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5-09 10:56:22
行文越来越流畅了,是不是后面越来越有趣了?
-----------------------------
是的,绝对不让你后悔跟帖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9 11:01:05 +0800 CST  
@s凌言s 2018-05-09 10:10:36
我的多年好友的倾心力作,旁征博引、史料翔实,读起来又非常有代入感。鼎力支持!!!
-----------------------------
多谢捧场,回头找我领红包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9 12:42:14 +0800 CST  
@福娃娃2018 2018-05-09 08:56:07
@九皋寒叟 :本土豪赏1个 膜拜大神 (100赏金)聊表敬意,写的太好,我给你跪啦。【 我也要打赏 】
-----------------------------
哎哟 还有赏钱呢 谢谢谢谢!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9 13:57:44 +0800 CST  
本人的隋唐史连载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九皋寒叟”上发布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期望大家多顶起来啊,想出版自己的作品,过程真是太难了!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9 16:43:02 +0800 CST  
第11章下诏囚禁太子
600年9月,隋文帝从仁寿宫启程(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隋朝皇室避暑的地方)回长安。第二天,杨坚亲临大兴殿,准备向朝臣们宣布一件大事,可想了想,这件事还是得委婉地提出来,因此打算假装闲聊,让朝臣们先说。
杨坚不无表演地说道:“哎!朕刚从仁寿宫度假回来,按理说应该神清气爽,兴致高昂啊,可为何总是愁眉不展呢!”
吏部尚书牛弘:“都是臣等不称职,才让陛下忧思过多!”
这话说的,多么谦卑,多么到位啊!
然而,杨坚却十分不满……他以为最近太子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朝臣应该明白他的心思,因此随口一问,打算让朝臣们提出废黜太子的话题,没曾想堂堂的吏部尚书竟然如此不上道。
牛弘是隋朝著名的历史学家,高级知识分子,皇帝的话他岂能不明白,只不过牛弘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因此想敷衍过去。此时,大殿内的气氛非常诡异,皇帝想要说太子的坏话,朝臣们却憋着一口气,不愿意搭理杨坚。
杨坚有气无处使,转而问其他人:“咳咳!仁寿宫离长安城不远,但是朕每次回来的路上,都得提前准备安保,搞得紧张兮兮,就像进了敌营一样。朕晚上睡觉都不敢脱掉衣服,昨天晚上,朕想要上厕所都不敢跑太远,担心遭到不测啊,你们说,这都是什么事儿?”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08:48:58 +0800 CST  
大臣们唯唯诺诺,不知道皇帝今天到底想干嘛……
隋文帝略显尴尬:“太子左庶子唐令则何在?”
唐令则:“臣在!”
隋文帝:“太子宫最近发生了那么多事,难道你们一无所知吗?太子之所以走到今日,都是你们这些近臣平日里不规劝他向善的缘故!你们知罪吗?”
直到此时,朝臣才反应过来,皇帝打算拿太子的人开刀了!
隋文帝:“来人,把唐令则押下去严加审讯!杨素,你给大家说说吧!”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08:52:17 +0800 CST  
杨素严肃地说道:“臣奉陛下的旨意,回长安让太子擒拿刘居士的同伴,不料太子却说刘居士的同伴都已伏诛,他没办法去捉拿,太子还扬言,我杨素才是朝廷的尚书右仆射,应该由我去调查此事,和他太子府没有任何关系!激动之余,太子还说起了过去的事,声称陛下从北周皇族继承大位,如果当时稍有不慎,他肯定是第一个遭殃的人,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反倒不如几位弟弟……陛下!太子心中的怒气很深啊!”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09:04:13 +0800 CST  
隋文帝:“朕早就觉得太子不能继承皇位,皇后也曾劝朕废黜他。不过,朕考虑到太子是朕的皇长子,希望他能改正错误,为其他兄弟做出表率,因此一直忍让。太子曾经指着皇后身边的侍女说,这些迟早都是他的人,这岂非大逆不道?太子妃元氏去世的时候,朕怀疑是他暗中下毒,曾经责问过他,可是他却说太子妃的父亲该死!后来,太子的长子杨俨出身,朕和皇后非常喜爱,因为将杨俨抱进宫,可是太子却担心因为元氏一事,朕和皇后会谋害他的孩子,因而屡次派人前来索要孩子!”
群臣默然……
隋文帝顿了顿:“朕虽然不是尧舜那样的贤明之主,但是终归不能把江山社稷托付给这样的儿子。朕的内心总是战战兢兢,害怕太子会误入歧途,因此决定废黜皇太子杨勇!”
左卫大将军元谏:“废立太子是朝廷的大事,陛下的诏书若颁布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希望陛下再仔细调查这些事。”
隋文帝:“哼!姬威,你给大臣们说说吧!”
姬威只不过太子府的小小家奴,隋文帝居然把他带到了皇宫,由此可见,发生在大兴殿的废太子一事早有预谋。
姬威:“太子先前跟我说:想把从樊川到散关的地方(现在的西安城南到宝鸡,面积非常的大)划出来做一个禁苑,就像汉武帝时候的上林苑一样。想当年,东方塑规劝汉武帝不要做这个事情,汉武帝还给他赏了很多钱财,这真是太可笑了。本王这里没有钱,有谁敢站出来反对我,我就杀了他,杀他百十来个人,耳根子也就清净了!先前,太子左卫率苏孝慈被解除官职的时候,太子愤怒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他挥舞着胳膊,扬言绝不会忘记此事,迟早有一天会找补回来!太子曾经找尚书省要过一些东西,尚书省的官员按照制度便没给他,太子愤怒之余,扬言会找机会杀几个尚书省的官员,让他们知道怠慢太子的下场。”
隋文帝越听越怒,咆哮道:“还有更过分的呢!”
姬威:“太子在宫中私自请了女巫,暗中诅咒皇帝,并说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就是父皇的忌日……”
隋文帝:“够了!谁不是父母所生,太子杨勇昏聩暴虐到如此地步,朕如何能够再容忍!即刻下诏,将太子和诸位王子囚禁起来!”
明眼人都知道,太子被废一事已经提上日程,只差证据坐实这些事……
随后,杨坚命杨素前往太子宫调查取证。杨素是个精明人,他知道想要彻底搬倒太子,寻常的证据可有可无,隋文帝在意的是太子有没有谋逆的证据。搜查队赶到太子宫后,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最后在库房里找到了几样东西:几千个取火的火燧、几斛艾绒、一千匹骏马。
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杨勇发现了一颗粗壮枯萎的大槐树,因此下令砍伐此树,将它做成数千个火燧,打算分赏给下人,不料福利还没发下去,却被杨素视为了起兵造反的证据……
用几千个火燧造反,是不是有点太滑稽了?
艾绒呢?易燃却没有火焰的中药药材,一般拿来灸用,和造反没半毛钱的关系。
杨素看完这三件东西,直接将话题引向太子府的骏马。
杨素质问道:“太子,宫中养的一千匹战马是干嘛的?难道不是造反的吗?”
旁边的姬威说道:“太子有他的谋算,他当时就曾经说过,把皇宫给围起来,饿也会把他们饿死!”
杨勇闻言又气又想笑,反驳道:“杨素,听说公家养了几万匹战马,我作为太子,难道养一千匹马就是造反吗?”
杨素强词夺理,恶意诬陷,自然没法和杨勇继续辩论下去,于是命人将太子宫中的所有精美家具全部搬到皇宫大内,打算让文武百官观赏,以此证明杨勇是个贪图享乐的人……
直到此时,杨勇才明白自己已经玩完了。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09:04:20 +0800 CST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5-10 11:41:58
今天还更不
-----------------------------
还有一更.....求顶求推荐啊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11:43:52 +0800 CST  
第12章晋王华丽逆袭
600年10月9日,隋文帝派遣宦官前去太子府召见杨勇,并召集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入宫,准备在武德殿正式宣布废黜太子。
据史料记载,杨勇听闻宫内来人宣旨,还以为是杨坚派人来杀他的,因此吓得魂飞魄散,得知是父皇在宫中有大事宣布,杨勇这才领着自己的儿女一同前往武德殿。当时,杨坚在宫中安排了无数甲士,气氛极其威严,杨勇进殿后还没来得及行礼,内史侍郎薛道衡便宣布了杨坚的旨意:
皇太子杨勇,连同太子府的王子和公主等人,全部贬为庶人!
杨勇已经从绝望中走了出来,脸上略带平静,不无嘲讽地叩谢道:“我应该被斩首弃市,幸亏陛下的垂怜,才苟活到今日!”
杨勇说罢就转身离开了武德殿,隋文帝和朝臣们默然不语。杨勇的长子杨俨给隋文帝上了一道言辞恳切,令人动容的奏折,希望能够担任皇爷爷的侍卫。不料杨素却再度补刀:“除恶务尽,不能留下祸患!”
600年10月13日,隋文帝下诏:“处死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典膳监元淹、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等人。”
客观的来说,杨坚虽然受到杨素等人的蒙蔽,可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到位,太子府的官员非常失职,在杨勇危难之际,这些人没能出面挽回局势,甚至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拿太子左庶子唐令则来说,身为太子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本应该时刻规劝太子,为他出谋划策,处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唐令则却将自己定位成娼妓优伶,没事便带着琵琶进宫给太子弹奏,把堂堂的太子宫搞得乌烟瘴气。
历史上有不少行事昏聩的太子,但是皇帝、皇后、大臣联合起来搞太子的先例还真不多,杨勇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确实是他的不幸。废黜太子一事很快就变质了,以杨素为首的人借机在朝中兴风作浪,打击政敌,比如跟随隋文帝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的名将史万岁就惨死在杨素的手里。
600年11月3日,隋文帝正式下诏:封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为了不重蹈杨勇的覆辙,杨广尽力收敛自己的锋芒,把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给高高地捧了起来。做皇太子之后没多久,杨广就主动上表,请求以后东宫的大臣们对太子不再称臣,大隋唯有皇帝才配的起这样的尊荣!
对此,隋文帝非常享受,并下令让杨广监管被囚禁在府的废太子杨勇。
601年1月,杨坚因为废太子一事,决定改元仁寿。
想当初,杨勇在武德殿说完自己该被处死的豪言之后转身离去,举止非常洒脱,可是被囚禁之后才回过味来:哥们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啊……在太子府独处的这段时间,杨勇反思了许多,因此迫切地相见父皇一面。
杨广监视着太子府,自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据史料记载,杨广表面上装作痛心疾首的样子,答应会替他传话,但是每次都会放杨勇的鸽子。杨勇无奈之下只好爬到树上,朝宫内大声喊叫,希望得到父皇的召见。
杨素得知此事后,向隋文帝进言:废太子杨勇被恶鬼附身,神经已经错乱,为了皇帝安全着想,还是不要去打理为好。
自从有了杨广这个乖宝宝,杨坚确实不愿意再去搭理杨勇。
602年8月19日,58岁的独孤皇后在永安宫去世。
据史料记载,杨坚虽然很抠门,但对独孤皇后的身后之事还是挺上心的,他责令开府仪同三司萧吉不惜一切代价,为独孤皇后挑选一处风水宝地。谁料想,萧吉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臣经过实地勘察和占卜,料定大隋的江山社稷可以流传2000余年,隋朝的后世子孙可以承继200余世!
如果这话能成真,咱们这些小屁民岂非都是隋朝的子民……历史上有不少说胡话取悦君主的,但是像萧吉这样信口开河的人,仅此一例。
隋文帝自然不会相信这些占卜之言,但是听了萧吉的话之后心情舒畅了不少,并下令令重赏了他。隋文帝可能不知道,萧吉转身就跟自己的族人萧平仲说道:
太子杨广曾经派人来给我道谢,说我能成功的预言他可以夺取太子之位,还说他四年之后会登基称帝,并给我承诺了不少好处。但是你身为萧家的子弟,应该牢牢记住,太子杨广得了天下之后,隋朝可能会快就要覆灭。我说的2000年其实是30年,200世只不过是2代而已。
事实证明,太子杨勇虽然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亲手废黜的,证据也都“确凿”,可还是有臣子心怀不满,猜到了废太子风波中的猫腻。他们没办法帮太子翻盘,只能躲在家中发泄私愤,说出大隋即将灭亡的咒言。
如果隋文帝和太子杨广知道了这些话,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晚年的独孤皇后年老色衰,根本满足不了隋文帝对女色的追求,夫妻二人除了情感上的交流,再无其他。隋文帝呢?起初还能从宫女身上找点乐趣,可这些终归是肉体上的欢愉,独孤皇后去世之后,隋文帝倍感空虚,身体情况也跟着越来越差。
而杨广呢,被封太子的时候还可以收敛性格,不让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猜忌,可独孤皇后去世之后,好色、奸诈的本性慢慢显露出来。据史料记载,独孤皇后去世之后,杨广在父皇和百官面前哀痛欲绝,恨不能随母后同下九泉,可回到太子宫后,杨广却谈笑风生,毫无忌惮。按照规矩,母后去世,杨广每日只能吃素,可杨广却暗中派人用竹筒运送鲜肉、酿鱼肉进宫供自己享用。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13:32:09 +0800 CST  
有了杨广这个乖宝宝候选人,没啥可忌惮的……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0 19:01:25 +0800 CST  
第13章残害亲生兄弟
杨广虽然得了太子之位,心里却不太安宁。
第一,杨勇虽然被囚禁,父皇也不愿意搭理他,可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想起他,杨勇只要还活着,就是他的最大威胁。
第二,他既然能夺杨勇的太子之位,其他几个兄弟为何就不能夺他的位?
此时,秦王杨俊已经去世,五兄弟中还有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
据史料记载,蜀王杨秀被封为益州总管后,一直待在成都。杨秀容貌俊秀,人如其名,外加气魄豪爽,又好武艺,美中不足的是私生活放纵豪奢,在车马住房方面逾越了杨坚的制度,因此长安方面对他颇为不满。
杨坚曾经说过,他在世的时候杨秀不会怎么样,一旦太子继位,杨秀必定会造反。为此,杨坚屡次派人前去谴责杨秀,并下令剥夺了他的部分封地。
杨广做了太子之后,杨秀不知是因为自己没当上太子,还是对大哥杨勇被废一事愤愤不平,或许是觉得杨广不配做太子,总之就是非常不服气,屡次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
杨秀的骚动不安让杨广深为忌惮,考虑到隋文帝日益衰老,杨广害怕杨秀真如父皇所说,日后会起兵造反,因此打算提前将这颗毒刺给拔了!很快,杨广便派了一批亲信前往益州收集杨秀的罪证,并让杨素在隋文帝的面前诋毁杨秀。
杨坚本就对杨秀十分不满,如今看到杨秀违法的证据,更是气愤交加,当即传下旨意,命杨秀星夜兼程赶回长安。接到圣旨后,杨秀预料到事情有些不妙,因此显得十分忐忑,拒绝前往长安……
602年7月12日,杨坚任命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让他前去取代杨秀,独孤楷好说歹说,杨秀才答应前往长安面见皇帝。据史料记载,杨秀走到半路的时候,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准备带兵重新夺回益州,当得知独孤楷早已布下了埋伏,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杨秀在路上磨磨蹭蹭,一直到10月份才走到长安。父子见面,和仇人没什么区别,杨坚当即放出话来,当年秦王杨俊浪费财物,他曾经用为父之道训斥他,如今杨秀在益州残害百姓,他应该用为君之道来制裁他。
杨坚的态度引起了朝臣的强烈反对,大臣们认为,太子杨勇已经被废,秦王杨俊去世,皇子中只剩下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杨坚没必须非得和自己较劲,一旦贸然处置蜀王,依照他的耿直性格,恐怕很难保全……
然而,杨坚的态度强硬无比,大有将进言大臣舌头拔掉的打算,多亏朝臣们态度一致,这才将杨坚压了下来。此时,杨坚已经进入了狂暴的状态,甚至当众怒吼:把蜀王杨秀当街处斩都不为过!
杨坚既然退了一步,群臣也只好认怂……蜀王杨秀就这样被囚禁了起来。
杨广为了进一步打击杨秀,特地命人制作了一个布娃娃,在上面写上了隋文帝和汉王杨谅的名字,随后用针刺进布娃娃的身体,以此来诅咒隋文帝和杨谅快点死去。随后,杨广派人将布娃娃埋在了华山脚下,并吩咐杨素前去挖了出来。
杨素早已经将家族的前途绑在了杨广身上,他除了将布娃娃交给隋文帝之外,还声称杨秀在京城散步谣言,说蜀中地区出现了不少祥瑞,暗指蜀王杨秀可能会登基称帝。
杨坚再度狂暴起来: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逆子!
602年12月20日,隋文帝将废蜀王杨秀为庶人,并将他幽禁在内侍省,不允许他和妻子见面,并株连了不少和蜀王有关的大臣。杨秀被囚禁之后非常的悲伤,主动上表谢罪,并请求皇帝看在他是亲生儿子的份上,让杨秀和妻女见面,并希望能够让他能善终。
然而,隋文帝却显得十分刻薄,并下了一道诏书,列举了杨秀的十条罪状,其中有一条非常有意思:“朕为什么要答应你?朕都不知道你说的杨坚和杨谅到底是何人!”杨坚虽然说着不着调的话,最后还是准许了杨秀的请求。
客观的说,杨勇被废,杨秀被囚禁,杨素的家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92年,杨素担任尚书右仆射,官居正二品,已经是位极人臣,难道打压太子杨勇真的是因为害怕杨勇会报复杨家吗?如果杨素不对杨勇下手,杨勇又有什么理由找杨家的晦气?杨素接连参与废黜太子的阴谋,协助杨广囚禁蜀王杨秀,他究竟要干什么?一旦杨家功高震主,权势熏天,不怕招来杨坚的猜忌吗?
历史书上对杨素动机的记载,似乎不能让人信服。
如果将杨素家族放在南北朝的时代背景中,这个问题就好解释多了。
601年1月,也就是太子杨勇被废之后,杨素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隋朝以左为尊),实现了官场上最难的半级跳,此时距离杨素上次升官已经有十年之久!不仅如此,弟弟杨约、杨家的叔叔辈、子侄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年纪大一点的官居朝中的尚书、公卿之职,年纪小一点的则官居柱国、刺史,亲朋好友更是官居显耀之职。
在杨坚的宠信下,杨素的家族成为隋朝当之无愧的第一豪门,土地广袤无法丈量,府库钱财无法估计,朝中的半数大臣都选择了依附杨家。杨素除了打压皇子,还乘机铲除了不少政敌,比如史万岁、柳彧等人,以至于朝臣们只敢怒目而视,不敢轻易挑战杨素家族的权威……
尚书右丞李纲、大理卿梁毗是极少数敢站出来挑战杨素权威的大臣,梁毗曾经给隋文帝上书:
杨素祸国专权,又得到皇帝的宠信,权势如日中天,朝中的大臣纷纷依附。凡是得到了杨素的赞赏,大臣都会升官,凡是杨素看不顺眼的,都会出手打击。他将门客安插到各州县的关键位置,居心叵测!
隋文帝起初非常的震怒,下诏将梁毗投入了监狱之中。梁毗随后说了一番话,改变了隋文帝对杨素的看法:太子、蜀王被废的时候,朝中的大臣无人不感到痛心和惋惜,唯独杨素和杨约兄弟在朝中上蹿下跳,喜形于色,他简直就是视国家的大事为自己家的幸事。就这两件事情中,杨素兄弟残害了多少朝中的大臣,陛下您可数的过来吗?
隋文帝本来就是猜忌心极强的人,杨素权势熏天不要紧,问题是杨素家族已经赶上当年杨坚的势力,这如何能不让他忌惮?为此,杨坚逐渐醒悟过来,他开始疏远杨素,后来还特地下诏:仆射是国家的宰辅,不必事必躬亲,只需要每隔三、五天到省里去一次,商议一下大事即可。
隋文帝去世之前,杨素已经被边缘化,他的弟弟杨约也被贬为伊州刺史,隋文帝意图剥夺杨素家族的权力,然而这一切还是太晚了。杨素依附的并不是隋文帝,而是太子杨广,隋文帝去世之后,杨广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将杨素任命为正一品尚书令,掌管全国所有政务。
彼时,杨素家族的势力已经尾大不掉,就连杨广也只能躲在宫中诅咒杨素快点死掉。不错,杨素确实早早去世,可他的长子杨玄感却似乎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遗愿,在大隋王朝最巅峰的时期发动了一场莫名其妙地军事政变(来的太诡异太突然),以至于大隋王朝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乱之中。
冥冥之中,一切都是上天注定。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1 08:53:58 +0800 CST  
第14章大隋权力交替
立国之初,杨坚就放出豪言,声称五个儿子都是他和独孤皇后所生,不会像其他王朝一样有兄弟内斗,骨肉相残的悲剧。是的,兄弟之间确实没有内斗,可他和独孤皇后却拿着自己的价值观约束儿子,以至于看不惯,主动拿他们开刀……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自古以来,许多皇帝害怕皇子们觊觎大位,鼓励他们不问朝政,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王爷生活。拿清朝八旗子弟来说,他们是真的会享受生活,娶一窝老婆,生一窝孩子,拿着朝廷的年薪,守着自家的土地安安分分过日子,从不想着夺太子之位,皇帝之位,因此才能子嗣绵延。隋文帝倒好,望子成龙到希望每个皇子都能成为圣人,能够有能力继承大隋江山。
客观的说,杨广虽然在杨勇倒台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却只是聪明人顺势而为,真正的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夫妇二人如果没有猜忌,没有联合朝臣暗中算计,没有明目张胆地监视太子府,杨广根本就没机会觊觎太子之位,朝臣也不会对杨勇的遭遇视而不见。
当时,太子洗马李纲曾经和隋文帝有过一段对话。
李纲:“太子的本性是好的,如果皇帝能够选择能臣辅助太子的话,太子足以担起大隋的重任,可是陛下却以唐令则为左庶子,邹文腾为家令,两人平日都是玩弄鹰犬,荒游嬉戏之人,太子怎么能不落得如此的下场,这是皇上的过错,非太子的罪。”
隋文帝听了这话之后,心情极其低落,解释道:“你只知其一,不知道其二,我也挑选了像你这样的忠诚耿直的大臣,但是太子不重用你,叫我有什么办法。”
李纲:“臣不受到重用,就是因为太子身边有唐令则那些小人,如果陛下能够及时惩治太子身边的小人,挑选更为有才能的人去辅佐太子,情况就会不一样。”
隋文帝向来性格骄傲,好面子,可李纲当面指责他,他竟然没有暴怒,还说朝廷缺少一位忠贞耿直的尚书右丞,让李纲来挑起这份大梁。这也说明,隋文帝在太子被废之后还是有过反思,至少李纲的指责他部分接受了。
秦王杨俊含冤而死,皇长子杨勇生不如死,独孤皇后相继去世,蜀王杨秀又被他囚禁,昔日和睦的家庭顿时瓦解。为了填补空虚,杨坚将从陈朝俘虏过来的皇族之女陈氏封为宣华夫人,将蔡氏封为容华夫人,意图以美色来麻痹和慰藉他晚年脆弱的心灵。殊不知美色伤身,再加上每日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身体每况愈下。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1 11:48:55 +0800 CST  
604年1月27日,隋文帝到郊外的仁寿宫避暑,并于次日下诏:朝廷的赏赐、财政支出等大事悉数交给皇太子杨广管理。
604年7月10日,隋文帝病重,召集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朝廷重臣前往仁寿宫商议后事,令皇太子杨广在仁寿宫大宝殿随时伺候……
《资治通鉴》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致的过程是这样:
600年7月12日,皇太子杨广担心隋文帝去世后可能会引发混乱,因而将自己的疑虑写了下来,交给了亲信杨素,杨素给他回信,让杨广放心。不料,回信却被宦官误送给了病重的隋文帝,杨坚看完之后极为愤怒。
600年7月13日清晨,宣华夫人陈氏离开杨坚的寝殿前去更衣,不料遇到了皇太子杨广,杨广对宣华夫人非常的感兴趣,当即表示要和他发生超友谊关系,宣华夫人顽强抵抗,杨广没有得手。宣华夫人回寝殿之后,隋文帝看她的样子很狼狈,脸颊还有泪痕,因而问她出了什么事。
宣华夫人如实相告,说太子杨广想要霸占他。
杨坚听完之后怒气冲天,当场怒吼道:这个畜生,朕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独孤误我大事!
随后,命已垂危的杨坚找来了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让他们起草诏书,并责令他们亲自前去把废太子杨勇找来。不料此事被杨素得知,他当即找到了杨广,二人商议之下决定先发制人,随后假传圣旨将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二人逮捕,投入了大理寺监狱。
随后,杨广让太子宫的侍卫进殿,并轰走了原先侍奉隋文帝的宫女和太监,没过多久,隋文帝驾崩的消息便传了出来。宣华夫人和后宫的嫔妃们听说太子杨广控制了仁寿宫,一个个吓得花容失色,约莫到了黄昏时分,杨广派遣宦官给宣华夫人送了一个锦盒。
宣华夫人还以为自己得罪了皇太子,这是他送来的鸩毒,因此看了半天都不敢打开。后来,宣华夫人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开启锦盒才发现盒内有几枚同心结,宣华夫人认为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拒绝接受杨广的好意。宫女们强行让宣华夫人下跪,这才算勉强接受,当天晚上,太子杨广就奸淫了宣华夫人。
按道理来说,李唐皇室从隋朝手里夺取天下,应该对前朝一黑到底,然而《隋书》作为大唐的官修史书,记录着隋朝的官史,其中并没有对隋炀帝弑父和欺凌宣华夫人有详细的记录,反倒是宋朝的《资治通鉴》花了那么大篇幅来说此事,确实有点意思。
这件事情里面有几个疑点,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
太子杨广和杨素同在仁寿宫侍奉皇帝,杨广为何会写信去问杨素,杨广有什么话不能当面和杨素讲,需要通过宦官的手去传递信息,而且还莫名其妙的送到了隋文帝杨坚那里去?
杨广究竟在信中说了什么,惹得杨坚如此发怒,以至于要召废太子杨勇进宫继承皇位?要知道,杨广是隋文帝立的太子,隋文帝早已经把军国大事交给他处理,杨广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父皇蹬腿,顺理成章地登基为帝即可。如果仅仅是确认宫内和宫外的安全保卫问题,是杨广应该去做的,杨坚为何会发怒?如果是确认废太子杨勇和汉王李谅的动向,以免节外生枝,隋文帝为何会发怒?如果是下令诛杀废太子杨勇,更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杨勇早已经被杨广的人马包围起来,不需要专门去搞这种事。
杨广更不可能在信中去谈他想霸占皇帝妃子的风流想法……
杨广几乎很少和宣华夫人打交道,为何在如此关键的时候,会对一个年近30岁的女人突然产生兴趣,还要当着那么多宫人的面去调戏她?《资治通鉴》里面写了不少隋炀帝的恶事,却从没有交代过他对宣华夫人感兴趣……
这些都是司马光算在隋炀帝身上的几笔糊涂账。
历史有许多不解之处,我们现在也无法一一解开,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的史学家,有时候不免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去品评历史人物。
史家对隋炀帝的诬陷,还在继续……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1 20:58:08 +0800 CST  
第15章镇压汉王杨谅
604年7月21日,36岁的皇太子杨广正式登基称帝,史称隋炀帝。
杨广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伊州刺史杨约接管长安城的卫戍,并派人前去假传隋文帝的圣旨,处死了废太子杨勇,后来杨广才追封杨勇为房陵王,但是规定杨勇的子孙不得继承王位。
随后,他又罢免了隋文帝的亲信,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
在隋文帝的五个儿子中,最受宠爱的其实是小儿子杨谅,为此杨坚封杨谅做了并州总管,并让他掌控了黄河以北五十二州的土地,允许他可以便宜行事,决策不必受到朝廷的法度干扰。
当初大哥杨勇因为谗言被废,杨谅心里就老大不高兴,随后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杨谅的心中就有了兔死狗烹的感觉,于是以突厥活动频繁为由,在并州等地招兵买马,修缮兵器,准备随时找人干仗。
隋文帝去世之前,杨谅蠢蠢欲动,一度打算带兵到长安和晋王杨广争太子之位。临行前,他让手下的术士卜了一卦,结果说出兵不利,这让他非常懊恼。隋炀帝登基之后,打算收拾这个小弟弟,因此派遣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伪造的先帝遗嘱前去并州召唤杨谅。
隋文帝和杨谅先前有过约定,如果是他亲自召唤,诏书的“敕”旁边会多加一点,另外还特地给了杨谅一半玉麟符(刻有麒麟的玉质符信,和虎符类似),只有两个信物同时印证,才说明圣旨是真的。
隋炀帝当然不知道他们爷儿两还有这么多秘密,假诏书刚到并州,杨谅就看出了破绽,他当即决定起兵反攻长安。
杨谅虽然手握五十二个城池,可州刺史们依旧是隋朝的官员,不是他汉王的僚属,听说汉王起兵造反,这些州刺史相继反对,就连杨谅身边的谋臣皇甫诞、豆卢毓等人都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然而,杨谅脾气很倔,他下令将皇甫诞等人关了起来,重用愿意依附他的人为官,随后尽起并州数十万兵马进攻长安。
杨谅的起兵很突然,而且手握数十万大军,粮草武器也不缺,如果运作得当,还真有可能和隋炀帝一决高下。可惜的是,杨谅骨子里太过柔弱,胸中又无韬略,也没有识人之明,以至于处处落得下风。
最要命的是,杨谅采取了分兵策略……
他派遣大将军余公理出兵太谷,前去攻打河阳(今河南焦作市)。
大将军綦良率兵出滏口,奔黎阳而去(今河南鹤壁市浚县)。
大将军刘建率兵出井陉,攻取燕、赵之地。
柱国乔钟葵率军出雁门(今陕西忻州市代县)。
裴文安为柱国,与柱国纥单贵、王聃等人率军直指京师。
杨谅的突然袭击让朝廷,尤其是河东地区反应不及,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长史高义明、司马荣毗悉数被擒,叛军取得首战胜利。然而,杨谅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以为自己军势浩大,想先占据城池固守,准备和朝廷的大军打主力会战,因此在拿下蒲州后没有乘胜渡过黄河包围长安,反而是依靠黄河安营扎寨,下令全军暂停进攻……
据史料记载,杨素当即组织了一批精兵强将,乘着夜色的掩护渡过黄河,将驻守在蒲州的纥单贵击败,并招降了杨谅的大将王聃等人。随后,隋炀帝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朝廷迅速集结了数万人马,将汉王杨谅彻底阻击在黄河北岸。
与此同时,朝廷还派遣前江州刺史李子雄前往幽州征调兵马,意图诛灭汉王杨谅在河北、河南等地的军队。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2 08:37:39 +0800 CST  
即便如此,朝廷的十来万兵马和杨谅的数十万兵马也无法抗衡。官军将士看到漫山遍野的叛军,魂都吓没了,多亏主帅杨素的压阵,并诛杀了数百名临阵怯战的将士,才稍微组织起一点反抗。
杨谅手下的将领看到了有利时机,纷纷请战,然而杨谅却再度拒绝了主动进攻的建议,力主据城防守……杨谅不纳将士的忠言,使得许多依附他的人纷纷动摇起来,将士们心中有一种预感,汉王杨谅最后肯定会以失败告终,不少人因此而转身投降朝廷。
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杨谅,离帝位越来越远……
当初,杨谅因为和突厥的交战失利,隋文帝迁怒到他的下属,将八十余名战将悉数发配到岭南。杨谅考虑到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准备向皇帝求情,隋文帝的态度却非常强硬,批评杨谅不应该随意干涉朝廷的法度,否则有朝一日,别人想要收拾他如同收拾笼子里的小鸡一般。
父皇的谆谆告诫,杨谅并没有放在心上,为了夺取皇位,他愿意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没敢来一次世纪豪赌……
604年9月,起兵才2个月的汉王杨谅在晋阳兵败被捕……
群臣的意思是汉王杨谅图谋造反,应该被处死,隋炀帝却宽大为怀,拒绝了群臣的请求,只是将杨谅从皇室除名,贬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城,最后落得个善终。
不过,隋炀帝却借此机会对杨谅的部族和亲信大开杀戒,被牵连的有20余万户。自此,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除了杨广做了皇帝,其他的四个人纷纷以悲剧收场。
回想起隋文帝当初的豪言:前朝的许多皇帝因为宠信嫔妃,导致嫡子和庶子因为谋夺皇位展开内斗以至于亡国。看看我们杨家,五个孩子都是朕和独孤皇后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兄弟,定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隋文帝为了保全大隋的天下,特地将诸位皇子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掌管地方上的财政和军事大权,期望兄弟齐心,共同保卫大隋的江山社稷。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原本想要保全的儿子要么被他自己吓死,要么被他囚禁,唯一宠信的汉王杨谅还起兵造反,差点引发大隋的全面战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做了一段评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皇帝宠信嫔妃以至于和皇后平起平坐;外戚重臣可以和皇帝一样发号施令;大的诸侯国和中央政权实力相当;庶子和嫡子旗鼓相当,这些都是国家取乱的根本原因。隋文帝虽然看到了嫡庶之争,却忽视了其他三个,以至于最后酿成惨祸!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2 11:20:47 +0800 CST  
第16章接手烂尾工程
隋炀帝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之后,就开始了他辉煌的帝王生涯。
604年10月,隋炀帝下诏免除妇人及奴婢、部曲(古时私人家里的兵丁)的赋税,并规定男子22岁的时候才算成人。这一国策绝对是国家繁荣的象征,只有国家富裕了,才不需要找奴婢、部曲这些阶层要钱,而隋朝建国之初,男子17岁就算成年,需要服兵役和徭役,隋文帝后来将成年的年龄提高到21岁,隋炀帝继位之后相当于将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继续发扬光大了。
604年11月,隋炀帝亲自前往洛阳视察,回到长安之后,隋炀帝下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诏命:在洛阳修建东都!
据资治通鉴记载,术士章仇太冀曾向隋炀帝进言,说是皇帝的命属木,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属金,刚好克他的命,因此不适合在此地长久居住,应该换一个都城。后世的武则天移居洛阳时,也有说法声称武则天在长安害死了很多人,害怕半夜前来索命,所以迁都洛阳。
这些当然是无稽之谈,都是史学家为了黑他们不喜欢的皇帝特地加上去的。
隋炀帝迁都洛阳自然有他的考虑,我在后面会继续解释。他在下达修建洛阳的诏命时,另外还加了几句话: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今所营构,务从俭约。意思就是宫殿群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因此在建筑结构和布局上,尽量追求节俭。
隋炀帝为了修建洛阳,特地组建了一个指挥部:杨素、皇族杨达、建筑专家宇文恺。杨素和杨达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采办物资,组织人力,监督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而组织负责建筑方案的,则是宇文恺。
宇文恺生于555年,是西魏的贵族,他自幼博览群书,在建筑方面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虽然我们对他的了解程度不够,但是在那个时代,宇文恺就是无比耀眼的明星。
宇文恺生平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当年给隋文帝修建的长安大兴城,而大兴城这个项目和洛阳城的修建,以及隋炀帝杨广的战略意图紧密相关,因此不得不提!
长安自古以来就是许多王朝的首都,龙脉之所在,因此深受帝王们的青睐。从西汉开始,长安城就成为了帝国的政治中心,虽然经历了许多的辉煌,但是却改变不了几个事实:古代的建筑都是木质的,很容易腐烂;再加上宫廷政变和无数次战火的蔓延,都城很容易被火焚毁;古代的建筑水平、排污系统、空间布局都因为水平的问题显得比较差劲。
总之一句话,不到百年的时间,宫殿群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到了隋朝的时候,长安城已经破败不堪,城市道路泥泞,人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地下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城市几乎没法继续住人。
隋文帝登基之后,也打算将都城定在古长安城,可作了一番实地考察之后,隋文帝觉得改造这座旧的都城还不如重新建造一座城市。
隋文帝请了数位风水大师考察地段,最终将新的都城定在长安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也就是隋朝和唐朝长安的原址。因为隋文帝在北周的时候被封为大兴公,因此新的都城取名为隋朝大兴城,工程的总负责人便是高颖和宇文恺。
大兴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
宫城是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居住地,以及皇帝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的地方,主要包括大兴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大宫殿群,其中还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建筑。
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以横街相隔,是朝廷的政府机构和皇室宗庙所在地,主要建筑有太庙、太社和六省、九寺、十八卫等宫署,隋文帝为了显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地下诏皇城内不允许平民百姓居住。
郭城则是老百姓和外国商贾的居住之地,由八条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构成,称之为“里”,郭城里面最著名的就是都会市(唐代称为东市)、利人市(唐代成为西市),是专门用来搞商业贸易的地方,非常的繁荣。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2 13:54:25 +0800 CST  
各位看官可能不知道,隋朝的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整个城市的面积有84.1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大兴城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的7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6.2倍;而隋炀帝修建的洛阳,也不过45.2平方公里!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兴城于582年6月开始兴建,12月基本竣工,58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前后总共加起来才9个月的时间。而比大兴城要小很多的洛阳城,于605年3月开工,606年2月竣工,前后花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
我们经常说隋炀帝每月调集200万民工兴建洛阳,可是占地面积比洛阳城几乎大一倍的大兴城所调用的民工数量却找不到数据,很难想象,这里面需要多么大的资源,历史为我们隐去了这一历史真相。
大兴城虽然破了当时许多记录,但是城市依旧面临许多问题。
第一个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非常的不完善。
大兴城内的道路虽然很宽,但是修建的时候却是以土来填充,每到下雨的时候,城内的道路泥泞不堪,车马和人在上面走过几次之后,城市的道路就面目狰狞。城市的排水设施非常的差劲,宇文恺虽然是建筑大师,但是隋文帝却有意节省钱,以至于大兴城只建了一条排水小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条沟如何能够承担整个城市数十万人口的日常排泄?再加上下雨之后泥水横流,阻塞了排水沟,以至于污水在城市泛滥……
第二个就是城市的地势很低,到了夏天的时候空气湿润,酷热难耐,到了秋冬之际却又非常的寒冷。隋文帝虽然修建了大兴城,可是住了两年之后就发现宫城内的体验感太差了,因此在593年2月,命令宇文恺在岐州(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兴建了一座华丽程度丝毫不逊色长安宫城的仁寿宫。仁寿宫的工程几乎花了2年的时间才完成,自此以后仁寿宫就成为了隋文帝休闲度假,处理公务的行宫。
试问,隋文帝的节俭有何依据?修建大兴城的时候不投入钱财,以至于搞了一个半吊子工程,为了自己住的爽,又不惜成本修建了华丽无比的仁寿宫,既说明了此人眼光不行,还说明表面上好面子装节俭,骨子里却是贪图享乐!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2 17:54:43 +0800 CST  
@九皋寒叟 2018-05-07 17:08:18
第7章独孤皇后其人
独孤皇后的不满非常简单:他和隋文帝杨坚是一夫一妻,所以要求皇子们也要对正妻一心一意,贪慕美色,妻妾成群便为她所不容。
据史料记载,独孤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非常识大体,更兼与隋文帝共同经历风雨,最后帮助杨坚建立霸业,夫妻二人感情极深。杨坚每天去上朝的时候,独孤皇后都会和他乘一辇,一直送到大殿门口,风雨不误。杨坚坐朝的时候,独孤皇后就在宫门外守着,杨坚下朝之后,二人......
-----------------------------
李世民的是长孙皇后,写错了。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2 21:47:46 +0800 CST  
第17章建造东都洛阳
第三个就是粮食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隋文帝,也困扰着隋炀帝。
关中地区虽然富饶,但是隋朝人口的增长也令人咂舌,老百姓一下子涌到了长安城,嗷嗷待哺,朝廷总得解决粮食问题吧。隋文帝倒不担心没粮食,因为江南盛产稻米,不过粮食的运输却成了朝廷最棘手的事情。
当时,南方的粮食主要靠水运进京,中途要经过黄河和渭河,而渭河的河床沙土堆积,大船根本没办法在上面行走,因此运粮船到了渭河之后,必须先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然后再用车辆送进长安。
这个问题在583年就已经暴露出来,当时隋文帝下令在卫州(今河南新乡鹤壁等地)置黎阳仓,洛州(今河南洛阳市)置河阳仓,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置常平仓,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置广通仓,凡是江南运送的粮食,不必再运送到长安,而是储存在这四个国库里面。
隋文帝还承诺,凡是为国家粮仓运粮40石(一般以120斤为一石,也就是4800斤粮食)的老百姓,都可以免除征戍。这样一来,就可以用老百姓的力量将国库里的粮食分拨到各地,一举两得。
然而,隋朝太富有了,从各地运送过来的粮食源源不断,朝廷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粮食运输和存储起来。
584年,杨坚命建筑大师宇文恺修建广通渠!
广通渠从大兴城东(今陕西西安北)到潼关(今陕西渭南市潼关县),总计300余里,对当时关中的粮食运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不过是解决了从长安城到黄河的一段水运问题,至于从江南如何到达黄河,包括黄河沿岸的州县如何到达黄河的问题,杨坚却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并没有去解决。
老子没解决的问题,只能留给儿子去解决......
这也正是隋炀帝为何会不惜人力和财力,大肆上马基础工程的根本原因。
604年11月7日,隋炀帝下诏:
修建从龙门(今河南洛阳市境内)到长平(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汲郡(今河南新乡市卫辉市)、临清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越过黄河至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到达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的大型沟渠。
这条运河系统就是为了解决洛阳周边的州县如何将粮食运送到黄河,并从黄河运送到洛阳的难题,更是为了保障洛阳修建之后的粮食供给。
605年3月,勘察、设计图纸、取料、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已经完成,东都洛阳的修建便正式开工。
洛阳城也是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
由于地形的关系,洛阳城不像长安大兴城那样强调南北中轴线和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整个城市的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宫城和皇城建在城市的西北部,洛水由西而东穿城而过,把城市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隋炀帝虽然下诏让洛阳的宫殿群尽量简朴一些,但是总工程师宇文恺和杨素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估摸着隋炀帝是怕落天下人的口实,但是内心里还是希望宫殿群能够稍微奢华一点。
最关键的原因:隋文帝修建大兴城的时候不敢花钱,以至于留下了一个道路泥泞不堪,城市污水横流的半吊子工程,宇文恺在设计和建造洛阳城的时候,自然想要多花点钱,尽量保证这种情况不再出现......
事实上,隋炀帝对新的洛阳城非常满意,工程完毕之后,他就下诏,封宇文恺开府仪同三司,给了他极高的政治地位。
洛阳是一个新建的城市,老百姓不多,而且居住的大多是商人和老百姓,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层次非常的低,和隋炀帝的地位格格不入,更没法带动洛阳城市的繁荣。为此,隋炀帝下令从长安城迁来了数万户有身份有地位有家财的达官显贵,洛阳城的人气这才慢慢起来。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13 09:13:54 +0800 CST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10693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9:18:54 +0800 CST

评论数:75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