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新解

《诗·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
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
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说文》襛 衣厚皃。从衣,農聲。《詩》曰:何彼襛矣。
“襛”的象形意义为“初居于神农氏”。
“衣”表示“初始”之意。
“齐候之子、平王之孙”,将《庚壶》与《散氏盘》关联起来,为炎帝为“庚”序的证据。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08 13:36:55 +0800 CST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09 12:28:25 +0800 CST  
《散氏盘》中的“来/逨”,后世称为“莱”。
《散氏盘》新解中“蓬”字上的两处“田”,即“蓬莱”。
蓬莱与方壶并称为仙山。方壶之象形,即《散氏盘》中的“橐”。
《说文》橐 囊也。从㯻省,石聲。
橐中之石,即“硕”,或《戒簋》之“宕”。
《说文》宕 過也。一曰:洞屋。从宀,碭省聲。汝南項有宕鄉。
由第三证据法可知“宕”,为今天的积石山。《说文》释为“过”,说明为“女娲”时代之遗存。
对照伏羲氏神农氏之历史记载,《亹簋》为五彩,《戒簋》则强调“二夫”与“害”的终之合并,《散氏盘》已经受命为“田”与“辰”之合,新解认为《戒簋》应略早于《散氏盘》,期待发现更多史实资料。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09 13:04:58 +0800 CST  
从地图看,“蓬莱”仙山即左昆仑右祁连。
具体位置可能在青海湖西,沙漠以东,现在大部分都是无人区。
古人类发端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无人区,青青草原、皑皑白雪,无树可下,可以说是对进化论的最大嘲讽。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09 13:15:25 +0800 CST  
古人的智慧保留下来的人类文明线索,就是中国的象形文字,这是人类真正的“志”。

真正的三叉戟,为祁连山脉河西走廊之象形,即常见的“手”字所发展出的“封/往”(《沇儿镈》新解)。所谓方天画戟,即“刺”字。

真正的青海湖之“海”字,为青藏高原之山脉、沙漠、草原与海子--龙阳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组成的地望。

所谓的天圆地方,“天”就是地球,“地”就是大陆。

人类又何须盗火?上天直接赋予人类制作青铜器、制作费昂斯的高温火焰。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0 10:45:25 +0800 CST  




《散氏盘》新解第12行第1字为“逆”。
此字直到识别出“夭”字,才发现是方向相反的同一地望,“逆”字还加入了昆仑之阿的拉脊山与祁连山尾组成的“爵”型。
“逆”之“夭”,关联到《楚公逆钟》,说明“逆”字初始为地名,也说明“楚”为“麻”字的后续关系。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1 10:08:02 +0800 CST  
“夭”之造字方向向西,“逆”字向东,这也创造出溯流而上的“朔/遡/溯”字。
再一次证明甲骨金文存在“夏向”与“殷向”。
“殷向”说明殷在夏后,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应为“酌向”或更直接的“中向”。比较可惜这一时期的史料较少,“中”之中国为黄帝时代,无法确定炎帝时代的称呼,“酌”为石峁遗址的判断仍需要更多证据。

“酌”之“勺”,又为“的”,白之勺。
“的”几乎是汉语里天天说上几十遍的字,代表de就是少典时代中原大地de称号。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3 14:33:25 +0800 CST  
除了yin,后世黑化的字还有丑恶之“恶”。
通过象形解读,“丑”为《散氏盘》新解的“杻”,丑恶实际应为“醜恶”,即“酌”之“酉”与东国+秦岭山脉组成的“鬼”。
这些字本义都是地名,后世讹为贬义词。
yin组成的词汇,说明《诗经》之“荡”被做了改动,新解认为:
《诗经·大雅》系列应为“文王”之什,“生民”之什,与“yin荡”之什。
再次强调,这些词本义都为地名。

《诗经·大雅·荡之什·荡》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曾是彊禦、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慆德、女興是力。”

新解认为,“文王曰咨”的咨是后世改动的,“下民之辟”为炎帝神农氏。
金文的“农”字,为授“田/曲”与“辰”,符合“下民”之意。
另外,新解认为区分炎帝与黄帝天命之别的唯一标志为“禄”字。
炎帝为受天禄命为神农氏,黄帝为节用水火材物之瑞,代为神农氏。

《康熙字典》引《史記·三皇本紀》载: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並爲諸侯。

现存《史记》未见《三皇本紀》。

新解发现的《史颂鼎/簋》与《颂鼎》的时间差最少为17年,说明所谓神农氏530年,包括黄帝之后,至大禹夏后之间。

神农氏时代为炎黄子孙华夏正史。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财神,应为炎帝。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3 15:26:21 +0800 CST  



“逆”字的图形解释。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3 15:48:47 +0800 CST  
《史记索隐》为唐朝司马贞所作,一些重要的铜器铭文出土于唐朝1000年后,千年前之人无缘目睹金钩银划,自然难解其意。

神农尝百草,黄帝法阴阳。

神农氏时代是中华最初的农耕时代,也是人类世界最初的市场时代。
《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5 11:10:46 +0800 CST  
象形文字中的“醫療”“疾病”等词汇,说明神農氏为人类最初的医学时代,最后形成了超越人类认知的《黄帝内经》。

《说文》嘗 口味之也。从旨,尚聲。
从象形文字的角度解读,“尝”的本义为“未”之国土。“嘗”为上“尚”下“旨”,“尚”即《尚书》之尚,“旨”为奉旨之旨。
在第三证据法下,“尚”为拉脊山与祁连山尾构成的“门型”之尚,青海湖下日月山附近。“旨”为“匕”,即积石山与拉脊山之间,临夏与循化附近。
“草”为先,“百草”,为先“夏”。

象形文字之“神农尝百草”的释义为:神农氏在“尚”与“旨”,建“夏”之国。

“百”又为《诗经》中“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之“憂”,心表示纪念意义,“憂”为“百”之旧。
“百”字象形祁连山脉与青海湖组成的“北”向字,“夏”表示“高原上的百”,“嘗”或“常”,表示高原下之土。

“未”为“夏”之族徽,“夏”国分高原与平原之分,由此形成了岁月的歲,京畿之畿,天机之機,继承之繼。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5 13:07:41 +0800 CST  
“未”为“夏”之族徽,“夏”国分高原与平原之土,由此形成了岁月的歲,京畿之畿,天机之機,继承之繼。
“口”一直被忽略,在象形文字中“口”为国土的概念,由此形成“圆”“圉”等字。
“之”,又为“止”,为青海湖下山脉之组合。见象形文字新解之“止”。
《说文》释“口味之也”,实际上象形文字里“也”为地名,讹为语气词。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5 13:14:02 +0800 CST  
《史墙盘》新解发现重要证据,敬请期待。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7 09:02:23 +0800 CST  
通过象形文字解读《诗经》发现文字证据证明:神农炎帝为时夏,神农黄帝为时周。
神农氏受天禄,司夏,为中国历史中的夏朝。

炎黄天命为帝,尧舜为王命,大禹为夏后之王命。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炎黄至于尧舜,为五世,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图解】天禄之猜想。


实际上,孔子之话有更多的解释。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19 11:32:51 +0800 CST  

图片来源:《国宝·发现》之重访三星堆:丝路起点。

《史记》载:“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新解认为三星堆时期,青藏高原之“大”,又被称为“非”,或“罪”。
“非”代表左右两处“三危”。
现在发现中国史书记载的三危都是北三危,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三苗被迁移到南三危,即今天的云南。
云南在三星堆与冯原之中间。



象形文字新解猜测,古人看到的也是这种相似的图。
只不过,古人由此造出了“非”与“罪”字,
今人呢,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国宝·发现》节目明确在三星堆发现古埃及的物品,又引国际期刊证明古埃及发现三星堆的丝绸。
天涯论坛国观是个奇葩,一些别有用心的在说拿破仑修了金字塔,下一步恐怕就拿丝绸之路开涮了。


三星堆发现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与陶盉,说明三星堆文化为“大”之遗存。
《史记》载:“三危既度,三苗大序。”
“华”字,依托于“建木”,分左右两翼、上下两域,为“大”之疆域。
“疆”字,为专门造字。
“大”与“小”,依北纬35度线划分,都为华夏之疆土,都为“君”之天下。
“大”为“大皡”,为伏羲氏,伏又作虙或宓,“小”为“少皡”,为女娲国,可能最早为有容氏。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2 11:34:04 +0800 CST  
象形文字新解之《史墙盘》上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神农氏司夏



对于象形文字新解来说,本铭:1、发现“夏”字具体构形,2、发现了“食”字旁造字方式;3、发现“叚”字,即“假”字构形。

一些疑难字的释义待详解。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2 14:34:24 +0800 CST  
《史记》《尚书》都有引用一句当时的古语,“古人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这是象形文字新解《史墙盘》中“司”“索”的唯一线索。

《说文》綫 縷也。从糸,戔聲。〔私箭切〕線,古文綫。

除了“线索”词组,还有一个我们经常用的词组“思索”。

《说文》思 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在象形文字发现“灌”字与“夭/逆”字的地望以后,“思”字也大概确定为青海湖附近的“田”原。“田”下之心,表示纪念意义。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5 14:52:17 +0800 CST  
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分析,在《书》之“古”时:
“牝雞無晨”,本义为“牝”与“雞”组成的邦国“晨”;
“牝雞之晨”,本义为“牝”与“雞”行止于“辰”;
“惟家之索”,本义为“旧隹家”行止于“索”。
“無”的象形本义为“两邑为大邦”;“之”为“止”的动名词,详见象形文字新解系列。

表示纪念意义的心字旁,在“惟”字为纪念“隹”族之地,以西周的古时判断,“惟”可能来自5000年前祁连山之西极,东天山之“家”。

《说文》惟 凡思也。从心,隹聲。

思之“容”可能为容成氏,“晨”之隹族之域为“凡”之“田”,又为“旧隹家”之“索”。

象形文字新解发现“辰”之地望为山西南部,“牝”与“雞”,说明“思”之“田”有两处,即后来的“疆”之上下双田。“晨”与“震”,“辰”分日与爾,“思”也分高原与平原之田。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5 20:26:49 +0800 CST  
新解在《豳公盨》发现“牝”字,《史墙盘》也出现“牝”的变体。

《诗·王风·君子于役》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雞”为“奚”之隹。“奚”中之“玄”,为“索”中之玄。
雞,《說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


《左传》载:“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索”为殷国氏族之名,这也是为何《史墙盘》起首不为“隹”字。

“殷民六族”首次将“索”与“勺”关联在一起。
“酌”与“的”之“長勺氏、尾勺氏”,为蚩尤与炎黄二帝氏族间相聚相争的中国上古历史带来唯一的线索。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6 10:50:29 +0800 CST  
《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三星堆文明,应为“尾勺氏”。

待续。

//另:将“适”改动为“䢔”。䢔,音合。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20-10-26 11:16:12 +0800 CST  

楼主:justn0vv

字数:140556

发表时间:2018-12-16 05:5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03:16:36 +0800 CST

评论数:9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