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岭北乌有生
2017-04-01 13:33:08

语言不等于文字。语言的语音和血缘的关系很大,但是文字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从文字形态是反推不了语言之间关系的,更无论血缘关系。典型的情况,例如中国的藏族,人种与汉族同源,语音与汉族有相似性,但是它的文字却是从梵文发展出来的。
———————————
这位网友对于语言和文字能认识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基本上是一塌糊涂,问题是,他们还特别喜欢讨论文字和血缘人种之间的关系,以为文字有某些相似之处,血缘人种也就一定是相似的?那可未必呢!


楼主不妨补充说明一下:

“真正的”文字(“有声音”的文字)分两种,一种是“自源文字”(数量极少,屈指可数);另一种是“他源文字”(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文字都属于这种拼音文字)

“自源文字”的产生,的确是需要基于本民族语言中的某些特点而产生的,而且,这种语言必须是“孤立语化”的偏高级的一种语言(包含有较多的单音节词),方才能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式地自然生成“自源文字”——意音文字!正因为条件如此苛刻难以满足,世界上的“自源文字”数量极少,屈指可数!

“他源文字”就是我们常说的拼音文字,最早是从自源文字的基础上逐渐地演化而来的一种文字,故而被称作是“他源的”文字。由于拼音文字可以很轻松地用来表达复杂化的、野蛮落后的任何语言,所以,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民族,都愿意采用这种“拼音文字”方式(而不是“意音文字”方式)来表述自己复杂化的落后语言。而且,拼音文字的字形已经具有“抽象化和简化”的符号特点,实际上,就是一种抽象符号而已,从这种已经走向了简化的抽象符号的文字形态,是反推不了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的,更谈不上与血缘人种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种“假文字”存在(真文字的原始初级前身),也就是“图画/刻符文字”,这种原始初级的假文字,根本就属于“无声音”的文字,和“语言”的发音没有任何的关联,更谈不上和血缘人种的关联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3:42:41 +0800 CST  
古印度的“哈拉帕印章文字”,这500多个文字符号,究竟是“真文字”,还是“假文字”,也就是,这些文字符号与“语言的发音”是否存在关联?

这是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如果“哈拉帕文字”是真文字,也即是“有声音”的文字,那么,它要么是“自源文字”(意音文字),要么是“他源文字”(拼音文字)

如果“哈拉帕文字”是“自源文字”,也即是“意音文字”,它必然会产生除“记形字造字法”以外的另一种全新的造字法—-“形声字造字法”(用以创造“意音文字”—-形声字),或者兼有“通假字用字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4:01:26 +0800 CST  
虽然,“自源文字”的产生,的确是需要基于本民族语言中的某些特点而产生的,而且,这种语言必须是“孤立语化”的偏高级的一种语言,包含有较多的“单音节词”!

由于语言本身也处于不断地进化和演变过程中,同一个血缘人群,一开始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但是,后来在地理上分成了两支人群,由于语言的进化快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文化技术先进落后程度的差异有关系),于是,可能其中一支人群的语言演变得更快一些,出现了大量的单音节词、语法走向了简单化(也即“孤立语化”);而另外一支人群的语言演变得要慢一些,仍保留着不少的多音节词、语法依旧比较复杂化(比如,依然是屈折语或黏着语)。于是,两支人群的语言开始发生了分化,虽然这两支人群的血缘关系其实是比较亲近的

但是,无论语言演化得快慢如何,只要这两拨人群的“基础同源词”的发音足够相近,这两支人群的血缘关系必然是会比较相近的

故而,仅从语言的“语法”的相似度,是看不出人群的“血缘”的相近度的,而必须考察“基础同源词”的发音相似度!

然而,由于自源文字是“意音文字”,明显不如“拼音文字”表音能力强和精准,若想从“意音文字”里直接看出准确的读音会比较困难,所以,从“意音文字”来反推“读音”,乃至“血缘”,也会比较困难的,除非有像“汉字”这样的文字活化石存在来验证。但凡早已经停用的古代“意音文字”,要反推其古代的“读音”还真挺困难的!这就是为何,从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属于早已经停用的古代“意音文字”),是很难反推出古代的苏美尔人语言的“准确发音”究竟是如何的,仅仅只能反推出其语言的某一些信息特点而已,比如,单音节词比较多,语法不是非常的复杂(属于黏着语),仅此而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4:35:32 +0800 CST  
如果我们“假设”,“哈拉帕文字”是“自源文字”,也即是“意音文字”,那么,我们可以仅从这500多个文字符号来判断出,创造了“哈拉帕文字”的那个人群的精确语言发音吗?

不可能的!

和苏美尔人是一样的,仅从苏美尔楔形文字,是无法精确地还原出苏美尔人的语言的精确发音~~~

我们只能大致模糊地知晓,苏美尔语属于偏孤立化的语言(单音节词比较多,语法不算很复杂),仅此而已。哈拉帕人的语言也会是如此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知道,哈拉帕人的语言,和远在中国的夏朝人的语言,是相近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4:46:16 +0800 CST  
有人试图“从文字形态的相似度,来反推语言发音的相似度,进而推导出血缘上的亲近关系”,楼主只能说,这条路走不通的!

别费这个力气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4:54:58 +0800 CST  
以上,我们是在“假设”——“哈拉帕文字”是“自源文字”,也即是“意音文字”

而实际上,“哈拉帕文字”有可能连“自源文字”都算不上,也即,属于无声的“假文字”——原始初级的“图画/刻符文字”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哈拉帕文字”和哈拉帕人的语言发音没有任何的关系~~~~

更谈不上,和远在中国的夏朝人的语言发音有任何的关联!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4:59:51 +0800 CST  
只可惜,有不少的人执迷不悟地非要走一条走不通的路——“从文字形态的相似度,来反推语言发音的相似度,进而推导出血缘上的亲近关系”

因为他们就是理解不了这关键的一点,“语言的语音和血缘的关系很大,但是文字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5-26 15:04:20 +0800 CST  
有不少的人执迷不悟地非要走一条走不通的路——“从文字形态的相似度,来反推语言发音的相似度,进而推导出血缘上的亲近关系”


因为很多人就是不能理解这关键的一点,如果“字形”相近,“发音”会不会也是相近的呢?


楼主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

“字形”相近,和“发音”相近,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所谓的“规则”,“字形相近,发音也就相近”(这是一个错误的规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15:55 +0800 CST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很小一部分的双墩刻符,其“字形”竟然与殷商甲骨文的“字形“有着惊人的相像!如下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19:35 +0800 CST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20:25 +0800 CST  
那么,是不是这些与甲骨文“字形”颇为相近的双墩刻符,与其对应的甲骨文的“发音”也是一样的呢?

完全不是!

因为双墩刻符是“纯表意的记事刻符”,属于不表音、仅表意的“假文字“;而殷商甲骨文是“意音文字”,属于既表意、又表音的“真文字”

一个不发音,一个发音。虽然“字形”相近,但是,两者的“读音”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27:33 +0800 CST  
我们难道可以把“无声”,等同于“有声”?

再来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31:42 +0800 CST  
日本人借用汉字,还不是照样把每个借用的汉字给整出两个读音来,一个是“音读”(中国发音),一个是“训读”(日本发音)

并且,光“音读”都不止一种,因为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不同,同一汉字就可能会有几种“音读”,再加上,日本本土的发音“训读”,结果,同一个汉字在日语中可能有不止一种读法

这就是说,同一个汉字“字形”,竟然可以对应有不止一种的“发音”,而且,几种读音差别可能还很大~~~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字形相近,发音也就相近“这种错误的规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42:39 +0800 CST  
如果有人试图破解印度的“哈拉帕文字”,但套用的,却是“字形相近,发音也就相近“的这种错误的规则,又怎么可能正确地解读出古文字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4:52:07 +0800 CST  
文字的“字形”相近,和“发音”相近,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但是,基础词的“发音”相近,和“血缘”相近,那两者之间倒是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于是,网友才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语言的语音和血缘的关系很大,但是文字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


楼主对网友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又做了一个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以方便大家理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5:02:25 +0800 CST  
所有“自源文字”的表音方法的出现,都是通过“形声字”造字法

“形声字”,是在记形字(比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由两个记形字形成的复合成体,也即,其中一个记形字充当“意符”(原有的表意功能),另一个记形字充当了“音符”(新产生的表音功能)

而从此以后,每个记形字都开始身兼二职,既可作意符,也可作音符,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到底是用哪一个功能——这就是“意音文字”的产生原理,不再是“纯表意的象形文字”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5:41:08 +0800 CST  
商人对于文字的最重大贡献,就在于产生了“形声字”造字法(表意又表音)——真文字,不同于以往的“记形字”造字法(只表意不表音)——假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5:45:08 +0800 CST  
双墩刻符,并没有产生既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造字法,所以,它不是有声的文字

凡是“纯表意”的象形文字,都属于“无声的”文字,也就是处于文字的最原始低级的图画/刻符形态,也即“假文字”

假文字,并不是语言的载体,只是“图画”的载体而已

只有“有声的”真文字,方才是“语言”的载体!


搞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就没办法搞清楚真文字的含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5:55:21 +0800 CST  
“真文字”相对于“假文字”的最大进步在于,

“真文字”终于和语言的“声音”搭上了关系,也即,又新添了一种可表单音节的“音符”功能(而原来只有那种纯表意义的“意符”功能),从此,文字变得海阔天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6:04:42 +0800 CST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在现代汉字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在东汉的《说文解字》里,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在殷商甲骨文里,由于形声字是新产生的造字法,形声字只占大约27%,但是从西周开始,形声字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直到成为了最主要的造字法

在汉字的“形声字”里,“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6-27 16:14:44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