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皇冠上的珍珠——“全唐诗全名句全盘点”

@844528190 2016-10-03 23:39:02
@蓝河逸客 349楼 2016-08-27 15:58:00
(离别.其六)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留别郭八 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人是感情动物,而感情是非常微妙又难以捉摸的东西,所以人表现出来的言行,往往和其内心情感是相互背离的。在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经典表述,来表达这种背离现象。譬如,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杜牧的“......
-----------------------------
这猜测。。。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08 16:23:55 +0800 CST  
@fengyungyu 2016-10-08 13:33:49
记号!
-----------------------------
欢迎:)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08 16:24:15 +0800 CST  
@844528190 2016-10-09 09:40:39
今天又重头看,楼主更的速度太慢了。
我很喜欢李白,像《将进酒》这个,我觉得那一句拿出来都能算名句。李白还有很多诗,里面名句很多。李白在那个时代是不是神一般存在?
-----------------------------
事情多啊,还得养家糊口,见谅:)
《将进酒》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确实是字字珠玑,一直纠结将它放在哪个版块呢。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09 16:52:51 +0800 CST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除夕夜绝唱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古人出行,无非步行、马或牛车、轿子和舟船这几种交通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字——慢,动辄几天甚至一头半月的路程,哪像现在,打个飞的,数小时内就能从大海之南抵达天山之北,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所以,古人行旅在外,经常是长年累月羁留,甚至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他们也无法跟家人团聚。于是,在春节前一晚,也就是除夕夜,多少游子执起了笔,用吟诗的方式,写下对身世的感怀,对家乡的思念。中唐戴叔伦的这首《除夜宿石头驿》,就是这样一首诗羁旅感怀诗。

驿,就是驿站,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者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石头驿,地名,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戴叔伦仕途生涯中,曾有两段在江西做官的经历:公元783年,给江西节度使李皋当幕僚;公元784年,任抚州刺史。本诗应该就是他在江西任职期间所写的。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我独自住在旅馆里,有谁前来慰问呢?无非是一盏清冷的孤灯与我相守相亲罢了。
这个“寒灯”之“寒”,是天气之冻,是灯光之弱,也是诗人心中之冷。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在一年将近的除夕夜,我这个游子只能滞留在万里之外,有家归不得。
这是戴叔伦的传世名句,但它们并非戴叔伦的百分百原创。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就在《子夜四时歌.冬歌四首其四》中写道:“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戴叔伦只是简单改了一个字,挪动了两个位置,那为何梁武帝的原作没红,而戴叔伦的改动之作却大红大紫了呢?殊不知,为诗之道,有时候就差一个字,味道就完全不一样。齐己上人的“昨夜数枝开”(《早梅》),郑谷改成“昨夜一枝开”,就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贾岛“僧敲月下门”,就是比“僧推月下门”更有意境。蓝河个人以为,梁武帝的文字只是叙述了一个事实,而戴叔伦的文字却凝聚了一段诗意,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我寂寥落寞,为自己的坎坷往事感到伤悲;我一把年纪还在天涯漂泊,想想真是可笑。
支离,在本诗中是流离、流浪之意,如同杜甫的“支离西北风尘际,飘泊东南天地间。”

其实戴叔伦这个人,仕途还算大体顺利,他既不像杜甫那样怀才不遇,也不像刘禹锡那样屡遭贬黜,更不像李商隐那样饱受打压,他从九品的秘书省正字,一直官至四品的刺史加御史中丞,可谓稳打稳打,步步高升。所以,戴叔伦同志的“前事”,客观而言,其实并没什么值得伤感的,他所谓的“寥落悲前事”,更多是文人的多愁善感使然。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我满脸都是愁容,两鬓白发渐生;明年就是新春佳节,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两句诗,让蓝河想起了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和崔涂的“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三首除夕题材的诗歌,都是将收官子落在喟叹新年上,新年对别人来说是大喜事,但对他们这种羁客而言,无疑是一种心理折磨,而且是双重折磨——亲人既离散,自己又老了一岁。

戴叔伦这首《除夜宿石头驿》,八句诗无一句不含情,无一句不伤感,显然这是典型的中唐格调,用明人邢昉的话,叫“言情刻露,无盛唐浑厚气”。但胜在情景交融,感人肺腑,所以被明朝的顾璘、胡应麟、郭濬等人推为除夕夜之千古“绝唱”。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09 16:55:29 +0800 CST  
@何人倚剑白云天 2016-10-09 16:43:41
假期结束了,该好好干活了:)
-----------------------------
刚干了个小活:)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09 16:56:49 +0800 CST  
@黑胡子猫 2016-10-09 17:44:49
来学习了 感谢楼主
---------------------------别客气,楼主也是边整理边学习,一起交流。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0 15:44:23 +0800 CST  
@蓝河逸客 2016-09-30 16:20:1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高亮殊特,青莲遗响”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活跃于盛唐后期至中唐大历之间的张继,并非超一流的诗人,但他的这首《枫桥夜泊》,却绝对是超一流的唐诗,清朝的张宗柟(nán)和管世铭都认为,《枫桥夜泊》水准之高,达到了几乎可以角逐唐绝句“压卷之作”的程度。
枫桥夜泊,意思是夜晚泊舟......
-----------------------------
@greatplateau 2016-10-10 10:30:08
只有他遇到了这样独特的风景和心境,这首诗的出世是天意
-----------------------------
每每读到这样的诗,就会感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0 15:45:07 +0800 CST  
@蓝河逸客 2016-09-26 16:26:27
行旅. 其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神韵无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年过不惑的孟浩然,携落第之痛,离开伤心地长安,开始漫游之旅。次年,到达江浙一带,游玩于江南山水间。这首《宿建德江》,是他行至浙江建德(在今杭州境内)时所写。
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段的支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greatplateau 2016-10-10 10:23:57
野旷天低树真是神语,每次开车到野外看到宽广的原野脑子里都冒出这句。
-----------------------------
同感,我每次出去野外行摄,都会在脑中重温这一句。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0 15:46:07 +0800 CST  
行旅其八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诗人戴叔伦,三十多岁开始其仕途生涯,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外闯荡,直到五十八岁那年客死四川。漫长的宦游生涯,让这个资深游子,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羁旅诗,这首《客夜与故人偶集》,就是其中之一。

客夜与故人偶集,意思是:客居在外的夜晚,与老朋友偶然相遇。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天时节,天上月亮渐趋圆满,城里的夜色浓得就像有千百重一般。
阙,本意是宫门前两边的瞭望楼。城阙,这里泛指城市。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在异乡,居然还能像当年在江南老家般聚会;这样的好事,我反而不敢相信,就感觉是在梦里相逢一样。

戴叔伦家乡是润州金坛(在今江苏常州),他是典型的江南人,所以他说“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这句诗是否似曾相识?没错,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的代表名句“乍见翻疑梦”(《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那简直就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嘛。戴叔伦和司空曙,这俩哥们都是中唐人,他们不但认识,并且还有诗文往来,只是不知道这对好基友,到底是谁借鉴了谁?但不管如何,“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这十个字,算是把“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感给写活了。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清风摇动树枝,惊动了栖息在树叶深处的喜鹊;沾满露水的草丛下,蟋蟀发出了哭泣一般的叫声。

寒蛩(qióng),是深秋的蟋蟀。暗雀与寒蛩,未尝没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在,羁旅的游子,不是跟它们很像吗?都是一样漂泊无定,那风枝,那露草,不过是它们的暂时栖居地而已。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我们这些长期羁旅在外的游子,应该一醉解愁;老友啊,我要留你开怀畅饮,但又担心报晓的钟声响起。

唐朝时,以晨钟暮鼓方式报知时间——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 晓钟想起,意味着诗人与老友的聚会彻底结束,新的奔波一天即将来临,两人恐怕又要各奔东西。相遇即相离,这是何等伤感之事,所以诗人才会说“畏晓钟”。

戴叔伦的这种心绪,让蓝河想起了另一中唐大才子李益的名篇《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相见时难别亦难,离乱之世,伤哉!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0 20:02:49 +0800 CST  
行旅其九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妙绝千古”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是江苏镇江市的名胜,因北临长江、形势险固而得名,南朝的梁武帝称它为“天下第一江山”,《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唐人王湾、宋之问、李德裕,宋人苏轼、陆游、欧阳修、辛弃疾等都曾在此吟诗作词。

在林林总总的“北固词”中,最牛的当推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在五花八门的“北固诗”中,最牛逼的则数盛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北固山外的小路上,旅客往来不断;我乘坐小船,穿过碧绿江水来到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江上波平如镜,两岸之间显得特别开阔;小船顺风行走。白帆笔直高悬。
风正,相当于风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浩瀚江面上,一轮朝日从将尽的夜晚冉冉升起;旧的一年尚未完结,江南大地竟似已经进入春天。

海日,其实在江日,因镇江不靠海,只邻长江。残夜,将尽的夜晚。江春,江南早春。“生”和“入”字均是拟人化的诗眼。在诗人笔下,“海日”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婴儿,恨不得早早来到世界上;而“江春”则像一个热血少年,它迫不及待地闯“入”到“旧年”的领地,向“旧年”大声宣告——哥们你已下岗,从此由我代表“新年”,来将时间接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一写日夜替换,一写年度更迭,两句均写活了时间的嬗递,是王湾的传世名句。顾璘(明)说它们“淡而难求”,胡应麟(明)赞它们“妙绝千古”,谭元春(明)称它们“不朽”,冯班(清)说它们是“绝唱”,初唐宰相张说更是赞赏有加,并将之手题于自己的办公地政事堂,要求人们以之为楷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我漂泊在外,亲人就算想给我写信,但能寄到哪里呢?还是由我来拜托北归的雁群,让它们将我的问候带回故乡洛阳吧。

王湾的这首名篇《次北固山下》,其实是一颗“双黄蛋”。在另一个版本里,本诗叫《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两个版本孰优孰劣,历代各有批判。蓝河个人更偏好《次北固山下》版,理由很简单,就是三句话——构思更浑然一体,文辞更行云流水,抒情更深入人心。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2 15:50:26 +0800 CST  
行旅其十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马戴是活跃在中唐末期到晚唐前期的诗人,在那个时代,马戴诗名甚盛,《唐才子传》说“戴诗壮丽,居晚唐诸公之上,优游不迫,沉著痛快,两不相伤,佳作也”,清人纪晓岚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另一清人叶矫然甚至这样讲:“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将他和大师级人物王维相提并论。马戴擅长五言律诗,翁方纲(清)赞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本首《灞上秋居》,可以说是马戴五律的典型代表作。

灞上,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位于灞陵高原上而得名。诗人前往长安求取功名,客居在灞上这个地方。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灞陵高原上风平雨停,傍晚时分,见到成行雁群频繁经过。大雁迁徙,历来容易引发游子的羁旅之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在这秋天时节,他乡的树叶纷纷坠落;陪伴我这个寂寞人的,只有寒夜里的孤灯。

马戴是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县)人,长安近郊的“灞上”对他而言,就是“他乡”。他乡树守着他乡客,孤独灯陪着孤独人,两两相对,好不凄凉!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空荡荡的园子里,能清晰听见白露从树梢滴下的声音;隔壁那个孤单的野和尚,是我的邻居。

“空园白露滴”,说明已夜深人静,而诗人却辗转无眠。“孤壁野僧邻”,说明诗人的不得志,他没有与官员为伴,也没有与鸿儒为伍,而是与方外之人比邻而居,说明其住所非常边缘化,也暗示了诗人境况之落魄。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我寄居在郊外这个破房子已经很长时间,到底哪里才是我的容身之所呢?扉,门扇,引申为房屋之意。

很明显,诗人所要寻找的容身之所,指的是能够装下他雄心壮志的地方。可惜,在长安城边上蛰伏了那么久,世界那么大,但却似乎没有我马戴驰骋的一方天地。想到这里,诗人既失落,又无奈,但始终还有一丝丝的憧憬,诸般复杂情绪,尽皆溶解在一声“何门致此身”的发问中。

显然,这是能代表古今文人的一句“天问”。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4 14:32:24 +0800 CST  
@何家贝勒 2016-10-17 15:26:18
枫桥夜泊这首诗,后世都评价很高,寒山寺现在也很有名气。
但实际上,也有后人考证,这诗完全就是一首很直白的写景诗,并没有那么高的格调。
月落句,直白写景很清楚,甚至有人考证,所谓“乌啼”,应是当时寒山寺附近一座桥称“乌啼桥”而非乌鸦夜啼。
江枫句后人评价立意最高,但也是争议最大。江枫二字一般理解为江边枫树,但当地没有江,哪里来的江边枫树,实际上就是河边的两个村落名称而已。“对愁眠”为......
-----------------------------
楼主觉得,一首诗考证成这样,已经失去了意义,就好像用几何学去评点美女的五官。。。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03:38:15 +0800 CST  
@彼此De坏 2016-10-17 17:15:34
看了两遍了,好贴
-----------------------------
谢谢,欢迎讨论。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03:38:35 +0800 CST  
涯叔抽风,这两天都不正常啊。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03:39:10 +0800 CST  
行旅其十一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调响气雄,中唐中之超者”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

中唐的李涉,在当时颇有诗名。《唐才子传》说,“涉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长篇叙事,如行云流水,无可牵制,才名一时钦动”。

据说李涉曾前往九江看望弟弟李渤,当船行至浣口时,忽然遇到一群强盗。强盗问船上是谁,随从说是李涉博士(李涉曾任太学博士)。匪首立即叫手下停止抢劫,说:“李博士大诗人啊,如果真是他,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希望他能给我们写首诗。”于是李涉写了一首绝句:《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们大喜,用好酒好肉招待李涉,然后恭恭敬敬把他送走。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见李涉的影响力之大。

在李涉的诸多诗作中,有这样一首作品,被明人唐汝询称为是“调响气雄,中唐中之超者”,那就是本诗《再宿武关》。

据《旧唐书.李逢吉传》记载,唐敬宗宝历初年(公元825年),裴度的门生武昭,因对裴度的政敌、宰相李逢吉不满,在酒后扬言要刺杀之,遭到了李逢吉的打击报复,并被处死。李涉与武昭有来往,于是被卷入此案,受到牵连,流放康州(今广东德庆)。李涉从长安出发,需要经过武关才能南下。本诗应是写于流放途中。

武关,古代关隘,兵家必争之地,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秦之四塞”,在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我辞别长安,开始万里远游之旅;途径商州山区,那里群山绵延,道路高低不平,极端难行。

秦城,指长安,因长安古为秦地而名之。万里游,是指诗人从长安到康州的流放之旅,“万里”是虚数,极言路途之远。乱山,形容群山峰峦叠嶂的样子。高下,高高低低、崎岖不平的样子。商州,在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商州和武关相隔不远,所以,诗人经过商州时,才会夜宿武关。

开篇这一二句,李涉明明是遭到贬黜,败走长安,但他毫无颓态,硬是写出了如虹的气势,颇有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感觉,难怪唐汝询赞其“调响气雄”。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武关的大门,能封锁敌人的冲锋陷阵,却没法把小溪的水流声锁在外面;它整夜都在缓缓流动,给我源源不断送来了羁旅乡愁。

“关门”,不是关上房门,而是“武关之门”,它能封锁敌人的冲锋陷阵寒,却锁不住溪水及附着在溪水上的愁怀,可见这愁绪,比敌军更要来势汹汹啊!“寒”,是天气之寒,也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之寒。“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李博士啥个意思?明明是自己的旅愁,却硬要赖在关门和溪水身上,这不是赤裸裸的栽赃吗!

且慢扣帽子,在诗歌创作领域,这不叫“栽赃”,叫“移情大法”。诗人运气发功,将一缕神魂注到关门和溪水身上,让它们立马通上人性,可惜这俩哥们都是不解风情之徒,关门没帮他把水声挡在外面,流水没帮他隔断“客愁”,反而屁颠颠的把“客愁”给他送过来了。

李涉的“移情大法”用得妙不妙?当然妙!我们不妨多看几个例子——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王昌龄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戎昱的“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果真是“赋诗多移情,好句就能成”啊。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03:44:22 +0800 CST  
@苏北老汉he 2016-10-18 15:44:46
楼主高才,老夫拜服!
-----------------------------
不敢当,老哥多指正:)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16:39:34 +0800 CST  
行旅其十二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杜甫人生的最后几年时光,是在湖南的漂泊中度过的。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长时间羁留蜀地的杜甫,非常想念故乡河南,于是迈出了落叶归根的步伐。但由于时局动荡、生活窘迫等原因,杜甫乘船到了湖南后,就停止了北上,在湖南的几个主要城市之间,开始了钟摆式的辗转流浪,直到公元770年病逝于旅船上。《发潭州》这首诗,是诗人由潭州(长沙)出发去衡州(衡阳)时所写。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昨夜喝完长沙美酒后就醉眠了;今晨我要作别湘江的迷人春色,出发远行。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湘江两岸花瓣飞舞,好像在欢送我离开;桅杆上停留的燕子,发出阵阵欢啼,似乎在热情挽留我。
樯者,桅杆也。

这两句诗,三个字形容——“有灵性”,俨然一副飞花有意燕子有情的样子。它们让蓝河想起了贾岛非常有名的传世孤句——“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据说贾岛认为这是自己平生写过的最牛逼句子。但较之杜甫前作,感觉何其相似!估计贾岛同志没少对着《发潭州》这首诗发呆吧。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西汉的贾谊才华世所罕有,初唐的褚遂良书法无双,他们都曾被贬到潭州来。

贾傅,西汉政论家、大文豪贾谊,他曾受权臣周勃、灌婴等人排挤,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褚公,初唐名臣褚遂良,他因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被唐高宗李治贬为潭州都督。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想起这些名大才高之士的悲伤遭遇,再回想起我的经历,真是黯然神伤。

一个高字,既是对贾谊褚遂良的推崇,但何尝不是骄傲的诗人自我表扬呢?前后事,“前事”是贾褚二人的遭遇,“后事”是诗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什么经历?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时任左拾遗的杜甫,上书皇帝为被罢相的房琯辩护,说他才华过人应该留用。这个“忤逆龙鳞”之举惹毛了唐肃宗,于是贬杜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也就是说,杜甫与贾谊、褚遂良一样,同是天涯贬黜人,所以才会有共鸣而“伤神”也。

杜甫曾发明过四个字,来形容西汉人扬雄和枚乘的辞赋——“沉郁顿挫”,后世认为,这也是杜甫自己诗风的最佳阐释。《发潭州》这首五律,尽管在老杜星光灿烂的律诗群里,并非是塔尖之作,但它仍然没有愧对“沉郁顿挫”这四个字。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16:47:38 +0800 CST  
@苏北老汉he 2016-10-18 16:40:37
期待楼主解析崔浩的黄鹤楼。
-----------------------------
黄鹤楼,唐诗中的战斗机:)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18 23:21:23 +0800 CST  
行旅其十三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戎昱(yù),是活跃在盛唐后期至中唐前期的一位非著名诗人。他有点像李商隐,在职业生涯中,有过多年入幕经历。大历后期,戎昱宦游至桂州(今广西桂林)。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一时兴起,就在寓所放声吟诗,恰好被桂州刺史兼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kuí)听见了。李昌巙深为打动,于是主动去拜访戎昱,并将他聘为幕宾。本诗《桂州腊夜》,就是戎昱任职桂州期间所作。

腊月,农历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我一直枯坐到三更半夜的时候;想要归还老家,却隔着万里之遥。

三更,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其中五个时辰算夜晚,又叫五更: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相当于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后来又将三更引申为深夜之意。赊(shē),在这里是遥远的意思,王勃《滕王阁序》说:“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也是这般含义。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雪花偏偏靠近竹林边飘下来,发出飒飒声响;夜里寒冷,我做梦都不离家乡。

偏傍,是偏偏靠近之意,这“偏”字一出,雪花似乎顷刻有了人性,它特意跑来招惹诗人,让他身心俱“寒”,让他“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早晨的号角声替换了夜晚的滴漏声;而屋里的孤灯即将燃尽,灯花碎落一地。

分,即划分、分开,意思是漏声和号角将时间划分为夜晚和黎明。漏,即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壶上标有刻度,以此来计时。“残漏”意味着残夜将尽,漏壶水即将滴尽,黎明将临。

诗人刚才还“梦不离家”,这里却分明听见号角取代更漏声,清晰看到灯花燃尽碎落一地,这是个神马意思?无他,梦醒失眠而已。为啥失眠?因为想家,因为漂泊——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这两年来我一直随着李将军,远在天涯辛苦奔波。骠(piào)骑,原意指骠骑将军(一种将军名号,大名鼎鼎的霍去病、马超、曹洪、司马懿等都曾为之),这里特指戎昱的上司、桂州刺史兼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唐才子传》对戎昱作品有个评价:“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这句评语,依然适合于本诗《桂州腊夜》,它确实没有盛唐作品惯有的那种激昂向上的格调。

但气格不高,是否意味着水准不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艺术评判,本身就有多维尺度。本首羁旅诗,不管是布局的完整度、语言的流畅性还是情感的感染力,都有不错表现。更关键的是,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才是超越一切的终极标准。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20 14:45:54 +0800 CST  
@王家岭的风 2016-10-20 19:10:36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感觉挺凄苦。
-----------------------------
感觉很对头:)
楼主 蓝河逸客  发布于 2016-10-20 22:36:53 +0800 CST  

楼主:蓝河逸客

字数:130048

发表时间:2016-04-03 05: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4 14:30:15 +0800 CST

评论数:8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