂军的红五师已经退守距该地6里的板桥铺以北,红六师也未能按时接防。可中革军委在29日下午15时的命令中仍要求三十四师去枫树脚接防,无异于让红三十四师孤军深入,往敌人堆里钻。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06:07 +0800 CST  
红三十四师接到命令后,并没有马上前往枫树脚,他们还要留在水车,等红八军团到达。11月29日午夜,红八军团到达水车。这时,红三十四师接到了中革军委的急电,命令他们迅速摆脱敌人,接替红十八团防务,并命令他们从接到这封电报起,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一小时报告一次情况。
天亮后,红五军团在掩护红九军团、红八军团离开水车后,分为两部分行动:军团部和红十三师跟在红八军团后面向西转移,从凤凰嘴过江;红三十四师转向西南方向,前往枫树脚接替红十八团阻击从灌阳北上的桂军夏威部(灌阳桂军共7个团:15军44师、15军45师134团、7军24师,统归15军代军长夏威指挥)。
这时,如果红三十四师跟随红八军团西进抢渡湘江,也许可以避免全师覆没的悲剧,还可以掩护红八军团西进,减少红八军团的损失。可是,红三十四师接到命令是向西南方向的枫树脚前进,也即是向桂军集中的方向前进。
11月30日晨,完成掩护红八军团西进任务后,四千多人的红三十四师走上了前往新圩枫树脚的道路。三十四师部队刚刚踏上水车灌江浮桥,即遭到桂军飞机的轰炸,牺牲二百余人,红三十四师官兵埋葬了战友,继续向枫树脚前进。
如果红三十四师取道燕头、桂阳、杨家田、大背头、立田赶往新圩,在地图上看虽是弯路,但这十三四公里却是平坦大道,两三个小时到达,红三十四师有可能于11月30日中午与红六师十八团会合。然后,三十四师与红十八团联合起来,节节抗击桂军,边打边撤,便有可能与红十八团一同渡过湘江。但是,三十四师不熟悉当地地形,又没有向导,他们按照地图上最近的距离,取道大塘、苗源、洪水箐前往枫树脚。这条路从地图上看是呈直线的捷径,但实际上是羊肠小道,途中多峡谷峭壁,还要翻越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红一军团在脚山铺的阻击阵地最高不过三百米)的观音山。红三十四师数千官兵携带辎重骡马,在羊肠小道中艰难跋涉,行军速度非常慢,部队登上观音山顶时,已是12月1日上午。这时,红十八团已经撤出楠木山阵地,向陈家背、古岭头退去,已经到了覆灭的边沿,桂军44师正在向湘江推进追击红军,桂军24师已经前出至文市阻止中央军继续西进。红三十四师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接替红六师阻击桂军,而且自身也陷入了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07:10 +0800 CST  
就在红三十四师爬越观音山之际,军委于12月1日5时电令三十四师“力求在枫树脚、新圩之间乘敌不备突破敌围,以急行军西进至大塘圩”。12月1日下午14时,中革军委电令三十四师“由板桥铺向白露源前进,或由杨柳井经大源转向白露源前进,然后由白露源再经全州向大塘圩前进,以后则由界首之南的适当地域渡过湘水”。这又是一条致命的直线。三十四师从板桥铺一带穿过(灌阳至新圩)公路,再经湛水、流溪源,翻越一千九百余米的宝界山,出灌阳,入全州,12月2日蕉江乡大源村灯草田的村民凤乾志,将红三十四师带到蕉江乡的界顶,红三十四师翻越宝界山,当晚在箭杆箐宿营。
12月3日4时,野战军司令部电告三十四师:“桂敌一部由光华铺占界首。夏威一师(指44师--笔者注)追击我八军团至凤凰嘴,拟2日撤兴安,另以一师(可能指43师--笔者注)驻龙胜。” “如于今日夜经大塘圩从凤凰嘴渡河,由咸水、界首之间赶到洛江圩,有可能归还主力。如时间上已不可能,应依你们自己决心,即改向兴安以南前进。但你们须注意桂敌正向西移,兴安之南西进之路较少,桂林河不能徒涉。你们必须准备在不能与主力会合时,要有一时期发展游击战争的决心和部署。”
当日,蕉江乡大源村毛竹山的凤乾武、凤乾松冒着生命危险,将红三十四师带到全州县安和乡文塘村,红军送给他们每人一条毛巾。按照野战军司令部的敌情通报,桂军夏威部一师撤兴安,一师驻龙胜,凤凰嘴附近应该没有桂军,三十四师可以在那里渡河西进。可是在文塘村,红三十四师遭到桂军夏威部44师(王赞斌)、43师(疑为从43师抽出来加入民团联队的三个营之全部或一部)的阻击。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08:00 +0800 CST  
红三十四师一0二团于3日下午,在文塘新圩村首先与桂军接触,该团向桂军发起猛攻,但始终无法突破桂军阵地。随后,师部及一O一、一OO团先后赶到,占领了大源山口文塘山背、文塘、堰头山等自然村,并先后加入战斗。红三十四师弹药不足,加上长时间行军造成疲劳,在战斗中陷入被动被。师长陈树湘亲自指挥一0一团,师政委程翠林(湖南浏阳人)亲自指挥一0二团,向桂军发起连续冲锋,试图向北打通前往大塘、麻市、凤凰渡的通道,但均遭到失败。一00团团长韩伟指挥该团向桂军阵地的薄弱环节发起冲锋,虽然有少量红军得以冲过桂军阵地,但也因兵力太少而被桂军包围歼灭。在连续的冲锋中,红三十四师伤亡惨重,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张凯、一○二团团长吕官印、一○二团政委蔡中牺牲,大批将士血洒疆场。在向北的进攻受挫后,师长陈树湘率部南撤,试图从兴安以南寻路西进。但桂军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一面从正面阻击红军,一面派出部队绕过红军背后,切断了红军向南前往兴安的道路。红三十四师在向南进军时,再度遭桂军层层阻击,无法打开前进通道。为了减少危险,陈树湘师长当机立断,率部向东退入雾源山区,并迅速占领了狗爪山和岭脚底村。这时桂军再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红三十四师一边打一边向大山转移,由于地形不熟,部队被切为数股,师部失去了指挥能力,各团各自为战。一OO团政委候中辉、一O一团团长苏达清、一0一团政委彭竹峰先后牺牲。红三十四师沿白路河而上,经大白路、小白路转移到瑶寨茶皮浸,此时全师只剩下1000多人。
茶皮浸海拔1200米,其南面为板瑶山、北面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灌阳。这时桂军夏威的第44师(该师一年前曾在此镇压瑶民起义,地形相当熟悉)从安和沿大路经蕉江再从小路经高屋场赶到板瑶山。当桂军到达板瑶山时,红军正从村南的小道向灌阳前进,双方发生遭遇战。师长陈树湘爬上板瑶山村寨的后龙岭(1672米),用望远镜观察情况,发现通往灌阳的山路已被桂军切断,遂命令部队退回茶皮浸。随后,红三十四师由茶皮浸瑶族青年梁明卿带路,沿一条羊肠小道至鱼湾(时属全县内建乡)住宿,暂时摆脱了桂军。
文塘一战,红三十四师损失惨重,由入关(湘桂边境四关)时的4300余人锐减至800余人(一说一千余人)。陈树湘率余部重入灌阳,屡屡遭到桂军和广西民团的包围、袭击,处境艰难。当时的广西民团并不是单纯的民团,桂系在每一个民团联队中掺入一个营的正规军,民团的熟悉地形与正规军的战斗力相结合,对红军残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除了民团和桂军,红三十四师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饥饿与寒冷。山区本来就人烟稀少,再加上桂系的“空室清野”政策,红军官兵得不到补给,只好沿途采摘野菜、捡红薯根、捞潲水渣和猪潲充饥。几天来,红三十四师在山区拖来拖去,三四天没有吃上一顿热饭,没有喝一口水,肚子饿,身上冷,全身无力,尤其是伤病员行走更为艰难,掉队人员越来越多。为了摆脱困境,陈树湘决定率部返回湘南打游击。但是,中革军委并不同意他们的这个决定。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09:23 +0800 CST  
12月5日5时,野战军司令部致电三十四师:“你们不应东逃而应留在兴安灌阳之间,……积极在该地发展游击战争,以主力钳制桂敌,借以积极协助野战军之行动……”从这封电报的内容来看,中革军委不同意三十四师东撤,而是希望红三十四师能留在兴安、灌阳,以牵制桂军,减轻红军主力的压力。但是也有种相反的说法,说12月5日,中革军委副 周恩来在塘洞地域给三十四师回电说:现在你们无法渡湘江了,只好返回湘南打游击,发展壮大自己。这是红三十四师与中央的最后联络,自此之后,三十四师便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12月4日下午,陈树湘率余部从新圩以北穿越全灌公路时,在新圩附近的罗塘、板桥铺遭到桂军围攻,仅四百余人冲出包围,被迫再次翻过观音山,于当晚在地处半山腰的洪水箐村宿营。午夜,一00团团长韩伟听见有广西口音的对话,当即举枪射击,随即听到一个敌人应声惨叫。枪声惊动了山下的敌人。天亮后,三十四师遭到了敌人包围。陈树湘紧急召集师、团干部,宣布两条决定:第一、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到湘南发展游击战争。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正在这时,桂军一部向红三十四师发起试探性进攻,三十四师全体将士同仇敌忾,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反击,将桂军击退。战斗结束后,第一OO团韩伟团长向陈树湘师长建议:“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立即突围!”陈树湘同意韩伟的建议,决定让韩伟指挥该团余部一百余人(也有说三十多人、三百人)作掩护,陈树湘与师参谋长王光道率师部及第一O一团、第一O二团三百多人(也有说二百余人、四五百人、七百人)突围,重返井岗山。
当天深夜,突围开始了。红三十四师余部刚刚通过猫儿园附近,正准备过先公坝渡灌江时,又遭桂敌拦截。韩伟率第一○○团奋力阻击,吸引敌军火力,陈树湘率部从原路退回转至八工田渡过灌江,然后向东沿泡江翻都庞岭向湘南突围。红一○○团经过苦战,完成了掩护师部转移的任务,但部队出现重大的伤亡,全团仅剩下30多人(一说十几人),并且和师部失去了联系。为了保存革命的种子,韩伟宣布部队解散,分散到群众中去寻找党组织。韩伟命令剩下的人分散突围,他自己带着五个同志,收集了所有的弹药负责掩护,最后带着这五个人,从灌阳和兴安交界处的一座山上滚了下去。幸运的是,由于山腰上树木草丛的抵挡,包括韩伟在内,有三个人大难不死。不幸的是,这三个人再次遇上了民团,另外两人被杀害,只有韩伟一人幸运逃脱。韩伟从此踏上了坎坷的寻找部队之路。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12:29 +0800 CST  
12月9日,红34师余部一百四十余人 (也有说不足二百人、二百多人),辗转到达都庞岭道县境内的空树岩村,在村里进行了短暂地休整,开大会、写标语,宣传红军、宣传革命,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0日,大批广西民团从灌阳方向追来。陈树湘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沿都庞岭山麓向南退却。在道县清塘镇小坪村附近,遭到道县保安团团长唐季候的截击。经过半日激战,将敌人打退后,沿江华、永明(江永)、道县三县边界继续前进。
12月11日,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余部抢渡牯子江,遭到湖南江华县保安团伏击,部分战士阵亡,陈树湘在船上指挥战斗时腹部中弹。幸存的百余名战士抬着陈师长且战且走,于当天行至驷马桥(四眼桥)附近早禾田,又遭到道县保安大队第一营的截击,双方激战数小时。红军击溃保安大队后,在早禾田银坑寨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不再由长征原路退却,转向赖子山前进。这时,宁远县保安团已从鲁观洞向道县奔来,尾追红军的江华县保安军又即将到达。紧急关头,陈树湘下令幸存的九十余人在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下立即上山躲避,考虑到自己伤势严重,行动不便,让战士们不要管他,但战友们还是留下一名警卫员和一名通讯员照料师长。
陈树湘在通讯员和警卫员的照料下,藏匿于驷马桥附近的洪东庙疗伤,后来被搜捕红军伤病员的道县保安军何湘(何汉)部保安团抓获。何湘见陈树湘伤势很重,担心陈树湘的生命不保,影响他领赏,便把陈树湘抬至驷马桥墟丁致富的布铺里,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又送来鸡鸭和“洋参”给陈树湘补身体,遭到陈树湘拒绝。何湘没有办法,只好让人抬陈树湘去道县伪政府请赏。路上,陈树湘将自己的肠子掏出咬断,自杀身亡,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时年二十九岁。 陈树湘是湖南长沙人,妻子陈江英,两人没有子女。陈树湘牺牲后,湖南军阀将其头颅割下,悬挂于长沙市小吴门城墙上,据说从那里可以看到他位于小吴门瓦屋街的家。陈树湘的警卫员和通讯员也被湖南军阀杀害。
上山的九十多红军官兵(也有说为几十名、一百多名),转战于湘南道县、永明、江华、蓝山、宁远之间的山区,队伍最多时发展到三百多人(一说为二百人),并建立起 3支游击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还在蓝山大度营活捉了敌县长黄光庭,但还是于1935年冬季失败了。这九十多人中,大部分牺牲,只有少数将士隐姓埋名,藏匿于民间,得以幸存。
在陈树湘师长率师部突围到湖南后,在广西,那些负伤、掉队、被打散的红三十四军战士,还在四处躲避广西民团的猎杀。此起彼伏的枪声还在崇山峻岭间回荡,那些国民党民团,他们杀死或俘虏一个红军战士,常常只是为了几块光洋,甚至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根牛皮腰带或一个搪瓷茶缸。
有关党史资料记载,红三十四师多数战死沙场,有的则在负伤后冻死、饿死、病死,另有四百多人被俘,先后被关押在广西全州、兴安和桂林的监狱里,后来被运到广州,再送到厦门,遣返回闽西原籍。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人多数重新参加了新四军等抗日队伍,继续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
一00团团长韩伟一路辗转,曾经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加入湘军(一说为中央军薛岳麾下欧震的90师),做了一个押运兵,后来由于叛徒就告密,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关进武汉的军人监狱。两年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韩伟得到释放,回到了革命队伍,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1992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13:40 +0800 CST  
让韩伟将军死不瞑目的是,红三十四师五千余名血洒湘江的指战员,绝大多数没有被评为烈士。建国之初,评定烈士的条例规定,在战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至少要有两个团以上干部的证明。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团以上干部幸存的只有韩伟一人,红军战士亲属也大都说不清他们亲人所在的部队名称,更说不清首长的名字。就因为这个不近人情的规定,让多少烈士的亲属抱憾终生。不仅烈士身份得不到承认,幸存的红军战士其身份也很难得到承认。那些有幸存活下来的少数战士流落四方,根本不知道还有哪位首长还活在世上,以致个别失散的红军战士也永远无法说清自己的身份。
韩伟将军晚年为一位又一位能说出自己所在部队番号、知道他名字的失散红军战士写过证明。这些的失散红军战士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全部生活在乡间,他们讨要一纸证明,往往并不只是希望得到一些微薄的补助,更多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手里至今还保存着几份失散红军写给老首长的信件,以及韩伟将军写给他们的证明信原件。以下是其中一封信:
“敬爱的老首长韩伟同志:
你好!自从去年四月接到老首长的复示时,当即复上一信,谅有收到,本想今年夏秋天来京拜候(会)老首长的,但因资金有困难川弗(费)无法作(着)落,所以没有前来,现只好等明年如资金较有好转时,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来京拜候(会)分别数十年的敬爱的老首长……
我自从独八师在你部下任团文书二年多,直到1934年冬长征广西失散后才分别。老首长,我们师在长征途中失败的原因是出于无耐(奈)的,因为我们担负长征最后卫,到了广西干(灌)阳附近白匪李宗仁、白崇禧部队沿途绝(阻)击,敌众我寡,前后断绝,以至惨败的。正是首长去复信中说的,乃是王明路线的恶果使我们受尽监牢之苦。但地方组织不是这样的看法……并且是连老红军的名称都没有,要求有关部门处理,他说要有当时的团以上首长的证明才有生效,因此我想请老首长给我出一张证明……”
这封信的落款是“福建永定坎市公社新罗大队张绍康”。
韩伟是湖北黄陂人,不是闽西人,他去世前却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因为红三十四师大部分是闽西人,他对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这是一个现实版的《集结号》,而且是一个规模大得多的《集结号》。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1-01-25 14:16:45 +0800 CST  

楼主:秦日月

字数:175243

发表时间:2010-07-08 03: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9 23:13:44 +0800 CST

评论数:4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