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金人登城,士卒以无赏不肯战,殿前副都指挥使河南王宗濋引卫兵下城,传呼:“救驾!”四壁兵遂大溃。及午,城陷。敌下令纵火屠城,何栗率都民巷战,闻者皆奋,敌由是不敢下,复伪唱议和。

译文:金兵登上了城墙,宋兵们因为没有赏钱不肯去和金兵死战,殿前副都指挥使河南王宗濋引着卫兵下城,大喊:“我们要(到里面)去救驾!”于是东京城四面的守军崩溃了。到了午时(11:00—13:00),外城陷落。敌人下令纵火屠城,宰相何栗率百姓巷战,百姓们奋勇,敌人因此不敢下城,又假称要重新议和。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与以上各史料有异,宋朝士兵们溃败下来以后的行为未记载。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3 14:28:35 +0800 CST  
从上述史料分析,该事件最可能的情况是——
少量金兵从宣化门攻上外城后,宋朝守军居然瞬间崩溃,丢弃兵甲逃窜。金兵为了防止宋军反扑,再次占领城墙,立即纵火焚烧城门和城上的楼橹,火势蔓延,殃及了城门附近的民宅。
随后,越来越多的金兵士兵进到了城里,他们开始追杀宋军的溃兵和逃难的百姓,扬言要劫公主、洗京城,此时却传下金国二帅的命令:“有敢杀人者,灭族。”金兵们闻令退到了城上。
宋朝宰相何栗见外城已攻破,急忙召集百姓准备巷战,守卫里城。
金军统帅完颜粘罕知道东京城里有百万军民,而自己只有十万余人马,如果展开巷战,自己的骑兵在平野旷野上威力强大,但在巷战中必定优势大减,伤亡惨重,所以下令不许士兵杀人放火,派人去通知赵桓,赶忙派人来议和。(此后,他以谋略制服了宋朝,虽然他屡次发出威胁,但一直没有真的让金兵洗城。)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3 15:01:55 +0800 CST  
你能不能等我把话说完了再长篇大论地发旧贴?
有你这样论史的吗?出口就伤人,人家理解力怎么低下了?到底谁一知半解?
你要想发贴,我还是让你先发,不过,请你先正面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上面纠正你资料中的错误,你认为纠正得对不对?
2、如果纠正的不对,你有何史料证据支撑你的观点?
3、如果纠正的对,你有没有勇气公开承认?
你既然崇敬岳飞,应该多少学一点岳飞的品行——敢于就事论事,敢于正面较量。上次和你论《鄂国金佗粹编》,你不回答,这次不要再回避了。
资料应该经得起推敲,否则就是垃圾,发上来干嘛?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3 15:39:10 +0800 CST  
@岳王爷万古流芳 2012-04-03 13:09:38
@渭水渔樵 2012-04-03 11:49:46
那位岳王爷的忠实粉丝,你不要这么暴力,要允许别人讲话,不要一上来 就是一大篇,而且是驴唇不对马嘴。
楼主说的是秦桧在靖康年间还算是个忠臣,你列举出一堆建炎和绍兴年间的事迹来证明秦桧是奸臣,这是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呢?
-----------------------------
你没有认真地看材料,也许是理解力低下,所以一知半解。......
-----------------------------
你能不能等我把话说完了再长篇大论地发旧贴?
有你这样论史的吗?出口就伤人,人家理解力怎么低下了?到底谁一知半解?
你要想发贴,我还是让你先发,不过,请你先正面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上面纠正你资料中的错误,你认为纠正得对不对?
2、如果纠正的不对,你有何史料证据支撑你的观点?
3、如果纠正的对,你有没有勇气公开承认?
你既然崇敬岳飞,应该多少学一点岳飞的品行——敢于就事论事,敢于正面较量。上次和你论《鄂国金佗粹编》,你不回答,这次不要再回避了。
资料应该经得起推敲,否则就是垃圾,发上来干嘛?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3 15:40:01 +0800 CST  
@渭水渔樵 2012-04-03 11:49:46
那位岳王爷的忠实粉丝,你不要这么暴力,要允许别人讲话,不要一上来 就是一大篇,而且是驴唇不对马嘴。

-----------------------------
他到底是暴力,还是有暴无力?
先看看他这次是否敢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3 16:13:50 +0800 CST  
@高山水鼠 2012-04-04 07:26:54
“楼主东湖隐士”及“岳王爷万古流芳”两位仁兄台鉴:作为历史知识爱好者和收藏者,我对两位的历史分析皆为敬佩!东湖隐士的宋史分析和岳王爷的蒙元与满清的残暴分析,我都细品甚至转贴,十分认同,我对两位在本贴争议的观点是:1、东湖隐士此贴,目的是尽客观、理性之情,将名将岳飞与奸臣秦桧的经历做分析,要让人们从中看到,名将是如何成为名将的,奸臣又是如何成为奸臣的。毕竟,名将并非天生名将,他一定也有缺点,而奸.....
-----------------------------
兄台之言在情在理。
我本无意与“岳王爷万古流芳”争什么高下,但他的贴子对没有读过原始史料的看官们有不小的误导能力,不予辨驳恐怕多少有害。
请容我再考虑一下,找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4 10:57:40 +0800 CST  
哈哈,一点都没错,我的确住在东湖边,今年三月朋友们让我到天涯发贴,当时准备用的注册名就是东湖隐士,结果这个名字已经被人用了,只好改成湖东隐士。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4 15:22:45 +0800 CST  
@急需补钙 2012-04-03 23:05:18
这年头,愤青太多了、、、、、、、、、、、都不许别人说啥,就一顿狂轰滥炸。。。楼主也算有耐心的人士。。。。。
-----------------------------
呵呵,其实耐心还是不够。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4 16:09:23 +0800 CST  
@大中华小人物 2012-04-04 13:49:31
作者:高山水鼠 回复日期:2012-04-04 07:26:54  回复
“楼主东湖隐士”及“岳王爷万古流芳”两位仁兄台鉴:作为历史知识爱好者和收藏者,我对两位的历史分析皆为敬佩!东湖隐士的宋史分析和岳王爷的蒙元与满清的残暴分析,我都细品甚至转贴,十分认同,我对两位在本贴争议的观点是:1、东湖隐士此贴,目的是尽客观、理性之情,将名将岳飞与奸臣秦桧的经历做分析,要让人们从中看到,名将是如何成.....
-----------------------------
谢谢关注!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4 19:13:52 +0800 CST  
@渭水渔樵 2012-04-04 22:14:29
从秦桧反对割让太原等三府之地也能推出秦桧在靖康年间并不是积极主张抗击金兵,是消极主守,态度不坚决,观望。这个逻辑太强悍了。
.....
-----------------------------
他不仅逻辑强悍,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他所叙的史实真假相掺,没读过原始史料的读者极易会信以为真。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1:07:07 +0800 CST  
没有想到被推荐了,可能读者会增多。看来必须要把“岳王爷万古流芳”发上来的资料选一篇作详细分析,不能让这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扩大。一个小时后我来发帖,不等他回复了。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3:42:50 +0800 CST  
致“岳王爷万古流芳”——

没有等到你的回复。
经过考虑,我想给你写一封长信。
首先请你原谅,在此信中我要直言了,一来是因为你发了这么多的贴子,到这里来的人都会看到,这些资料的负面作用必须消除;二来是因为看了你的贴子后,我觉得有必要进几句忠言,可能这对你今后学习、研究历史会有好处。
还是选择你发上来的关于靖康二年秦桧上书的这份资料,我要逐条分析评价。
如果你认为我分析得有理,请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要因为我不留情面而抵触;如果你认为我评价得不公,请心平气和地与我理性争辨。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4:11:20 +0800 CST  
2、原文:最初,他们并不以搜括金银财宝为满足,还想夺取北宋王朝而代之。

分析评论:此说不确,属读史不精。

金国出兵南侵之时,他们还无法预见到能如此轻而易举地灭掉北宋。攻破东京外城之初,他们想的还只是如何牢牢控制黄河以北,为进一步侵占中原做好准备。他们对北宋的策略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思考、调整的。
(1)第二次出兵南侵时,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北宋黄河以北的土地。
(2)兵临东京城下时,他们的战略目标调整为不但要全据黄河以北还要设法控制中原。
(3)东京城攻破后,他们的策略是:威逼赵桓交出太上皇赵佶作为人质,命赵桓迁都江南(如金陵),俯首称臣。不但要控制中原,还要让赵桓当他们的儿皇帝,永为藩属。直到这时,完颜粘罕还是想“以宋制宋”,没有下彻底夺取北宋王朝而代之的决心。
(4)完颜粘罕逼迫赵桓下诏,命河东路、河北路之三十六州守臣开门投降,但三十六个州郡中有三十五个坚决不奉诏。完颜粘罕发现,凭赵桓的投降诏无法得到这两河三十五州,如果以兵去取,一则伤亡必重,二则势必兵力分散,所以他开始考虑调整“以宋制宋”的策略,考虑是否废了赵桓。干脆从长计议,设法最终取而代之。
(5)金国二帅意见发生了分歧,完颜斡离不主张保留赵桓皇位,完颜粘罕认为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放手,二人发生激烈争吵。随后,完颜粘罕得知完颜斡离不私下与赵桓商议和亲,他认为赵桓君臣此举是在分化金国内部,勃然大怒,第二天废了赵桓,并开始着手扶植异姓傀儡皇帝。

关于以上事件的相关史料多而散,在此就不一一引注了,仅把《南征录汇》中关于金国二帅激烈争吵的记载附录于此:
皇子至国相寨云:“明诏虽允废立,密诏自许便宜行事,况已表请立藩,岂容中变?”
国相不允。
皇子谓:“太祖止我伐宋,言犹在耳,皇帝仰体此意,故令我们自便。”
国相云:“皇子何私于宋,不顾大害?宋兵尚多,民心未去,如今放手,后患无穷。更立异姓,国势易动,徐图混一,岂非善计?”
蒲卢虎云:“都元帅斜也意同。”
皇子怒曰:“南伐我实首谋,我当为政,废主亲属不能如契丹虐待。”
蒲卢虎两解之,皇子悻悻而去。
萧庆语国相云:“废少主,康王必自立,不似少主庸懦,请再思。”
国相云:“宋若归诚于我,当保全。”
萧庆遂赴斋宫,少主诸臣不复与议。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4:38:33 +0800 CST  
3、原文:占领州、县过多。

分析评论:此说与史不符,属对历史地理、军事地理所知不足。

完颜粘罕担心的不是占领州、县过多,正好相反,是太多的州县他占领不了,尤其是河北路。(东路军完颜斡离不南下时兵机神速,常常绕坚城不攻,避实击虚,置身后很多州县于不顾,千里奔袭东京。)
当时两河路尚有三十六个州在宋兵手里,康王赵构又已在相州接到了赵桓的蜡书密诏,开了大元帅府,一面招募义兵,一面传檄两河及淮、陕等地。
完颜粘罕逼迫赵桓下诏,命河东路、河北路之三十六州守臣开门投降,但河东、河北有三十五州的守臣坚决不奉诏。
完颜粘罕逼迫赵桓派人去招回康王赵构,赵桓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派曹辅带了两份诏书去寻找康王赵构,明诏上命令他解散部队,马上回东京,另一份密诏让曹辅缝在衣服里,上面密令赵构屯兵于东京附近,如金帅和议是真,则不可与之发生冲突,如金帅和议是假,则缓急之间可到东京救援。曹辅将密诏交给了曹州守臣,让他火速递给赵构,自己则回京谎称没有找到赵构。
虽然宋军兵不能战,但完颜粘罕对康王赵构和三十五州守臣还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有“悬军深入,兵力不周”之虞。
读这段历史时,一定要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最好学一下《中国军事史·兵略》(新版本名为《中国历代军事战略》)。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5:02:06 +0800 CST  
4、 金国女真皇帝下令废徽、钦二帝。

分析评论:此说不确。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了一明一暗两招,明诏上说要废了赵桓,密诏上却允许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相机行事。
这一方面是完颜吴乞买对东京的具体情况无法详知,所以允许二帅审时度势,便宜行事;另一方面,他把向宋朝百姓“示恩”的机会留给了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

事见上面引《南征录汇》,另外该书又载:“忽初四日,宋邓珪以皇子私纳帝姬事漏言,国相知皇子有私意,不欲议和。宋内官蓝、医官周道隆、乐官孟子书输诚国相,请发窖藏,国相遂大怒,不令少帝归。”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5:24:25 +0800 CST  
5、原文:同知枢密事孙傅便立即发动文武百官写了一封呈文送往金营……但这个呈文并没有送到宗望、粘罕那里。

分析评论:此说与史不符,属古代汉语功底尚浅,理解有误,以致行文出现硬伤。

根据你原文后的标注,此节中的引文出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现将原书贴在下面: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5:42:18 +0800 CST  
不是说孙傅此状没有送到金国二帅手里,而是说“不报”(见上图红线标识)。“不报”不是说没有报告到金国二帅那里,而是说二帅没给孙傅回信、答复(你只要查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知道了)。
下面还有一个“又不报”,难道是又没有送到金国二帅那里吗?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6:01:31 +0800 CST  
7、原文:如有人敢持异议或藏匿赵氏者,以军法严惩。

分析评论:此属读史时遇见疑难字句不严谨求证,想当然地去理解。

《靖康要录》载关于金国二帅的命令:“如别有异见,别具状申,只不许引惹赵氏;若别举贤人者,亦许不阻。敢有逗留不赴议所者,当按军令。”
文中是“引匿”而不是“隐匿”或“藏匿”。
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是“引惹”(见下面的红线标识)。



《大金吊伐录》中作“引慝”,慝(音te),其意为:1、恶念;2、灾害;3、阴潮之气;4、差错;5、通“匿”。
诸史料中文字有出入,但不论怎么考校,把“引匿”、“引惹”、“引慝”解释为藏匿,恐怕不妥吧。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6:43:36 +0800 CST  
8、金军统帅粘罕等人……他们命北宋吏部尚书王时雍为汴京留守

分析评论:此说与史不符,属硬伤。

完颜粘罕并没有任命王时雍为“汴京留守”,而是原东京留守孙傅在出城前,将东京留守之事交付给了吏部尚书王时雍。
《宋史?孙傅传》载: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傅寓直皇城司,其子来省,叱之曰:“使汝勿来,而竟来邪!吾已分死国,虽汝百辈来何益!”挥使速去。子亦泣曰:“大人以身徇国,儿尚何言。”遂以留守事付王时雍而从太子出。
《靖康要录》卷十六、《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所载与此同。
完颜粘罕“凶悍有谋”,他此时绝不会去公开任命什么宋朝的“汴京留守”,毕竟他将来还要昭告天下:是宋朝的官员百姓一致推戴张邦昌为帝,金国二帅并没有强迫。
另外,请你看看上面所记孙傅出城的前因后果,你在资料中对孙傅的评价是否有值得商榷之处?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7:13:01 +0800 CST  
@pengzhan_a 2012-04-05 15:08:21
太长了,几句话说个结果,别人争论去吧。
-----------------------------
抱歉!刚刚才刷新屏幕看到兄台的回贴。
我的信是太长了,但如果简单几句话讲出结果,不知“岳王爷万古流芳”会不会又上来刷屏,所以一次性把事件说全讲透,把史料证据也贴上去,免得你来我往地打口水战,请看贴的朋友包涵!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2-04-05 17:34:09 +0800 CST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9 23:18:56 +0800 CST

评论数:263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