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汉:英雄的时代

今晚要请假,捋一下思路,明天继续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2 23:35:14 +0800 CST  
第十四章 孝文帝刘恒
灭吕
吕雉一死,正如她生前所料,刘家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要干掉吕氏一族。
第一个出来挑事的是齐王刘襄。
刘襄是惠帝刘盈的哥哥兼便宜侄子刘肥的儿子,这个时候已经接替自己窝囊而死的老子做了差不多十年的齐王。刘襄和自己的老子刘肥不同,虽然在吕后称制之后又被拿掉了的济南、琅琊两个郡,可他却不准备像自己老子那样窝囊死,而是在齐国国内暗地里做着反击的准备,并先后派出他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到皇宫里做皇帝的侍卫郎官,意在随时获取中央政府最核心部位的第一手动态。
刘章和刘兴居两人也都不是寻常人物,他们做为刘氏的宗室,在吕后对整个刘氏皇族采取高压态势,大多数刘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来到离吕后最近的地方,不仅没有受到吕后残杀刘姓诸侯王的牵连和波及,还各自混上了爵位,刘章被封为硃虚侯,刘兴居被封为东牟侯,刘章还娶了吕禄的女儿。不得不说这两兄弟都是个人物,尤其这个刘章,在刘邦孙子辈里真算是出类拔萃,不仅自己长得孔武有力,而且不同于其他刘姓宗室的胆怯懦弱,向来只有他刘章折腾人的份,从来还没人能制得住他,吕禄的女儿到了他刘章的家里就只能乖乖的待着愣是没敢闹腾。
不仅吕家的小辈不敢闹腾,连吕雉本人对刘章也得高看一眼。高后七年,有一天吕后在宫里宴请一些亲戚朋友,刘章这时候正在宫里面做侍卫,吕后一看刘章,心想正好你也在,平时看你小子挺牛气的,现在正好试试你是真牛还是装牛。于是,吕后便下令让刘章来做宴会上监酒的人。
刘章也不推辞,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是将门之后,要监酒就要严格用军法来执行。”
“那也好。”吕后也没深思便答应了。
宾主坐定,宴会开始。
席间自然是觥筹交错,等到大家酒喝到兴头上之后刘章先是站起来给吕后敬酒,然后自己又耍了一通剑舞助兴,末了趁着酒劲对吕后说:“我不仅剑舞得好,而且文武双全还会作诗,请太后批准我作一首耕田有关的诗。”
吕后一听就笑了,心想老娘当年在沛县种地的时候你还在你娘肚子里吃屎咧,懂个锤子耕田?就问他:“要说种地的事情,高皇帝做过,你爹可能也懂一点,而你生下来就是个王子,怎么敢说懂得种地?”
刘章正色道:“太后,我还真知道怎么种地。”
吕后便让他说说种地是怎么回事。刘章说:“种地无非就是这样: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四句可了不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犁地要犁得深,浇水要搅得足,插秧的时候要插得整齐一点,要是不是自己种的,就全把它拔了。
这是刘章对吕后残害刘姓皇族赤裸裸的抗议,让吕后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又喝了一会,有一个吕家人因为不胜酒力,仗着是吕后的亲戚也没请示,自己醉醺醺的就起身回家了。刘章一看有吕家的人私自离席,正是给他这个监酒逮招机会,于是马上提剑就追了出去,到了殿门外二话不说一剑就把那人的脑袋砍了下来,回来立即向吕后报告:“太后准许我以军法监酒,刚才有个人未经请示便私自离席,我已将他军法从事了。”
吕后因为之前确实答应过他,也便无话可说。这下大家酒也喝不下去了,宴会只能匆匆结束。
这一年刘章虚岁二十。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3 22:10:37 +0800 CST  
这件事以往很多人叫好,认为体现了刘章大无畏的气概,让吕家人忌惮,让大臣们看到了刘家子孙还是有希望之星的,他们都开始逐渐的依附于刘章的周围。
依我看其实不然,刘章毕竟年轻,办事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十分地逞一时之快。他这事情办得至少让两拨人看出刘章或者说刘章一家人太强势不好惹:一边是吕家人觉得他不好惹;另一边刘邦的老臣们觉得他太强势,虽然有事可以把他推出来做出头鸟,但这个人实在是不好惹,这也为他们兄弟三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第二年吕后死了,因为自己的老婆是吕禄的女儿,刘章便得知了吕产、吕禄把持南北军,和吕后的临终嘱咐,由此他分析吕家可能要作乱。于是刘章马上派人把消息告知了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让刘襄起兵打进关中做皇帝,自己在京城做内应。
十年来刘襄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在手下中尉魏勃的帮助下杀了反对出兵的齐国相国邵平,然后向天下发出反吕檄文,并且劫持了琅琊王刘泽一起发兵西进。
刘襄起兵西进,咸阳城里的吕禄、吕产他们就紧张了,因为他们虽然掌握着最为精锐的南北禁军,可谁也没真正上过战场,又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更不敢离开长安。两人思来想去,最后一合计只能是请大臣中他们认为比较靠得住的灌婴带兵出征。
灌婴毕竟是刘邦的老臣,平日打心里也看不惯姓吕的所作所为,这次吕禄让他去攻打刘襄,灌婴自然是一百万个不愿意,心想现在吕家人在关中只手遮天,幸好还有刘姓的皇族敢出来公开和他们对抗,如果自己就这么带着一票人马把刘襄灭掉,那姓吕的日后岂不更无法无天了?接到命令的灌婴心情极其的烦乱,毕竟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而中央政权现在明面上还是在吕家人手里,到底是助吕还是助刘他反复思考也下不了决心。最后灌婴一咬牙一跺脚,到了荥阳干脆就停了下来,派人暗中和齐国沟通要静观其变。
幸好这时候,第二个反吕的人跳了出来。
准确的说这不是一个人,是一大票人,而且都是刘邦的旧臣,为首的是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当然,这些人要反对吕氏并不是因为他们刚正不阿、大义凌然或是高风亮节,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保。因为一方面,这时候守护长安周围京畿重安全的南北二军军权都在吕家人手里,就好比把刀架在了满朝大臣的脖子上,随时都可以取了他们的项上人头;另一方面,吕家的人尤其是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心里也是惶惶不安,既担心灌婴在前线倒戈,又忌惮大臣在朝中搞破坏,并且周勃和陈平他们相信有迹象表明吕产、吕禄准备要借这次叛乱的机会清除朝中的老臣,之所以犹豫未发是只因为他们还需要灌婴在前线对抗刘襄而已。
比起吕产、吕禄两个无能之辈,陈平和周勃他们的政治水平显然高出了不知几筹,他们深谙“先发后发”一类的道理,在生死关头之际那里还会犹豫?
要保住自己就必须除掉吕氏一族,而要除掉吕氏一族必须先夺取军权,太尉周勃虽然是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可南北两军的军权实际上是在吕产和吕禄的手里,如何从他们手中把军权诳过来就成了首先要做的事情,于是陈平和周勃首先出招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4 21:02:12 +0800 CST  
吃柿子先捡软的捏,陈平比一般人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了先对更为无能的吕禄下手。
陈平先找来吕禄的好友、郦商的儿子郦寄去游说吕禄放弃军权,为了确保郦寄能百分百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办事,陈平和周勃还事先把郦商软禁了起来。
老子落在了别人手里,郦寄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朋友情面,只能急匆匆的跑去按陈平的意思忽悠吕禄,准备用吕禄的命来换自己父亲的命。
我说吕大人,你知道齐王那边为什么要造反吗?我告诉你,现在朝廷中的九个刘姓诸侯王、三个吕姓诸侯王都是大臣们讨论通过并认可的,这点你们应该完全放心。可是你们看看自己现在干的叫什么事?太皇太后死了,皇帝又小,你吕禄怀揣着赵王的大印不回到赵国去享福而是留在长安做什么上将军,你说你什么意思,是不是要瞅个空子将皇帝取而代之啊?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大臣们这帮人才急了嘛。要我说你应该把你的军权交出来给太尉,也让吕产大人把军队交出来,然后跟大臣们商议好,表明你们没有谋反作乱的心迹。这样大臣们就放心了,齐王他自然就会退回去,你们呢,也能在自己的王国里安享一生,这样不是很好吗?
吕禄这人作为吕雉的亲戚,因为沾了吕雉的亲而飞黄腾达,除了比较爱享受外,人生大概就两件事情没弄懂,概括的说就是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听了郦寄的话居然觉得是如此的在理,自己竟无言以对,于是就准备把自己的上将军印交出来,收拾收拾行李回赵国去享福了。
但吕禄实在是太差劲,是就此撒手放弃权力回到赵国做个诸侯王,还是继续紧握权力在长安担惊受怕,他自己做不了决定,只好求助于家里的亲友团。不料或许是吕雉一人透支了整个吕家的福气,吕家其他人也没有一个能拿得定主意的,或以为可行,或以为不可行。只有吕雉的妹妹吕嬃还算是有点见识,一听说吕禄准备交出军权,气的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丢到地上,破口大骂吕禄:“你要是这样我们整个家族就完了,我也不用守着这些没用的财宝,免得到时候全归了别人!”
小姑暴怒,侄子吕禄吓得噤若寒蝉,这下堂堂的大将军吕禄更不知怎么办了。
在吕禄彷徨犹豫的时候,陈平他们没有停止行动,期间他们又在暗地里做了许多瓦解吕氏集团的事情,其中重要的一件事是免除了审食其的左丞相职务,转而去做有名无权的太傅。
我们知道审食其在吕后在世时是长居宫中的,是吕雉最重要的亲信,丞相的任免应该是出于皇帝一人的决策而不是靠大臣们的投票表决。我们不得而知陈平他们是如何绕开吕氏集团让皇帝下诏的,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陈平、周勃为首的旧臣集团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处于只能束手待毙的状态,而是暗地里已经有能力可以和吕氏集团抗衡了。但是陈平他们依然很谨慎的避免表面上的冲突,毕竟军队还在吕家人手里,大臣们两手空空总不能凭一张嘴说死吕禄、吕产他们吧。
两方的僵持在吕雉死后的一个月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极快的加速了事情发展的进程。八月庚申日的早上,吕产的亲信郎中令贾寿从齐国出使回来,见到吕产便把灌婴准备和齐国联合起来铲除吕氏一族的事情告诉了吕产,然后数落了吕产一通:之前你不早之国,现在才想走,哪还那么容易?最后给吕产出了个注意,让他快快进宫把皇帝这张牌攥在自己手里。
相国吕产被手下数落,居然也没什么脾气,之前自己也正为这事如何抉择发愁,正好有个明白人给自己出主意,于是就准备照办,收拾收拾就要进宫。
如果吕产进宫看住了皇帝,再挟天子以令天下,那大臣们铲除吕氏的计划搞不好就要落空,还好这时第三个反吕的人跳了出来。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5 20:02:57 +0800 CST  
这个人是曹参的儿子、代理御史大夫曹窋。汉初的政治制度是皇帝五日一朝,只对大事做做批示,平时日常事务的全由丞相和大臣们商议决定。这天御史大夫曹窋恰巧按例要去相国吕产那里商量事情,恰巧就听到了贾寿和吕产的谈话,又恰巧曹窋内心是个反吕分子,诸多巧合之下曹窋得到了这样重要的消息。这下他哪里还有心情商量什么事情,随口找了个理由便匆匆跟吕产告辞,出了吕产家大门就往周勃、陈平那里奔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陈平和周勃知道,要对抗吕产的阴谋首先还是要搞到军队,于是周勃乘车来到北军军营外要以太尉的身份准备进入军营接管北军。
周勃一行人来到北军营门前,营门紧闭,周勃示意手下去通报。
“来人啊,快开营门!”
“你谁呀?”
“太尉周勃在此,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是奉了陛下的旨意,现在起北军由太尉大人接管,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奉的是陛下的口谕。”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
汉初沿袭秦朝的制度,军队只服从于皇帝一人,执行命令只认信物(大多是虎符)不认人,所以尽管是身为三军总司令的太尉周勃,如果没有皇帝的信物在手同样是连军营都进不去的,退一步即便进的军营,手上没有主将印信虎符周勃也调不动军队。
要信物、将军印、虎符这些东西周勃统统没有,而这个时候吕产随时可能收拾妥当进宫,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周勃只好兵行险着,一面派人去找襄平侯纪通,一面让让郦寄和大臣刘揭一起去找吕禄,一定要从他那里把将军的印符诳过来。
纪通是因为父亲纪成有功于朝廷的缘故而被封侯,其本身并无出众的本领,但他手上掌管着一件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皇帝的符节。于是为了叫开营门,周勃的派出去手下将拿着皇帝符节的纪通请,当然也可能是劫持到军营门口。
与此同时,郦寄和刘揭见到了大将军吕禄。一见面郦寄就故作大惊失色状脸色惨白的告诉吕禄:“我刚刚得到消息,皇帝已经下令由太尉接管北军并让您老之国,您看管理诸侯国事务的典客刘大人我都带来了,要不信您问问他。我看您老还是赶紧把大将军的印信留下,即刻就动身去赵国吧,不然就大祸临头了。”
周勃的这番行动可以说是冒了十二万分的风险,只要吕禄镇定一点稍微表示下怀疑,或者要求去皇帝面前复核,那他的谎言便不攻自破,别的不说,光矫诏这一条,砍头抄家诛九族都有富余。
然而吕禄、吕产这两个吕雉的侄子平日里只懂得作威作福吃喝嫖赌,一个弱智低能,一个低能弱智,吕禄弱智经不起吓唬,吕产低能办事犹豫不决,完全不是做大事的料。吕禄被自己的“好友”郦寄这么一吓唬,又听手下的说北军门外周勃正拿着皇帝的符节嚷嚷着叫开门,便以为是来捉拿自己的,登时吓得体如筛糠屁滚尿流,马上大将军的头衔、印章、虎符什么都不要了,拿出来就往刘揭手里塞,然后急匆匆的要跑,也没敢走前门,独自牵了一匹马出后门一溜烟就没影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6 19:32:19 +0800 CST  
周勃有了皇帝的符节才进了北军的营门,又从刘揭手里接过了大将军的符印,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亏得吕禄这个废物没敢找皇帝对质,这下周勃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掌管了北军的周勃把士兵召集起来,宣布所有士兵如果愿意跟随刘氏的,就把左胳膊露出来,愿意继续跟随姓吕的就把右胳膊露出来。士兵们平日里看不惯吕禄的趾高气昂,早受够了吕家人的气,又知道吕禄这个窝囊废已经跑了,那里还用什么选择,几万人齐刷刷的把左胳膊的肱二头肌亮了出来。
现在大臣手里有了北军,应该可以和吕产的南军有一拼之力了吧?其实那需要硬拼,这边周勃已经接管了北军,那边低能的吕产还没有进宫呢。原来陈平找来愣头青刘章去帮助周勃,又让曹窋告诉卫尉紧把宫门不让吕产进宫。
吕产本来是带了一票不少的人马准备进宫劫持皇帝的,可到了宫门前人家不让进。都到这份上了人家不让进你就不进了吗?可偏偏吕产想想又把人带回去了,回去后想想不对又带着人到皇宫前叫门,叫门不得后又准备回去,如此反复直到吕禄逃跑、周勃接管了北军,吕产的人还在皇宫门口静坐示威。
这时候曹窋远远的看到在宫门外的吕产,自己倒是有心去擒拿,可惜自己老爹曹参的武艺自己十成里没学得一成,只好去给周勃报信。周勃也很谨慎,没敢亲自带兵去捉拿吕产,虽然自己以前也是一员武将,但一来年纪也不小了,二来在城里一旦打开巷战地形狭窄人多不一定有用,毕竟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自己拿下了北军对于刘氏天下已经是大功一件,现在犯不上以身涉险,要是冲锋在前一不小心挂了那可就让别人摘了自己成功的桃子了,所以周勃决定自己继续坐镇北军,让刘章“进宫去保卫皇上”。
愣头青刘章急于立功为哥哥刘襄日后即位添加砝码,但他也不是傻子,周勃让他去保卫皇帝,他立马向周勃提出请求大部队支援,周勃勉强的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让他赶紧去保卫皇帝,其实就是让刘章去做个先锋探探吕产的虚实。
刘章带着着千把人的队伍来到皇宫外,远远的看到吕产那边的阵势心里不由的暗暗问候了周勃的十八代祖宗。但这个时候吕产的人也看见他们了,想走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现在自己掉头就走,北军被夺的消息不久就会被吕产知道,他可以立马召集来南军,两军在长安城里一旦斗起来伤亡和胜负都是不可预料的。最后,刘章一狠心一咬牙,就命令士兵们冲上去拼个鱼死网破。
这时候,大风又来了。
历史就是这么的有意思,很多事情根本是解释不清楚的,比如这大风,它又来了。
就当双方要短兵相接的时候,大风骤起,吹得其他人都睁不开眼睛,更别说动手拼命了,只有刘章仍然死死的盯着吕产不放,一场千万人的大械斗瞬间就变成了吕产和刘章两个人的单挑。
论武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吕产那里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刘章的对手,一看拿着剑的刘章气势汹汹的冲过来,狂风之中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人上来保护,吕产赶紧撒腿就跑。由于平日在长安城里都是别人拉车载着走,自己有没有地图和GPS,吕产根本不认识路,东窜西窜就进了郎中令的家里。平日里又都是郎中令到吕产家给相国大人请安,吕产从来也没有屈尊到下属家体恤过民情,进了郎中令的家就跟进了死胡同一样,再也走不了了。最后,走投无路躲到郎中令家厕所里的吕产被刘章揪出来一剑杀死。
由此可见吕产这个人脓包到什么程度,都到这个份上了哪怕是出来放手一搏,再小也有两败俱伤甚至逃脱的可能,躲到厕所里算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以古人出恭的设施和环境,刘章就是不进去杀他,就在外面把门一锁等上半天,吕产熏也熏死了。
当刘章把吕产的人头拿给周勃看后,周勃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刘章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并告诉刘章:“天下定已。”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7 21:35:56 +0800 CST  
其实这个时候在陈平、周勃这些老臣的心里恐怕是这样想的:刘章这个人的利用价值已经到头了。他们让刘章亲自去给齐王刘襄送信,告诉他吕氏已经被铲除,您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吕产被杀,吕禄逃跑,吕氏一族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这时候周勃、陈平他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匡扶汉室了。
很快的,在陈平和周勃的带领下,大臣们都甩开膀子干起来:吕氏家满门无论老幼都被逮捕处决,逃亡的吕禄也被抓回来斩首,吕嬃被乱棍活活打死,吕雉生前所立燕王吕通被杀,女婿鲁王张偃被废,最后就连吕雉所立的后少帝也被刘兴居和夏侯婴硬生生的从龙椅上拽了下来,吕氏一族被连根拔起,吕雉对汉朝政治十多年的影响被彻底的抹去。
这时,离吕雉身死才过了一个多月。
扳倒吕氏是刘姓皇族和大臣们的共同目标和利益,但吕氏倒台后皇族和大臣们的利益冲突就随着接下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浮上了水面:
接下来谁合适做皇帝?
吕氏倒台刘章一家出力颇多,功劳自然是大大的有,但刘章肯于买死命也不是光为了伸张正义,他的心思很明确,在惠帝的儿子辈的皇子中,就属他刘襄、刘章、刘兴居一家最有能耐,而且他们的老爹虽然窝囊,但毕竟是刘邦的长子,他们兄弟是长子的儿子,也就是长孙,这个皇帝自然要让他们三兄弟中的一个来做。
可是这个时候大臣们就不乐意了,尤其是陈平、周勃这些老臣觉得经过吕氏的教训,皇帝还是傻一点、软一点、好糊弄一点好,像刘章这样的人锋芒太露,当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侯爷就敢在吕后面前杀人,这样的人一旦得势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来,如果他们一家坐了金銮殿,自己这些老臣那里还有立足之地?
那以什么理由否决刘襄几兄弟即位的可能性而不直接触怒愣头青刘章呢?老臣们可算是挖空了心思,话当然不敢直接说,也不敢说因为刘肥无能所以他的后代不适合当皇帝,这样就得罪了高祖刘邦,最后老臣们把事情推到了刘肥老婆的身上。于是,陈平为首的大臣们公开表态,虽然先齐王(刘肥)是高祖的庶长子,刘襄三兄弟确实也能力不凡,但是原先齐王的王后是谁呀?姓驷的,现在刘襄的舅舅驷钧,就是齐国太后的弟弟,那可是全天下有名的恶人。驷钧是恶人可见他姐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都还记得吕后的事情吧,难道你们想刚走了一个吕后又弄来个驷后吗?所以刘襄他们家不合适。
那请问还有谁合适呢?
代王刘恒呀,他在高祖活着的儿子中年纪最大,见识多,性格沉稳,你看这么多年了,在如此艰苦的代国他也不喊苦,也不叫累,多仁慈宽厚的人啊,而且他母亲薄氏,也是谨慎出了名的,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刘恒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8 22:29:49 +0800 CST  
刘恒其人
刘恒的外祖母是战国时期魏国宗室的女子,与人私通生下了薄姬,也就是刘恒的母亲。年轻的薄姬大概很有几分姿色,恰逢秦末的时候魏豹当了魏王,于是薄姬家里托关系把她送进魏王宫做了一个普通的妃子。
魏豹本身是一个才能很一般的人,只是因为出身王族的关系做了诸侯王,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大才干也没有大的野心,原本可以安安分分的在天下的霸主手下做一个悠闲王爷的,然而魏豹的人生却因为薄姬的进宫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切事情要从一个叫许负的老婆子的到来开始。
许负可不是一般人,这个老婆子是当时天下最有名的相士,看相识人是万无一失,此次前来是应了魏王的邀请来给妃子们相面的。
许负一出场便表现不凡,她真无愧于当时天下第一相士的名号,在几十号妃子中居然识一眼就破薄姬腹中卵子隐隐透出帝王之气,于是她指着薄姬说:“这个人以后会生皇帝。”
这句话无疑大大刺激了魏豹:我的妃子会生皇帝,岂不是说我是小皇帝他爹,也就是老皇帝?本来安分的一个人心马上就大了起来。
魏豹原本是依附于汉王刘邦的,这个时候正是楚汉之争的开始阶段,他刚刚跟着刘邦从彭城灰头土脸的跑回来正窝囊着呢。有了许负这句话,“老皇帝”魏豹再也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汉王他现在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瞅了个空子跟刘邦请探亲假回家,回到魏国就跟刘邦翻脸了,表示要中立,要跟刘项两家三分天下逐鹿中原。
魏豹的脑子也是太直了,人家说那是皇帝他妈,可没说你就是皇帝他爹,连这种文字游戏都玩不溜还造什么反呢!之后魏豹的日子可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他先是拒绝了郦食其的劝降,接着刘邦派韩信去攻打魏国,汉魏两军隔河相峙的时候他让大军把守渡口要消灭韩信,没曾想韩信根本没有从渡口渡河,而是用了一堆木桶和木板做成简易的竹筏就从渡口上游过河了,然后汉军大部队突然抄后路活捉了魏豹。韩信占领魏国后把魏豹送到了荥阳,刘邦倒是没杀他,可不久荥阳被项羽团团围住,刘邦逃命的时候把他留在了城里,结果被周苛以“反复无常的人难以一起死守”的罪名杀掉了,直到这个时候魏豹盼望的小皇帝还远没有踪影,可以说刘恒在他妈肚子里就坑了一把爹。
魏豹被汉军俘虏后,魏王宫中有那些姿色的妃子宫女们自然落入了刘邦的手里,但那个时候刘邦正每天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那里有空闲去理会新来的女人。在汉国守了一年多空闺的薄姬想来日子并不好过,后来还是在以前魏国的姐妹的帮助下才得到一次让刘邦临幸的机会。薄姬很是识趣,当刘邦召见她的时候她跟刘邦说:“我昨晚上梦见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这话让刘邦听了很是舒坦,想来当夜格外卖力。薄姬也确实争气,居然让刘邦一击中的,十个月后她生下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这就是刘恒。在之后的日子里薄姬再也没有得到过刘邦的临幸,有个妃子的名号其实跟守活寡没什么区别,但她从不表现出不满,也不去试图争取什么,一手把自己的儿子带大。由此我们可以粗略看到薄姬身上的一些特点:低调、忍让、善于抓住机遇。
这其实也是早年刘恒身上的一些特点,但要注意,这不是他特点的全部。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19 22:20:37 +0800 CST  
因为薄姬并不受宠,连带着刘恒这个儿子在刘邦眼里也是可有可无,看看他封的什么地方就知道了。代地那是什么地方,好听点说是出精兵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山穷水恶的地方,要不是为了生存谁人会整天什么事都拼命?况且代地靠近匈奴,如果不是和亲的缘故,一年下来能有三五个月不被匈奴人骚扰就算烧高香了。但薄姬和刘恒始终是在低调谨慎的生活着,对这不公的一切总是在默默的忍受着,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躲过了吕后的迫害,最终等到了机会。
高后八年九月,陈平、周勃为首的一班老臣把吕氏满门赶尽杀绝后决定派出使者迎立代王刘恒做皇帝。这个时候的刘恒已经在代地吹了十六七年的西北风,行事风格愈发的谨慎,面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的无以复加的馅饼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尤其是自己的手下们都认为朝廷的老臣狡猾多诈,恐怕不会是真心想立他为帝的,建议刘恒还是称病不要去长安为好。
就在众臣一边倒的反对声中,代国的中尉宋昌出来力排众议。他指出刘姓江山已经坚如磐石,哪怕是吕后这样强横的人物也不曾动摇,现在即便有大臣想作乱也不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所以大臣们要拥立刘恒为皇帝,就算不是他们的本意也是因为天下的民心所向,希望刘恒速速进京不要迟疑。
一方面是做皇帝这个世间最大的诱惑,一边是对自己安全的顾虑重重,刘恒还是拿不定主意,他只好向自己的母亲薄太后请示。可薄姬也是谨慎惯了的人,怎么拿得定这么重大的主意?既然问人已经没有办法了,无奈之下刘恒去问鬼神。刘恒宫中的术士给他请了一卦,占卜的结果是“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在我们不需解读这个卦签,只需要知道“天王、夏启”这两个字眼就够了。天王,就是比诸侯王还大的王,是天大的王;夏启,那就更不必说了,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父死子继的统治者。
那么天意也很明了了。
即便有了如此明白的天意,自己心里也非常的想去,刘恒依然不敢下去长安的决心,毕竟十几年隐忍生活让他习惯于低调和谨慎,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可不能在这个时候阴沟里翻船。刘恒思量再三,又和母亲商量后,决定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和周勃接触,试探朝中大臣们的意图。
其实薄昭哪里能试探出什么来,他是代王的舅舅,一旦刘恒即皇帝位,他就成了皇帝的舅舅,地位远非现在一个地处偏远的诸侯王亲戚可比,所以他自然是希望刘恒到中央去的。果不其然,薄昭见到了周勃,周勃只将大臣们的意愿和他一说,他便跑回代国拍着胸脯向刘恒保证,大臣们要拥立刘恒的事情是“千真万确,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不顶千尺浪,难得万斤鱼,何况是面对这世上最大的诱惑,即便是再有风险也值得放手一搏。终于冲破心理障碍,或者说终于忍不住诱惑的刘恒这下也下定决心了,即使龙潭虎穴也要去闯他一闯。于是刘恒找来主张进京的宋昌,又叫上六个有胆识的近臣赶着马车就上路去了长安。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0 19:33:40 +0800 CST  
一路无话,君臣八人来到长安城外。
刘恒来到长安城外就不再走了,而是派出宋昌打先锋再去试探陈平、周勃他们的情况。刘恒停下来的地方是刘邦的高陵,一看地方明显就是经他精心选过的,在这里万一大臣们有不利于己的举动,他自己背靠高皇帝的陵寝,仰仗着刘邦的余威想来别人也不敢放肆。还好刘恒这一切的小心谨慎都是做了无用功,群臣们早在长安城外三里的渭桥上恭候刘恒多时了。
翘首以盼把脖子都伸直了的群臣们终于看到刘恒来到渭桥上。作为拥立新君的重要功臣,周勃此时自觉高人一等得意洋洋,待到刘恒下车,群臣们纷纷跪拜在地,只有他马上独自一人迎了上去,见到刘恒也不请安,也不问好,独独躬身说了一句:“请大王借一步说话。”
既然来到渭桥,刘恒已经拿准了大臣们的意思,他心里不再彷徨犹豫,虽然面子上还是个代王,但骨子里已经把自己看作了帝国新一任的皇帝了。面对周勃的要求刘恒既不表态也不回话,权当听不见,这时候宋昌伸手拦住了还要上前的周勃,正色道:“大人如果有公事,就请在这里说;如果是私事,不好意思,王者天下为公,不听私事。”
周勃自讨了个无趣,又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就这么退回去,只好讪讪的跪下来把自己出门前就揣在怀里都揣热乎了的天子玉玺双手奉上,心想自己献玺好歹也算是首功了吧。没想到刘恒见了玉玺并没有欢喜的接过来,只是看了一眼周勃淡淡的说:“太尉大人,这事还是到寡人府邸再说吧。”周勃只能尴尬的又把玉玺揣回了怀里。
此时的周勃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代王刘恒,似乎并不想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有被人扮猪吃老虎欺骗的感觉。
满朝文武一众人等前呼后拥的跟着刘恒来到长安城里的代王府邸,刘恒和大臣们按宾主之分落座。刘恒在朝西的主人位刚坐定,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御史大夫张苍、大将军陈武、宗正刘郢、硃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为首的大臣马上又跪倒在地,请求刘恒即皇帝位。刘恒照例再次推辞说:“继承高皇帝的基业是多么重大的事情,我没有这个本事,还是请我的叔父楚王刘交来商议,由他老人家来决定吧。”
大臣们哪里肯答应,心想都到这份上了你就不要再做戏推辞了,不做皇帝那你来长安干嘛,于是大臣们都跪在地上请刘恒三思。刘恒就一连推让了三次。
这下大臣们急了,就不让刘恒坐朝西的主人位,把他拉到朝南的正位坐好,周勃跪着又把怀里揣着的玉玺双手捧过头顶,大家跟着呼啦啦的都跪倒在地,大有今天你不答应我们就不起来的架势。刘恒忙起身又推让了两次,最后他自己也觉得戏演得差不多了,姿态也做足了,表情悲伤内心愉悦的接过了皇帝的玉玺。
从此,代王刘恒就变成了皇帝刘恒。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1 20:50:19 +0800 CST  
@黄炜_ECON 2018-07-21 20:31:18
顶顶
-----------------------------
谢谢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1 20:52:01 +0800 CST  
今晚看情况,尽量多更一点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2 18:46:39 +0800 CST  
巩固帝位

做了皇帝的刘恒并没有得意洋洋,相反的行事越发的小心谨慎。因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位子是捡来的,坐得并不稳当,所以刘恒做皇帝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位置巩固下来。
为了坐稳自己的江山,刘恒首先自然是要任用自己的亲信,于是主张刘恒进京的宋昌首先得到了重用。在刘恒接过玉玺的当晚,宋昌便被任命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跟随他从代地过来的张武被任命为郎中令,其他五个随从的近臣也先后做到了九卿的高位。可当时跟他一起来的连刘恒自己一共就八个人,刘恒不得已还是得依靠原来朝廷的老臣们办事。
以周勃为首的这批老臣自认为是功臣,也自然是想要得到重赏的。在刘恒做皇帝的元年,刘恒便开始论功行赏,他认为在平定吕氏一事中出力最大的是太尉周勃,于是给周勃加封了一万户,赏金(黄铜)五千斤;出力次大的陈平、灌婴各加封三千户,赏金两千斤;杀了吕产的刘章、保管皇帝符节的纪通、撵走小皇帝的刘兴居各加封两千户,赏金一千斤;从吕禄那里诳来大将军印信的典客刘揭也被封侯,赏金一千斤;而最先起来反吕的齐王刘襄得到的赏赐是重新拿回了当年被吕雉夺走的城阳、琅琊、济南郡。
得到重赏的周勃更是得意非凡,平时退朝的时候他都是自己第一个转屁股就走人,而皇帝刘恒在殿上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自己才第二个离去。
当然,朝廷的老臣里也不全是如同周勃那样爱争功劳的人,其中也有些识趣的人物,比如陈平。陈平似乎是最早看穿刘恒内心不安的大臣,于是他主动提出因为自己的功劳不如周勃,就请求把自己右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间接的把周勃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自己躲在了背后。
根据陈平的提议,刘恒刚一即位,就对朝廷的人事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成:由周勃出任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太尉一职则给了灌婴,这样一来刘恒暂时和老臣们达成了共赢的局面。
但这仍然不能让刘恒安心。
吕氏一族在吕雉死后之所以失败,重要的原因是刘氏的号召力强大,天下姓刘,刘姓的诸侯王们随时可以出来继承大统,这些诸侯王现在就成了刘恒的心腹大患。尽管当年吕雉已经很努力的在杀了,但现在刘恒的上头还有他的叔父楚王刘交,东面有最先起来反抗吕氏的齐王刘襄,朝中有刘襄不怕死的兄弟刘章、刘兴居,自己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一旦自己那天被推翻了,他们都可能出来坐自己还没捂热乎的皇帝位,因此这些都是让刘恒寝食难安的人。
得到实惠的大臣们充分理解了刘恒的难处,于是当刘恒即皇帝位后不久便联名主张赶紧将他的长子刘启确立为皇太子。这当然是刘恒所希望的,太子是国家的根本,确立了太子后,一旦皇帝自己出了意外,至少让天下人知道合法的继承人是谁。当然大臣们的提议刘恒也没敢一下子就接受,他甚至假惺惺的表示要通过选举的方式来决定继承人的人选问题。
接下来还是老戏码,大臣们依旧是全力主张,刘恒则步步退让,和以往一样很正常的又折腾一阵子,最终刘恒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无奈”宣布立自己的长子刘启为皇太子。
然后,不正常的事情发生了。
孝文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的三月份,楚王刘交薨了;
同年,齐王刘襄也薨了;
刘襄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时刘恒下令要封赏有大功的刘章、刘兴居兄弟,便从齐国挖出两个郡来,一个给刘章做了城阳王,一个给刘兴居做了济北王,说是赏了,其实对他们兄弟仨来说基本没得到什么实惠。而且,又过了两年,刘章又薨掉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2 19:48:48 +0800 CST  
晚点看状态再更一些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2 20:15:22 +0800 CST  
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如果说刘交是因为年纪大了病死的那也说的过去,可是刘襄能有多大年纪?顶多三十出头,刘章更是二十来岁身体倍棒的壮小伙子,几年前长跑追逐加杀人还一气呵成不带喘的,怎么说薨就薨了?
我看史料上说,是因为当年反吕的时候大臣们和刘章、刘兴居有口头协议,答应事成之后让刘章做赵王、刘兴居做梁王,结果后来大臣们改主意拥立代王刘恒做了皇帝,原来的承诺就没法兑现。而且他们本来是要立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做皇帝的,这事惹得新皇帝很不高兴,才使得原本有大功的兄弟俩没能论功行赏,然后兄弟仨因为自己提着脑袋辛苦一番结果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很不爽,刘襄和刘章才郁郁而死的。
我认为这恐怕不是史实,刘襄和刘章的死必定有蹊跷。要么是被刘恒背地里下了黑手毒死的、暗杀的,要么就是被刘恒恶心死的,总之一定跟皇帝本人脱不了干系,因为就在刘章死后一个月,济北王刘兴居就反了。
孝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的五月,匈奴的右贤王率部进犯上郡,六月,刘恒命令当时的丞相灌婴率军八万五千人前去迎敌,自己还亲自到了太原督战。这时候刘兴居认为双方会陷入一场持久的混战中,于是就起兵造反,企图从背后杀刘恒个措手不及。
刘恒这个济北王也就有济北这一个郡,哪怕全民皆兵又能有多少人马?这样他还要造反,目的恐怕就不可能是为做皇帝了,更可能是为了自保,或者说他的处境已经到了反也死,不反也死的地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击拼个鱼死网破。
这或许是历史的真相也不一定。
然而刘兴居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刘恒是到了太原督战不假,而且一连逗留了十多天,可右贤王这次就是为了打家劫舍而来的,灌婴的大军一到他们就跑得没影了,这着实把刘兴居涮了一道。接到刘兴居造反的消息,刘恒马上就从太原赶回长安,然后匈奴也不管了,将灌婴的八万五千人扩充到十万,交由大将军陈武率军前去征讨刘兴居。可怜刘兴居就那一丁点人马,哪里是陈武的对手?结果陈武的十万人马一路掩杀过去,才一个月的时间刘兴居就兵败自杀。
除掉了刘襄三兄弟,刘恒对最后一个人下手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2 21:46:36 +0800 CST  
这个人就是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
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的时候,刘邦路过女婿赵王张敖的地盘,好酒及色的他到哪都老实不客气,当夜便临幸自己女婿的一个赵姓美人,第二天起早神清气爽的他也没想到善后的事,拍拍屁股就继续上路了。
没想跟薄姬一样赵美人也同样一击中的,发现美人怀孕后,谨慎的女婿可就再也没敢碰过这个身负龙种的女子,立即命人在自己的王宫外单独搭建了一间房子给赵美人住。从以往的事情来看,刘邦也不能算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事情到这里原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美人自己经过一番辛苦生下了孩子,最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现实不同于童话,赵美人的苦难随后才刚刚开始。因为被手下贯高连累,张敖不久便背上了谋反的罪名,诸侯王谋反,他身边的人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吃,赵美人也连带入了大狱。孕中的美人那吃得牢狱之苦,只得向狱卒们禀报自己怀了皇帝的孩子。原本只在外地做了一夜夫妻没名没份已经够惨了,最后腹中这个胎儿也没有成为赵美人的护身符,盛怒之下的刘邦哪里还想得起来自己睡过女婿的女人,对下面人的报告置之不理。赵美人的弟弟也曾经找宠臣审食其希望通过吕后出面替赵美人求情,可妒忌心极强的吕后一听刘邦在外面又有了女人和孩子,早恨不得她们统统死绝,哪里会替赵美人说话?最后,走投无路的赵美人在生下孩子后只能愤愤自杀。
等到贯高谋反的案子真相大白后,刘邦的火气也下来了,这才想到赵美人的事情。听说美人生下孩子后就自杀了,刘邦懊悔不已,把自己这个最小的孩子接到宫中就交给吕后来抚养。所谓近墨者黑,作为养母,以吕雉的脾气秉性本就很难指望刘长日后能长成什么样。果不其然,长大后的刘长俨然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二世祖,当刘恒做了皇帝后,做为当今皇帝唯一的弟弟,刘长的跋扈更是到了无知的地步。
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刘长入朝。尽管是皇帝的弟弟,刘长的表现也太过于直接了,他不仅出门的时候硬要跟刘恒挤同一辆车,还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刘恒为“大哥”。这让一旁的大臣们听着都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可面对这种大不敬的行为刘恒却只是微微一笑听之任之,而刘恒的纵容让刘长更加的放肆。
刘长敢于目空一切,要说他身上没有一些惊人且足以自傲的本事那也不尽然,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力气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大到能扛鼎。我们知道在司马迁笔下的能人异士中“有气力”的不在少数,但能扛鼎的只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一个是万夫莫敌的项羽,另一个就是刘长,还有半个是秦武王赢荡。因为当年赢荡跟手下比力气举鼎,虽然他鼎是举起来了,可终究力气还差了那么一点,最后一下没扶住,千斤重的大鼎从头上掉下来压断了腿骨最后重伤不治,所以赢荡勉强算半个。
有这样的背景,又有这样的能耐,刘长当然是极少把天下人放在眼里。这几天到了长安的刘长闲来无事,一想到当年自己母亲的悲惨遭遇便悲从心来,可他不敢归罪于刘邦,也不敢迁怒于吕后,便干脆把所有罪责统统推倒那个没有帮忙劝说吕后的审食其身上。某一天白天,在长安城的淮南王府邸,刘长一边喝酒一边又想起母亲赵美人的事情,他越想越气愤,正好酒劲上头,一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脆起身在自己袖子里藏了一把铁锤,带上一个下人就到审食其家敲门。
这时候的审食其已经不是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基本上处于赋闲在家的状态,淮南王赏脸亲自上门找他审食其哪有不去迎接的道理?正当审食其准备给刘长请安的时候,刘长冷不防从袖子里掏出铁锥就给他来了一招天灵碎裂。审食其又没有练过铁头功,就算练了也没来得及运气发功,一下子就被刘长砸得脑浆四溢,可怜审食其临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
锤杀了审食其,刘长命令手下把审食其的人头割下来别在自己的裤腰带上,然后径直奔皇宫而去。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3 22:59:51 +0800 CST  
进到宫里见了皇帝,还没等刘恒发问刘长便主动交代说,他刚刚把辟阳侯审食其杀了。然后刘长开始痛诉他认为的审食其该死的三大罪状:一是自己的母亲无罪枉死,审食其没有力争;二是赵如意母子无罪被杀,审食其也没有力争;三是吕后杀刘氏宗室的时候明明不对,审食其还是没有力争。所以审食其是国贼,我现在杀了他是为国家除了一个奸臣,如果大哥认为我做得不对就请治我的罪。
刘恒沉默了一会,只回了一句:“你是我弟弟,治罪我看就算了吧。”
审食其毕竟是列侯,又当过左丞相,尽管个人能力一般,可无能又不是犯了死罪,就这么被刘长杀了让大臣们感到惶惶不可终日,而文帝一味的纵容让刘长更加忘乎所以。回到淮南国的刘长甚至开始无视朝廷的汉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淮南国中搞了一套法律出来。不仅如此,刘长把自己出行的车马仪仗也比照皇帝一样的规格和样式,自己发出的命令也比照皇帝一样的称“制”,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大哥刘恒一样的存在。
这时候大臣袁盎担忧的上疏刘恒说:“现在有的诸侯太过于骄横,将来恐怕会生出祸患来。”刘恒的反应也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而对于刘长的所作所为,他一样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这样一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刘长一样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来恐怕大家都不会奇怪。
到了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的时候,刘长已经发展到公开驱逐朝廷在淮南国指派的官员,然后自己任命亲信,且草菅人命枉杀无辜的地步,甚至还比照皇帝封天下的权力自己给自己的下人们封侯。
都已经不像话到这个地步了,文帝也只是下诏书斥责了他一下而已,可就这么一下刘长也不高兴,不高兴的结果是他决定造反。于是,刘长派人联络了匈奴和闽越,他自己准备以辇车四十辆反出谷口(地名)。
请注意,不是我打错了,也不是你看错了,确实是辇车四十辆。
从“四十”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刘长的智商已经低到一个常人不可理解的境界了。
这样的造反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刘长的阴谋败露后文帝让人把他押到了长安治罪。大臣们哪里肯放过这个治刘长罪的机会,而且刘长的罪行确实证据确凿,于是大臣们联名上书“按律当斩”。这时候刘恒还是不同意大臣们的决议,他自己最后给刘长定罪是“废王爵,流放蜀郡”,并严令即便是流放了,地方上仍要按时供应刘长每天五斤肉、两斗酒,还允许他携带平时最宠爱的十个姬妾一起随行。
现在看来,以往刘恒对刘长所作所为的纵容并不是出于爱护,而是在循序渐进把一个没有头脑、没有判断能力的年轻人不知不觉中推向覆灭的深渊,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两个字——“捧杀”。
大臣们也不都是傻子,有的人对刘恒的心思还是看得蛮透的,比如之前提到的袁盎。当他得知刘恒对刘长谋反案宣判的决定时,就再次提醒刘恒:“陛下长久以来对淮南王纵容惯了,他这个人又是性子刚强的人,现在把他流放到蜀郡恐怕他会受不了,到时候万一淮南王自杀了,陛下还是逃不过一个杀弟弟的骂名。”
刘长理所当然的继续装傻,他告诉袁盎,我只是在考验考验他,让他吃点苦头长点记性而已。
结果不出袁盎所料,一方面刘长是皇帝钦定的谋反犯,沿途的官员谁也不敢揭囚车的封让刘长下来活动,另一方面刘长也确实硬气,直接就在囚车里绝食寻死,就这样囚车一路前行一直到路过雍县。雍县县令胆子比较大,皇帝又没有说不能打开囚车,干嘛不让犯人下来透透气?可等他打开囚车栅栏上的封条的时候,才发现刘长已经死去多日了。
等刘长的死讯传到长安,文帝这才假惺惺的问袁盎:“之前没有听你的劝告,现在淮南王真死了,该怎么办?”
袁盎看了看文帝,淡淡的说:“人都死了还能怎么办,陛下您放宽心罢。”
刘恒还要继续装傻:“如果一定要善后,你说怎么办?”
袁盎想必心里也是一阵的冷笑,他回答说:“要不陛下就杀了丞相和主管司法的御史大夫向天下谢罪吧。”
刘恒默不作声,第二天发布了诏令,将一路上没有给囚车开封的县令都抓来杀掉,然后把刘长就近葬在了雍县。
至此,他的心头大患终于被除去了。
刘恒捧杀弟弟的过程自认为只是百密一疏,然而当时间逐渐流逝,民间的百姓逐渐也清醒了过来,或多或少的猜到了刘恒的心思。在刘长死后的第六年,当时民间便开始流传一首暗讽文帝的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一时间歌谣广为传唱,搞得刘恒好不尴尬。
然而,不管怎么样,现在刘恒的长辈没有了,兄弟没有了,像样的侄子也没有了,他终于坐稳了皇帝这个位子,可以放心的一展自己的抱负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4 20:37:10 +0800 CST  
汉文帝的“文”
刘恒做了皇帝之后,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形势使然,一方面出于坐稳自己位子的需要,他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鼓励生产的政策来换去民心。
这些政策和举措大部分是历史上很多所谓有为的君主都曾经使用过或做过的,包括亲自下地劳作来鼓励耕种(当然也就摆摆样子);减少刑罚,比如下令废除肉刑、又废除了吕后当年想废但没正式废除的连坐法和妖言罪;减少政府支出,比如下令让待在长安的诸侯们之国;还有就是勤俭节约减少开支。最有名的无过于有一次刘恒想建一座露台,结果找手下人估计了一下大概需要百金的预算,刘恒就表示这相当于十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总资产,怎么能就这么浪费呢,露台的事还是算了。
这些事倒也还罢了,毕竟要做一个明君,体恤百姓只能算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历史上那超过一个加强连的皇帝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而刘恒作为明君,确实有些事情确是除了他,少有其他皇帝能做到的,比如说平定南越。
南越大概相当于现在越南、广西、广东的大部分,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当年秦始皇发兵五十万人征服了南越地区,置桂林、南海、象郡,到了秦末天下大乱,南海龙川令赵佗趁乱而起,兼并了桂林、象郡,自称南越武王,只能算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土皇帝。汉初的时候,出于安定社会的需要,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正式任命赵佗为南越王,国都番禺就在现在的广州市。赵佗得了封号,也是心满意足,十几年来两家相安无事。到了吕后当政的时候,处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吕雉听信了手下大臣的建议禁止在匈奴和南越的边市流通铁器。大臣们觉得铁器有什么用?匈奴人既不耕田也不种地,拿了铁器只能是去锻造兵器反过来侵略我们汉朝。
可这下子赵佗不干了,南越人也是吃米长大的,没有铁器,社会生产力就会大幅下降,社会生产力下降了粮食就不够吃,莫不是等到时候全南越的人饭都吃不饱了你们才来把我一举吞并吧?于是赵佗老实不客气,不称王了,扯起大旗改称南越武帝,同时发兵攻打邻近的长沙郡,公开和汉朝对立起来。
赵佗之所以敢于造反,在于南越地区独特的区域特点——岭高林密、气候潮湿、瘴疠横行。现在两广地区的人们或许没有体会,两千年前当地那种自然环境是长期生活在中原的人所无法适应的。赵佗亲身经历过当年秦始皇平定南越的战役,五十万人的大军前仆后继完全是靠人海战术堆进去的,期间军队的非战斗损耗远超出战争所直接带来的伤亡,其艰苦程度甚至文字不能表达。
面对赵佗的造反,吕后派隆虑侯周灶做将军带领几万军队前去征讨。可这次汉军比二十几年前的秦军更加不济,周灶出门就没想过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一上来就遇到了岭南闷热的三伏天,部队根本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一路上不断有士兵中暑倒下或染病身亡,几个月下来大部队连阳山岭都没法翻越,更别说去攻打南越了。又过了一年,吕后也死了,朝廷干脆就把周灶的部队撤了回来。
看汉朝不能拿自己怎么样,这下赵佗更加得意忘形了,他干脆让部队经常在边境上来回示威游行,又重金收买了闽越、西瓯等地做为南越的附属国,自己摆出一副大国天子的姿态来。
刘恒要巩固统治,就要做出一些成绩来不能让别人小看了自己,解决吕后所不能解决的南越问题当然十分必要。
既然武力硬来不能解决问题,刘恒决定给赵佗来软的。他先派人查清了赵佗的祖宗八代,知道赵佗的祖籍在定真后,刘恒马上派人把赵佗的祖坟保护起来,还安排专人按时祭祀。不仅如此,刘恒还把赵佗当年遗留在中国的亲属招到政府做官,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然后又找来当年曾经出使过南越的陆贾,任命他做太中大夫,命令陆贾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和礼物再次来到南越。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5 20:41:36 +0800 CST  
从没想过点击会过100万,小小激动,提前更了,现在去吃饭了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5 20:50:24 +0800 CST  
赵佗见到了老朋友陆贾自然就知道了汉朝皇帝的意思,接过陆贾递上来的文帝的书信便读了起来。刘恒的这封书信写的很有意思,集中体现了刘恒执政似柔实刚,“文”的思想理念,我大概的把信件内容记述出来以飨读者:
我是高皇帝偏房的儿子,从小不受宠爱,奉命在北方的代国守卫边疆。代国那个地方及其偏远,我天资又不高,书也没好好念,就一直从来没跟您通过信(先自降地位介绍一番)。您应该也知道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高皇帝去世后孝惠皇帝也去世了,所以吕后才出来主持朝政。然而很不幸,吕后当政不久就病了,结果她的那些亲戚就在朝中乱来,吕后也没办法管理他们(反正他们都死了,就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好在全凭朝中大臣齐心协力才把那些吕姓的乱党全部剿灭,我是因为诸侯和大臣们强迫着才不得不出来接手这个摊子的(委屈得紧,做的不好也不要怪罪)。现在我当了皇帝,就听说您曾经委托隆虑侯周将军寻找您失散多年的弟弟,还要求把首先挑事的长沙王的两个将军免职。现在我按您的意思把将军博阳侯给查办了,你的亲弟弟还在定真的老家,我也派人找到了,还自作主张派人帮您修了修您家先人的坟墓(这事做得还不错吧?)。前些日子听说您派兵到边界去不停的骚扰,那样只能是苦了长沙的老百姓,可这样对于贵国难道就只有好处吗?如果您坚持一定要这样(我就只好开战了),结果必然是让将士们多增加伤亡,这会害的别人的妻子变成寡妇,别人的孩子变成孤儿,别人的父母变成孤老,这就相当于得到了一种好处却失去了十种好处,这样的事情我是一百万个不情愿做的(我想你也是吧?)。我也问过朝中的大臣们,能不能按您的意思再重新把边界调整一下,大臣们说边界那是高皇帝定下来的,不能变更。这让我也没有办法(有本事你找刘邦说去)。现在我想通了,即便得了您的地盘,中国也大不了多少;得了您的财宝,中国也富不了多少(不要逼我,我比你强得太多。),所以从今天起服岭以南的地方就由您自己去管理吧。可是呢,您现在也称了皇帝,我们两个皇帝之间没有互通使节,这样不好,容易起争端,争执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是仁义的领导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让我们摒弃前嫌从今以后就互通使节吧(话到这个份上再不臣服你就理亏了)。我这次叫陆贾来就是这个意思,表达表达我的心愿,希望您同意我的观点,不要再来边境骚扰了(不要逼我出手)。最后,随信送上上等的棉衣五十件,中等的棉衣三十件,下等的棉衣二十件(就两广那天气,你想捂死赵佗呀),祝您在家没事的时候多听听音乐,不时的去慰问慰问下周边的国家。
赵佗看了刘恒的信,大概是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吓得屁滚尿流,马上跪下来磕头认错,让手下把皇帝的旗号全都扯下来丢掉,然后给刘恒写了一封回信:
野蛮地区的老头子赵佗冒死罪斗胆写信给皇帝陛下,我是前朝在南越的官员,蒙高皇帝赏赐我做了南越王。到了孝惠皇帝的时候,比照先帝的意思对我也是多多赏赐,可是到了吕后当政的时候,她把我们当下等人看,命令不得给我们金属、铁器、农具,让我们怎么种地;马、牛、羊这些牲口在边境交易也只给公的不给母的,让我们种都没法配(您看这像什么话)。我这就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被她这么折腾几年下来剩下的马、牛、羊都老了,我怕再过些时日连祭祀的牲口都不够,要是因为这个得罪了神灵就不好了。所以我曾经三次派出使者去朝廷中反映情况,可派去的人都被吕后扣押了,又听外人传说吕后把我在中国的亲戚都杀了,祖坟也刨了(实在是走投无路)。这时手下的人对我说,我们南越在朝廷中没有地位,在外面有没有什么名声,要是不称帝人家都看不上你(所以说这也不是我的主意)。再说我南越旁边的那些什么闽越之类的小国,全国上下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几千人,却也称王,所以我南越好歹也堂堂有几十万人口,所以就斗胆称了帝。其实我就是心里郁闷自己在这里娱乐娱乐,也没敢出去和谁争天下。可吕后却大发雷霆,削去了我南越的国籍,又断绝了双方的往来(都是她的错)。我当时疑心是长沙王在朝中说了我的坏话,所以才发兵去教训下他。现在蒙陛下宽宏大量,我感激不尽,从今往后一定专心侍奉陛下,再也不敢有其他的想法了。
刘恒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搞定了十万大军也不见得能搞定的南越,而且终赵佗一朝也再没给政府添过乱。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另外,对于赵佗这个人其实还是有个疑问,他的生年我们知道的不是很详细,他死的那年倒是很清楚,是在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这个时候秦朝已经消失快七十年。考虑到赵佗本人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将军,受命作为副将跟随任嚣平定南越,当时再年轻也应该在三十岁上下,最后加上南越平定到二世亡国这几年,这样算下来赵佗临终时怎么也在百岁以上了,比照国内外几千年的历史,似乎从没有过一个帝王君主能有如此长久的寿命。
所以,史书在这里大概出了一点问题。
楼主 上医治国1984  发布于 2018-07-26 20:51:51 +0800 CST  

楼主:上医治国1984

字数:439768

发表时间:2018-05-31 06:35: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1 18:32:16 +0800 CST

评论数:344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