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蒙山微雨 2019-05-06 10:41:19
不知楼主将来是否准备写作别的“宗”的演义?
-----------------------------
谢谢老朋友关注。
本人创作《中国禅宗演义》,已经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了。能保持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花费数年时间把本帖完稿,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如果《中国禅宗演义》能圆满完稿,本人不会创作别的“宗”的演义的。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本人会创作《道德经》的诠释书稿。其实在创作《中国禅宗演义》之前,本人已经把历朝历代所有关于《道德经》的诠释注解书籍文章都找来认真研读过的,并且已经开始动笔了。只不过因为觉得禅宗里有很多思想和道家思想有联系,才改过来决定先创作《中国禅宗演义》的。
另外本人最初是创作诗歌的,对于诗歌,本人多年来一直没有丢下,所以,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本人还是会写点诗歌的。
当然,这些都是想法而已,希望能有时间和精力,能有一定的机缘。
再次感谢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6 20:24:42 +0800 CST  
@kkcolcol 2019-05-06 13:37:22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6 22:21:34 +0800 CST  
@xxwzlys 2019-05-06 22:44:00
刘明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6 23:13:07 +0800 CST  
@春光辉耀 2019-05-06 19:41:48
敬仰朋友的才华橫溢,
佩服文友的出类拔萃!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6 23:29:21 +0800 CST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06 10:55:18
支持文友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6 23:29:55 +0800 CST  
4、宝镜三昧
这一天,良价禅师最为得意的学生曹山本寂禅师自觉学业圆满,便来到方丈室给良价禅师辞行,准备出去自立门户。
良价禅师看到本寂禅师要离去了,于是殷勤叮嘱道:“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于汝。”于是良价禅师马上就对本寂禅师说出了“宝镜三昧”之内容。
词曰:“如何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宝镜者,能看人看己也,能正人正己也,能印物印心也,能辨美丑识真假也。
三昧者,佛法之真谛也,禅法之玄微幽深精妙不可说也。
《宝镜三昧》表达了曹洞宗理事圆融无碍、形影相睹相应、大道物我双亡、偏正回互互摄、正中妙挟敲唱双举、潜行密用如行鸟道不露踪迹之禅学思想。这篇偈颂对于曹洞宗之思想,可谓包括无遗了。
《宝镜三昧》可以说代表了曹洞宗最为根本的禅学思想,对此有意的读者朋友可以仔细参详之。

5、玄中铭
除了《宝镜三昧》外,另一篇能完整表达曹洞宗中心思想的偈颂,就是良价禅师所作的《玄中铭(并序)》,此颂全文如下:
玄中铭(并序)
窃以绝韵之音,假玄唱以明宗。入理深谈,以无功而会旨。混然体用,宛转偏圆。亦犹投刃挥斤,轮扁得手。虚玄不犯,回互傍参。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群动。于有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以无语中有语,回途复妙。是以用而不动,寂而不凝。清风偃草而不摇,皓月普天而非照。苍梧不栖于丹凤,澄潭岂坠于红轮。独而不孤,无根永固。双明齐韵,事理俱融。是以高歌雪曲,和者还稀。布鼓临轩,何人鸣击。不达旨妙,难措幽微。傥或用而无功,寂而虚照。事理双明,体用无滞,玄中之旨,其有斯焉。
大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森罗万象,古佛家风。碧落青霄,道人活计。灵苗瑞草,野父愁芸。露地白牛,牧人懒放。龙吟枯骨,异响难闻。木马嘶时,何人道听?夜明帘外,古镜徒耀。空王殿中,千光那照。澄源湛水,尚棹孤舟。古佛道场,犹乘车子。无影树下,永劫清凉。触目荒林,论年放旷。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先行不到,末后甚过。没底船子,无漏坚固。碧潭水月,隐隐难沉。青山白云,无根却住。峰峦秀异,鹤不停机。灵木迢然,凤无依倚。徒敲布鼓,谁是知音。空击成声,何人抚掌。胡笳曲子,不堕五音。韵出青霄,任君吹唱。

玄中铭之玄者,黑色也。黑色在曹洞禅法中表示本体表示主。玄字另有幽深玄妙之意,借指禅之深邃高妙。玄之一字,来自于道家,老子即用玄字来代指不可言说之大道,也用玄字来表示大道之幽暗深邃、高远绝妙。
玄中铭之中者,空也。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然而此空并非空无,而是无中能生有之空。这一点,和佛家之真空意义一样,所以禅宗才会借用道家的一些概念和词汇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
借用道家思想和词汇来表达禅宗思想和禅意,并不是良价禅师的首创。良价禅师的师祖石头希迁在《参同契》中,同样借用了道家思想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禅学思想。
玄中铭之铭者,既是歌颂之文体,也是赞美、警戒之文辞。
良价禅师《玄中铭》之中心思想,是要表达理事圆融偏正兼带的。所以良价禅师偈颂中所要表达的玄中之旨,就是:“独而不孤,无根永固。双明齐韵,事理俱融。”“用而无功,寂而虚照。事理双明,体用无滞。”
良价禅师这种理事圆融偏正兼带的思想,不仅仅是体现在《玄中铭》中,而是贯穿在了曹洞宗的整个禅学体系中,从而有力的支撑起了整个曹洞宗的禅学思想。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10:44:44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9-05-07 04:36:17
我发现我越来越看不懂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要看懂禅宗公案,确实需要一些佛学禅学方面的积累才行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14:12:04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5-07 08:04:22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17:17:58 +0800 CST  
@冷月888 2019-05-07 08:36:28
支持文友精品佳作,拜读学习。天天支持,不懈学习。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18:08:31 +0800 CST  
@断鸿声里尽秋风 2019-05-07 18:37:43
五位君臣化简为繁,禅宗论述日多,悟道之人日少。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朋友所言有理,对于曹洞宗之种种方便,赞叹者学习者自然很多,但是,历朝历代同样有很多的禅师认为曹洞宗化简为繁,并且有所谓的种种“秘诀”可言可授,从而导致学人陷于繁琐囿于“秘诀”,最终脱离禅道之根本。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18:50:52 +0800 CST  
@kkcolcol 2019-05-07 13:19:38
顶一个
楼主提到禅宗吸收了许多道家的东西,如果有时间请讲一下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道家对禅宗的影响,或者说禅宗对道家的吸收和引用,这个话题有点大。就本人收集和了解的资料,完全可以写出一本三十万字的著作了。
比如今天的内容中,良价禅师《玄中铭》之玄和中,就是来自道家。石头希迁的《参同契》,开头的第一句话:竺土大仙心,就是引用道家的词汇。并且《参同契》之篇名,更是直接引用道家魏伯阳所著之《参同契》。
庄子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不论是语言还是语意,更是频频被禅宗引用和应用。
要说的东西太多了,不过限于篇幅和主题,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再次感谢朋友对拙作的一路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20:15:34 +0800 CST  
@归纳演绎 2019-05-07 15:52:43
问一下,生生不息和不生不灭相比,哪个更体现本体的本质?或者说更代表道的本来面目?
-----------------------------
谢谢老朋友关注。
生生不息,是大道所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征。而大道之本质,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一个是显露的特征,一个是内在的本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21:50:48 +0800 CST  
@hjzhou62 2019-05-07 08:56:00
周二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7 23:51:23 +0800 CST  
6、三种渗漏
良价禅师把《宝镜三昧》传授给了曹山本寂禅师后,又对本寂禅师说道:“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子宜知之。”
佛家把烦恼称之为有漏,一切世间之万法,皆为有漏法。
渗漏之渗者,液体慢慢流出也。流出,自然就不能使水停驻保留了。
渗漏之漏者,物体有孔或缝也。物体有孔或缝,自然就不能盛物了。
所以,渗漏者,表示学人之禅理和禅机有缺陷不完满不圆融也。
良价禅师之三种渗漏,其实就是参禅悟道之士表现出的三种禅理和禅机有缺陷不完满不圆融的毛病。而反过来只要认识到了参禅之人的这三种毛病,也就能判断此人之悟境到了那种地步或者悟没悟道了。
末法时代之人,一个个都是四处来风八面玲珑的;一个个都是口若悬河聪明绝顶的。说起禅道来,他们一个个不仅能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更能揣摩师意妙语频出。
但这些都只是学人之乾慧而已,并不是无碍之理圆融之法。
既如此,如何才能辨其真伪揭其根本呢?在此,良价禅师提出了勘辨学人的三种方法。
见渗漏:见者,知也。也就是说学人囿于自己所知,从而滞于死理,不能转动。禅是活法,如果学人不能转动,不能转功就位,转位就功,不能有无互转,不能理事互融,不能即色即空即空即色。那么,禅到了这里也就成为死法,自然就“堕在毒海”了。
犯此见渗漏之学人,又该如何才能脱离此毒海呢?
对此,后来的曹洞宗第六代掌门大阳警玄禅师明确开示道:“见渗漏,谓见滞在所知,若不转位,即在一色。所言渗漏者,只是可中未尽善,须辨来踪,始得相续玄机妙用。”
情渗漏:情者,情识也。谓学人囿于情识之境,甚或把情识之境当做实有,以情为真以幻为真,从而不知情识之境亦是空,进而空空,空空亦空。此处之病和上面之见渗漏某些方面恰好相反,见渗漏是囿于识见,而情渗漏却是“见处偏枯”。
既然是“见处偏枯”,自然学人之禅理和禅法也就是只具一只眼了。也就是说学人依旧没有体悟到色空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之理,没有达到理事圆融无碍之境。
犯此情渗漏之学人,如何才能不滞向背见处圆融呢?
对此,曹洞宗第六代掌门大阳警玄禅师开示道:“情渗漏,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前后偏枯,鉴觉不全,是识浪流转,途中边岸事。直须句句中离二边,不滞情境。”
语渗漏:语者,语言也。禅,是说似一物即不中的。而语言,那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是无法完整彻底的表述所以表述的对象的。所以,当我们用有很大局限性的语言去表述说似一物即不中的禅时,我们常常就会有词不达意词不尽意之感。
特别是学人既囿于识见,又滞于情识,自然在下语时或者在和别人的机锋勘辨中,不但不能表达出禅之真意,更兼不能随机应变死在语下。这就是良价禅师所谓的“究妙失宗,机昧终始” 。
犯此语渗漏之学人,如何才能语语不失纲宗,句句回互兼带呢?
大阳警玄禅师明确开示道:“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
对于良价禅师之三渗漏,历代的禅师们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评唱的。
北宋末期的曹洞宗高手宝峰惟照禅师作偈评唱道:
天下溪山绝胜幽,谁能把手共同游。
回头忽听杜鹃语,笑指白云归去休。(见渗漏)
昔年曾作参玄客,遍扣玄关穷要脉。
更阑墨汁污皂衫,说向他人口门窄。(情渗漏)
木人岭上轻开口,石女溪边暗点头。
堪笑当年李太白,夜来还宿钓渔舟。(语渗漏)
明末清初的三山灯来禅师作偈评唱道:
山重重复水重重,万水千山一目中。
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旧路蒙蒙。(见渗漏)
担板从来见一边,何如到处眼双圆。
满腔系恋不须吐,一落思量便不堪。(情渗漏)
有言须是悟无言,开口成又落二三,
况复游扬迷妙义,堪悲堪笑口头禅。(语渗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8 10:25:34 +0800 CST  
@可称乡亲 2019-05-08 08:17:51
周三的问候,支持楼主。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8 15:09:17 +0800 CST  
@kkcolcol 2019-05-08 12:06:03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8 19:46:49 +0800 CST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08 10:38:31
顶帖,问好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8 23:12:30 +0800 CST  
@冷月888 2019-05-08 13:02:22
支持文友精品佳作,拜读学习。天天支持,不懈学习。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9 00:03:05 +0800 CST  
7、纲要偈(三首)
良价禅师把《宝镜三昧》和《三种渗漏》传授给了曹山本寂禅师后,又作了三首纲要偈开示本寂禅师。
第一首、敲唱俱行偈:金针双锁备,叶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
法眼宗掌门文益禅师在其《宗门十规论》中明确写道“曹洞则敲唱为用”。所以,敲唱,就成为了曹洞宗最为显著的宗风。良价禅师在其《宝镜三昧》中也明白无误的写到“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
敲唱者,本指唱歌者和乐器之敲打节拍相辅相成配合无间。进而用来比喻师资之问答绵密细致、亲密无隙。
金针者,古时女子干针织活时手中之工具也。既指女子谋生立足之工具,也指女子异常娴熟之针线绝技。
双锁者,指针织时下针穿上,上针刺下,上下穿梭而行,从而使两针之线双琐双扣,闭合无间。
所以,金针双锁备,就是说偏中含正正中含偏偏正兼带。
叶路者,挟路也。叶路隐全该,是说针织时,虽千针万线来往穿梭,但是当一件完整的针织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后,旁人是无法看到或感觉到针线来往之痕迹的,此所谓天衣无缝也。所以,叶路隐全该,比喻禅法如羚羊挂角不露踪迹,并且正偏回互皆带全部包括在内没有遗漏。
宝印当空妙。宝镜能看人看己,能正人正己,能印物印心,能辨美丑识真假。但是宝镜之明性却是当体即空的。不过就在这个空中,却是理事圆融体用无碍偏正互摄的。此即是妙也。
重重锦缝开者,在宝印当空妙时,看似密密重重的锦缝,看似天衣无缝的衣物,一下就显露出了“线头”。只要找到这根线头,那么整件衣物就会轻松而完整的展开。如同宝镜当空一照重重迷雾展开,从而显露出正偏体用理事背后之“线头”。
敲唱俱行偈,喻理事皆备偏正俱行体用无滞也。
第二首、金锁玄路偈: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
交互明中暗,是说明暗双方都是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偏正双方也是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的,都在彼此交互。
不过,不论是明暗双方还是偏正双方,当他们势均力敌也就是功齐之时,却是谁也不肯退后半步谁也不肯让谁,大家都依位而住,自然就会回转艰难了。
但是等到它们彼此势穷力尽,从而进无可进,乃至于忘却进退之时,它们反而会被金锁环环相扣成为一体,反而会被编织成无缝无缺之罗网,从而偏正互摄,理事圆融,网络相环相扣却穿梭无碍。此正是玄路也。
第三首、不堕凡圣(亦名理事不涉)偈: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第一首有敲有唱则有主有宾也,第二首有明有暗则有偏有正也。而第三首则宾主俱忘偏正兼泯事理不涉,进而回光返照遣绝幽微坐断两头。乃至于无背无向无巧无拙,不染众生与诸佛,不染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此,则不堕凡圣得大自在也。而明白这个道理进而体悟大道,这是没有时间差当下就明白的事,非电光石火所能追及也。
对于良价禅师的纲要三颂,明末清初的三山灯来禅师作偈评唱道:
敲唱俱行事一如,收来放去总同途。
纵横理事无偏执,杀活分明会也无。(敲唱俱行偈)
金锁玄关达者稀,如环妙用在临机。
往来不断偏回互,一句无私绝妙奇。(金锁玄路偈)
圣解凡情一笔勾,也无烦恼也无愁。
无生面貌团圞在,何事区区作马牛。(不堕凡圣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9 10:49:43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5-09 09:23:55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5-09 14:35:46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