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英雄——隋唐风云录(连载)

(接前)
开春了。天气变暖,河水解冻,光秃秃的树枝也冒出了嫩芽。
然而太原城里的人们却高兴不起来。马邑、雁门、定襄、楼烦等郡相继失陷后,太原就直接暴露在突厥的弓箭利刃面前。人们躲避杀戮都逃进了城里,但逃进城里也不安全。 有传言说皇帝要第四次征讨高丽,男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都要当兵,很快就要到涿郡去集中,于是人心浮动,群议汹汹。

留守府内大集将佐议事。
李渊愁眉苦脸地说:“皇上要我们限期消灭刘武周,夺回汾阳宫,现在一点进展都没有,倒是突厥大军隔三差五的经常兵临城下。夺不回汾阳宫,我被抄家灭族也就算了,要是突厥打进来,恐怕就要满城遭殃,在座的各位也不能幸免。”
王威、高君雅一听着了急,再三要留守大人拿个主意。
李渊仍旧愁眉苦脸地说:“我有什么主意?我有好主意还会差点被拿问江都杀头问斩吗!”
王威、高君雅脸上一红,赌咒发誓这回一定拥戴留守大人的决定,如有贰心,天诛地灭。
李渊还是不答应,磨磨唧唧,吭吭哧哧,直到看王威、高君雅快要哭出来了,他才慢慢说道:
“关键是城里要有兵。”
“是,是。” 王威、高君雅连连点头,应声虫似的重复,“城里要有兵,要有兵。”
“有了兵,不但能守住城池,保住大伙的身家性命,搞得好,还可以夺回汾阳宫,向皇上体体面面地交差。”
“是,是,向皇上交差,交差。”
“可是现在城里没有兵……”
“招呀,招募呀。” 王威、高君雅异口同声地建议。
“不成!” 李渊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募兵是大事,必须请示朝廷,取得同意。否则就是擅自集兵,要杀头的。你们不怕,我可是怕哟。”
“哎哟我的留守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管那些条条!” 王威发急地掰着指头说道,“江都离太原三千里,一来一去六千里,路上还不太平,跑一趟不说周年半载,少说也得一两个月;可突厥就在咱们跟前,说到就到。等请示同意回来,咱们的脑袋恐怕都挂在突厥人的马鞍子上了。使不得,使不得!”
高君雅也附和道:“使不得,使,使不得!”
李渊还是慢吞吞地:“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0 10:04:42 +0800 CST  
谢谢。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1 09:35:53 +0800 CST  
(接前)
王威伶牙俐齿地说服道:“您是皇亲国戚,跟朝廷是一码事嘛,这点小事还不能决定? 横竖是为了国家嘛,不请示就不请示啦。”
高君雅态度坚决地附和道:“不,不请示!”
李渊盯着二人看了半晌,这才松口说:“好吧,那我就勉为其难,不请示啦?”
“对,不请示!”
“不,不请示!”
李渊突然又口风一转:“不过,人言可畏呀,有谁讲臭话、打小报告,你们可得替我挡一挡。”
王威拍着胸脯说:“您放心,将来谁要是讲臭话、打小报告,我们弟兄俩头一个跟他没完!”
高君雅义愤填膺地附和:“对,没,没完!”

散会后,李渊对李世民说道:“募兵的事就由你负责。当前,募兵抗敌是头等大事,那些有点小差错、小毛病的人,都要既往不咎;有才能的,都应该委以重任。”想想又加了一句,“马上派人去通知你的大哥、三弟和姐夫,叫他们赶紧到太原来。”
李世民兴奋地说道:“是”
李渊大有深意地说道:“我的话,你都听清楚啦?”
李世民会意地说:“听清楚啦!”

李世民对李渊的话心领神会,当下立刻跑到监狱里把刘文静放出来,又回家对长孙顺德、刘弘基两人说:“不必躲躲藏藏的啦,都出来跟我募兵吧。”

募兵地点就设在晋阳令的县衙之外。
招兵旗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一大早,就有许多本地的青年来报名,说是他们乡长刘世让叫来的。此后,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招兵的几个人就一直没闲着。
刘文静负责登记投军人的姓名籍贯,长孙顺德、刘弘基则负责考察投军人的体格和本领。刘弘基弓马娴熟,为人骁勇;长孙顺德武艺不算很好,但点子颇多,且性格诙谐,好讲笑话。因为是李世民妻子长孙氏的叔叔,李世民有时也称他为老叔。说说笑笑,不觉红日西斜。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1 09:36:52 +0800 CST  
(七)

傍晚,李世民来到招兵的地点,裴寂也跟着来看热闹。
这时报名的人已经不多,比较清静。
“二郎!”看见李世民过来,刘文静起身招呼,“呵呵,裴大人也来了。”
李世民问道:“今天募兵的情况怎么样?”
“太顺利啦!” 刘文静拿起花名册兴奋地说道,“一则说的是保卫家乡,二则有粮饷可吃,三则还免除了去高丽打仗的威胁,所以报名的非常踊跃。光今天一天,经过宏基和顺德两位考核,同意招募的已经有了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好哇!”李世民也很高兴。
刘文静又道:“可是太踊跃了也叫人作难。” 指了指面前有些局促的两个人,“你看,连行宫里的人都来了。正好裴大人也在这儿,你们看能不能收?”
李世民定睛看时,原来两人都认识,是前些日子在晋阳宫内摔碎茶盅的官奴,笑着问道:“樊兴、钱九陇,你俩也要投军呀?”
“二郎!”只见钱九陇上前一步答道,“不是小人们大胆。只因一则国家正是用人之秋;二则小人们也想有机会杀敌立功,倘能侥幸脱除奴籍,也算不辱没先人的在天之灵了。”
说到这里,钱九陇和樊兴的眼眶都红了,两人齐声说道:
“万望二郎准许我们投军报效。”
李世民看了看一直没吭气的裴寂:“裴大人,你说呢?”
裴寂见二人也不禀告自己就来投军,心中老大不高兴,当下沉着脸说道:“使不得!他们可是属于皇上的隶人。”
“皇上的人怎么啦!”长孙顺德不以为然, “投军报效,抗击突厥,正是给皇上办事嘛。这要是不行,像娄烦郡的汾阳宫那样,叫刘武周攻下献给突厥人,让他们去服侍始毕可汗才好呀?!”
长孙顺德一番话把众人都说得笑了起来。
李世民也笑道:“还是老叔说得对。只是,他俩的武艺如何?”
刘宏基道:“弓马娴熟,我们已经考核过了。”
李世民向裴寂说道:“裴大人,我看就让他们投军吧。”
裴寂不大情愿地说道:“既然二郎这样说,那就这样办吧。否则,真要打断他们的狗腿!”
樊兴、钱九陇:“多谢二郎、多谢裴大人!”

李世民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向刘文静问道:“刘世让来了吗?这可是个好汉子。当初他说过,要头一个领着大伙来投军呢。”
刘文静有些尴尬:“呃,他倒是叫了不少人来投军。可不知怎地,本人一直没见。”
裴寂冷笑一声:“叫别人来投军,自己却不知道躲哪儿去了。这种人,算不得好汉吧!”
刘文静红着脸争辩道:“你别这样讲。刘世让决不是那等贪生怕死、言而无信之辈!等一等,他肯定会来的。”
裴寂指着西边的太阳道:“还等什么?日头都要下山了,今天呐,肯定是不会来啦!”
刘文静拧着脖子说道:“不见得!”
李世民看看天色将暮,对刘文静等人说道:“别争了。我看刘世让不像言而无信的人,即使今天不来,明天也会来的。你们这一天幸苦了,收摊子吧,今晚我请你们喝酒。”

“慢,慢!”
看见这里收摊子,远处几个汉子快步赶来,依稀可见带头的正是刘世让。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2 10:32:43 +0800 CST  
(接前)
刘文静大喜过望,连忙迎上前去:“世让,你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刘世让慨然答道:“说了要来,岂有不来之理。”
“那你先到哪里去了?”
刘世让用手一挥:“找这几位朋友去了。”
众人打量了一下刘世让带来的这几个汉子,只见他们衣裳褴褛,面黄肌瘦,风尘仆仆,脚下的麻鞋都已穿得很破烂,脚上渗出点点血花,显见得是从远处跋涉而来。
裴寂冷冰冰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汉子们答道:“我们是来投军的。”
“来投军的?”刘宏基问道:“你们从哪里来,有什么本领?”
一个汉子向前走了一步,有人拉了拉他的衣襟,但被他用手掸开。
只见此人张口说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们几个是从马邑逃过来的,原先在大户人家当奴婢,后来干了专偷突厥人马匹的营生。”
“这么说来,你们是逃奴,后来又当了马贼啊!” 刘宏基吃了一惊。
长孙顺德也半开玩笑地说:“从马邑来,该不会是突厥人的探子吧?”
几个汉子胀红了脸:“你们……”
李世民挥了挥手说:“不要胡乱猜疑!不愿在马邑做突厥人的顺民,千幸万苦来太原投军,是义士嘛。” 和颜悦色地问道,“你们有什么本领呀?”

几个汉子露出了笑容。
为首汉子也笑道:“当马贼也就是马贼的那点本事罢了。”
这人冲同来的人点点头,一个矮小的汉子趋前一步说道:“我先来吧。”
矮小汉子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抬头四下观望,看见数丈开外县衙门口的石狮子:“我打那狮子的鼻尖。”
话音未落,石头“嗖”地一下已击中狮子鼻尖。狰狞凶恶的狮子被打塌了鼻尖,样子十分可笑。
众人还来不及叫好,一个瘦高汉子从腰间取下一盘绳索, “刷”地一下扔过去,正正套中狮子颈项。
“好!”众人不禁叫好。
叫好声音未落,只见为首汉子接过绳索猛地一顿,“嘭”地一声,竟将那沉重的石狮拉倒,在地上溅起了一大团黄尘。

“好,好!”李世民鼓掌大笑,接着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矮小汉子道:“我姓吕,没取过名字,因为石头扔得又准又狠,大伙就叫我吕石狠。”
瘦高汉子道:“我姓雷,因为套索总是扔得又快又急,大伙叫我雷永急。”
为首汉子道:“我叫尽群轰。”
李世民听不明白:“敬什么?”
汉子们七嘴八舌说道:“因为他本领大,能把整整一群马匹尽数轰走,所以叫尽群轰。”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好,吕石狠、雷永急、尽群轰,你们被录用了!”
其他汉子争先恐后地问道:
“那我们呢?”
“我们也给您演示演示本领。”
“不用演示。”李世民用手划了一个大圈,“我都要了!”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3 09:23:24 +0800 CST  
(接前)
汉子们惊喜地:“都要了?”
李世民:“都要了。”
刘世让:“还不快谢谢二郎。”
汉子们:“二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二郎!”
刘世让:“是啊。”
汉子们纷纷向李世民致谢。
李世民:“不用谢了。文静,快给他们上花名册吧。”
刘文静展开花名册写道:“嗯,吕石狠、雷永急、尽群轰。”问另一人,“你呢?”
众汉子七嘴八舌:“他姓庞,因为命大,几次偷马被突厥人抓住都逃了出来,大伙叫他庞七命,就是有七条命的意思。”
刘文静登记:“庞七命。”再问另一人,“你呢?”
众汉子七嘴八舌:“他呀,姓秦,因为会在行市上讨价还价,大伙叫他秦行市。”
刘文静登记:“秦行市。”
“……”
登记完毕之后,裴寂拿过登记簿看着直摇头:“吕石狠、雷永急、尽群轰、庞七命、秦行市……乱七八糟,这叫什么名字?!”
李世民笑着说:“叫什么没关系,会打仗就行。登记完了吧?走,咱们一块喝酒吃饭去!”
李世民随手挽住了尽群轰的胳膊,尽群轰浑身一颤,泪水涌上了眼眶。
裴寂不愿跟这帮人一块吃饭,推托道:“你们去吧,我宫里还有事。”
李世民欣赏地往刘世让肩上重重拍了一掌:“世让啊,你不辞劳苦请来了这些英雄好汉,真是大功一件呀!”
刘文静得意地往裴寂肩上重重拍了一下:“老裴,我说刘世让决不是贪生怕死、言而无信之辈,此话不差吧?”
裴寂不置可否,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没几天,李世民就募到了一万多人。

王威、高君雅慢慢觉得有点不对劲。募兵就募兵吧,怎么把刘文静从牢里放出来了,还让他参加招兵;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是打高丽时的逃兵,竟也当了新兵们的教练、军官;本来只有良家子弟才可以当兵,现在竟连逃奴、马贼都招进来了。这个李世民,实在是乱搞!

王威、高君雅跟武士彟是酒肉朋友。
武士彟这人,原是个木材商人,有钱,爱交朋友,跟谁都说得来。
喝酒的时候,王威、高君雅愤愤然地对武士彟说:“长孙顺德、刘弘基、刘文静是什么人?是要杀头的钦犯!现在居然都当了招募新兵的军官。不行,我们要把他们抓起来!”
武士彟说:“使不得,使不得。这都是唐公同意的,要抓了他们,只怕惹出大麻烦。再说,现在是用人之际,等打败了突厥再说吧。”
武士彟稳住了王威、高君雅,转身就去告诉李渊。
李渊叫来李世民,一字一顿地吩咐道:“现在,该是行动的时候了!”
李世民兴奋地说道:“太好了,我这就去商量行动方案!”
“二郎!”李渊叫住了转身欲走的李世民,意味深长地说道,“千万要注意,咱们起事,是保隋安民,不是造反,不是作乱。”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4 10:03:09 +0800 CST  
(接前)

五月十四日深夜,李渊命令李世民领兵埋伏在晋阳宫城之外。
五月十五日早晨,李渊召集王威、高君雅在留守府议事。两人刚坐下,刘文静就领着下属晋阳乡长刘世让进来,声称有机密报告呈送。
李渊用目光示意王威去接,刘世让不给,大声说:“告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能看。”
李渊惊讶地说:“怎么会有这种事情?” 接过报告一看变了脸,“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攻打太原,快把他们抓起来!”
长孙顺德、刘弘基领着钱九陇、樊兴等如狼似虎地就来抓。
平常伶牙俐齿的王威吓得说不出话来,倒是拙嘴笨舌的高君雅站起身来撸着衣袖说:“这,这是陷,陷害……”
李渊道:“把他们关起来!”

王威、高君雅抓得很顺利,但人们还来不及庆祝胜利,就传来了两个坏消息。
一个是:“李靖逃跑了!”
一个是:“突厥数万大军南下,估计后天就要到达太原!”

此时的李靖,已和张出尘一起,坐着疾驰的驿车,跑到了百里之外。
李靖是个聪明人,看着这些天太原形势的发展,他知道李渊已必反无疑,而自己的处境也更加险恶。
事实上,李渊对他成见已深,无论反与不反,都没有李靖的活路。
李渊反,杀掉王威、高君雅之后,接着就轮到他李靖;李渊不反,追究他失陷马邑之罪,多半也要杀头。这种情况下,为了绝处求生,李靖想出了一个险招。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5 09:44:06 +0800 CST  
(八)

这天早晨,趁负责看管他的高君雅应唐公之招出门赴会之机,李靖立即把自己用铁练锁了起来,由张出尘陪着,昂首挺胸走出高府。
“哪里去?”门口卫兵架起枪来阻拦。
“我有机密大事要往江都上变!”
所谓“上变”,就是向朝廷密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故。当今皇上规定,凡上变者,可以乘坐朝廷驿站的快速驿车前往,任何人不得阻拦。
但是,当他们出了高府大门,解开锁链,向宫城城门走去时,又被一队守门的士兵拦住。驿站在宫城之外,要到驿站必须走出宫城。
“干什么的?”为首一个军官问道。
“我,我有急事……” 李靖犹犹豫豫地说,他不明白对方的身份,不知道该不该说出要上变的事。
“不行!留守府下令戒严了,任何人不准通行!”
李靖心内一惊:“坏了,看来李渊已经动手了,这可怎么好,要是今早逃不出去……”
张出尘柳眉一挑,要想掏出怀中的短剑,李靖连忙按下她的手求道:“这位将爷,烦请通融一下,我们确实有急事……”
“不行,什么急事也不行,回去,回去!”
正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响,驰来一队骑士。马上跳下一人问道:“什么事?”
这人面目英俊,气度高雅,李靖看时,正是那天在留守府门前见到的年轻人。
“回禀二郎,这两人要出城去。”
“二郎!这人看来就是李渊那个有名的二公子李世民了。真糟糕,躲开老子,偏偏又遇见了儿子。” 李靖心中暗暗叫苦。
“出城?” 李世民仔细打量着两人,看着看着,忽然眼睛一亮。
“糟糕,他认出来了!” 李靖绝望地闭上双眼,等待对方下令来抓。

李世民围着两人转了一圈,又笑了一笑,开口说道:“放他们走。”
“放他们走?”
守城门的军官迟疑着,李世民背后却有一个白胖子出声:“使不得!”并凑近世民耳边说道,“他分明……应当……”
“无忌!你……” 李世民睁大眼睛发出了一声怒喝,李靖突然认出:“原来,他竟是……”
李世民用命令的语气重复道:“放他们走!”又补充说,“我认识他们,是我的朋友。”
“是!” 守门军官不情愿地闪开,对李靖说道,“走吧。”
李世民对李靖点点头翻身上马,对随从们说:“走,上留守府去!”
李靖望着远去的李世民,忽然见他在马上转过身来朝自己挥了挥手:“后会有期!”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6 10:47:31 +0800 CST  
(接前)
疾驰的驿车中。
“我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李二郎。” 张出尘皱着眉头在想。
李靖笑了:“我倒认出来了,他就是那晚在洛口仓的大胡子李公子。”
“哦!” 张出尘恍然大悟,“真是看不出来,如今没了大胡子,显得好年轻。”
李靖沉思着说道:“我纳闷的是,虽然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但并无深交,为什么现在他要放了我?”
张出尘警惕地指了指前面赶车的驿夫:“不说这个了。李郎,我们去江都吗?”
李靖想了一想:“不,去长安。”

好脾气的李渊此刻少有的大发雷霆:“给我查,是谁放走了李靖!”
李世民上前说道:“父亲大人,我看不必介意,等他跑到江都,只怕我们已经拿下长安了。”
众人笑了起来。
李世民继续说道:“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赶紧商量如何对付突厥大军。”

李世民这话说得对,突厥大军此刻正万马奔腾,黄尘滚滚地杀奔晋阳。
五月十七日,突厥大军来到晋阳城北门之外。
晋阳外郭城门大开,城上杳无人迹。
始毕狐疑地扫视了一下四周,对身旁一名小酋长说:“带你的人进去看看。”
小酋长应道:“是!”将手一招,一队骑兵随之驰入城内。

城内关门闭户,街道空空荡荡。
小酋长带人驰至内城门前。内城城楼布满兵将,城门依然大开。
一突厥骑兵:“冲进去?”
小酋长:“不不不,小心中了埋伏。”想了一想,“还是先去报告大可汗。”

小酋长向始毕报告:“外城里面空空荡荡,内城也是城门大开……”
始毕一面听着报告,一面打量着莫名其妙的晋阳城。
始毕想了一想道:“传令,各部都不许进去,就在城外扎营。另外,对城里的蛮子说,是好汉的出城来打仗。”得意地,“想骗我进去?我才不会上当!”

晋阳城内,留守府前,人潮汹涌。
人们激愤地呼喊着:“该死的王威、高君雅!”
“果然是他们引来了突厥兵!”
“留守大人,把两个家伙交给我们!”
“把两个贼子剁成肉泥!”
在人们的呼喊声中,王威、高君雅被押出府门,斩首示众。

一队骑兵出城交战,霎时被突厥大队吞没。
始毕大笑:“让他们再派点能打的来!”

晋阳城留守府内。
李世民冲动地:“父亲,我去出战!”
“不,不,让我想想。”李渊慢慢摇着手思索,“现在敌军在北门之外……”
李渊对长孙顺德说:“你带一半人马,夜里悄悄从南门出去,天亮后从东门进来。”
长孙顺德:“是!”
李渊对刘弘基说:“你带一半人马,夜里悄悄从南门出去,天亮后从西门进来。”
刘弘基:“是!”
李渊:“记住,出去的时候要偃旗息鼓,回来的时候要大张旗鼓。明白了吗?”
二人会意:“明白啦!”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7 10:13:33 +0800 CST  
谢谢。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8 09:47:50 +0800 CST  
(接前)
晋阳城北门外。
一名小酋长向始毕报告:“一队兵从东门进城去了,打着旗,敲着鼓……”
又一名小酋长向始毕报告:“一队兵从西门进城去了,打着旗,敲着鼓……”
始毕疑惑地:“他们的援军到了?”

突厥大军在晋阳城外停留两天后,终于大抢了一通离去。
突厥大军虽然暂时退走,但突厥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太原。
“唐公,多亏你的妙计骗走了突厥,这才保全了晋阳,保全了大伙。”众人向李渊表示感谢。
李渊却皱着眉头说:“这也无非是权宜之计,并非万全之策。突厥铁骑随时可以南下,再来的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好骗了。”
众人一时无语。
刘文静突然高声叫道:“唐公!我有一策,可得万全。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渊看了一眼刘文静,说实在话,他并不喜欢这个家伙,特别曾经用宫女陪宿来要挟他造反这件事,更使他难于释怀,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何况也不能因人废言,所以他笑了一笑,和蔼地说道:“文静,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好主意就说。”
刘文静受到鼓励,得意地抹了一把胡须:“我的主意就是,向突厥称臣纳贡,同时向他们借兵。”
刘文静的话,犹如在热油锅里掉进了一颗水珠,一时间噼里啪啦,油花飞溅。
“什么!向突厥称臣纳贡!”
“亏你想得出这样的馊主意!”
“他们一向是对我们称臣纳贡的,现在倒要我们向他们称臣纳贡!”
刘文静不是一个轻易放弃自己主张的人,他提高了嗓门反驳道:“不错,他们一向是对我们称臣纳贡的。可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我们中原板荡,烽烟四起,遂使突厥坐大。看看周围这些起事的人,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哪一个没向突厥称臣纳贡?说句最实在的话吧,如果不向突厥称臣,下一次突厥铁骑来了,谁有办法对付?”
“我们,我们……”
“我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人说着硬话,但声音比刚才小了许多,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不要争了。”李渊做了一个手势让大伙安静下来,“本来嘛,我也跟大伙一样的想法,从来都是突厥向我们称臣纳贡的,怎么现在反倒要我们向他们称臣纳贡!可是刘文静说的也是实话呀,如果不向突厥称臣,下一次突厥铁骑来了,谁有办法对付?”
众人一时无语。
“谁叫咱们自己不争气呢!”
人们看到,李渊的眼中泛出了泪花。
“不要争了。” 李渊又重复了一句,“刘文静,你是晋阳令,献给突厥的金珠玉器、绫罗绸缎,除了府库里现有的以外,你再向民间富户筹集一些。出使突厥,也就由你去。”
刘文静答道:“是。”又问道,“给始毕可汗的信,看是请谁来写?”
“这个……” 李渊看看低头不语的众人,“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写吧。这封信,原本也是要我的亲笔才行。”

当刘文静准备好贡礼来李渊处取信时,李渊对他说道:“记住,向突厥借兵的时候,少要兵,多要马。兵嘛,有那么个三五百人,打打旗子,造点声势就行;马嘛,则是多多益善。”
“记住了,少要兵,多要马。”
李渊长叹一声道:“把自己的命运放到别人手里,无论如何也不是万全之策。眼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一定要考虑长远的利弊。”说到这里,李渊突然加重语气严肃地说道,“我再说一遍,少要兵,多要马。你要办不好这事,我杀你的头!”
刘文静吓了一跳,忙说:“请唐公放心,我一定办好。”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8 09:48:58 +0800 CST  
(接前)
太原的情况逐渐好起来。
首先,开仓放粮,招兵买马,应募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其次,李渊的长子建成、三子元吉都及时逃了出来,路上还遇到了他们的姐夫柴绍,三人一起来到太原。加上原来的李世民、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宏基、窦琮、许士绪、唐宪、唐俭、殷开山、武士彟、温大雅、刘世让等人,李渊手下的骨干队伍逐渐形成了。
邻近的西河郡不听李渊的号令,六月五日,李渊派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共同领兵去讨伐。
这一仗,实际是正式出征前一次试探性的战斗。兵是新招的,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两个统兵的将领——李建成、李世民都很年轻,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李渊心里没底,为此让自己的好朋友温大雅参谋军务,临行并再三交待道:“这一仗的胜负非常重要,我们的大事能否成功就看它了。”
建成和世民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行事十分谨慎小心,遇见敌人冲锋在前,对待百姓友善仁义。士兵有偷拿路旁瓜果蔬菜的,找到主人还钱给他,但也不责怪拿东西的士兵。这样一来,军士和老百姓都很高兴。去到西河城下,城外居民要逃进城的,一律让他们走。郡丞高德儒紧闭城门据守,但没几天城池就被打破。
高德儒被抓住押到大营,可笑他尽管牙齿打颤腿发软,却还要装作一副忠臣义士,临危不惧的模样。
李建成问:“高德儒,你抗拒义军,不听命令,现在知罪了吗?”
高德儒硬撑着回答道:“我忠于大隋,履行职守,何罪之有?”
李世民一听此话,忍不住站起来骂道:“高德儒,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的底细。你本是皇帝驾前一个普通的侍卫,前年春天,你胡诌什么看见了两只凤凰,说是天子有道,天降祥瑞,结果骗得了破格提拔,当上高官。你分明是欺君误国的马屁精,装什么忠臣义士?!”
高德儒说:“我,我……”
李世民说:“我们兴义兵,就是为的消灭你这样的骗子害人精。来呀,把高德儒拖出去砍了!”
高德儒喊着:“饶命,饶命……”被拖出去砍了。
李建成笑道:“二弟,你也性急了一点。”
李世民也笑道:“我就是见不得这等伪君子、马屁精。”扭头对身旁军政官说道,“传令下去,首恶高德儒已经伏法,其余不得妄杀一人。”
李建成说:“对,不得妄杀一人。”
旁边坐的温大雅也笑着说道:“二位郎君处置如此得当,完全符合唐公的嘱咐叮咛。”
建成、世民还出告示安民,严格禁止抢劫,让人们安居乐业。消息传出去,远近都高兴。
建成、世民领兵回晋阳,平定西河前后一共只用了九天的时间。
李渊非常高兴:“像这样行兵打仗,可以走遍天下啦。”他抹了一把胡须说道,“看起来,现在可以商量进军关中的事情了。”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19 09:52:33 +0800 CST  
(九)

所谓“关中”,指的是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因为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于众关之中,故名为关中。
古代的关中地区,河流密集,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文化发达。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西周、秦、汉等朝,都是定都之地。特别在隋朝,奉行“以关中驭天下”的政策,在关中建立了众多的军府,因而关中又有丰富的优质兵员。杨广即位之后,多数时间在洛阳和江都折腾,三征高丽骚扰的主要是山东、河北,关中地区反而受害较轻。就目前而言,官军与义军主力对决的地区又在洛阳,关中相对空虚。并且,从太原起兵攻打关中,居高临下,从地势上看也占便宜。所以,进军关中,的确是一着好棋。

经过认真商量,特别是李渊本人的坚持,他既不称帝、也不称王,而是称为“大将军。”名义上奉现今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为皇帝,尊现在江都的皇帝杨广为“太上皇”。向四方发送布告宣称:虽然杨广作恶多端,可他李渊不是“反隋”,而是“安隋”。为了照顾跟突厥的关系,又在旗帜上玩了点花样,隋朝尚赤,突厥尚白,他就红白两种颜色混用。有人笑:“你这一套不是掩耳盗钟吗?” 李渊也笑着说:“形势如此,不得不这样。掩耳盗钟就掩耳盗钟吧。”

六月十四日,正式成立“大将军府”,以裴寂为长史,大体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以刘文静司马,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温大雅担任记室,也就是机要秘书;还任命了其他一些文武官员。兵募得比较多了,统统称为“义士”,分成左右各三支部队。任命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路的三支部队;任命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路的三支部队。
七月四日,任命三子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全权负责后方事务。
七月五日,李渊率主力部队三万人誓师出发。

大军路过刚刚平定的西河郡,李渊特别停下来一天,慰问当地官吏民众,赈济贫苦居民。老百姓七十以上的,都授予空头官衔称号。有一定本领的,根据本人所说的才能授予官职。对方讲着,李渊写着,一天任命了上千人。因为没有那么多“告身”即委任状,基本都是拿的李渊手写的条子。虽然写得很辛苦,但李渊对能够以此稳定后方感到满意。有人讥笑李渊授官太滥,李渊说:“让他们当我们的官,不比当我们的敌人好吗。”

太原到长安和洛阳的距离都不算远,李渊在太原起事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这两个地方的注意。
围攻洛阳的李密连忙派出专使,给李渊送去一封信。
隋朝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火速派出人马,设置了两道防线:一道由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守唐军南下的必经之地霍邑;一道由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领大军,驻守紧靠黄河东岸的要地蒲坂。总的目的,都是全力扼阻李渊南下渡河进攻长安。

七月中旬,李渊的军队经过雀鼠谷,来到距霍邑五十里的贾胡堡。
李渊在两个儿子和裴寂的陪同下,观看着周围的地形。
李渊问:“这是什么地方?”
“禀父亲,叫贾胡堡,离霍邑还有五十里地。”李建成恭敬地回答。
李渊兴致勃勃地指点着:“这贾胡堡是一个好地方啊,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李世民插话道:“霍邑城的防守者本应在这里派驻一支人马,作为外围的一道防线,那样我们就要麻烦得多。但不知道宋老生怎么想的,竟然没派一个守兵。”
裴寂也插话道:“可见唐公是洪福齐天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
突然间乌云笼罩,电闪雷鸣。
“下雨了!”
“大郎,二郎!”李渊在急骤的雨声中喊着,“吩咐全军就在贾胡堡宿营。”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0 10:38:11 +0800 CST  
(接前)
雨连绵不断地下着。
李渊站在帐篷门口,有些发愁地看着天空。因为一连几天下大雨,没法攻城,全军只好在贾胡堡住了下来。
温大雅身披油衣,匆匆走来:“唐公,李密派出使者,送来了一封信。”
李渊接过信观看:“嗬嗬,有点意思。”吩咐侍从,“请将佐们来商议一下吧。”

李渊的大帐中。
“李密派人送来一封信。” 李渊扬了扬手中拿的信,“先让大雅拣要紧的给大伙念念。”
温大雅接信念道:“李渊老兄:李密与老兄流派虽异,根系本同。”
“这是跟我套近乎。” 李渊笑道着插话,“我跟他都姓李,我们的祖上在西魏都是八大柱国之一。”
温大雅接着念道:“我自认为空虚浅薄,但被四海英雄推为盟主……”
“好大的口气!”
“骄傲之极!”
座中响起了不满的声音。
李渊笑着说:“别忙,别忙,先让大雅念完。”
“见信后,请速带领人马与本军会合,签订盟约,共同完成反隋的大业。书不尽言,急盼回复。”
温大雅一口气把信念完。
李渊看了看众人,说道:“怎么样?都谈谈看法。”
“什么带领人马跟他会合,这不是明摆着要吞并我们吗!”
“签订盟约,就是要咱们承认他是‘盟主’。”
“他想得倒美,咱们才不会去洛阳给他当小伙计凑热闹呢!”
“别理他,不要给他什么回信。”
“依我说,不理都便宜了他,应该写信明确拒绝,严词斥责!”
众人七嘴八舌,忿忿不平。

裴寂道:“别吵,别吵,还是听唐公的。”
众人停止了吵嚷,都看着李渊。
李渊想了一想说:“咱们当然不能听他的,带领人马去跟他搞什么会合。可是,也不能立刻拒绝他,那样就又添了一个敌人。他现在骄傲得厉害,咱们就放下架子猛说好话,让他骄傲得更厉害。他不是要当‘盟主’吗,咱们就送个‘盟主’的大帽子给他戴,反正又不用花一文钱!”
众人哄笑起来。
李渊接着说:“让他卯足了劲在洛阳周围大闹特闹,塞住江都的道,堵住东都的兵,方便咱们专心致志地进攻西京。等到拿下了长安,咱们就可以在关中养精蓄锐,慢慢看李密跟东都争斗的情况待机而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都听过吧,我们就是要做渔翁那样聪明的最后胜利者。至于李密这个狂妄的小子嘛,以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大帐内一时变得十分寂静,只听得帐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人们不仅对李渊缜密的分析与思考感到折服,同时也对李渊过去韬光养晦,此时突然显露出来的智慧与谋略感到震惊。
李渊很满意自己这番话取得的效果,他扫视了一下众人后对温大雅说:“信是必须复的。大雅,我来说,你来写。”
温大雅拿起毛笔,拂开信纸。

李渊慢慢地说道:
“李密老弟:
我李渊虽然平庸无能,但靠上辈的余荫,既当过掌管一方的大使,也当过皇上驾前的将军,受过隋朝很多的恩惠。看着车子倒了不扶,历来受到圣贤的责备。我之所以在太原起事,本意在于尊隋而不是取而代之。”
念到这里,李渊停下来喝了一口水,然后继续口授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天爷生下万民,一定要有人来管理他们,当今最好的管理者,不是您还是谁呢?我老汉年逾五十,过了‘知天命’的岁数,已经顾不上这个了。唯一的愿望,就是高兴地拥戴老弟登上高位。至于我,能够继续当个唐公就很满足啦。”
听到这里,裴寂不禁伸出大拇指赞道:“高明,高明!”
李渊自己也很得意,微笑着念完了最后一句话:
“我的想法就是这些,由于太原一带问题还很多,去洛阳和您会合的事只有以后再说了。”
众人听毕,连声称妙。
温大雅递上信稿,李渊接过看了一下,笑着说:
“就这样交给李密的使者吧。”

李密见到这封复信,高兴得跟捡到金娃娃似的,一次又一次拿给手下的将领们看,笑得像个白痴:“唐公都拥戴我,天下没什么事搞不定啦!”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1 09:38:29 +0800 CST  
(接前)
霍邑的雨一直下个不停。
军中的粮食快吃完了,往太原催运的粮食没有来,却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刘武周勾结突厥要袭击晋阳。
李渊连忙召集会议研究。

会议一开始,李渊说道:“说实在话,我最怕听到的就是这个消息。虽说是军中传言,但也有很大可能性。加之刘文静一直没有回来,会不会没谈妥被突厥人扣起来了,甚至杀害了都很难说。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裴监,你先说说看。”
虽然裴寂目前的职务是大将军府的长史,但李渊仍习惯地称他为裴监。
裴寂很高兴李渊让他第一个发言。事实上,昨晚李渊已经跟他商量过,并要他做好发言的准备。现在,他庄重地他咳嗽一声,掰着指头一一分析说:
“眼下的情况是,宋老生、屈突通的大军占据着通向长安的险要之地,一时不容易攻下来;李密虽说派人来联系结盟,但人心隔肚皮,他有没有阴谋诡计很难讲;突厥本来就是贪而无信,唯利是图;刘武周则是突厥的走狗,突厥要他干啥就干啥。太原是我们起兵的根据地,将士们的家属都在那里。现在军中又缺粮,依我看,不如赶快回军去救援根本,进攻长安的事以后再说。”
裴寂讲话时,李渊不住地点头,其他人见状也都纷纷附和:
“裴长史讲得有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太原是咱们的根本,丢掉太原可不是玩的。”
“粮都没啦,不撤干啥,等着饿瘫了让人家来抓呀!”
眼看撤军回太原的意见就要形成定局,李建成嘴动了动想说话,可他又觉得,公开发表与父亲相左的意见不妥,正犹豫间,只听一个声音喊道:“我不同意!”
李建成扭头看时,却见喊叫者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他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反对着众人的意见。
李渊道:“二郎,坐下讲,坐下讲。”
李世民涨红了脸,倔强地说道:“不,父亲,我就站着讲。”
李渊无可奈何地说道:“站着讲就站着讲吧。有话快点说。”对于这个倔强的儿子,他历来没有太多的办法。
李世民亢奋地说道:“先说缺粮,太原的粮食是没到,可现在周围田地里都是将要成熟的庄稼,咱们又不是傻瓜,守着遍地的粮食还要饿死!”
帐内的武将们哄笑起来。李世民受到鼓励,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针对裴寂刚才的说法一一驳道:
“我了解过,宋老生是个骄傲急躁的人,只要天晴了,一战就可以打垮他;李密没远见,守着洛口仓不会跑到这儿来;刘武周和突厥表面上是一家,实际内里矛盾很深。并且刘武周虽然心里想着太原,但屁股下的马邑并没有坐稳,未见得就敢放胆南侵。”
讲到这里,李世民慷慨激昂地说道,“最要紧的,咱们举义旗,干大事,为的是解救苍生,必须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决不能畏首畏尾,怕死贪生。说白了吧,咱们要是打下长安,就是王,就能号令天下,稳操胜券;要是碰见小困难就往回撤,缩回太原找安乐,那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小贼!一旦参加起义的人们散了,恐怕性命都难以保全!”
李世民的话打动了大伙,不少人暗暗点头赞同。
李建成也站起来大胆说道:“父亲,二弟说得有理,孩儿也是这个想法。”
李世民感激地看了一眼哥哥。
李渊心情犹豫,他看了一眼裴寂。
裴寂摇了摇头。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李渊站起身来宣布,“左军即刻回撤,右军后半夜出发,各人速速回去通知自己的部队整装拔营。”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2 09:05:08 +0800 CST  
(接前)
黄昏薄暮,愁云苦雨。
低沉的号角声在山谷中回荡。
一队唐军开走。
又一队唐军开走。
裴寂骑马走在第三队唐军的末尾,向着站在自己营帐前的李渊一揖:“唐公,我随左三军先走了。”
李渊挥了挥手:“你放心,我后半夜和右三军一块走。”
看着左三军渐渐走得不见踪影,李渊有些惘然若失,他摇了摇头,吩咐侍从在身后的卫士樊兴和钱九陇道:“我现在先打个盹。别让任何人打搅我。”走到营帐前又叮嘱了一句,“记住,别让任何人打搅我。”
李世民在帐篷中焦躁地来回踱步。
“二郎。”一个卫兵抱歉地站在他面前。
“什么事?” 李世民从沉思中被唤醒,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们右三军后半夜出发,现在要收拾帐幕行装。”
李世民腻味地挥了挥手:“好好,收吧,收吧。”
他走出帐幕,闭上双眼,让雨点打在自己滚烫的面颊上,似乎这样可以减轻心中的烦恼。
“二弟!”
李世民睁开眼睛一看,是大哥建成。
“大哥,左三军都开拔了,你怎么还没走?” 李世民有些诧异,李建成是左三军的统领,理应和部队一起出发。
李建成严肃地说:“我是想,你白天讲的很有道理。能不能再向父亲说说。”
李世民兴奋起来:“好哇,咱们这就去!”

两人来到李渊营帐面前。
卫士樊兴、钱九陇向两人行礼:“请问二位郎君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我们有急事要向唐公报告。”
李建成:“对,有急事。”
两人一面说一面打算进去。
两名卫士交叉长矛将建成、世民拦住:“对不起,唐公有令,不让任何人打搅他。”
李世民气愤地叫道:“樊兴、钱九陇!难道尔等连我们也不认识了?”
两卫士:“我们认识二位郎君,可是唐公刚才特别交待,不让任何人……”
李建成发急地:“咳,你们,你们……”
卫士:“大郎、二郎,你们别难为我们,等一会唐公睡醒了……”
李世民发火地:“睡醒了,睡醒了,等他睡醒了就来不及了!”突然大声喊叫起来,“父亲,父亲!”
卫士发慌地:“二郎,求求您,别叫,别叫!万一唐公责怪……”
李世民越发大声:“父亲,父亲!”不见帐内有回应,激愤之下哭喊起来,“父亲,父亲!呜……”
李建成埋怨卫士:“看看,看看,只怕唐公真要责怪你们了。”

帐内李渊被吵醒了:“是二郎这个小子,好像还有大郎……”对帐外大声说道,“让他们进来!”

“哭什么,哭什么?这么大的人了,还是小孩子脾气!” 李渊起身一面披着外衣,一面责备着李世民。
李世民一面擦着眼泪一面倔强地回答:“现在前进就是胜利,退后就要散伙。前脚散了伙,后脚敌人来进攻。死亡杀头就在面前了,为啥不哭!”
李渊犹豫地说:“左军已经开拔了,怎么办?”
李建成说:“左军归我管,我去追!”
李世民说:“我陪大哥一块去!”
李渊说:“追回来,打霍邑有把握吗?”
李建成说:“您放心,只要天一放晴,”
李世民接着说:“打不下霍邑我拿脑袋给您!”
李渊笑道:“我只要霍邑,可不要你的脑袋。”
李世民恳切地说:“父亲,其实拿下霍邑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有些人为了自己保家保命,故意说的玄乎罢了。”
李渊说:“大郎,你看呢?”
李建成说:“我看二弟说的对。有些人就是不顾大局,只顾自己。”
李渊看了看两个儿子,下决心地说道:“既然咱们三个人当中两个都是这种看法,那就这么干吧。”
李建成、李世民高兴地说:“我们追左军去了?”
李渊说:“去吧。”
听着帐外急骤远去的马蹄声,李渊喃喃地说道:“这些胆小鬼,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3 10:28:56 +0800 CST  
(十)

李渊在太原起事的消息传到了江都。
这事实在关系重大,虞世基不敢隐瞒,报告了皇上。
杨广不出声地想了半晌,下旨传裴矩进宫。
杨广驾前有五位最亲信的大臣,号称“五贵”。
他们是: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
纳言苏威;
黄门侍郎裴矩;
内史侍郎虞世基;
御史大夫裴蕴。
在“五贵”中,前三位是北方人,后两位是南方人,本来是北方人稍占优势。但自来到江都后,杨广最亲信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病死,纳言苏威又失宠被开除公职,北方人中只剩下裴矩。而裴矩也因经常说起各地“盗贼蜂起”的消息,为杨广所讨厌,叫他回京师去“接候蕃客”,即接待外国客人。“五贵”中只剩下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裴蕴继续受宠。他们一个掌握政务大权,一个掌握监察大权,排斥异己,谎报情况,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弄得隋室朝廷越发糟糕。

裴矩因为生病没有走,但也多日没有上朝,这天听到杨广传他进宫,连忙来到江都宫前。
江都宫是皇上来后新建的。虽然江都原来有行宫,但规模不够大,无法容纳皇上带领的嫔妃美人、宫女太监、文武百官、僧尼道士以及禁军将士等等,所以又征集民夫盖了一座。因为时间太紧,在规模上无法和长安、洛阳的宫殿相比,但精美奢华的程度则是有过之而不及。

“裴黄门来了。”守卫宫门的军官和裴矩打着招呼,裴矩认识此人,他叫司马德戡,是关中扶风郡人,率领着禁军骁果万余人。
按隋朝兵制,皇家的警卫工作,内卫由贵族官僚子弟组成的亲勋翊三卫负责,外卫则由各州郡的府兵轮流到京师值勤。隋末天下大乱,各州郡府兵轮流值勤成了一句空话。杨广下江都之前,专门另行募集了一大批精锐的警卫部队,取名“骁果”。所谓骁果,按字面解释,就是骁勇、果敢,也就是勇士的意思。他们多数也是北方关中人。

司马德戡走到裴矩身边低声说道:“听说皇上招您进宫,多半是为了李渊在太原造反的事,咱北方人在皇上身边的大臣只有您了,千万跟皇上说说,不能再听那些南蛮子的鬼话了,赶快起驾回关中去吧。”
“裴黄门!”又有几个禁军军官走到了裴矩面前。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元礼、裴虔通和赵行枢。” 司马德戡向裴矩一一介绍。
元礼说:“叛贼李密威胁洛阳,现今李渊又要打长安的主意。我们的父母妻子都在关中和洛阳,实在是不放心他们。”
司马德戡说:“他们也不放心我们呀。”拍拍赵行枢的肩膀说,“特别这位赵老弟,家里是京城的巨富,只有这么一个独儿子,当初花大价钱走宇文大将军的路子,买了个虎牙郎将撑门面,而今陷在江都回不去,家里愁死啦。”
裴虔通说:“我们自己也不好过呀,都是血气方刚的大老爷们,身边没个女人。尤其是我,当这个倒霉的直阁将军,天天看着皇上跟那一大帮子美女厮混……”
众人哄笑起来。
司马德戡笑着说:“别胡说八道啦,说着美女这不就有美女来了。”
只见几名宫女捧着托盘姗姗走来,为首宫女说道:“皇后娘娘说将士们宿卫辛苦,这些酒肉是赏赐你们的。”
几名军官肃然躬身谢道:“宿卫将士多谢皇后娘娘恩赐。”
看着宫女们放下酒肉去了,司马德戡感慨地说道:“这位萧娘娘虽说也是南方人,可真叫人敬佩。”
一名内侍走来:“裴黄门,皇上让我引您入宫。”
裴矩对军官们说道:“你们吃吧,我得赶紧去皇上那儿了。”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4 09:49:26 +0800 CST  
(接前)
裴矩认得这名内侍叫韦义,是皇上最宠信的内官,让韦义来引,显见得是有极重要的国事议论。只见韦义引着他往里走,但是没去处理政务的殿阁,却去了后面的御花园。
走到御花园门口,韦义道:“裴黄门,皇上今天是单独召见你,我就不进去了。”说罢径自走了。

裴矩进了御花园,走过人工开挖的九曲长湖,又过了一座大石桥,前面是一块很大的草地。只见草地上一片姹紫嫣红,宫内各房嫔妃美人正在那里饮酒作乐。裴矩早就听说,皇上命后宫各房轮流做东,天天饮宴,夜夜笙歌,却不料今天一大早就碰见了这种场面。许多美人分明已喝得不少,袒胸露臂,醉醉歪歪,有的人甚至干脆躺在草地上大睡。此时正当盛夏,她们穿的本来单薄,衫裙又被酒水泼湿,很容易叫人看了想入非非。裴矩心中一阵狂跳,不禁想起裴虔通刚才说的话来,“血气方刚的大老爷们,身边没个女人,天天看着皇上跟那一大帮子美女厮混……””

“该死!我想这些干什么?”裴矩从遐想中醒悟过来,连忙垂下眼睑,用余光搜索执事人员。好容易在一个角落找到江都郡丞赵元楷,只见他坐在案后,两手撑住面颊,似睡非睡,走到面前却毫无反应。用手在他眼前晃晃,才知已经睡熟,只是用手指撑住眼皮,看上去好像还在醒着。
“醒醒,醒醒!” 裴矩连忙将赵元楷推醒。
赵元楷针刺般地跳将起来,口中胡乱叫道:“狗才们,皇上要酒菜了,快,快!”
裴矩又好气又好笑:“赵元楷,别白日发梦了,是我,是我!”
赵元楷眨着满是血丝的眼睛,半晌才认出了裴矩:“哦,哦,裴,裴大人!”
“怎么今天一大早就成了这个样啦?” 裴矩不满地问。
赵元楷连连叫屈:“哪里是今天一大早,昨天上午就喝起了。皇上叫百房美女轮流做主人,负责供应酒菜的却是我一个,咋能不变成这样?你看,我还算在这里撑着,手下这些官奴侍女呀,早就累瘫了。”
裴矩低头看时,只见赵元楷脚下横七竖八睡倒好些官奴侍女。
“不跟你闲扯了,皇上呢?”
“是呀,皇上,皇上呢?” 赵元楷使劲眨着眼睛寻找。

“是裴黄门吧?”
传来了一个悦耳而又有威仪的声音,裴矩抬头看时,只见萧皇后站在面前。这位皇后娘娘服饰规整,仪态万方,虽然神情疲惫,却掩盖不住高贵典雅的气质。
裴矩连忙行礼:“萧娘娘!”
“皇帝在后面的小花园里,他是找你来商量太原的事吧。你可要……”说到这里,萧皇后忽然犹豫了一下,指着后面说,“陛下在那边等着你,快去吧。”
裴矩知道,大花园的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
走进园门,只见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雀鸟啁啾,十分幽静。
裴矩蹑手蹑脚过去,只听得有人吟哦道:“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裴矩听得明白,正是皇上的嗓音。他心中先是一惊,紧接着又是一喜。惊的是一向刚强自信的皇上,现今何以如此颓唐失望;喜的是诗句中分明流露出盼望回京的情绪,自己正好趁机直言进谏,力促北归。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5 09:45:42 +0800 CST  
(接前)
“皇上!” 裴矩连忙快步趋前,匍匐于地。
“裴矩啊,起来吧。”
随着皇上干枯嘶哑的声音,裴矩抬起头来,不禁大大吃了一惊。

一向对服饰穿着十分讲究的皇上,此时竟然只穿了一身短衣短裤,头发随便挽了一个结,双脚赤着泡在水里。尤其令人感到吃惊甚至感到恐惧的是,他的脸色发绿,两眼发直,肌肉松弛,长满了杂乱胡须的面孔上,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
“皇上!” 裴矩心中一酸,不禁哽咽起来。
“裴矩,朕的样子很难看,是吧?”
“不不不,陛下天姿龙颜,不减当年。”
“什么天姿龙颜,不减当年,朕老了,老了。”

杨广叹息着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当年多好啊!裴矩,还记得吧,大业五年,你陪朕西巡,出临津,渡黄河,大猎拔延山,围场有二十多里长。又度星岭,到浩亹川,可桥没造好,我杀了管这事的九个官员,几天就造起来了。我大破吐谷浑,拓地千里,设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西域二十七国的君长都来朝见,我又把他们带到东都洛阳。六年正月,在洛阳大演百戏、大陈文物、大开市禁,让他们们领略的威仪。卖菜的都垫上龙须草织的席子,胡客喝酒吃肉不要他们付钱,树木落叶不好看,就缠上五颜六色的彩缎……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君王有我这样的文治武功!可这些无知百姓,他们还要反对我。连一些达官贵人,竟然也跟着起哄。李密不说了,他脑袋后面本来就有反骨。李渊这个窝囊废,也敢在太原造反,听说还想进攻长安……”

杨广说得激动,连声咳起嗽来。
趁这当口,裴矩叩头奏道:“陛下功盖天地,无人可及。这些跳梁小丑,只要陛下一到,自当雪化冰消。如今当务之急,是要请陛下起驾北归,就近指挥剿灭反叛的战斗。”
听到要自己起驾北归,杨广又犹豫起来,少顷说道:“起驾北归……这事关系重大,还是改日朝堂再议吧。”
裴矩急了,又叩了一个头奏道:“陛下,恕微臣直言,护驾的卫士骁果,绝大部分都是关中人,家属都在北方,如今十分思念妻子儿女,再若滞留江都不归,只怕日久生变!”
“骁果……生变!” 杨广吃了一惊,但他是一个聪明人,马上有了主意,语出惊人地说道,“他们不是想家吗?那朕就赐给他们一个家。”
裴矩不明所以:“陛下的圣意是……”
杨广得意地说道:“把本地的寡妇、处女都集中起来,让禁军将士们看上谁就娶谁。你说好是不好?”
裴矩闻言一愣,但立即附和道:“皇上圣聪远虑,天恩浩荡,禁军将士定当感激涕零,无不拥戴。”
杨广道:“此事不必多议,朕当尽快叫内史省虞世基拟诏。” 又想了一下说,“你也不必回北边去了,这事就交给你办,务必抓紧办好。”

裴矩出宫来到大门时,几个禁军军官又围过来打听消息:
“裴黄门,北归的事怎么样,有希望吗?”
“皇上说此事关系重大,改日朝堂再议。不过,我倒是替你们请了一份恩典下来。”
“什么恩典?您快讲快讲!”
裴矩凑着他们的耳朵讲了皇帝刚才的决定,军官们哗哗大笑起来。
内侍韦义听见走过来问道:“有什么好事呀,说来听听我也沾沾恩典。”
裴虔通忍住笑说道:“对不起,韦公公,这个好事可没你的份。”
众人不禁又大笑起来。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6 10:36:59 +0800 CST  



(接前)

隔天,杨广下令大集群臣,共商国是。
坐朝的皇帝,打扮得服饰鲜华,面貌一新,让人看了仿佛又有些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皇帝一开口既没讲李密猖獗,也没说李渊造反,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朕昨晚做了一个梦。”
高高的御座上飘下了皇帝慢悠悠的这句话,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莫测高深。
“朕梦见站在一条大河边,两个小孩唱着儿歌。”
群臣依旧摸不着头脑,只是屏声息气,侧耳恭听。
“两个小孩唱的是什么呢?朕凝神细听,原来唱的是:
‘来也死,
去也死,
不如乘船渡江水。’
你们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朕解开这个梦的谜底呢?”

皇帝的意思可以猜出来了,他其实是曲折地征求群臣对出路的看法。
然而,谁也不敢冒然进言。
去年下江都,杀了多少进谏的臣子!
为了不听到逆耳的声音,皇帝甚至将谏臣先砍掉下巴再处死。
现在,皇帝究竟怎么想?没摸清他的真实想法之前,千万不要胡乱张嘴。
“微臣恭祝陛下,此梦实在是大吉之兆,贵不可言!”
半晌,站在第一排的内史侍郎虞世基首先开了口。
虞世基前趋一步,躬身祝贺,接着侃侃言道:
“人们都知道,童谣儿歌,往往是上天的声音。皇上昨晚这一梦,分明是上天告诉我们,最好的出路,就是两个字——‘渡江’。皇上过去就曾下令修筑丹阳宫,江都乃在江之北,丹阳乃在江之南,迁都丹阳,实乃上顺天意。臣以为,应当立刻下令丹阳宫扩大规模,加快进度,以备朝廷南迁。即令北方大乱,我们也可以依靠长江天堑,保据江东,不失为万全之策。”
丹阳就是原陈朝的首都建康,也就是现代的南京市。隋灭陈后,曾将建康夷为平地。杨广到达江都后,下令在这片废墟上修筑行宫,虞世基的建议,实际就是要把朝廷南迁到丹阳。
“臣也有话说!”同样站在第一排的右候卫大将军赵才粗声粗气开了口。
赵才是宇文述死后,目前禁军中资格最老、军衔最高的大将,又是杨广当太子时就与之共事的老人,即使皇帝也不得不对他有所优容。正因为如此,裴矩前些天就和他通了气,告诉他皇上已有北归之意,只是还下不了决心,希望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出来讲讲话。
杨广抬了抬下巴:“赵老将军,你有话请讲。”
“臣不是文人学士,但也知道一句老话,‘国家将兴,必有祥瑞;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赵才语出惊人,群臣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但偷偷看皇上的脸色,却没有像以往听见逆耳之言那样勃然大怒,而是面无表情,彷佛土塑木雕。
“依臣看来,皇上梦里的那两个小鬼,就是两个妖孽!”赵才的声音在朝堂中轰轰作响,
“什么依靠长江天堑保据江东!历来偏安江南的小朝廷,都不免被北方灭掉。远的不说,皇上,那个困坐建康的陈叔宝,不就是您当年亲自带兵灭掉的?所以,渡江南逃,决不是什么万全之策,而是欺君误国的下策。现在,虽然反贼围攻东都,但洛阳城高池深,甲兵充足,李密弄得不好就要走杨玄感的老路。李渊虽然起兵太原,但我们在蒲坂、霍邑都驻有重兵,只要陛下回到长安,就近指挥,何愁李渊不灭。所以,皇上下定决心,北归京师,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虞世基发急了:“皇上,南渡是为了陛下的安全。”
赵才毫不让步:“皇上,北归是为了大隋的社稷。”
“皇上,赵才倚老卖老,恶言诽谤,真正大逆不道!”
“皇上,虞世基巧言令色,欺君误国,实乃罪不容诛!”
“皇上!”
“皇上!”
杨广听得头昏脑胀,破例地没作任何决定,一甩袖子回了后宫。

(待续)
楼主 隋唐再谈  发布于 2016-02-27 10:33:59 +0800 CST  

楼主:隋唐再谈

字数:397612

发表时间:2015-11-21 22: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7 10:05:59 +0800 CST

评论数:5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