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into5263 3948楼 2014-02-11 02:24:13
to燕京兄:分化的大方向是对的,但不是时候,对比隋唐初年,也都是对突厥采取忍让策略,任李世民如何英明神武,一边对战王世充,窦建德,一边对突厥寻衅找事?很难想象。
-----------------------------
@wzheguilai0416 3950楼 2014-02-11 10:07:26
呵呵,没错。田豫被轲比能率三万骑兵围马城七天七夜,本传载杀得胡人丢弃弓箭、战马马步行逃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而鲜卑传则称是上谷太守阎柔对鲜卑素有恩信前去解围,轲比能才愤恨而去。《三国志》前后矛盾,必有一处为真。
马城被围之战,大长鲜卑的威风,不久田豫便被任汝南太守,直到正始初年,年过七旬的田豫才担任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
王雄进攻轲比能只是不克而还,反过来,拥兵十万的公孙渊......
-----------------------------
@燕京晓林05 3965楼 2014-02-11 18:29:05
田豫被围马城,和田豫打轲比能救援素利,这本来就是两次作战,当然记载会有不同。
-----------------------------
多谢提醒。本传吹的神乎其神,不照样也被围七日,靠阎志解围才得以脱身。田豫不久即被调任太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1 22:08:43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963楼 2014-02-11 14:49:43
以前没认真思考过泗水,听回菊兄一解释,肃然起敬。
-----------------------------
@回菊 3964楼 2014-02-11 15:36:10
这可不敢当。
你的史学功底及史料运用能力那是一个绝字,我是跟你增长了不少史学知识,倒没说一个谢字,有愧。
说到这泗,还有几个疑问想请教你呢
一是《史记》中有“泗上十二诸侯”之说,指春秋战国时泗水流域的十二诸侯国:宋、鲁、卫、邾、薛、 郳、 滕、 莒、任、 郯、费、 邳。这里的“泗上”似乎指泗水流域。
二是对刘邦有时称人称泗上亭长,这里又出现一个“泗上”,这个泗上似乎是一个地名。
......
-----------------------------
上相不好查。回菊兄查到的话告知一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1 22:10:34 +0800 CST  
如果有一部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书,把建国时间写成十一月一日,其真实性自然要大打折扣。而《三国志》居然把曹魏受禅于汉的时间写错了。

欧阳修《集古录》:“右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

按《汉献帝纪》,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

又按《魏志》,是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史铉翮罚庚午王升坛受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

而此碑云十月辛未受禅于汉。

三家之说皆不同。

今据裴松之注《魏志》,备列汉魏禅代诏册书令、群臣奏议甚详,盖汉实以十月乙卯策诏魏王,使张首噻翮罚而魏王辞让往返三四而后受也。

又据侍中刘е奏,问太史令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可治坛场。又据尚书令桓阶等奏,云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盖自十七日己未至二十九日正得辛未。

以此推之,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

《魏志》十一月癸卯犹称令者,当是十月衍一字尔。丙午张史铉翮氛撸辞让往返,容有之也。惟庚午升坛最为缪尔。癸卯去癸酉三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

嘉祐八年九月十七日书。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1 22:22:51 +0800 CST  
青龙三年,王雄派剑客韩龙刺杀轲此能,彻底解决鲜卑对魏的威胁。诸方镇表皆列青龙四年毋丘俭接替王雄担任荆州刺史护乌丸校尉。此年肃慎自西周以来第一次向中原纳贡。王雄治理幽州近二十年,先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可谓立下旷世奇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00:15:35 +0800 CST  
正因王雄治边有术,其子王浑在嘉平元年左右担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而王乂则担任幽州都督。二人若高寿三公都不在话下。而两位孙子王戎王衍则官至司徒太尉。正所谓公门有公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00:27:40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969楼 2014-02-11 22:10:34
上相不好查。回菊兄查到的话告知一声。
-----------------------------
@回菊 3970楼 2014-02-11 22:16:08
我要是能查到,就不会向你请教了。这一带的“上”字一直困扰着我,看来解开疑问还需要时间。
-----------------------------
的确需要时间。

《三国志》云延康元年十一月庚午曹丕升坛受禅。《受禅碑》云十月辛未受禅于汉”,而裴松之引《魏书》推算也是十月辛未受禅。

欧阳修“禅代,大事也,而二纪(《三国志文帝纪》、《后汉书献帝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

回菊兄,你怎么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09:13:25 +0800 CST  
@回菊 3976楼 2014-02-12 09:32:03
昨晚与几个老同学小聚,喝得有点高,早睡下了,没浏览贴子。
对汉禅魏的事,我说不太好。感觉可能是判断的标准有问题。
当时的过程是:有多次反复,最后才同意搞了正式仪式。十一月可能是正式仪式的时间,这个应该为准确,我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大事,以正式举行仪式为准确,需要靠知天地与下民,不然不成立。况且,这又是 历史 上的第一次。
-----------------------------
受禅的确是大事。朝中大臣也是反复商定。

於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陛下应天受禅,当速即坛场,柴燎上帝,诚不宜久停神器,拒亿兆之愿。臣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请诏三公群卿,具条礼仪别奏。”

令曰:“可。”

《魏书》中的今月二十九日,恰好是十月辛未。而《受禅碑》也是写十月辛未受禅于汉。

受禅碑文、《魏书》两者加起来还比不上《三国志》的记载?清朝的大批学者都是沿用欧阳修的说法。我认为欧阳修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另《三国志》中一些大臣的官职爵位与《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不同,当以碑文为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0:08:25 +0800 CST  
@回菊 3980楼 2014-02-12 10:58:56
在《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上,象仲达一类这些丕时代的青年才俊都没有出现,说明他们的资历官职还是不行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丕上位后,很多元勋便退出了重要岗位。
孟达的荐王雄书,应该是写在丕做魏帝以后,因为行文中有“陛下”的称谓,这时孟达在安定做太守,王雄在琢郡做太守。从行文表述上感觉,孟达与王雄应该都在丕手下干过,应该跟颜斐的经历类似。
-----------------------------
没错。几年前的确认为推荐王雄书再曹丕即位前,而这次写王雄的大事年表已经纠正为十一月后。

楼主:wzheguilai0416 时间:2014-02-07 14:37:17
十一月,散骑常侍王凌出为兖州刺史;兖州刺史裴潜入为散骑常侍;以南阳太守田豫护乌丸校尉。拜平虏校尉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二人都驻扎于昌平;

安定太守孟建向魏帝曹丕推荐涿郡太守王雄“材兼资文武,忠烈之性,逾越伦辈,涿郡领户三千,孤寡之家,参居其半,北有守兵籓卫之固,诚不足舒雄智力,展其勤干也。”

诏曰:“雄有胆智技能文武之姿,吾宿知之。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

十二月,定都洛阳。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1:04:34 +0800 CST  
十一月,散骑常侍王凌出为兖州刺史;兖州刺史裴潜入为散骑常侍;以南阳太守田豫护乌丸校尉。拜平虏校尉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二人都驻扎于昌平;
安定太守孟建向魏帝曹丕推荐涿郡太守王雄“材兼资文武,忠烈之性,逾越伦辈,涿郡领户三千,孤寡之家,参居其半,北有守兵籓卫之固,诚不足舒雄智力,展其勤干也。”
诏曰:“雄有胆智技能文武之姿,吾宿知之。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
----------------------------------------------------
@回菊 3983楼 2014-02-12 11:21:25
我感觉,孟达的荐王雄书应该向后推几年方合乎情理,如果安排在丕上位的节点上,似乎是稍早了点,感觉这二人是丕上位后才干的太守,就跟王观、颜斐一样,而不是丕一位马上就有这份推荐书。
-----------------------------
王雄在建安十八年(213)担任西部从事,已是正五品了。且从荐书分析,涿郡太守已是第二次担任太守了。且刺史和太守平级,都是五品。

王昶:220年担任散骑侍郎(五品),后转任洛阳典农(五品),黄初六年升兖州刺史;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1:47:47 +0800 CST  
东里衮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 随于禁被俘
田豫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219)—黄初元年(220)十一月迁护乌丸校尉
杨俊 黄初元年(220)十一月——黄初三年(222)十一月 自杀
王观 黄初三年(222)十一月——黄初五年 涿郡太守(黄初五年涿郡改范阳)
--------------------------------------------------
@回菊 3861楼 2014-02-09 23:47:55
谢谢。这些是最主要的。
我心里老是疑惑,史料上讲,218年田豫随曹彰北征后即任南阳太守,后又回幽州前线。
王观也是从南阳任上去幽州。当时还有从汉中迁5千户去幽州的记载,地点可能是涿郡。
又杨俊曾两任南阳太守。再就是王观有没有可能在田预与杨俊中间呢。
-----------------------------
@wzheguilai0416 3862楼 2014-02-10 00:05:14
太和二年,孟达的部曲7000余家部曲都被迁至幽州。关键是《王观传》载曹丕称帝,王观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太守、涿郡太守。在王雄和王观之间应还有一位涿郡太守。
-----------------------------
@回菊 3985楼 2014-02-12 12:02:56
好不容易又翻到了楼主的这一回贴。
我当时记忆不准,说成“当时还有从汉中迁5千户去幽州的记载,地点可能是涿郡。”
楼主给出了准确的史料:太和二年,孟达的部曲7000余家部曲都被迁至幽州。专业就是专业,我的意思就是指此事。
对于太和二年移孟达部曲7000余家至幽州的事,我曾经反复思考过。
这事是仲达做的,孟达被灭,移其部曲也有道理。但仲达为什么要将这些人移到幽州呢?
是因为田豫吗,他做过......
-----------------------------
王雄担任散骑常侍时也肯定和司马懿有交情。另外孟建称王雄“历试三县”,而担任三县县令者大有人在,如陈群、裴潜、刘放,在担任三县县令前都是曹操的掾属。王雄在人三县令前曾为曹操掾属的可能性也极大。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2:17:07 +0800 CST  
@回菊 3987楼 2014-02-12 14:27:40
太和二年移孟达部曲7000余家至幽州,这事的背后应该隐藏着某种人事圈子的关系。
先前曾想过,写推荐书的是孟达而非孟建,而王观是王雄,所以仲达将孟达的部曲迁往幽州,可能安排在涿郡,原因是孟达与王观原来在南阳一带就关系很好。
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感觉还是楼主分析的写推荐书的孟达是孟建有道理。
-----------------------------
多谢回菊兄的支持。

《三国志明帝纪》:“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裴松之引《魏略》:”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

我也反复思考过。一直摸不清头脑。

“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的幽州刺史王雄在建安十九年(214)任西部从事(正五品)征西凉时应即已威震天下。司马懿诱惑李辅、邓贤的条件之一就有答应送他们去幽州?不明白。

无论如何,这七千余家部曲应有兵力近万。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5:17:25 +0800 CST  
@回菊 3988楼 2014-02-12 14:47:20
我们可以将王观的履历与仲达作一下对比,其实两人有很多交集,时的丞相 文学 ,文帝时的尚书台,明帝时的太尉府,高平陵事件时最关键部位中领军,仲达去世后曹芳时尚书,这时的尚书令由太尉叔达兼任,估计王观行使的便是尚书令职权。王观虽出道较早,但与仲达比慢了不是一拍两拍,但终久还是为仲达反身击败曹芳曹爽立了大功。这样的人,其后代在司马昭司马炎时代应该会得到重用,但是,一个也没有,没有一个。难道王观的后代都是笨蛋不成。
-----------------------------
其实莫说王观了,三公之卫瓘的儿子们,最大的官才担任黄门郎,王基的儿子也不过侍御史。司马炎做皇帝,父亲司马昭的掾属提拔的很快。像王雄家族简直找不出来第二个。我有事出去,有空聊。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5:28:34 +0800 CST  
家资,才能,品德。可能是中下之才。此时很有意思,有专门相面的相工。如魏明帝非常器重张既,找相工一看,说位止二千石,魏明帝很不高兴。又比如孟达,曹丕找人一相,说公卿之器也。刘备的穆皇后,曹丕的甄皇后,都提到相面的说法。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18:48:42 +0800 CST  
呵呵,感觉高平陵事件的背后可能没这么简单。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20:34:13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995楼 2014-02-12 20:34:13
呵呵,感觉高平陵事件的背后可能没这么简单。
-----------------------------
@回菊 3996楼 2014-02-12 21:15:40
眼光独到
高平陵事件当然不是突出事件,应该是经过长期策划和精心部署安排的。
这是一场高手导演的精彩大剧,有各色的人物。
不知楼主对高平陵事件感过兴趣没有,是否推测过此事件的内幕。我倒是对此事件很着迷。
-----------------------------
呵呵,我要准备准备,打打草稿。或者写到王祥66岁的时候再详细分析。我也是推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2 22:06:10 +0800 CST  
青龙元年(233),王雄任幽州刺史、护乌丸校尉、某号将军。54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3-04 09:45:27 +0800 CST  

三月,孙权又派张弥等带大量珍宝财货、水军万人送宿舒、孙综回辽东。

六月, 鲜卑步度根与叛鲜卑轲比能私通,毕轨上表欲对外出兵威吓轲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明帝即遣使下旨:“步度根因和轲比能私下联系,心中必定自疑。今若出兵,必促使双方联合。即便用兵,亦不可越过边塞。”诏书未到,毕轨已至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击。轲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接步度根,正与追军相遇,双方大战于楼烦,苏、董二人全军覆没。轲比能、步度根联合叛边。

冠军将军、并州都督某某(此人曾历任徐州、凉州刺史,疑为孟建)率中军、州郡兵及匈奴五万人大破鲜卑。

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诣并州向魏国投降。

十二月,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级,以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3-04 10:13:29 +0800 CST  
补: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3-04 10:15:00 +0800 CST  
青龙二年(235)王雄 56岁

幽州刺史、护乌丸校尉、某将军王雄向魏明帝请示后派剑客除掉鲜卑首领轲比能,而立其弟为王。鲜卑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

曹魏北部鲜卑的威胁彻底解除。

韩龙刺杀轲比能的细节不详。细节可能属于绝顶机密而不便为世人所知。然《帝纪》未记此事此事,大令人费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3-04 10:33:54 +0800 CST  
改:青龙三年(235)王雄 56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3-04 10:34:37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