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前言
本人是一个文学和历史爱好者,之前读过不少历史书籍,却从来没有萌生过自己写书的想法。后来,《明朝那些事儿》一炮而红,掀起了知识青年们对通俗历史的追捧,我也拜读过这本既有内涵,读起来又引人入胜的书,因而就思考自己能否也写一本这样的书。
其实汉、唐、宋、清都是不错的写作题材,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唐朝。万国来朝的天可汗,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瑰丽的唐诗文化都是吸引我写它的关键原因,可是写到后来我慢慢发现,唐朝原来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故事,还有许多被曲意隐晦的历史......写到最后,我的心情越发沉重。
历史需要被不断挖掘和解读,历史人物需要被不断审视和评价。
在这本书里,我努力在保持几大原则:
第一,主要引用资治通鉴、新旧唐书等正史资料,因而想要了解唐史的人不用担心被过多的误导。
第二,以紧凑的年代为主线,以历史逻辑为主要特色,行文尽量避免极度诙谐和无厘头,不过还是可以保证读的人不会觉得太过枯燥。
第三,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历史常识的普及经常可见。
最后,我借这个机会对那些潜心研究历史并愿意写给大家看的作者表示尊重。因为这批人必须要牺牲个人的生活质量,必须要独享孤独才能完成数百年历史的研究写作。我写这本书前前后后也花了5年时间,对此深有同感,但愿那些喜欢唐史的同行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

引子
这本唐史系列篇幅大概140万字,包括《隋末风云》、《贞观盛世》、《武后当国》、《开元盛世》、《安史国难》、《元和中兴》、《藩镇祸国》、《末帝悲歌》八个板块。主要写大唐王朝,隋朝则隆重介绍隋炀帝的历史,因此隋朝前期读起来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到隋炀帝出场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我发表的时候,一直在进行第三次修改工作,只好边改边看吧。
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吧!
注:
书中的时间都是按照现今的方式来表示,这也是为了大家阅读方便。
书中的地名古今对照可能不会百分之百的精准,还请包涵。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0:40:02 +0800 CST  
第1章隋朝从何而来
420年,东晋灭亡,581年,隋朝建立国号。
期间160年时间里,一共建立了9个政权,它们并称为南北朝:
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齐(550-577)、北周(557-581)。
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乱世,在我看来,有两个特点是没人能反驳的。
第一,政权频繁交替。
从西汉开始,皇帝们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拼命宣扬“君权神授”的说法:哥们的皇位是老天赐予的,你们都应该听老天爷的话,不然就要受到天谴!然而,这种说法的缺陷在于,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没有建立起对皇位传承的共识(没有思想统治),反倒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地痞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说白了,听话的人不会反抗,但是不听话的人,总会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证明他也是受老天爷垂青的……
这一时期,儒家君君臣臣、纲常伦理之说不流行,大家都崇尚武力,倚强凌弱,因此儿子谋杀父亲,权臣公然篡位的事情屡见不鲜,不同家族之间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禅让。
第二,军事贵族强势崛起。
东晋时期,谢、王、庾、桓等门阀世族垄断政治权力,官员晋升、国家政策几乎出自这些贵族之手,司马氏家族形同虚设。东晋灭亡之后,国家陷入战乱,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南朝贵族偏安一隅,以文人为主的东晋贵族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北方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源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
军事贵族的蜕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西魏时期,统治者元氏家族才正式用柱国大将军的名分确定了他们的江湖地位,这便是西魏八柱国:
宇文泰,八柱国中最厉害的存在,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王朝。
元欣,西魏宗室。
李虎,李渊的祖父,后人建立大唐王朝。
李弼,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独孤信,隋朝独孤皇后的父亲。
赵贵,没有子孙,家族逐渐没落。
于谨,九个儿子,八位是国公爷,一位是开府仪同三司,显赫一时。
侯莫陈崇,子孙稀少,家族逐渐没落。
隋末唐初,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几乎垄断了政治资源,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的奠基者全部出自关陇贵族,而出自关陇的皇后、嫔妃更是不计其数!
隋朝,发迹于北周政权,开国皇帝是杨坚(541-604)。
杨氏家族的根基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市),祖上是汉朝太尉杨震,根正苗红的汉族后裔,在当时也算是名震一时的高门贵族。杨坚父亲名为杨忠,曾经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北周武帝时,杨忠做到了柱国大将军、随国公的高位,地位非常尊崇。
杨忠去世之后,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并将自己女儿嫁给北周宣帝宇文赟做了皇后。升级为皇亲国戚后,杨坚被加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随国公,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权臣,而杨家自然也成为了北周第一家族。
据史料记载,宇文赟对皇帝的职业完全不感兴趣,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性情极度洒脱,宇文赟一度立下5个皇后,创造了中国皇帝史上的一个记录。北周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越发腐败不堪,579年,21岁的宇文赟将皇位传给儿子宇文阐(北周静帝),开始了太上皇的日子......
当时,宇文阐年仅7岁,朝政全数交给了随国公杨坚。580年,宇文赟去世,杨坚将北周宗室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骗到长安城,将他们悉数诛杀,随后又铲除了反对他的将军和大臣,为自己登基称帝做好了铺垫工作。
581年2月,杨坚接受周静帝的禅让,自己做了皇帝,建立随朝,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不过,杨坚后来发现“随”这个字有走的意思,担心这样的国号会给杨家带来灾难,因此才改为我们熟知的“隋”。
杨坚身上虽然有关陇贵族的标签,可骨子里却是个汉人。在他眼里,鲜卑族明明就是崇尚武力的少数民族,可偏偏要崇尚周礼,以至于朝廷秩序混乱不堪,政权频繁更替,因此杨坚登基之后最想干的就是改变鲜卑族制定的各种国策。
第一,杨坚下诏将所有被赐鲜卑姓的汉族大臣、府兵将领全部改回汉姓,正式宣布贵族集团和鲜卑族切断姓氏传承上的联系。随着朝中贵族和军中将领回归汉姓,底层的小老百姓也紧跟着潮流做回汉民,杨坚这招釜底抽薪让中原地区重新回归到汉族统治者的怀抱,对民族可谓功莫大焉。
第二,改革官制。北周政权沿袭了非常原始的周礼六官(天、地、春、秋、冬、夏),这些部门的名字虽然很好听,可问题是权责划分不清楚,出了事喜欢推诿扯皮,朝廷的政策也难以执行下去。
杨坚下诏,将周礼六官改为“五省六部制”!
五省: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其中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内史省负责政事的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和监督,尚书省负责执行朝廷的政令,这样的职权划分为唐朝的三省制奠定了基础。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主管中央具体事务。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0:52:03 +0800 CST  
第2章杨坚大刀阔斧
第三,行政区划改革。
北周对地方的管理采用是的郡县制,那个时候军阀混战太多,州县也喜欢闹分裂,最后的结果便是郡县数量急速增长,以至于朝廷都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郡县,这无疑增加了集权管理的难度。杨坚登基之后,下令废除流传已久的郡县制,并派遣官员重新统计全国郡县的数量,重新划拨地盘,并恢复州县制度,以州刺史和县令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与此同时,削减中央和地方的公务员编制,为老百姓减轻负担。
第四,土地改革,这也是隋朝繁荣的根本。
南北朝时期,军阀们天天都在打仗,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种地,再加上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大量的土地全都变成了无主的荒田。杨坚一声令下,这些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分给无地的老百姓耕种!
不过,杨坚开出了条件:把土地给你们可以,但是要将你们登记在册,由官府实施监管!你们去世之后,所得的土地一部分还给国家,其余的全部变成你们的永久财产,朝廷如果需要修建宫殿或者打仗,每家每户必须得出男丁!
仅此一招,杨坚便从全国各地收编了100多万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在此之前,老百姓失去土地,只好在门阀豪族、地主的家里做工,杨坚的政策出来之后,这部分人纷纷回归本家,地主阶层的经济控制权自然也受到削弱,真可谓一举两得。
杨坚将土地还给百姓之后,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主张藏富于民。比如说,杨坚经常派遣大臣出去巡省风俗,一方面巡查吏治,一方面查探百姓的生活疾苦,这种巡省并非面子工程,负责巡视的朝臣必须走遍全国,查完之后才能回京交旨,如果遇到那个地方出现天灾,杨坚会立即下诏免除地方赋税。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1:06:53 +0800 CST  
第五,兴建大型粮仓。
南北朝时期,战乱十分频繁,银、铜等金属货币成为贵族的收藏物品,逐渐丧失了流通价值,百姓如果有商品需求,直接拿粮食、丝帛交换,朝廷征收的税赋也全部由粮食、丝帛充数。隋文帝一统天下之后,江南地区成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可杨坚非常苦恼,因为朝廷想要把南方的粮食运到长安,必须得派无数的百姓运输车辆,派无数的军队沿途护送,粮食耗损极大。
为了解决这个幸福的烦恼,杨坚在靠近江淮的地方设置兴洛仓、含嘉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规定以后从南方征收的粮食不必全部运送到长安和西北等地,直接储存在国家仓库即可!
据史料记载,这些粮库的规模大的难以想象,比如含嘉仓,面积达45万平方米,有259个粮窖,可以囤积上百万担粮食。考古发掘出来的回洛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面积相当于50个标准足球场。
公元597年,隋朝人口不过4400万人,却有如此多的超级粮仓,即便是整个国家什么都不干,把粮食分下去也可以保隋朝五六十年的安宁。
有这样的体恤百姓的皇帝,国家不富强都没道理。在隋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下,老百姓埋头种地,闷声发大财,没事造小孩,向着小康社会飞奔而去。
还是拿数据说话吧:
北周静帝大定年间(581年)4622528户 29016484人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7000000户 40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8700000户 44500000人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8907546户 46019956人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 8613345户 44500000人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 1800000户 9259200人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 2190000户 11199660人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3041871户 12351680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069154户 52880488人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1:13:33 +0800 CST  
对比近两百年的的人口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太平盛世其实是隋文帝、隋炀帝、唐玄宗统治的时期,至于为人称道的贞观盛世,人口不过1200万,不及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的三分之一!
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留给隋炀帝的是什么?
隋文帝留下了无比广阔的土地!
隋文帝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在当时小农社会,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税赋还是兵源都不是问题!
隋文帝留下了好几个超级粮仓,囤积的粮食和布帛可以让整个国家的人啥事也不干,白吃白喝五六十年!
一切都表明,隋朝有可能成为超越汉王朝的超级帝国!退一步来说,即便下一代君主不能继续开疆拓土,也可以成为衣食无忧的守成之君。再不济,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帝国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走向灭亡!
各位看官,如果你们是隋朝的第二任君主,会亲手把这个政权埋葬吗?
那么隋炀帝呢?他是傻瓜?他宁愿葬送大好江山,让自己流落异乡,身首异处,让自己背负千古骂名,也不愿意好好经营杨家的江山吗?
当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就代表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致命的问题。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隋文帝杨坚给隋炀帝留下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帝国,这个帝国到底有那些隐患,隋炀帝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让臣民如此“反对他”!一个富强无比的帝国,为何在隋文帝去世十年就被瓜分地如此干净彻底!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1:15:42 +0800 CST  
妈呀,说我有敏感词汇,第二章只能一段段剪切贴出来,后来继续整章发。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1:16:30 +0800 CST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5-05 13:15:23
140万字的隋唐历史大作?持续关注......
隋朝确实很可惜,如果不灭国,恐怕不会有唐朝啥事了。
-----------------------------
是的,隋朝太强大了,留下了太多民族财富,唐朝有它的底子才有日后的盛世。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3:33:24 +0800 CST  
第3章隋朝第一家族
先来看看隋朝第一家族的核心成员:
一家之主:隋文帝杨坚
第一夫人:皇后独孤伽罗
皇长子:皇太子杨勇
二皇子:晋王杨广(隋炀帝)
三皇子:秦王杨俊
四皇子:蜀王杨秀
五皇子:汉王杨谅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模范帝王夫妻。
第一,独孤皇后去世之前,杨坚后宫有名分的只有独孤伽罗一人。
第二,杨坚只有五个儿子,全部是独孤伽罗一人所生。
第三,独孤伽罗对隋朝的政治影响力非常巨大,说杨坚对他言听计从也不为过,这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事实上,并非杨坚软弱惧内,是个妻管严,如果我们读懂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生死经历,自然就不会再有任何惊讶。
557年,西魏统治时期,14岁的独孤伽罗被父亲独孤信做主,嫁给了故交杨忠的嫡长子杨坚,两家都是西魏的贵族家庭,这样的结合在旁人看来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彼时,杨坚年仅17岁,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14岁的独孤伽罗光彩照人,温柔贤惠,夫妻二人度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杨坚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做皇帝,面对这么一个可人儿的美女,心生怜惜爱护之意,情不自禁间对独孤伽罗许下了诺言:这一生就娶你一个!
然而,就在二人婚后不久,西魏政权突发变乱。关陇集团核心人物宇文泰去世,临死前将辅政大权交给了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则干脆从西魏恭帝元廓的手里篡夺了皇位,拥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
独孤信是忠于西魏的权臣,为了争夺统治权,独孤信和宇文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来兵败被杀,独孤家族在一夜之间遭到灭顶之灾,家族成员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彻底退出权力中心。
杨家和独孤家族是政治盟友,又是姻亲关系,自然引起了北周皇族的猜忌,再加上杨家至始至终也不愿意依附北周,为了保护独孤伽罗免遭迫害,杨家用尽了人情关系,一时间被逼到了绝境。宇文护本来是准备灭了杨家,但是北边的突厥时常入侵,东边的北齐政权虎视眈眈,南边的陈朝乘火打劫,宇文护必须拉拢杨忠这些骁勇善战的大将军。
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杨忠逐渐改变了心态,开始寻求和北周皇室联姻。他让二弟杨整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儿尉迟氏,又让三弟杨慧娶了北周武帝之妹顺阳公主,这样一来就减轻了来自宇文护的压力。
宇文护的专权让北周武帝宇文邕十分反感。572年,一直隐忍不发的宇文邕突施杀手,铲除了权臣宇文护,重新夺回了北周朝廷的控制权。杨氏家族因为没有依附宇文护,自然成为北周武帝的座上宾,此时,杨忠已经去世,杨坚成为了杨氏家族的中流砥柱,宇文邕当即颁下诏书,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许配给皇太子宇文赟做太子妃。
宇文邕气度沉稳,胸怀韬略,就在他准备一统中原的时候,突发暴病而亡。
578年,20岁的皇太子宇文赟登基,史称周宣帝。据史料记载,宇文邕对宇文赟的管教非常严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宇文赟的骨子有种难以言表的叛逆,以及非主流...... 宇文赟喜好女色,却喜欢玩强奸和猥亵,朝中大臣但凡有长得好看的女儿,他都会想办法先强奸她们,然后再将她们收编到后宫。
宇文赟对后宫女人的态度就是玩弄,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自然也少不了被摧残。当时,宇文赟几乎陷入疯狂状态,他一边玩弄着后宫女人,一边惦记着朝政,尤其是面对杨丽华,他就会立刻想到手握大权,让他如芒刺在背的岳父杨坚!
有好几次,宇文赟扬言要灭了杨氏家族,还勒令杨丽华在他面前自裁,吓得杨坚想立即辞官归隐。然而,独孤伽罗深知杨坚一旦离朝而去,杨家瞬间就会被摧毁,为此,独孤伽罗独自进宫,给女婿又是磕头又是赔罪,这才打消了宇文赟的怒气,让杨家躲过一难。
579年,宇文赟突然下诏,宣布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则退位做太上皇,580年,宇文赟暴毙而亡。北周政权陷入混乱,杨坚则乘势收买人心,打击异己,逐渐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然而,杨氏家族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杨坚并未想好。
独孤伽罗和杨坚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深知想要保全杨氏家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人都踩在脚底,由自己主宰命运。就在杨坚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的时候,独孤伽罗站了出来,帮助杨坚做出了决定!
581年2月,41岁的杨坚登基称帝,建立一代霸业。此时,独孤伽罗已经38岁,到了人老珠黄的年龄,杨坚却并没有因此嫌弃,登基之后第3天,杨坚便下旨封独孤伽罗做了大隋皇后,兑现了当初在花前月下许下的诺言。
这些年来,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感情越发牢固,二人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生下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581年2月,杨坚下诏封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杨广为晋王(12岁),杨俊为秦王(10岁),杨秀为越王(8岁),杨谅为汉王(6岁)。
据史料记载,太子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按照古代立嫡不立长的规矩,隋文帝将江山给这样的一个太子,既不用担心他会败家,又不用担心他会拿起屠刀灭了自己的亲兄弟,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安排吗?
隋文帝正当壮年便做了皇帝,可谓事业有成,妻子又贤惠能干,勤俭持家,儿女们娇弱可爱,侍奉左右,这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对我来说,最想弄清楚三个事情:
皇太子杨勇为什么会遭到父母的嫌弃?
晋王杨广什么时候开始对皇位有了觊觎之心?
皇太子杨勇倒台过程中,杨广都干了些什么?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5 15:48:53 +0800 CST  
第4章晋王远离长安
隋文帝登基之后给几个儿子都封了王爵,我们看多了电视剧,总觉得被封为王爵的人肯定是住在京城,有一套非常豪华的府邸,天天丫鬟小斯陪伴,闲着没事就去郊外打猎,晚上去青楼喝花酒,或者上街调戏良家妇女。王爷嘛,不就是这种养尊处优,混吃等死的节奏?
但是,在隋朝并不是这样!
杨坚加封杨广为晋王之后,又给他加封了并州总管(今山西太原市)、柱国(正二品勋官)的头衔,582年,13岁的杨广再次被加封为上柱国(正一品勋官)、河北道行台尚书令。
河北道行台是隋朝中央政府在外地设立的独立行政机构,有左右仆射等官员,与中央行政机构无异,上柱国虽然是从一品虚职,但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却是正二品的实职,按照隋朝的规制,杨广必须要到山西太原就职。
隋文帝是一个严苛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杨广只是一个13岁的小孩就放松对他的要求,此次加封没多久,杨坚就给杨广委派了几个得力干将,让他去山西太原上任了。和二哥杨广一样,秦王杨俊被封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被勒令前往洛州(今河南洛阳市)就职,蜀王(越王改封为蜀王)杨秀被封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被勒令前往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就职。
五皇子杨谅因为年纪太小,被杨坚和独孤皇后视为心肝宝贝,因此留在长安陪伴双亲,此次加封没他什么事儿。
据史料记载,杨广等人平日里在封地生活,公务都是交给手下的大臣去处理,每到过年过节,或者父皇召唤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机会回长安城探亲。隋史里面就清楚地记载了:585年11月,晋王广来朝;586年8月,晋王广、秦王俊并来朝;599年2月,晋王广来朝。
说的什么意思呢?杨广等人不受父皇的召唤,是不可能轻易回长安城的!
按照一般的套路,皇帝会对皇太子重点培养,对其他的皇子放养,这样皇子就不会对太子之位产生觊觎之心。事实上,杨坚的安排也有他的良苦用心:
杨勇是嫡长子也是皇太子,自然要在长安城侍奉双亲,帮助皇帝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跟着朝中的大臣学 王礼仪,为日后登基做准备。然而,此时战乱还未平定,天下还未一统,杨坚不得不培养皇子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以便帮他消灭残余的政治对手,尤其是二皇子杨广,年纪比几个兄弟都要大,自然是杨坚重点培养的对象。
588年冬天,杨坚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决定发起灭陈的战争。为了历练晋王杨广,他特地下诏任命杨广为灭陈的大军统帅,任命高颎为实际作战总指挥,调派了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大批名将前往支援。仅一年的时间,腐败的陈朝就在隋军的大举进攻下宣布投降。
在灭陈的战役中,杨广除了在女色上犯了点错,其他方面表现地都非常的出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陈叔宝有一个宠妃叫张丽华,长得国色天香,妩媚动人,杨广拿下了建康之后就被她的姿色给迷住了,因而想要留她一条性命。但是,时任作战总指挥,重臣高颎却把张丽华比作周幽王的宠妃褒姒,认为她是误国误君的红颜祸水,因而擅自做主将张丽华给处死了。
杨广得知后非常气愤,当即放出豪言:老子以后必定会找你报仇!
男子汉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可以理解,事后杨广还算是拿出了主帅的风度,没有找高颖的麻烦,并乘势将江南等地悉数平定,大肆的封赏有功的将领,随后便将后主陈叔宝和他的后宫嫔妃带回来长安,给此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杨坚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出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当即加封晋王杨广为太尉,并赐给他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璧这些超越规制的赏赐。然而,公事归公事,杨坚虽然对杨广很宠爱,却并没有因此让他回长安城,灭陈之后,晋王杨广便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并州。
590年11月,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高智慧、婺州人(今浙江金华市)汪文进、苏州人沈玄懀相继宣布自立为帝,在江南搞起了小朝廷,随后又有许多人宣布造反,攻打隋朝的官府,把江南闹得乌烟瘴气。
隋文帝自然不允许江南大乱,因此下诏封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镇守江都,封越国公杨素为行军总管,让他们二人前往江南平叛。据史料记载,杨素出身弘农杨氏,祖父和父亲都是朝中的高级官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杨素从小就饱读诗书,爱好书法,涉猎非常广,有趣的是,杨素后来却误打误撞从了军,从此便驰骋疆场,挥斥方遒,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此次杨坚做这样的安排,其实就是让杨素去平叛,让年仅20岁的杨广跟着去长见识,混资历。
高智慧虽然号称有千艘战舰,杨素从一开始就不和他正面交锋,而是将其他几个势力较弱的造反者诛杀,孤立了高智慧。杨素和高智慧大大小小上百战,总是胜多败少,最后高智慧不得已退守泉州。杨坚本来考虑到隋军常年作战疲惫不堪,准备召杨素回朝,但是杨素却请求将高智慧等人诛杀,彻底收复江南。
几个月之后,高智慧等人就被杨素的大军杀得片甲不留,高智慧本人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一场战役之后,杨素成为了杨坚跟前的绝对红人,也为日后杨广争取太子之位埋下了伏笔。
杨素征战沙场的时候,杨广便居住在江都。江南的山水养人,烟雨之中更带着几分灵气,江南的美女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杨广自从来到了扬州之后,就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杨广在扬州一呆便是十年,只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或者父皇召见之时,他才能离开扬州,前往长安。而且每次在长安住一段时间之后,杨坚就会勒令杨广回到扬州,绝对不允许他在长安城多呆一刻。
从杨广的经历看得出,从581年开始,一直到600年左右,这期间总共20年的时间,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蜀王杨秀都是待在自己的封地,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回长安城,更没有多少机会在父皇和母后的面前表现自己,至于谋害太子杨勇,更是无稽之谈。
许多史书都会把晋王杨广刻画成城府极深,阴险狡诈,手段卑劣的形象,将他视为从一开始就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并一步步构想太子,谋夺上位的人。许多说法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不认真去研究其中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得出不实的结论自然可以理解。
于是问题就来了,杨广没机会去构陷皇太子杨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何会嫌弃他呢?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6 11:24:34 +0800 CST  
第5章严苛的隋文帝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最早提及隋文帝想要废除杨勇的说法出现于599年6月,当时的记录是这样的: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颎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独孤后知颎不可夺,阴欲去之。
也就是说,599年6月前后,杨坚和独孤皇后两人都对皇太子杨勇产生了严重的不满,以至于想要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让晋王杨广来取代他,这就很有趣了,夫妇二人究竟因何不满?
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吧。
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下诏:立皇长子杨勇为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意思是杨勇可以参与决策大隋朝的绝大部分军国大事,而且权力还不小!
有一次,杨坚声称山东的流民太多,想把他们迁徙到北边去充实边塞。所谓的流民就是无家可归的人,其中也有不少不服王化的土匪,杨坚极有可能想把这些人迁出关去,防止他们在中原祸害老百姓。
杨勇却非常的宽厚,他上奏道:从南北朝以来,天下大乱,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因此才做起了土匪的勾当。如果把这些人迁徙出关,大家都舍不得家乡,而且现在北边也不是特别的安宁,常有突厥侵犯边关,把这么多人弄过去不好安置,会给当地守军造成很大的压力。只要陛下给他们些许时间,他们定会落地生根,做朝廷的良民。
对此,杨坚感到非常欣慰,当即表示赞同。后来杨勇屡次针对朝廷的大事发表言论,都得到了杨坚的认可(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上每纳之)。毫不夸张的说,杨坚对太子杨勇的能力和品行都十分满意,按照这种节奏来发展,杨勇毫无疑问会成为大隋帝国最合适的接班人。
据史料记载,杨勇本性醇厚善良,从来不耍心机,为人做事也不矫揉造作,而且非常爱好文学,和他交往的人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学者。如果放到我们这个年代,杨勇的人际关系将会完败所有人。然而这种人就是属于缺心眼儿的,不适合搞政治斗争。
一个大大咧咧,做事情随心所欲,从不考虑后果的人,很容易撞到枪口上。
杨勇常年住在长安,很少有机会出去见世面,每次弟弟们外出征战回朝之后,隋文帝都会给他们大肆封官,杨勇虽然没有嫉妒之心,但是心里却对大将军威风凛凛,顾盼风流的形象非常羡慕。
有一次,杨勇突发奇想,也想过一过大将军的瘾,因而吩咐下人给他找一件铠甲。下人们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寻常的士兵铠甲自然是拿不出手的,为了讨好杨勇,下人们翻箱倒柜,最后找出了一件蜀地制作的精美铠甲。杨勇穿上之后非常得意,于是就进宫面见父皇……
杨勇见到父皇之后,先是一顿恭维,把隋文帝搞得不知所措,随后眼巴巴地望着隋文帝,眼中都是“你快夸我呀”的期盼。
杨坚这才仔细端详他的铠甲,许久之后,杨坚突然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太子!自古以来,没有那个皇帝因为奢侈而长久的,你作为大隋的太子,未来是要继承皇位的,应该以节俭为先!”
杨勇听闻之后,满脸的笑意顿时荡然无存,痴萌地望着杨坚……
杨坚大概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过,也不想过多的责备他,因此找了个台阶:“太子啊,朕过去穿的破旧衣服都还留着,为了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奢,这样吧,朕给你一把旧时佩戴的刀,一盒过去吃过的腌菜,如果你还能记得过去的事,应该可以明白朕的心意。”
杨坚是意思是让杨勇把这件精美的铠甲毁掉,继续保持杨家勤俭朴实的家风。杨勇却压根没想到这一茬,接过父皇赏赐的佩刀后,他径直离开了皇宫,之后也没有把这件铠甲处理掉……
杨坚不开心了,堂堂大隋太子,难道情商这么低?父皇的话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你不摆出点姿态,究竟是没听懂,还是故意让父皇难堪?
问题是,究竟是杨坚为人太苛刻,还是杨勇情商低?难道凡是杨坚抵触的东西,杨勇都必须要去严格执行,不惜一切代价讨好父皇?
事实上,在杨坚的世界里,凡是自己认为要花钱的地方,他会肆无忌惮的花,凡是他看着不爽的,就会提醒别人要节俭,有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节俭作风,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秦王杨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90年,秦王杨俊因为征伐陈朝有功,接替哥哥杨广做了并州总管,在并州任上,杨俊花钱为自己修建了几座宫殿,配置上可能有些豪华。在杨俊看来,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在并州的臣子看来,这也不算什么事儿,以至于长安方面根本就不知道秦王杨俊在并州修建了宫殿.......
不巧的是,杨俊有点好色,后宫的女人时常争风吃醋,一个姓崔的女人因为嫉妒心太强,对杨俊心存不满,后来在杨俊吃的瓜中下了毒。
皇子中毒,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杨坚当即下旨,命秦王杨俊回长安休养,并处死了下毒的崔氏。谁料想,有人竟然在此时将杨俊修建宫殿和违规的事情抖了出来......杨坚愤怒不已,当即下诏免除了杨俊所有的官职,让他只以王爵的身份待在长安。
当时,不少朝臣都认为杨坚的处置太过火,左武卫将军刘升谏劝谏道:“秦王杨俊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只不过多花了朝廷的一点钱而已,并没有其他的过错,剥夺官职的惩罚有些重!”
杨坚态度很强硬:“朝廷的法度不可违背!”
杨素:“秦王的过错确实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请陛下详细斟酌!”
杨坚咆哮道:“朕是他们的父皇,更是天下人的君父!按照你的意思,难道还要给朕的儿子们单独制定法律不成?”
杨坚的一句话就让杨俊在长安城待了10年之久!这期间,杨坚一直没有松口,杨俊本来是个老实人,只不过在并州修建了几处宫殿而已,却无端遭到了父皇的斥责,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以至于抑郁得病。
600年5月,秦王府传出消息,杨俊的病情加重,以至于卧病不起……杨俊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主动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折,想要缓和父子之间的关系。令杨俊没想到的是,杨坚非但没有给予关切,反而将陈年旧事再次翻了出来。
杨坚派遣宦官前去传旨:“朕辛苦了一生,这才打下如今的天下,朕制定典章制度去约束臣民,你作为朕的儿子,不带头去遵守反而去破坏它,朕都不知道如何处置你!”
时隔十年,杨坚始终没有忘记杨俊逾越制度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杨坚的心胸是多么的狭隘,人格是多么的自私。杨俊看到诏书之后惊惧不已,病情日渐沉重,600年6月20日,秦王杨俊在长安去世,杨坚闻讯后干哭了几声,随后便下诏:凡是秦王杨俊之前使用过的奢侈物品,悉数焚毁!
秦王府的官员奏请给杨俊立碑,杨坚反驳道:“想要追求名声,一卷史书就够了,何必用碑呢?如果子孙们守不住家业,恐怕石碑都会变成别人家的镇石吧!”
这还没完,秦王有杨浩、杨湛两个儿子,百官们为了讨好隋文帝,上书声称:“秦王两个妃子都犯了错,按照制度他们的儿子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王位!”
隋文帝:“你们说得好!”
一代皇子,没有参与政治斗争,没有忤逆皇帝,只因多花了一点钱财,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真是可惜可叹呐!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6 18:15:12 +0800 CST  
第6章文帝猜忌太子
客观的来说,隋文帝打着为江山社稷着想的名义,用勤俭节约、拒绝奢侈绑架了所有朝臣和皇子。但凡触碰到他底线的,不管亲疏对错一律严惩,就连自己的孙子辈也不放过,几乎是毫无人情味可言。
就冲这一点,隋文帝比不上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君王。
但是话又说回来,隋文帝真的是勤俭之人吗?他为了刻意塑造自己圣君的形象,不惜焚毁秦王杨俊的奢侈用品,这难道不是浪费?如果隋文帝真的爱民如子,为何不将这笔财富拿出来救济衣食无周的流民?
试问,秦王杨俊只不过是个毫无政治理想的王爷,杨坚便对他如此苛责,更何况大隋帝国的储君,未来要承继杨氏家业的杨勇!
隋文帝骨子里的狭隘和自私让人觉得可怕,更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
但是,隋文帝却自我感觉良好,他曾经在大臣的面前很自豪地说过:过去的帝王妃子太多,皇子不是一个妈生的,自然会有矛盾。不像咱们大隋,五个儿子都是朕和独孤皇后的,亲兄弟之间自然不会有内斗!
不得不说,杨坚是个有福气的皇帝,儿子们一个个模样俊俏,才华横溢,外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在大哥杨勇做太子的20年时间里,隋朝的史书中都找不到任何有关兄弟内斗和太子之争的记录。
皇子之间没有抱团内斗,却不幸有个多疑、善变、猜忌、刻薄的父皇。
在隋朝,冬至是个重要的国家节日,在这天,朝廷会给所有人放假,晚辈会抽空去看望长辈,下官则会去拜会长官。有一年冬至,文武百官就跟说好了似的,成群结队前往太子宫去给杨勇送祝福,景象极其壮观。
在杨勇看来,自己平日里人缘好,大家都喜欢他,再者说父皇也宠幸他,文武百官来拜会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天,杨勇拿出了主人的姿态,在大门口摆上了礼乐阵仗,敲锣打鼓堂而皇之地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拜。大臣们一顿恭维之后,杨勇乐呵呵地将他们引到太子宫狠狠的喝了一顿酒,以示庆祝。
很快,这件事就在长安城传开了。杨坚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大臣来朝拜他的时候也没这么带劲啊,为何要如此讨好太子呢?杨坚一个人在宫中纠结,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找来了主管礼仪和宗庙祭祀的太常少卿辛亶。
杨坚:“爱卿啊,你说百官都去太子那里朝拜是几个意思?”
太常少卿辛亶闻言心中一惊,慢悠悠的回答:“陛下,百官去看望太子并不是朝拜,而是祝贺!”
朝拜有俯首称臣的意思,而祝贺则是非常普通的人际往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太常少卿辛亶虽然极力为太子辩解,可还是消除不了隋文帝的疑心病。
隋文帝:“祝贺的话应该是三五十个人,稀稀拉拉的过去,为何文武百官居然能够这么整齐地前往太子宫?”
太常少卿辛亶:“……”
隋文帝继续说道:“这也就算了,太子为何还要奏乐来迎接百官呢?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有如此高的威望?”
话说到这里,太常少卿辛亶已经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隋文帝:“传旨下去,朝廷的礼法还是有规矩的,皇太子虽然是皇帝的继承人,但从礼义上讲也是臣子,地方官员可以在冬至节来京朝贺,进献自己辖地的特产,但另外给皇太子上贡就不符合典章制度了,应该全部停止。”
如果杨勇把前去祝贺的百官全部挡在外面,隋文帝肯定会非常的高兴,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设,所以悲剧注定要发生。
据史料记载:至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巧的是,此事过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隋文帝:“高颖,你从太子宫中挑选几个身体强壮的侍卫进宫!”
高颖:“陛下,臣担心陛下把侍卫都调走了,东宫的侍卫质量恐怕就会降低档次了!”
隋文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朕时常外出巡幸,所以身边的人必须身强力壮,太子整日待在宫中,只需要修行仁德,那里需要这么多的侍卫?”
高颖:“陛下?”
隋文帝:“好了,太子宫中预备这么多的卫士本来就不合理。朕以后会将宫中的卫士和太子宫的卫士经常调换,这样难道不更好吗?退下吧!”
皇帝要调人去值班,你去帮他把事情办了就成,该是有多傻的人才会对隋文帝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高颖和太子杨勇并没有仇怨,相反,高颖的儿子还取了太子杨勇的女儿为妻,二人好歹也算是姻亲关系。更何况,晋王杨广曾经因为陈叔宝宠妃张丽华的事情扬言要杀了高颖,所以这件事情并不是晋王杨广栽害太子的阴谋,悲剧要发生的,注定还是要发生……
高颖无意中坑了太子杨勇一把,也把自己搞成隋文帝怀疑和打击的目标。
当然,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只能说明隋文帝对杨勇太过宠幸,以至于让大臣产生一种错觉:父子二人毫无隔阂,杨勇做皇帝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所以大家说话做事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
这些事情发生的太过无厘头,杨坚纵然有心胸,恐怕也难以忍受大臣们背弃和无视自己,转身投向皇太子的怀抱。而杨勇呢,依旧是大大咧咧,尤其是高颖坑他的事情,他无从得知,只能和以前一样,做自己的逍遥太子爷……要命的是,杨勇还不知道,并非只有父皇对他不满,独孤皇后更是视他为敌!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7 07:54:26 +0800 CST  
@福娃娃2018 2018-05-07 08:50:11
教科书上的确实不可信啊,隋炀帝疑心病这么重
-----------------------------
嗯 有点神经质 不过他是皇帝 可以理解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7 09:22:59 +0800 CST  
怎么都没人顶,精彩的还在后面,给点支持啊......不想因此断更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7 13:25:01 +0800 CST  
第7章独孤皇后其人
独孤皇后的不满非常简单:他和隋文帝杨坚是一夫一妻,所以要求皇子们也要对正妻一心一意,贪慕美色,妻妾成群便为她所不容。
据史料记载,独孤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非常识大体,更兼与隋文帝共同经历风雨,最后帮助杨坚建立霸业,夫妻二人感情极深。杨坚每天去上朝的时候,独孤皇后都会和他乘一辇,一直送到大殿门口,风雨不误。杨坚坐朝的时候,独孤皇后就在宫门外守着,杨坚下朝之后,二人再一起返回后宫休息。
独孤皇后和杨坚是患难夫妻,二人在勤俭持家一事上也非常的一致。
在隋文帝的谋划下,突厥和隋朝的关系逐渐交好,两国经常在边关有贸易往来,有一次,幽州总管殷寿打听到突厥人手里有一盒极其罕见的夜明珠,价值800万缗(有些夸张),因此劝独孤皇后出钱买下来。按照隋朝的国力,800万缗犹如九牛一毛,但是独孤皇后却拒绝了,她觉得买这些珠宝还不如把钱分给边关的将士,因此在朝中留下了这段美谈。
不仅如此,独孤皇后的政治智慧极为超群,有时候杨坚处理事情有不当之处,独孤皇后会私下提醒,从不会刻意逾越朝廷的制度。有些时候她的看法会和隋文帝不谋而合,因此隋文帝对她更为敬重。
独孤皇后有一个表兄弟叫崔长仁,官居大都督之职,后来犯法惹怒了杨坚。按照杨坚做人的原则,犯法必诛,但是念在他是皇后的亲兄弟,就准备破例赦免他。独孤皇后得知之后,为了维护杨坚的面子,声称国家之事,不可以徇私枉顾,最后强迫杨坚将崔长仁处死。
独孤皇后还有一个异母弟独孤陀,他平日里仗着姐姐的势力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独孤皇后得知后把他叫进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独孤陀为此怀恨在心,天天在家画圈圈诅咒皇后。这种事情放在古代是谋反大罪,按律当抄家灭门,独孤皇后得知后气得三天三夜水米不进,隋文帝大怒之下,当即就要处死独孤陀。
独孤皇后说道:“陛下,独孤陀残害百姓,朝廷没有治他得罪。如今您却因为他得罪了我而下诏诛杀,唯恐天下人不服,还请赦免他的死罪。”
客观的来说,独孤皇后的贤明可以和唐太宗的独孤皇后相提并论。然而,独孤皇后对女人的价值观却显得太过狭隘和自私,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后宫女人,这直接造成了皇太子杨勇被废。
当年,杨坚和独孤伽罗结婚之后就发誓,此生不会再和别的女人纠缠不清,更不会和别的女人生孩子。当时杨坚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因而极有可能是讨好独孤皇后的欢心随口一说,不曾想独孤皇后当真了……
古时候,只要你不是卑贱的奴役阶层,只要有财力,家中的大老婆又允许,男人就可以一妻多妾,享尽齐人之福。隋文帝杨坚作为天子,后宫的老婆就有数十人的编制,凡是被看上的宫女,只要杨坚兽性大发,就可以占为己有。
然而,杨坚是一个为家国事业操碎了心的工作狂,平日里也是遵守着对独孤皇后的诺言,再加上担心自己的滥情会引发宫内不必要的争斗,因此从来不轻易触碰别的女人。
杨坚不碰别的女人,答应不纳妾,并不代表他对女人不感兴趣。杨坚贵为天子,每日穿梭在后宫的莺莺燕燕之中,深宫中的女人打扮的又漂亮,举手投足之间暗藏无边的春色,杨坚40岁就做了皇帝,对女人的饥渴可想而知。而后宫许多宫女都是从陈朝的后宫中搜刮而来,美色是一方面,他们谁又不想侍奉君王,在后宫为自己挣一个名分和地位?
就这样,杨坚忍着!后宫的女人忌惮独孤皇后的权力,也忍着!
可是到后来,大家终归还是没有忍住……
599年6月,杨坚在仁寿宫处理政事,刚好有一个宫女过来侍奉,杨坚兽性大发没忍住,就将这个小宫女给办了。要是在寻常的后宫,杨坚办一个小宫女,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或许一夜之后就会忘记。但是,杨坚十数年来都只能碰年老色衰的独孤皇后,如今久旱逢甘霖,自然对这个小宫女非常上心。
杨坚:“你叫什么名字?”
小宫女:“奴婢尉迟氏,是北周大将尉迟迥的孙女。”
杨坚:“尉迟迥?是不是那个兴兵讨伐我的北周大将?”
小宫女:“是!”
杨坚:“你放心,那是上一代的恩怨了,朕不会亏待你的!”
杨坚在仁寿宫的一夜风流很快就传到了皇后那里,独孤皇后作为大名鼎鼎的悍妇,在宫中的名声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她如何能忍受杨坚对他的背叛?就在杨坚上朝之后,独孤皇后带人非常低调地处死了尉迟氏小宫女。
杨坚上朝之后依旧回味无穷,因此下了朝就直奔仁寿宫,想和小宫女再度春风,可是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尉迟小宫女的身影。打听之下才知道,独孤皇后今日来仁寿宫把小宫女给带走了……
杨坚当时就愤怒不已,大骂独孤皇后是悍妇,骂归骂,杨坚念着情分,还是不敢和独孤皇后当面叫板。他转念一想,自己贵为天子却连一个宫女都保不住,哪像个男人?杨坚愤怒之余,从禁苑牵了一匹马,一个人狂奔出宫……
杨坚出宫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和皇后赌气,他并不选择大路,专门挑那些人迹罕至的小路,狂奔了20余里才停下来。杨坚出宫的事很快就被守门人告知了独孤皇后,大臣高颖、杨素得知消息后快马加鞭,终于把杨坚给堵在了山谷之中。
高颖:“陛下,您这是为何啊?”
杨坚:“朕贵为天子,却不得一丝自由!”
高颖:“陛下何必为了一个妇人,弃天下于不顾啊!”
为了缓解皇帝的怒气,两个朝廷重臣当着皇帝的面,开始大肆吐槽女人如何不堪,一直说到三更半夜,口吐白沫,杨坚才破涕而笑,答应回长安城!独孤皇后虽然心中愤恨,但是听说皇帝独自一人出了禁宫,心中更是惧怕不已。此时的独孤皇后才算变回了正常的居家小女人,开始为夫君的安危担忧。
独孤皇后一直坐等到后半夜,直到杨坚踏入宫门的那一刻,她的心才算放下。夫妻二人相拥而泣,独孤皇后跪在地上向杨坚请罪,给足了他面子,加上高颖和杨素在旁边做和事佬,杨坚的脸色这才缓和,下令在宫中摆宴庆祝。
此次后宫风波,小宫女无辜惨死,杨坚耍了一顿小孩子脾气,独孤皇后最后还是最大的赢家,后宫说一不二的主宰!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7 17:08:18 +0800 CST  
第8章怒怼太子杨勇
独孤皇后担心别的女人争抢自己的丈夫,这咱们都可以理解。问题是,独孤皇后却想要将自己的婚姻观念强加到儿子身上,这是不是就有点过了?
不过,考虑到皇子们肩负着为杨家开枝散叶的重任,独孤皇后适当放松了要求:娶妾没问题,但必须得宠爱正妻,不能三心二意!
杨勇是家中的嫡长子,早在杨坚做皇帝之前,独孤皇后就为他选了一位正妃元氏。据史料记载,元氏的父亲是元孝矩,曾经担任过前朝的尚书仆射,头上也挂着国公爷的头衔,两家婚姻堪称门当户对。
独孤皇后非常看重元氏,但是杨勇却对元氏不冷不热,甚至都不愿意去碰她,以至于婚后多年,元氏都没能给杨勇生下孩子……后来,杨勇相继娶了几个女子:云定兴之女云昭训、高颖之女高良娣、王良媛和成姬。
这些人中,就数云昭训肤白貌美,妩媚动人,杨勇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她的身上。元氏身为正妻却惨遭丈夫的无视,还让小妾欺压在自己的头上,一气之下竟然生了病,最后含恨而终。
元氏去世之后,杨勇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杨勇的频繁耕耘下,云昭训怀了身孕,并生下了长子杨俨,在太子宫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久之后,杨勇便将后院之事交给云昭训打理,让她当上了名义上的太子妃,也算是云昭训争气,随后又给杨勇生下了杨裕、杨筠两个儿子。
与此同时,高颖之女高良娣也生下了杨嶷、杨恪;王良媛生下王子杨该、杨韶;成姬生下王子杨煚……
对独孤皇后来说,太子府添了那么多男丁,应该要来个普天同庆吧?有趣的是,独孤皇后非但没有引以为傲,反而是烦闷不已!在独孤皇后看来,杨勇的生育能力远超其父亲杨坚,性取向也毫无问题,唯独元氏爱答不理,这明显有挑战她权威的嫌疑!
自此以后,独孤皇后对杨勇逐渐不满,母子二人每次见了面,独孤皇后总是训斥杨勇,话里话外透漏着对他的强烈不满。杨勇呢,受到训斥后,从不为自己辩解,一副无所谓的臭样子,回到太子府后继续扎在女人堆里,以至于不知名的宫女又给他生下了杨孝实、杨孝范两位王子。
独孤皇后得知后更加不开心,你好色也就罢了,为什么非要和母后对着干呢?独孤皇后是个偏执的人,他越想越觉得杨勇是成心和她对着干,越想越觉得元氏的去世必定是遭到了云昭训和杨勇的迫害。
独孤皇后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杨坚听……杨坚在杨勇处理女色之事上似乎并不太认同独孤皇后的看法,毕竟在她的淫威之下,杨坚想办一个宫女都还得看她的脸色,可谓男风丢尽!太子干了他不敢干的事,杨坚觉得很欣慰……
然而,杨坚却在杨勇不听训教,个性叛逆一事上和独孤皇后达成了共识!也许在我们看来,杨勇并没有干出太出格的事,但是作为父母,杨坚和独孤皇后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聊到最后,夫妇二人竟然开始怀疑杨勇是否能够接任大隋的皇位,保住这份江山。
寻常的母亲只担心儿子平安与否,能否建立功业,总之都是往好处想,独孤皇后非得反其道而行之,真可谓是奇葩一个。599年前后,独孤皇后为了证实这一猜想,特地派人前往太子宫,暗中窥探杨勇的私生活,意图抓住他的把柄(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过恶)。
皇宫大内历来就是耳目众多,谣言满天飞的地方。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时常在宫中说皇太子杨勇的话,并对他能否继承大统表示怀疑,因此此事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身在扬州的晋王杨广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当即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开始尽力表现成一个乖宝宝的形象(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
要说到好色,杨广比起杨勇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拿下陈朝之后,杨广就想把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据为己有,如果不是高颖极力阻拦,杨广恐怕早已经得逞。据史料记载,杨广对云昭训也是垂涎三尺,爱慕有加,但是云昭训非常现实,选择了前途更大的皇太子杨勇,杨广为此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杨广成年之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给他娶了兰陵贵族之女萧氏,杨广常年在扬州居住,收了不少江南美女入宫,生了许多连自己都不知道其存在的孩子,只不过他远在扬州,又不是皇长子,独孤皇后这才无从得知。
换句话说,如果杨广从一开始就有谋夺太子之位的心思,他肯定会装成不好女色,对王妃忠诚,对父母孝顺的乖宝宝,以此来讨父皇和母后的欢心。事实上,直到独孤皇后派人到太子宫构陷杨勇,杨广才开始收敛自己的作风,比如:
杨广开始和王妃萧氏双宿双飞,整日形影不离。
杨广不再理睬后宫的女人,不再照料嫡子之外的儿女。
做完了这些工作,杨广便暗中派人前往长安,将自己的伟岸德行在长安城广为流传。想想看,正当独孤皇后对天下男人都绝望的时候,晋王杨广站了出来,扛起了好男人的这面大旗,这如何能不让独孤皇后青睐?
不过,知子莫若父,杨坚起初并不相信杨广会是这样的人,因此派遣了几批使者前去扬州调查。此时的杨广彻彻底底地换了一副面孔:只要是从长安来的人,不管阿猫阿狗,他都会去大门口恭恭敬敬地把他请进来,好酒好菜地招待,临走时还会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使者们得了杨广的好处,自然愿意为他说好话,杨广在长安城的名声因此越来越好。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8 08:58:27 +0800 CST  
@福娃娃2018 2018-05-07 19:25:45
可怜的杨坚,没忍住……
-----------------------------
要是我 我也忍不住 O(∩_∩)O哈哈~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8 09:14:51 +0800 CST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5-07 20:52:09
独孤皇后这么凶悍~
-----------------------------
就差剁唧唧了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8 09:15:28 +0800 CST  



来一张大隋朝的版图图片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8 10:07:36 +0800 CST  
第9章独孤晋王之谋
600年8月,杨广回长安小住了一段时间,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便提议去晋王府坐坐。此时,杨广的好人缘开始发挥作用了,得过杨广好处的宦官提前将皇帝和皇后的行程告知给他,希望杨广可以早做安排。
据史料记载,杨坚和独孤皇后到来之前,杨广早已经将府中的美姬给藏起来,只留下一些年老色衰的宫女在身边服饰,而且严令衣服不能太过绚丽,并下令将房中乐器的琴弦弄断,故意在上面撒满了灰,以此来显示自己不好声乐。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夫妇二人活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杨广是如此清心寡欲的人!自此以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广越发满意,逢人就说晋王杨广聪慧孝顺,再联想到皇太子杨勇的所作所为,夫妇二人只能摇头叹息,扼腕长叹……
不仅如此,杨广还一反常态,前往各位大臣的府中刻意结交。联想到皇帝对太子的不满,大臣们也刻意讨好杨广,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转眼间,杨广又得回扬州了,按照规矩,杨广得进宫向独孤皇后辞别。
在独孤皇后看来,自己虽然生了五个儿子,可在长安城的只有被她视为叛逆的皇太子和病重的秦王杨俊,看到杨广来辞别,不禁有些伤心动容,以至于母子二人相拥而泣,难舍难别。
杨广非常聪明,很懂得利用时机和把握细节。他知道独孤皇后很厌恶大哥杨勇,但是这种厌恶还不足以让父皇和母后下决心废黜他,因此决定在离开之前给独孤皇后下一剂猛药:
杨广痛哭流涕道:“母后,儿臣不孝,受您养育之恩却不能在跟前侍奉孝顺,实在是惭愧!”
独孤皇后:“皇儿,母后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你虽然奉命镇守扬州,可我还是希望你能常回长安!”
杨广:“母后,儿臣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您!”
独孤皇后听闻后大惊失色:“皇儿,何出此言啊?”
杨广:“儿臣是个愚笨的人,和众位兄弟一直都是和睦相处,可近来也不知哪里得罪了太子殿下,惹得他满口怨言,声称迟早要杀了我!母后,儿臣日日担心,夜夜惊惧,唯恐遭人暗算啊!”
杨广待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名声如日中天,杨勇恨他的这套说辞很容易让人接受,更何况独孤皇后打心眼里厌恶杨勇,对杨广的话自然深信不疑。
独孤皇后当即暴跳如雷:“哼!太子近日越来越过分了,我给他娶了元氏,他竟然置之不理,反而宠信云昭训,生下了这么多猪狗一般的儿子。元氏去世,我就怀疑是被他毒害,但也没有追究此事。为什么他对你又生出如此念头!我还活着,他就如此!我死后,他就该残害你们了!我每每想到东宫没有正室,在你们父皇百年之后,让你们兄弟几个跪拜问候云昭训,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
杨广痛哭流涕,继续说道:“母后,儿臣怎会诬陷太子,还请您做主啊!”
独孤皇后咬牙切齿:“哼,这个杨勇,我迟早要废了他!”
我们都知道,人在过度悲伤的时候是很难去理性思考的,况且独孤皇后正常的时候也不太理性……她本来就对太子杨勇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此刻又遭逢母子分离的痛苦,根本就没有去调查杨广说的话是不是属实,更不会为了失宠的儿子开脱,因而硬生生地将这一盆脏水全部扣到了杨勇头上。
要说杨广,确实是绝顶聪明的人。
想想看,杨勇长期居住在长安,杨广长期居住在并州和扬州,二人向来就没多大的交集,杨勇又怎么会和他有矛盾?如何会主动去找他的晦气,还会放出狂言要杀他?杨广深知,如果想搬倒太子,说他在外面乱搞女人,说他叛逆都没用,只能将杨勇诬陷成为登基之后残害弟弟们的恶魔。
这一招,确实够狠!
史书上记载:
“此别之后,知皇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
“自是后决意欲废勇立广矣。”
独孤皇后的态度让杨广看到了做太子的希望,登临九五之尊的大门已经向他缓缓打开。但是,寄希望于杨勇自取其祸,等待父皇和母后废了他似乎有点不靠谱,万一杨勇洗心革面怎么办?
想好了这一切,杨广决定主动出击。
然而,杨广开始蒙逼了,他从未想过会有做太子的机会,因此平日里将所有时间都耗费在吃喝玩乐上,放眼长安城,好像没结识什么大臣啊……杨广思来想去,决定拉自己的好友安州(今湖北孝感市安陆市)总管宇文述合伙。为此,杨广特意奏请皇帝,调任宇文述为寿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刺史。
杨广开门见山,将自己在长安城的遭遇说了一遍,还将独孤皇后想要废黜皇太子的想法也透漏给宇文述。
宇文述:“皇太子不受皇帝和皇后的待见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晋王以仁孝著称,才华横溢,几次被任命为大军统帅,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陛下和独孤皇后都对您青睐有加,您的威望如日中天,想要夺取太子之位并非不可能。”
杨广:“本王该如何运作呢?”
宇文述:“废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我人微言轻,只能出谋划策。纵观朝中的大臣,能够改变皇帝的心意恐怕只有杨素,能与杨素说得上话的就只有他的弟弟杨约。碰巧我和杨约有点交情,我愿意为您跑一趟,试着说服杨约。”
杨广:“好!本王这里多得是钱,你只管拿去运作,事成之后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
当时,杨素担任内史令,官居正三品,权掌中枢,又是杨坚的贴身幕僚,皇帝的心思他自然是一清二楚。不过,杨素的地位太高,常人很难去见他,更不用说和他直接谈论太子废立一事。杨约就不一样了,他是大理少卿(最高法院院长),正四品的官职,地位比杨素差远了,成功的几率要大很多!
宇文述考虑到事情太过重大,闹不好就有杀身之祸,因此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准备先收买人心,再旁敲侧击,试图拉拢杨约为己所用。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8 14:23:13 +0800 CST  
第10章杨素全力补刀
据史料记载,宇文述经常在房间里摆满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然后邀请杨约前来观赏,杨约每次前来,总会问东问西,把自己搞得像个行家一样,其实就是为了让宇文述把东西送给他。不仅如此,宇文述经常和杨约一起赌博,每次都会把钱很巧妙地输给杨约,直到有一天,杨约清点从宇文述那里得来的钱财,才知道已经堆满了整个屋子……
杨约觉得不太好意思,于是问道:“宇文大人,我这平白无故从您这得了许多珍宝,还得感谢您的厚意呢!”
宇文述十分豪爽:“这些财宝都是晋王的赏赐,吩咐我和你一起把玩的!”
杨约大惊失色:“无功不受禄,晋王为何会这样做?”
宇文述低声道:“晋王有意争一争太子之位!因此想让我拉拢您!”
杨约:“……”
宇文述:“您不必感到惊慌。为人臣者自然要遵守本分,但是聪明的人也该懂得审时度势。你们杨家功高震主,这些年来得罪了多少朝臣,数的清楚吗?如今皇帝尚在,还可以庇护你们,如果有一天陛下驾崩,杨家的灾难恐怕就要来了!”
杨约一脸懵然:“你到底想说什么?”
宇文述:“皇太子性情率真是好事,但是他平日里想做的事情都被你们给拦下了,他登基之后难道还会重用你们吗?晋王杨广素来宽厚仁德,又得陛下和皇后的欢心,只要你们杨家站出来稍微扶持一下,晋王必将永记在心,杨家日后必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公元600年左右,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勇越发失望,以至于朝野都在流传太子失德,恐怕无法继承江山社稷的传言,宇文述的一番话戳中了杨约的痛点。
作为政治世家,杨约知道如何在关键时候做出取舍,保全家族的利益。
回家之后,杨约将他和宇文述的谋划如实地告诉了大哥杨素。
杨素的态度非常明确:皇太子倒台是迟早的事情,为了杨家的未来考虑,扶持晋王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兄弟二人觉得废立太子一事,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独孤皇后才是一语定乾坤的人,因此便决定和独孤皇后保持良好的关系。
过了几日,杨素去拜见独孤皇后,席间又说到了皇太子杨勇的不堪,杨素试探道:“晋王杨广孝悌恭俭,像陛下一样。”
独孤皇后流着泪说道:“你说的很对!晋王杨广宽厚仁义,每次我派人去扬州,晋王都会亲自出迎以示尊重;晋王每次从长安返回扬州,都会因为母子分离而悲痛不已;晋王的萧妃更是惹人怜爱,每次我派去的奴婢,她都能同寝共食。”
杨素:“哎!”
独孤皇后:“哼!再看看太子!每次我派人去太子府,总是看见他和那个云昭训混在一起,旁若无人!杨勇就是个亲近小人,防备至亲骨肉的人!”
杨素:“皇太子确实做得太过分,我们好不容易打下了大隋的江山,也不知道太子是否能挑得起这分重担!”
独孤皇后:“哼!勇儿自然担不起这份重任,我看晋王就比他更合适!”
此次谈话并不是什么秘密,杨素临走之时,独孤皇后还给他送了不少钱财,希望他能够帮助杨坚谋划废立太子一事(后遂遗素金,使赞上废立)。
皇后不满亲儿子做太子,还要不分黑白,联合大臣一起阴谋废了太子!还有比这更有趣,更难以理解的事吗?
客观的来说,杨勇不受父皇和母后的待见,确实有他的原因。杨勇适合做纨绔子弟和风流少爷,却不适合搞政治斗争,更不适合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也许在他看来,宠幸女人并不是什么过错,但是作为皇位继承人,他必须要比常人忍受更多的折磨,承担更多的痛苦。
他最应该明白是:自己摊上了这样严苛的父母,即便是委屈自己,也要让他们先顺心如意。可惜,杨勇为人太过潇洒放任,这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独孤皇后为何会理直气壮的废黜太子呢?
答案很简单:几个皇子都是她的儿子,既然杨勇对她不孝顺,不愿意和她亲近,为什么要让自己老无所依?就算让杨广做太子,大隋最后还是姓杨!
很快,皇后想要废黜太子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杨勇虽然吊儿郎当,但当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时,他也开始坐不住了。这些年来,杨勇只顾着玩闹,身边根本就没有信得过的人,情急之下竟然找不到人给他出主意……
据史料记载,杨勇苦思冥想了几天,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命人在太子宫内搞了个名叫庶人村的景点,这里面的房子都是茅草盖的,大门凋敝不堪,一阵清风吹过,屋檐仿佛都要倒塌……随后,杨勇就身穿粗布衣服,搬进了庶人村,同时散布了一则劲爆的消息:太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杨坚虽然不喜欢太子,却对废立一事犹豫不决,听说太子住进了贫民窟,便派遣重臣杨素前去打探消息,想弄清楚太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杨坚可能没想到,正是这一安排将杨勇彻底地推向深渊。
杨素到达太子宫大门后,并没有着急进去,而是在门外盘桓。
杨勇做这些就是为了让父皇和母后知道,宫中的使者刚出门,他就换上了粗布衣服前往贫民窟等待,准备好好的秀一下自己的勤俭,可是太阳都快下山了,也不见杨素进门。此时,杨勇的智商正式上线,他觉得杨素是故意让他难堪,于是满腔怒火地跑到大门口,将杨素狠狠地羞辱了一顿!
杨素这样做就是为了激怒太子,目的达到后立即回宫交旨:
“陛下啊,皇太子果然是顽劣不堪,臣本来在大门口候着,可太子却跑出来将臣羞辱了一顿,不难看出,太子怨愤极大,陛下不可不提早防备啊!”
隋文帝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接下来的几天,独孤皇后指使手下的人密切监视杨勇的一举一动,并添油加醋地说给隋文帝听,大有杨勇马上就会发生宫廷政变的意思。
隋文帝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防患于未然。据史料记载,杨坚亲自派人去监视太子宫,严令凡是太子宫中的一举一动,包括杀了多少鸡鸭鹅鱼,都必须向他上报。随后,杨坚下令将太子宫中的禁卫军登记在册,移交到朝廷卫府管辖,并将太子左卫率苏孝慈调往淅州担任刺史。
杨坚毕竟是千古一帝,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杨勇虽然行为浪荡,但是还没有犯上谋逆的胆量,纵然朝中的舆论已经到了非废黜太子不可的程度,杨坚依旧选择继续观察,给杨勇一个机会。
杨广开始坐不住了,他决定再添一把火。
据史料记载,杨广将王府的亲信段达派往长安,暗中贿赂杨勇的近臣姬威,准备从内部瓦解太子的根基。
段达威胁道:“姬威,我知道你是太子的亲信,但我有一言相告!”
姬威:“你想说什么?”
段达:“东宫做的坏事,陛下早已经清清楚楚,我们已经奉了皇帝的密诏,准备废黜太子。如今,证据已经齐全,只差一个可信的人站出来力证太子失德,你如果不答应,我再去找其他的人!”
树倒猢狲散,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
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姬威究竟举报了什么事情,但我猜想最劲爆的事情应该是诬陷杨勇和云昭训合伙谋杀太子妃元氏,原因有三:
第一,独孤皇后一直在猜疑元氏的死因,杨广等人只要把杨勇杀妻的罪名坐实,独孤皇后必定会采取措施。
第二,独孤皇后曾经和杨素提到此事,并让他赶紧去收集证据。
第三,杨素家族和杨广已经勾结在一起,此事多半是杨素透漏给杨广的。
当然,杨广既然收买了姬威,自然不会只诬陷这一件事,更劲爆的还在后面!
楼主 九皋寒叟  发布于 2018-05-09 08:50:23 +0800 CST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10693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9:18:54 +0800 CST

评论数:75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