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开贴前的几句闲话

周朝从纪元前1046至前221年,时间跨度八百余年,其国祚之绵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它比前朝商长二百七十年;更是近两倍于后世最长寿的朝代:两汉。如果汉代可以成为“大汉”,那么周朝更有理由被称为“大周”。
汉文明,也即中华文明是在大周逐渐成熟、发扬光大并基本定型,举凡政体、宗法、礼仪等等构成文化的外延与内涵都沿袭自周,并被归纳成一本叫《周礼》的书。后世对《周礼》的作者争议颇多,但无人否认《周礼》成于周,周公旦是否为《周礼》唯一作者,除了喜欢封神的圣人们对此很执着,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中国”这个词首见于西周,特指西周国都镐京周围的王畿,出土的何尊上的“中国”两个字看上去挺怪,“中”上下弄得弯弯曲曲,“国”字则没有外面的方框,看上去像“或”,其实这两个造型怪异的字寓意深远,透着美好与嚣张的愿望:中有延伸,国无边界。
虽然到战国末年,周朝萎缩至只有洛阳周围方圆三十里,并且最终为秦国所灭,但它产生的中华文明却生生不息,正像何尊里的那两个字所体现出来的希翼:它兼容并蓄,很多“蛮夷”都被同化了,比如鲜卑、党项、女真等等。
网友田边老农概括周朝时说得很好:“周替代殷商是从大部落走向分封制开始,是以宗族神、部落神的政治特征开创出一个超越政治力量的共同文化。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朝的政治权力,抟铸了一个周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这是周人‘华夏’世界的本质。中国人从此不再是若干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华夏世界求扩张的长篇史诗。”
大周在八百多年的时空里,产生了无数的奇人奇事,或令人击节称赞或抚掌而笑或回肠荡气或摇头叹息,那些风流人物,或慷慨悲歌或龌龊下作,那些“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往事并不如烟,而是永远氤氲在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记忆之中。
大周往事,我将分三部讲述,第一部《西风烈:西周篇》、第二部《东风破:春秋篇》、第三部《百花煞:战国篇》。
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大周游历一番吧。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4 11:14:00 +0800 CST  
@仲子锁麟 2016-06-04 11:23:03
武则天很有可能是周公旦的转世,洛阳城最早建筑者是周公旦。武则天以洛阳为东都,国号周。
-----------------------------
新楼的第一位访客,欢迎并谢谢!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4 11:47:27 +0800 CST  
“大周志”第一部《 西风烈:西周篇》开始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4 12:04:21 +0800 CST  
第一章 周室家史

《周本纪》开篇介绍周的远祖:“周后稷,名弃。”,这位先生名字不太好听,叫弃,被抛弃的“弃”,抛弃他的是他亲妈,这正是他名字的来历,“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这个被亲娘一弃再弃的孩子,其悲惨的童年让人泪奔,但他显赫的身世同样让人泪奔—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人有他那样的显赫身世(当然,除了他的兄弟)。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履历。
姓名:弃
别名:稷(jì)或后稷。(备注:稷,百谷之首。因为后来跟着舜和大禹混出名堂了,成了掌管农事的官,相当于司农,才被称为稷。夏朝的天子称为“后”,后稷是对稷尊称,有无冕之王的意思,这个光荣称号据说是舜赐的。)
父亲:五帝之一帝喾(kù)(备注:喾,在汉语里这个字被这位帝垄断,仅仅用来作为他的名字,除此以外,别无他用,就像武则天的“曌”一样。这个名字确实很酷。从弃出生的状况来看,帝喾疑似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建议做亲子鉴定。)
母亲:姜原(备注:帝喾的大老婆,翻译成文言文叫“元妃”。她跑到野外去野(司马迁文雅地称之为“出野”,现代人没文化说“出轨”),看到一个大脚印,她的脚特别欠踩了上去,她的肚子更欠,踩上脚印之后立马就怀孕了。帝喾的科学素养很高,死活不相信姜原的解释。姜原很虚心(要不就是心虚),也就不解释了,她掉头想了个辄给丈夫喾一个交代:扔孩子。)
插曲:姜原把孩子放到小巷里,自己爬上巷口的一颗老槐树上偷偷张望。经过的牛马看到小孩,纷纷像刘翔跨栏一样跨过孩子(“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孩子看着从他身上跃过的庞然大物,觉得很好玩,发出咯咯的笑声。我很好奇,姜原当时在想什么?她应该不希望孩子死吧?逼她扔孩子的肯定是她那酷爱打击乐的丈夫帝喾,她看着奔腾的牛马,她的心一定揪着吧?她有多揪心就多恨自己的丈夫。(一)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4 12:05:09 +0800 CST  
@魔珒校尉 2016-06-04 21:18:36
使劲顶
-----------------------------
谢谢校尉!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5 05:11:49 +0800 CST  

仲子锁麟: 2016-06-05 08:34:32 评论
孔子初生之时,因为“七露”被母亲丢弃,民间有虎养鹰打扇之传说。现在的坤灵洞。

这是谶纬之说,和黄帝乘龙升天差不多。所以正史不予采信。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5 09:09:22 +0800 CST  
仁慈的小巷没有收走孩子,姜原兴冲冲地换了一个地方。当她把孩子往山里送时,她在想什么?偏偏那天林子里有很多人(“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姜原怕被人抓住告她个虐待儿童及弃婴罪,只好抱着孩子进去又抱着孩子出来。有人问她抱着孩子上山干嘛,姜女士擦了脸上的汗水和泪水说这是锻炼身体的方式,大人练了腿力,小孩呼吸了新鲜空气,闻者纷纷点赞,说姜女士既聪明又有爱心。
姜原从山上下来,神思恍惚不知何去何从,漫无目的地来到一条水渠边,水渠里没有碧波荡漾,水都结成冰了。姜原把孩子从怀里抱出来,轻轻地放在冰面上,然后自己坐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呆,眼泪“哗哗”地流着,心里响起一支古老的歌谣“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这支歌谣让姜女士柔肠寸断,正要一不做二不休上去抱起孩子回家去,一只大鸟飞了下来,朝孩子扑下来。
姜原那时急得嗓子都哑了,浑身僵得动不了,就算动得了也来不及了。姜原捂着脸,无声地哭起来。后来姜原从手指缝朝外看,那一幕她这一生都忘不了,大周的子孙也忘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忘不了:那只大鸟用一只翅膀垫在冰面上、孩子身下,另一只翅膀像羽绒被一样盖子孩子身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飞鸟看见姜原走来,点点头就飞走了,没有留下名和姓,但人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天使”。
那孩子过了这三道鬼门关,帝喾只好接受了他,姜原高兴地让丈夫给孩子起名字,喾在乐器上敲了一个刺耳的音符,说就叫他弃吧。姜原觉得这个名字比那个胡乱击打的音符还要难听,可也只有接受的份儿。姜女士不知道的是,这个命贱、名贱的孩子日后将大富大贵,而且其子孙将建立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朝代。“弃”这个名字在命名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那之后,“狗剩”、“猫蛋”、“野猪”开始泛滥成灾。汉武帝的娘给儿子起名叫“彘(zhì)”,彘是野猪。
如果你问我弃的经历是真的吗?我只能再次耸耸肩,我已经耸了很多次肩了。如果“三弃”的传说一直是流传下来的,那么这个传说的原始讲述者一定是姜原。(二)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5 09:17:17 +0800 CST  
@川军出塞 2016-06-05 10:00:30
先顶后看
-----------------------------
多谢川军!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5 11:50:52 +0800 CST  
多谢独醉箐楼 、yzlx120和校尉厚意!!
奇怪,怎么去旧楼的还是比来新楼多呢?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6 00:06:28 +0800 CST  
姜原是元妃,对自己的儿子继承帝喾的位子肯定有想法,可是很明显帝喾不喜欢这个来路很野的孩子,于是姜原以别样的方式告诉世人她的儿子是多么受上天眷顾。不管姜女士的“三弃”传说多大程度打动了时人,显然他没有打动自己的丈夫,众所周知,继承帝喾大位的是挚和尧。另一个可能是“三弃”传说始于周朝,讲述者是“周办”,目的很单纯:我们家祖上倍儿有范儿,上天眷顾吾祖,始有今日大周,天命所归也!
现在让我们从插曲回到正题来看看弃的兄弟们:
兄弟一:帝挚(尽管他能力有限,德行有亏,帝喾仍然让他继承帝位,因为帝喾有把握他是亲生儿子,其余三个就难说了,很可能与传说中的隔壁老王有关:弃与大脚印有关,契与玄鸟有关,而尧则是龙的传人。帝喾传位与挚煞费苦心,生前就让挚登上帝位,可见他多么挚爱这个儿子。可帝喾死后仅两年,挚就被尧取而代之。)
兄弟二:大名鼎鼎的五帝之一帝尧(备注:在《五帝本纪》里,弃在尧时是位待业青年,没有工作,舜掌握大权之后才被任命为司农。《周本纪》里,弃在尧手下谋到一份农师职位,但是尧提供他这位兄弟工作的契机非常奇怪:他居然是听到农民们反映弃是农业生产的领路人之后,才委任弃做农师。尧跟弃平时有交流吗?《五帝本纪》和《周本纪》在弃的就业时间上有出入,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了弃和尧这两弟兄并不亲密。)
兄弟三:契(这位兄弟的名字其实也念“弃”,帝喾为了不把两儿子弄混淆了,特意命令契发音“谢”。帝王就是这么任性,连字的发音都可以随意叫,契念谢,仅此一例,特指帝喾的儿子。这位契兄便是我们刚刚告别的商朝的远祖。契和弃还真是难兄难弟,都没坐上帝位,都是待业青年,后来都跟着舜混,最后分别取代“八恺”、“八元”成了司徒和司农。)(三)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6 06:00:34 +0800 CST  
@史海老友 2016-06-06 06:21:45
@卢江子 战国篇如改为“百花残”,似更有意味,
-----------------------------
谢谢留言。“百花煞”暗含秦崛起,借用黄巢的句子“我花开后百花煞”。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6 09:05:18 +0800 CST  
@魔珒校尉 2016-06-06 10:31:06
顶顶顶!
-----------------------------
再谢!谢!谢!:-))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6 10:43:50 +0800 CST  
@juddzhuhc 2016-06-06 14:44:10
老乡辛苦了!
-----------------------------
谢谢老乡关怀!:-)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07:11:34 +0800 CST  
@东坡横笛 2016-06-06 16:54:55
????
-----------------------------
高兴在新楼见到东坡兄:-)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07:13:02 +0800 CST  
@yzlx120 2016-06-06 19:47:58
再顶顶
-----------------------------
多谢支持!!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07:13:56 +0800 CST  
童年:弃从小就身材高大,志向更大(“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这孩子真是难得,别的小朋友在玩抓特务、弹泥丸、跳房子、击壤,他的游戏居然是种麻栽豆,他栽种的麻和豆居然都长势喜人(“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麦”)。不知道袁隆平小时候有没有这本事?
成年:把童年的爱好发扬光大,凡是能种的农作物都被他种上了,什么土适合种什么他门儿清,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他顶多只是个中国好农民。弃楞是在没有进农学院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居然知道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栽种培养(“宜谷者稼穑焉”),这听起来分明是袁隆平杂交水稻路子。于是人民纷纷团结在弃周围,学农艺、促生产、奔小康。
弃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农学家,是因为其天份,更因为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尧对自己这个农学家兄弟似乎一无所知,直到弃带着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时,部落联盟都轰动了,才认识到自己兄弟是个人才,是否太后知后觉了?尧不知道弃在做什么有两个可能,一是他们不住在一起,所以尧不知道弃的活动;二是尧知道弃在做什么,但没放在心上。《周本纪》里说尧马上就发出农师委任状,《五帝本纪》里说是舜雇佣弃的,明确说明弃和契在尧的朝代没有任何官职(“未有分职”),我们到底信哪个好?或者说司马迁该信哪个好?
工作经历及所受褒奖:有一点可以肯定,弃在舜任上才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在舜的号召下,弃和契、伯益、大禹组成上古黄金“四人帮”,筚路蓝缕,披肝沥胆,终使人民在大洪水之后得以安居乐业,事后舜论功行赏时,给弃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弃,老百姓们当初挨饿时,全靠你教会了他们播种各样谷物才得以生存下去”。司马迁说“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这句话里有个技术错误。尧舜时期的“黎民”特指九黎族俘虏,和“百姓”不是一回事,“百姓”才是尧舜治下的人民,尧舜考虑的应该是“百姓”,绝非“黎民”。(四)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09:30:51 +0800 CST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09:44:06
@卢江子
先顶后看,优良传统。恭喜庐江兄又开新楼,这800的老坛子里的 历史 可是浓郁醇厚五味杂陈。慢慢品吧
-----------------------------
欢迎老农兄:-)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0:08:18 +0800 CST  
@卢江子 2016-06-05 09:17:17
仁慈的小巷没有收走孩子,姜原兴冲冲地换了一个地方。当她把孩子往山里送时,她在想什么?偏偏那天林子里有很多人(“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姜原怕被人抓住告她个虐待儿童及弃婴罪,只好抱着孩子进去又抱着孩子出来。有人问她抱着孩子上山干嘛,姜女士擦了脸上的汗水和泪水说这是锻炼身体的方式,大人练了腿力,小孩呼吸了新鲜空气,闻者纷纷点赞,说姜女士既聪明又有爱心。
姜原从山上下来,神思恍惚不知何去何......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03:47
有意思,楼主在这里说中国 历史 文化,而表情却是典型的西式耸肩。你就不怕我们说你香蕉人?
呵呵:-)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05:24
正确的表情是:双手扶额,假装擦汗的样子。哈哈哈!!!!
-----------------------------
以后不耸肩了,免得得肩周炎:-)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0:10:57 +0800 CST  
@史海老友 2016-06-06 06:21:45
@卢江子 战国篇如改为“百花残”,似更有意味,
-----------------------------
@卢江子 2016-06-06 09:05:18
谢谢留言。“百花煞”暗含秦崛起,借用黄巢的句子“我花开后百花煞”。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11:31
百花残有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意思,但是那是1000年后的西汉了。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14:10
我还是支持百花煞,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可是中国 历史 上各种思想各种政治观点对 历史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最大贡献。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17:59
从“百花煞”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各种政治思想的起源·形成·发展·衰败·消失。
-----------------------------
好的,就是它了。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0:22:01 +0800 CST  
@卢江子 2016-06-07 09:30:51
童年:弃从小就身材高大,志向更大(“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这孩子真是难得,别的小朋友在玩抓特务、弹泥丸、跳房子、击壤,他的游戏居然是种麻栽豆,他栽种的麻和豆居然都长势喜人(“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麦”)。不知道袁隆平小时候有没有这本事?
成年:把童年的爱好发扬光大,凡是能种的农作物都被他种上了,什么土适合种什么他门儿清,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他顶多只是个中国好农民。弃楞是在没有进......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30:38
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九黎族后抓的俘虏。黎民最初是九黎族作为战俘的专称,炎黄部落联盟有上百家的姓氏,所以刚开始,黎民和百姓是部落战俘和部落手下的分称,到了春秋末期,社会的发展变化,黎民也有由战俘蜕变成农民,手工业者甚至地主。而百家姓的也有衰败没落,于是黎民和百姓的区别不是很大了,黎民百姓就成了平民的统一称呼。“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07 10:36:24
司马迁说黎民的时候,应该没问题了
:-)
-----------------------------
司马迁预支了,当时离西周人民政府成立还早着呢:-)
楼主 卢江子  发布于 2016-06-07 10:44:00 +0800 CST  

楼主:卢江子

字数:1086866

发表时间:2016-06-04 19: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7 08:28:38 +0800 CST

评论数:7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