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

失去廖仲恺、赶走胡汉民,汪精卫的党内地位大大提升,也就迫切需要往关键位置上安插自已人。党内元老很多,能办事的却是少而又少,大多数都只会坐在桌旁喝茶吸烟侃大山,张口闭口自已跟孙大元帅如何如何的光荣事迹。对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爷们,汪精卫的认识是清楚的,措施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全部靠边站,免得坏事。

多发点工资没什么,但事情还是需要人做的,没有合适的手下,汪主席只能亲历亲为,把担子都挑起来。虽然大权在握的感觉很好,可汪精卫毕竟不是超人,面对成堆的公事,他也有累死不赔命的痛苦。就在急缺人手的时候,毛泽东来到中央党部,告诉他说,我想找工作。

汪精卫对毛泽东并不陌生。去年孙中山对这个小青年印象就不错,汪主席面试感觉也是非常良好,于是当场拍板,让毛泽东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

不用送礼,不用拉关系,找领导谈几次话,就代理了党中央的宣传部长。毛泽东觉得有点象做梦,汪精卫则满脸鼓励地看着他:没错,就是你管宣传部!

汪主席如此大力抬举,再推辞显然不大合适,毛泽东高高兴兴地上了任。

从灯红酒绿的上海到泥水淋漓的农村,接着又到一片革命的广州,终于找到称手的工作,成为新的部级领导,毛泽东很高兴。

汪精卫也很高兴。通过提拨蒋介石,他的地位获得了大大巩固;而且他非常相信,自已把蒋介石扶持成党内二号人物,蒋小弟一定会感激涕零、对他忠心耿耿。有蒋介石这种亲信,就等于牢牢抓住了枪杆子,遗老遗少们不管怎样窝火,都不过是浮云,搅不起太大风波。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汪精卫不止一次回忆起让他自豪的这一幕。汪主席手握党政军大权,蒋介石、毛泽东一个替他管枪杆,一个给他抓笔杆,旁边有鲍罗廷代表共产国际大力支持,是全中国当仁不让的革命领袖。

凡事总不会一帆风顺的,很快国民党就出现了第一次严重分裂,分裂的地方在北京。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1 08:03:31 +0800 CST  
@hncswz1209 257楼 2014-06-11 09:07:10
终于知道读书时,为什么反蒋比反汪厉害的多了,原来汪是毛的贵人。
-----------------------------
不能这么说。毛这时还是国民党中执委(相当于政治局)候补,级别并不低。孙中山才是他的贵人。在汪手上真正飞黄腾达的是连开会资格都没有的蒋介石。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1 17:44:50 +0800 CST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号,一批失势的元老们来到北京的西山,打算召集开会。

这些元老都是国共合作里赶不上趟的人。孙中山在的时候,他们党务搞得毫无起色,孙中山逝世了还是一无长进,整天只会空谈吹牛,自己办不了事,就冲着办事的人指手划脚(这种人现在好象也不少)。对这种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只有舌头特别突出的人,汪精卫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统统让他们靠边站,没事少掺乎。

革命大半辈子,最后连主席台的边也没蹭上,元老们都是痛哭流涕,大骂汪精卫不是东西。孙中山的棺木停在北京西山的碧云寺,他们就跑到西山去,说要给孙中山念念经,保证老领导在地下不寂寞。

对这帮人的动作,大家并没有留意,都以为他们只是搞点封建迷信活动。没想到他们在北京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聚在一块开了个会,宣布解散国共合作、开除执行委员会里的共产党员、取消共产党党籍,并且要共产国际的代表立马走人。

号称六根清静的元老们居然念出这种经来,顿时让人大吃一惊。元老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顶着执行委员或监察委员一类头衔,还给会议起了个相当正式的名字,叫国民党第一届第四次中央执监委员会议(非法的)。开完会,六根不净的佛徒们蹿到上海,宣布成立新的中央党部,同广州中央分庭抗礼。

对所谓政治影响严重的西山会议,汪精卫和蒋介石都表现得相当淡定。

虽然会议公布的所谓内容十分吓人,但大家很清楚那不过是个幌子,甚至连开会的人都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不少人是后来被写进会议名单里去的,听到消息时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左派同共产党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总地来说都能团结一致,而这帮元老们却是眼高手低,谁也不服谁。事实上开会之前,就有另一帮右翼元老找到他们,宣称自已才是正宗,两拨人为了所谓名份大打出手,斗得鼻青脸肿,在西山开会的时候,有人脸上还留着同伙抓出来的伤。

一边是几万兵强马壮的国民革命军,一边是几个只会喝茶骂架的老屌丝,汪精卫的天平该往哪边倾斜,实在是不需要多想的事情。他唯一担心的,是上海的陈独秀千万不要再闹乱子出来,影响已经脆弱的国共合作。

从表面上,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负责总管中国共产党。但按照规矩,全世界工人阶级是一家,都要听从共产国际的统一指挥,陈独秀地位再高也不过是传声筒而已。共产国际的工作重点既然是国民党,自然会给国民党发大笔的经费,共产党只分到很少一点,而且连这点钱也要通过国民党才能领到手,国民党不给,就没有饭吃。

没有钱已经很头痛,更头痛的是按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应该成立工会农会,搞罢工、分田一类革命活动才是本份,而国民党特别反感这些事情。根据规定,所有共产党都以国民党的名义办事,因此国民党可以轻易跟上级领导招呼一声,取消相关革命活动。共产党忙乎了半天,结果党部随便打个电话,大家就得走人,自然也是火冒三丈。

天天革命,天天吵架,不知开了多少协调会,啥也不能解决,要说这就是革命工作,打死斯大林陈独秀也不信。

于是陈独秀不干了,找共产国际认为必须尽早给个说法,不然就会乱套。陈总书记的解决方案一是两个党分家单干,二是共产党早点建军,用枪杆子维权。

陈独秀把意见告诉苏联代表,然后被否定了,再讲,再否定。

虽然矛盾百出,虽然问题重重,必须坚持下去,这是共产国际的看法。所以陈独秀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努力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办法。

又要干革命,又不给政策,陈总书记很郁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1 23:29:58 +0800 CST  

陈独秀一直觉得,共产国际非常岂有此理,反复否决他的正确意见,其实是有点冤枉人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闹乱子的时候,共产国际里面也在出乱子,莫斯科倒是有人帮他说话,认为中国革命不可能靠国共合作搞起来,但这种忙帮得还不如没有,因为那个帮忙的人叫托洛茨基。



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托洛茨基大概是全球最背的共党领袖。这位兄台同列宁一道南征北战,资历比斯大林只高不低,当年粉丝遍布全球,也是天王巨星级的革命家。



革命家级别的人自然有自已的革命理论。托天王的理论有很多和斯大林不一样的地方,具体不一样的细节就不多说了,总之是用不同的方法搞革命,但有一点必须提出来,就是他和列宁都有一个观点,认为共产党国家容易形成官僚独裁。



从来无比先进、将来也最进步的工人阶级,以及最最革命、最最先锋的代表共产党,掌握政权后一样会变成官僚独裁集团,这是全世界共产党都不好意思承认的事情,却也是列宁和托洛茨基无比重要的预言。列宁死得早,来不及安排解决方案,托洛茨基则不幸活得太长,长到有时间提出自已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权力分散,必要的话不妨采取多党制,对权力集团进行监督,否则肯定会变成新的独裁政权,最终弄得一团糟。



如果苏联共产党能认真对待这些警告的话,执政的表现或许会好许多,能不能进共产主义的天堂姑且不论,起码不至于被明白真相的群众轰下台,就象压着石头的王八,一直翻不过身来。可惜托洛茨基提出这种大不敬理论的时候,苏联权力集团的领袖不是他,是斯大林。



敢跟领袖在理论上有冲突,还敢说领袖会变成独裁官僚,斯大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位高、权重、震主都是高压线,触到哪一根都是必死的罪过,而老托竟然把三条碰齐了,所以他想不倒霉也不行。



经过一番折腾,斯大林掌握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托洛茨基。有鉴于老托革命资历深厚,影响力实在太大,斯大林一时杀不动,只好把他驱逐出境,但对他的亲属和下属则毫不客气,恶狠狠地一批批杀光。托洛茨基在外面也不肯安分,不停地写书反驳斯大林,痛骂苏联的官僚独裁,宣扬自已才是社会主义正统。两个人明争暗斗很久,终于在一九四零年斯大林忍无可忍,派人把他捅死在墨西哥。



杀个托洛茨基如此费劲,是因为老托同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拥护班子,绝非一颗子弹能轻易消灭。为了彻底干掉这个人,斯大林决定,全世界共产党必须划清界限,掀起反托洛茨基的浪潮,凡是看不顺眼的人都可以宣布为反革命右翼托派随便关杀(这个比较讽刺,因为托派的主张其实偏左)。这一决定立刻受到广大领导干部们的热烈拥护,并在全世界抓出一批又一批阶级敌人出来,他们的所谓罪状自然也要记在老托帐上,虽然不少人连托洛茨基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陈独秀当然猜不到共产国际内部的烂事,他背运在支持他的人偏偏是托洛茨基,而莫斯科里的斯大林正在用屁股指挥脑袋。凡是敌人主张的自然要反对,因此托洛茨基越是说陈独秀该往东,斯大林就越坚持要他一路向西,直到取回共产主义真经为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2 15:25:09 +0800 CST  
于是陈独秀只能天天受夹板气,找不到诉冤的地方。他天天组织工会农会,只要一闹罢工抗租,国民党部队马上军心不稳(那年头读得起书的军官很少出身穷人),出手干涉又不能对抗,共产党不高兴,国民党也很头痛,都骂陈总书记不干好事。

共产党人少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但在共产国际大力主张下,共产党开始迅速扩展队伍,已经到了井喷的速度,一九二五年初中共党员一共才九百多(加上毛泽东发展的三十二个),九个月后已经达到两千四百二十八人,足足翻了两倍。

看到盟友发展如此迅猛,国民党心中非常不淡定。

国民党是公开团体,有多少党员共产党都清清楚楚,共产党却是秘密团体,在国民党内部发展了多少人,国民党根本不知道,也不清楚共产党下一步打算什么,只知道他们天天摩拳擦掌,准备将来革命成功后调头革自已的命。

如此“和谐”的合作要能让人放心,那真是见了鬼。

面对内部的巨大裂痕,汪精卫和蒋介石都是心里有数,但奇怪的是,这两位仁兄并没有特别的反应。

汪精卫没有反应比较正常,因为他这时正依靠共产国际打击反对派;蒋介石也是口口声声阶级革命,宣称三民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中国特色版本,同他后来的立场判若两人。其实这种情况也好理解,国民革命军能保持高水准的军纪士气,共产党员在里面起着很大作用,蒋介石不是忘本的人,对比先前乱七八糟的军阀部队,总司令心里是有数的。

但是除了政治理念没有根本冲突之外,汪精卫和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淡定,还是因为他们都在忙着另一件事,没有多余的心思放在内耗上面。

从孙中山时代起,北伐统一就成了国民党的不二理念,谁敢反对北伐谁就是叛徒,即使象陈炯明这种患难重臣也不例外。汪总裁身为国民党老大、继承“总理遗志”的正统接班人,自然更应该北伐,替孙中山完成遗愿,为党国占领全部地盘。汪精卫和蒋介石都很明白,内斗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压服了陈独秀、吵赢了西山那帮遗老,他们也不过是边远省份的非主流军阀,只有挥师北上扩大地盘、把胜利的旗帜插满全中国,才能让全国人民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已,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大团结。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2 16:42:02 +0800 CST  
@iyyzx 273楼 2014-06-12 10:18:36

多党制下的社会主义,有些意思,问题是怎么搞
-----------------------------
这个问题,托洛茨基好象也没说清楚,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实践,只能凭空想象。
老托不是普通人,他死了几十年还有人追捧,可见影响力之大。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2 18:13:04 +0800 CST  
经过一年多胜利征战,汪精卫手下的国民革命军获得了飞速发展,其中蒋介石的黄埔骨干已经扩充为第一军,由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任副军长,此外还有谭延闿的湘军(第二军)、朱培德的滇军(第三军)、粤军(第四、第五军)都是孙中山留下来的家底,其余部队象李宗仁的桂军也即将加入,总兵力达到十万之众。而共产党虽然没有军队,却在国军里面大量充当政治军官,起到支柱性的作用,例如后来号称“铁军”的第四军就有叶挺在内的大量共产党员,以至于十几年后叶挺复出抗日,蒋介石给他的番号就是新编第四军,作为当年北伐的纪念。

风风雨雨闹到一九二六年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了。

这次大会不能算是团结的大会,也不是和谐的大会,如果实在要给加点形容词的话,只能说它是继往不开来的大会,因为前面开过一次会,后面两个党就再没坐一起过。

和国民党的大多数大会一样,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全体起立,朝孙中山的画像三鞠躬,聆听总理遗嘱。

搞完传统仪式,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地站了出来。作为汪精卫的亲信,毛代部长是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五大佬之一,座位排在第十三号,地位着实不简单。毛委员毫不客气地批了西山会议分子一顿,然后汪精卫宣布,严厉惩办会议分子,打头的几个开除党籍,从此和他们划清界限,一刀两断。

清算完派系分子,下面开始搞团结。

其实国民党同共产党虽然天天吵架,但毕竟说不上死仇,只要场面上撑得下去,大家还是很希望能一块过日子的。黄埔军校代表(注意他的身份)袁同畴提出,两个党老是闹意见,主要是因为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里面搞秘密活动,以后只要公开这些活动,就不会有问题。

从国民党的角度看,这样的要求好象很合理;但对共产党人来说,两家如何共处的规矩,当初早就当着赞助商苏联的面说得清清楚楚,如今国民党钱也拿了,翅膀也硬了,想改事先说好的协议,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员一道,毫不犹豫地驳了袁同畴一顿,提案没有通过。

对袁同畴的提案,国民党总裁汪精卫非常淡定,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也很淡定,因为他们早就预料到事情的结果。一开始他们就在和稀泥,希望袁同学不要把分歧拿到大会上说事,没想到基层意见实在太大,明知是钉子也要往上碰,活该被驳回来。


该说的说过,该吵的吵完,国民党重新选举最高中央机关--执行委员会。有人撑腰的毛泽东仍然是官运大旺,他不仅继续当他的候补委员,而且得票率相当可观:国民党总裁汪精卫有两百四十八票,国民党北平执行部负责人、共产党总代表李大钊有一百九十二票,而四处受排挤、从上海被赶回农村去的毛代部长,居然拿到一百七十三票。

当然,在汪主席的大力提携下,蒋介石的收获也不小。两百四十九张选票里,他拿到两百四十八张,是得票最高的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监,对比上次一大孙中山连入场劵都不给一张的境遇,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毛泽东很得意。一年前他两面受气、四处排挤,在泥水横流的农村穿草鞋吃剩饭,还被军阀追捕。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他重新成为部级领导,再次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无形中又成了两个党的重要人物,可谓名利双收。

蒋介石也很得意。一年以前,他被滇军和桂军挤得动弹不得,头上还有许崇智这个无能的上司,在孙中山和汪精卫共同提拨下,他顺利执掌黄埔大军,迅速扩兵数万、捷报连连,一举超越其他元老,成为国民党里的第二号大人物。

但是最得意的,还是汪精卫。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2 22:48:09 +0800 CST  
作为孙中山的法定继承人,汪主席同苏联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为自已找了一个稳定的洋后台,手下文臣武将能人辈出,已经培养起一批铁杆死党。想到源源不断的苏联军火、即将到来的北伐统一,想到中华民国就要在自已手上发扬光大,自已的头像就要印在每一张钞票上,汪主席壮志凌云、踌躇满志,头顶仿佛有万丈霞光,指引着三民主义照亮黑暗的全中国。

如此美好的革命前景,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汪精卫是相信了。


口号喊完,大会开完,大家回到自已家里,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共产党照样搞工会农会闹革命,国民党照样拖后腿,报告递到上海的党中央,陈独秀找到苏联代表鲍罗廷,跟他抱怨一通,然后毫无结果不了了之。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扯皮,谁也不指望能出现什么奇迹,蒋介石则在广州忙得四脚朝天,除了天天抹稀泥外,他的主要工作是招兵买马,准备北伐统一中国。

北伐不仅是孙中山的遗愿,也是苏联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支持,最初的北伐计划就是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元帅主持制定的,蒋介石对此是相当欣赏,鲍罗廷也一再表示同意。但蒋总司令万万没有想到,加伦元帅很快调回国去了,鲍罗廷也在二六年一月奉命回国,他的工作由顾问团团长季山嘉接任。

同搞外交出身的鲍罗廷不一样,新上任的苏联代表季山嘉是个二楞子,他上岗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拦国民党北伐。

季山嘉当然不是吃饱了找不自在,他不同意北伐,是因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改了主意,想看看北洋军阀能不能合作。老季同志是军人出身,手里有莫斯科的鸡毛当令剑,对蒋介石也不会客气,一来二去,两边关系闹得十分僵直。心高气傲的蒋介石受了委屈,马上施出一贯作风,闹着要辞去第一军军长的职务。

汪精卫当然不会把蒋介石的赌气当真。就在蒋司令同季代表关系不和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敏感的事情:军委会削减了黄埔军校经费,把减下来的部分挪给了第一军第二师。

蒋介石本来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但是经费是事先商量好的,而第二师师长王懋功又跟季山嘉关系特别好,军委会的做法顿时引起了怀疑。想到自已功劳苦劳一大堆,居然要受到莫斯科的排挤,蒋介石一气之下接二连三地递辞职信,先后辞去国民革命军总监、东征军总指挥的职务,最后闹着要辞军委会委员和广州卫戍司令的职务;相关报告递到汪总裁桌上,大家都是哈哈大笑,认为蒋军长又在发小孩子脾气,实在是没有城府的表现。

因为没有批准这些辞职报告,汪精卫后悔了很多年。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3 10:26:14 +0800 CST  
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四号,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正式接纳广西桂系加入革命队伍,桂系的两个军也随之成为革命军。按照编制,革命军已经有六个军,因此桂系应该领到第七、八军的番号,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给他们的却是第八军、第九军,第七军的位置被人空了出来。

看上去只是一个号码的问题,但是蒋介石很紧张。

有第六军,有第八、第九军,显然有人在给第七军留位置。联想到先前王懋功多领军费的事情,很可能是季山嘉想把第二师拉出去,扩成第七军削弱自已的实力。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怒火万丈的蒋介石派人把王懋功抓了起来,然后送上一笔旅费,押他去上海休假式治疗。

没有上级批准,突然废掉一个师长,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蒋介石的动作都是越权犯上。一头雾水的王懋功晕乎乎地去了上海,季山嘉知道事情后则是勃然大怒,找汪精卫愤怒抗议,说蒋介石是新军阀。

季山嘉很愤怒,但他没想到蒋介石比他还愤怒。蒋军长他也找汪精卫告状,说季山嘉专横无礼欺负人,将来中俄外交都会受影响,要么准他辞职,要么叫季山嘉走人。

一边是共产国际总代表,一边是喜怒不定的亲信下属,汪精卫两头都不想得罪,于是分别答应下来,然后施展太极神功,谁的事情都拖着不办,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火气能降下来,继续广州的幸福生活。

倒霉的汪总裁不知道,太极功夫是很讲究的,对内力有着深厚要求。他的本事还远远不到家,这一把稀泥不仅没抹好,反而把自已给抹了进去。

当上东征军司令之前,蒋介石对自已的定位,一直是公务猿。孙中山给他发工资,所以他干活;孙中山的活干不了,他就不领工资直接走人,逍遥自在地回浙江老家,所有人也习惯了这种作风,谁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问题,自此时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3 17:08:18 +0800 CST  
当上黄埔军司令之后,蒋介石不再是一个普通公务员,而是政治势力的领头羊。无论愿不愿意,他都形成了自已的一套班底,并且要保护自已的利益,例如驱逐王懋功。

不管是什么时候,军人不奉命令行事都是大忌,稍一过线便会形成军阀势力,汪精卫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节制蒋介石,因此在不经意之间,蒋介石也走向了军阀的道路,并在尝到权力的滋味之后一发不可收,终于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军阀。

事实上在黄埔生为骨干的第一军,蒋介石已经有很多危险的苗头,例如军内骨干是各级共产党员,但蒋介石最重用的亲信却是他的浙江老乡,并形成了自已的内部小圈子,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在随后几十年里,这条规则一直没有变过。

呕了好几天气,汪精卫都没有给一句准话,蒋介石很生气,他开始怀疑汪精卫跟自已不再站一条线上,很可能同季山嘉勾搭在一起,毕竟这也情有可原,季山嘉背后是共产国际,而他手上什么也没有。

三月十四号,蒋介石最后一次去找领导发牢骚,汪精卫的反应也“证实”了他的想法。在被两边磨得焦头烂额之后,汪总裁不耐烦地说出了一句话:“你要真想走就快点走吧,我这里还有事!”

蒋介石顿住了。他已经习惯了闹辞职的办法,一直以来孙中山都是大力挽留,从来没有赤祼祼地下过逐客令,现在孙总统换成了汪总裁,终于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人支持自已了。蒋介石气呼呼地回答汪精卫,“我才不能被一个俄国顾问赶走,我非赶走他不可!”

蒋司令讲完气话就走了,剩下不以为然的汪精卫。

类似的呕气蒋小弟已经搞过多次,从来没有哪一回当过真,所以他认为这次也不会当真。蒋司令发脾气的时间是三月十四号,日理万机的汪总裁正在忙另一件事,迎接苏联的远东代表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3 22:46:00 +0800 CST  
为了对远东革命形势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斯大林决定派一个代表团进行视察指导,以保证投下去的血本不至于打水漂,由于任务过于重大,他派出了布勃诺夫担任团长一职。

这位布勃诺夫着实不是简单人物,他二十岁入党,一九一七年就进了苏共政治局,参加过十月革命,打过苏联的建国之战,此时的头衔是苏共中央书记、红军政治部主任,属于根正苗红的革命军人、苏联国家领导人。

把如此重要的人物派往远东,充分证明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是重视的,对中国革命者是关怀的,对革命前景也是有信心的 。

布勃诺夫的代表团先在华北进行了工作调查,然后去上海见陈独秀,蒋介石大发牢骚的时候,他们刚刚到达广州。很明显,蒋小弟的怨气再大,同对苏外交比起来毕竟是小事,因此汪精卫没有理会,简单明了地把他堵了回去。

在敏感的蒋介石看来,这显然意味着汪大哥已经同季山嘉站到一起,准备把自已排挤出局。

矛盾已经到了激化的边缘,就差一根导火索了,而在风云际会的广州,引线和火苗是不难找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4 08:57:56 +0800 CST  
三月十八号,黄浦军校交通股股长、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打了一个电话,通知海军局代局长、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奉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速派得力兵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

所谓校长,是指蒋介石。当时蒋校长的头衔比较多,同军事相关的主要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兼广州卫戊司令,但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平时最普遍的尊称还是校长。李之龙听说是校长有令,赶紧带着中山、宝璧两条船开往黄埔。

三月十九号,船到黄埔,开始联系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才发现有点不对。邓教育长莫名其妙地告诉他们:我没有下过什么任务啊,是不是搞错了?

邓演达莫名其妙,李之龙也是莫名其妙,于是请示蒋介石,蒋介石当然更是莫名其妙: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何必问我做什么呢?(原话)

平白无故被涮了一通,李之龙很是郁闷,突然又接到通知,苏联中央使团要到中山舰参观,请李舰长尽快做准备。

官大一级压死人,李之龙只好带着中山舰回广州,准备迎接苏联代表团,就在这个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仿佛事先商量过一般,突然间到处都流传着谣言,有的说中山舰要谋反,有的说李之龙动机不良,总之中山舰突然来黄埔,是因为蒋介石得罪了苏联代表,汪精卫想把他绑到苏联去问罪。

李之龙万万没有想到,自已不知怎么就掉进坑里去了,选他上套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是共产党员。现在军舰是他开出来的,可传命令的人不认帐了,他又没有书面证据,所有人都在背后叽叽喳喳,说得比什么都毒,却没有一个肯站出来对质的。面对满天弥漫的谣言,李舰长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蒋校长头脑清醒,不会信那些乱七八糟的鬼话。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4 15:06:29 +0800 CST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281楼 2014-06-13 13:58:43
神化了的人纷纷跌落神坛

-----------------------------
可是他们本来就是普通人啊,没有谁生下来就是伟人或反动派。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4 17:23:45 +0800 CST  
李之龙很紧张,蒋介石更紧张。

共产党同国民党最近确实矛盾不断,陈独秀一直对他不满是知道的,关系好的俄国代表加仑和鲍罗廷都被调走了,新的使团一来,兵舰就四处乱跑,是真的有人想押自已去苏联吗?

堂堂革命军人,成天到晚搅在党派冲突里面,两头得罪人,这活没法干了,娘勒个希匹!

面对乱七八糟的场面和漫天谣言,蒋介石终于承受不住压力,他的第一反应是干脆撂挑子,回汕头司令部去度假,再也不受季山嘉的鸟气。

碰到困难就走人的事,他不是没干过,从前给孙中山干活的时候经常犯毛病,每次也都是孙中山好劝歹劝,再把他找回来。但这一次,蒋介石才走了几步就明白过来,他恐怕是走不掉的。

从前能随时回家度假,是因为孙中山肯罩着他;现在手握数万兵马,孙中山却不在了,随随便便走人的话,很可能连命都会丢掉!

三月十九日下午五点,出走到半路的蒋介石返回身来,做出了一个决定:带兵反击。

三月二十号,蒋介石宣布李之龙策划共产党暴动,随即以卫戍司令身份下令扣压中山舰,派兵占领海军局,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同时封锁苏联顾问团住处,宣布广州全城戒严;为了防范兵变,他又命令何应钦把第一军第二师的共产党员关起来,以免出现任何意外。

军舰扣起来了,人也抓起来了,面对“赫赫战果”,蒋介石开始不知所措了。

蒋司令不是傻子,很快就发现共产党人不仅没有反抗,连象样的准备也没有,所谓兵变之类纯属流言,根本没有人想害他。而他不仅擅自抓人,还得罪了光临广州的共产国际代表团。

国民革命军有六个军,蒋军长只能控制第一军的部分人马,想就此造反是不可能的,广州城里的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后。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5 01:42:43 +0800 CST  
现在轮到蒋介石束手无策了,第一个找他的人,是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

三月二十号下午,何香凝气乎乎地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见面就大声质问他:“你派军队到处戒严,是不是发了疯想投降帝国主义啊!”

面对老嫂子的气恼,蒋介石无言以对。想到自已压力山大,汪精卫、季山嘉都在欺负他,现在弄得一团乱麻,蒋司令再也忍不住,索性把头埋进写字台里,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下何香凝也愣住了,因为她虽然喜欢称对方叫小蒋,但一九二六年的蒋介石已经三十九岁,马上要到不惑之年了。

能把三十九岁的司令军长气哭,自然有气哭的严重理由,何香凝没法再说什么,只能匆匆告辞出去。蒋介石最后硬着头皮下令解除全城戒严,然后苦心构思一个理由,打算应付汪精卫的质问。

蒋介石闹得天翻地覆的这一天,毛泽东正在广州。

发生这么大的事,毛代部长当然不能置之不理。晚上的时候,他找到已经解除禁锢的苏联顾问团那里,跟布勃诺夫商量情况,在场的还有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两个人都很年轻,也都火气十足,面对苏联代表慷慨激昂,强烈要求跟蒋介石干一仗,硬碰硬地来一场。

可惜,他们说话不算。

毛泽东说话不算,陈延年说话也不算,甚至陈独秀说话也不能算,能算数的只有共产国际,而共产国际的代表是顾问团团长布勃诺夫。这位团长来广州前曾找鲍罗廷问过究竟,鲍罗廷信誓旦旦地告诉他说,国民党还是值得信任的左翼政党,共产国际这些年的钱粮枪弹没有喂出白眼狼来,请领导放一百个心。

鲍罗廷汇报完后去上海见陈独秀了,广州的布勃诺夫什么也不清楚,于是面对大家殷切的目光,他沉稳地宣布:同志们,不能打!

枪口顶在脑门上还不能还手,毛泽东和陈延年几乎气得吐血。老布是个糊涂虫,他们可不糊涂,毛泽东清楚地知道中国国情,今天的事情如果不赶紧找回场子,以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无论毛泽东和陈延年怎么说,老布就是不松口,气得发疯的毛泽东于是去第二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家里,在那里碰上了第一军的副党代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几个人在李富春家里商量完,周恩来又去找布勃诺夫,但布勃诺夫说什么也不肯动手,于是周恩来也被老布同志气得吐血,愤愤然地离开了代表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5 11:12:02 +0800 CST  
@追求完美Q5 291楼 2014-06-14 22:26:21
你弄这个 不怕被查水表吗?
-----------------------------
这个应该还不犯禁吧。。。说的不过分啊。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5 14:25:07 +0800 CST  
应该说共产党人手上是很有几张硬牌的。黄埔军校里有五百多个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六个军里面五个军都同蒋介石 有矛盾,蒋介石只管得动第一军,而第一军大部分政治骨干是共产党员,战斗力很强的叶 挺独立团也归共产党指挥,如果共产党态度足够强硬,国民党左派也会反对蒋介石。

毛泽东气得发疯,周恩来几乎抓狂,但不管他们说什么,布勃诺夫就是摇头不答应,甚至朱培德、谭延闿等其他几位不十分左倾的军长也找到苏联顾问那里,要求对蒋介石的兵变行动进行惩戒,布勃诺夫和季山嘉仍然是摇头。

从表面上看,布勃诺夫容忍蒋介石是因为蒋司令平时左倾,或者觉得事情不过是一起小误会,但作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老布元帅看问题绝不会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山舰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就作为共产国际最高代表、红军总治部主任,从政治高度分析了问题的本质,其中最关键的地方不在广州,而在莫斯科。

由于托洛茨基认定中国共产党不能靠国民党成功,斯大林却主张大力扶持国民党,因此国民党是否能够按设计好的轨道进行革命,已经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内部矛盾,而上升到伟大领袖斯大林同万恶托派之间的纷争上。蒋介石是国民党左派的最得力人选,只要他不跟共产国际翻脸,布勃诺夫就不会跟他翻脸,以证明托洛茨基的错误反动和斯大叔的英明正确。

三月二十一号,七上八下的蒋介石去见了汪精卫。

这是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见。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怀疑一号人物要害自已,突然发动政变囚禁友党,然后发现事情毫无根据,是自已太过敏感昏了头,此时正是需要给说法的时候。

蒋介石很紧张。他想了好几个借口,都解释不通昨天发生的事情,也不好承认自已怀疑汪精卫想害他。

既要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说不清发生的事情,这种心情实在太过纠结。

然而在见过汪精卫之后,一切纠结都不需要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5 21:41:22 +0800 CST  
谢谢楼主几位看贴回贴的天涯友!写了半天,就是希望能看到反馈的意见。谢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5 21:43:12 +0800 CST  
汪总裁显然已经知道了前后缘由,一见到蒋介石就痛加斥责。蒋司令本来心情就起伏不定,此时索性破罐破摔,气愤愤地跟他大吵起来,说汪总裁不讲信义,天天让自已受共产党的夹板气,所以才会弄得不可收拾。

明明有理,却被扣了一堆罪名,汪精卫气得说不出话来。他马上写了手令给朱培德(第三军军长)、李济深(第四军军长),命令他们逮捕蒋介石,可是命令发下去,两个人却表示无法执行,硬生生把汪总裁顶了回来。

朱培德和李济深不是蒋介石的死党,他们不肯执行命令,是因为广州此时仍被第一军二师的刘峙控制,蒋介石还有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明确支持。

除非汪精卫明确同意三军、四军同第一军展开火拚,否则确实无法执行。而在被顶回来的那一刻,汪精卫骇然意识到,自已在广州城说话不再算数,没有共产国际撑腰,国民党里面的实权人物已经变成了蒋介石。

三月二十二号,心怀不满的俄国人去见了蒋介石,并问了一个问题:“你前天的举动是对某些人不满意,还是对俄国政府不满意?”

这是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蒋介石立刻表示他对俄国政府极为支持,仅仅是季山嘉等人太过骄横,才导致大家反目成仇,现在事情已经过去,非常希望不要影响到长期形成的良好关系和友谊。

既然只是个人意见,俄国代表就放心了。于是他们召回了季山嘉等人,重新派鲍罗廷去广州工作,然后草草离开了中国。按照斯大林的设想,蒋介石将会成为国民党中的强势左派人物,一路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然后由中国共产党在内部发动革命,一举拿下中国的红色江山,在此以前,小小的让步自然是必要的。

随着苏联人的退让,其他几个军长也改变了态度,开始随声附和蒋介石起来,蒋介石顿时胆气大增。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已可以如此一呼百应,可以发动军队任意抓捕看不顺眼的人,完全不需要象从前那样委屈求全或辞职走人。

既然拥有权力的感觉是如此美好,蒋介石当然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他很快把目标对准了最后一块绊脚石:汪精卫。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6 11:24:09 +0800 CST  
从跟汪精卫大吵特吵的那一刻起,两个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重重敌对和猜疑。在蒋介石看来,汪精卫的存在已经失去了意义,他再也不是那个善解人意的领导,而变成了满腹阴谋的野心家,只有自已坐上他的位置去,才能保证革命不走歪路,保证国民党能继续发展。

于是蒋司令去找了一趟汪总裁,两个人关在小屋子里,密谈。

蒋介石找汪精卫谈了些什么,天知地知蒋知汪知,没有第三个人在场,所以历史书上没有写,后人也不大可能知道。不过显然他们不会聊晚上去哪吃饭之类的话题,因为谈完话后汪精卫就辞职了,留下一封怨气满腹的信,说自已受到蒋介石的排挤,不得不去国外看病。

被手下小弟逼得下岗走人,汪精卫也觉得脸上过不去,于是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他又提出一个撑场面的说法,说自已是责已不责人,所以引咎辞职。

这是个连鬼都不信的理由。责已不责人,中山舰事件根本就没汪精卫什么事,有什么好责的,最该责问的不就是把蒋介石提成第二号人物么!

汪精卫被迫辞职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走人,而是心有不甘地在国内呆到五月份,直到确定没有复出的希望后才去香港,满怀失望地到法国休养。在香港的时候他倒是不孤单,在那里碰上了一个老熟人,不久前刚被流放到苏联的胡汉民。

胡汉民在苏联并没有受什么委屈,估计斯大林也搞不清他们的关系。听说广州发生变故,这位仁兄兴冲冲地回了广州,希望能捞到点好处,没想到大权在握的蒋司令丝毫不念旧情,当众把他晾在一边,胡同志知道事情不妙,只好去香港休假式治疗,在船上同汪精卫不期而遇,也算一对难兄难弟。


中山舰的消息传到上海,向来喊打喊杀的陈独秀自然不肯让步,十分希望能大干一场,反击蒋介石的胆大妄为;然而同在上海的鲍罗廷却拦住了他,宣布共产国际有决定,共产党必须妥协。陈老大气得发毛,但作为总书记,党性还是要讲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发文件,命令共产党人继续维持大局。

陈独秀的文件一发,顿时骂声一片,气不过的共产党员纷纷把责任归到他身上。陈独秀两头受气有苦说不出,索性在党报上发公开信,宣布退出中国国民党。

什么国共合作,什么联合革命,去他娘的,不干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4-06-16 19:58:43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051847

发表时间:2014-05-24 1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8:29:50 +0800 CST

评论数:290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