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

长征动身前夕中革军委《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中统计,红三军团三个师17805人。前三道封锁线,三军团逃兵少,损失不大,加上沿途可以有新兵补给,湘江战役时应该有一万七千人左右。后来缩编为四个团,就算像zcxyh321兄说的那样,每个团两千多人,也不过一万人左右。还有七千人去哪里了?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2:28:12 +0800 CST  
桂林附近有桂系19师等着,红军一个团对桂林是无法千万威胁的。如果一个团就可以威胁桂林,红军就直接占领桂林了,还用得着往大山里钻?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7:20:45 +0800 CST  
11月27日18时,军委“三人团”以朱德的名义签发的《关于一军团作战任务的部署》:

林、聂:

(一)湘敌似已抵全州,薛(岳)路军之一部续进至黄沙河、东安之线。灌阳情况尚不明。周(浑元)敌今二十七日可全部渡过潇水。

(二)我五军团廿八日遏阻周敌于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而后卫部队在其以东地区与敌保持接触,以迟滞之。已令一师廿八日中午前开抵文市,归还主力。八军团正攻击三峰山之隘路,九军团随其后跟进,已令其至迟于廿八日晚抵达永灌、道灌两大道交叉处之孔家地域……

(三)一军团之任务:

1 保证一军团、军委与五军团之通过及在全州与界首之间渡过湘水。

2 坚决打击向(由)全州向南及西南前进之湘敌一路军。如此:

甲、二师应确实占领界首、咸水圩、珠塘铺、屏山地区,应准备打击由全州出动之敌,并与四师前出至界首、兴安间之部队取得联络。

乙、十五师应派出至少一团至小井坪、木叶铺及土桥地区,扼守该处隘口。

丙、十五师主力及一师应集结文市及西北地区,准备突击由全州出动之敌。

丁、最后查明文市、全州及界首、全州间之平行路及徒涉场,以便保证数纵队同时并进,并于二十八日中午报告我们。在各南北小路上,应派出小部队以防止敌人之袭击。戊、林、聂准此令目的,依情况变动得变更部署,特别是十五师主力与其派出之一团相隔太远,林、聂可改定或令十五师之一团的〔向〕主力靠[近],最好是十五师主力稍向其派出之团靠近,但最后决定望与军委商定后执行。



朱德

廿七日十八时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7:21:53 +0800 CST  
这道命令显示红十五师,也即是少共国际师归红一军团指挥。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7:24:59 +0800 CST  
cleandrizzle:网上的这个资料是有问题的。延寿圩在第二道封锁线附近。红一、五、九军团在延寿圩与粤军作战,损失不小,少共国际师也损失不小。这个资料极可能把第二道封锁线附近的延寿圩作战与湘江战役搞混了。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9:01:25 +0800 CST  
zcxyh321:张震是红十团的营长,他的回忆录只提到红十团和后来接替红十团的红五师很正常。红四师的三个团一直在界首附近,下面的军委命令就能证明红四师全部在界首附近:
12月1日1时30分,朱德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这人命令很著名的,我作不了假):(一)三十日的战斗,全州之敌已进到朱塘铺,兴安之敌已进到光华铺,灌阳之敌已进占新圩,并续向古岭头方向前进。周敌之先头部队有已渡过文市河之可能。(二)一、三军团主力在全州、兴安间河西岸沿马路的地域,军委一、二纵队已进到路塘、路江圩地域,九军团已通过到石塘圩地域以西,五、八军团情况不明,其一部及六师之一小部有被新圩北进之敌切断的可能。(三)一号,敌人将从各方面向界首行坚决的进攻,目的是在驱逐我先头部队到山中去,并切断我之后续部队,以便其各个消灭我之单个部队。(四)野战军应以自己的主力消灭由兴安、全州向界首进攻之敌,钳制桂军
及周敌由东尾追的部队。这样可以保证我军之后续部队于二号晨在掩护队掩护之下通过湘水,以后即前出到西延地域。(五)一号各兵团之部署及任务应如下:A、一军团全部在原地域,有消灭全州之敌由朱塘铺沿公路向西南前进部队的任务,无论如何要将由汽车路向西之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在湘水东岸只留小的侦察部队。B、九军团于一号转移到清水、严家地域配置,暂为一军团之预备队,并受其指挥。C、三军团应集中两个
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有向南驱逐光华铺之敌的任务,并须占领唐家市及西山地域。六师之部队应留河东岸,有占领石玉村的任务,并掩护我五、八军团及六师切断的部队通过湘水。以一个营仍留界首任掩护,该营应向麻子渡派队与五军团切取联络。在万不得已时,三军团必须困守界首及其西南和东南的地域。D、五军团于[一]号晨渡过麻子渡、大塘村问的河道以西,主力应向麻子渡前进,并有扼阻桂军及周敌追击的部队之任务。被切断的部队应自动的突围,向麻子渡前进。E、八军团前出到马路上,经麻子渡进到凤凰嘴与咸水圩(均不含)间的适当地域宿营。F、二纵队进到路江圩待命。G、一纵队在路塘地域。(六)各兵团与军委保持无线电、电话联络,并与军委在界首所建立之交通站取得徒步的通信联络。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9:06:36 +0800 CST  
这道命令中说:“三军团应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有向南驱逐光华铺之敌的任务,并须占领唐家市及西山地域。六师之部队应留河东岸,有占领石玉村的任务,并掩护我五、八军团及六师切断的部队通过湘水。”命令中的“汽车道”指桂黄公路,该公路位于湘江西岸。“三军团应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是说三军团的四师、五师应全部集中于桂黄公路及以西地域。三军团剩下的一个师,即红六师(缺十八团)应留在河东,阻击兴安方向桂军北上,掩护五、八军团过江。
所以不存在十一团威胁桂林和十二团不知去向的问题。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9:11:53 +0800 CST  


也谈“少共国际师”——兼与方培虎同志商榷

【原文出处】党史博采

【原刊地名】石家庄

【原刊期号】19960921

【原刊页号】24

【分 类 号】D3

【分 类 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复印期号】199604

【作 者】李家福


《党史博采》1996年第4 期刊登了方培虎同志的《少共国际师——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以下简称方文)一文,我们读后获益匪浅。但文中有几处提法是否确切,值得商榷。我们愿与方培虎同志共同探讨。
一、“少共国际师”是何时成立的?
方文中所阐述的“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原因及过程,我们的看法与之相同。但方文认为“少共国际师”的诞生日是1933年9月3日,我们不敢苟同。
方文认为“1933年9月3日,是国际青年节第17个纪念日。这一天,‘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正式宣誓成立。”〔1〕可见, 方培虎同志确认“少共国际师”是1933年9月3日成立的。
我们认为“少共国际师”是1933年8月5日成立的。理由是:(一)从当时报纸上发的消息上看:如发表在《红色中华》上的《壮伟的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一文中是这样记述的:“那是8月5日的拂晓,……博生西北郊外的旷野的疆场上,……一排排、一连连的新战士整着旗鼓由四方的田畔涌进来,各饰着整整齐齐的光荣的红军军衣,……肃立着期待检阅!这就是不久以后将成为红军主力军的少共国际师的英勇的新战士。……成立的礼炮声、军乐号音激昂地鸣响着,阅兵进行曲开始奏起来,……完毕后,阅兵员登台进行授旗典礼。首先是军委会代表王盛荣同志致词,略述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及其任务……军委会便介绍新委任的师长陈光同志、政委冯文彬同志、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同志给少共国际师的指战员,万众高呼拍掌拥护……少共国际师高举着它的光荣的旗帜而诞生!”〔2〕又如1933年8月13日的《红星》报《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一文中说:“在8月5日清晨,少共国际师的全体指战员,在赤色博生县的跑马场举行成立典礼阅兵式。……开幕,首由中革军委代表王盛荣同志致阅兵词,继由军区李(富春)政委宣读总司令、周政委贺电……”(二)从当代词典上的记述上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名录》上说:“1933年8月, 由江西赤少队组成少共国际师。”又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中是这样写的:“1933年8月5日,在博生县跑马场举行阅兵典礼,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少共国际师成立。”可见,“少共国际师”诞生于8月5日是确实可信的。
那么1933年9月3日是什么日子呢?我们认为:9月3日是部队开赴广昌进行军事政治训练的誓师成立大会。正如《少共国际师歌》歌词所写的:“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3〕
二、“少共国际师”的旗帜是由谁授予的?
“少共国际师”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队,是应颁授“少共国际师”的旗帜的。但是何时颁授、由谁颁授的呢?
方文说:“1933年8月5日拂晓,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代表红军总部向‘少共国际师’授旗,他说:‘苏维埃授给你们这面旗帜,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奋斗!’”〔4 〕由此可以看出,方培虎同志认为授旗日是8月5日,而授旗人是周恩来。
我们认为:授旗日是8月5日,这点与方培虎同志的看法一致。但授旗人不是周恩来,因为周恩来总政委未出席8月5日的阅兵式,当然也就谈不上给“少共国际师”授旗了。那授旗人是谁呢?我们先看一下出席8月5日阅兵式的领导人:他们是军委代表王盛荣、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阅兵指挥陈奇涵和中少共的代表、少共江西省委、福建少共省委的代表等。军委代表王盛荣在阅兵式上讲话,他说:“苏维埃付给你们这面军旗,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奋斗!”〔5 〕各团营长政委乃同声答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高举着少共国际师的旗帜,要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6〕可见, “少共国际师”的旗帜是军委代表王盛荣授予的。
三、“少共国际师”是何时编入红一军团的?
方文认为“长征开始后,‘少共国际师’归红一军团领导,番号为第15师。”〔7〕众所周知,1934年10月16日,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按方文的提法,“少共国际师”在长征开始后归红一军团领导,最早也应是1934年10月16日。
其实,“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诞生时,就编入红五军团,直到1934年5月中旬一直保持着这种隶属关系。 当时的《红色中华》报是这样记载的:“首先是军委会代表王盛荣致词,略述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及其任务,并宣布少共国际师编入工农红军××军团第××师。”只不过为保密起见,当时报纸上未用第五军团第15师的番号。原34师师长彭绍辉到“少共国际师”任师长。他在日记上是这样写的:1934 年4月“到‘少共国际师’(即红15师)工作。”〔8〕(“少共国际师建制属五军团第15师,故‘少共国际师’也称15师。”)当时五军团的首长也非常关心“少共国际师”的工作。1934年5月13日, “少共国际师”在湖坡附近宿营,“当晚,开了全师排以上干部会,董(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朱(五军团政委朱瑞)报告了守备建宁的任务和应注意事项。”〔9〕后因战事的需要, “少共国际师”被编为红一军团建制,时间是1934年5月15日。 彭绍辉师长的日记是这样记述的:“当晚接军委电令,我们即改编为红一军团第3个师。”〔10〕就是说:“第15 师(少共国际师)编入红一军团后,该师仍使用原来的番号。这样,红一军团除原来的红1师、红2师外,又增加了第15师。按建制师的序列,第15师即成为红一军团第3个师。”〔11〕
注释
〔1〕〔4〕〔7〕:《少共国际师——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
〔2〕〔5〕〔6〕:《红色中华》1933年第104期;
〔3〕:《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
〔8〕〔9〕〔10〕〔11〕:《彭绍辉日记》。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陆军导弹学院政教室
责任编辑:崔建民*
责任编辑注: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少共国际师”一文见本专题1996年第3期63页。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9:41:55 +0800 CST  
1934年5月15日归红一军团建制,如果不能主是春天,那也是春夏之交,至多是初夏。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1 19:45:55 +0800 CST  
zcxyh321:凤凰卫视的那个纪录片是有不少错误的。“自军委纵队从道县出发后,第八军团一直跟随九军团向道县西南方向的江华永明方向前进,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军委纵队侧后的安全”这句话就有错误。向永明和三峰山前进时,八军团在前。八、九军团还在江华、永明时,军委纵队已经进至广西境内,军委纵队的北侧是一军团、南侧是三军团、东侧是五军团,八、九军团不能按原定路线西进,早已自身难保,哪里还能保卫军委纵队侧后安全?其他的错误还有,我以前看过这个片子,好像湘军进驻全州说成是25日。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09:17:10 +0800 CST  
cleandrizzle:书中的这个表很可能是4月的情况。彭绍辉是1934年4月到少共国际师的,你看他的名字排在曹李槐后面,还加了个(后)。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09:20:44 +0800 CST  
军委12月1日1时30分的命令要求三军团“三军团应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是有其道理的。当时军委的两纵队已经大部分过了江,三军团必须防止光华铺附近的桂军绕过三军团阵地攻击军委纵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11:08:51 +0800 CST  
cleandrizzle:林聂的电报是说他们的红一、红二师有被突破的可能,让军委赶快组织后续部队地江。前面讲困难,后面表决心,所以最后讲:“一、二师明天继续抗敌”。他们讲的是湘江西岸防线的事,不提少共国际师很正常。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19:22:15 +0800 CST  
zcxyh321:可是红四师政委黄克诚的回忆与张宗逊的回忆有很大出入。按张的说法,红五师接替红十团时,红四师已经全师西进了。也即是说12月1日晨红四师已经全师西进了。可是黄克诚说,12月1日红四师未接到撤退命令,有被桂军吃掉的可能。黄克诚建议撤退,张宗逊说没有命令不能撤。黄克诚使用了政委的最后决定权,张宗逊才勉强同意撤退。这说明12月1日中午之前红四师都尚未撤离阵地,殿后的不是红五师,而是红四师。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19:29:40 +0800 CST  
11月16日23时,林、聂致电朱德:(一)军团直属队及一、二师于二十一时到达临武及其附近宿营,一师尚在运动中。(二)已令十五师在临武与三拱桥之间地域宿营,现刻是否到达未明。(三)我先遣团于本日十五时占领临武城,团匪一部被击溃、但无缴获。(四)据群众云,星子坪有敌一营,确否待查。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2 21:26:00 +0800 CST  
十、礼送出境。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桂军继续沿途追击。对桂军的追击,有人说是“礼送出境”。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桂军人员的证实。桂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宣传科少校处员周游在解放后写的一份材料中说:“桂系的最高指挥官白崇禧亲自在桂林指挥。他命令廖磊所率的第七军紧跟着红军之后,彼此相距四十华里,一路相送,一直把红军送入贵州省。双方并无战斗。”
可是,真实的历史却远没有这么轻松。
对中央红军突破湘江防线,蒋介石早有准备,早在湘江战役开始前十多天,他就命令其参谋团制定了一个《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并于11月17日21时电告各路“追剿”大军:
“南昌行营(17日)戊电: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唯虑该匪一部或其残部,万一漏网,突窜湘、漓水以西,不能预为歼灭之计,兹将拟定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
(一)方针:防西窜之匪一部或其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以不使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位于湖南省西部)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以北地区,以消灭之。
(二)纲领:
(1)应于匪未窜渡湘、漓水以前,于永、宝、武、野、锦、黎、洪、胜、桂线上赶筑工事,先择定重要城镇构成据点,然后逐渐加强增密。
(2)于上述地区内,预为坚壁清野之准备,使匪窜过湘江时,进无所掠。
(3)先于上述地区内,严密组织民众,布成侦探网,并由湘、黔、桂军于上述工事线上,分布民众团队扼守,并扼要控制有力部队,预为区划守备地点。
(4)一旦匪若窜过湘、漓水以西,各军即迅就预定之地域,相机堵剿。
(5)原任追剿之部队,即穷匪所至,追截抄袭,与各守备部队联合兜剿。
(三)指导要领:
(甲)湘军:以黄沙河以北,沿湘江经永州至宝庆,沿资江上游经武冈至黔阳,沿清江河至瓮洞为其守备区域……
(乙)黔军:以瓮洞沿清水江上游至黎平,经中潮至洪州为其守备区域……
(丙)桂军:沿黄沙河、漓水上游至桂林,经义宁、龙胜、古宜至洪州(不含)为其守备区域。
……”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国民党“追剿军总部”根据蒋介石11月17日的《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紧急调整部署,以原“追剿军”第一、四、五路军(均为湘军)编为第一兵团,刘建绪任总指挥;第二、三路军(中央军)编为第二兵团,薛岳任总指挥。两个兵团分别由桂东北的黄沙河、全州一带向湘西南的新宁、城步、绥宁、靖县、会同、芷江地域开进。同时,命令黔军王家烈部在锦屏、黎平一线堵击红军;命令桂军以主力对红军进行尾追。
为防止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地区,湖南军阀何键在湘江战役开始之前,就派了一个师先期到达湘西南,构筑工事、碉堡。湘军在湘西南广征民工,构筑了四道碉堡线:第一道碉堡线,自新宁县城起,经城步、通道至芷江;第二道碉堡线,自新宁县起,经城步、绥宁至芷江;第三道碉堡线,自新宁县城起,经洪江至黔阳;第四道碉堡线,自新宁县起,经武岗、洪江至黔阳。四道碉堡线共筑碉堡210座。12月1日,何键的“追剿”总部从衡阳移驻邵阳,同时对各路“追剿”部队进行重新编组。何键以刘建绪为第一兵团总指挥,指挥原第一、四、五路军7个师兵力(均为湘军),迅速转移至湘西的武冈、城步、绥宁、靖县、会同一带,遮断中央红军北去湘西的道路,并在追击的桂军配合下对中央红军实施合击;以薛岳为第二兵团总指挥,指挥原第二、三两路“追剿”军(均为中央军)共8个师又1个支队的兵力,向武冈一带集结作为机动。
1934年12月2日,桂军在桂北编组两个追击队,夏威15军协同桂北区民团联队为第一追击队,廖磊第7军为第二追击队。第一追击队夏威率领的,主要有15军43师的三个团(127团、128团、129团),以及15军44师的132团,其中43师的三个团每团缺一个营,共9个营,以每一个营为纵队,共分9个纵队,向西追击。该追击队的任务是尾追红军,迫使红军尽快离境。第二追击队廖磊率领的有第7军所属19、24师,其任务是在我军左侧追击,防止红军在西进过程中南下广西腹地。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5 14:11:07 +0800 CST  
1934年12月2日,中央军委纵队翻越越城岭的三千界,进抵护卫岭;右翼红一军团进抵越城岭青坪界以东的尧家塘、清水江一带;左翼红三军团在越城岭以南的鲁塘、洛江至华江一带;红九军团在红一军团掩护下进至油榨坪;红八军团前进至胡岭一带警戒全州方向;红五军团殿后由白塘、蕉川至虎山阻敌。当时各部队极度疲劳,序列不整,军委决定在西延地域休整两天,整理部队,然后再继续前进。为了求得暂时喘息休整,军 委电令红一军团阻击全州方向追敌及警戒梅溪口、新宁方向;令红三军团扼阻兴安方向的桂军;令红五军团阻击界首、咸水、白沙铺方向之敌。
但是,桂军并不给中央红军以任何喘息机会,他们于12月2日便组成两个追击队,渡过湘江向西追击。鉴于敌情紧急,中央红军被迫停止休整,马上组织部队转移。
中革军委原本计划从大埠头(时为全县西延区公所驻地,今属资源县)向北转移,出湖南城步,相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是,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和湘军迅速向湘西南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再向北转移,无异于往铜墙铁壁上撞。为避免与优势敌人硬拼,12月3日,中革军委果断决定,放弃从西延地域出湖南城步的打算进,继续西进,向西深人越城岭山区。12月4日,又决定进至通道以南及播阳所、长安堡地域。
中央红军要西进龙胜,必须翻过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老山界是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位于主峰猫儿山的左侧,海拔1860多米,横跨兴安、资源两县。从兴安一侧上山15公里到界顶,下山10多公里到资源县的塘洞村。这里靠近主峰猫儿山,山路险陡,有很多悬崖峭壁,仅靠几根圆木架成的栈道通过。这种栈桥没有栏杆,长满青苔,走在上面又滑又晃,使人头晕目眩。除栈桥外,还有很多险道,如百步陡,是在70多度的陡壁上,凿石为阶。上山时,后面人的嘴可以碰到前面人的脚跟;下山时,后面人的脚会踩着前面人的头顶。由于它有108级,所以又名“一百零八步”。由于石阶的另一边就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地势十分险恶。
12月4日,军委第一纵队经马岭移塘坊边、六洞地域,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12月5日,军委第一纵队翻越老山界,抵达塘洞。军委第二纵队随第一纵队之后,沿第一纵队路线翻越老山界。
据女红军回忆,红九军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的妻子曾玉,私自跟随部队参加长征,在翻越老山界时临产,恰好遇到敌人袭击,在赶路的过程中婴儿的头就出来了。由于情况紧急,不敢停留,董必武招呼了三个女同志,两个抬着已经昏死过去的曾玉,一个抬着婴儿的头,继续赶路,血顺着曾玉的裤管流下来,一滴一滴洒在山路上。后来曾玉在附近的一个小村子生下一男婴。女红军所在的休养连属军委第二纵队,他们遭到袭击,很可能是有小股桂军穿插到了红五军团与军委第二纵队之间。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因为桂军第一追击队夏威部以营为基本的行动单位,其行动相当分散和独立,一些桂军军官也非常嚣张和大胆。据刘斐回忆,张淦(后来做到兵团司令,时任营长)营曾在全州以西某地,稀里糊涂地钻到了红军主力所在位置,在一个村子里被红军围攻了一夜。
当军委纵队翻越老山界时,右翼红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由老山界以北的小地、五排、水打铺进至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进到社水、本水、茶坪地域,先遣师前进至皮水隘地域,第十五师及九军团一部进至车田地域。左翼三军团主力由千家寺以南绕过老山界进至中洞,留一个团在洞上警戒,一个团前出到河口、八滩地域。作为全军后卫的五、八军团尚在老山界以西的水埠塘、千家寺、雷霹州一带,对司门前、悦炜及大埠头方向密严警戒。
这时,桂军第一追击队(夏威部)43师从司门前方向追来,由民团带路,于12月5日经山间小道偷袭红五军团指挥机关所在地千家寺。红五、八军团仓促应战,边打边撤,向老山界方向转移。在战斗中,红五军团十三师有两个团,即三十八团和三十九团,被桂军切断。三十九团改道经水埠塘,三十八团沿河道突围,都顺利归还建制。但是,红五军团十三师,在千家寺还是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5 14:13:06 +0800 CST  
关于千家寺之战,桂军43师129团团长梁津和43师127团第1营营长颜僧武的回忆材料都有反映,虽然他们因地位限制,都不能了解全面的情况,但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回忆中看到这场战斗的概貌。
桂军43师129团团长梁津回忆,他率该团第二营韦健生部及第三营黄玉超部(第一营梁达升部被抽调出去混编于民团联队之内),先驻“四关”,后南撤至恭城县属黄牛镇,再奉命转回,由文市出界首,追击红军。
某日(应为12月5日)上9时许,梁津在追击途中路遇15军军长夏威。夏威告诉梁津,王家隘有红军六百余人据守,配备重机枪四挺,前一日(12月4日)44师132团粟廷勋部及43师127团之颜僧武营追至王家隘并发起攻击,现仍在激战中。离该地约28里的千家寺,有大约五千余名红军在休止,据守王家隘的红军,可能是其后卫。夏威命令梁津,以瑶人一名作向导,率所部从小路绕过瑶山西面,迂回进攻千家寺。梁津当即命令第二营韦健率部随向导前进。部队前行至道路狭隘的谷地,梁津命令前卫连占领制高点,向四周警戒掩护,再另派出另一个连为前卫,依次搜索前进。待部队安全通过后,原来的前卫连,又改作后卫。如此更翻轮流搜索前进。大约走了五十里路,黄昏时分,梁津部到达一个能瞭望千家寺的山谷。
梁津用望远镜观察,看到红军驻地田野间枪架成行,整齐地排列着,附近炊烟四起,红军战士有围坐而休息者,有行动往来者,正是晚饭前的时候。当时梁津团第三营黄玉超部,因道路险阻,尚未到达。随梁津到达千家寺的,只有第二营韦健生部四个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机枪连。梁津命令迫击炮连长赖其铨,将一门迫击炮置于山谷隙地中(因地形狭隘,只能容下一门迫击炮,作开始攻击时发射信号弹之用)。又命令第二营营长韦健生率两个两连,从山麓下溪涧中隐蔽前进,迫近千家寺。因为有消息说,离千家寺15里的香岗有数千红军部队,于是又派一个连配合机关枪连扼守通往香岗的山腰鞍部。另留一个连作预备队。
韦键生率所部两个连潜行至离千家寺约800余米的一条山涧中,这条山涧横对千家寺,可以构成一条火力线。梁津看到韦健生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命令迫击炮发号炮。韦健生部听到炮声,从山涧内一齐向村内开火。据梁津说,韦键生所率的两个连虽然是突然袭击,但因溪边之堤过高,兼有生篱阻碍,加上天色昏暗,并未未造成红军伤亡。红军听到枪响,急忙奔向枪架,取枪还击。由于天色将暗,加上周围山高林密,红军弄不清桂军有多少人马,于是一面即组织抵抗,一面组织大部队向北撤离。转瞬之间,见火把万炬,绵延数里,沿山中隘路,徐徐前去。韦健生所率两连进入千家寺村内,只见锅中之饭已熟,红军尚未来得及进食。
梁津说,他的129团在千家寺不战而诱至红军落伍战士千余人,但他未介绍期间的详细情形。这是梁团在追击途中的最大收获,整个追击期间,该团共收容红军一千三百余人。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5 14:14:14 +0800 CST  
有一个地方写错了:千家寺在老山界以东,而不是老山界以西。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5 14:25:18 +0800 CST  
据颜僧武回忆,中央红军过境广西时,其所率127团第1营先开赴灌阳,在清水关一带构筑工事,然后南撤恭城县黄牛镇,住两三天,从小路越过山区开赴兴安县城附近唐家司担任警戒。某日夜,奉命率1营向灌阳县属文市进行威力搜索,第二日天亮到达文市,红军部队已经离开文市,只拿到因病落伍的红军三名。该营随即返回兴安,并于次日向西追击。
某日,桂军43师127团2营在兴安县城西北千家寺附近与红军接触。颜僧武所率1营于下午15、16时到达千家寺附近,除听到前面一些断续的枪声外,没有见到红军的踪影。因为天色已晚,该营在千家寺附近山地占领阵地警戒,不再前进,部队露天宿营。次日早上43师师部和127团团部到达千家寺附近。颜僧武向127团团长史蔚馥建议说,这一带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险要,红军只须以少数部队扼守,桂军就很难通过,在这种地形中追击,只有送行,不会取得什么战果。他在地图上指出一条从千家寺迂回到山口的道路,请史蔚馥向师长黄镇国报告,派1营迂回到山口截击红军。师长黄镇国批准了颜僧武的建议,颜僧武当即率该营出发。
从千家寺到山口,大约半天路程。颜僧武营到达山口时,红军正从山口通过。颜僧武指挥部队至距离山口约二百米的山地上占领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把红军部队截为两段。从山口往前是一条狭长的隘路,两边是不能通行的高山密林,颜僧武营封锁了隘路的进口处,使走在前面的红军不能顾及后面,走在后面的红军不能继续前进。当时颜僧武所带部队只有三个连(有一个连留在桂林看守仓库),人枪仅200多。因为担心受到红军前后夹击和包围,不敢在山口的正面占领阵地,只在山口附近占领侧面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使红军不能通过。因为山高林密,颜僧武不知道被他切断的红军有多少人,红军也不知道颜僧武的部队有多少人。经过约一个小时的交火,被切断的红军不能通过山口,颜僧武营副营长魏自修走到前头,向红军喊话,要求红军缴械。走在先头的一些红军战士回答说愿意缴械。颜僧武派兵通知魏自修让缴械的红军士兵下山时在半山放下武器,然后到山下田里集合。陆续缴械集合的约五百人(15军参谋长蓝香山回忆为六百多人),收缴步枪三百多枝,还有许多步枪弹和手榴弹,同时并收缴红布白字的红军第十三师旗帜一面。据魏自修说,他走到红军队伍时,曾遇到携带驳壳手枪的红军战士十多名,他让这些战士缴枪,有红军干部模样的人回答说,等见了桂军长官再缴。魏自修因没有武装士兵跟随,不敢强迫缴枪,但后来不再看到这些携带手枪的红军战士,他们可能避匿山林中或由其他道路追上红军主力部队。被缴械的红军士兵说,他们属于董振堂的部队。颜僧武随即派一个排将被缴械的红军战士连同收缴的武器送往127团团部。为防止途中发生意外,将所有收缴的步枪机枪和手榴弹全部留下,由桂军带走。
颜僧武将被缴械的红军战士送走后,又率领部队沿红军去路追击。行至距山口约7、 8里叫老山界的地方,又与红军接触。老山界是横亘在面前的一排高山,上山的道路非常陡峭,而且仅有一条道路上山,非常险要。红军据险扼守,颜僧武营无法攻上去,只好利用荫蔽的森林和石山与红军对峙,互相射击。当天下午,127团团长史蔚馥率领另外两个营到达老山界,但因老山界的地形限制,部队无法展开,后到的两个营没有参加战斗。日落时分,扼守老山界的红军部队向唐岗方面撤退,桂军才得以登上老山界,当夜翻过老山界后在山脚露天宿营,次日早上问唐岗方向继续追击,到达唐岗时,红军已经离开。这样,红军利用老山界的有利地形,阻击桂军,将其摆脱。从红军方面的资料可知,扼守老山界的是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八军团及保卫团,他们一直坚守到12月7日才撤离。
12月6日,中央红军三万多人分别从不同的路线翻过了老山界山脉,向龙胜县江底、马堤山地前进。桂军夏威第一追击队继续尾追。廖磊第二追击队,则经灵川向义宁(现临桂县五通镇)、龙胜方向平行追击,不时派出小股部队向北侧击红军左翼的红三军团,使红三军团不胜其扰。
12月8日,中央军委纵队西进至东寨、坳头和黄强地域;右翼红一军团西进至鸡公界、甘蔗水地域和江头司、横水寨地域;左翼红三军团推进至马堤、河口地域。这时,中革军委已了解到湘军主力正向新宁、武岗、绥宁、靖县、洪江运动中,判断湘军主力“拟迫我人黔”,决定于9日“继续西进”。 就在这时,左翼的红三军团与桂系第7军在龙胜县马堤乡一带打了一场规模比较大的阻击战。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9-15 16:36:28 +0800 CST  

楼主:秦日月

字数:175243

发表时间:2010-07-08 03: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9 23:13:44 +0800 CST

评论数:4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