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是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首先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张居正青年时便担任了翰林院编修一职,官职不大却是中央官员,接触来往的自然也是一些官面上的人,可以说过的是“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深入接触人民群众)的生活。

反观李成梁,人生的前四十年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比较市民化。

生活环境会对思维起到重大的影响,思维又对个人的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

“杨村白雪”式思维的张居正和“下里巴人”式思维的李成梁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影响思维方式的不同,思想不同又决定了行为方式的不同。

思维不同,行为不同的人注定是不会走在一起的。我们可以从一件事中看出端倪:

李成梁受朝廷封赏日益丰厚,出于感激张居正提携支持李成梁私下里赠与张居正一笔数目不小的礼金。

多谢领导提携,小意思,您收下。

对于李成梁这种行为我们的一般称呼是:贿赂。

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张居正婉言拒收了这笔贿赂,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李成梁如今的荣誉和地位都是靠自己一刀一枪出生入死换得的,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我如果接受这笔礼金就无法面对高皇帝的在天之灵。

张居正这番话让我们了解到了张居正死后为何会成为被万世称颂的一代名相,因为他的公正,他的谦虚。(张居正主持实施的考成法对李成梁升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当我们感叹张居正大公无私的时候,我们也要发现另外一件事:

张居正、李成梁是不同世界的两类人,他们走的是一条不相同的道路。

道不同是不相为谋的,他们注定不会真正走在一起。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9 20:56:03 +0800 CST  
帖子以后可能会考虑到去猫扑更新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9 20:56:33 +0800 CST  
.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0 13:11:31 +0800 CST  
在张居正婉拒了李成梁的礼金后,李成梁开始有意拉开与张居正的关系。

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不是李成梁一时的心血来潮。

公元1582年也就是万历十年,万历新政的一手缔造者——张居正因病去世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居正死后不久整个明王朝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一项针对张居正近乎文革式的全面清洗迅速展开了。

清洗的结果是张居正长子悲愤自杀,次子被发配充军,但这位仁兄的充军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孤单,因为在充军路上还有无数与他相随的张家人。

他不是一个人。

昔日偌大的张家就只剩下了张居正的八十老母和几亩薄田。

张家的惨剧只是真正清洗的开始:

刑部尚书殷正茂、总督两广的兵部尚书陈瑞等中央大佬和湖广巡抚陈省等一大批地方高官都因亲近张居正而被“光荣退休”(免职)或是“公费旅游”(贬为地方官员),个别张居正的亲密战友如戚继光还免费“移民”到了大牢。

张居正在位期间制定实行的一切法律、制度都被废除。

“张居正犯罪集团”的解体宣告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结束。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0 20:45:08 +0800 CST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有人控诉万历的昏庸也有人高呼我皇圣明,有人身败名裂也有人麻雀变凤凰,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悲也有人喜,但是有一个人,身处远离这场政治斗争漩涡的边陲辽东,默默的俯视着这一切:

这个人就是李成梁。

他凭借他敏锐的神经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躲开了这场原本不能够躲开的杀身之祸。

看来小市民思维也是可以有大智慧的。

作为这场斗争中唯一的旁观者,他并不是没有感触的,作为一个被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不可能对老领导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极人臣到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全过程而冷漠到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他为张居正的遭遇感到不平,他愤慨万历的昏庸,但这一切只能埋藏在他内心的深处:

张公,您不负天下,但这天下却负了您。

天下却负了您!负了您!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0 21:00:53 +0800 CST  
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居正的悲凉遭遇给予了这位辽东总兵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极大的影响,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人的正义终究无法战胜一个时代的黑暗。

牺牲自己为国为民换来的却是万人的唾骂与悲惨的后世,既然这样我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沉沦?

我们很难说李成梁这个结论对错与否,因为答案已经在他心中:

化身于黑暗是他自己唯一的选择。

看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李成梁为何会纵兵屠戮已投降的阿台部众,为何谎报军功杀良冒功,为何袒护“蛮夷”努尔哈赤。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从一个精忠报国满腔热血的正面人物到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大反派之间的角色转换。

一个曾经立志改变世界的热血英雄终究还是被这个世界所吞噬了。

这是悲哀,是李成梁个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李成梁的沉沦是大明王朝的悲哀,因为在他沉沦的同时一个强大的敌人慢慢的成长了,三十年后他会向天下展现出他的实力。

名将的沉沦完。

请看下章:风云三十六年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1 20:23:57 +0800 CST  
七.风云三十六年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遗甲起兵为起点到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与明朝决裂为终点的这段时间内完成了由一名弱小的部落族长到天命汗、建州国主的华丽转身。

华丽是华丽,但是这转身的时间有点漫长。

三十六年。

用新潮的说法来说:二十五岁的大学毕业生努尔哈赤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微薄的创业资金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可喜”的是他在六十一岁高龄时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功。

可喜吗?

刘邦五十四岁就称帝于天下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曹操五十三岁就雄踞整个北方;明朝的开创者朱重八同志四十岁就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天下共主。

与以上这些同行们比起来,努尔哈赤简直是行业里的倒数差生了。

人家这个年龄晚的也都称王称帝了,努尔哈赤还只是个辽东的土老大。(说法不太严谨)

但正如曹操在《龟虽寿》所说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努尔哈赤人生的巅峰正是在他六十一岁以后才真正绽放出属于他的光芒。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你觉得可能就有可能。

在绽放耀眼光芒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努尔哈赤这三十六年的创业经历,但是我不会在这里把文言文给大家翻译成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不仅“又臭又长”,最重要的是这个漫长的故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年月日和一堆晦涩难懂富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名字,除了枯燥就是枯燥没有多少精彩的情节。(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阅读一些类似《清史稿》的书籍,《清实录》就不推荐了)

不讲故事但是咱们会从明王朝和努尔哈赤两个“主人公”这三十六年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关系、重大事件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与分析,保证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也可以读的津津有味。

首先我们从大明角度说起。

大明在这三十六年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努尔哈赤为何在大明统治下仍能崛起?明朝在这三十六年中做了哪些事情,犯了那些错误?

马上为您揭晓!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1 20:55:47 +0800 CST  
话说帖子正式改名,谢谢版主大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1 23:09:00 +0800 CST  
苦逼孩子上学去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2 07:09:18 +0800 CST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万历出于充实国库(三大征为代表的战争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后面会说到)顺带充实内帑(事实证明这才是主要目的)派出税监奔赴天下征税。

这件在历史上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明史上有名的“采榷之祸”,他对后来的明亡清兴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

这些税监没有受过正规的税务培训,没有在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的工作经验,他们甚至不知道征税到底是什么。

不要怪他们,要怪只能怪他们原先的工作:

太监。

太监竟然可以转行税务员?

不要惊讶,因为后面的事情告诉了我们:他们不是一般的太监。

他们不既能当税务员,他们还可以成为煤老板、珠宝商、铸币厂厂长,顺便客串一下城管,演绎一下真人版的《盗墓笔记》,甚至高兴的时候还能大败蒙古骑兵。

他们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当上大队长。

鉴于这些业余税监对当时及以后明朝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他们,但由于他们的“光辉事迹”多到数不胜数,我只能挑选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税监在这里讲述一下他们的“传奇”。

他们是:陈增、陈奉、高淮、梁永。

没听说他们?

没事,你一定会对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说陈增。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2 19:06:43 +0800 CST  
陈增原本是矿监,这个矿监在当时负责的事情可不是咱们现在监督煤矿安全生产,那时的矿监就是煤老板。

由于业绩优秀万历又把这位煤老板调到了陕西征收马货物税。

从此陈增的商业天赋一发不可收拾,一会去两淮贩盐(盐监),一会又去广东跑去倒腾珠宝(珠监)。

但凡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陈增在山东开办大酒店时遇到了天津税监马某(马堂,也是个“优秀”的税务员)。

正应了这句话“同行是冤家”。

陈增与马某发生了争端,两人的争端最后还是万历亲自出面调解才作罢。

看到万历愈加信任自己,陈增也就愈发猖狂起来,这位仁兄联合党羽宣称尊奉了万历的密旨收集金银财宝(子虚乌有),招募熟知当地情况的闲散人员在完成了摸点、蹲点等一系列专业步骤后诬陷当地有钱的富商藏有违禁物品或是从事违法活动,光天化日之下陈增党羽冲入家中杀掉富商并夺取了富商的财产,被陈增这样对待的富商有几十家,当地人尽皆知却没有人敢质疑。(诬大商巨室藏违禁物,所破灭十百家,杀人莫敢问)

或许是作恶太多这位仁兄在为恶山东十年之后便离开了这个令他万分难舍的美丽世界。

陈增的死是罪有余辜,但是他的死并没有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些许的改观,继任的税监仍旧暴敛暴征,猖狂于山东大地。

但是论起猖狂,有一位税监可称第一:

这位就是与陈增同姓的税监陈奉。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2 19:33:43 +0800 CST  
陈奉原先是御马监负责养马的太监,万历二十七年被任命为征收荆州店铺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监,兼任兴国州最大煤矿的煤老板和兴国州铸币厂厂长。

应该是以前在皇宫内受欺压太多,外出作为税监的陈奉在地方上行事极为嚣张,小则抢劫往来客商,大则鞭笞地方官吏。

一次陈奉从武昌赶往荆州收税,沿途自发聚集了数千民众。

陈奉一看,这都是欢迎我的粉丝吗?

事情的真实情况大出陈奉的预料之外:

“粉丝”太“热情”了!兴奋的“粉丝”向陈奉一行人投掷无数的瓦片和砖头,数量多到像下大雨一样,其中还有人比赛谁扔的砖头砸的人多。

陈奉狼狈的逃回了武昌,心里一琢磨:

不对呀,我为人如此“公正”,做事如此“低调”,怎么会有百姓袭击我呢?

一定是有人在背后煽动组织的!

于是乎陈奉的一封奏折送到了万历手中,不上朝N年基本不工作的万历皇帝立即下令将陈奉路过的襄阳、黄州、荆州、荆门州四州的相关人员该逮捕的逮捕,该贬职的贬职,最次也来个警告处分,闹的这四州的官场对陈奉意见极大,“官怨沸腾”。

不仅欺负活人,陈奉也爱在死人身上打主意。

兴国州有一个闲散人员漆有光,估计是与邻居徐鼎有死人恩怨或是嫉妒徐鼎生活富足,过得比自己好,心中暗气到:

过得比我好?我让你好的活不了!

一咬牙一跺脚这小子就跑去陈奉府上谎报徐鼎挖掘了唐朝宰相李林甫妻子的墓地,得到了万两的黄金。

陈奉听完就急了,徐鼎竟让敢挖掘前朝大臣的墓地,大胆!

陈奉立即把这个情况上报给了万历皇帝,万历一看就急了:

竟然敢私吞万两黄金?这天下都是朕的,那么从地下挖掘出来的黄金也理所应当是朕的,这个徐鼎竟然胆大妄为敢偷窃朕的财富?这样的逆臣,实在是该死,应该满门抄斩!

我们有理由佩服佩服万历皇帝的推理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性思维,太“合情合理”了。

中央的检查组急忙奔赴兴国州,大家实地一考察发现徐鼎挖掘的根本不是李林甫妻子的墓地,而是一个小人物的墓地,根本没有什么黄金万两。

在确定事实无疑的情况下,检查组组长巡按御史王立贤向万历报告了事件的详细情况,并请求停止对兴国州境内墓地的大规模挖掘工作。

我们要疑问了,不是只挖掘了李林甫妻子的一个墓地吗?怎么变成大规模挖掘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3 11:41:08 +0800 CST  
这还得问陈奉,陈奉奏折一上万历万历立马私信命令他将万两黄金送入内帑(皇帝个人的小金库)不得耽误。

陈奉接旨后把徐鼎好一阵严刑逼供,把徐鼎家里也翻了个底朝天,折腾了大半天才知道根本没有漆有光所谓的“黄金万两”,挖掘的也不是李林甫妻子的墓地。

此时的陈奉也顾不上找漆有光算账了,深知万历脾气秉性的陈奉首先想到的是该如何给万历凑齐这万两黄金。

他有两个选择:

凑齐万两黄金送入京师,万历龙颜大悦对他更加亲信;如实禀告万历实情,然后把自己的脑袋送入京师。

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选择后者,陈奉自然是要为万历凑齐这万两黄金。

怎么凑呢?

征税铁定来不及,自己把税都超额征收N倍了,现在就是想征收也征不上来了。况且万历这边催的急,这万两黄金一定得尽快运抵京师。

该死的徐鼎!你盗墓不能盗个大官的墓?闹的我现在如热锅蚂蚁。

陈奉一想到徐鼎恨的是牙根都疼,但随即灵光一现脑海中有了主意:

盗墓。

徐鼎盗得我就盗不得?咱也演绎一会真人版的《盗墓笔记》!

陈奉一面招募熟知当地情况特别是知道古墓遗址什么的百姓,花钱购买相关消息,又派人去官府查阅县志地图等相关文件,一来二去就把兴国州境内的古墓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开工!几千把铁锹几千把锄头一起开动,人手不够?笑话,你当陈奉手下的党羽是吃干饭的?再说不够陈奉还可以调集当地的捕快军队。

挖掘先人的墓不怕子孙后代遭报应吗?

陈奉是太监,无子无孙自然不怕;陈奉手下的党羽由于侍奉陈奉多年也都摒弃了封建落后文化的糟粕,个个都是坚定的“无神唯利主义者”。(不信鬼神只信钱财)

那他们不怕墓地里突然钻出来个僵尸道长之类的东西?

好家伙,你当几千人手中的家伙是吃素的?再说了,在墓地中大量陪葬品的诱惑下别说是僵尸道长,就是生化危机爆发大伙也会把他们砸成肉末。

正应了这句话:“众人拾材火焰高,千人盗墓效率高”,陈奉的“工程队”把兴国州境内能找到的古墓里外都翻了个遍,墓里的金银珠宝等等陪葬品都被运到了陈奉府上,一个铜板都没落下。

陈奉简单的清点了一下,墓葬的总数额远远超过了万两的黄金。

“忠心”的陈奉在完成万两黄金的强制性指标后,自觉地把这多出来的部分划进了自己的腰包。

给皇帝干活也得付工钱,对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3 12:51:42 +0800 CST  
大家看完请给小弟多多回复,你的回复就是椅子继续下去的动力。如果能介绍亲朋好友一起来看那椅子就更感谢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3 12:52:33 +0800 CST  
陈奉的种种恶行自然激起了民众的不满,这种不满随着陈奉恶行的加剧也变得愈加强烈。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就在陈奉征收税款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八年武昌爆发了万人反对陈奉的大规模抗议事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场目击者对此事的描述:

陈奉恐吓欺压官员和民众,自称千岁(原先千岁太监的发明者不是魏忠贤),他的党羽直接闯入民宅奸淫妇女,或者进入税监署抢掠。当地王大户的女儿、沈大户的妻子都被逼遭受侮辱。读书人和民众对陈奉及其党羽的恶行产生了公愤,几万人甘愿和陈奉一同赴死。

局势的紧迫使得巡抚和巡按御史出动军队保护陈奉数日才使陈奉没有被愤怒的民众杀死。(以上材料来自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上书万历的奏折)

不仅有地方官的弹劾,也有来自中央的弹劾,如大学时沈一贯就数次上书万历皇帝请求撤回陈奉,万历对于他们的奏折直接束之高阁,根本不予理睬。

万历对陈奉的偏袒直接助长了陈奉的嚣张气焰,我上面有人,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陈奉开采煤矿没有收获就干脆抢掠附近府县的财政局,被县长带领民众赶跑后恶人先告状,万历大笔一挥:

降职处分。

有官员弹劾陈奉,陈奉反打一杷诬陷官员贪污,万历命令缇骑直接将官员逮捕,知道在监狱中呆了五年这些官员才被释放,更有数人死在了狱中。

这几位被逮捕的官员在当地素有美名,对百姓极为恩惠,听闻他们被逮捕的消息后全城百姓“哭送之”,不满的民众更是包围了陈奉的府邸,陈奉只身逃到楚王府才侥幸留的一条狗命。

这次民众的暴动不仅大臣们看不下去,就连陈奉的同行们都看不下去了,监督湖口船税的税监李道芳上书万历皇帝禀报陈奉的种种恶行,奏折写的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当然这个李道芳的动机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单纯,湖口和武昌荆州都处于湖北境内,陈奉一走他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管陈奉原先的工作。

大臣们的弹劾万历可以置之不理,可李道芳的弹劾万历却是极为重视,略加思索后便命令陈奉回京。

值得一提的是:陈奉离开武昌时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慢慢装了几十辆大车,湖北巡抚出于安全的考虑给陈奉安排了众多护卫护送陈奉回京。

这里安全的考虑不是防备土匪盗贼,而是害怕被百姓所抢去,毕竟这些财宝都是陈奉从老百姓身上一刀一刀刮下来的。

防民如此,这江山看来也做不长。

可惜的是这位巡抚对陈奉的溜须拍马引起了沈一贯和众多朝臣的不满,弹劾不了陈奉我们还收拾不了你?

大家联合上书弹劾这位巡抚。

万历一看,自己因为税监的事情已经不给大臣好多次面子了,君臣关系有点小紧张,不如就准许他们这次的弹劾,也缓和缓和君臣的关系。

大笔一挥:

革职。

这位无辜的巡抚成为了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政治斗争的牺牲平,实在是有点可怜。

但他的遭遇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实在是活该。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3 19:44:20 +0800 CST  
@嘬後的最后 483楼 2013-10-13 18:27:15
顶一个,不要太监哦,在哪更不是更,去猫扑不是浪费各位涯友的表情…
-----------------------------
实在是没人看呀...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3 19:44:42 +0800 CST  
声明,椅子没有太监,只是家里最近断电停网什么的,今晚恢复更新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7 12:33:25 +0800 CST  
@虽万千人俱往矣 490楼 2013-10-17 11:04:17
楼主写得很努力,精神可嘉。
给你一点建议,尽量减少“口水话”。
不可否认,明月是成功了,但这种聊天式的书,现在已经太滥了。
要写,最好是老老实实,正了八经地写,尽可能不要用过于随意的表述去描绘过去的东西。因这种文风,“明朝那些事”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模仿,永远超不过他人。
个人之见,楼主勿怪。
-----------------------------
实乃金玉良言,其实个人最擅长的就是写历史论文,以前自己洋洋洒洒写了二十页明朝灭亡考究,发现过于学术。

其实个人觉得自己是把学术风格和幽默通俗结合到一起了,例如前面讲诉觉昌安塔克世死亡,后面也会出现一些学术的写法。

谢谢你的意见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7 12:43:48 +0800 CST  
@捌玖陆四 496楼 2013-10-17 12:34:22
好看!
-----------------------------
好看就继续看下去呗,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7 12:44:15 +0800 CST  
如果你认为陈奉已经是无法无天了,那么你错了。

能人背后有能人,坏人背后也有更坏的人,跟下面这两位相比陈奉足以称得上“好人”。

梁永,这位是陕西税监。他基本秉承了陈奉的所作所为,一边挖掘先代的墓地一边狂征暴敛,私自把税率提高了数倍。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梁永是无法成为比陈奉更恶的恶人的,他有他的特色。

爱好骑马。

这是梁永的最大爱好。

不仅喜欢骑马,还喜欢养马,一养就养了五百匹(别看数量少,养五百匹已经是很多很多了)。

五百匹马梁永一个人自然是骑不过来,于是乎梁永召唤了小伙伴:

无所事事的社会闲散人员,马术精湛的土匪马贼,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从一个角度讲,梁永组织了一个有五百名会员组成的马术俱乐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梁永也悄无声息的组建了一只隶属于他个人的私人武装。

梁永的这招“瞒天过海”瞒骗了很多人,但是却瞒骗不了天下人,起码他瞒骗不了这个人:

王正志。

不用猜了,这位仁兄不是什么大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富平县令。

出于对明王朝的责任感,王正志上书弹劾了梁永招募私兵的行为。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是:这个他眼中正义的行为恰恰断送了他的生命。

奏折上去后很快得到了答复:

逮捕王正志。

王正志很快被下了监狱,气不过朝廷昏暗的他很快死在了监狱中。

按照一般情节推测应该是梁永向万历打了小报告才导致了王正志的入狱,但是我们误会梁永了。

梁永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税监的地方:

比起向主子万历打小报告,他更加愿意自己解决争端。

一个小小县令的弹劾奏章还需要麻烦万历?银子送上,大功告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梁永的人生信条。

除了这点之外,梁永还有一个看家本领:

口才好。

正面我们可以理解为口才好,反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说话恶毒。

渭南有个知县叫做徐斗牛,别看名字有些有失文雅,但是此人却是一个清廉的官员。

不幸的是,他遇到了梁永;更为不幸的是,他还和梁永发生了矛盾。

梁永也毫不客气,对着徐斗牛就是一阵“狂轰乱炸”,什么徐斗牛不是好官,徐斗牛任意体罚官员等等子虚乌有的说法。

徐斗牛也不善言辞,没争辩几句便败下阵来。

如果仅仅是这些倒没有什么大事,可出事就出在了梁永的最后一句话:

你徐斗牛是个贪官。

在清官眼中贪官是最可恨的,你可以说他不是好官、为人品行不端什么都可以,但是你唯独不能说他是贪官。

清廉,是他们唯一的底线。

徐斗牛晚上回家就失眠了,越想梁永越是气愤:

士可杀而不可辱,我身为朝廷命官怎么可以被一个阉宦小人侮辱呢?

或许徐斗牛同志心理素质差一些,越想越气愤越想越窝囊,,徐斗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要拿死捍卫我廉洁的名声!

于是乎徐斗牛在当晚用一条白绫悬梁自尽。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17 20:30:51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