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原创大赛]谋士的江湖:三国著名谋士演义(新帖连载)

题注:国人中,有点文化的,几乎都看过《三国演义》;即使目不识丁者,看电视、听故事,对三国演义故事也皆耳熟能详。当今桌游三国杀,在年轻人中亦是非常流行;写三国的也多了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有史有料,通俗易懂,可还有天行健《清算“品三国”》的一本书。但搞文学的易中天品三国,搞传播的于丹说论语,都火了。为何?皆因他们有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而我无知者无畏的境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无非是对三国知识分子更感兴趣罢了,我不治史,主要是娱乐自己,如果一不小心也能给您带来娱乐,那就谢谢捧场了。

三国谋士的江湖:三国著名谋士演义(新连载)
三国的历史起于东汉末年,那时,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加之天灾不断。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自此,东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公元189年,董卓控制了政权;在随后反对董卓的斗争中,各地末世英雄各自招兵买马,雄踞地方,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公元192年,吕布杀董卓。随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灭吕布、袁术、张绣、袁绍等,逐步统一北方,雄霸中原。公元214年,刘备在谋士诸葛亮帮助下,谋得荆州五郡,公元219年得益州和汉中,成为三国另一霸主。孙权一方独据江汉一带,历经孙坚、孙策,也是有实力的一方。因这三方后来均称王,分为魏、汉(蜀)、吴三国,因有三国之称。然而,本书并不想写三国英雄的史书,而只想记叙那成就三国传奇的著名谋士。没有三国谋士,就不可能有好看的三国。
但众位看官应该注意,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过的,“重要的是应该记住,这个动乱时期流传下来的材料都是出于有偏见之手。当材料是来自己方阵营人士时,自然就吹嘘他的优良的品质和完美的谋划;当它来自敌人方面时,它就反复描述对方的残暴、愚蠢和卑劣无耻。……为了避免转述的错误,也因为我们已是事后的诸葛亮,所以我们只想在这里给其后所发生的事提供一个轮廓就够了。”吕思勉在谈诸葛亮时也曾说过:“诸葛亮的练兵和用兵,都很有规矩和法度……《三国志》、《晋书》都把他战胜攻取的事情抹煞,这是晋朝人说话如此。”(《中国通史》,P128)因而,甭管他是正史还是演义,其实已经有了编撰者及其时代的偏见,我们则是以历史为轮廓,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演义,不是正史的编注,而是有作者自己的思考逻辑。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中原。这是乱世出枭雄的时代,更是谋士展现才华的舞台。与其说三国是诸位英雄争霸中原的历史,不如说是众多著名谋士成就了三国演义。而纵观诸多策略,谋士策略的成功与否,与其知识和对对手心理的把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和对手的知识与心理息息相关。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主公的知识、人格与心理。
1900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发表,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建立。之后心理学大行其道,当前在大学里哪个老师如果能够开出和心理学沾边的课程,一定能够受到学生的追捧。假如我的“三国谋士与心理学”开讲,不知道能不能成为一门“潮课”?但也不知道会不会被众位砖家给砸死。
但是在三国时代,众多谋士却已经是心理学极佳的运用者。运用的好,则能够帮助主公建功立业,打胜仗或者转败为胜。可是假如运用的不好,则可能身家性命不保。还有,在一场战争中,哪位谋士的心理学学得最好,他就是最大的赢家。假如他经常赢,可是出现了一个比他还高明的对手,则立即会输得一塌糊涂。
郭嘉、田丰、贾诩、诸葛亮等人都是心理学学习及运用好的谋士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时代,在演对手戏时,谁的知识面宽,心理学好,谁能比对手更胜一筹,谁在整个战局中就可以最后胜出。譬如,在前诸葛亮时代,郭嘉,贾诩都曾经各领风骚;在诸葛亮时代,周瑜、鲁肃竟然成了不入流;有他在场的状况下,谁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只有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其他谋士才会有点灿烂的阳光。真是晕啦。诸葛大帅哥还没有出场的时候,还有那么几个人名留青史,那个让曹操每败即哭“吾哭郭奉孝耳!”的郭嘉没有和他演上对手戏,就撒手人寰,假若郭嘉长寿一点,两个高手对决,不知道历史会否改写。周瑜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不管把周瑜放在什么时代,那都是个文武全才的大帅哥啊,可是因了有诸葛亮,才会有“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糗事,否则,他哪个计谋不是绝对聪明脑瓜的产物呢?司马懿就比周瑜幸运多了,比诸葛亮多活了那么几年,好歹作了几年的天下第一。
三国时候的知识分子,简直就是得天文地理历法心理样样精通,还要对对手的心理掌握的入木三分才行,否则哪里混得下去。在信息如此不对称的三国,真得佩服这些谋士的谋略。
在三国,只有心理学学得好的谋士,才有精巧的谋略传于后世,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夫子,心理学学得不咋地,就被证明是个饱读诗书的书呆子,在谋略上简直就是个白痴。当然,被神化的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放权,不会搞教育。赵子龙70岁了,还需要他在外冲锋陷阵,难道以蜀国之大几十年都出不了可以加以培养的有天分的少年郎?
闲话少诌,且听青梅慢慢解析三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学江湖。
一、 陈宫
陈宫(? ~198 ),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出生年不详,史说他性情刚直,足智多谋,事迹记载不多,但赴死之时不惜笔墨,渲染了曹操对他的崇敬怜惜之情。因而其人生轨迹多从演义之说。之所以选择陈宫为第一位出面的谋士,一是因为他在三国时代的早期,二是因为他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有血性但又有悲剧色彩的一个谋士。他总共跟过好几个老板,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吕布。对陈谋士来说,真当是生不逢时,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也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正是他温柔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才使他始乱终弃抛弃了大枭雄曹操,成为一个带点悲剧色彩的三国谋士。这既有陈宫本人性格上的弱点,也有他无法克服的主导知识分子命运的主公的性格弱点。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24:00 +0800 CST  
1.初识曹操,情定走天涯
公元189年年底,陈宫还在河南一个叫中牟的地方做县令。虽然朝廷已经闹翻了天,但是对于远离京城的小县城来说,日子还是往常的日子。
陈宫注定要浮出三国的水面,因为他遇见了曹操,而且和曹操一见钟情,可惜的是最终并未情定终身。
他当时是中牟县的父母官,而曹操却是在刺杀董卓未成之后,成为了全国的通缉犯,正日夜兼程的逃往他的家乡。正巧在陈宫谋职的这个中牟县落网了。
而当时的陈宫,却是一个满怀天下抱负的年轻知识分子,深为曹操的英雄主义行为所折服。
于是,当夜,陈县令单独会审曹囚犯。
——我听说董丞相待您不薄,你怎么会去刺杀丞相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今天我曹操落在你手,也是天意,何必多问?只是可惜我曹操一生抱负壮志未酬啊。
——你也不要小瞧我,我也不是一般俗不可耐的官吏,也是有追求有抱负的人。
——大丈夫生当报国。今董贼祸乱朝廷,残暴无道,纵军烧杀抢掠,妇孺皆困。我欲杀董贼,也是想为国除害啊。
陈县令激动了。天下竟然有这样的英雄,这是我陈宫的幸运,也是天下的幸运啊。
——那先生,以后准备怎么办呢?
——我准备回我老家陈留,在那里招兵买马,以图号召天下英雄共诛董卓。
他和曹操一见钟情。
于是陈宫帮助曹操越狱了,不但帮助他越狱,而且还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情定终生的伴侣,一个可以辅佐的好老板,毅然决然地跟随曹操亡命天涯。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陈宫同学饱满的革命热情,心怀天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的知识分子良心的萌芽。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26:32 +0800 CST  
2.再识曹操,离恨悲人生
但是,一件在陈宫同学,包括全天下以及后世子孙看来都惨绝人寰的一个惨剧发生了。是曹操“宁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狂言的初始出处。
那天,陈宫和曹操来到了成皋,又疲又疺又饿的两人,找到了曹操父亲拜把子兄弟吕伯奢的府上,受到盛情款待。可惜酒过三巡,谈资正浓,品评天下,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酒喝光了。于是吕伯奢就起身说是去村西头去买酒。酒后尿急,曹操到茅房里小便,却听得后院有人说“不如缚而杀之”的话语,乖乖窿咯咚,曹操酒一下子吓醒了。探头一看,竟见几个人磨刀霍霍,他妈的,还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呢,差点脑袋就不保了。只见曹操手起刀落,几个伙计脑袋搬家,寻了家里人一起杀掉。听得哼哼之声,寻到后院一看,陈宫傻眼了,猪圈里竟赫然躺着被绑待宰的猪。可是吕家八口人已经躺在了他们的屠刀下。杀错人了——两人只得连夜逃跑,不想路上却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对陈宫来说,真是千般的尴尬万般的愧疚,可是还没等陈宫同学脸红好,只见曹操手起剑落,还满面盛情的吕伯奢竟直直地倒下。脆弱而坚韧的知识分子陈宫心寒了——这还是人吗?我可是为了正义理想才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知识分子啊,岂能辅佐这样毫无人性可言的奸诈之人?
明知我们已经杀错人了,为什么还要屠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脸不红心不跳,铿锵作答。可怜的陈宫同学心头滴血。他终于明白,初始的第一印象,却是不可能完整的认识一个人。一见钟情往往还是靠不住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反映他的心,他的人格。他不能苟同这样的人格。
这个事件在不同的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三国志》上没有记载。《魏书》说“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上说“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上说“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也就是说,这件事情确有其事,但关于陈宫,在史书上寥寥数语,并无这段记录。根据陈宫其死时情节与他判曹情节,逻辑不通,所以我认为《三国志》在撒谎。
这个事件成为陈宫和曹操分道扬镳的导火索,成为陈宫以后人生中和曹操对着干的动力源泉,成为陈宫无可奈何,只好抱着吕布这个有勇无谋而又自高自大的主子的大腿,无奈地施展他有限的谋略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在继续流亡的日子里,陈宫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这个人太可怕了,他是很有能力很有智慧,可是一个道德败坏的高智商对天下苍生的危害比一个低智商者那可是高千倍万倍啊。这个令人敬佩的柔软青年决定为天下苍生除害,要将这个未来的大奸贼扼杀在摇篮中。可惜啊,知识分子一般具有知识分子人格,他们一般比较缺乏强势的气质。当然,许多人可能要扔板砖了,但我也是所谓知识分子之一,可是人性的弱点,没有几个人能够克服。
当然,曹操不可能明白陈宫的心思。一个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私奔的人,是不可能背叛的。在一天深夜,疲乏的曹操酣然而睡。陈宫仗剑欲刺,终不忍心。在那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陈宫悄然离开。当然,陈宫当时一定是做了权衡比较的,以其之力,纵使他有杀曹之心,也不可能是曹的对手。况且,人的心理是有惯性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自己本身的禀赋气质。因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陈宫能够顺利从曹操身边逃离,已实属不易;或者会有杀曹之心,但断不敢有杀曹之举的。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的陈宫是在曹操引兵攻击徐州陶谦之时,他才背叛曹操,投靠张邈,后事吕布的。【太祖留陈宫留守东郡,陈宫、张邈背叛,迎吕布。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我不是史家,不想去辩真伪。但从心理角度分析,陈宫与曹操决裂,他们二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性格裂痕,否则陈宫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理由在曹操器重他的当时背叛曹操。正史之中,难免有为当权者润色遮羞之举。且在“武帝纪”中,将曹操塑造为一个正义的经邦济世之人。即呈现出在野史、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形象,在正史中他却是一个堂堂正正当之无愧的英雄形象。不管后世如何评说,曹操都还是一个不错的老板。至少在当时看来如此。而我眼中的陈宫始终是个带点悲剧色彩的谋士形象。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很难百分百复原。为后世百般赞誉的司马迁,也不免留给我们一个不怎么样的汉武帝形象(难免让人有泄愤之嫌)。史书说陈宫是因为曹操杀边让而背叛,我亦觉难服众。因而,笔者言为心声,我的第一个谋士形象,以演义为依据的成分更多,也不为过。
不管怎样,青梅以为,在三国谋士中,陈宫不失为一位具有血性的知识分子,他不愿意为虎作伥,他心怀天下,愿择良木而栖。紧随曹操,可能陈宫会是另外一种人生。可是,陈宫是有血性的,有是非判断的。他不仅仅是要傍一个今后有作为的主公,他还有他做人的原则。仅此一点,陈宫足以盖过当时的许多谋士,一跃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著名谋士之一。当然,也因此,他在史书中成为了寥寥数笔的小人物。
在陈宫不辞而别后的日子里,曹操自然有一段时间会情绪低落,黯然神伤。但是,亲身的经历只有陈宫而已,曹操毕竟是一个有魅力、有号召力的英雄。在曹操的老家陈留,他开始招兵买马,许多以后著名的人物都在这里投靠了曹操。譬如乐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他们将跟随曹操建功立业,见证一代枭雄曹操的发迹史。而谋士陈宫,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
假如时间可以推移,他没有见证曹操的阴狠手辣,人性沦丧的一幕,而是在曹操招兵买马的时候来投奔的,也许历史将有一部分会改写,陈宫的人生也自此不同。但是,事件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的冲击,对决策的抉择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这些在京剧《捉放曹》中有非常形象到位的描述。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30:09 +0800 CST  
3.天下乌鸦一般黑,是否回头?
陈宫东汉朝的县令官职丢了,本欲随之浪迹天涯的主公曹操也弃了,但是身在乱世,却也需要生存。何去何从?大丈夫亦须为五斗米折腰。只得寻觅,只得寻觅能够栖身之所,假如也能够借以发挥自己的经纶治世之才,那就是命运完美的赏赐了。
话说陈宫离开曹操之后,就像受到恋爱伤害的女子,贸贸然不敢将自己托付给其他人。他旅居各处,并没有投靠谁,一时半会也没有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主儿。
而曹操,却并没有因为少了一个陈宫而停滞不前,他早已不是当时形单影只狼狈逃亡的通缉犯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证明,曹操的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当时的私奔确实说明自己具有慧眼识英雄的本事。也许,陈宫心里生出一丝丝悔意。当今乱世,哪个军阀又比曹操好到哪里去呢?陈宫就如同那希望找到坐怀不乱不好色男友的女子,在遭遇好色初恋男友断然分手之后,在外游走了一圈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至少他还有经天纬地之才。
于是,公元194年,当曹操要报杀父之仇,引军攻伐徐州时,陈宫为徐州守备陶谦作说客,希望能说服曹操。其实,陈宫当然知道他不可能成功。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他不是不清楚。陈宫也许心存某种幻想,希望曹操能够挽留他。但是,曹操没有,他对陈宫一通冷嘲热讽。您不是一溜烟地弃我而去吗,怎么还想回来?我曹操宁负天下人,怎可容忍他人负我?杀父之仇,岂可不报。念在你对我曾经有救命之恩,我就不追究了。你好自为之吧。
所以,那句话说得太对了,即使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也千万记住不要向自己的前男友/前女友诉苦。你是想博得他们同情呢还是嘲弄?
于是陈宫淡定了,也不再彷徨,他投靠了张邈。
当然,陈宫没有回徐州而是他投张邈,有他自己的考虑。他想到,徐州已经危在旦夕,徐州若被攻下,全城百姓可能受到曹操屠城的巨大悲剧,而他将力争促使新的主公取曹操老窝,让他不得不弃徐州而回防。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35:41 +0800 CST  
4.计破曹操,初事吕布获信任
于是陈宫初到张邈处,就对张邈晓之于情,动之于理。他对张邈说:“当今天下大乱之时,英雄豪杰无不四起自立。您拥有这么多的兵马,也算是当今一大英雄,您难道就不想成就一番伟业吗?现如今,曹操引兵攻伐徐州,兖州城内空虚,您若乘其不备攻取兖州,将可以成就一番霸业也未可知呀。”张邈被深深地打动了。这太有吸引力了。
刚巧吕布杀了董卓之后,辗转各地,无处可去之际,投在张邈帐下。陈宫劝说张邈,联合吕布,轻而易举就攻下了兖州和濮阳。
这时远在徐州的曹操得到兖州失守的消息,权衡再三,根据地还是最主要的,于是移师回防,立志要夺回兖州。陈宫在随后跟随吕布的日子里,成为吕布的重要谋士,也展现了自己的谋士天分。但由于陈宫自身的弱点和吕布的特点,依然功亏于溃。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49:11 +0800 CST  
陈宫对吕布献计说,距离这里一百八十里的泰山,道路险恶,我们可以埋伏一万精兵在那里。曹操听说兖州失守以后,必然日夜兼程急行军,我们可以等他过去一半的时候,山上精兵冲出,必然一举歼灭他们。
但是,这时候的吕布,并没有听从陈宫的计策,而是坚持让薛兰、李封二人守兖州,自己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吕布自以为自己用兵高明呐。这时吕布和陈宫还在磨合期,吕布还不识陈宫的谋略。但是,战机稍纵即逝。机会不是经常有的。
行至泰山险峻之处,郭嘉提醒曹操说,主公要注意,怕这里有埋伏啊。曹操却说,吕布乃有勇无谋的武夫,肯定不会在这里设防的。于是大胆前行。可见,曹操是深知吕布的,正因为其轻视吕布,吕布若用陈宫之计,必出其不意大胜曹操。
曹操派曹仁围攻兖州,自己亲自率兵攻打濮阳。陈宫对吕布说,应该乘曹操军马疲乏,立足未稳之际,速战速决。这建议正合吕布口味,他正认为自己三下五除二就能够解决曹操呢。
于是,第二天,两军摆阵撕杀,曹军阵营的乐进、夏侯惇,不敌吕布阵营的臧霸、张辽,夏侯惇、乐进败退,吕布带兵冲杀,大败曹军。
当晚,于禁对曹操献计说,濮阳西边的营寨防线比较薄弱,他们今天喜胜必不设防,假若连夜行军乘其不备而夺取,必能够打击吕布军队士气。曹操依计而行,亲自带马步兵两万余人,抄小路连夜向濮阳西寨进发。
陈宫也看出来了。在吕布犒劳全军的时候,陈宫进言,说西边营寨非常重要,假如曹操来偷袭怎么办呢?吕布果然说,“他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51:18 +0800 CST  
陈宫只得不厌其烦地分析,曹操善于用兵,一定要防患于未然。陈宫苦口婆心。上次失去了泰山伏击的好机会,这次再也不能有任何闪失。陈宫不惜拿自己项上人头和吕布打赌。在这样强硬的坚持下,吕布终于听从了陈宫的计划。派魏续、侯成领兵去守西寨。最终,曹军大败,曹操若不是韦典拼死救护,差点还丢了性命。这些可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在这场战役中,于禁和曹操都只分析到吕布阵营必不设防,而忽视了陈宫。而这一次,吕布听进了陈宫所说的防患于未然的话。是啊,即使不来偷袭,也是没错的。曹操就像在前次泰山之险那样再次轻视了吕布,但这一次,听了陈宫进言的吕布却是变得无比的强大。在攻防方面,揣测对方心理,对方刚好又和你揣测的行为一致,则必胜。而这一次,曹操方揣测的对象由于外力的作用,行为发生了变化,则大败。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7:53:35 +0800 CST  
5.信任与合作,双方谋士主公的较量
西寨之战的胜利成为吕布信任陈宫的主要事件。之前,陈宫主动献计,吕布还不一定听;之后,吕布开始主动找陈宫商议对策。于是,陈宫又献一曹操怎么也不会猜测到的计策:让城中富户田氏假装叛变做内应,引诱曹操进城。
果然,曹操看到田氏密信大喜。《三国演义》上曹操说:“天使吾得濮阳也!”,幸亏刘晔提醒要当心陈宫,才使曹操分兵三路,否则,这一次曹操再轻敌的话,很可能在这一次中就真的见阎王去了。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1:00 +0800 CST  
曹操中计之后,吕布关门打狗,差点活捉曹操,典韦再次拼了老命才杀了条血路保回曹操。当然,三国好看在,曹操败回,将计就计,让军士挂孝发丧,诈称曹操被火烧重伤而死。
吕布信了,因为他亲眼看见曹操败走时身上着火了。但是陈宫不信。因为陈宫认为,曹操假如死了,绝对不会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这里面肯定有诈。但是吕布哪里肯听?难道我是傻子吗?陈宫无可奈何。身为谋士,将军不听其言,他也只能跟随一起承担后果。《三国演义》上的陈宫没有看出曹操诈死之计,你信吗?我是不信的。以陈宫之智商,怎么可能看不出呢?
吕布果然中计,引兵劫寨反中埋伏。吕布灰溜溜地败回。不听陈宫言,吃亏在眼前啊。
胜败瞬间易势。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2:08 +0800 CST  
再说兖州,果如陈宫所言,薛兰、李封守不住城,很快便被曹操夺回。兖州既得,重回进攻濮阳。
陈宫劝吕布,等诸将都汇集濮阳之后再战。陈宫苦口婆心地劝戒吕布,将军啊,您的确是当世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但是您是统帅,要有大局观啊。您一人能抵挡一支军队吗?
但吕布一意孤行,“吾怕谁来?”乘匹夫之勇,出城迎战,但一人难敌六将(曹操让许褚、韦典、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围攻吕布),吕布败回,但巨富田氏见吕布败阵遂倒戈不让吕布进城。陈宫见势不妙,急忙保护吕布老小从东门逃出。逃得定陶。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3:25 +0800 CST  
在定陶城外。定陶城外有片树林。吕布认为林中必有埋伏,想用火攻。但是,陈宫却认为,曹操绝对不会这样用兵的。这么明显、这么有破绽的,连吕布都能想到的计谋,曹操会用吗?不可轻举妄动,我们应该以逸待劳,坚守不出。但是,吕布却认为自己仿佛窥破天机,又是一意孤行,带兵火烧树林。可是,树林烧尽也不见一人,曹操的伏兵却是埋伏在树林之外。吕布大败,败得没有立锥之地了。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6:37 +0800 CST  
在这场较量中,谋士未败,主公完败。人生就是这样,不在乎你胜了多少场,而重要的是最后一场不能失败。就像如今的股民在股海中沉浮一样,不在于你曾经赚了多少多少钱,而重要的是你决定离开股市的时候,你是否赚到了钱。
这就是陈宫的宿命了。他跟随的这个老板,说勇那真当是勇,说笨他也不算笨,可是就算你不是笨蛋,但你也不比曹操聪明吧。可他还处处想证明自己的聪明,想和谋士比聪明?那就只能反误了卿卿性命了。就像极了世上许多不咋地的人,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富有和愚笨,就想到处显摆炫富,却惹得需要别人去给他擦屁股。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7:37 +0800 CST  
但是,没有办法。陈宫也想过弃布而走,但是,现如今,吕布倒是对自己尊重有加。再加上陈宫认为,只要吕布对自己言听计从,终究是会有所作为的。
陈宫于是建议吕布先找到立足之地再谋发展。吕布想再投袁绍,但陈宫怕袁绍不容吕布,建议先差人打探一下再去。一打探不得了,原来袁绍竟然派颜良领兵五万来帮助曹操了。差点就羊入虎口了。于是,陈宫对吕布分析了各地军阀的性格,认为刘备新近领了徐州(徐州陶谦已死,刘备代理徐州牧),以其江湖上的名声和处事风格来说,可以投他。
因而吕布领众人投靠刘备,得徐州边上的小沛作为栖身之地。后来曹操差刘备攻打袁术,刘备让张飞留守徐州,张飞却因酒鞭笞曹豹,曹豹怨恨而乘张飞酒醉迎吕布。自此,徐州易主。刘备兵败回来后却无立锥之地,乃据小沛。于是,吕布与刘备互为唇齿。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09:15 +0800 CST  
6.半路杀出程咬金,陈宫渐失信任
吕布在此之前对陈宫之言虽然不全言听计从,但还是非常信任陈宫的,每遇事必与其商议。但是,一件事情之后,吕布与陈宫之间有了嫌隙。
话说袁术与刘备之间有了打架的由头,欲先除去刘备再图徐州。
袁术帐下纪灵认为,吕布与刘备结盟的话,很难除掉刘备。而且,分析天下形势,认为与吕布联盟是上策。现今,可以派人去向吕布提亲,主公与吕布结为儿女亲家,则刘备可除。吕布只此一女,以后有吕布的帮助,则天下可图也。
于是袁术派韩胤去提亲。吕布之妻严氏知道袁术只有一子,而且也是一表人才的翩翩美少年,非常乐意。陈宫知道袁术之意在刘备项上人头,但是,如今之计,拒绝求亲是下策。而吕袁结亲,袁术兵多将广,可以与之联盟对抗曹操,则胜算更大。这是天下掉馅饼的事情啊。他袁术不来结盟,他日若曹操来攻徐州,我等岂不是还要找袁术做外援吗?因此,陈宫敦促吕布既然许婚,就早点送女到出嫁,以免多生枝节。于是,吕布派宋宪、魏续一同护送女儿到寿春。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12:31 +0800 CST  
早已有异心的陈珪,听说吕布与袁术要联姻,决定要破掉这个联盟,于是带病跑来对吕布说,主公啊,这是袁术“疏不间亲”的计谋,千万不能上当啊。首先,袁术来求婚是假,拿小姐做人质是真;第二,袁术接下来定要灭刘备取小沛,您想这不是唇亡齿寒吗?第三,袁术早有称帝之意,他若造反,那您岂不是反贼的亲戚?这将会为天下人所不容的啊。
吕布听陈珪这席话,有理有据,惊了一身冷汗。差点误了我的宝贝闺女啊。大家想啊,现在哪家的独生子女不是全家上下的宝贝,是家里的老大啊,想那吕布妻妾三人,却只有这一个女儿,岂有不宝贝之理?因此,吕布得出一个结论:“陈宫误我。”急忙令张辽带兵将女儿一行人等追了回来。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14:10 +0800 CST  
明箭易躲,暗箭难防。陈宫还不知道陈珪对吕布说了这些话。见吕布追回女儿,和吕布陈说联姻的好处、拒婚的后果。可是吕布哪里听得进去。事关我的宝贝女儿的生命安全,岂肯让步?对陈宫反生厌烦之感。
陈珪还建议将韩胤押往许都交给曹操。陈宫反对。吕布犹豫不决。
过了几天,曹操来使封吕布为平东将军,还带来了曹操的私信。使者在吕布面前“极道曹公相敬之意”。曹公经常夸赞将军之勇举世无双啊,对您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吕布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大喜。这时袁术的使者也来了,敦促陈宫早日遣女完婚。言语中颇有埋怨。吕布大怒,杀了袁术使者,派陈登押韩胤随曹使到许都谢恩。
曹操见到陈登,知道吕布拒婚,大笑说,吕布助我也。斩韩胤,许诺陈登父子爵禄财富,以为内应。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16:49 +0800 CST  
各位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的处理加速了吕布、袁术的灭亡之路。《三国演义》上描写陈宫夜见韩胤,让人误以为他有异心似的。但是,我以为,陈宫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无疑谋略深远。此时吕布在徐州已经站稳脚跟,吞并刘备和小沛也应该是迟早的事情。无论是吕布还是袁术,单独对抗曹操都是很困难的,而眼前袁术主动联姻,对吕布来说不能说是好事但也不是什么坏事。袁术方已经出了这么一个下策,而吕布方也只有应答是上策了。吕袁结盟,则曹操必心存忌惮。陈宫是真为吕布着想,而陈登父子则是早有异心,极尽所能就此事离间吕布和袁术的关系,同时,也成功离间了吕布与谋士陈宫的关系。
青梅以为,我的这段演义,最符合历史逻辑,也更符合陈宫的人格和思考逻辑。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18:53 +0800 CST  
话说,袁术听说吕布将韩胤押到许都并为曹操所斩,大怒,分兵七路来攻徐州。吕布连忙召集大家商议对策。陈宫说,这次的大祸都是陈珪父子惹出来的,将军只需将此二人斩了,袁兵自退。
然而,陈登却说,将军啊,以您之勇猛无敌,何怕这七路乌合之众啊,我有计可破袁术七路兵马。
吕布飘飘然起来,说,行啊,说说看,如果你的计谋能破敌,死罪可免。
陈登于是策反韩暹、杨奉,以为内应。果然用计大败袁术。
可见,在对方也是聪明之至的谋士,且在现场的情况下,要想谋取对方项上人头,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22:26 +0800 CST  
这次胜利,陈登父子取得了吕布的信任和宠幸;而陈宫在吕布心目中的地位则大大地降低了。但是,就这件事情中,最省力的做法当然是杀掉陈登父子,以保吕袁双方实力。只能说,袁术的不智间接加速了吕布的灭亡。
一次失败,就可能让人产生犹豫。此后吕布再不用陈宫之言,而陈登父子又已反水。陈宫至此已无力回天。这如同后郭嘉时代的曹操一样,其实,每一次均有谋士做出了正确的进言,可惜的是,并没有一个总是如郭嘉一般正确的谋士存在,使他不敢大胆相信。在各种信息都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取舍决策就成了大学问。
7.少信任多犹豫,陈宫无力回天
话说,自此之后,每当有宾客宴会,吃饭喝酒之时,陈登父子无不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必盛称布德”。是人都喜欢他人奉承拍马屁,更别说是吕布了。可是陈宫认为,在乱世之中,身为臣子,事事阿谀奉承最容易乱主公心志。于是陈宫乘无人之际,劝说吕布要防范陈珪父子。“将军啊,陈珪父子总是在您面前阿谀奉承,我看他们可能不怀好意,您应该尽早防范啊!”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23:54 +0800 CST  
没想到,吕布反而大怒。“你无端揣测进谗言,想害好人吗?上次你要人家项上人头,人家用计破得袁贼,人家可还没在背后告你的状呢。你这样是大丈夫所为吗?”陈宫长叹一声,忠言逆耳啊,不听忠告,总有一天我们必定要遭殃。《演义》上说,陈宫“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陈宫有什么怕他人嗤笑的?跟了这么久,两人的感情还是在的。说实话,虽然大家都说吕布有勇无谋,可是在生活相处中待人方面那肯定是非常大气的。在我们现在生活中,肯定是大家喜欢与之交往的豪爽之人。
以刘备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诸葛亮都有信心让他得三分天下。陈宫以己之才,岂不是也认为自己可以辅佐吕布得到霸业?
楼主 青梅幽兰  发布于 2012-02-05 18:25:36 +0800 CST  

楼主:青梅幽兰

字数:121287

发表时间:2012-02-06 01: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7 01:44:59 +0800 CST

评论数:21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