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陈旧梦 2016-06-07 10:44:24
顶卢!坐观大楼八百层!
-----------------------------
谢谢陈兄厚意!!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0:48:32 +0800 CST  
@陈旧梦 2016-06-07 11:07:32
呀,忘了问卢兄,从三皇五帝到夏商什么时候能出实体书?在下向来喜欢读实体书,何时出书,这里预定一本。
-----------------------------
具体时间不知道,出了一定告知。我改了很多。
谢谢陈兄支持。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1:17:23 +0800 CST  
@yzlx120 2016-06-07 21:30:34
顶完在看好习惯
-----------------------------
谢谢老兄的好习惯:-)
另在此谢校尉、旧梦和东坡兄!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8 06:39:58 +0800 CST  
@仲子锁麟 2016-06-04 11:23:03
武则天很有可能是周公旦的转世,洛阳城最早建筑者是周公旦。武则天以洛阳为东都,国号周。
-----------------------------
@仲子锁麟 2016-06-08 05:49:15
据考证周公旦是女人,周公旦是姬发的老大姐。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5213-1.shtml
-----------------------------
很新奇,很惊悚:-))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8 06:40:57 +0800 CST  
口头表扬当然是不够的,舜赐给弃一块封地叫“邰(tái)”,舜做的其实是无本买卖,弃和族人本来就住在邰。《生民》说“即有邰家室”,这说明弃是和母亲住在一起的,因为他母亲姜原便是“有邰氏女”。舜所要做的只是口头上宣布一下,不掏一文钱,相反弃得缴纳税收,当天子果然爽得紧。除了宣布封地外,舜还赐给弃荣誉称号“后稷”,再赐姓姬氏(“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司马迁再次犯了技术错误,姬是姓,而不是氏,上古之世,姓与氏是分开的,弃的氏应该是“有邰氏”。战国之后,姓与氏才慢慢混为一谈,司马迁很明显沿用了当时的社会习惯用语,“黎民”的误用也是同样的原因。
总之,后稷在尧、舜、禹三代声誉鹊起,深受人民爱戴,当个帝王绰绰有余,只是阴错阳差没当上,只好千年之后由其后人来弥补那份遗憾。《周本纪》为后稷总结道:“ 历史悠久,三朝不倒翁,美名传天下”,翻译成文言文是这样的“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弃的兄弟契也不遑多让,《殷本纪》如是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两兄弟的盖棺颂词几乎一模一样,真是绝代双骄啊,后世再也找不出这样一对无比牛叉的龙兄虎弟了。
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zhú)承继香火(“后稷卒,子不窋立”),这之间有个过不去的时间鸿沟。大禹到相至少有四十年,尧驾崩到大禹登基有五十年,尧据说活了一百一十六岁,假设弃和尧一样都有长寿基因,也活了一百多岁,就算弃在百岁高龄生下不窋,不窋立的时候也有一百岁了。当然这跟商候冥和王亥“父子”比起来又小巫见大巫了,亥老一百一十八岁还能搞出“一个平肋有易女引发的血案”(这段故事详见第一部《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我们可以拿契的后代做个比较,契的儿子是昭明,昭明的儿子是相土,相土和不窋都是夏朝废帝相也即寒浞(zhuó)当政时的人物,相土做契的孙子已经很勉强了:他爷爷必须在七老八十时生下他爹,他爹又要在七老八十是生下他,才能确保他有机会以清醒的头脑在夏后相时代发明马车。(五)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8 09:27:13 +0800 CST  
@陈旧梦 2016-06-08 09:59:30
小心翼翼的发表一个个人成见(不会有人拍砖吧),我观大周八百年,最佩服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姜太公、武王姬发、周公旦以及后来的五霸等人,而是那个克弟禁母的郑庄公寤生,生下来就被亲妈厌弃,亲弟弟还老想干死他,真是比舜还惨(舜是后妈,寤生兄可是亲妈啊,不就早产嘛真是的),还好老爸武公还算正派有良心,让他继了位,郑国才在寤生兄的带领下达到顶峰,另外还有一个辅助寤生兄的祭仲老哥,本来老哥挺神的,比诸葛不差多......
-----------------------------
嗯,那是有故事的人,我在第一部里就忍不住提到他,还把他的名字翻译成白话文“姬难产”。:-)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8 10:06:27 +0800 CST  
@司马南枫叶 2016-06-08 10:12:43
如果战国都归大周的话,那三国也应该归大汉
-----------------------------
秦始皇横扫六合,结束了周天子的名分,在此之前,仍是东周;曹魏独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不复有汉。任何一个朝代到末了,其实都是名存实亡的,但它在被新朝正式取代之前,历史仍然沿用它的名号。大周最有意思的恰恰是东周,那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大爆发期。

顺便欢迎:-)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8 10:43:26 +0800 CST  
@司马南枫叶 2016-06-08 10:12:43
如果战国都归大周的话,那三国也应该归大汉
-----------------------------
@卢江子 2016-06-08 10:43:26
秦始皇横扫六合,结束了周天子的名分,在此之前,仍是东周;曹魏独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不复有汉。任何一个朝代到末了,其实都是名存实亡的,但它在被新朝正式取代之前, 历史 仍然沿用它的名号。大周最有意思的恰恰是东周,那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大爆发期。
顺便欢迎:-)
-----------------------------
@司马南枫叶 2016-06-08 13:19:38
三国鼎足刘备还是续汉了啊,而春秋的楚国是称王不納贡的和周王平齐平坐对抗整个中原的啊
-----------------------------
谁拿刘备当干部?正主儿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攥在手里以令诸侯。待曹丕逼刘协退位,自己当皇上后,东汉正式灭亡。刘备不是被汉帝册立的,他怎么称国号根本无所谓,没有谁拿他当共主。昔日的汉天子不在了,魏蜀吴各干各的。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06:44:37 +0800 CST  
@陈旧梦 2016-06-08 15:34:23
@司马南枫叶 2016-06-08 10:12:43
如果战国都归大周的话,那三国也应该归大汉
—————————————————
@卢江子 2016-06-08 10:43:26
秦始皇横扫六合,结束了周天子的名分,在此之前,仍是东周;曹魏独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不复有汉。任何一个朝代到末了,其实都是名存实亡的,但它在被新朝正式取代之前, 历史 仍然沿用它的名号。大周最有意思的恰恰是东周,那是中华思想、文......
-----------------------------
陈兄说得有道理!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07:02:30 +0800 CST  
@我爱吃搅团 2016-06-08 19:47:20
完全写完周朝八百年是个大工程,希望楼主不要弃楼,加油!
-----------------------------
不离不弃,不过记得给我加油哟:-)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12:33:03 +0800 CST  
@魔珒校尉 2016-06-08 21:11:45
预祝卢先生吉祥安康[xyc:顶][xyc:顶][xyc:顶]
-----------------------------
谢谢,端午节吉祥:-)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12:34:09 +0800 CST  
针对百来年的时间差,有种自作聪明的解释,说“后稷卒,子不窋立”里的后稷不是弃,而是指弃的后代,弃的后代都叫后稷—农官的官名,就像工师被称为共工一样。乍一听言之有理,可是前面写了一大堆弃成长为后稷的经历,读者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发现“后稷”换角了,这么写文章是要被人骂死的。我如果看到有人这么吊儿郎当地写东西,一定会慈眉善目地对作者说“你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其实原因没有那么复杂,上古史的资料本就不多,后稷与不窋之间有断代很正常,用不着大费周章解释得貌似天衣无缝。
《山海经•大荒西经》则说“稷之弟为台玺,生叔均”,后稷居然还有一个叫做台玺的弟弟,看来帝喾有“小五”,台玺的儿子叔均那便是后稷的侄子了。《海内经》则说“稷之孙曰叔均”,我被《山海经》弄晕了,为了不晕,我只好不计较它到底说了啥。
不窋在夏朝继续担任农师之职,可惜他生不逢时,居然和后羿、寒浞(念浊)两个乱臣贼子共处一朝,日子不好过。不窋忠于夏后相,于是被寒浞撵走。不窋当时的处境肯定相当危险,否则他不可能带着一家人奔赴西北戎狄之地,路途遥远不说,还很凶险,这说明寒浞比戎狄凶险,不窋才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窋是个术有专攻的人才,他教会了只会放牧的戎狄农耕技术,戎狄人接纳了他们一家人。不窋和他的儿子们在那好远的地方,遇见好多好姑娘,于是繁衍生息下来。少康复兴夏朝后,召回不窋,但他的儿孙们仍然留在“边疆”,戎狄之地成了不窋的第二故乡。(六)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12:35:15 +0800 CST  
@中朝大官 2016-06-08 17:44:03
记号,楼主继续
-----------------------------
谢谢大官,并欢迎来到周朝:-)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21:45:31 +0800 CST  
@juddzhuhc 2016-06-09 19:09:59
端午安康!
-----------------------------
老乡吉祥!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21:47:34 +0800 CST  
@yzlx120 2016-06-06 19:47:58
再顶顶
-----------------------------
@卢江子 2016-06-07 07:13:56
多谢支持!!
-----------------------------
@虫生 2016-06-09 17:54:37
猛顶顶也不会身动如孕。
-----------------------------
呵呵呵呵,欢迎虫生!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21:50:13 +0800 CST  
@仲子锁麟 2016-06-09 15:22:42
《端午快乐!端午快乐!端午快乐!》
自古以来,端午就是一个好节日。
敦煌写卷S.2200《端午相迎书》曰:“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传自荆楚,但惭羁泊,何可申怀,空备团粽,幸请光临。”又称“令节”、“佳节”、“令辰”等。明清人编撰各种应用文大全的手册,往往有“贺节令-端午”这么个专门分类,随便举明人编的《启隽类函》,是用于官场应酬的书信格式例选,粗略一辑就得到26篇贺端午文,各种“祥”......
-----------------------------
有道理。端午节快乐、吉祥:-)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21:54:04 +0800 CST  
@yzlx120 2016-06-09 22:16:45
端午来顶,准时签到。上古史本来就乱,人名事件都分不清
-----------------------------
谢谢兄弟,端午吉祥!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9 22:57:15 +0800 CST  
@yzlx120 2016-06-08 13:05:57
来顶顶,最初以为周朝像封神演义(╭☞•́ω•̀)╭☞
-----------------------------
都是许仲琳惹的祸:-)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10 06:51:36 +0800 CST  
不窋无意中扮演了民族调和者的角色,其影响深远得出人意料。西戎、北狄一直是五帝和夏初的重大边患,动不动跑过来打秋风,风一样来,风一样去,很难搞。可是自不窋之后,整个夏朝和戎狄相安无事,履癸(桀)在位第六年,歧踵戎还主动来宾成为臣属国。甚至一直到殷商初期,戎狄和中原的仍然互动良好,太戊时代,西戎派遣使者前来文化交流。不窋可谓功德无量,这个一身农业技术的人,凭一己之力减少了无数血光之灾,我郑重提名不窋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不窋的后人祭公谋父为了劝阻好大喜功的周穆王讨伐犬戎,把老祖宗不窋搬出来说:“当年先王不窋被迫迁往戎狄之地,但他没有荒废祖传稼穑手艺,而且立德立言立信,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祭公的意思是不窋以德服人,可周穆王坚信他可以以力服人,不管祭公怎么劝都没用,悍然发动对犬戎的战争。令人想不到的是犬戎人相当有幽默感,战事结束之后,他们“进贡”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让周穆王哭笑不得,而且此后他们再也不来朝见周朝。周穆王的一意孤行,代价太大了,他除了证明自己并非无所不能以外,还证明了犬戎人是可以演小品的。
不窋死后,儿子鞠继承当家人爵位。《周本纪》对于鞠没有任何记载,除了“立”与“卒”。其实在周的先祖里,鞠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不亚于不窋。鞠又叫鞠陶,他没有跟父亲不窋“回城”,而是在戎狄之地扎下根来。《括地志》里说:“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即现在的甘肃庆阳,不窋当年就是在那里被落实政策复官的。(七)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10 09:19:45 +0800 CST  
@陈旧梦 2016-06-08 09:59:30
小心翼翼的发表一个个人成见(不会有人拍砖吧),我观大周八百年,最佩服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姜太公、武王姬发、周公旦以及后来的五霸等人,而是那个克弟禁母的郑庄公寤生,生下来就被亲妈厌弃,亲弟弟还老想干死他,真是比舜还惨(舜是后妈,寤生兄可是亲妈啊,不就早产嘛真是的),还好老爸武公还算正派有良心,让他继了位,郑国才在寤生兄的带领下达到顶峰,另外还有一个辅助寤生兄的祭仲老哥,本来老哥挺神的,比诸葛不差多......
-----------------------------
@卢江子 2016-06-08 10:06:27
嗯,那是有故事的人,我在第一部里就忍不住提到他,还把他的名字翻译成白话文“姬难产”。:-)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10 09:40:59
古人结婚比较早,生第一个孩子本来就困难,难产搞不好可得要武姜命的。叔段是第二个就有经验了,喜欢叔段不喜欢寤生也可以理解。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要不怎么会有后面的黄泉认母。《古文观止》为什么把它选为首篇,就是告诉大家人性还是本善的。
-----------------------------
黄泉认母属于喜剧结尾,西人叫HAPPY ENDING。寤生兄还是爱他母亲的,也显示了这位霸主的温情。:-)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10 09:55:53 +0800 CST  

楼主:卢江子

字数:1086866

发表时间:2016-06-04 19: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7 08:28:38 +0800 CST

评论数:7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