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原因,自然更会知道,为什么许多时候,大哥通常总会选择下策了。
因为选择下策,是控制手下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开局的时候,通过云遮雾罩、似是而非的理由,让大家跟他一块造反;在这种背景下,大家想拒绝他,难度比较大;而且跟随他,也没有多大的风险。
比如,安禄山在开始造反时,说自己接到皇帝秘诏,让大家跟他一块率军讨贼。虽然说,这种谎话就是狼吃鬼的谎话。但是说一千道一万,现在安禄山是最高指挥官,而且也没有公开打出造反的旗帜,你拒绝他的命令,风险、难度都很大。[注8]

而接下来呢?安禄山先选择容易进攻的目标,一路势如破竹,并且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注9]
在这种胜利下,大家容易获得各种实惠;更容易对造反的前途产生幻觉,那就是造反的风险很低、造反成功的概率很大,而且实惠多多!

这就好像,大哥领着小弟混黑社会,小弟开始还心怀恐惧,深怕受到法律制裁。但是跟着大哥的结果,却是吃香的喝辣的,走在街上倍威风,难免会觉得这就是正道,于是就决定在这里混前途了;在此过程中,在接连犯上几桩案子,明天想退出,也是顾虑重重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5 09:55:49 +0800 CST  
走到这一步,大家就会跟着叛乱力量越陷越深了。
而叛乱的残酷性,到此时才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但是大家已和安禄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至少各层的骨干力量,已不愿意轻易跳下安禄山的贼船了。因为跟着安禄山,现实的、虚幻的利益在刺激着他们;而背离安禄山,各种不确定危险会让他们恐惧。

此时,再投降政府的前途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无非是被政府简单的改编之后,依然送到战场上当炮灰,而且还因为政治问题,前途更加暗淡。

造反的前途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乐观的想像,也许会有光明的前途等着自己,只是前途会充满坎坷、崎岖。

总的来说,到了此时此刻,大家心中的憧憬、幻想、恐惧、刺激交织在一起,推动着他们一路向前走。
而且在那种环境中,肯定天天都是没完没了的洗脑教育,任何敢对造反前景报以怀疑、否定的人,都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惩罚,而大家天天听到、高呼的,永远是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们。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5 09:56:11 +0800 CST  
只要叛军能一直保持进攻状态,能一直有胜利消息传来,大家自然不会轻易跳离这条贼船。因为简单的去看,叛军的前途就是充满光明的!
所以,安禄山现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不断用进攻、进攻、再进攻证明自己的实力;用不断的胜利、胜利、胜利,鼓舞跟随者的斗志。只要这种状态保持着,开始胁迫上贼船的人,就会因为眼前的实惠,未来的幻想,以及失败的恐惧,而选择站在这条贼船上。

当然了,因为相关的力量因此凝聚起来的。所以安禄山的进攻态势停止、而且不断有失败的消息传来,安禄山集团就会面临砖崩瓦解的危险。

但是此时,河北地区的普遍军政长官;还没有和安禄山建立起这种巩固的关系。
他们的官职、地位,并不是安禄山给予的,而是大唐皇帝给予的。所以,对安禄山而言,河北地区的普遍军政长官,政治可靠性都非常低,因为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想着跳离这条贼船。
而随后的反复清洗、站队,会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十字路口的选择 河北军政长官的矛盾心情
[注1]:阿史那承庆、安太清、安守忠、李归仁、孙孝哲、蔡希德、牛廷玠、向润客、高邈、李钦凑、李立节、崔干佑、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干真皆拔行伍,署大将。
[注2]:禄山惧,欲还范阳,召严庄、高尚责曰:“我起,而曹谓万全。今四方兵日盛,自关以西,不跬步进,尔谋何在,尚见我为?”遣尚等出。凡数日,田干真自潼关来,劝禄山曰:“自古兴王,战皆有胜负,乃成大业,无一举而得者。今四方兵虽多,非我敌也。有如事不成,吾拥数万众,尚可横行天下,为十年计。且高尚、严庄,佐命元勋也,陛下何遽绝之,使自为患邪?”禄山喜,道其小字曰:“阿浩,非汝孰悟我!然则奈何?”
[注3]: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注4]: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馀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注5]: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余骑。
[注6]: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牢之惧,使敬宣之京口迎家,失期不至。牢之以为事已泄,为玄所杀,乃帅部曲北走,至新洲,缢而死。
[注7]:朝义饭,军亦饭,饭已,军子弟稍稍辞去。朝义流涕骂承嗣曰:“老奴误我!”去至梁乡,拜思明墓,东走广阳,不受。谋奔两蕃,怀仙招之,自渔阳回止幽州,缢死医巫闾祠下。
[注8]: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五万,号二十万,师行日六十里。
[注9]:时海内久 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擒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5 09:56:35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怪盗基德OJ、、大有行、ty_13331298、彼是方生之说也、致远悠扬 、浮萍随浪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六节 十字路口的选择 河北军政长官的矛盾心情

因为在造反前,安禄山就是河北最高军政长官,而且在河北经营时间很久,所以军事行动一旦展开,马上就席卷了整个河北地区。

河北地区的军政长官,面对此情此景,心理可谓矛盾极了。因为他们现在的行为,从理论上就是附逆啊。如果他们随后什么表示也没有,安禄山取得了胜利,他们自然还能舞照跳马照跑;如果安禄山失败了,他们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因为一个附逆的政治污点,足以让他们的前途充满阴影。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地区的军政长官,虽然大多选择了不战而降。但是都也想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现在依附安禄山,只是迫于眼前的形势,其实他们是忠于大唐帝国的!
这一切,与忠君爱国本身并无多大关系。
单纯的利害关系,就足以让人们不敢坚定的站在安禄山一边。因为从占据的地盘来说,安禄山占据着河北一个省,就想与占据着二十多个省的大唐帝国斗;想一想也太夸张了。
最简单而言,你是河北地区的军政长官,在当时背景下,完全基于利害关系,你敢坚定的站在安禄山身后吗?估计是不敢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1:55 +0800 CST  
当然了,大家只要有心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机会多的是。
因为现在的安禄山,必须得用不断的进攻、不断的胜利,去鼓舞大家的信心、斗志。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前线传来的消息是,安禄山今天席卷了河北省;明天席卷了河南省;后天席卷了山西省、陕西省;大后天席卷了山东省、安徽省.....;那站在安禄山身后的人,自然会越来越信心。
而站在大唐帝国一边的人,自然会越来越没有底气,因为这样看来,大唐帝国还真有要玩完的节奏。

反过来说,如果安禄山困守河北一隅之地;向南不能攻克河南;向西不能攻克山西;至陕西、安徽、山东,更接近都不能接近。那站在安禄山身后的人,肯定都会想着找机会跳下贼船,因为就安禄山这种表现,肯定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只要安禄山分兵继续向前进攻,留守河北的叛军就会变少,而且在普遍地区恐怕也就是三个鬼子领着一群伪军控制一个县城的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地区的普遍军政长官,只要想站回大唐帝国一边,简单的看,应该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但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河北地区的普遍军政长官,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那就是,继续站在安禄山身后,给安禄山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勤保障呢?还是选择杀掉留守的鬼子,挂起大唐旗帜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3:16 +0800 CST  
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你继续站在安禄山身后,给安禄山叛乱提供各种后勤保障,明天安禄山被围剿了,你这个附逆的罪名估计没的跑;因为一个县城就是三个鬼子,你还死心塌地给鬼子办事;你说你不是汉奸,谁信呢?
当然了,退一步说,你害怕鬼子前来报复,所以面对三个鬼子也不敢反抗。这个政府也愿意理解你、人民也愿意理解你。问题是,有不怕死的忠义之士,纷纷起来杀鬼子,让大唐的旗帜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飘扬,在这种背景下,你还死心塌地的给鬼子当差办事,这怎么解释呢?
在这种背景下,你可千万不要说你害怕叛军报复,所以不敢不听鬼子的话。
因为你们这么害怕安禄山,就不怕大唐皇帝啊?你们么这欺善怕恶,不怕雷劈啊!看来大唐皇帝不发威,你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啊?
总而言之,忠于大唐皇帝而死,那是荣,你死了,政府会追封你为烈士,会让你的家属享受烈士家遗属的待遇。
再总而言之,跟着叛军混而死,那叫耻,你死了,政府也不会放过你,总而言之,你死了,政府会定性你为乱臣贼子,你的子孙后代也永世不得翻身。
一切只能怪大唐皇帝从前太心慈手软,所以让你们连这种最基本的荣辱观也整不明白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4:15 +0800 CST  
这就是乱世的困惑,这就是乱世的残酷。
一边是李大哥,一边是安大哥,你想跟谁混?
李大哥手里拿着血淋的大刀,在这样问你;安大哥手里拿着血淋淋的大刀,也在这样问你!
你想跟李大哥混,安大哥随时会赏你一刀;你想跟安大哥混,李大哥随时也会赏你一刀。你一会儿跟着李大哥混,一会儿跟着安大哥混,就有可能让两个大哥来回砍你。
关键是,你不论跟着谁混,也有可能被他们驱赶着去当炮灰。

如果处于那种时代,你会跟着谁混呢?
单纯基于利益考量,跟谁混最有利?如果你说,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当然是跟着安禄山最有利。对此我只能说,你的判断力实在有问题。
事实上,许多这样思考问题的人,很快就让义头砍了,甚至全家都让义军杀了。如果上天重新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还会这样选择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4:39 +0800 CST  
所以在安禄山军事主力大举南下中原后,河北地区的军政长官,就开始试探着交换意见了。总而言之,我们这样站在安禄山身后,好像不是个事呀!如果大家都流露出类似的意思,就可以再进一步串联了。[注1]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串联工作就会持续扩大,并且开始商量如何灭掉自己境内的鬼子。
再往后呢,大家就开始纷纷开始砍杀自己地盘上的鬼子。于是安禄山留守河北各地的军政长官,纷纷被人砍了脑袋;然后,河北24个郡,只有6个郡还挂着安禄山的旗帜。[注2]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河北军政长官纷纷起义的背景下,还有6个郡挂着安禄山的旗帜呢?
是因为这个六个郡的军民政治觉悟差劲吗?显然不是的。这是因为这六个郡都是安禄山重点防守的地方,这种地方通常都会驻扎大量的军队,所以当地军民自然不敢不敢轻易选择起义。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8:20 +0800 CST  
因为类似的原因,相关的串联工作,一直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范阳的军政长官,却一直在犹豫不决。
虽然有人一再告诉他,现在有一套不世的富贵就摆在您面前,就看您把握不把握了?现在安禄山闹得这么欢,您在他老巢捅他一刀,直接把他捅崩盘了。叛乱平定后。政府不给您记首功,给谁记首功啊?

留守范阳的最高军政长官听到这种游说,难免是怦然心动。
但是他知道,这里可不比别的地方,所以难免会犹豫不定。更主要的是,这里真的与别的地方不同。
别的地方鬼子很少,所以各种串联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保密工作也容易做好。第一、鬼子人少,他们得到信息的渠道本来就少;第二,鬼子人太少,有人想当汉奸告密,也会考虑它的后果。
但是范阳的鬼子太多,所以保密工作根本没法去做,于是范阳城最高军政长官接受敌人游说,并且开始试图背叛安禄山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于是这个试图站回大唐帝国一边的范阳最高军政长官,被叛军杀掉了。[注3]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29:41 +0800 CST  
因为安禄山需要不断向前进攻,所以对于河北24个郡,只能在六七个郡留守大量军队,重点防守,其它地方都是接近不设防的状态。

第一个需要安禄山重点防守的郡,自然是范阳。因为这里是安禄山的老巢;安禄山嫡系的家属都在这里,如果这里突然被义军光复了,那可坏事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范阳自然会屯有重兵,而且紧邻范阳的卢龙、密云、渔阳三个郡,也需要驻扎大量的军队。

第二个需要重点防守的郡,自然是邺城,邺城在河北的军政地位有多高,只有我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有所了解,自然就会知道了。
袁绍的大本营是邺城;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大本营也是邺城;后来,石勒、石虎的大本营是邺城;再后来,慕容俊、慕容垂的大本营也在邺城;高欢、高洋的大本营也在邺城。
扯得再牛X一点,邺城也是传说中的六朝古都。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都在邺城。
而晚唐五代,邺城为中心的地区,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博军区。
只要知道邺城这种历史地位,自然就会明白,安禄山为什么会重点防守这里了。当然了,因为邺城的军政地位这样高,紧邻邺城的汲郡,也是叛军重点防守的地区。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背景下,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河北各郡纷纷挂起大唐旗帜时,这六个郡却依然还会悬挂安禄山的旗帜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0:29 +0800 CST  
在上述六个郡之外,还有一个郡,也是安禄山重点防守的地区,那就是常山郡。
安禄山之所以需要重点防守常山郡,是因为常山郡位于井陉附近。井陉可非同小可的地方,这是山西进入河北的最重要通道。

因为常山郡处于山西、河北交界的重要枢纽位置,所以这里的军政长官,更得认清形势。因为政府军从山西大举反攻河北时,第一站就是这里。如果你一心站在安禄山一边,等政府军杀回来,会怎么对你,你自己可以想象。
而且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光复常山郡,也不是多难的事,因为安禄山虽然在常山郡配置了强大的阵容(三个高级别的嫡系小弟坐镇这里),但是嫡系的军事力量却非常有限。因为常山郡的叛军说到天上,也就七千人;而就人们的判断,这七千人也是以伪军为主,真正的鬼子也就一百多人。[注4]

安禄山没有在常山郡配置大量的军队,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山西的军事重镇大同控制在安禄山手里。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军想从山西反攻河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常山郡太守是颜杲卿,他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安禄山认为他的政治可靠性比较高,关键是,安禄山又让颜杲卿的子弟都到自己大本营工作(一方面表示亲近,另一方面这就是人质)。所以更觉得颜杲卿的政治可靠性没有问题。[注5]
第三、说来说去,安禄山需要把最多的兵力用于前线,追求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在这种背景下,在河北地区他能少留兵,就尽量少留兵。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2:09 +0800 CST  
但是不管怎么说,常山郡站回大唐帝国一边,也有着很强的操作性。
从力量对比看,常山郡大约也就是三个鬼子控制一个县城的格局。
关键是从善后的角度来看,常山郡背靠山西,随时可以从大后方向得到援助,安禄山就算派军来报复,也不容易攻克常山郡。
在这种背景下,常山郡很快就达成共识站回大唐帝国一边。于是安禄山留守常山郡的三个高级军政长官,都让义军给灭了。

看我这样分析问题,许多看惯英雄传奇故事的人,多少有点难以忍受,因为在他们看来,我这这是在贬低颜杲卿等人啊。因为按我的逻辑,颜杲卿之类的人,也都是经过利害盘算,才选择坚决拥护大唐帝国的。
问题是,这不是事实吗?
在最初条件不具备时,颜杲卿等人,就是接受了安禄山的委任状、官职啊。如果安禄山一直可以在常山郡保持强大的压力,他们肯定也会一直接受这种事实。
更主要的是,就算他们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家都愿意接受这种事,他们想改变,也不会有多少人响应啊!

问题是,安禄山的军主力会因为战略需要,不断调离河北地区。
看着整个河北地区的叛军越来越少,常山郡的军政长官,自然是蠢蠢欲的想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河北普遍地区的军政长官,其实也是蠢蠢欲动的想站回大唐帝国一边。
失去这种背景下,颜杲卿忠义无双,又能产生多大的威力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4:04 +0800 CST  
当时的常山郡,有四个高级军政长官。
卿杲卿、李钦凑、高邈、何千年。除了颜杲卿,其它三个人都是安禄山的标准嫡系,因为他们都是安禄山造反的主要推动者。李钦凑是安禄山的干儿子[注6];高邈、何千年都是安禄山的腹心之人。[注7]

结果呢?四个人都很快死了。
李钦凑在颜杲卿的运作下,很快被砍了脑袋;高邈、何千年在卿杲卿的运作,被押送到长安城正法了。
随后不久,颜杲卿被安禄山反攻倒算,杀掉了!

单纯的基于利益关系。你说这四个人,谁会羡慕谁呢?
说到死亡时间,最多也就相差十几天吧。但是死的原因、结果,那可差别大了。
站在安禄山身后的三个,死的原因,那就是附逆;而站在大唐皇帝身后的颜杲卿,死的原因就是忠义。
至于结果就不用说了,因为附逆而死的人、与忠义而死的,死后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别的,遗属享受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

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一个人有机会选择,会选择当颜杲卿,还是会选择当李钦凑、高邈、何千年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6:05 +0800 CST  
看到这里,我常常在想,高邈、何千年被义军俘虏后,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人沦落到这种地步时,也有上中下三策选择。
上策自然是英勇就义,总而言之,你们这些大唐皇帝的走狗,别看你们今天闹得欢,明天会有人和你们拉清单的!我们死了,也是为忠义而死的,关键是,我们安大哥会替我们报仇的!而你们现在还为昏君李隆基卖命,真是执迷不悟的可以!我希望你们会迷途知反,跟着安大哥共建新王朝!总而言之,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再总而言之,我从追随安大哥起义开始,就早已做好了随时献身的准备。
下策呢?自然就是哀号乞降。总而言之,我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安禄山逼的,请给我个机会,我一定会将功赎罪的。总而言之,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只要愿意饶我一命,让我干什么都可以!
中策呢?自然是没完没了后悔哀叹。总而言之,我为什么要鬼迷心窍的跟着安禄山造反呢?但是,他们也不会哀求谁,因为他们知道,哀求是没有用的;当然了,他们也不会发表慷慨讲话,因为他们内心已是充满了各种软弱可怜的情绪。

哪种选择好呢?这个很难说。高邈、何千看会做出哪种选择呢?就我理解,肯定是上策;如果他们选择下策,史书没有道理不去记载。
关键是,他们现在选择上策(英勇就义),安禄山代表的军政集团会把他们视为英雄、烈士,他们的亲属会得到各种优待;如果他们选择了下策,最后依然难逃一死(活命的概率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大唐帝国会视他们为叛逆、安禄山也会视他们为叛徒、他们亲属也会因为他而遗祸无穷。
但是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此情此景,虽然理智告诉自己,一定要站直了,千万别腿软,千万要不哭泣,更不要尿裤子,但是身体有时候真的不由自己。
但是对于各种乱世豪杰,不管他们是传说中的好人,还是传说中的坏人,通常很容易克服这一关。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早已习惯了克服自己心中这种软弱可怜的情绪。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恐怕很少受到相关的训练与强化。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他们看到有人视死如归时,才会觉得他们是超然于利益之上的。其实呢,在许多时候,逃避有用吗?哀求有用吗?两退发软有用吗?尿了一裤子有用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7:34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常山郡突然挂起大唐的旗帜,是促使河北各地,普遍挂起大唐旗帜的重要推力。
因为常山郡光复,意味着政府军从山西进入河北的通道,彻底打通了。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更得掂量好政府军反攻河北时的后果。
而且,颜杲卿在呼吁河北各郡军政长官,及时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时,就是说山西通往河北的通道已打通了;政府军马上就要从山西大举杀入河北了。请大家考虑好后果,总而言之,现在及时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有功无过;如果继续站在安禄山一边,小心和你们拉清单。[注8]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各郡都开始纷纷选择了挂起大唐旗帜。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安禄山与大唐皇帝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尤其是听到各种似是而非的政治宣传时,人们对于站在安禄山一边,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更主要的是,说一千道一万,大唐帝国围剿叛乱胜利后,曾经站在安禄山一边的人,肯定需要接受一轮接一轮的政治审查。换而言之,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你曾做过什么?如果你只是迫于形势跟安禄山混,只要环境允许,就会尽力为帝国、皇帝、百姓做事,政府会给你机会的;问题是,如果你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禄山一边,尤其是义军如野火一样出现时,你依然无动于衷,这个就比较难说了。

现在的问题是,大唐帝国会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吗?
从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
大唐皇帝控制着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几千万的人口;一旦进入战争期间,可以动员组织的军队有百万;安禄山占据着多大的地区、控制着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军队呢?
关键是,有多少人敢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禄山一边呢?所以乐观的想象,估计都不用大唐西北军大举出击,仅政治攻势就足以让安禄山集团瓦解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39:10 +0800 CST  
按理说,颜杲卿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并没有明显错误。
因为从正常情形去看,叛军现在深陷中原战场,就算听到各郡纷纷背叛自己,也无法迅速采取强有力的采取报复措施。但是很不幸,叛军在中原战场进行的异常顺利。
安禄山亲率叛越过黄河后,仅仅8天时间,就攻克了汴梁为中心的地区;又用了4天时间,就攻克了洛阳为中心的地区,随后两三天时间,又不战夺取陕郡、临汝、弘农、济阴、濮阳;又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打到潼关脚下![注9]

在这种背景下,叛军自然可以更从容的、更迅速的调集军队报复河北的叛乱行为!
于是,常山郡挂起大唐旗帜仅仅八天,叛军就大举来包围了常山郡。

如果中原战场上的军政长官,稍微给点力,把叛军在中原战场上多拖一个月时间,会是什么结果呢?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是这样,颜杲卿在常山郡就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战事,而且河北的局势就会更有利于大唐帝国一边。但是很不幸,中原战场的军政长官,实在太不给力了。
所以,中原战场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向唐玄宗汇报战事时,唐玄宗看都不看。总而言之,我当时派头猪过去,肯定也不会比你干得更差劲!再总而言之,你还有脸活着回来见我?我现在杀了你都不解恨![注10]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41:50 +0800 CST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种意外,估计颜杲卿还是有救的。至少在颜真卿后来的回忆录中,颜杲卿肯定是有救的。[注11]
问题是,在关键时候,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也掉了链子。于是,颜杲一再对太原请求救援,总而言之,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但是,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不动如山!于是,常山郡很快沦陷了。[注112]

常山郡沦陷后,颜杲卿被押到安禄山那里。
此时的颜杲卿大约也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是英勇救义。换而言之,面对死亡、面对非常残忍的死亡方式,依然不忘大骂安禄山,更不忘发表振奋人心的忠义演说。
下策,自然是哀号求饶。总而言之,一切都是我的错。希望安老大再给我个机会,这一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中策呢,自然是沉默,换而言之,他不会发表忠义演说,也不会痛斥安禄山,因为惹恼了安禄山,有可能会让自己死的更残酷;当然了,他也不会哀求安禄山,更不会心存侥幸希望逃过这一劫,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是徒劳的,只会让自己死前出尽丑态罢了。
单纯的基于利益,哪种选择好呢?
这个,我在分析高邈、何千年被俘时,已分析过了。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选择上策,你就是大唐的烈士,遗属会受到各种优待;如果选择下策,活命的机会其实等于没有,但是会被定性为叛徒,遗属会因此蒙羞。

从理性的考虑,这种利害关系很容易思考出来。但是事到临头,没有坚定的信念,恐怕还是会拉稀的,虽然明知道哀号求饶,只会让自己在临死前丑态作尽,却依然忍不住会让软弱、侥幸的心理控制自己。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44:25 +0800 CST  
对于叛军而言,也许就是希望让颜杲卿在临死前,受心各种心理的折磨,然后做出种丑态。于是用刀指着颜杲卿的儿子说,你求饶,我可以放过他。但是颜杲卿无动于衷,于是亲眼看着自己儿子被叛军杀死。[注13]
虽然从理性上,谁也知道,任何哀号求饶都是于事无补的,只是临死前把自己最软弱、最可怜、最卑微、甚至最丑陋的一面流露出来,但是从情感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站着也是个死,跪着还是个死;大义凛然还是个死,哀号求饶还是个死;英勇无畏还是个死,脚软尿裤子还是个死。你愿意怎么死呢?从理性上,谁也知道,应该选择前者。问题是,在关键时候,有多少人能不掉链子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巨星闪耀下的历史

[注1]: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着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注2]:于是赵、鉅鹿、广平、河间并斩伪刺史,传首常山。
[注3]:安禄山反,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燧说循曰:“禄山负恩首乱,虽陷洛城,必当夷灭。公盍建不代之功,诛其逆将向润客、牛廷玠,拔其根柢,禄山西不能入关,则坐而受擒,天下可定也。”循虽善之,计不时决,事泄,禄山果遣韩朝阳来召循。朝阳至范阳,与循语,阴伏壮士以弓弦缢杀之。
[注4]:盖禄山留精兵百人以为钦凑腹心爪牙,其余皆团练民兵胁从者耳,故履谦得醉之以酒,诛钦凑及旦人而散其余耳。
[注5]:禄山以杲卿尝为己判官,矫制赐紫金鱼袋,使守常山郡,以其孙诞、弟子诣为质。
[注6]: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注7]: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
[注8]:命崔安石等徇诸郡云:「大军已下井陉,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诣郡。先下者赏,后至者诛!」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兵合二十余万。
[注9]:丁亥,安禄山自灵昌渡河......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入,纵兵杀掠。....禄山使其将崔干佑屯陕。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郡皆降于禄山。....上大怒,癸卯,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及常清。
[注10]:初,常清既败,三遣使奉表陈贼形势,。上皆不之见。
[注11]: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注12]:兵少,未及为守计,求救于河东,承业前已攘杀贼功,兵不出。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注13]: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28 15:45:18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怪盗基德OJ、大有行、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七节 巨星闪耀下的历史

常山郡的光复,那可是惊天动地大胜利。
首先,斩获了一个叛军高级将领(李钦凑)的首级,活捉两个叛军高级军政长官(高邈、何千年)。
其次,山西反攻河北的最重要通道井陉,再次被帝国政府控制了。
更主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整个河北地区24郡,有17个郡又挂起了大唐的帝国旗帜。
这种胜利,无论从军事上、政治上的影响都是惊人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胜利,到底是如何而来呢?从史书上的定论看,自然是颜氏兄弟运作出来!
但是就我看来,颜氏兄弟能获得这种殊荣。主要是因为颜氏兄弟都是为忠义而死,而且成了大唐历史上的忠义化身。如果颜氏兄弟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这段历史,恐怕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最简单而言,如果颜氏兄弟在关键时候两腿一软,对叛军低头了。人们再说到当时河北义军风起云涌的盛况时,绝不会把他们当主角去写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30 09:51:01 +0800 CST  
任何一件可以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都是众多客观原因、加上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英雄人物只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绝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换而言之,客观环境具备了,无数人参与其中了,自然会塑造出他们需要的英雄人物;否则,就算有英雄,也会成为历史长河中默默的过客。
最经典的就是,如果没有秦末风起云涌的大背景,刘邦、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恐怕只能终老于沛县了。而有了秦末风起云涌的大背景,没有他们也会有别人推翻大秦帝国,而且分久必合,肯定会有人重新统一天下的。

从这层意义,如果没有河北各地的军政大佬都蠢蠢欲动的背景,颜氏兄弟再牛,也无法让河北瞬间变色的。
反过来说,在河北各地的军政长官都蠢蠢欲动的背景下,没有颜氏兄弟,也会有其它人领衔干这种事的。

许多人听到我这样说,总会本能的报以反对。因为他们总认为,如果对历史的变迁而言,没有张三会有李四,没有李四会有王五,那大家还努力什么呢?
这种反对,在我看来,实在是莫名其妙的。
对于历史而言,芸芸众生就如刍狗一样。换而言之,谁努力,谁不努力;谁成功,谁失败;谁活下去,谁死掉;真没有多大的区别。问题是对于具体的个人能一样吗?
说得具体点,对于历史而言,谁活到最后,谁取得最后的成功,并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真有人会认为,既然谁死谁活,谁胜谁负,对历史并没有了不起的影响,那就让我失败好了,那就让我死好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30 09:51:17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10376

发表时间:2018-06-01 18:51: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4 05:14:18 +0800 CST

评论数:89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