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

哈哈,第2卷已经刊完,这个帖子不要顶了,请顶——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1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2 20:49:23 +0800 CST  
哈哈,第2卷已经刊完,这个帖子不要顶了,请顶——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1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2 20:49:53 +0800 CST  
哈哈,第2卷已经刊完,那个帖子不要顶了,请顶——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1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2 20:53:03 +0800 CST  
哈哈,第2卷已经刊完,那个帖子不要顶了,请顶——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1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2 20:53:27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3日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从婆罗门教在缅甸的发展与传播,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归纳为5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传入阶段。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或者更早一些时间由印度伴随雅利安商人到缅甸做生意传入缅甸太公国。
第二时期是发展阶段。大约从太公国经过毗湿奴城、汉林城、室利差旦罗城骠国发展的3个城邦国家以后,婆罗门教在缅甸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
第三时期是衰落阶段。从蒲甘王朝到贡榜王朝时期,婆罗门教在缅甸开始逐渐衰弱。
第四时期是残留阶段,从贡榜王朝到蒲甘王朝,婆罗门在缅甸只有印度移民还信仰,缅甸人已经不再信仰了,但是婆罗门教在缅甸人中的影响仍然存在。婆罗门教对缅甸文化影响较大。首先婆罗门教是缅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罗门教神被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畴,帝释天作为缅甸至今仍然信仰的37位传统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备受崇拜;其次,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被广泛吸收和应用在缅甸封建王朝的各种仪式中,缅甸历代封建王朝宫廷中都聘用婆罗门祭司,用婆罗门教礼仪主持宫廷大典和国家大典;再其次,婆罗门教的花纹图案普遍被应用在缅甸的佛教和民用建筑艺术上;第四,婆罗门教的占星术传入缅甸,至今流行于缅甸社会;
第五,婆罗门教的神话故事传入缅甸,形成了传统节日;最后,婆罗门教的故事对缅甸文学也有较大的影响,罗摩衍那戏剧至今长盛不衰。

2印度的统一和印度教的起源18
印度人没有历史,因为他们不重视历史,因为他们“聚少离多”,即统一少分裂多。
家强在本章分9节叙述:(1)印度的统一。(2)印度人没有历史(一家之言)。(3)说说有关印度历史。(4)古代史记. (5)伊斯兰时期(11世纪 到 16世纪)(6)印度的近现代史。(7)印度的简史年表。(8)印度史料介绍。(9)多神崇拜的主神论。

(1)印度的统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历史上都是分裂状态居多,即使是在孔雀王朝时代,统一的也只是印度北部地区,现在的整个印度地域都没有过统一。除了孔雀王朝之外,西方中世纪晚期,中国的元朝灭亡之后,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也是印度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强大帝国。

有文字记载以来,到近代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以前,印度古代历史上只出现过三个统一王朝。下面做个类比。。。
1.印度:孔雀王朝——天朝:秦朝;
理由:年代相近,都是第一个大体统一作为文明核心领土的大王朝。
2.印度:笈多王朝——天朝:唐朝;
理由:笈多王朝的盛期其实大约在我国南北朝时代,所以年代不吻合,而且笈多王朝其实只统一了北印度大部,对南印度影响不大。
但是这两大王朝都是各自代表的古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公认说法)。
盛唐就不多说了,笈多王朝一般被认为是印度本土文明(从吠陀时代、也就是猜想的所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开始算的)的鼎盛时期。
另外一点类似:笈多王朝的皇室可能是贵霜后裔,但是完全认同印度文明——是不是很眼熟呢?
3.印度:莫卧尔王朝——天朝:清朝。
这个类比其实我觉得是最牵强的,这两个王朝都是近代前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

古代印度,即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地区,在政治上分成许多建立在部落制基础上的小王国。所以,古代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我们过去有一种传统的历史观念,即认为统一是正常的,分裂是不正常的,因而对于古代印度,也总以为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中心存在。而著名的印度古代史学家罗米拉•塔帕尔,根据对最新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新的结论:印度历史是一部长期分裂的历史,是一个由部落社会不断向国家过渡的历史,这种过渡不限于古代,至今也没有终结。事实上,古代印度的帝国是短暂的,也是表面的,在地理上只是一个孤岛,而部落社会是长期的。

(2)印度人没有历史(一家之言)
“印度人没有历史”,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说印度人没有历史?那是因为印度历史具有如下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信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印度只有神话,没有信史。印度古代有发达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根本没有像中国的《史记》和西方希罗多德的《历史》那样的历史典籍。印度人喜欢讲故事,提到历史,他们喜欢说:“从前有个国王……”,至于该国王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在位时间等基本材料,几乎全无。幸存极少的史书,几乎每一页都掺杂着大量的空想和传说,使人无法判断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故事。被认为正宗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诸王世系》,一部叫《大史》,而这两部书又都极不可靠。
印度人并不能从他们的历史中获得自信,因为印度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化挑战、不断地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一次次异族的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上的庞杂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也给印度文化带来一些新的因素。这是印度社会文化具有无比多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上,雅利安人、塞种人、鲜卑人、贵霜人、土耳其人、匈奴人、蒙古人和英国人等都曾成功入侵印度,次大陆一再成为强悍民族的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有一支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次大陆,这大概是印度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的外来民族的征服。他们首先占领了印度“五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同当地的土著民族(据认为是达罗毗荼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雅利安人征服了后者,并逐渐向东扩张,侵入到富饶的恒河平原地区。雅利安人在征服次大陆的过程中,逐渐放弃游牧方式,从事农业定居生活。他们把被征服的土著人当作奴隶,让他们从事低贱职业。这次征服可以说是一次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的征服,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
塞种人原是住在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消灭了几个希腊人王朝,建立了统治。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到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区。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大约在纪元初衰落,印度现在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就是起源于此时。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3 06:43:41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3日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婆罗门教在缅甸的发展与传播,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3 06:58:02 +0800 CST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8。11。13。星期二 ,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13劳动强度也还可以承受
-------------------------------------------------------------------------------------
111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3 07:09:47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贵霜人也曾在印度(主要是北印度)建立过统治。贵霜人原是一个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民族,我国古籍称为“大月氏”。公元前176年前后被乌孙人击败,向南迁移到今阿富汗境内,征服大夏国后进而向南、向东挺进,建立了囊括整个北印度的贵霜帝国,它同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有密切交往,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佛教文化出现繁荣。贵霜帝国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10世纪初,穆斯林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1206年,土耳其人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史称“德里苏丹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约320年,是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异民族建立的王朝。
公元14世纪下半叶,一支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蒙古人势力渐大,首领叫帖木儿。这一支蒙古人虽已放弃了游牧生活,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但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的特征,后在中亚的萨马尔罕建立了统治,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凡决定做一件事,喜欢先念一段激励性的话:“啊!先知,请将战争之祸加诸于这些异教徒及没有信仰的人们,并严厉惩罚他们。”当时的印度多数是异教徒,基于这种信念,帖木儿王于1398年渡过印度河,长驱直入,攻占了德里,屠杀了10万之众的俘虏,摧毁了当时阿富汗人建立的王朝,将全部财富掠夺一空,并驱使众多的妇女与奴隶将这些财物搬运到萨马尔罕,还将大批工匠掠夺到萨马尔罕,帮助帖木尔王建造宫殿。在他们的足迹所及的地方,留下了杀戳、饥馑和瘟疫。帖木儿攻占德里,主要是为了掠夺,并没有建立统治,建立统治的是他的第五代孙巴布尔,是他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莫卧尔帝国时代。
而近代以来,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长达180年。莫卧儿帝国——一个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版图包括整个次大陆,具有完备行政统治,各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较融洽,伊斯兰教徒还是占主导作用,悲惨的是帝国接着陆续被西方殖民者染指,后来竟然被170个英军攻占,简直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逐步沦为大英帝国的埴民地达一个多世纪.
印度历史不但是一部不断被异族征服、统治和压迫的历史,而且还是一部四分五裂的历史。与中国合多分少的历史相反,印度分多合少。中国大一统观念根深蒂固,深入民族骨髓,而印度人则对分裂习以为常,那是他们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生活。
印度的历史犹如一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平静而宽阔。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是印度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粗略地说,印度历史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争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尔王朝这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被称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作“征服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分裂的历史传统,使次大陆上很难形成统一的、有力的民族国家,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宗教因素勉强把印度揉捏成一个国家,但它的凝聚力是如此的脆弱,使得这个国家内部严重的种族冲突、宗教冲突和地区矛盾随时可能迫使其分崩离析。印度的历史,对于当代印度人来说,完全是不堪回首。而他们的历史,并非无缘无故,是他们的民族性造就了他们的历史,而印度的民族性,实在是难以支撑当代印度精英的野心。
印度人普遍具有如下特性:第一,有手无脑,他们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严重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他们习惯于做一个仆人,习惯于别人给他们分配任务。印度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仆人,这并不是偏见,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他们最为耀眼的软件工业,也仅仅满足于从事产业链下游的一些工作;第二,懒散,得过且过,这与中国人的勤奋努力形成鲜明对比。印度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多数国民却一贫如洗,他们的宗教告诉他们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因此并不愿意努力奋斗以扭转命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大多数印度民众的特点。他们还极端缺乏精工的传统,无法建成独立自主的现代工业体系,而这是一个大国立足世界的基础和命脉。
中国的根本矛盾是:“中国庞大人口迅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的民族抱负,与中国目前急剧窘迫、狭小、恶化的生存空间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必须拓展生存空间,以容纳我们的庞大人口。生存空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市场空间,但单纯的市场空间是脆弱的,极易被列强褫夺。马克思.韦伯说过,“部署一打舰只,在一定时刻,比掌握一打可以废止的贸易协定,更有价值。”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80亿美元债务和400亿美元合同化为乌有,中国也损失巨大。严酷的事实教育我们,领土的掌握是基础和命脉,要从根本上解决生存空间问题。向次大陆推进,我们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和能否做到的问题,接下来的则是策略问题。坦率地说,我们有很多的牌可打:
(1)从内部鼓励、资助印度的宗教冲突、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英国人在这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有着高明的“分而治之”手腕,当他们从次大陆撤退的时候,蒙巴顿勋爵抛出“印巴分治”方案,至今仍是套在印度脖子上的绞索。印度既然可以支持达赖喇嘛的藏独,我们当然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自身。印度可资利用的矛盾实在太多,略施小计,印度就得内乱频仍,继续增加力度,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和宗教凝聚力就可能土崩瓦解,就可能会回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个分崩离析的次大陆,符合中国的利益。
(2)从外部施加强大的压力,东北方的缅甸和孟加拉,西北方的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亲密盟国,有中国作为坚强后盾,他们就能对印度进行有力的挤压。
(3)以印度政府的反华政策为契机,一旦天下有变,就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推进到次大陆腹地,一劳永逸地解决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问题。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从“文景之治”到“汉武之世”的转变已经初露峥嵘,一系列有力措施正在推行。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中国军队轻取印军,但后勤乏力,以至于不能继续向次大陆广阔的平原推进。但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使得向次大陆推进的后勤问题消失,印度政府对青藏铁路的极度恐慌,不难理解。只要西部大开发能够成功,一方面能够从内部改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奠定了向次大陆推进的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更多的是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印度也是一个大国,具有一定的力量。向次大陆的推进,必须等到台湾和东南亚问题解决之后,国力渐强,才能全面展开。必须促成与法德俄的策略联合,以抵消来自美国的压力。向次大陆推进,即使不能囊括它,即使开拓生存空间的努力失败,但我们至少要使印度回到诸侯林立的状态,以消除来自西南的大患。只有西南大患解除,我们才能向北发展,面对真正的强敌,俄国。历代亡国之痛,总是来自北方的野蛮民族,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清,如今接替他们的是俄国,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俄国都给华夏民族造成了亡国的巨大压力。但只有先解决南方问题,才能直面北方问题,没有稳固的南方,就没有胜利的北方。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4 06:40:07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贵霜人在印度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4 06:51:17 +0800 CST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8。11。14。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14——尤其是跟广大的工农相比,
--------------------------------------------------------------------------------------
111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4 07:03:13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3)说说有关印度历史
史前文化 在19世纪以前,由于史料的匮乏,人们对于印度的史前史几乎一无所知。20世纪的一些大考古发现比莫贝卡特石窟改变了这种情况。过去对于印度的历史即为雅利安人之历史的误解,随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已被完全否定;雅利安人的到来,已不再被认为是印度文明的开端。考古研究表明,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即已成为人类的定居之所。到雅利安人入侵时,已有许多民族定居于印度,这些居民的成分复杂;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关于这些古代居民,只有吠陀文献和早期的泰米尔文献保留了一些模糊的记载,其它情况完全依赖于考古学。
旧石器时代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考古学家的估计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讷尔默达人化石是南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次大陆最早的人工制品的年代早于讷尔默达人,该石器遗址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希瓦利克山,其时代大约为200万年前。希瓦利克遗址中包含大量兽骨化石,但没有人类化石伴随出土。在晚于希瓦利克遗址的地质年代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明显增多。按照印度考古学界的意见,印度的旧石器文化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开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文化分布 有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广泛研究被作为印度早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即北方的梭安文化和南方的马德拉斯文化。梭安文化分布于印度河河谷及其支流梭安河,中心位于拉瓦尔品第(现属巴基斯坦)一拉瓦尔品第带,但实际在杰卢姆河流域以至南印的安得拉邦也有发现。该文化最早的旧石器发现于第二冰河期的台地上,称为前梭安石器。在第二间冰期台地上发现的较前梭安石器为进步的石器称为早期梭安石器。在第三冰河期第二层台地上发现了晚期梭安石器,其中首次出现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处理的工具。梭安文化的遗迹亦发现于第三间冰期和第四冰河期的台地。梭安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单面的砾石工具,以砍砸器为代表性器物,以后逐渐出现刮削器和石片工具等。马德拉斯文化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南部某些特定区域,以马德拉斯附近发现的手斧为典型。马德拉斯文化的遗址,按照雨期和间雨期分为若干层次;前期的石器主要用石核加工,后期开始利用石片,原料也从石英石转为玄武岩。马德拉斯文化似乎比梭安文化更为先进,该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双面手斧和砍劈器。
文化阶段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从距今14万年前持续到距今2.5万年前。在巴基斯坦贾克巴巴德县的罗赫里山,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石料加工场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这一时期的遗址以普拉瓦拉河流域的涅瓦萨文化II为典型。涅瓦萨文化II的石器有石叶工具、石片工具和石锥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器物是利用经初步打制的石核制成的两面平行的石片。20世纪90年代,又在卡纳塔克邦发现了一个采石场遗址。印度的旧石器时代居民不会使用金属,也不懂得种地。他们的生活大抵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也有推测这一时期的人已经开始驯养家畜和种植大麦。由于他们不实行墓葬,也没有办法找到这些原始居民的骨骼用于人类学研究。
中石器时代
按照印度学者的意见,次大陆没有经历过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后接着就是新石器时代。但根据石器工具发展的特征,一般仍从新石器时代中分出中石器时代阶段,其年代大约始自公元前30000年,并经过2.5万年的时间跨度。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拉贾斯坦邦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在西孟加拉和印度南部等地,发现许多中石器时代的小型石器和燧石;古吉拉特邦的朗格拉杰发现一制造工具的场所,此地并发现粗制陶器、人类骨骸和兽骨。拉贾斯坦邦的巴戈尔也是一处重要遗址。印度中石器文化的特征是使用所谓细石器。细石器较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小,加工也更加细致,有刮削器、切肉刀、手斧、钻头等多种类型。中石器时代的居民仍然以渔猎和采集为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表明此时已有人从事驯养动物和小规模农业活动的证据。无论如何农业和畜牧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印度最古老的岩洞壁画发现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在中石器时代人生活的山洞里,岩画更加频繁地出现,它们表现了狩猎等人类活动的生动场景。一些遗址可能保存了最早的宗教活动的痕迹。据估计印度的中石器时代最晚结束于距今5000年前。现代人类(智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次大陆,其时间大约是在1.2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末期。
新石器时代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俾路支斯坦和信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早;印度河以东地区的已发现遗址则属于较晚的年代。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延续时间不尽相同:在俾路支,新石器文化很快进化为金石并用阶段;而在克什米尔和中印度森林地区,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晚,结束也较晚。在迈索尔和阿萨姆邦也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俾路支的遗址推断,该地区的文化与邻近的伊朗文化和阿富汗文化有密切关系。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这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粗石器的使用,不过新石器时阿富汗文化代的人使用的石器大多数已是经过打磨加工的适于更多不同用途的工具。在极个别的地区发现了铜器。这一时期的居民留下了一些墓葬,在克什米尔和南部印度的婆罗门吉里、皮克利哈尔等地都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他们耕种土地,饲养动物并掌握了取火方法。在克什米尔的布尔扎霍姆岩洞内发现的遗址表明此时已制造陶器。他们能造船和织布。但是,此时是否已经从游牧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转为定居务农,还没有确定。迈索尔地区高原上的新石器时代人显然是游牧的。新石器时代的印度居民与旧石器时代的居住者是否属于同一种族,这是很难说的。
金石并用时代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介于新石器时代和哈拉帕文明之间的一个时代。其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第3千纪中叶。这一时代的人们所用工具仍以石器和骨器为主,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黄金可能是印度原始居民最早利用的金属,不过他们只把黄金用来做饰品。最早作为实用工具的金属也许是红铜,在金石并用时代的遗迹中常有发现。红铜器的形式有斧子、凿子、铜环和铜条等。这一时期的文化大抵建立在畜牧和种植业基础上,人们饲养牛羊,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5 06:48:05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3)说说有关印度历史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5 07:00:58 +0800 CST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8。11。15。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15物质条件则相当优厚,
--------------------------------------------------------------------------------------
111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5 07:14:13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4)古代史记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祭司国王像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摩亨佐•达罗谷仓遗址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刹)”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费)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前600年前后)
印度十六雄国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印度十六雄国分布图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印度可信的政治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往世书和各教派的典籍证明了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积极的政治活动导致摩揭陀的实力大大增强。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入侵(前600年 到 前200年)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这是有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它发达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印度属地建为一个省,并且可能是波斯帝国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省。在大流士之后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的衰弱导致他可以长驱直入亚洲,其兵锋所及最远之处就是印度。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侵略在印度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它可能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阿育王孔雀王朝时期,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占)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亚洲最强有力的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即告终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缩回它本来居有的地区,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笈多王朝的领土范围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传说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中国僧人法显在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访问了印度,他描写这位国王的贤明统治使印度人民安居乐业。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后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后)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日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6 06:47:18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4)古代史记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6 06:57:48 +0800 CST  
谢谢各位,谢谢,谢谢!
哈哈,我第2卷已经刊完,那个帖子,就不要顶了,请顶此帖——第三卷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6日星期5,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网址: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6 07:12:50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拉其普特时期(7 到 8世纪)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5)伊斯兰时期(11世纪 到 16世纪)
(1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5个王朝在德里进行过统治: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不过,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极强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阿拉-乌德-丁•卡尔吉时期对德干地区的3次大举入侵使德干北部服从苏丹统治直到14世纪;菲罗兹•图格鲁克苏丹臣服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奥里萨。困扰苏丹的问题主要是叛乱和外部入侵。在整个德里苏丹国存在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层出不穷。各地的分立势头从未被有效遏止,几个著名的苏丹都曾镇压过大规模的叛乱。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苏丹执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除了征收人头税之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了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了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罗第王朝末期出现了锡克教。
(2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莫卧儿王朝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
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阿的印度教将军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著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7 06:49:22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拉其普特时期(7 到 8世纪)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7 07:03:10 +0800 CST  
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8。11。17。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17,属于南海边画的圈圈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
111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7 07:14:42 +0800 CST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6)印度的近现代史
殖民地时期 包括: 英属印度、法属印度、葡属印度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英国征服印度的殖民战争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个商业贸易企业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分裂而得以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最后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早期东印度公司尚不能与帝国政府直接对抗,但成功地利用个人友谊从穆罕默德•法鲁赫•西亚尔皇帝手中获得贸易特权。在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马拉塔人的力量十分强盛,他们从帝国手中夺取了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地;但内部斗争也损害了他们,使其从统一的王国变为松散的联盟(马拉塔国家联盟)。
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对印度进行了一次可怕的入侵,焚掠德里,并割走了印度河以西的所有印度领土。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又多次侵略印度,特别是在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印度本土唯一有希望取代莫卧儿人建立强大政权的马拉塔人也遭到他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件在客观上为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了便利。由于印度国内的各种力量均遭重创,英国人有可能动用武力来实现目的。1757年,英国军官柯拉夫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得到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道拉,使孟加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傀儡,为征服整个北印铺平了道路。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了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印度裔士兵中流传关于分发涂有动物油脂的子弹的传言,这严重地触犯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起义主要由封建王公领导,并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阿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积极参加,暴动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利用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的人力,严厉地镇压了这次起义。1857年印度起义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后果。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英国人在创立现代教育体系、修筑铁路、发展印度本地工业等问题上有所建树。自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大量输入印度,印度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印度资产阶级,其精英阶层将影响印度的未来。以罗姆•摩罕•罗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印度的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印度教进行改革使古老的印度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变;梵社、雅利安社、罗摩克里希纳传教会等宗教改革社团的积极活动,终于在推动社会进步、唤醒民族意识上产生了巨大作用。在进行印度教改革的同时,比较激进的印度知识分子发起了政治改革运动,要求英国政府给予印度人民更高的权利。在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三大管区都出现了民族主义组织。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该党的早期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实行代议制。后来鉴于国大党的政治影响,印度的伊斯兰教领袖们认为穆斯林世界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落后印度教徒太多,遂于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6年以前,尽管缓慢地推行着公职人员的印度化,但英国政府从未考虑过让印度自治。1905年时任总督的寇松勋爵草率地将孟加拉划分为两个省,结果引发了有政治自觉的印度人的广泛愤怒,反英运动在孟加拉内外迅速发展起来。这次运动由国大党领导,最后因英政府的强力干预而被平息,国大党内部也发生激变(极端派被开除出党)。穆斯林联盟在这次事件中支持英国政府,这说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国家前途问题上已经分道扬镳。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国在战后的行为令他们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了印度教群众的甘地分庭抗礼。1928年的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了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了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了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两派之间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度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但在外交方面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而选择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否定了尼赫鲁的外交目标,并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长远的不利影响。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执政时期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进行了三星期的战斗。此后是甘地夫人的长期执政时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甘地夫人在1977年大选中被政敌莫拉尔吉•德赛击败,但很快又成功夺回政权,直到1984年因其对锡克教的强硬态度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亲死后继任印度总理,他于1991年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暗杀。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时期,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1998年5月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成为公开的核大国。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被广泛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总统选举,普拉蒂巴•帕蒂尔获胜,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首位女总统。

楼主 耿家强1  发布于 2018-11-18 06:42:52 +0800 CST  

楼主:耿家强1

字数:360005

发表时间:2018-11-04 14:39:4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3 11:37:16 +0800 CST

评论数:25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