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按理说北方汉族应该是汉族的主体,北方汉族不是和“华夏地区”(文化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东”在内)最接近,却是和甘青地区最接近!

仰韶人和南方汉人(因南方土著母系带入了部分南方土著长相的基因!)最接近的,古西北类型是和北方汉族最接近的

藏族和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19:45:34 +0800 CST  
与现代的“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最为接近的新石器古人,其接近程度依次排列为:

第一,古西北类型(北方长城沿线的西段)

主要分布:黄河流域上游的甘青地区,向北可扩展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向东稍晚可渗透进陕西的关中平原及邻近地区


第二,古华北类型(北方长城沿线的中段和偏东)

主要分布:内蒙古中南部到晋北、冀北一带的北方长城沿线


第三,古东北类型(属于北方长城沿线的东段)

主要分布:东北地区(其中就包括了辽西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19:48:48 +0800 CST  
这就是说,

汉族的祖先有可能并不是来自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东”在内

而是来自于“三北一线”地区------即“北方长城沿线”的西北、华北、东北!

而这里,难道不是商人、周人、戎狄人起源和活动的区域范围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19:54:10 +0800 CST  
曾几何时,专家们谆谆地教诲我们,华夏汉族的故乡是“中原”,汉族的祖先就是“古中原人”,商人是入侵中原的外来异族!

这是多么地深入人心的教诲啊,这种概念几乎快侵入我们的骨髓!

然而,无论是从考古学文化分析,还是从体质人类学分析,我们均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我们可能搞反了!

汉族的祖先有可能来自于西北甘青地区,而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商人和周人,有可能才是汉族的真正祖先!而古中原人则是南方人群,他们与南方土著人群是近亲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01:08 +0800 CST  
也就是说,创造了最繁荣先进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人群,他们主要是与南方稻作人群相关,与汉族的祖先无关!

汉族的祖先大约是于“新石器末期的龙山文化”,方才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他们的身份是“青铜人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05:00 +0800 CST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紧跟着技术进步的脚步

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仅单体现于农业技术的起源,还有其它方面的技术,比如青铜技术、工业革命等等,而且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并非同时出现

这就意味着,掌握不同技术的人群,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爆发可能性,比如,农业人群先爆发,后来才是青铜人群的爆发,并对之前的人群爆发产生了人口【覆盖】,由于后来者居上的效应,这使我们后面看到的结果,并非最早期的技术革命产生的人口爆发的结果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洲人的航海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印欧人现在的人口分布格局,而这个人口格局的产生跟古代的西亚农业技术革命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07:45 +0800 CST  
O3系三大簇人群(汉族的主导人群)在东亚地区的爆发,未必与东亚的农业技术革命直接相关,而有可能是由于青铜技术在东亚的传播和繁荣,才导致了O3系三大簇人群的爆发,并覆盖了早期的东亚农业人群(稻作/粟作南方人群),并产生了后来的人口格局

由于近代的航海革命与工业革命与东亚无关,所以,近代的人口变革也与东亚也无关,东亚基本维持的是自青铜技术在东亚广为传播之后所导致的人口格局,一直到现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10:49 +0800 CST  
父系具有“覆盖性”,而母系具有“层累性”

这是因为,父系更强势,父系之间更具有竞争性(你死我活那种),往往后来的一方父系要灭掉之前的另一方父系;而母系由于偏资源性,则得得以保留,并不会被消灭掉

父系具有覆盖性,后来的父系移民往往会把之前的父系移民给“覆盖掉”了(之前的父系可能有一部分被后来者杀死或赶走了,得以保留的不见得能占多数)

但是,与文化、语言、民族的属性密切相关的,是父系遗传结构,而不是母系遗传结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14:19 +0800 CST  
“自距今8000多年的长江以北的新石器文化早期起,我们在新石器时代人骨资料观察到明显的稳定性,极少观察到大规模的人群迁徙混合特征,而青铜时代,几乎近于大换血,尤其以周文化的扩张尤为剧烈。

以理论上最少受周文化迁徙影响的东夷区域为例。

青铜时代山东地区古人种系特征开始表现出更接近商人和周人的种系特征,而与此前山东新石器时代的两类种系均差距较大。而且,我上边陆续介绍了青铜时代河南和关中地区的种系变迁,三者均表现出在青铜时代开始与西北和长城沿线种系类似的特征,而与新石器时代三地的古中原类型相距较远的特征,尽管国内研究者通常习惯性的仍将青铜时代三地种系归入古中原类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27:23 +0800 CST  
“吉大粗糙简单的种系归类,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泛东亚地区种系更迭的认识,以河南为例,殷墟中小墓2组为代表的青铜时代“古中原类型”,与新石器时代以贾湖,庙底沟二期为代表的“古中原类型”相距甚远,根本不具备明显的种系延续性。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类似其他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古中原类型”往往介于其新石器时代先民和长城沿线古代种系之间,且更接近长城沿线的戎狄系族群及其先祖。本组,殷墟各组(中型墓3组和祭祀坑类布里亚特的I组除外)均更接近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典型代表朱开沟组。

殷墟不管祭祀坑还是中小墓,种系组成类似,即分别接近古东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尽管被冠以古中原类型之名),二者均与新石器时代河南地区土著的古中原类型相差甚远。暗示青铜时代,河南地区种系组成的剧烈变化。

现在仅缺二里头人骨一个环节,但仍不影响这样的判断,即青铜时代,有类似古华北类型的和古东北类型的北方种系大规模南迁,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土著的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尽管汉代人骨表现得很离奇,相对接近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古人。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那种颅骨尺寸超大,面部宽大,同时较低,眶型中等偏低的种系,如今已经看不到了,相对而言,朝鲜族反而更像是小一号的河南”古中原类型“。类似,仰韶合并组也找不到非常接近的现代人群,如果缩小一号,比例上到时比较接近壮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29:14 +0800 CST  
“另外,大家注意,尽管殷商首都安阳,种系变化剧烈。但郑州直到汉代组还是首先与新石器时代的河南原始农业农夫土著聚类,这个现象暗示,北方类戎狄种系南下中原,并非一蹴而就,可能是在某些核心区域扎根,然后,逐渐覆盖中原土著种系,这种历史进程,一直从新石器晚期持续到历史时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31:06 +0800 CST  
“我们从欧洲看到的证据是,绝大多数今天欧洲主流的父系血统标记,都是在青铜期前后才在欧洲腹地走向地理意义上的大扩张的。以G2a为代表的LBK农业文化人群对今天欧洲人父系血统贡献有限。

我相信,今天泛东亚北方的多数父系血统标记,也大多是在青铜期前后才从周边区域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这个过程,伴随着典型古中原类型的渐进消失绝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32:18 +0800 CST  
朝鲜族,是南方稻作人群O2b与北方人的混血

河南中原人,也是南方稻作人群与北方母系的混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36:59 +0800 CST  
河南”古中原类型“,长得像大一号的朝鲜族

仰韶人,长得像大一号的广西壮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7 20:38:48 +0800 CST  
北方汉族和藏族的体质特征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却与新石器时代人口最繁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原人”的体质特征,差异很大!

这个结论的得出,绝对不是在凭空捏造

而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客观的科学分析结论(无论我们在主观的感情上是多么地难以接受!)

这说明,【北方汉族很可能并不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中原人”的直系后裔,而是来自于西北甘青地区的古代西北人的直系后裔】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1:43:53 +0800 CST  
其实,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上也可以得到相类似的佐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1:45:54 +0800 CST  
汉语和藏语为何会属于同一语系?

因为两者有大量的“同源字”存在!

【同源字(而不是“语法”)----是判断两种语言的同源性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1:49:15 +0800 CST  
从现在开始,楼主正式进入一个新的话题----“语言和文字”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直白的小学生话题,这意味着,需要一定的领悟能力,凡能真正看懂~~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1:52:19 +0800 CST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常用字是2500个(大陆标准)

常用字的意思是,只要掌握了这2500个常用汉字,一般的读书看报写文章就没有多少问题了,基本上都能对付得了!

所以,“常用字”对于一个使用汉语和中文的人的来说,将伴随他/她的一生都不可以忘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00:27 +0800 CST  
那么,在这个最重要的2500个汉语的常用字里,“汉藏同源字”究竟占据了多少个?

大约700-800个,占据了汉语常用字的近三分之一之多!

汉语里竟然有如此之高的“汉藏同源字”的比重,没有任何一个其它的东亚语言能够超越这个比例,西方的语言更是无法企及!

如果还有人要坚决否定“汉藏语系”的存在的话,楼主只能说,你可以先去掉汉语常用字里三分之一的常用字了,比如,“一到十”这些最基本的数字,看看你的生活是否会受到重大影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12:07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