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青史银钩 2012-03-31 16:58:22
学习!
但我以为,“莫须有”三字并非如朋友所言,是“论列的罪状未经核实或无法核实”。
我觉得把“莫须”二字当作南宋时的口语助词来读,更有价值。
-----------------------------
@wingsold 2015-04-21 15:11:12
用现在 的口语来说就是:治你的罪还需要个啥罪名?!(潜台词就是你为人太恶劣得罪人太多了,或者说这人太缺德无良。)
至于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据说当时南宋还是比较繁荣富足的。这种情况说明政治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腐坏,但相当懦弱。所以岳飞很可能是当时的豪强,为人所不喜。他不可能是个简单的愚忠的人,这是后人神化的结果,他坚持出兵必然有私心。也要客观考虑,不能过分放大。
莫须有,就是不需有。
-----------------------------
不得而知……据说……说明……很可能是……不可能是……必然有……

从“不得而知”开始,根据“据说”来分析,经“很可能是”最后得出“必然有”的结论。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2 17:13:27 +0800 CST  
@凉热春秋 2015-04-23 11:53:29
888888888888888888
为何岳飞才进兵一月余,就“转运司的运送能力不足”了?不但导致岳飞前功尽弃,居然还导致饿死军人的重大事故,如果不给出个合理的解释,岳家军的每一个将士都会闹翻天。
隐士先生,好好看看书,好好想想,仅仅当翻译是不够的,还需要回答山人的考问……
隐士先生,你不回答山人的考问,怎么好意思继续翻译下去,啊哈哈哈哈,笑一笑,百年少哟......
-----------------------------
哈哈哈!还在哀嚎呢,你的智力太低,既无理解力也无记忆力,估计说了也是白说。
文盲,本文前面用那么大的篇幅分析过南宋的后勤能力,当时你还在一边哀嚎、挨抽呢,这么快就全忘了?自己回头去找相关论述吧。
提醒你一下,绍兴四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南宋朝廷应该是全力支持吧,怎么岳家军刚到郢州,粮食就供应不上了?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3 14:08:20 +0800 CST  
@凉热春秋 2015-04-23 19:51:17
88888888888888888888
你的裹脚布文章居然还要山人“回头去找”?你真把山人当 @做五鲤鱼 这类半痴半傻的货色了。
岳飞第一次北伐,打郢州是第一站,如果第一站就缺粮,谁还会继续打下去?皇帝不差饥饿兵,饿着肚子早就退兵了,哪来后面的收复襄阳六群?
事实是:赵构亲自督促各地监司随时供应岳飞军的粮饷,“不得使其稍有短缺”,才有岳飞的连连取胜。你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哎,翻译就是翻译哟。......
-----------------------------
哈哈哈哈!你以为你哀嚎你那“事实”,就会有人信?你的依据呢?
让你“回头去找”是给你留点面子,以你的智商大概找不到,找到了也看不懂、记不住。
哈哈!怎么挨抽你都不长记性。不用找了,继续哀嚎吧。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3 20:42:23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26

韩世忠的态度让赵鼎颇感担忧(请注意此事,这是后来赵鼎不顾中线,力主调岳飞东援淮西的重要原因),但又不便明说。
九月十三日,赵构降旨:按照绍兴四年的规格犒赏诸军将佐,还特派官员到建康府、太平州去抚劳刘光世、张俊两军的家属老小(张俊一军的家属在建康府、刘光世一军的家属在太平州),并把家属只要能够作战的人点检整顿、结成队伍。这实际上是在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宋军在淮南战败,就要用这些结成队伍的家属来接应败兵渡江,争取依托长江组织第二道防线。
这天晚上,朝廷接到了岳家军收复西京长水县的捷报,岳飞同时奏报说因粮食不继,已收兵返回鄂州。
九月十四日,张俊和韩世忠都接到探报,说伪齐已将淮阳军等处的不少人马抽掉回东京,以防备岳飞进攻。(按:刘豫抽掉东线兵马应在获悉岳飞班师之前,由于信息传递较慢,张浚、韩世忠获悉较晚。)看来,让岳飞出师以调动伪齐兵马的目的也达到了。如果按照张浚原来的计划,此时是要派韩世忠乘机进攻淮阳军、徐州的,但探报称金兵已经在南下,张浚只能放弃进攻的打算,全力部署防御了。
此后几天,南宋朝廷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探报,希望尽早了解金、伪齐的动向。

——————————————————————
附录 赵鼎 《忠正德文集*丙辰笔录》
十三日,进呈已降指挥,依四年例燕犒诸军将佐。检正张宗元上殿,遣诣建康、太平,抚劳刘光世、张俊两军老小,仍将在寨人点检整顿、结成队伍。晚,得岳飞收复西京长水县捷报,仍云已收兵复回鄂州,以粮不继也。

(十四日)批旨韩世忠非晚朝辞,可特赐御筵。……右相云:“诸处探报,淮阳军等处往往抽回人马,归京师以备岳兵。”韩侯亦云。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3 21:30:48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27

九月十七日,南宋朝廷接到刘光世的奏报:伪齐在陈州、蔡州一带增加了兵力,并且颍昌府囤积有大量粮食,可能有侵犯之意。
增兵陈州、蔡州,有两个可能的进攻方向,一是东线的淮西,二是中线的信阳军、襄阳府。赵构、赵鼎、张浚还不怎么担忧岳飞那边,但刘光世的防区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
那么,伪齐军的真实意图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段时间里刘豫在干什么。
刘豫听说赵构准备御驾亲征时,又立即派人去金国告急,试图搬来救兵,先发制人,对淮南发动进攻。但是,派去的人又带回了坏消息——
完颜亶召集众臣商议时,领三省事、宋国王完颜蒲鲁虎首先提出反对意见:“当年太宗扶立刘豫的目的,乃是希望他能够开疆拓土,成为大金藩屏,使大金得以息兵安民。现在齐国进不能攻取南宋的州郡,退不能固守自己的疆土,兵连祸结,无休无止。如果我们再派兵帮他攻打南朝,如果获胜,得到好处的是刘豫;如果失败,损兵折将的是我们。前年刘豫借兵南征,已经失利于江上,现在不能再答应。”
完颜蒲鲁虎的意见得到了完颜挞懒等人的支持,完颜亶最终决定不出兵,任刘豫自行处置,仅让屯兵于黎阳(今河南浚县)的右副元帅完颜兀术观望事态,相机而动。

——————————————————————
附录 赵鼎 《忠正德文集*丙辰笔录》
(十七日)是日,刘光世奏敌添兵戍陈、蔡间,而刘豫亦于颍昌积谷甚富,恐有侵犯之意。密院刻择官申中和言:“太白已过左执法,以阴晦不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及是,豫闻上将亲征,遣人告急于金主亶,求兵为援,且乞先寇江上。亶使诸将相议之,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言曰:“先帝所以立豫者,欲豫辟疆保境,我得安民息兵也。今豫进不能取,又不能守,兵连祸结,愈无休息。从之,则豫受其利,败则我受其弊。况前年因豫乞兵,尝不利于江上矣,奈何许之?”金主乃听豫自行,遣右副元帅、沈王宗弼提兵黎阳以观衅。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3 22:05:13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28

这种答复让刘豫直打冷战,因为金国朝廷的意图非常明显——以中国攻中国!让伪齐去和南宋死拼,让双方相互消耗。如果南宋为了全力对付伪齐而在调动兵力时露出了破绽,完颜兀术发现了可乘之机,就出兵捡个便宜,否则就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而现在南宋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双管齐下,摆明了是想打垮、颠覆刘豫权,刘豫想不拼命也不行了。只有向金国主子证明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他才能把这个儿皇帝当下去。
刘豫觉得再这样被动挨打,迟早会灭亡。他决定铤而走险,在没有金军的帮助下,单独出兵攻打南宋。
经过一番商议后,刘豫将他的儿子刘麟改封为淮西王,以尚书左丞相、梁国公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任命主管殿前司公事兼开封尹许清臣权诸路兵马大总管,尚书右丞李邺为行台右丞、讲议军事,户部侍郎冯长宁为行台户部侍郎兼行军参议;以李成、孔彦舟、关师古为将,签发乡兵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分三路南下。中路由刘麟统领,从寿春府(今安徽寿春)进犯合肥;东路由刘豫之侄猊统领,从紫荆山出涡口,进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企图长驱宣州、徽州;西路由孔彦舟统领,从光州(今河南潢川)进犯六安(今安徽六安)。
刘豫果然看到了南宋淮河防线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来找刘光世的麻烦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于是,豫以其子伪尚书左丞相、梁国公麟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改封淮西王,又以主管殿前司公事兼开封尹许清臣权诸路兵马大总管,尚书右丞李邺为行台右丞、讲议军事,户部侍郎冯长宁为行台户部侍郎兼行军参议;又以故叛将李成、孔彦舟、关师古为将,签乡兵三十万,号七十万,分三路入寇。中路由寿春犯合肥,麟统之;东路由紫荆山出涡口,犯定远县,以趋宣、徽,侄猊统之;西路由光州犯六安,彦舟统之。伪诏榜示,指斥銮舆,尤甚于五年淮泗之役。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4 11:02:10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29

刘豫也知道刘光世并不惧怕自己的军队,怕的是金国铁骑。真要打起来,李成、孔彦舟之流真未必拿得下刘光世。于是他继续用计,一面宣称金国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率领的精锐铁骑已经到达京西,一面派一些士兵换上大金的装束,剃掉顶发,扮作金兵的模样,在河南诸州十百成群,招摇过市。
出师之际,刘豫又张出榜文,大骂赵构这个“亡宋余孽”,其措辞之刻毒尤甚于此前。刘豫特意显出如此嚣张的气焰,是为了让南宋君臣和将士觉得他一定有强大的后盾。
刘豫的心理恐吓战果然起到了效果,南宋淮河防线的几员大将都接连接到谍报——金、伪齐联军大举南侵。
杨沂中军此时的位置最为靠前,他接到谍报后,带领二百骑疾驰至平江府,向赵构禀报前线情况。赵构把杨沂中留宿内殿三日,这三日里,朝廷在紧急商议对策。
左相赵鼎忧心忡忡——淮西!淮西!淮西怎么办?
赵鼎获悉:虽然张浚早就命令刘光世进屯庐州,但刘光世只派遣了一支轻骑前往,他本人此时还在当涂,这哪里是誓死御敌的架势?只怕金兵一进淮西,他刘光世又会像建炎四年时那样,找个安全地方一躲。一旦刘光世不守淮西,金军就将长驱直入,饮马长江,而韩世忠、张俊、杨沂中三支军队都在淮河一线,沿江一带兵力空虚……

——————————————————————
附录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
刘豫又令乡兵为胡服,于河南诸州十百为群,由此间者皆言处处有敌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谍报豫挟金兵来寇,主管殿前司公事杨存中在淮壖,先以二百骑驰至盱眙,观形势,还奏事,留宿内殿三日,条上御寇之策。于是分遣诸将以备要害,时江东宣抚使张俊军盱眙,沂中军泗上,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在楚,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在鄂,声势了不相及。独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在当涂,光世遣轻骑据庐,而沿江一带皆无车马,左仆射赵鼎甚忧之。浚乞先往江上视师,至是发行在。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4 22:55:38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0

张浚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金军不太可能大规模南下,淮河防线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失去作用——即便金军从淮西突破,兵临长江,也不敢不顾及韩世忠、张俊、杨沂中三支军队,不敢不解决身后就贸然渡江,那是极易被截断粮道和退路的。
尽管张浚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但丝毫未能减轻赵鼎的担忧——赵鼎早就觉得张浚谋划全局、决断大事尚欠缺火候,但为了维护张浚都督行府的权威,他在许多事情上不愿力争,更多的是采取某些手段来弥缝其阙。但现在,事关赵构的安全和南宋的存亡,一旦有个差池,就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赵鼎不敢把赌注压在张浚身上。
张浚请求先到江上视师,赵构立即予以批准。九月二十五日,张浚从平江府启程了。
张浚前脚刚走,刘光世的奏章后脚就到了朝廷,刘光世称庐州难守,这显然是为将来退逃预埋伏笔。接着,刘光世秘密跑到平江府,偷偷求见了赵鼎,说想把派往庐州的军队撤回太平州。
刘光世、张俊的情报纷至沓来,情况也被越说越严重,终于把赵构和赵鼎等朝廷大臣们彻底吓怕了。一时朝廷里人心惶惶,不少人提议将张俊、刘光世撤回长江南岸,并召岳飞全军东下。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庚寅)是日,张浚复往镇江视师。……浚乞先往江上视师,至是发行在。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先是,刘麟等令乡兵伪金人服,于河南诸处千百为群,人皆疑之,以金、伪合兵而至。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奏御贼事宜,谓庐州难守,且密干左仆射赵鼎,欲还太平州;又江东宣抚使张俊方驻军泗州。都督张浚奏:“敌方疲于奔命,决不能悉大众复来,此必皆豫兵。”而边报不一,俊、光世皆请益兵,众情汹惧,议欲移盱贻之屯,退合肥之戍,召岳飞尽以兵东下。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5 11:30:58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1

其实,江淮之间的兵力并不少,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四支军队一共有十几万人马,一听说金兵要来,朝野上下居然慌成了这样。
在往朝廷递送奏章的同时,刘光世、张俊还不断向都督行府告急,请求张浚增派兵马。
连杨沂中军都被派出去了,张浚哪里还有预备兵力可以动用?难道还要把赵构身边的护卫军也调上去?对此,张俊、刘光世不会不知道,他们明知如此还要求增兵,摆明了是等着张浚说无兵可派,他们接着就会要求后退避敌了。
张浚毫不含糊地给出了回复:“刘豫的贼兵,以逆犯顺,若不剿除,何以立国?国家平日里养兵又有何用?今日之事,惟有进击,决无退保之理!”
回复了张俊、刘光世后,张浚又令韩世忠率兵渡淮,寻找战机打击敌军,以示抗敌的决心。
都督行府的态度虽然坚决,但朝廷里却是另一种声音,左相赵鼎和签书枢密院事折彦质都给张浚去了急信,建议张浚火速给岳飞传令,命其星夜兼程驰援淮西。他们还草拟了几个重要事项,其主要内容是:将淮河防线上的军队撤到长江以南,重新部署长江防线,不必再坚持原来守淮的计划。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浚独以为不然,乃以书戒俊及光世曰:“贼豫之兵,以逆犯顺,若不剿除,何以立国?平日亦安用养兵为!今日之事,有进击,无退保。”而鼎及签书枢密院事折彦质皆移书抵浚,欲飞军速下,且拟条画项目,请上亲书付浚,大略欲退师还江南,为保江之计,不必守前议。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5 23:27:44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2

这道手诏还未写成,张浚的奏章就飞递到了朝廷,他再次重申决不能放弃淮南——
“如果让诸将退守长江,则淮南必失无疑,敌将与我共有长江之险。在淮南屯兵,正是为了屏蔽大江。假使让贼兵占据了淮南,他们就可以从容运送粮草,将淮南变成根据地,那本朝还保得住江南吗?
“对淮西之寇,正当合兵掩击,况且军中士气甚为振奋,有必胜的把握。此时若是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还有,岳飞一动,如果襄汉有警,还有什么方法应对?臣希望朝廷不要专制于中,以使诸将不敢观望。”
正所谓“守江必守淮”,不论是赵鼎还是赵构,对淮南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其实与张浚并无二致,他们又何尝不希望守住淮南,但问题是张浚守得住吗?张浚在奏章中称“军中士气甚为振奋,有必胜的把握”,赵构、赵鼎肯定不会相信,因为连张浚自己都不会相信,但他不这样说不行,因为此时已经不能退了——一旦后退,军中的畏敌情绪必定会蔓延,后果难料,只怕真会大事去矣!
张浚反对调岳飞东援淮西,赵构和赵鼎自然是不敢听从——如果淮西吃紧,韩世忠很可能不管刘光世,张俊自然是更加靠不住,真正既能够不计私怨,以国事为重,又不惧强敌,来之能战的只有岳飞。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或请上回临安,且追诸将守江防海。浚奏:“若诸将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共。淮南之屯正所以屏蔽大江,使贼得淮南,因粮就运,以为家计,江南其可保乎?今淮西之寇,正当合兵掩击,况士气甚振,可保必胜。若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又岳飞一动,则襄汉有警,复何所制?愿朝廷勿专制于中,使诸将不敢观望。”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6 21:47:31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3

由于事态紧急,张浚要求朝廷不干预都督行府决策。的确,都督行府要诸将迎战,朝廷要诸将退守,这种双重指挥除了坏事还是坏事。
大约与此同时,南宋朝廷还接到一封奏报——韩世忠率军渡过淮河后,遇到了一支金国骑兵,为首的将领是讹里也孛堇。韩世忠与之力战了一场,未能将其击破,于是又退回了楚州。
讹里也孛堇的队伍应该是此前就留在京东路的一支金军,而非金国朝廷在刘豫搬兵时所派。但韩世忠与金军遭遇的消息对南宋朝廷起了不小的影响,因为这似乎证明此前的一系列谍报是准确的,似乎证明刘豫真的是在挟金兵南下。
赵构又面临艰难的抉择——守淮还是守江?是留在平江府激励三军士气还是赶快退回临安?留下来意味着靠危险很近,而退逃有可能更加危险……
朝廷大臣们为此发生了激烈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从淮南前线召回诸将,部署守江防海;也有人坚决支持张浚,其代表人物是吏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他再赵构面前力争再四。
“决心不定,输个干净”,在这种时候,赵构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十月三日,赵构下了决心,他给张浚发出了一道亲笔手诏——“览卿所奏,事理甚明,使朕释然无忧。若非卿识高虑远,出人意表,何以臻此?”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于是,淮东宣抚使韩世忠统兵过淮,遇敌骑,与阿哩雅贝勒等力战,既而亦还楚州。

上乃手书报浚:“近以边防所疑事咨卿,今览所奏甚明,俾朕释然无忧。非卿识高虑远,出人意表,何以臻此?”祉亦言士气当振,贼锋可挫,榻前力争,至于再四。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6 22:32:05 +0800 CST  
@叽叽喳喳侃大山 2015-04-27 22:34:48
现在的岳庙里,让有些人跪在岳飞面前,说明岳飞仍然不知检讨自己,仍然不知道这是一件毫无道德可言的羞耻事。那么我们只能说岳飞死于不知耻至永远不知耻了。
-----------------------------
哈哈哈哈!黑岳派的智商之低真是常人不敢想象,有你这样的混账逻辑吗?那些跪像是岳飞命令后人放在岳庙的吗?后世之人痛恨卖国贼,居然能“说明岳飞仍然不知检讨自己”?居然能推理出“岳飞死于不知耻至永远不知耻”?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8 11:25:46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4

皇帝已经做出决定,朝廷内外本应放下异议,同心协力,但签书枢密院事折彦质还是给赵构上了一道密奏:“如果将来误了国家,就是斩晁错以谢天下(按:以晁错喻张浚),也来不及了啊!”赵构不听。他给了吕祉一个艰巨的任务——立即驰往刘光世军中督师。
值得注意的是,赵构虽然决策守淮,但并未表示放弃东调岳家军的想法,尽管他也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此前朝廷接到的探报是金军分一万骑兵去对付岳飞,也就是说,情报显示金、伪齐很可能在进攻淮南的同时,在中线战区采取某种行动。然而,一旦东线战场情势危急,赵构还是要“舍车保帅”的。
此时,刘猊所率的伪齐东路军已经进至淮东,但被韩世忠挡住。刘猊不敢强攻,退了回去。刘猊这一退,实际上暴露了虚实——如果真是与金国铁骑一同来攻,决不可能不战即退。
刘麟的中路军抵达淮河北岸后,他命士兵架设了三座浮桥,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过了淮河,继续推进至濠州(今安徽凤阳)、寿春(今安徽寿县)之间。
张浚接到探报后,一面命江东宣抚使张俊从盱眙移军拒敌,一面向赵构禀明情况。赵构应张浚的请求,立即下诏命张俊也负责淮西防务,并命杨沂中为都督行府的统制官,一切听从张浚调遣。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丁酉,吏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还行府供职。……彦质密奏:“异时误国,虽斩晁错以谢天下,亦将何及?”上不听,乃命祉驰往光世军中督师。
时刘猊将东路兵至淮东,阻世忠承楚之兵,不敢进,复还顺昌。麟乃从淮西系三浮桥而渡,于是贼众十万已次于濠、寿之间,江东宣抚使张俊拒之。即诏并以淮西属俊,主管殿前司杨沂中为浚统制官。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8 22:55:20 +0800 CST  
@叽叽喳喳侃大山 2015-04-28 23:32:43
《秦桧赋》
南宋秦桧,千古名相。伟绩奇冤,举世无双。论其功而景仰,言其冤而感伤。
壮哉秦桧,秉正气而轩昂。幼蒙德教,知君子之风范;久沐儒风,循处世之纲常。奋自寒生,壮志高翔。学有所成,翰墨飘香。金榜题名,益壮超凡志向;丹心事国,不负神圣庙堂。嗟殃民之战乱,恨犯宋之金邦,怅生灵之涂炭,忧社稷之存亡。力反割地①,所陈理直气壮;请存赵氏②,不惧刀影剑光。忤敌北掳③而无憾,守节南向而坚强。威......
-----------------------------
哈哈哈哈!从哪里找来的?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9 13:41:29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5

张浚命杨沂中立即率兵与张俊会合,一同迎战伪齐的中路军。临行前,张浚对杨沂中道:“主上待杨统制甚厚,杨统制今日理当立大功,取节钺(指封拜节度使),如果稍有差池,张浚不敢徇私袒护!”
十月四日,杨沂中奉命进至濠州,却发现刘光世的人已经放弃庐州,正往采石矶退却。
张浚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吃一惊,刘光世又想临阵脱逃!他一面派人飞马赶往采石江边,截住刘光世的队伍;一面给赵鼎写了一封急信,请赵鼎赶快说服赵构,马上下一道诏书,宣称要亲自前往长江防线督战,这样刘光世就不敢再退逃了。然后,张浚策马向采石矶急驰。
张浚所派之人赶到采石江边后,传下了张浚的命令——任何人胆敢渡江,立即斩首!把刘光世的军队拦住了。
随后,张浚严令逼迫刘光世回军庐州。
赵鼎接到张浚的急信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张浚还是没能压住刘光世啊!赵构听说刘光世临阵脱逃会急成什么样子也可想而知——淮西防线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怎么办?怎么办?
慎重考虑之后,赵鼎没有采纳张浚的意见,他对赵构道:“如果都督行府号令不行,必误大事。现在军情已是万分紧急,稍有差池,利害非轻。朝廷必须全力支持都督行府,使张浚行事有骨肋(指坚强的后盾)。”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浚遣沂中至泗州与俊合,且使谓之曰:“上待统制厚,宜及时立大功,取节钺,或有差跌,浚不敢私。”诸将皆听命。
戊戌,沂中至濠州,会刘光世已舍庐州而退。浚甚怪之,即星驰至采石,遣人喻光世之众曰:“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且督光世复还庐州。

《赵鼎事实》
然刘麟已逼合肥,光世辎重己回,江北人情大惧。浚急以书属鼎曰:“欲上亲幸江上,先作一指挥行下,庶诸将用命。”鼎虑行府号令不行,有失机事,即白上:“今者军事已急,万一少有差趺,利害不细。须自朝廷主张其事,庶使张浚事有骨肋。”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4-29 22:55:41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6

右司谏王缙也奏禀赵构:“主将有怠慢军令,不按期会合者,请陛下奋周世宗、我太祖之英断,以儆效尤。”
赵构马上写了一道亲笔手令——有不用命者,军法从事!以御前金字牌飞递给张浚。这等于是给了张浚一把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
赵构还给杨沂中发去了一道亲笔御札——若不进兵,当行军法!这件事就颇耐人寻味了。此时,杨沂中已经进兵至濠州,而张俊的动作很慢,有观望之态,刘光世已经开始逃跑。以常理而论,“若不进兵,当行军法”的御札应该发给刘光世和张俊,但赵构偏偏发给了杨沂中。
估计这又是赵构和赵鼎等大臣反复拿捏之后做出的决定。和以前一样,他们担心如果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严厉斥责刘光世,可能会导致刘光世有激烈的反应,索性来个破罐子破摔。把这样一道严令发给杨沂中可以起到“训鸡骇猴”的效果——既然如此要求杨沂中,你刘光世就想想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吧。
同时,赵构也给岳飞发出亲笔御札,命岳飞火速率领全军东下。此时,他和赵鼎已经顾不了襄阳了。
张浚接到赵构的亲笔手令后,立即派人快马驰往庐州,去见刘光世。谈话中,微微出示了一下“尚方宝剑”。刘光世大惊失色,看来赵构和张浚已经急红了眼,这次耍滑头是耍不过去了,他倒也识时务,对部属大喊道:“你们赶快向前,救我的首级!”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右司谏王缙亦言:“主将有慢令不赴期会者,请奋周世宗、我太祖之英断,以厉其馀。”上亲笔付沂中:“若不进兵,当行军法。”

《赵鼎事实》
上深以为然,乃拟呈亲笔付浚云:“有不用命,当依军法从事。”浚乃使人怀此御笔,驰往合肥见光世,微出示之,光世惊骇,大呼诸将曰:“汝辈且向前,救取吾首级!”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5-04 21:32:16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7

刘光世在逼不得已之下,派遣统制官王德、郦琼等率精锐士卒出师迎敌。王德、郦琼等先后在霍邱、正阳、前羊市与伪齐军队相遇,接战之后,都获得了胜利。
取得三场小胜之后,刘光世又惦记着退逃了。一来,已经打了几仗,估计可以交差了;二来,这个混世高手早已准备过退逃的理由——粮草不济。
从九月里起,刘光世就一直在喊庐州粮草不足,催促朝廷赶快运送。现在,仗我打过了,但粮草还没送到,这当然不能怪我了。刘光世传下命令,陆续撤兵。
当刘光世军的一部兵马已经出了庐州城东门的时候,河道里驶来了一溜运粮船。原来,朝廷早已命转运使向子諲负责运送刘光世军的粮草,向子諲亲自押着粮船,昼夜兼程往庐州赶,正好在这时候赶到了庐州城下。
向子諲见刘光世又开始撤兵,立即舍舟登岸,径直入城来见刘光世,告诉他粮船已经到岸。刘光世这才收回了撤兵的命令。
向子諲自然是要把此事奏报朝廷和都督行府,赵构及赵鼎、张浚等大臣自然又是提心吊胆——这个刘光世实在是靠不住啊!
张浚也不反对调动岳飞一军了,都督行府也给岳飞发去了命令——按朝廷的指示,立即率军东援淮西。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光世不得已,乃驻兵与沂中相应,遣统制官王德、郦琼将精卒自安丰出谢步,遇贼将崔皋于霍邱、贾泽于正阳、王遇于前羊市,皆败之。是日,贼攻寿春府寄治芍陂水寨,守臣閤门祇候孙晖夜劫其寨,又败之。初,光世言粮乏,诏转运使向子諲济其军。子諲昼夜并行至庐州,而光世兵已出东门。子諲直入城见光世,具言纲船至岸次,光世乃止。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5-05 23:59:08 +0800 CST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38

也就在这天,伪齐军进攻寿春府寄治芍陂水寨,但未能攻克。晚上,寿春府守臣閤门祇候孙晖劫了伪齐的军寨,伪齐军又吃了一次败仗。
伪齐军连战连败,已经使他们的底细越来越暴露——不像有金军在其中,否则不应该只显示出这种战斗力。此时,张浚、韩世忠也开始接到探报——南侵军队中的金兵可能是假扮的。但是,南宋这边又哪敢掉以轻心?赵构在平江府依然忧心忡忡,他在等待着岳飞那边的消息,由于平江府与鄂州之间的信件传递大约需要十天时间,发给岳飞的命令尚未达到鄂州,朝廷就突然接到了岳飞幕僚薛弼的一道申状:
“宣抚岳少保于九月二十八日巡边回到鄂州军前,因为目疾加重,不能治事,令薛弼等暂时代管宣抚司的事务。薛弼等已经屡次请求岳少保一边履行本职,一边服药调护目疾,但岳少保坚称目痛昏暗,不能书押,除将宣抚司事务移交给薛弼等外,还将军马事务暂时委托同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代管……”
原来,在回鄂州的路上,岳飞的眼疾再次剧烈发作,服药未见疗效。赵构、赵鼎的心一下提了起来——虽然可以命张宪统兵东援,但如果岳飞不能亲自前来,赵构、赵鼎又哪里放心得下?

——————————————————————
附录 《金佗续编》卷七《目疾令不妨本职治事省札》
枢密院奏: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参谋官薛弼等申:契勘宣抚岳少保于九月二十八日巡边回到鄂州军前,缘为眼疾昏暗,未能治事,准札子,令弼等权行管干宣抚司事务,已累具利害事因取禀,乞不妨本职治事,服药调护目疾。坚谓目痛昏暗,有妨书押,除已逐急行移,及将军马事务移文守寨同提举一行事务张宪管干施行外。伏望朝廷详酌,速赐指挥施行,伏候指挥。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5-10 23:25:04 +0800 CST  
@永别了飞刀 2015-05-12 12:31:54
好了,咱也给湖东与湖东的粉丝探讨下岳飞的身世!先上史料
1)岳飞出生那一年,岳母37岁,岳和17岁!
2)岳飞小名叫五郎,据王专家考证,岳飞至少还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3)如果这两条成立的话,那么,岳和17岁的时候就6个孩子!我真的不知道岳和发育如何,就说10岁就能够生育,岳母在30岁才生产第一胎??
4)岳母在将近30岁的时候才嫁给10岁岳和呢?还是岳和的童养媳呢?大家公认是岳和家很穷,是佃农......
-----------------------------
哈哈哈哈!你从哪里知道岳飞出生那一年岳和17岁?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5-12 13:19:47 +0800 CST  
@永别了飞刀 2015-05-12 13:45:18
岳和(1086—1122),字坤铸,号用礼,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父岳立,赠大父太师、唐国公,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父亲。以王贵,赠显庆侯,追赠太师隋国公。宣和四年壬寅岁(1121)卒。妻姚氏,封魏国夫人,赠周国夫人、绍兴六年(1136)薨。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 历史 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
哈哈!文盲:你还在把百度的东西当作史料?
楼主 湖东隐士  发布于 2015-05-12 14:34:41 +0800 CST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9 23:18:56 +0800 CST

评论数:263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