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及楚汉相争

秦末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奠定灭秦战争的基础,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刘邦趁虚入关一举取得灭秦战争全胜,共经历了两年零四个月,有一个从挫败到成功的过程。就政治条件而言,陈胜、吴广同项羽、刘邦所处的情况相同,陈、吴挫败而项、刘成功,比较突出地说明了战争中战略运用和战役指导的正确与否决定战争的胜败。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在战争中受到锻炼,他们的军事经验比较丰富,军队战斗力比较强,楚怀王的战略方针比较正确,项、刘贯彻的也比较坚决,再加上项羽和刘邦各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战略运用、战役指导正确,因而顺利地完成灭秦。
秦王朝被摧毁后,项羽、刘邦各自形成一个新的政治集团,他们都想利用起义的胜利成果,谋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统治。由此,历史进入了“楚汉战争”时期。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2 09:50:32 +0800 CST  
(四)鸿门宴


汉高帝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降。 根据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的约言,刘邦以关中王自居。他进入秦宫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室、珍奇瑰异的宝藏和数以千计的美艳宫女,很想留居宫中享受,诸将也争取金帛财物。樊哙直率地向他提出意见:

沛公(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刘邦不听。张良又劝谏道:

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应该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百姓作为根本)。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刘邦这才接受劝告,安抚秦民,严明纪律,封存了秦宫的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并遣军防守函谷关,以拒止诸侯军入关【《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载:或(有人)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刘邦宣布废除秦的一切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按情节轻重判罪)”(《《汉书·高帝纪》)。并留用一些秦朝的官吏,以维持社会秩序,还派人会同秦朝的官吏到各县、乡、邑去安抚人民,受到关中百姓的欢迎,起到了收揽人心的作用,同时也获得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他们“争持牛羊酒肉,献飨军士”,都“惟恐沛公不为秦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当刘邦刚进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时,唯独谋士萧何进入秦朝丞相府,把相府的律令、图籍搜而藏之。这使刘邦得以了解天下的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郡县、土地、户口的多少及经济情况(《汉书·萧何曹参传》),对尔后争夺天下产生了重要影响。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3 19:20:41 +0800 CST  
当是时,项羽在河北巨鹿大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声威显赫,称诸侯上将军,统率诸侯大军四十万和章邯降卒二十万浩浩荡荡地向关中挺进。途中,他听说秦降卒有所不满,怕他们哗变,于是在新安(今河南新安)将降卒全部坑杀。
高帝元年十二月(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军进至函谷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并以兵守关,极为不满,即命当阳君英布引军破关而入,进军至戏(今陕西临潼东)。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项羽得报后,勃然大怒,即犒飨士卒,准备次日进击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认为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主张“急击勿失”(《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项、刘在关中的斗争即将公开化,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项羽军四十万,号百万,驻扎在新丰鸿门(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以东新丰镇鸿门堡村);刘邦军十万,号二十万,驻扎于霸上。双方力量悬殊。张良对项羽的叔父楚左尹项伯有救命之恩,两人一向交好。项伯因此连夜赶到刘邦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并劝张良同他一起离开。张良急忙将消息告知刘邦。
刘邦大惊,自忖力量不敌。为了避免与项羽冲突,他听从了张良的计策,将项伯请进大帐,以对待兄长之礼相见,并竭力解释: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沾边),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防备有盗贼出入和有非常情况发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为了拉拢项伯,刘邦又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请项伯代为在项羽面前解释,并表示次日一定亲至鸿门请罪。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回去之后,他在项羽面前为刘邦疏解:“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项羽认为项伯言之有理,如此时进攻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猜忌,便同意了项伯的意见。第二天一早,刘邦带同张良、樊哙等仅百余骑亲到鸿门谢罪。他卑躬屈膝地向项羽解释误会,一点不敢居功: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项羽)何以至此!”(《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当天,项羽摆宴留刘邦共饮于鸿门。
刘邦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来饮这杯苦酒的。宴会上虽美酒佳肴,却暗藏杀机。一直主张杀掉刘邦的范增在席间频频向项羽递眼色,并三次举起他所佩之玉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却只是默然不应。于是,范增指使项庄在酒宴前舞剑助兴,借机刺杀刘邦。项伯一下就看穿了项庄的用意,也拔剑而起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
张良见情势不妙,急出至军门,找到樊哙说:“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道:“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于是,带剑拥盾而入,立于席侧,怒视项羽说道: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见识短浅的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资治通鉴·卷九·高帝 元年》】!

这番话可以说是击中了要害,项羽默然无语。过了一会,刘邦借口如厕退席,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相与商议。刘邦想就此一走了之,但又顾虑没有向项羽告辞。樊哙道:“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鸿门与霸上相去四十里。于是刘邦撇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而逃,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手执剑、盾徒步相随,经骊山下,取道芷阳(今陕西西安东),抄小路奔去霸上。留下张良,让他向项羽辞谢。张良估摸刘邦已奔回霸上,便向项羽致歉,借口刘邦酒醉不能辞行,将携带的一双白玉璧献于项羽,另一双玉斗(玉制的盛酒容器)献给范增。刘邦回到军中,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鸿门宴”后不久,“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肆意烧杀、掳掠的暴行,引起了关中人民的强烈反感,“秦民大失望”(《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3 19:30:48 +0800 CST  
“鸿门宴”是楚汉战争中一场关键性的政治较量,由于刘邦卑辞请罪并利用项伯从中调解,改变了项羽杀刘邦的决心。项羽未杀刘邦,范增认为是“君主为人不忍”(《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刘邦逃走后,范增拔剑击碎了玉斗,怒曰:“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分析当时项羽未采纳范增的意见,是有一定原因的。刘邦有先入关灭秦之功,并无过失,没有显著正当的借口而杀他,怕诸侯不服,则其负约。项羽以上将军之名凌驾于诸侯之上,尚未对刘邦当时的地位与势力引起严重注意,未认为刘邦将是与他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而且刘邦亲来请罪,表示对他俯首臣服,又有项伯为之疏解,杀之,“不如因善遇之”。
当时,各路诸侯云集关中,“政由羽出”,如何区处天下大局,是项羽刻不容缓、急待审度的大事。当时有当时的历史情况,杀了刘邦可能缓和一些矛盾,但杀了刘邦还会出现另一个刘邦。因为项羽后来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未杀刘邦,而在于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没有顺应民心,不但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反而开了历史的倒车。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3 19:33:16 +0800 CST  
(五)还定三秦


项羽入关中后,派人向楚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希望怀王封他为王,但怀王的答复是“如约”。项羽见情势不对,不愿继续听命于怀王,打算自立为王,他召集诸将说:

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如何能够一个人作主定约)!天下初发难时,假(暂时)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诸将都表示赞同。 于是汉高帝元年正月(公元前206年),项羽假意尊推怀王为“义帝”。同年二月,项羽挟其在军事上的压倒性优势,以诸侯上将军之名发号施令,主宰天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裂土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汉书集解音义》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霸”字为仿效“春秋五霸”而得来,故称“西楚霸王”】。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09:41 +0800 CST  
项羽想将刘邦逐出关中,但鸿门之会已与刘邦和解,又怕诸侯说他“负怀王约言”(《史记·项羽本纪》),就同范增商量,以“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犯人)皆居之”(《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正好用以锁困刘邦,遂借口“巴、蜀亦关中地也”(《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将巴蜀、汉中之地封刘邦,曰“汉中王”,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并胁迫刘邦离开关中。
为了钳制刘邦,项羽又三分关中:以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地区,建都废丘(今陕西扶风);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一带地区,建都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与御宝村之间);董翳为翟王,领有上郡地区,建都高奴【高奴在今何地,说法有三:一为口州,即今陕西彬县、富县一带;一为延州,即今陕西延安市;一为今延安西北百里废金明城,在陕西安塞县境内】。企图通过这三人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
除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四王外,其余十四个诸侯王是:西魏王魏豹(都平阳,下同)、河南王申阳(洛阳)、韩王韩成(阳翟)、殷王司马卬(朝歌)、代王赵歇(代)、常山王张耳(襄国)、九江王英布(六)、衡山王吴芮(邾)、临江王共敖(江陵)、辽东王韩广(无终)、燕王臧荼(蓟)、胶东王田市(即墨)、齐王田都(临淄)、济北王田安(博阳)。
田荣、陈余、彭越等拥有部分实力,但未跟随项羽击秦,为其所不满,故均未得封王。这样分封的结果造成了割据的局面,为后来扩大纷争播下了不良的种子。当项羽分封时,一个姓韩的儒生献计于项羽道: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建)都以(称)霸【《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项羽一方面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已被焚烧得残破不堪,百姓对他的屠杀有反感;一方面又眷恋彭城,思东归故里,便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如同身穿绵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知之者(谁能知道)【《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韩生后来说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猴子戴上人的帽子,意为愚鲁无知,虚有其表)耳,果然!”(《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项羽听到后,便将韩生烹杀。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15:35 +0800 CST  
高帝元年四月,诸侯受封已毕,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也率军返回彭城,并派人去让怀王迁都郴(今湖南郴州)。怀王无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项羽因此大怒,暗中令怀王途经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将其击杀于途中。八月,英布遣将追杀至郴县,弑怀王(《史记·黥布列传》)。
刘邦自认为先入关灭秦有功,应王关中,对项羽不封他为关中王,反被徙于放逐罪犯的巴蜀之地,极为不满,想以武力与项羽争夺。周勃、灌婴、樊哙诸将都认为力量不敌,应退让一步暂时屈就才是上策。萧何也劝谏:

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屈居)于一人之下而信(伸展)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

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忍气吞声地离开关中,前往汉中。途中,刘邦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的偷袭,并借此表示没有东还的意图,以麻痹项羽。张良送刘邦至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后,刘邦遣张良返回韩王成处,名为“归韩”,实则是为内应【项羽因为张良曾经追随刘邦,且韩王成又毫无战功,于是就不让韩成前往封国,而是让他随自己一起到了彭城。不久将其废为穰侯,旋即杀之。其后张良归汉】。到达南郑后,刘邦征收巴蜀租赋,以供军用。积极备战,伺机东进。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18:16 +0800 CST  
在项、刘初期斗争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项羽分封诸侯的错误;二是项羽不都关中而都彭城的失策。
首先,项羽分封,恢复封建割据,违背历史潮流,开历史倒车,考其所以出此,实由于他系楚国贵族后裔,满脑袋贵族思想。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部分六国旧贵族加入反秦队伍,当主要敌人秦王朝被推翻后,那些六国贵族便想割地称王。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一些农民起义将领,他们亦想裂土封王。在这种思潮支配下,项羽便充当了这股反历史潮流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以为灭秦而有天下,即可分封诸侯,使他们各守疆土,而他的封国疆土比诸侯为大,兵力较诸侯为强,凌驾于诸侯之上,便足以号令天下,相安无事。他不知道历史发展经历春秋、战国到秦,条件已与西周初期迥然不同。
项羽灭秦后,“政由羽出”,具有宰割天下的声威与势力。但他对如何巩固胜利,胸无成竹,如何安邦定国缺乏宏观。对不愿释兵权的六国贵族如何翦灭,对灭秦有功的农民军将领如何妥善安置,都无适当对策。他不知沿用秦制,设郡置县,以安天下,却大搞分封,在六国残余势力割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封裂天下,而分王侯”(《史记·项羽本纪》),使六国残余势力的代表人物和秦朝的降将,重新公开登上封建割据的历史舞台,把他们的地位合法化,让他们据地自雄,各霸一方。
项羽的分封实为倒行逆施,树敌召乱。他将已形成的强大力量自行瓦解,而诸侯分封授地后,各诸侯国对霸王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遂各自为谋。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其既得的利益和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不再关心霸王的利益,不再听从提调指挥,使项羽失去控制诸侯的能力。且不说六国贵族是这种态度,即便是以跟随他起兵的英布而言,受封为九江王后,亦顾自为谋,不听项羽调遣。项羽北上击齐,征兵九江,英布称病不去,只派部属率数千人前去助战。刘邦进击楚都彭城,项羽远在齐地,英布却拥数万之众于淮南坐观成败,不引兵渡淮,急救彭城。这都足以说明项羽分封,把他已形成的强大力量自行瓦解。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东奔西驰,孤军作战,未见有一个诸侯王对他做过真正有效的援助,这都是分封体制给他带来的军事上的孤立。
兼之,项羽分封虽有一定的原则:论功行赏,无功不封。跟随他北上救赵,西进关中的有功诸将,多封善地;未随他入关作战的“故主”,徙于恶地;反秦无军功的,不封。如“田荣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陈余弃将印去,不从入关,亦不封”;“韩王成又无功,故不遣之国”(《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但他把巴蜀、汉中之地分给刘邦,把关中之地分给三个秦降将,就难以做到尽满人意,使诸侯心服,也就使六国贵族残余分子如陈余之流有所借口,从中挑拨煽动,引起一些未受封的割据势力和拥有兵力的“故主”的不满,怨恨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加剧了互相间的矛盾,为后来的纷争播下了种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认为项羽搞分封,目的是借以笼络人心,达到最后号令诸侯、统一天下的看法是不切实际的。事实证明,这是把历史拉向倒退,把统一的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其次,项羽拒绝韩生的建议,不在“金城千里”的关中建都,而都于“四战之地”的彭城,实为一大失策。就地略而言,关中是四塞之地,“带山阻河,地势便利”(《资治通鉴·卷十一·高帝五年》),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据险以定都,对敌可获得主动与行动之自由。张良对关中的地形有过精辟的论断: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草场畜牧)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黄)河、渭(河)漕輓(同“挽”,运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资治通鉴·卷十一·高帝五年》】。

而彭城,“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资治通鉴·卷六十八·建安二十四年》),东西南北交通冲要,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无险以为固,四处均受敌。
就经济而言,关中地处泾、渭河谷,土地肥沃。自西周以来,即已开发。经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长期从事水利建设,使关中成为天府之国。而彭城处淮、泗地区,战国以来,虽亦逐渐开发,但仍多荒芜未辟,兼有黄河为害,故其经济条件不如关中。
就交通补给而言,一旦有事用兵于关东,自关中沿渭水、黄河顺流而下,运输补给堪称便利,人力节省甚多,即张良所谓“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彭城虽有淮、泗可供运输,但流量甚小,又处逆流,冬季水枯,运输多赖输卒。
项羽放弃关中,使刘邦后来乘隙还定三秦,据以建都,加以关中毗连富饶的巴蜀、汉中,在楚汉四年多的战争中,萧何转漕关中,使前方的军资和兵员的补给,不虞匮乏。而楚都彭城受彭越的袭扰、破坏,使楚军的后方补给常遭中断。项羽终因经济不敌,粮食缺乏而告失败。
巴蜀、汉中之地,沃野千里,物产富饶,关隘四布,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让他统治这些地区,就如同以乳哺虎。刘邦还定三秦时,《华阳国志·汉中志》上说:“高帝东伐,萧何居汉中,足食足兵。”在楚汉战争时期,隋何也说:“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史记·黥布列传》)。可见巴蜀、汉中是汉军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巴蜀、汉中为前线提供大量的兵员和物资,成为汉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29:56 +0800 CST  
“关中之地,金城千里”,历来都为兵家所必争。刘邦入关后,以为按楚怀王的约言,他应王关中。因此他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收揽人心,秦人都惟恐他不王关中。项羽把他排挤出关中,他忍忿去汉中就国,时时伺机东出。萧何为他制定的战略,“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以图天下”,已把还定三秦作为东出以图天下的第一步,可见“其志不小”。
项羽防范刘邦东出确有必要,但以什么人来防,事关大局,必须有深谋远虑。项羽分封时鼠目寸光,把这一战略要地给了三个秦降将。秦民怨恨此三人痛入骨髓,这三人已失关中民心,且兵少力弱,怎能守住关中?怎能锁困刘邦,使其不得东出?韩信登坛拜将时,分析关中形势,认为“举兵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果然不久,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北上击齐,刘邦遂乘机率军出陈仓,迅速平定三秦,据有关中作为他图取天下的根据地。这是项羽缺乏深谋远虑,在战略上的大失策。综观项羽、刘邦在关中的这场斗争,从表面上看,是项羽胜利了,而实际上播下了以后失败的种子。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31:51 +0800 CST  
汉高帝元年五月(公元前206年),田荣、陈余因未得封王,发动了反楚战争。 田荣首先击破了齐王田都,都亡走楚。六月,田荣又追杀胶东王田市于即墨,自立为齐王。此时彭越在钜野(今山东菏泽巨野县北),拥众万余人,尚无归属。田荣就授彭越将军印,唆使他反楚。秋七月,彭越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遂并三齐之地。
关东反楚战争的爆发,使项羽感到对楚都彭城的威胁甚大,因而急忙发兵进击田荣。这使得他无暇西顾,给蛰伏在汉中的刘邦以乘隙的机会。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09:32:40 +0800 CST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汉初三杰之一,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跟人蹭饭)”(《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末参加反秦起义,为项梁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跟从项羽,任为郎中(帝王侍从,职责为护卫、陪从)。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不予采纳。刘邦进入汉中时,韩信离楚归汉,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仍然不为人所知。韩信数与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经萧何的极力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久在楚军,深知楚军内幕。他详细地向刘邦分析了天下形势和项羽的为人,指出:

项王喑噁(喑噁:yīn wù 满怀怒气)叱咤, 千人皆废(不敢动),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温和),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指楚怀王)之约,而以亲爱王(以自己的亲信封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失掉应得的封地和爵位)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文告)而定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这番话首先指出了项羽的三个重大弱点:一、项羽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二、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人生病,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人立下战功,该加官进爵时,却把刻好的官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这是妇人之仁。三、项羽虽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怀王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羽把怀王迁置于江南僻远之地,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羽军队所过之地,无不残灭,天下多怨恨,百姓不愿归附,现在只不过是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因此,项羽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已失去了天下民心。所以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
接着,韩信向刘邦提出了建议: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武勇善战的人才,还有什么不能诛灭的呢?将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思家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
最后,韩信分析了关中的形势: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人子弟征战多年,战死和逃跑的不可胜数,又欺骗部下向诸侯投降,在新安被活埋的秦军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爱戴他们的。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怀王与诸侯的约言,大王理应在关中为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应得的封地、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若举兵东向,三秦之地可传檄而定。
刘邦听了一番话非常高兴,听从了韩信的谋划,当即定下“决策东向、争权天下”的决心,并作出东进部署:
——以萧何留守汉中,镇抚百姓,并收巴蜀租赋,以给军食;
——以将军曹参率郎中樊哙领兵数万为前锋;
——刘邦亲率大将韩信领将军周勃、太仆夏侯婴、中谒者灌婴等统兵十万续进。
高帝元年八月(公元前206年),汉军潜出故道(今甘肃两当附近),袭击雍地。雍王章邯仓促率军在陈仓(今陕西宝鸡)迎击汉军,大败,再战于好峙(今陕西乾县),复败,退保废丘(今陕西扶风)。刘邦遂分兵略取陇西、北地、上郡,迫降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进围雍都废丘。至此,刘邦实现了还定三秦的战略目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雍军塞陈(仓),谒上,上计欲还,(赵)衍言从他道,道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从它道,道通。这两条记载虽略有不同,但陈仓就在渭水边。另:“暗度陈仓”见于《史记》、《汉书》等史料记载,但“明修栈道”是否确有其事,还有待考证】。
为了有利于出关东进,刘邦不顾废丘的章邯,立即遣薛欧出武关,联合南阳的王陵,迅速向东发展,并迎接刘邦家眷,但被楚军阻止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12:12 +0800 CST  
田荣、陈余起兵反楚,对项羽的声威是一重大打击。齐地在彭城的侧后方,战乱发生,对项羽的统治也是一大威胁。项羽为了平定叛乱,安定秩序,维持声威,北击田荣,是未可厚非的。但他对诸侯王的态度缺乏分析和认识,特别是对刘邦的实力和意图以及关中三王的力量不足以困锁刘邦东进,估计不足,没有预先制定妥善的应变方案。在战略准备上先输了一着。
刘邦就封汉中时,兵寡力弱。他为对付强楚,采取忍让待机、积极备战的方针,利用巴蜀财富,养民致贤,壮大实力,为东进争天下做准备。当关东反楚战争爆发,他即乘隙东进,利用栈道已毁所造成的秦人懈怠的心理,奇袭陈仓,迅速地还定三秦,在战略运筹上又先项羽一着。
韩信向刘邦提出“不如决策东向”的建议,着重强调了士气和进击时机的选择。他认为汉军的吏卒皆关东之人,日夜盼望东归,若汉军在汉中久安之后,士卒皆求自宁苟安,士气必会日趋怠惰。关中经项羽破坏后,百姓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社会人心混乱。乘三秦刚就国而情势尚混乱之际,起兵袭取,可迅速奏功。如待天下诸侯已就国,给项羽以时间平叛、稳定其宰制天下的局势,则楚军根基巩固,必不易动摇,故应乘其各地情势尚不安定之时而进击之。韩信的这一献策,可说是洞察了天下的大势。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15:46 +0800 CST  
@DefensiveEnd 2016-10-15 09:29:04
秦始皇兼并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把中国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敢问楼主,分封是周制,是“自古以来”,秦灭六国如何就得出结论是对历史的贡献?秦是“贡献”那汉初再搞分封,汉是什么?
秦是封建国家?这个观点有点敢为天......
-----------------------------
不值一驳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18:57 +0800 CST  
@napron 2016-10-10 15:32:25
不想再看翻译了
-----------------------------
@小克TY 2016-10-10 16:12:28
本来就是让你有选择性的看,没人强迫你看。但是作为我,在分析之前,需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另外,我才写了一个开头,你认为我有多少翻译的成份?有些东西我若不注释明白,你也未必能懂。要谦虚,即便你很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必要这样张扬。
-----------------------------
@napron 2016-10-15 10:23:02
我不觉得我看的秦汉资料比你少。我不想砸你场,我原话的意思只是不想再看翻译,期待你不要直接翻译,仅此而已。只是我本人愿望而已,没有指挥或指责你的意思。
-----------------------------
那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后,来发表意见,如果确实是致命错误,我会虚心接受。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科普某段历史,但在讲述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37:23 +0800 CST  
@napron 2016-10-10 15:32:25
不想再看翻译了
-----------------------------
@小克TY 2016-10-10 16:12:28
本来就是让你有选择性的看,没人强迫你看。但是作为我,在分析之前,需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另外,我才写了一个开头,你认为我有多少翻译的成份?有些东西我若不注释明白,你也未必能懂。要谦虚,即便你很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必要这样张扬。
-----------------------------
@napron 2016-10-15 10:23:02
我不觉得我看的秦汉资料比你少。我不想砸你场,我原话的意思只是不想再看翻译,期待你不要直接翻译,仅此而已。只是我本人愿望而已,没有指挥或指责你的意思。
-----------------------------
@小克TY 2016-10-15 10:37:23
那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后,来发表意见,如果确实是致命错误,我会虚心接受。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科普某段历史,但在讲述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
@napron 2016-10-15 10:41:28
对灭秦过程及结果你翻译完了吧?也评论完了吧?还是你之后还有什么补充?以免我说话了你又不开心。弱弱问一句楼主你是初中政治老师么?
-----------------------------
你客气我也客气,你不客气,我也就没必要客气,该说的我已经说完了,欢迎来砸场。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44:56 +0800 CST  
@napron 2016-10-10 15:32:25
不想再看翻译了
-----------------------------
@小克TY 2016-10-10 16:12:28
本来就是让你有选择性的看,没人强迫你看。但是作为我,在分析之前,需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另外,我才写了一个开头,你认为我有多少翻译的成份?有些东西我若不注释明白,你也未必能懂。要谦虚,即便你很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必要这样张扬。
-----------------------------
@napron 2016-10-15 10:23:02
我不觉得我看的秦汉资料比你少。我不想砸你场,我原话的意思只是不想再看翻译,期待你不要直接翻译,仅此而已。只是我本人愿望而已,没有指挥或指责你的意思。
-----------------------------
@小克TY 2016-10-15 10:37:23
那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后,来发表意见,如果确实是致命错误,我会虚心接受。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科普某段历史,但在讲述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
@napron 2016-10-15 10:41:28
对灭秦过程及结果你翻译完了吧?也评论完了吧?还是你之后还有什么补充?以免我说话了你又不开心。弱弱问一句楼主你是初中政治老师么?
-----------------------------
别小看你的初中老师,你不是一个好学生。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0:48:02 +0800 CST  
@napron 2016-10-10 15:32:25
不想再看翻译了
-----------------------------
@小克TY 2016-10-10 16:12:28
本来就是让你有选择性的看,没人强迫你看。但是作为我,在分析之前,需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另外,我才写了一个开头,你认为我有多少翻译的成份?有些东西我若不注释明白,你也未必能懂。要谦虚,即便你很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必要这样张扬。
-----------------------------
@napron 2016-10-15 10:23:02
我不觉得我看的秦汉资料比你少。我不想砸你场,我原话的意思只是不想再看翻译,期待你不要直接翻译,仅此而已。只是我本人愿望而已,没有指挥或指责你的意思。
-----------------------------
@小克TY 2016-10-15 10:37:23
那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后,来发表意见,如果确实是致命错误,我会虚心接受。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科普某段历史,但在讲述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
@napron 2016-10-15 10:41:28
对灭秦过程及结果你翻译完了吧?也评论完了吧?还是你之后还有什么补充?以免我说话了你又不开心。弱弱问一句楼主你是初中政治老师么?
-----------------------------
@小克TY 2016-10-15 10:48:02
别小看你的初中老师,你不是一个好学生。
-----------------------------
@napron 2016-10-15 11:26:03
我没小看我的初中老师,那个阶段的学生,确实更好接受这样简单的道理 - 赢了就是民心所向,输了就各种错误.
我一会整理一下,会略略跟你讨论一下.我保证,不为反驳而反驳.
我现在先问一句,你说你不是直接翻译,能我跟略微说说
1.你跟史书的记载哪里有出入?
2.根据史书记载你考证出什么?(证明什么?推翻什么?)
3.就我所看,你只有初中历史书政治书般评价为什么输,为什么赢. 动不动就"腐朽""错误""动摇""民心......
-----------------------------
我在讲述什么?我在评价这段历史?你看完了、理解了再来说话,只看了个开头就叽叽喳喳,心浮气躁。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4:14:12 +0800 CST  
@napron 2016-10-10 15:32:25
不想再看翻译了
-----------------------------
@小克TY 2016-10-10 16:12:28
本来就是让你有选择性的看,没人强迫你看。但是作为我,在分析之前,需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另外,我才写了一个开头,你认为我有多少翻译的成份?有些东西我若不注释明白,你也未必能懂。要谦虚,即便你很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必要这样张扬。
-----------------------------
@napron 2016-10-15 10:23:02
我不觉得我看的秦汉资料比你少。我不想砸你场,我原话的意思只是不想再看翻译,期待你不要直接翻译,仅此而已。只是我本人愿望而已,没有指挥或指责你的意思。
-----------------------------
@小克TY 2016-10-15 10:37:23
那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后,来发表意见,如果确实是致命错误,我会虚心接受。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科普某段历史,但在讲述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
什么是流水账?我有没有自己的观点?我讨论的是什么?你看懂了没有?你认为值得辩驳?请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再来我面前装。什么叫秽史?你的态度首先就有问题,透着轻浮,一知半解,就敢否定一切,我跟你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了。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5 14:21:59 +0800 CST  
(六)——彭城大战


由于高帝元年五月(公元前206年),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在七月北上击齐, 使刘邦趁机于八月潜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并积极准备向东发展。为了麻痹项羽,刘邦让张良写信给他,假意表示:“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给项羽送去田荣、彭越的反书“齐欲与赵并(联合)灭楚”。项羽因此错误地把田荣当成主要打击对象,“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继续采取“先齐后汉”的方针,以主力攻齐,对刘邦暂取守势,只派曾任吴县(今江苏苏州)县令的郑昌为韩王,以一部兵力去阻击汉军东进(《史记·高祖本纪》)。
高帝二年春正月(公元前205年), 项羽在阳城(今山东鄄城北)大破齐军,田荣败死于平原(今山东平原)。项羽立田假为齐王,楚军进军至北海(今山东北部),沿途“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引起齐民群起反抗。田荣之弟田横得以乘机收集散兵数万人,立田荣之子田广为王,占据城阳(今山东莒县)一带,继续抗拒楚军。项羽连战不利,被牵制在齐境。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6 09:30:35 +0800 CST  
刘邦利用项羽陷入齐人长期抵抗而不能自拔的大好时机,一面巩固关中,一面扩张势力。高帝二年冬十一月(公元前206年),刘邦迁都栎阳(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与御宝村之间),以便统筹全局。又派诸将分兵略地,号召“以万人若(或者)以一郡降者,封万户”(《史记·高祖本纪》),因而降者接踵而至。部署关中诸守备,命周勃守备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武关,修缮河上关塞。同年春正月,又派周勃率骑都尉靳歙(xī)等北定北地郡,西平陇西六县。二月,把原先供秦朝帝王游玩的园林、猎场分给百姓耕种。规定巴蜀、汉中百姓服劳役的,免租税两年,关中百姓从军的,再免一年。选举百姓中年满五十以上、有德行、能带头为百姓做事之一人,为乡三老;选举乡三老之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及廷尉共同职掌教育,免服徭役,借以安定地方。
高帝二年十月(公元前206年), 刘邦亲率军出函谷关,进至陕(今河南陕县), 河南王申阳首先投降。又派韩信在阳城击降了郑昌,控制了洛阳附近地区,逼近楚地。 同年三月(公元前205年), 刘邦率曹参、灌婴等自临晋(今陕西朝邑东黄河西岸,又名蒲津关)渡河,迫降了魏王豹。又攻取朝歌(今河南淇县),俘殷王司马卬,并设置了河内郡。
平定殷国后,刘邦南渡黄河,进至洛阳。他接受了新城三老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的建议,为楚怀王发丧,哀临三日。同时发使告诸侯曰: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所有)发关中兵,收(聚集)三河(河南、河东、河内三郡)士,南浮(长)江、汉(水)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

这一宣传攻势立刻得到了不满项羽的诸侯的响应。陈余首先发兵助汉,另一些诸侯则抱观望态度,不愿为项羽出力,使项羽相当孤立。
楼主 小克TY  发布于 2016-10-16 09:38:44 +0800 CST  

楼主:小克TY

字数:46674

发表时间:2016-10-10 23: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6 16:12:44 +0800 CST

评论数: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