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原创大赛]谋士的江湖:三国著名谋士演义(新帖连载)

亲们,等忙过这阵子再着手更新啊:)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18 18:05:35 +0800 CST  
6.联吴之前的战争
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初,刘备屯兵新野。曹操派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而来。虽计破夏侯惇,但后曹操亲率大军前来,刘备撤退。 由于刘备的仁慈,拖家带口带上了上十万的百姓,以至于兵败长坂坡,只有亲信几十人逃脱,又一次输得只剩下裤衩的份儿。这一段历史,后人一直诟病诸葛亮。诸葛亮你不是很有能耐吗?怎么能让东家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的份儿呢?说此话者,盖因没有认真分析彼时彼地的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在彼时彼地也不可能胜出。

(1)博望火攻之战初显身手
说实话,在新野之时,诸葛亮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除了刘备对他礼遇有加之外,张飞、关羽两个人自他来后,就没给他好脸色看,处处冷眼待之。因为他们想不明白,这个诸葛亮要战功没战功,要谋略没谋略,我们凭什么对他顶礼膜拜,恭敬有加?
甚至张飞很不高兴地对刘备嘟囔:那孔明小儿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
刘备斥责二人:吾得孔明,如鱼之有水。望二位弟弟勿复多言。而且也要对孔明以礼相待。
两人表面上答应,但内心里对诸葛亮仍然不服,而且心存嫉妒。自从大哥有了孔明之后,对我兄弟二人就冷落了许多,你说我们能不心存嫉妒么?说实话,要让一个武将对一个文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那还真当不容易。因为,他们信奉的就是武力的较量。

曹操派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而来。
而刘备的守军只有区区几千人。
实力实在是悬殊至极。
刘备徒然感到无边的压力,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于是他急忙找诸葛亮商议对策。

诸葛亮心里也没底。几千人打败十万人不是没有可能,可是,如今的状况,却是执行力的问题。关羽和张飞是不是听命于我诸葛的调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为兵力悬殊,各位将领只能依计行事,只要有一个人不按计行事,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刘备认为这个不是问题,他将印剑交给诸葛亮,暂时让渡做大哥的权利。生死胜负,听天由命,倒不如听诸葛亮的。

于是诸葛亮手捧剑印,迎着关羽、张飞将信将疑的目光,开始排兵布阵。他说:“博望之左有山,叫豫山;右有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云长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记住:等曹军到后,千万别打,放他们过去;他们的辎重粮草,必定紧随其后,但见南面火起,这时就可纵兵出击,焚其粮草;翼德引兵一千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见南面起火,就可冲出,放火焚烧博望城旧屯粮草处;关平、刘封引五百军,在博望坡后等候,等初更兵到,便可放火。赵云为前部,记住,只能输,不能赢;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也是只能输不能赢。”

各位将领面面相觑,感觉就一个字,“悬”!诸葛亮这一个火字诀用得也太神乎其神了。
诸葛亮又道:因为兵力悬殊,各位将领只能依计行事,万不可有一个环节疏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有疑惑,虽然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见诸葛亮成竹在胸,大家均想不如听军师之言。于是各将领领命而去。
后夏侯惇因见赵云、刘备败逃,果然中计,粮草辎重进入伏击圈,关羽、张飞依计而行,大败夏侯敦。火借风力,曹军自相踩踏,死伤无数。此战,各将依计行事,轻而易举大败夏侯惇。

各将领回营之后,无不对诸葛亮佩服有加。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不服气的人来说,唾沫星子费再多都没用,你只有用行动来证明。诸葛亮无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此次火攻之战,是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初次用兵。

博望一役,以少胜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关于此战的记录:“(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也就是说,博望一役,刘备预先设了伏兵,而且自己烧了旧屯假装逃跑,夏侯敦中计是事实。而这个能让夏侯敦上当的计策是谁出的呢?《诸葛亮传》上关于博望一役没有记录,但是,分析一下刘备当时身边的人,不是诸葛亮设计此计,又能是谁呢?《三国演义》中以“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惟妙惟肖地还原了此次战役,实为神来之笔。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19 22:32:16 +0800 CST  
日子过得可真快,竟然这么多天没有更新了:(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19 22:38:30 +0800 CST  
@何清云
熬了一夜 只为郭嘉 郭嘉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于未知状况断的异常肯定 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而梅兰姑娘的刺客猜想 果然令人感慨 在下有一本《三国秘史》 见姑娘天赋异禀 特来相传 一口价 20块大洋
——————————
呵呵,可以私下传授给我啊:)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23 11:42:30 +0800 CST  
(2)刘备的仁慈,诸葛的污名
博望之战胜后,刘备刚感觉能够喘口气了。但诸葛亮告诉他:夏侯敦虽然败走,但我们的危险也不会解除。曹操必然会自引大军前来。新野小县万不能拒曹操大军。
刘备再次陷入仓皇迷茫中。

但是,诸葛亮又道:假如主公能够狠下心来做一件事情,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刘备急忙问:先生快说!
诸葛亮说:听说刘表已经病入膏肓,主公可借此机会,取而代之。如此,以荆州之地,来迎击曹操大军,应该还有胜算的可能。

可是,刘备拒绝了。刘备行走江湖多年,仁慈是他的金字招牌。以他的为人,做乘人之危的事情,尤其是刘表还对其有恩。这样的事情,他刘备还真的做不出来。看来,刘备的仁慈还是有他内在的品质做基础,许多时候可能还真不是作秀。

诸葛亮当然也不能多说。乘刘表病危之际出击,多少有点不地道,也不是什么光彩的计谋。若刘备首肯,则行动;若刘备否定,自己再坚持,岂不是证明自己的人品有问题,徒增刘备的反感,以后的建言就更难被采纳了。

果然,曹操曹操北征乌桓回来之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劝说刘表乘机袭击许县,刘表没有采纳)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其幼子刘琮代立。当时刘琮只有十四岁,面对曹操的千军万马,束手无策,于是派人向曹操请求投降。

当曹操军队到达宛县时,刘备决定率领人马撤离。
以当时刘备之军与曹操抗衡,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少。在此紧急关头,大家的意见一致:逃跑是硬道理。

等人马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又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占据荆州。(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见《蜀书.先主传》)现在刘表已经去世,刘琮还要投降曹操,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可是,刘备仍然说:“吾不忍也。”诸葛亮只好无语。

刘琮的官员以及荆州的百姓大多归附了刘备。
老百姓也要跟着一起逃。百姓为什么要跟着一起跑?以前我想不明白,后来终于明白,其实,老百姓要颠沛流离跟着刘备逃跑并不是因为刘备的仁慈,而是因为曹操残暴的口碑。刘备再仁义,对老百姓而言,只要曹操没有数次屠城的残暴行为,谁做主人对百姓又有何分别呢?可是,曹操却是如此的可怕。曹操欲将刘备置于死地,而这些百姓却曾经是刘备治下的顺民,万一曹操暴怒屠城,岂不是不如跟着刘豫州亡命天涯?

于是,一个浩大嘈杂的撤离场面出现了。三国志记载,等到达当阳的时候,跟随的民众达十多万,辎重数千辆,每天只能行走十多里路。(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23 11:49:47 +0800 CST  
(接上更新)
有人对刘备说:“当今之计应该迅速前进保卫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百姓,行动缓慢,如果曹军赶上,怎么抵抗呢?”。史中的这段劝告,没有写明是谁的劝告。但是,不管是谁,诸葛亮也应该是反对者之一。

可是,刘备的仁义之心,即使在大祸临头的时候,仍然要表达他的仁慈:“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的话似乎很有道理,是啊,成大事必定要以人为本,现在老百姓都归附他,他怎么忍心丢下他们呢?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读研究生时听到的一个同学杀试验小白鼠的故事。某君一直是个菩萨心肠的人,他不忍心像其他同学那样将小白鼠残忍地往墙上仍,他用小刀一刀一刀轻轻地割,以期减轻小白鼠的痛苦。目睹小白鼠惨不忍睹之痛苦的人皆愕然。可见仁慈之人不一定就能办仁慈之事。

面对刘备的仁慈,诸葛亮毫无办法。诸葛亮就如同是已婚的女子,在结婚前男友百般迁就讨好,结婚后,还是那个男子,他有他的性格他的思维他的人格他的行为方式,而她不可能改变他。诸葛亮亦如此。

他欣赏刘备的仁慈,虽然明知道这仁慈是致命的毒药,但拍板做决定的还是老大,即使是三顾茅庐请出的诸葛亮也无可奈何。
所以,事情的结果众所周知,摆在那里了。

曹操遣精锐骑兵五千人,日行三百里追赶刘备,在当阳县的长坂赶上。以人为本欲成大事不忍抛弃百姓的仁慈刘备,这时候只得抛弃了妻儿百姓,仰仗张飞横矛瞪眼威风凌凌地伫立在在长坂坡上,大吼一声“我是张翼德,谁敢来和我决一死战”的气势赢得的时间空挡,才得以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逃走。大批的人马及车辆物资都被曹操俘获。

刘备的仁慈,成就了自己的败绩。他仍然头顶他仁慈的光环,而诸葛亮背负了污名千载。当然,假如刘备不那样表现他的仁慈,虽不说能胜,但绝不至于败得如此狼狈。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23 22:13:50 +0800 CST  
谢谢各位!现在青梅更新实在不力,各位朋友也可以隔得时间久点来观。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23 22:18:12 +0800 CST  
@读史论道 2012-05-28 12:53:54
哈哈,楼主再不来打理,人气就跑光了。帮你顶一下!
-----------------------------
呵呵,谢谢!那我也没办法。坚持一件事情真的很难,所以我很佩服天涯中那些写手。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5-31 20:01:56 +0800 CST  
@漫游国际 2012-05-31 23:23:01
有段时间没来看望青梅了,先顶个!
不过,刘备叫刘琦问计于诸葛亮,我觉得有点是刘备要试探诸葛亮之才的因素更大。虽然刘备从司马德操那里听说了一系列卧龙的传说,但初来乍到新野之后的第一问题,交给孔明,还不是自己亲自试探,符合人之常情。
刘备好歹也知道点用计,即使不用计,也知道申生重耳的故事,至于不干涉别人家事,纯粹是推托。
继续支持青梅演义的三国谋士,大家之所以喜欢青梅的演义之说,就是因.....
-----------------------------
谢谢漫游。我也要学习你的坚持:)还有在闲写中享受一抹阳光的温馨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04 14:09:30 +0800 CST  
@西部人1978 2012-06-03 21:23:06
青梅看来很忙,加油呀!等写到东吴的谋士再来!
-----------------------------
谢谢!其实忙都是借口,主要是缺少写的情绪和心境:)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04 14:11:00 +0800 CST  
@iouhzm 2012-06-04 22:37:40
情绪和心境?是真的坚持不下去还是像其它人那样在“待价而沽"?算我小人之心,我觉得是后者,唉……现实!
-----------------------------
哈哈,我也希望是后者呢,你还抬举我了。:)我向所有能坚持的写手致敬,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虎头蛇尾还有个尾巴呢:)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06 10:07:55 +0800 CST  
@探路者1992 2012-06-08 00:10:46
阅 对青兰崇拜五体投地、敬仰有如滔滔江水、又如泛滥黄河!要知道注册两年首次顶帖 加油
-----------------------------
呵呵,谢谢!等忙过这段,收拾心情,会慢慢更啊。谢谢各位!!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08 22:37:43 +0800 CST  
哈哈,上来看了下,楼上的发言吓着我了。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0 15:04:41 +0800 CST  
7.联吴抗曹,刘孙阵营的转机

舌战群儒,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桥段,罗氏在此节的手笔,彰显了诸葛亮的睿智机敏。可是,我在写诸葛亮出山之初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得不联想到许多显贵之后投身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他们塑造着心怀天下,高贵仁慈的形象,可是揭开他们的发家史,要么也是满纸辛酸泪,要么是见不得阳光经不起推究。
在诸葛亮出山之初,刘备基业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一生谨慎有着美好美德的诸葛亮,也不得不险招迭出,连蒙带骗,又是谋刘表、刘琮,又是想弃百姓,包括使用三寸不乱之舌联吴抗曹、借荆州等等,无不彰显小人伎俩,只要是想到的招,甭管是奸是诈是昏是庸都毫不犹豫往出使。
可见,人在生存的绝境,往往不得不采取非常之举。即使此举与自己一贯的做人原则相矛盾相冲突。
可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不过是文学的渲染而已,在那时的情境下,即使诸葛亮有舌战群儒的能力,但谁会给他舌战群儒的机会呢?草船借箭、做法借东风等等,一般人都会知道这个是假的,用不着众位史家写手洋洋洒洒万言去证明它的荒谬和不可能。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不过是因为它是传奇。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1 00:09:48 +0800 CST  
话说刘备等人顺着小路一路狂奔,在汗津遇到关羽的船队,一起到达夏口,与刘琦的兵马会和,才得以有喘息之机。
这时,恰逢鲁肃前来夏口打探消息。刘备、诸葛亮和鲁肃一番长谈,大家都取得一致意见,双方结成联盟共同抗曹才是王道。
但是,鲁肃有意联盟还不行,重要的是要说服孙权。如若能够说服孙权和我们联合抗曹,则胜利还是有希望的。
诸葛亮心里盘算,值此危急时刻,别无他法,只有自己出使东吴,凭借自己的嘴巴功夫去说服孙权。
刘备点头同意,让诸葛亮备礼随同鲁肃前往东吴。
可见,在联吴抗曹事件中,鲁肃的作用非常之大。如果东吴方面没有一个是支持联盟的,如果大家一边倒地反对联盟,则说服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当时,孙权带领军队驻扎在柴桑,观望着时局。
要怎样才能说服孙权,诸葛亮在想着自己的措辞对策。他分析了孙权的秉性和心理。孙权绝对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他绝对是一个不甘于俯首称臣,任人宰割的人。那么,在说服中就要针对他的这一心理,刺激他争霸天下的雄心。孙权现在之所以还在踌躇犹豫观望,是因为缺少一把推力。诸葛亮现在要做的,就是推上这把力。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1 00:11:56 +0800 CST  
@我爱文竹复生 2012-06-18 15:10:13
@tonytonyboy 2012-06-15 21:09:28
楼主都不来更新了
-----------------------------
哈哈,楼主自己没说不更啊。呼喊一下
-----------------------------
好久没更了。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今天先更一点。谢谢呼喊!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1 00:16:37 +0800 CST  
@千忍上人 2012-06-07 15:41:29
郭嘉谋在哪里?一直没看出来,别说十胜十败。那是吹的
-----------------------------
郭嘉的谋我相信很多都没记录下来,其谋如何只有曹操最清楚。所以对其评价应该更多地是看曹操的评价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1 19:58:47 +0800 CST  
@金戈铁马A2011 2012-06-21 20:02:02
呵呵,青梅写谋士,让我感觉从看了一遍《三国》,但却是另一番景致,或可以说是《三国外传》了。欣赏分析的如此透彻。期待继续~~~~~~
-----------------------------
哈哈,谢谢夸奖,很开心!“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话果真没错。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2 16:30:51 +0800 CST  
(更新)
在鲁肃的引见下,诸葛亮和孙权有了对话的机会。

诸葛亮对孙权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也在汉水之南收集部众,与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已经铲除祸变,中原英雄已基本被他消灭,又乘势攻破了荆州,其声势威震天下。英雄已无用武之地,因此刘豫州才退避到这里。请将军权衡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当前局势:如果凭借吴越的兵力能够与中原抗衡,不如趁早与曹操断绝;假如无力抗衡,干脆就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孙权面上微微动容,但还看不出表情。
诸葛亮接着说:“如今将军表面上顺服曹操,内心深处却犹豫不绝。当前情势危急,当断不断,恐怕要大祸临头啊!”

孙权心里一震。诸葛亮看得明白啊,自己的确是表面上顺服曹操,但内心实在是不甘心啊。
于是他问道:果如你所说,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孙权的问话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答道: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能够坚守道义不肯辱没自己,何况刘备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如果功业不能成就,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做他曹操的臣下!

此言一出,无疑刺激了孙权内心深处的雄霸之气。你刘备有抵挡曹操的勇气,我孙权怎么可能屈居曹操之下呢?

只见他拍案而起,愤然高声说:“那我岂能以整个东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决心已下(我计决矣),难道只有刘豫州才可以对抗曹操不成!

诸葛亮心里微微一笑,现在,孙权的斗志被挑起来了。之前,孙权在鲁肃(主战)与张昭(主和)之间摇摆不定,现在诸葛亮的激将之法,起了催化作用。

但是,这个还只是冲动的表达。行动的落实还需要再接再厉。如果发现曹操是不可战胜的,那么仍然不可能采取行动。所以,接下来应该让孙权拥有联盟必胜的信心。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4 23:23:19 +0800 CST  
@金戈铁马A2011 2012-06-22 19:12:29
青梅幽兰女士你好。其实,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却是很佩服一个书中寥寥数笔带过的一个人,不知您注意没有?这个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了您叙说的那些谋士们,郭嘉,荀彧,许攸,鲁肃,周瑜,孔明,庞统等等,在我看来,都不及水镜先生。试想一下,徐庶未进曹营,助昭烈大败曹仁之流,诸葛何等的运筹帷幄,火烧新野第一功,连吴赤壁借东风,鬼使神差计连计,五丈原头尽鞠躬。都不及水镜的一语道破:孔明得其主,不得时......
-----------------------------
呵呵,司马徽的确高明,但历史到底如何,他是否说过这句话,却是不一定。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6-24 23:28:43 +0800 CST  

楼主:青梅幽兰

字数:121287

发表时间:2012-02-06 01: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7 01:44:59 +0800 CST

评论数:21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