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刘裕评传(连载)

桓玄弄权

自孝武帝死后直到现在的五年间,晋朝的天下便一直动荡不安,内战频繁:三次“昌道内战”,孙恩五次登陆,还有桓玄灭殷仲堪、杨佺期之战,几乎没消停过一天。民众们苦于连绵不绝的天灾人祸,非常渴望能出现一位政治强人,来结束乱局,救民于水火。

因此,当桓玄刚刚进入建康城的时候,惩办了政府中司马元显信任重用那些的奸邪小人,提拔了一批素有清誉的名士进入领导阶层,使他在一时间内民意支持率极高,如同2009年初的奥巴马。那时京城一片欢腾,人人都以为太平盛世就要出现了。

然而,我们知道,一般期望值越高,现实带来失望越就越大。桓玄的本事尽管比司马元显又强一些,但从本质上说,他们两位仍是同一类人:贪图享受、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这一点有不少人已经看出了。当逃亡的北府将领袁虔之到达长安时,后秦主姚兴问他:“桓玄此人的材干如何?及不及得上桓温?将来能否成大事?”袁虔之很有眼光,回答有惊人的预见性:“桓玄利用朝政混乱的机会,窃取国柄,并非材干过人。他为人猜忌成性,刻薄残忍,又刑赏不公,以我看,比他父亲差远了!以现在的趋势看,他必然要篡位,但以他的能力不可能成功坐稳江山,最终只是为将来的英雄开道,成为他人向上攀登的垫脚石罢了!”

果然,没过多久,众人就失望地发现:虽然在建康尚书台办公的首长,由司马大人变成了桓大人,朝廷上下都换上了新面孔,但这个新政权并没有什么新气向。除掉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等少数人外,各级官员更加腐朽。

桓玄的奢侈放纵,不但比司马元显毫不逊色,而且更讲究生活品位,在这方而他颇似数百年后的轻佻天子宋徽宗。例如:他既喜欢珠宝玉器,也喜欢名贵字画,还喜欢景色幽雅的园林美宅。对这些东西,他时时赏玩不够,只要听说什么地方有这几类宝贝,桓玄就要去把原主人找来,然后与他赌博,把这些东西赢归己有(估计也不是桓大人赌技超人,只是没人敢赢他罢了)。不仅如此,还派出左右亲信前往四方探访,一旦发现有漂亮的竹木、佳果,都要设法搬来装饰自己的宅第,这完全就是后世“花石纲”的前身。

有桓玄的榜样在前,他的亲信们也飞扬跋扈,贪赃枉法。如他的主要谋士丹阳尹卞范之,“盛营馆第。自以佐命元勋,深怀矜伐,以富贵骄人,子弟慠慢,众咸畏嫉之。”(《晋书•卞范之传》);侍中殷仲文,“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后房伎妾数十,丝竹不绝音。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晋书•殷仲文传》)

当然,邓公说过:我们允许一部份地区、一部份人先富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并不算过错,但前提是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剥夺更多人幸福的基础上啊!就在桓玄及其一小撮同党纵情享受的时候,大部份人的生活水准却在继续恶化,甚至到了连皇帝司马德宗都受冻挨饿的程度,一般百姓的处境更可想而知!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桓玄缺少足够的政治智慧,但对玩弄表面文章很拿手,很喜欢作戏。大亨元年(公元402年)四月,桓玄离开京城前往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当年桓温掌权时,常驻此地遥控朝廷),作出谦让的姿态,请求辞去录尚书事的职务,并让皇帝下诏同意。表面上桓玄不参与国政了,但实际上朝廷每有重大决定,都必须到姑孰请示他后才能下发,一般的小事则由他的堂兄尚书令桓谦和亲信丹阳尹卞范之决定,换汤不换药。

而且自桓郎中问诊以来,也没开出过什么好药。因为没有全局观念,桓玄治国喜欢苛察琐碎的小事,以显示自己明察秋毫;因为缺乏长远规划,所以桓玄朝令夕改,让下边的人无所适从,具体政策的出台往往失误。当时三吴的饥荒仍在继续,很多民众逃离家园外出谋食,但到处都是避难流民的景象,与桓公治下天下承平的局面不和谐啊!于是,桓玄一方面下令赈灾,一方面制定出“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勒令各地难民回家。这原本似乎是条善政,但桓玄只是泛泛的命令赈济,并没有调拔足够的粮米,又被经手的官吏层层克扣,被召返乡的难民无粮可食,纷纷倒毙路旁,从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自然,这种情况并不会妨碍桓玄的属下继续吹捧他爱民如子,为他歌功颂德:

不公平啊!桓大人如此高风亮节!如此功勋盖世!怎么能不加以表彰呢?所以到了八月,一批官员在桓玄的暗示下,上书皇帝司马德宗:太尉桓玄因平定司马元显有功,应该加封“豫章郡公”;因平定殷仲堪和杨佺期有功,应该加封“桂阳郡公”。虽然这些天来,这枚橡皮图章时不时也要饿肚子,但仍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准奏。

桓玄原本承袭桓温,已经是“南郡公”,现在又多了两块封地。就像一位阔佬有了三处豪华别墅,但他同时也只能住一处,为了不闲置房产,桓玄将“豫章郡公”让给自己只有四岁的儿子桓升,“桂阳郡公”让给侄儿桓浚。

之后,桓玄继续从事他的演艺生涯,这次他要挑战的新角色,是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第二年春,桓玄上书,表示要亲率三军,北伐中原,扫平关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晋室,还于旧都!那把子慷慨义烈,实不下诸葛武侯!谁料这份充满爱国激情的奏章递上去后,朝廷却下诏:不准。谁让我们桓大人又是位一心奉公的“忠臣”呢?于是只得“奉诏”地停止行动。唉,俺虽然满腔忠义,奈何报国无门,惜哉!

这本来是个好剧本,但因为几乎人人都知道那道不准的圣旨是怎么回事,因而桓玄的演出并不太成功,感动的人不多,大多都在暗中偷笑。在下猜想,桓灵宝要活在今天,一定能去洛杉基领取金酸梅大奖!

经过这一轮轮来回地折腾,桓玄治国的能力大家总算是了解了,天下人无不对其大失所望,他的民意支持率仿佛次贷危机后的纽约道琼斯指数,一直跌跌不休,逐渐滑落到谷底,就像2009年底的尤先科。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4-29 07:00:52 +0800 CST  
重装上阵

这个时候,三吴一带连灾情相对较轻的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户口都减少了百分之三、四十,而临海(今浙江临海)与卢循刚刚就任太守的永嘉(今浙江温州)二郡更是其中的重灾区,由于饥饿和逃亡,两郡的民间十室九空,不少富贵人家,虽然穿着绫罗绸缎,抱着珠宝金银,却因买不到食物,只能关上大门,活活饿死家中。

卢循虽然已经是朝廷命官,但桓玄肯定不会给他的人发饷,他们估计也没练过“辟谷”之类的功夫,道爷也是要吃饭的!大亨元年(公元402年)五月,卢循率领他的人从永嘉出发,洗劫了临海郡(辛景虽然打败了孙恩,但拿卢循没有办法),发现这一带几乎没什么可抢的,于是又转攻东阳(今浙江金华,不知那时有没有火腿)。不想他很不走运,因为刘裕已经重装上阵,来了!

听说受招安不久的卢循又在惹事生非,桓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决定对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给予迎头痛击。谁能担当这个任务呢?桓玄想到了刘裕。他正想从原北府军树立一个先进典型,消除军方的不安定因素,未参与政治斗争,没有野心(?),又特别能战斗的刘寄奴就再次脱颖而出。

自孙恩起兵以来,他的部众和刘裕交手过多次了,不管占有多大的优势,从来都是每战必败!久而久之,他们对刘裕都养成了惯性恐惧,见到他就如同老鼠见到猫,这样的战斗自然没什么悬念,卢循理所当然地被打败,连忙朝永嘉方向溃逃。

可能因为刘裕军也缺粮,或是兵少,或是因为桓玄在上,刘裕也不想这么快就解决掉卢循,有养寇之心。总之,完成救援东阳的任务就行了,没必要太积极,当出头鸟有什么好?因为刘裕没有乘胜进击。使卢循顺利退回永嘉。

第二年春,缓过气来的卢循命他的姐夫,麾下第一猛将徐道覆为先锋,再次进攻东阳。刘裕迎击,于二月八日大败徐道覆,因功被桓玄升为建武将军、彭城内史。升官归升官,和去年一样,刘裕仍然没有乘热打铁,又给了卢循大半年的回复时间。到了八月,磨磨蹭蹭的建武将军刘裕终于主动出击,兵锋直指永嘉。卢循迎击,战败。退守,再败。只好弃永嘉南逃。刘裕率军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击,卢循屡败,一路南逃到晋安(今福建福州市),最后从晋安乘船遁入大海,继续向南方逃去。刘裕此时没有水军,追到晋安后回师北返。

十几天后,刘裕到达会稽郡山阴县,在这里他遇上了正等着他的好友何无忌。何无忌可不是来找他聊天的,而是来说服他造反的。作为刘牢之的外甥,他对舅父的大仇并无一日忘却,而复仇的所有希望,就都指望刘裕了。

因此,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感到现在出现有利的机会:首先,经过一年多的执政,桓玄人心已失;其次,桓氏集团的重要成员,桓玄的哥哥荆州刺史桓伟刚刚病逝;第三,刘裕重新得到起用,手中正好握有一支军队;第四,刘裕曾在会稽郡驻过军,因军纪良好,在这一带口碑甚佳,容易得到当地人的拥护。因此,何无忌劝刘裕不要回去交令(那等于把现有的兵权交回去),就在山阴起兵反桓玄!

刘裕听罢,感到事关重大,没有轻率决定,悄悄找来与他交情很好的当地豪族孔靖秘密商议此事。孔靖反对说:“山阴距离建康太远了(约四百公里),起事不易成功(打蛇要打七寸,如果打蛇尾巴,很容易被反咬一口)。而且桓玄现在还没有篡位,此时起兵也没有足够的号召力,不如等桓玄篡位之后,我们在京口起事,可一举致其死命。”刘裕权衡利弊后,认为孔靖说得更有道理,决定暂不动作,装作忠于桓玄样子,等待更好的时机。

而此时,桓玄可能怕刘裕他们等久了不耐烦,正在与左右心腹策划代晋称帝的事宜。对此事最积极的,是殷仲文和卞范之,两人一面向桓玄劝进,一面已写好了加赐“九锡”和晋帝禅位两份诏书,只差到时候加盖印章了。见部下这么积极拥护,桓玄便同意了,一切按步就班地进行:

九月初,皇帝下诏: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授桓修抚军大将军。

九月十六日,皇帝再下诏:划出十个郡建立楚国,加封桓玄为楚王,相国,总管文武百官。接着,又加赐九锡。

所谓“九锡”,是指九种礼器或特殊待遇,表示天子对大臣的最高礼遇。它包括:一、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各一辆,佩黄马八匹;二、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音:戏,指鞋)一双;三、皇家校音器具一套;四、宅第赏赐红漆大门(这条最不稀奇);五、上朝可享受贵宾专用通道;六、虎贲卫士三百;七、红色专用弓箭一百支,黑色专用弓箭一千支;八、金色斧头(也就是黄钺);九、供祭礼用的香酒,以少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九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一般来说,在中国历史,“加赐九锡”是篡夺干线上很重要的一站,过了这一站之后,如果不发生车祸(根据历史经验,篡夺干线一向是事故高发区),那么篡位列车的前方到站便是终点站“祭天受禅”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1 07:08:31 +0800 CST  
孙恩第五次登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1 07:10:09 +0800 CST  
因为读书时候和同学受过某族的欺负所以对麦加这个名字开始十分憎恶,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师不是穆斯林,心里舒服多了,同楼上几位意见大家别再偏题了,好好的文章成吵架帖子了
-------------------------------------------------------------
晕啊,有不少朋友以为在下是穆斯林吗?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1 07:11:45 +0800 CST  
网友lqi1,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请学会尊重,好吗?
在争论的各位网友中,只有你在骂人,不知“辱骂别人是不是正好验证了无知者无畏这句话?”说的是谁?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2 07:03:17 +0800 CST  

灵宝登基

虽然离皇帝宝座只有最后一段路了,但通常这段路也是全程中最崎岖,最考验司机驾驶技术的。因此桓玄仍有不少疑虑,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弄清楚:刘裕是否支持自己称帝?

击败卢循,凯旋而归之后,刘裕顺顺当当地将兵权交还北府现任领导桓修,其表现不但能干,而且忠诚无私,让桓玄大为满意。同时,他在北府旧部心目中的地位,也完全取代了刘牢之,成为新的精神领袖,其实际影响力远不是官方指定的首长桓修所能相比的,因此桓玄已经无法忽视他的态度。

于是,他让负责日常政务的堂兄桓谦去探探刘裕的口风。接到任务的侍中大人不敢怠慢,亲自来会见刘裕,悄悄对他说:“如今楚王勋高德厚,朝中有不少人在议论,都认为应有禅让之事,不知你怎么看?”显然,桓玄、桓谦兄弟已经把刘裕当成实话实说的至诚君子了,殊不知出惯老千的刘寄奴正准备要钓鱼执法呢:“当今楚王,是宣武(桓温,其谥号是“南郡宣武公”)之子,不论功勋德望,皆是当世无比!而晋朝衰弱已久,民众的期待指望,早已不在司马皇家的身上。此时顺应天意人心,接受禅让,有何不可?”桓谦听罢大喜:“既然连你都说可以,那就肯定可以了!”

事后看来,桓氏兄弟在此事上的天真程度,令人咋舌。就算是白纸黑字的誓书,都不见得可信(大河剧《武田信玄》中,有一句台词说得经典:“盟约这种东西,只在撕毁前有效!”),何况是这样一句空口无凭的话?但桓玄与桓谦竟然就信了!

一般来说,桓玄识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如当初对殷仲堪的判断,就不差分毫。对刘裕的才干,他也有清醒的认识,怎么还会犯这样致命的错误呢?在下认为,桓玄之所以上当,很大程度上是被刘裕以往的表现和刘裕的低下出身给欺骗了。

在桓玄看来,刘牢之反司马元显时,刘裕曾强烈反对,但刘牢之再反桓玄时,刘裕不但不从,还辞官还家,证明了他不仅不是刘牢之同党,而且很有操守,绝非刘牢之流的反复小人;不久前击破卢循,也很快交还兵权,显得完全没有野心,此人应该是一条直性汉子,心口相随,言出必行。再加上桓玄出身高贵,也必然沾染了当时盛行的门阀观念,很可能认为:刘裕虽战功卓著,但出身低,资历浅,眼光定然不会很高,就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随便得件东西都当成宝,能得到自己的破格提拨,定然感恩图报。

说起来,低微的出身对一个要干大事的人来说,多数时候是一种阻力,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是一项优势:慕容垂大半辈子都在低调做人,但仍时时是别人的重点防范对象;刘寄奴一招并不精深的韬晦之计,就把桓玄、桓谦哄得一愣一愣的!

放下心来的桓玄,开始为篡位历程的最后冲刺添加燃料。首先,他继续做戏,上书司马德宗,请求辞职,返回封国养老。然后让傻皇帝亲自作书挽留:不行啊,国家人民离不开你啊!(很怀疑这条记载的真实性:学不会说话的司马德宗学得会写字吗?)桓玄便顺理成章的留下来,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

其次,各种天降的“祥瑞”当然也是不能少的,十月,有地方官员奏报:於塞多年的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临平湖湖面突然开通,充满清澈的湖水。这个消息一传到建康,朝中文武百官齐集庆贺,“司马德宗”下诏曰:“这样的祥瑞不是我这个德薄的君主所能承当的,一定是因为相国的功德达于极致,所以天地为之动容!太平的教化,就数今天最为盛大,四方的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只恨语言的贫乏,都找不到可供赞美的言词了!”(如此肉麻地吹捧自己,桓玄仍能不起鸡皮疙瘩,让人叹服!)。不久,又有地方奏报,江州降下甘露,为“祥瑞运动”锦上添花。

注:临平湖,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平镇南,现已不复存在,但在当年可是一个充满灵瑞的奇异圣地,整个湖面长满了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景色十分秀丽。更奇妙的是,据称此湖通灵,当地父老传说: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临平湖在东汉末年干枯,不久天下大乱;到东吴孙皓执政时湖面重开,不久晋灭吴,天下一统;之后湖面又被荷、苇堵塞,直到陈朝末年湖面再开,接着是隋朝统一。仿佛确有几分灵验,至于桓玄这次湖开的记录是否属实,则不详。

除了制造“祥瑞”,桓玄还有一个很可笑的想法:认为每逢圣王开基之时,天下都会有著名的隐士,比如周武王时有伯夷、叔齐;汉高祖时有商山四皓(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个老头,即“东园公”庾宣明、“夏黄公”崔少通、“绮里季”吴实和“甪(读音:鹿)里先生”周元道);汉光武时有严子陵(刘秀的同窗,不愿给老同学做事,隐于富春山);晋武帝时有皇甫谧(汉末名臣皇甫嵩的曾孙,著名学者,有《帝王世纪》、《列女传》等著作传世)。如果自已开国时没有大隐士的话,那么岂不是比这些前辈掉价?

奈何大隐士这东西通常产量不高,并不像货架上的大白菜,随到随买。虽然楚王说了:“这个可以有。”但下属的调查报告是:“这个真没有!”

不过这点小困难岂能难住桓灵宝?只要发挥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何况只是弄个隐士。桓玄派出人像“星探”一样四处搜寻合适人选,找到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决定由他来扮演隐士。桓玄给了皇甫希之一笔钱,命他进山中隐居,然后让皇帝下旨,征召他为著作郞,但又命皇甫希之推辞不就。接着,再让皇帝征召,再让皇甫希之拒绝……这样的双簧反复演了几次之后,朝廷下旨褒奖,宣布了对皇甫希之的鉴定结果:“高士”,一位大隐士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可惜,和上个剧本一样,这次的演出也不太成功,当世人都偷偷讥笑皇甫希之为“充隐”(冒充的隐士,连“山寨版”都算不上)。

各种准备工作都做足之后,大亨二年(公元403年)十一月,冗长啰嗦的禅位仪式正式到来:十一月十八日,由卞范之拟好的禅位诏书拿到皇宫,要安帝司马德宗照着抄写一遍,由临川王司马宝负责协助(在下猜想,恐怕是由司马宝代笔)。十一月二十一日,司徒王谧入宫,从安帝处取走传国玉玺,呈献给楚王桓玄。十一月二十三日,司马德宗搬出皇城,暂住永安宫,后与弟弟司马德文一起,迁往寻阳(今江西九江)。十一月二十四日,晋朝历代皇帝的牌位被迁出太庙,在朝的文武百官们一齐出城,去姑孰向桓玄劝进。十二月三日,三十四岁的桓玄正式在九井山的受禅台上登基称帝,国号“大楚”,改年号为“永始”,实现了桓温未能实现的梦想。桓玄追尊父亲桓温为“ 宣武皇帝”,嫡母晋南康公主司马兴男为“宣皇后”(如果司马兴男还活着,不知她是愿做晋朝的公主,还是楚朝的太后?),儿子桓升为豫章王,桓家人如桓谦,桓修等一班兄弟子侄也各自封王。立国已一百三十八年的晋朝(包括西晋)暂时灭亡。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3 07:02:16 +0800 CST  
谯国桓氏家族家谱简表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3 07:06:33 +0800 CST  
跟慕容令的少沈敏,多谋略形成鲜明反比。其实慕容令中王猛金刀计不说,连曾今背叛自己家族向慕容评告密的慕容麟都能再相信把大事相告,以致被再次出卖而败亡,看不出如果他不死就比慕容宝好多少。
------------------------------------------------------------
慕容令中王猛的计策,不能算他笨吧,只能说王猛太高明了。至于告诉慕容麟,大概他需要人手,可也一时找不到更可靠的人帮忙,只好冒险一试了。既然是冒险,就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北方人心理素质比南方人好点?请举个具体例子。
------------------------------------------------------------
这种说法涉嫌地域歧视啊,举具体例子也没用吧?不论北方人心理素质比南方人好或南方人心理素质比北方人好的例子但不难找。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3 07:17:29 +0800 CST  
波澜涌动

今天如果你出去问大楚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十个人起码有九个半不知道:楚朝?有这么一个朝代吗?莫非是陈胜(张楚)?或是项羽(西楚)?这怪不得大家,只怪这个“楚朝”实在是短命,而且其地位又未得到正史的承认,尽管它曾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短命的大楚朝,一开局就没什么好兆头。十二月九日,桓玄住进建康的皇宫,谁知就在他登上皇帝御座的时候,也不知是因为他体重超标需要减肥,还是御座本身让人动过手脚,这个本该质量很过关的座位竟一下子塌了!不但让摔了一跤的大楚皇帝很没面子,更让在场群臣全都大惊失色。好在此时侍中(按编制,晋朝同时可以有四个侍中,所以桓谦和殷仲文都是)殷仲文挺身而出,及时展示了职业马屁精的专业精神:“这一定是因为皇上的恩德太过厚重,连大地都难以承载!”桓玄才转惊为喜。

虽然这件事让殷仲文糊弄过去了,但其实桓玄并不心安。一个多月后,大楚永始二年(公元404年)二月一日夜,长江突发洪水,大水突破堤防冲进石头城(今南京市西北),卷走了不少居民。当时,民众的哀号呼救声与怒涛澎湃的声音交织一起,震天动地,正在皇宫中尚不明原由的桓玄听到后大惊:“难道是有人造反了!”

桓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早在他称帝前,随着民众对他越来越失望,各地对他的反对声浪,已经渐渐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大亨二年(公元403年)九月,原殷仲堪的旧部庾仄,乘着荆州刺史桓伟病逝,新刺史桓石康还未到任的机会,集结七千余人,突然进攻襄阳,打败雍州刺史冯该,攻克城池。而后庾仄设立晋朝七代皇帝的祭坛,声称要为晋朝讨伐奸贼桓玄。后来桓石康到任,调大军征讨襄阳,庾仄战败逃往后秦。

同月,已逃到南燕的高雅之和中书侍郎韩范上书南燕皇帝慕容备德(即慕容垂的幼弟慕容德),请求燕军南下讨伐桓玄,声称“桓玄犯上作乱,上下离心离德,”“即使不能平定吴会,至少长江以北唾手可得!”但慕容备德考虑再三后不愿惹事生非,只在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按史书记载,参加此次阅兵的军队多达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三千,战车一万七千辆,这几个数字几乎可以肯定被大大夸张了,假如这个数字是真的,这将是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便不了了之。燕军南下虽未成为现实,但证明大楚朝那些流亡在外“持不同政见者”们,时时“亡我之心不死”,威胁仍然是现实存在的!

不久后,更大的乱子发生在益州(今四川)。水淹石头城的同月,益州刺史毛璩拒绝接受桓玄授予他的散骑常侍、左将军的官职,不承认这位大楚皇帝的合法性。并扣留了桓玄的使臣,传檄四方,列举桓玄的罪状,号召天下共讨之!

毛璩(读音:“渠”),字叔琏,他的祖父是东晋初年的名将毛宝,父亲毛穆之曾为益州刺史。毛璩年青时曾为桓豁(桓温弟,时任荆州刺史)手下参军,后又转任谢安府下的参军,不久调往辅国将军谢琰(就是在山阴之役中,败死孙恩之手的那位)麾下任征虏司马。在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毛璩立下战功,升为宁朔将军、淮南太守。后来又因为讨平海陵县青蒲一带的乱民有功,再升为西中郎司马、龙骧将军、谯梁二郡内史。大约在孝武帝执政末年,毛璩接替郭铨担任益州刺史,从此开始专制蜀中,在昌明与道子两党的历次争斗中,他一直采取中立立场,从未参与,所以他既非桓玄的旧敌也非旧友。

但现在桓玄篡位称帝,改变了阶级斗争的大方向,原先一直不管闲事的毛璩终于冲冠一怒,起兵了!他命部将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挥军攻击,打败了楚朝任命的梁州刺史桓希,然后亲率益州军队沿江东下,推进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备的托孤地)。刚刚立国没几天,楚朝的西面,就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敌人。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5 06:56:18 +0800 CST  
关于桓玄的能力,在下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桓玄有才能或没才能都是和其他人比较而言。东晋在孝武帝死时,统治阶层的水平达到了史上最低谷:顶级的司马德宗不用说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虽然很蠢,至少没有生理残疾,王恭、殷仲堪又强过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司马元显又强过王恭、殷仲堪,桓玄又强过了司马元显。这么一比,桓玄还是不错了,但仍只是矮子中的高个子。等刘裕一出,自然全落下风。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5 07:06:44 +0800 CST  
有个疑问,王恭、殷仲堪又强过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的依据在哪里?这两对虽然pk过,但是司马道子可不是被王恭、殷仲堪解决掉的。
-------------------------------------------------------------
王恭、殷仲堪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人,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实在太蠢了,像王国宝问计于王珣、车胤那一段,简直是傻得可爱!而司马道子遇事就当缩头乌龟,成天醉生梦死,最多会去蒋侯庙拜拜神。王、殷二人至少比他敬业负责吧。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6 07:22:56 +0800 CST  
所见略同啊,感觉李世民篡改史书的做法太可恶了,给后世开了恶劣的风气啊。春秋时的欲盖弥彰的故事从此成为绝唱了!
-------------------------------------------------------------
古史中出现彼此矛盾、记载不一致,是司空见惯的事(其实今天也一样),对此用不着大惊小怪,平常不怎么看史吧?而且李世民平灭群雄、打造唐初盛世、肃清北疆等业绩都是实实在在留在历史上的,绝不可能靠在史书上做点小动作就能得到。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6 07:35:47 +0800 CST  
按理说殷仲堪人品好,廉洁爱民,对手下的人也很关爱,荆州官军应该深为感怀才对,怎么桓玄收服荆州就那么容易?要说荆州多桓氏故义,在义和利面前人总是很现实,桓玄不过是个见弃时班的公爵,殷仲堪可是名正言顺的荆州刺史
------------------------------------------------------------
桓玄在攻取荆州时,他已经不只是个见弃时班的公爵了,而是江州刺史,地位与殷仲堪相若。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6 07:44:44 +0800 CST  
至于你说的史书记载不一致,有矛盾处是司空见惯的事跟我陈述的观点好像没什么关系啊,呵呵,感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
哈哈,在下的意思是:李世民篡改史书,给后世开了恶劣风气这一条,不是事实,因为这种风气古已有之,李世民既不是第一个,也远远算不上突出。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6 13:04:18 +0800 CST  
另外,李世民并不属于在下非常喜欢的历史人物,看样子,在下还是简述一下对李世民的个人看法吧,因为是个人看法,所以不强求任何人接受: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伪君子,这两者是同时并存的,并不因为他的伟大而变得不虚伪,也不因为他的虚伪而变得不伟大。另外,以在下看,伪君子其实强过真小人。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6 13:10:21 +0800 CST  
英雄集结

可能是为了商议如何对付西边出现的危险事态,本月,大楚帝国的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从京口进京朝见桓玄,在他的陪同人员中,就有彭城内史刘裕。这是桓玄与刘裕两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在历史上,这两位同样篡晋称帝的“同志”见了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史无明文,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宋武帝给此时的大楚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天会见结束后,桓玄对他的重臣,刘裕曾经的恩公司徒王谧大发赞叹说:“刘裕气度不同于常人,真算得是当今的人杰了!”

而且这句话是纯粹的夸奖,并不暗含着“说破英雄惊杀人”一类的居心。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不论是出巡还是朝堂集会,桓玄都要召刘裕作陪,对他殷勤款待,屡屡重赏,还特别下旨嘉奖刘裕及属下有功人员:“刘裕以寡敌众,屡次击破贼寇的锋芒,并跨海穷追(指进攻郁洲的事),将这帮妖道十歼七八。其属下众将奋力作战,虽重伤不下火线。因此从主帅到各级将士都应该重赏,以奖励诸位的功勋!”公平地看,桓玄对刘裕恩遇并不下于苻坚待慕容垂。

当年苻坚初见慕容垂,重臣王猛便认为慕容垂非久居人下之人,劝苻坚乘早杀之!而桓玄身边,正好也有这么一个角色,她便是桓玄的皇后刘氏。刘皇后是两晋更替时代豫州刺史刘乔的曾孙女,也属于汉朝皇族之后。当年八王之乱时,刘乔与刘琨是死对头,不知是不是受曾祖父的遗传影响,刘皇后也和姓刘的过不去。她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怕不会久居人下,不如乘现在把他除掉!”这话几乎和王猛说的一模一样,而桓玄的反应也和苻坚相差不太大:“我正要扫清北方,平定中原,除了刘裕,还有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你说的那件事,等将来天下一统,再慢慢考虑吧。”

桓玄大概没想到,他对刘裕的厚待,刘裕在内心丝毫不为所动,按照刘寄奴早已盘算好的步骤,大楚皇帝已经是他将要捕杀的猎物!几天之后,刘裕假意声称自己旧伤复发,要回去养病。桓玄毫无戒心,便让他离开建康,与何无忌一起,乘船返回京口。

才刚回到家,就有一位京口老乡来找何无忌。这个人是青州刺史桓弘的参军,桓玄身边红人刘迈的弟弟——刘毅。刘毅,字希乐,祖籍和刘裕一样,都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至于是不是汉室宗亲,就不大清楚了。他少有大志,自负有文武才干,不治产业,也就说他和刘裕一样喜欢,甚至更喜欢赌博,可能赌技还要更高一点,因为没听说他曾让人吊起来打。总之,这个人极有冒险精神,天生就是不安份的主。

刘毅一见到何无忌,便开门见山的提出,要同何无忌一起谋划讨伐桓玄(看来他早看出何无忌的心意,而且胆子也大,不愧赌徒)。何无忌假意说:“如今桓家这么强大,如何对付得了?” 刘毅满不在乎:“世间的强弱,是不断变化的。如果领导无方,即使现在强大,也很快会变成弱小!要举大事,现在缺得只是一个能干的带头人罢了。”何无忌试探他说:“我看草莽之间,不是没有英雄啊!”刘毅坦然道:“以我所见,当今能算英雄的,只有刘裕一人而已!”何无忌笑而不答,其意尽在不言中。

随后,以刘裕、刘毅、何无忌三人为首,悄悄汇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汉,开始秘密策划讨伐桓玄的具体计划。除了三个领头的,这个反桓密谋集团的主要成员还有以下几人:

刘道规,字道则,刘裕同父异母的幼弟。大概受大哥的影响,刘道规也投了军,此时也在担任青州刺史桓弘的参军,和刘毅是同事。虽然没有兄长那么了得,刘道规也仍算得一个将材,且不争名利,比较顾全大局。

王元德、王仲德兄弟。这俩兄弟原是北方太原人,在前秦帝国危急期间,响应秦主苻丕的号召,发起义兵讨伐慕容垂。结果当然是让后燕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两兄弟率余众南逃晋朝,被任命为弘农太守,弘农让后秦攻占后,变成挂名太守。桓玄篡位后,王仲德悄悄对人说:“虽然自古以来,革朝易鼎,不乏其人,不过今天登基这位,恐怕不足以成大事。”便与兄长双双加入。

诸葛长民,琅邪阳都人,文武全材,但既贪财又好色,一向没什么好名声。他原在桓玄帐下做参军,后因为捞钱而东窗事发,被免职。诸葛长民对此愤愤不平:论贪污受贿,我哪有殷仲文、卞范之他们捞得多啊?不打老虎,专拍苍蝇,也太不公平了!他感觉跟着桓家人已没什么钱途,愤而加入密谋集团,此时正任豫州刺史刁逵的参军。

檀凭之,字庆子,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世居京口,和刘裕家同住在一条大街上,自小便是好友,后来又参与了刘裕讨伐孙恩的多次作战,彼此交情深厚,故而也加入密谋。和少时的刘裕不同,檀凭之是个好男人的典范:正直、宽厚、富有同情心,他的一位从兄去世,留下五个年幼的孩子,孤苦无依,他就将这几个侄儿接到自己家抚养,视同已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孩子中,就有后来的刘宋名将—《三十六计》的原作者檀道济(这是根据《资治通鉴》及《晋书•檀凭之传》、《宋书•檀道济传》的记载所推导出,如按《宋书•武帝纪》记载,则檀道济是檀凭之的叔父,应为笔误。)。的此时檀凭之正担任东莞太守、宁远将军,论职位在加盟众人中仅次于刘裕。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南)人。出身贫苦,且相貌丑陋,和李亚鹏的孩子一样,长了个兔唇。但他好学不倦,毅力过人。十八岁时,他听说殷仲堪手下有个名医(怀疑是开美容院的),能治兔唇,便想去求治。但此时家里穷得连路费都不够,他说:“要一直是这付丑样,我还活着干什么?”便背上几斗米,一路风餐露宿,硬是走到了荆州。一向很有同情心的殷仲堪听说了他的故事,又觉得他很有才干,便又做一次好人,收留他到帐下做事,并让那位医生免费给他医治。医生告诉他可以做手术,但手术之后百日内,只能喝粥,不能说话也不能笑,很少有人能坚持。他不以为然的说:“就算半辈子不能说话,也还有半辈子,何况才一百天?”而且说到做到,果然百日不语。虽然治好了兔唇,但也变不成美男子。他后来到桓玄那里应聘,桓玄嫌他长相不嘉,有碍观瞻,便让他下了岗,他郁郁不得志,遂参与刘裕密谋。

孟昶(读音:“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家住京口,时任青州刺史桓弘帐下主簿。一次处理公务,桓弘派他前往建康面见桓玄,桓玄与他交谈后,对其材学非常赏识,便向刘迈打听:“今天我见到一个部长级人材了,孟昶与你同是京口人,你以前可曾听说过他?”刘迈与这个同乡向来交情不好,也不愿他来分自己的恩宠,便回答说:“我以前在京口时,没听说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只是会写几首诗,经常和他的父亲应和。”桓玄听后大笑,就不再有提拔孟昶的想法。因为面试效果极好,孟昶以为马上要飞黄腾达了,谁知过后就变太监了,下边什么也没有!只得愤愤返回京口。作为他的朋友,刘裕前来慰他:“跟不了桓玄也没什么,你没听说吗?草莽之间很快要有英雄崛起了!”孟昶道:“如今的英雄还能有谁?应该就是你吧!”于是,也加入进来。

另外还有河内太守辛扈兴、振威将军童厚之(这两位事迹不详),共十二条好汉秘密结盟,大家密切配合,准备起事。反正豁出去了,舍得一身剐,敢把桓玄拉下马!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7 07:36:33 +0800 CST  
司马炎算是最为善待功臣的开国皇帝了
------------------------------------------------------------
在下以为,司马炎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而是一个守成之主。善待功臣的开国皇帝当首推刘秀与赵匡胤。

从何曾对子弟发表的那一番时势谈话,以及预见孙辈必然遭难来看,太康政治实在算不上太好。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8 07:20:53 +0800 CST  
京口举义上

一个堪称历史上最大胆的政变计划很快被制定出来了,刘裕和他同志们将分成四路,同时起事:刘裕、何无忌、檀凭之、魏咏之等负责杀掉桓修,夺占京口;刘毅、刘道规、孟昶负责除掉青州刺史桓弘,夺取广陵;诸葛长民负责袭杀豫州刺史刁逵,夺取历阳;一旦三处得手,就从东西两面同时进攻,夹击建康,而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则潜入建康,会同刘毅的兄长刘迈共做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消灭楚朝!

虽然是四路起事,但并不代表兵强马壮。刘裕此时手中并无一兵一卒,其他加盟同志也都是光杆司令,只能秘密串联了数量很少的亲属、部曲和部份退役的北府旧军士,即使在京口,串联的人数也不过百余,广陵只有几十人,在历阳和建康的人数不详,但因刘裕等人在此两地没有根基,人数只可能更少,四个地方加到一起,人数也不到庾仄的十分之一。这也意味着,刘裕他们将要在大楚帝国的四个统治中心地带,同时上演空手套白狼!用合计不到今天一个营的兵力,去挑战一个面积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拥有几十万正规军的帝国,只要稍有差池,就必败无疑!

尽管失败的概率很大,但物以类聚,敢参加刘裕密谋的人大多具有不要命的赌徒气质,怕什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加盟众人全都信心百倍地分工协作:

孟昶是密谋集团的财政部长。在这一群草根英豪中,就数他的家资最为丰厚,但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豆腐,他平常也就管管如“阿富汗难民问题”之类的大事,象家中财政预算这样的小事,一向是由妻子周氏说了算。钱到用时方恨少啊,他只好硬着头皮,来找妻子,施展他拐弯抹角的语言艺术:“我听说刘迈在桓玄面前,对我造谣中伤,我这辈子都让他毁了,只剩下造反一条路了。你最好早早和我离婚,免受牵连。将来我万一得了富贵,再重新回来娶你!”但周氏是一个如今已经很少见的贤妻,回答说:“你父母都还在世,连他们都不顾,就要去干造反的事,自然也不是我一介妇人能够阻止的。但我不会和你离婚,就算你失败了,我被没为官奴,也要在奴工营里继续奉养公婆,义无返顾!”

就算放在电视剧中,这也是很煽情的段子了,但孟昶还没达到目的,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怅然若失。到底知夫莫若妻,周氏看出了他的心思:“你心里所想的,恐怕不是那几句话,而是要钱,对吧?”指着怀中的孩子说:“如果他能卖钱的话,我都舍得!”随后,周氏将全部家产变卖,交给孟昶。周氏有个堂妹,怀疑是个布店老板娘,周氏假意对她说,自已做了一个很凶的恶梦,请她将所有红布拿来避邪。堂妹听信了堂姐的话,如约将红布送来,周氏则连夜开工,将它们缝制成战袍。

何无忌是密谋集团的笔杆子。接受任务后,他连夜在家中起草反桓檄文,正当文思如涌,慷慨义烈之时,大概因为太投入,竟没有注意好保密工作。他的母亲,也就是刘牢之的姐姐刘老夫人悄悄踩着凳子,攀到屏风后面偷看,瞧瞧这个儿子大半夜不睡觉,究竟在干什么?一看之下,又惊又喜,激动地热泪盈眶:“我自惭比不上东海吕母(王莽时海曲县一小吏的母亲,因儿子被县令诬杀,她散尽家财,集合民众,攻进县城,诛杀县令,为儿子报仇),不能为兄弟报仇,但能有你这样的儿子,也没什么遗憾了!”便又问儿子同党有谁,谁是领头的。何无忌回答:“刘裕!”刘老夫人大喜:“那你们肯定能成功!”

与此同时,山雨欲来前的大楚帝国一切正常,并没有提升警戒级别,宛如9.11前的美利坚合众国。皇帝桓玄对刘裕等人毫无戒备,仍在一些不急之务上斤斤计较:不久前,尚书台在回复诏书的公文中,错把“春蒐”写成了“春菟”,桓玄发现这么一个卖弄学问的好机会,不由得如获至宝。春蒐(读音:“搜”),意为天子或诸侯在春天时外出狩猎,春菟,只能理解为春天的菟丝子草了。原本冠冕堂皇的动词都让你们这些不学之辈写成了不值一提的名词,可见加强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修养,建设知识型社会,是件多么任重道远的事啊!明察秋毫(只是不见泰山)的大楚皇帝决定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的处理,凡是在这份文件上签过字、盖过章或经过手的各级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律降职的降职,罢官的罢官!

从此,大楚皇帝客串国文老师上了瘾,看文件特仔细,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精神与错别字做斗争!时间,就这样在刘裕等人的精心准备和桓玄的精心抠字眼中,一天天过去,马上,就到二月底了。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9 06:48:59 +0800 CST  
刘裕反桓计划示意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09 06:50:59 +0800 CST  
京口举义中

二月二十七日晨,春风送爽,阳光明媚,一个看起来平常到令人发指的日子。

在京口,已经泡了十多天“病假”的刘裕,似乎“病体”痊愈了,不过还没去上班,一早起来,他乘着好天气邀上一帮亲戚朋友,出城打猎去了。在城外僻静处,他们又“偶遇”从周边各处赶来的一些“游人”,一百多“猎手”在京口郊外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会合起来,他们好象兴致很高,今天估计要在外野营……

在广陵的青州政府衙门,主簿孟昶提议明天全体放假,外出“春蒐”去。那个时候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新马泰,也没有高尔夫,狩猎是中上层人士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并不只是刘裕喜欢。因此这个令人愉悦的建议,得到了参军刘毅、刘道规等一大帮属员的热烈赞同。青州刺史桓弘也想借机慰劳慰劳自己,很高兴地同意了,决定明天一早出发……

在大楚帝国的都城建康,刘毅的兄长刘迈今天一早从床上醒过来后,就觉得右眼皮跳得厉害,莫名的烦躁。果不其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名叫周安穆,带来了刘裕和他弟弟刘毅的一封信。刘迈看完,差点没惊掉下巴,刘裕他们竟然要造反了,让自己充当内应!刘迈的胆识远不及弟弟,而且他现在正得桓玄宠信,实在犯不着把脑袋瓜子别到裤腰带上,去干这种凶多吉少的勾当。迟疑了半晌,刘迈虽然含糊其辞地答应了,但周安穆看出他心神不宁,恐有意外,便又急急奔回。

过了一会,桓玄派人传旨给刘迈,把正提心吊胆的刘伯群(刘迈的字)吓了一跳。还好,不是逮捕令,而是外放他为竟陵(今湖北天门)太守(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写了错别字)。刘迈初感意外,但转念一想也好,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不管刘裕他们成败,都与自己无关了!刘迈立即收拾行装,只等明天一早就动身出发。

夜色降临,如钩的弯月洒下一片淡淡的光茫,照在一个个不眠人的身上:京口郊外的营地里,刘裕等人正在检查伪造的朝服与令牌;广陵的刘毅、刘道规、孟昶等正在一个秘密的地点,斟酌着明天行动的细节;历阳的诸葛长民则被突如其来的琐事绊住了手脚,心急如焚;而在建康,刘迈正打算早早睡觉,他很想把今天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事,都当作一场恶梦给忘掉,但越是这么想,就越睡不着。正烦躁间,宛如梦魇,桓玄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信:“北府那边最近人情怎么样?你最近和刘裕见过面吧,都和他说了些什么话?”刘迈看罢大惊失色,幸亏他的身体素质过硬,一天被这样吓了三回也没犯心肌梗塞!桓玄为什么这样问?难道他已经全都知道了,在等着自己去坦白从宽?刘迈几乎不敢再想下去了……

终于,这个漫长的不眠之夜还是过去了,历史迎来了天翻地覆的楚永始二年(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

楼主 总老师麦加  发布于 2010-05-10 06:50:36 +0800 CST  

楼主:总老师麦加

字数:369613

发表时间:2010-02-23 15: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4 18:21:29 +0800 CST

评论数:68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