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选择生存,意味着忘记祖、父之仇,苟且偷生丧失尊严成为女真各部族的笑柄;选择尊严,意味着不服从尼堪外兰的指挥,在尼堪外兰的无情攻伐下可能会失去生命。

这是一道单选题。

但是努尔哈赤用他自己的选择告诉了我们: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生存和尊严也可以一并选择。

选择生存,就要杀掉威胁自己的尼堪外兰;选择尊严,也得杀掉这个令自己祖、父惨死的帮凶,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一种方式:

反抗。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盔甲对天起誓,这就是清人所描述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故事。

起兵后的努尔哈赤不得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己方盔甲十三副,手下不满一百人,仇人尼堪外兰兵精粮足,兵强马壮,大有建州老大的架势,双方的差距已经悬殊到不能用悬殊来形容的地步。

为了缩小实力上的差距,努尔哈赤联系四位归自己管辖的寨主结盟想要共同讨伐努尔哈赤。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深信这一点的努尔哈赤在结盟后不久就发动了对尼堪外兰所在图伦城的攻击。

王台和王杲的例子告诉了我们:

在双方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下,背弃盟约是大势所趋。

四位寨主中一位实力比较强大的寨主在进攻前悄无声息的撤走了,这让原本就不强大的反尼堪外兰联军势力又缩了一大截。

在盟友背弃盟约、己方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仍发动了进攻,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可神奇的一面出现了:势力弱小的努尔哈赤几乎毫不费力的便攻占了图伦城,怒堪外兰带着妻儿跑到了明朝境内寻求保护。

清人对这一战的评论一般是太祖(努尔哈赤)英武神勇、勇敢坚强等等一大堆杰出的个人能力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本是没有错误的,努尔哈赤确实在这一战中做到了身先士卒勇猛杀敌,但是要把胜利的原因仅归功于努尔哈赤的个人能力就有些问题了。

努尔哈赤不是小马哥,尼堪外兰的手下也不是拔枪需要四分钟的群众演员。

以少胜多还是正面战场的城市攻坚战,图伦城之战处处透出一股诡异,因为这场战役中似乎还有另外一股势力的参与,他们是观看者也是主宰两面命运的决策者。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4 20:54:56 +0800 CST  
这股势力就是大明。

与其说努尔哈赤的神勇决定了图伦城之战的成功不如说是大明在暗中的帮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尼堪外兰手下众多首领的一致哑火;努尔哈赤近乎过家家似得便轻松攻克了图伦城;逃亡明朝境内寻求庇护的尼堪外兰被大明官员亲自送到了努尔哈赤的手上。

这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此时的大明已经抛弃了尼堪外兰并暗地之中帮助势力弱小的努尔哈赤。

尼堪外兰显然对这些一无所知,当努尔哈赤以几百人的队伍就敢于向他进攻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

努尔哈赤不是疯了,就是人家有后台。

后来的事实告诉了他,努尔哈赤是后者。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5 09:01:23 +0800 CST  
努尔哈赤在击败尼堪外兰后实力大增,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女真各部。

这不是一件好事。

人怕出名猪怕壮,头顶响亮名号却缺乏实力就好像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夫人穿金戴银走在深夜劫匪频频出没的小路上,这不是公开诱惑劫匪的视觉神经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古人用无数血淋淋的经验告诉了我们:光环背后必定得有与之相符的实力,有实力没名号,这叫低调;没实力有名号,这叫作死。

现在的努尔哈赤就是属于作死的节奏,这也令他一时间成为女真各族觊觎的美味大餐。

不想被别人吃掉,那就必须得拥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盟友,既要有强大的势力,更要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这样的盟友在辽东是很不好找的,不仅是辽东,怕是整个历史都难找。

联盟联盟,联盟的基础是什么?共同的目标。不是,联盟的基础是实力,只有实力相近才会联盟,才能保证联盟的可靠性。

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基本上是不会有这样联盟的,就像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只会出现在童话里。

现在的努尔哈赤就像一个三本大学的毕业生求职,学历不高却要求待遇高薪,职位还得有上升空间、三倍加班费、节假日带薪休假等都得齐备。

这样的公司很难找,这样的盟友更难找。

可努尔哈赤却偏偏找到了。

一个辽东大地上势力最为强大,一格可以给予努尔哈赤360度贴心呵护的盟友。

大明。

大明?大明怎么可能扶持一个潜在的敌人对付自己?

首先大明不认为努尔哈赤是自己的敌人,不是大明糊涂而是此时的努尔哈赤太过于弱小远远没有成为大明敌人的资格;其次大明在处理梦、女真等少数民族问题是惯用手段就是:以夷制夷,这手段也是一般汉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手段,大明既可以扶持尼堪外兰为建州之主,那么也不排除扶持努尔哈赤抑制其他女真部落的可能。

但诡异的是这件事情却在明人所著的史书中赢得了一阵痛骂,一阵近乎伤心欲绝的痛斥。

因为这次“以夷制夷”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扶持起了一个强大的势力,这个势力给明王朝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并亲手把这个最后一个汉族政权送上了断头台,而实施人也被后人永远绑在了历史的荣辱柱上,成为了所谓的大明千古罪人。

他就是辽东总兵,明朝名将,李成梁。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5 10:27:46 +0800 CST  
值得历史歌颂的人物只会是正面人物,可大败蒙古瓦刺,速把亥,小王子被《明史》称为“军功之盛二百年未有之”的常胜将军李成梁却为何无人歌颂呢?

不单没有获得历史的歌颂,常年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下,还遭到了无数人激昂慷慨的痛骂,但凡提起他都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

本该万人敬仰的大英雄怎么会落得个如此反差之大的遭遇呢?

通敌。

明人在相关著作中对李成梁无不是破口大骂,痛斥以极,因为他通的这个敌人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尔哈赤。

关于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故事我后面还会详细提到,我们这里先说说李成梁的沉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李成梁也不是一天沉沦的。

李成梁的沉沦其实早有痕迹,在清剿王杲、清剿阿台时纵容手下屠戮女真无辜族人以良冒功就是具体的体现。

王杲可以袭扰明朝市镇,可以肆意劫掠明朝百姓,明朝军队就不能够杀几个他们的百姓?

答案是不能。

明军是政府军队,王杲是叛乱武装,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明朝军队杀戮女真百姓的错误:

叛乱武装杀戮百姓,你政府军队也杀戮百姓,这行为和叛乱武装还有什么区别?这还可以称为政府军对吗?

从道义角度来讲,明军打击王杲部众,是自卫反击,是举着正义的旗帜,这无可厚非,但恰恰这一点也决定了明朝不能使用王杲同样的方式,即使对面的人是刚刚杀掉了你战友的敌人,一旦他放下了屠刀投降,你也不能出于复仇而对他再挥起战刀。更何况此时面对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

他能杀你你不能杀他的这种无奈就叫做正义。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傻子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没错,是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种“傻”我们才能分辨出善与恶,好与坏,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缤纷多彩。

抗日期间,日本侵略者残忍的杀害俘虏,我们却善良的对待日本战俘,正义与否立即分出。

以上这种说法你可以理解为书呆子的穷酸理论,纸上谈兵,那么下面我们就谈一些实际的分析。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5 20:52:31 +0800 CST  
@beyondlin2013 441楼 2013-10-05 15:53:50
期待更新
-----------------------------
已更新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5 20:53:01 +0800 CST  
在古代明智的统治者对待诸如军队造反、农民起义等大规模犯罪活动一般的结局措施往往都是“只惩贼首,从犯不问”,这一解决办法不记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杀戮和事态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收买了人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讨伐反叛孟获临出师之前,手下的幕僚马谡就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建议,诸葛亮实施以后南中地区全部真心归顺。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优待国军俘虏,不少国军将士在我军政策的感召下毅然投身于解放军之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事例难道都不说明问题吗?

李成梁原本是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古勒寨百姓的,例如:安抚。没有哪一个民族天生就喜爱战争,谁没事吃饱喝足不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偏偏出来打仗?你看那些银行劫匪恐怖分子哪个不是为生计所迫,有开奔驰住洋房的干这行吗?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俗套但不失为一个完美的办法。

可遗憾的是,事实告诉了我们李成梁并没有这样做。

他选择了举起了战刀。

人们说李成梁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杀鸡儆猴,对作乱的王杲部众起到震慑的作用。

呵呵,这样的说法不免太过幼稚。

以杀人震慑敌方剩余有生力量的手段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不罕见,但同样是以杀人的方式取得的震慑效果却大不相同,甚至还会取得截然相反的作用。

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一时间天下惊恐视秦军如魔鬼,这一招确实起到了震慑了当时天下的所有反秦力量的效果。

但满清在扬州纵兵十日杀死城内居民二十万人,赢得的却是江南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直至清末仍有人以此为借口推翻清朝统治;日寇在南京屠杀我三十万国人,换来的不是他们预期所想的屈服,反而是全体中华民族一致的愤慨和更为激烈的抗日斗争。

由此可见,以杀人震慑敌方剩余有生力量的手段起到的效果是由杀戮的主体所决定的,杀戮的是军人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震慑作用,但杀戮老百姓则会得到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从战争的角度来讲,战争就是一种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行为,无论直接或间接,也无论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就如同汽车烧机油,都是无法避免的。话说纵观历史,哪位明君圣祖不是踏着堪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深深白骨而成功上位的呢?

所以在死人的基础上做到“能少杀绝不多少,能不杀绝不少杀”,这就可以被称为“仁”。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14:08:02 +0800 CST  
如果明朝屠戮王杲古勒寨千余名老弱妇孺可以用误杀、误会等等借口解释的话,那屠杀投降的阿台部众无论如何也无法辩解了。

而屠杀阿台部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的被误杀,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以后努尔哈赤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还造成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女真人普遍对大明产生了敌视和仇恨的心情。

难道女真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们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喝着同样的水、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吗?

从民族角度来讲,明军的两次清剿古勒寨,以良冒功的结果就是加剧了原本就不和谐的汉、女真两族的矛盾,加深了两族之间的民族危机。

如果这样的民族矛盾被人利用、操控的话,那么所爆发的东西绝对是令大明江山震颤乃至崩塌的十级大地震。

这个地震出现在三十五年后,大明王朝也终被这个个人和他一手建立的政权所取代。

一个高中生都可以想到的事情堂堂大明的宁远伯、太子太保、辽东总兵,统领辽东十余万雄兵、以十大捷扬名天下的李成梁会不知道?

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并不代表可以做到。

这个世界上本就有太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这类事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李成梁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

有苦说不出呀!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19:30:26 +0800 CST  
很想知道有几个人在看小弟写的东西,如若有空请告知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19:36:19 +0800 CST  
.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20:36:12 +0800 CST  
对不起,十一没有让你看饱,自己都觉得更的少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21:57:10 +0800 CST  
@枯凉咒 2013-09-26 12:07:54
楼主。。。加油呢。。。十一就可以看饱啦。。。。
-----------------------------
对不起,十一没有让你看饱,自己都认为更新少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6 21:58:23 +0800 CST  
@北道寒蝉 453楼 2013-10-07 00:04:56
楼主楼主看到我,我也是高三啊,一大堆五三伤不起啊。正好考完试,看到这帖子 ,好激动好激动,是同龄人耶(=_=|唉,和你比起来我的文笔真是弱爆了)。文笔不错,写的比我好多了。挺佩服你的,对 历史 能有这么多了解和感悟,还能开帖子写出来,真的很佩服,为你鼓掌!撒花!高三会很忙,不知道你的帖子会什么时候完结,不过一定不能弃啊,一定!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到这地方看帖, 我以前都看八卦的,如此巧合说明了......
-----------------------------
既然是缘分就继续看下去呗,话说我也买了一大堆五三,AB都买了,刚刚写完一本历史,好累...

谢谢你回复这么多字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10:46:09 +0800 CST  
@北道寒蝉 2013-10-07 00:10:12
默默的问一句 楼主 你是女生or男生。。
露猪国庆放假几天呀 。。
-----------------------------
当然是男生,我们放假放了七天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13:25:52 +0800 CST  
一般史书中对李成梁晚年的记载都为“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之类的形容,换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生活作风极度腐化,谎报军统,大量贪污受贿。

事实是这样吗?

老实说,是这样。

但是在你开喷之前,请允许我说说这背后的故事。

凡事不能仅凭表象做判断,因为表象往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给人错误的答案。

我们首先要明白,李成梁为什么要收受贿赂、谎报军功呢?

利益的诱惑呗。

没错,是利益的诱惑,但是这诱惑却不单单诱惑李成梁一个人。因为从李成梁大败蒙古铁骑之后,朝堂上就自发形成了一个以李成梁为首的利益集团,甚至连李成梁早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竟成为了这个利益集团的表面上的老大。

为什么说他是自发形成的呢?

这还得说到蒙古问题,蒙古问题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之后蒙古日益猖獗,袭扰辽东乃至袭扰中原地区都成了家常便饭,最危急时蒙古大军还数次兵临北京城下,俘虏了当时的明英宗,史称“土木堡之变”。

恰恰这一问题在李成梁镇守辽东之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控制,李成梁带领明军数十次大败蒙古骑兵,如此旷世奇功自然得到了皇帝的丰厚奖赏,李成梁和他的上级、下属都得到了升官进爵的奖赏。

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仗是人家打得,领功受赏的自然是打仗的人,可问题就出在皇帝身上了。

或许是明朝历史上蒙古骑兵给了明朝皇帝太多“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后期的明朝皇帝个个都有“恐蒙症”,李成梁在辽东大败蒙古骑兵的喜报是一份接一份的传到了京师,皇帝一高兴,赏,连带着那些没打仗的满朝文武都受到了赏赐。

这最后竟演变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李成梁一打胜仗,满朝文武个个都是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他们当然高兴了,因为李成梁只要一打胜仗上至内阁、五府、六部,下至皇帝身边的太监、看大门的军士都可以领功受赏,往大说封妻荫子,自己官升一级,往小说也能得到翻倍工资,小礼品什么的。

一时间李成梁成为了朝廷上“最可爱的人”,他不仅是官员外块的主要来源,更是官员眼中的“财神爷”,大到买车买房,小到给孩子买奶粉给自己买二斤肉都得指着李成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抱大腿也得挑根最粗的抱。

于是乎李成梁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李成梁利益联合体”的“大老板兼代言人”。

这就也是李成梁为什么要屠杀王杲部众和已投降阿台部众的主要原因,没有军功怎么养活这一大批翘首以待的官员呢?

养活不了可不是说说就没事了,当官员们把依赖李成梁的功绩当成理所应当,一旦这所谓的理所应当一停止,他们最先憎恨的就是曾经给予过他们很多的李成梁。

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对利益的贪婪,包括李成梁。

没有军功,你也得谎报军功!

面对这样庞大的利益集团,李成梁不能得罪,更不敢得罪。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17:37:16 +0800 CST  
想给帖子改名 名字太水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18:11:17 +0800 CST  
万历十年(1582年),也就是努尔哈赤祖父遭明军误杀,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的前一年,大明王朝的朝堂上少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威严的身影。

少的这个身影就是首辅张居正。

历史的巧合再次出现。(天祝努尔哈赤起势)

张居正去世的消息惊动了天下,但比起几个月后发生的事情这个惊动实在算不上什么。

由于张居正先生在改革中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无数人直接或间接被调整了工作乃至下岗再就业,大家看张居正一死也都个个磨拳搽掌。

该算算老帐了!

第一波攻击的发起人是御史杨四知,这里的攻击主要是以火力侦察为主。

杨大人夜以继日洋洋洒洒罗列出了张居正的十四大罪状,万历看完龙颜大怒,传旨天下公布张居正“有负圣恩”。

有戏!

第二波攻击第三波攻击等等接踵而来,这里的攻击才上的是真家伙。

有弹劾的,有揭发的,有说张居正贪污的,还有因为不服原判上诉的(张居正没收了辽王府邸,妻子上诉来了),连与张居正关系亲密的大臣也遭到了攻击。

一时间攻击张居正及其党羽的奏折如同雪片一样源源不绝的送往北京。

万历也顾不上看这些几年都不看完的奏章,大笔一挥就给张居正定下了终审判决。

这判决的后果就是张居正身败名裂,张居正家庭家破人亡;连带张居正提拔的官员要么牢房参观,要么拿行李走人,好几个和张居正关系亲密的中央部长都下岗再就业了。

但凡事都有例外,一位由张居正亲手提拔、深受张居正欣赏的“铁杆张派”却在这次大清洗中毫发无损。

他就是李成梁。

也是唯一一名应该被清洗却没有被清洗的“张派”。

这是一件怪事,李成梁一生最光辉的时间就是处于张居正当朝期间,张居正“南戚北李”的边防政策恰恰给予了李成梁充分展示其军事才能的舞台,而李成梁的一切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张居正的支持。

蓟辽总督杨兆上奏万历皇帝有关剿灭王杲的情况报告,张居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开进言万历:

辽东这些年的战功,总兵是头等功臣,巡抚是二等功臣,总督作为一个打酱油的勉强给个三等功臣,陛下封赏的时候应该按这个标准。(《明神宗实录》)

李成梁与张居正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竟能够在欲掘张居正棺木泄愤、对张居正恨的牙疼的万历帝眼皮下平安无事、

这不是巧合。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20:20:26 +0800 CST  
明天开学,好不适应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7 20:24:50 +0800 CST  
万历为什么不处理李成梁?

三朝老臣,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资格老辈分高。

劳苦功高,镇守辽东边陲二十余载,败瓦刺、土蛮,震速把亥、小王子,讨王杲,灭阿台,身在辽东却以十大捷扬名天下,《明史李成梁传》都这样形容“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未有也”。

皇帝对其器重,万历深知蒙古对大明的威胁,青年时的他也曾经担忧过自己如前代英宗一样遭遇“土木之变”,但成梁守辽以后为万历基本解决了这一忧患,所以万历对李成梁甚为欣赏,器重也就说得过去了。

这是一般史书给出的解释,但如果你相信了以上的三条理由,那么只能说明你还是不懂皇帝,不懂封建君主专制。

因为在皇帝眼中是没有道理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8 20:20:21 +0800 CST  
三朝老臣?张居正还在那里被“天下唾骂”呢。

劳苦功高?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清剿倭寇也立下了名扬天下的赫赫战功,这位老兄怎么就“移民”大牢了呢?

器重?欣赏?万历幼年的时候称张居正为“张少师先生”以表尊敬,万历更是多次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表示对张居正的尊敬之情,可为什么张居正死后万历却对其恨得如此咬牙切齿呢?

三条看似论据充足的理由只是李成梁未遭受清洗的表面原因。

读历史,挖掘的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前文提过,李成梁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统一战线的成分很复杂:上至内阁、五府、六部,下至辽东各地府县,有文官也有武将,有内阁大臣、中央部长也有太监和明军的中下级军官。

这么多张嘴都指望“李大财神”买房子结婚,他们怎么会砸自己的饭碗上书弹劾李成梁呢?

再说了,依仗李成梁那么多,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怎么能出卖“好战友”呢?

好一个“有情有义”!

在我们为这帮官员的“义气”而感慨时,我们也应该从理性角度思考一个问题:

李成梁要是被撤职了谁来当辽东总兵?蒙古骑兵是被打怕了,但人家怕的是李成梁,怕的不是你王二张三,要是换了别人当辽东总兵恐怕就是脑袋被蒙古骑兵拿去换银子的下场。

死人是小事,但不能没有外快,更不能让蒙古骑兵有再次兵临北京的机会。

为了大家的利益,李成梁必须当这个辽东总兵。

我们知道了:

原来有时候义气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8 20:33:03 +0800 CST  
人缘好、能打仗是李成梁没有被群臣弹劾的原因,但并不是李成梁未遭到清洗的根本原因。

免不免李成梁的职,决定权是在万历皇帝的手中。

面对政治上站错队的大臣,万历是不会手软的,刑部尚书殷正茂、总督两广的兵部尚书陈瑞都因为亲近张居正而被免职,但惟独对这个小小的辽东总兵李成梁网开一面呢?

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巧合就可以解释的了的。

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原因很复杂,简单概括就是:

李成梁没有站错队。

也就是说,李成梁并不是“铁杆张居正粉丝”。

一个由张居正一手发现、提拔、支持的官员竟不是张居正派系的人?

这怎么可能?

但事实就是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是及其可能发生的。

李成梁不亲近张居正的关系也很简单:

道不同不相为谋。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0-09 20:31:30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