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直译

太公独钓渭水边,文王大业急求贤。
躬身拉车八百步,赢得周朝八百年。
西行稳健走三百,天下强盛三百春。
东行踉跄行五百,王室渐衰五百秋。
诸侯争霸风云变,六国归秦甘北面。
百家争鸣著经典,思想闪耀启新篇。
中华文明周人奠,传承千载恒绵延。
七分史实三分编,各位看官多指点。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要翻译的古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相信很多人读过这本书,但同时也相信有更多的人不了解这本书。《东周列国志》由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清代蔡元放又做了一番修改,于是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版本。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西周末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阳,标志着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而三家分晋又标志着春秋结束,进入战国。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度最长,人物数量最多,人物关系最复杂的一部小说。很多人觉得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估计十有八九没读过这本书。但也正因为时间跨度长,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所以短短的一百零八回没法像四大名著一样把人物个性刻画的那么鲜明。
小说叙述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把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所以这本书的史实性非常高,著名小说家张大春曾经说过这是一本可以当历史看的小说。东周时期英雄辈出、群雄崛起,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很多人物、典故、成语在此书都有记载,人物比如管仲、孙膑、庞涓、吴起、王翦、李牧、苏秦、张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西施、秦始皇……,典故比如烽火戏诸侯、孙武演阵斩美姬、二桃杀三士、伍子胥复仇、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成语比如一鼓作气、毛遂自荐、退避三舍、秦晋之好、一鸣惊人、百步穿杨、摩肩接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等等。东周又是思想迸发最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群星璀璨,著作了无数的经典,时至今日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周人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他们创立的制度一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你也可以在《东周列国志》这本小说中探寻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士族精神。 另外,小说里有很多生僻字和文言文语句,通读此书相信能提高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之所以翻译这本小说,首先确实是很喜欢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阅读它。其次,网上的一些译文大都加入了译者自己的一些演义,虽然趣味性、可读性很强,但是原文中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地名、文化背景等并没有加以注释。

开始翻译之前,我先解释几个概念,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高人指点。

周朝诸侯爵位:公(天子所任命的三公、前朝君主之后裔被分封为诸侯的,如宋公是商朝后裔)、侯、伯、子、男
周朝官职排位:周天子- 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
卿士有三公六卿,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六卿: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五官: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 卿士之下有大夫;大夫之下有元士(只有天子的士才叫元士,区别于诸侯的士)
卿大夫: 上大夫、下大夫
士:上士、中士、下士
根据王制:天子三公的土地和公侯一样,六卿和伯一样,大夫和子男一样,元士和附庸一样。可以看出周天子的卿士和诸侯享有同等地位。
城池大小:国-都(大城)-邑(小城)-野-鄙

我会把小说人物分成君王、谋士、将帅、勇士刺客、奸臣、美人这几类,并以出场顺序记录总结,以下总结还不完整,我会一边翻译一边总结,等翻译完的时候才能总结完。

君王篇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yihu)-周懿yi王(姬囏jian)-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xie)-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靖)-周幽王(姬宫涅)
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釐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王子颓(姬颓)-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丐)-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昭文君(姬杰)-
郑国:郑桓公(姬友,郑伯友,周幽王之司徒)-郑武公(姬掘突)-郑庄公(寤生)
申国:申侯(周宣王臣子、周幽王岳父)
晋国范氏大夫:杜伯(周宣王大夫) - 隰叔
晋国赵氏大夫:赵叔带(周幽王大夫)
晋国:第一代国君唐叔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本书第一位出场国君是晋文侯(姬仇)
卫国:第一代国君康叔封(周文王嫡九子),本书第一位出场国君是卫武公(姬和)-卫桓公
秦国:第一代开国国君非子---本书第一位出场国君秦襄公(嬴开)---秦文公
鲁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本书第一位出场国君鲁惠公

谋士篇:伯阳父(周宣王太史)、祭足(郑庄公大夫)
将帅篇:
勇士篇:
奸臣篇:虢公石父、尹球、蔡公易(周幽王三公)
美人篇:褒姒(周幽王妃子)
典故及成语: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助纣为虐(蜚廉、恶来),大义灭亲(石碏、石厚)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5 20:55:50 +0800 CST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1。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yì)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2,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3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复修文、武、成、康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1守成令主: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继承前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
○2觐礼不明:不懂得觐见(朝见君主)的礼仪。
○3周召二公:周武王时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的后人,三公可以世袭
话说周朝,从武王伐纣,即位天子开始,到成王、康王继承王位,个个都是能守住江山的君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那真是文修武息,物丰民安。传到武王的第八代子孙周夷王,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慢慢不明确了,诸侯势力渐渐强大。第九代天子周厉王,暴虐无道,被国人所杀,这是千百年来第一次民变。又亏得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即宣王。这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重修文、武、成、康之政,使得周室赫然复兴。有一首诗可以作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yǒu)置铭○1;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2。至三十九年,姜戎○3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4,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亲自料民于太原○5。——那太原,即今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6之地。料民○7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chú)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后人有诗云:
犬彘(zhì)何须辱剑铭?隋珠(珍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1户牖置铭:武王受天书警戒,在房内到处贴上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2重译献雉:成康王时教化大行,越裳国不远千里来敬献白雉,由于语言不通,需要经过重重翻译
○3姜戎:与周王朝通婚的西戎一支
○4千亩:今山西介休市南。
○5太原:有两说,一说在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一说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镇原一带。按冯梦龙的说法是在固原一带。 按本人愚见,既然在介休打了败仗,那在山西太原料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介休和太原离得很近。
○6戎狄: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7料民:计点人口,清查民户,统计车马粮草是否充盈。
却说宣王虽然勤政,却也达不到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地步;虽说中兴,也没有出现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的盛世之景。宣王三十九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在千亩打了败仗,战车兵力损失惨重,宣王打算卷土重来,又担心军士不足,于是亲自去太原一带清查人口,统计车马粮草。太宰仲山甫进谏,宣王不听。后人有首诗说道:
犬彘何须辱剑铭?隋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hào)京○1不远,催趱(zǎn)○2车辇(niǎn),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
月○3将升,日○4将没;檿(yǎn)弧箕(jī)箙(fú)○5,几亡周国。
宣王甚恶其语。使御者○6传令,尽拘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幼儿战惧不言;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嘿(mò)然○7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8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
○1镐京: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西周的国都,历史上最早成为京的城市。丰镐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2趱:赶,快走
○3月:指女性,诸侯
○4日:指君主
○5檿弧箕箙:桑木做得弓,箕草编得箭袋
○6御者:驾驭车马的人
○7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
○8司市:官名,全面负责市场的监督和治理
却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眼见离镐京不远,于是催赶车辇,连夜进了城,忽然看见集市上几十个孩童聚在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咏唱歌词,唱得整齐划一。宣王于是停下车辇仔细听着。只听歌中唱到: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宣王非常厌恶他们所唱,让御者传令,把所有小孩都抓来问话,小孩们立刻就惊散了,只抓住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让他们跪在车辇下。宣王问道:“这歌词什么人作的?”年幼的吓得战战兢兢说不出话来,年长的答道:“不是我们这些人所作。三天前,有个穿红衣的小孩来到集市中,教我们念这四句歌词,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时间这首歌就传遍了京城,满京城的小孩不约而同开始传唱这首歌,不止一处是这样。”宣王问道:“红衣小孩现在在哪儿?”这孩子答道:“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沉默了好一会儿,叱退了两个小孩。 接着立即召来司市官吩咐传达禁令:“如果有小孩再唱这首歌,连同他的父亲兄弟一块问罪。”接着宣王就回了宫。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5 21:04:55 +0800 CST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1。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yì)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2,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3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复修文、武、成、康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1守成令主: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继承前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
○2觐礼不明:不懂得觐见(朝见君主)的礼仪。
○3周召二公:周武王时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的后人,三公可以世袭
话说周朝,从武王伐纣,即位天子开始,到成王、康王继承王位,个个都是能守住江山的君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那真是文修武息,物丰民安。传到武王的第八代子孙周夷王,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慢慢不明确了,诸侯势力渐渐强大。第九代天子周厉王,暴虐无道,被国人所杀,这是千百年来第一次民变。又亏得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即宣王。这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重修文、武、成、康之政,使得周室赫然复兴。有一首诗可以作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yǒu)置铭○1;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2。至三十九年,姜戎○3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4,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亲自料民于太原○5。——那太原,即今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6之地。料民○7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chú)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后人有诗云:
犬彘(zhì)何须辱剑铭?隋珠(珍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1户牖置铭:武王受天书警戒,在房内到处贴上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2重译献雉:成康王时教化大行,越裳国不远千里来敬献白雉,由于语言不通,需要经过重重翻译
○3姜戎:与周王朝通婚的西戎一支
○4千亩:今山西介休市南。
○5太原:有两说,一说在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一说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镇原一带。按冯梦龙的说法是在固原一带。 按本人愚见,既然在介休打了败仗,那在山西太原料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介休和太原离得很近。
○6戎狄: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7料民:计点人口,清查民户,统计车马粮草是否充盈。
却说宣王虽然勤政,却也达不到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地步;虽说中兴,也没有出现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的盛世之景。宣王三十九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在千亩打了败仗,战车兵力损失惨重,宣王打算卷土重来,又担心军士不足,于是亲自去太原一带清查人口,统计车马粮草。太宰仲山甫进谏,宣王不听。后人有首诗说道:
犬彘何须辱剑铭?隋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hào)京○1不远,催趱(zǎn)○2车辇(niǎn),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
月○3将升,日○4将没;檿(yǎn)弧箕(jī)箙(fú)○5,几亡周国。
宣王甚恶其语。使御者○6传令,尽拘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幼儿战惧不言;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嘿(mò)然○7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8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
○1镐京: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西周的国都,历史上最早成为京的城市。丰镐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2趱:赶,快走
○3月:指女性,诸侯
○4日:指君主
○5檿弧箕箙:桑木做得弓,箕草编得箭袋
○6御者:驾驭车马的人
○7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
○8司市:官名,全面负责市场的监督和治理
却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眼见离镐京不远,于是催赶车辇,连夜进了城,忽然看见集市上几十个孩童聚在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咏唱歌词,唱得整齐划一。宣王于是停下车辇仔细听着。只听歌中唱到: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宣王非常厌恶他们所唱,让御者传令,把所有小孩都抓来问话,小孩们立刻就惊散了,只抓住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让他们跪在车辇下。宣王问道:“这歌词什么人作的?”年幼的吓得战战兢兢说不出话来,年长的答道:“不是我们这些人所作。三天前,有个穿红衣的小孩来到集市中,教我们念这四句歌词,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时间这首歌就传遍了京城,满京城的小孩不约而同开始传唱这首歌,不止一处是这样。”宣王问道:“红衣小孩现在在哪儿?”这孩子答道:“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沉默了好一会儿,叱退了两个小孩。 接着立即召来司市官吩咐传达禁令:“如果有小孩再唱这首歌,连同他的父亲兄弟一块问罪。”接着宣王就回了宫。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5 21:06:15 +0800 CST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1,拜舞○2起居○3毕。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大宗伯○4召虎对曰:“檿,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檿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箙。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太宰○5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6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 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是何人?”太史○7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jǐng)戒人君,命荧(yíng)惑星○8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惑火星,是以色红。今日亡国之谣;乃天所以儆王也。”宣王曰:“朕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 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有女主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宣王又曰:“朕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9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而未必之词。王今修德以禳(ráng)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起驾回宫。
○1殿下:原意为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为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王的
陛下
○2拜舞: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古代朝拜的礼节
○3起居:问安,问好
○4大宗伯:春官,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即太宗;掌管祭礼、各种礼仪,相当
于后来六部中的礼部尚书
○5太宰:天官,也叫大宰,六卿之一,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丞相
○6兵连:接连不断的战争
○7太史:六卿之一,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
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
○8荧惑星:火星,是战神,主杀戮、灾祸,是凶星
○9进御:被君王临幸
第二天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朝堂,行过拜舞起居礼之后,宣王把昨天听到的歌告诉了众臣,问道:“这首歌该怎么解说?”大宗伯召虎对道:“檿是山桑木名,可以做弓,因此叫檿弧。箕是草名,可以用它编织箭袋,因此叫箕箙。依臣愚见:国家恐怕有弓箭之变。”太宰仲山甫奏道:“弓箭是国家用武的兵器,大王如今料民于太原,想要报犬戎之仇,如果不停止连年不断的征战,国家必有亡国之祸”。宣王口中无语,点头称是。又问:“这首歌传自红衣小孩,那红衣小孩又是什么人?”太史伯阳父奏道:“凡是街市上没有源头的言语,都称作预言。上天为了警戒君主,命火星变成小孩,制造预言,并让一群小孩学习咏唱,称作童谣。小则寓意一个人的吉凶,大则关系国家兴亡。荧惑是火星,所以小孩的衣服是红色的。如今这亡国之谣是上天在警戒大王。”宣王说:“朕赦免姜戎之罪,罢了太原之兵,把武器库里的弓箭都焚毁,再命令国中不许制造贩卖。这灾祸可以平息吗?”伯阳父答道:“臣观天象,凶兆已成,似乎祸起王宫内,和弓箭之事并没有关系,一定是预示着后世有女主乱国之祸,而且谣言说:‘月将升,日将没’,日象征君主,月属阴性,日落月升,阴盛阳衰,这预示着女主乱政那。”宣王又说:“朕依赖姜皇后管理六宫,姜后非常贤德,侍寝的宫嫔都是她精心挑选的,哪来的女祸?”伯阳父答道:“童谣说‘将升’,本来就不是眼前的事儿。况且‘将’这个字,还有未必的意思。大王只要行善积德,自然就逢凶化吉了。弓箭不需焚毁。”宣王听完奏言,将信将疑,闷闷不乐得起驾回了宫。

姜后迎入。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王问:“有何异事?”姜后奏曰:“今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今四十余年,昨夜方生一女。” 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1中矣。”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闻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2也。'桀王恐惧,欲杀二龙,命大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帧祥,王何不请其漦(chí)○3而藏之?漦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币设祭○4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椟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命收藏于内库。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到先王末年,椟内放出毫光○5,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椟中何物?'掌库官取簿籍献上,具载藏漦之因。先王命发而观之。侍臣打开金椟,手捧金盘呈上。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鼋(yuán)○6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入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鼋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怀孕一般。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7。婢子罪该万死!” 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无干。”遂将老宫人喝退。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不一时,侍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
○1清水河:今西安市长安区清水河
○2褒城二君:褒城的两位神君,自称褒人先君
○3漦:鱼或龙的涎沫,即口水
○4布币设祭:陈列币帛和祭品。币帛:供给神的物品的总称,如祭神驱邪幡
○5毫光:像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6元鼋:龟鳖类的一种
○7沟渎:沟渠、水道
姜后把宣王迎进宫。入座后,宣王就把群臣的话,完完全全详细得讲述给姜后。姜后说:“宫里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正想启奏给大王。”宣王问:“有什么奇怪的事?”姜后奏道:“有一个先王手里的老宫女,今年五十多岁了,从先朝怀孕开始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昨晚上才生下一个女婴。”宣王大吃一惊,问道:“这个女婴现在在哪儿?”姜后说:“妾考虑这是不祥之物,已让人用草席包裹着丢到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了。”宣王马上宣老宫女进宫,问她怀孕的缘由。老宫女跪着答道:“婢子听说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作两条龙,降临于王庭,嘴里留着涎沫,忽然发出人的声音对桀王说道:‘我们是褒城的两位神君。’桀王吓坏了,想杀掉两条龙,就命令太史占卜能否做这件事,占卜结果是不吉。 不能杀,那就赶走吧,再占卜,又是不吉。太史奏道:‘神君下凡,一定是吉祥的征兆,大王何不求些龙漦珍藏呢?漦是龙的精气,收藏它一定能让大王获得福报。’桀王命令太史再次占卜,这次的结果是大吉。于是在龙的面前陈列币帛进行祭祀,用金盘接了一些龙的涎沫,放在一个红匣子中,--忽然间风雨大作,二龙飞走了,--桀王命令把红匣子收藏于内库中。从那以后,殷商历经六百四十四年,传位二十八主,到了我们周朝,这又过了将近三百年,从来没人打开观看过。到了先王末年,椟内突然发出了毫光,掌库官员向先王奏明了这件事。先王问道:‘匣子里是什么东西?’掌库官取来记事簿献上,上面详细记载了收藏龙漦的原因。先王下令打开匣子看看。侍臣打开红匣子,手捧金盘呈给大王。先王伸手来接盘子,不料一时失手没接住,盘子落在了地上,所藏涎沫,横流当庭。龙漦忽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乌龟,在宫廷中徘徊,内侍一直追着它进了王宫,忽然就不见了。那时婢子才十二岁,偶然间踩到了小乌龟留下的脚印,心里好像有了感应,从此以后肚子越来越大,好像怀孕一样。先王怪罪婢子没有丈夫而怀孕,就把我打入了冷宫,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了。昨天腹中疼痛,生下一女婴,守宫的侍者不敢隐瞒,只好上报给了娘娘。娘娘说这是个怪物,不可容留,于是命侍者抱去,丢弃在河沟中。婢子罪该万死!”宣王道:“这是先朝的事儿,与你没关系。”于是将老宫女喝退。接着让守宫侍者前往清水河中查看女婴的下落。不一会儿,侍者回报:“已经顺流水飘走了。”这下宣王不再有任何疑虑了。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6 12:43:06 +0800 CST  
由于从文本拷贝过来,老是要排版,我试一下发图片行不行,如果效果不好,再直接发文字吧。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6 20:10:19 +0800 CST  
@李成略 2017-10-16 11:16:01
中国古代有西周、东周,二十世纪的欧洲有西德、东德。
-----------------------------
您好,很高兴认识!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6 20:13:33 +0800 CST  
我发现放图片,手机上看着字很小,还是放文字吧。不好意思了!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1,拜舞○2起居○3毕。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大宗伯○4召虎对曰:“檿,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檿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箙。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太宰○5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6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 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是何人?”太史○7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jǐng)戒人君,命荧(yíng)惑星○8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惑火星,是以色红。今日亡国之谣;乃天所以儆王也。”宣王曰:“朕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 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有女主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宣王又曰:“朕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9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而未必之词。王今修德以禳(ráng)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起驾回宫。
○1殿下:原意为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为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王的陛下
○2拜舞: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古代朝拜的礼节
○3起居:问安,问好
○4大宗伯:春官,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即太宗;掌管祭礼、各种礼仪,相当于后来六部中的礼部尚书
○5太宰:天官,也叫大宰,六卿之一,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丞相
○6兵连:接连不断的战争
○7太史:六卿之一,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
○8荧惑星:火星,是战神,主杀戮、灾祸,是凶星
○9进御:被君王临幸
第二天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朝堂,行过拜舞起居礼之后,宣王把昨天听到的歌告诉了众臣,问道:“这首歌该怎么解说?”大宗伯召虎对道:“檿是山桑木名,可以做弓,因此叫檿弧。箕是草名,可以用它编织箭袋,因此叫箕箙。依臣愚见:国家恐怕有弓箭之变。”太宰仲山甫奏道:“弓箭是国家用武的兵器,大王如今料民于太原,想要报犬戎之仇,如果不停止连年不断的征战,国家必有亡国之祸”。宣王口中无语,点头称是。又问:“这首歌传自红衣小孩,那红衣小孩又是什么人?”太史伯阳父奏道:“凡是街市上没有源头的言语,都称作预言。上天为了警戒君主,命火星变成小孩,制造预言,并让一群小孩学习咏唱,称作童谣。小则寓意一个人的吉凶,大则关系国家兴亡。荧惑是火星,所以小孩的衣服是红色的。如今这亡国之谣是上天在警戒大王。”宣王说:“朕赦免姜戎之罪,罢了太原之兵,把武器库里的弓箭都焚毁,再命令国中不许制造贩卖。这灾祸可以平息吗?”伯阳父答道:“臣观天象,凶兆已成,似乎祸起王宫内,和弓箭之事并没有关系,一定是预示着后世有女主乱国之祸,而且谣言说:‘月将升,日将没’,日象征君主,月属阴性,日落月升,阴盛阳衰,这预示着女主乱政那。”宣王又说:“朕依赖姜皇后管理六宫,姜后非常贤德,侍寝的宫嫔都是她精心挑选的,哪来的女祸?”伯阳父答道:“童谣说‘将升’,本来就不是眼前的事儿。况且‘将’这个字,还有未必的意思。大王只要行善积德,自然就逢凶化吉了。弓箭不需焚毁。”宣王听完奏言,将信将疑,闷闷不乐得起驾回了宫。

姜后迎入。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王问:“有何异事?”姜后奏曰:“今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今四十余年,昨夜方生一女。” 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1中矣。”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闻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2也。'桀王恐惧,欲杀二龙,命大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帧祥,王何不请其漦(chí)○3而藏之?漦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币设祭○4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椟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命收藏于内库。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到先王末年,椟内放出毫光○5,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椟中何物?'掌库官取簿籍献上,具载藏漦之因。先王命发而观之。侍臣打开金椟,手捧金盘呈上。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鼋(yuán)○6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入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鼋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怀孕一般。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7。婢子罪该万死!” 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无干。”遂将老宫人喝退。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不一时,侍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
○1清水河:今西安市长安区清水河
○2褒城二君:褒城的两位神君,自称褒人先君
○3漦:鱼或龙的涎沫,即口水
○4布币设祭:陈列币帛和祭品。币帛:供给神的物品的总称,如祭神驱邪幡
○5毫光:像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6元鼋:龟鳖类的一种
○7沟渎:沟渠、水道
姜后把宣王迎进宫。入座后,宣王就把群臣的话,完完全全详细得讲述给姜后。姜后说:“宫里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正想启奏给大王。”宣王问:“有什么奇怪的事?”姜后奏道:“有一个先王手里的老宫女,今年五十多岁了,从先朝怀孕开始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昨晚上才生下一个女婴。”宣王大吃一惊,问道:“这个女婴现在在哪儿?”姜后说:“妾考虑这是不祥之物,已让人用草席包裹着丢到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了。”宣王马上宣老宫女进宫,问她怀孕的缘由。老宫女跪着答道:“婢子听说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作两条龙,降临于王庭,嘴里留着涎沫,忽然发出人的声音对桀王说道:‘我们是褒城的两位神君。’桀王吓坏了,想杀掉两条龙,就命令太史占卜能否做这件事,占卜结果是不吉。 不能杀,那就赶走吧,再占卜,又是不吉。太史奏道:‘神君下凡,一定是吉祥的征兆,大王何不求些龙漦珍藏呢?漦是龙的精气,收藏它一定能让大王获得福报。’桀王命令太史再次占卜,这次的结果是大吉。于是在龙的面前陈列币帛进行祭祀,用金盘接了一些龙的涎沫,放在一个红匣子中,--忽然间风雨大作,二龙飞走了,--桀王命令把红匣子收藏于内库中。从那以后,殷商历经六百四十四年,传位二十八主,到了我们周朝,这又过了将近三百年,从来没人打开观看过。到了先王末年,椟内突然发出了毫光,掌库官员向先王奏明了这件事。先王问道:‘匣子里是什么东西?’掌库官取来记事簿献上,上面详细记载了收藏龙漦的原因。先王下令打开匣子看看。侍臣打开红匣子,手捧金盘呈给大王。先王伸手来接盘子,不料一时失手没接住,盘子落在了地上,所藏涎沫,横流当庭。龙漦忽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乌龟,在宫廷中徘徊,内侍一直追着它进了王宫,忽然就不见了。那时婢子才十二岁,偶然间踩到了小乌龟留下的脚印,心里好像有了感应,从此以后肚子越来越大,好像怀孕一样。先王怪罪婢子没有丈夫而怀孕,就把我打入了冷宫,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了。昨天腹中疼痛,生下一女婴,守宫的侍者不敢隐瞒,只好上报给了娘娘。娘娘说这是个怪物,不可容留,于是命侍者抱去,丢弃在河沟中。婢子罪该万死!”宣王道:“这是先朝的事儿,与你没关系。”于是将老宫女喝退。接着让守宫侍者前往清水河中查看女婴的下落。不一会儿,侍者回报:“已经顺流水飘走了。”这下宣王不再有任何疑虑了。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6 20:26:35 +0800 CST  
晕,发重了,天涯不能自己删帖子,不好意思。

次日早朝,召太史伯阳父告以龙漦之事,因曰:“此女婴已死于沟渎,卿试占之,以观妖气消灭何如?”伯阳父布卦○1已毕,献上繇(zhòu)词○2。词曰:
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宣王不解其说。伯阳父奏曰:“以十二支○3所属推之:羊为未,马为午。哭笑者。悲喜之象。其应当在午未之年。据臣推详,妖气虽然出宫,未曾除也。”宣王闻奏,怏怏不悦。遂出令:“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4,首人给赏如数,本犯全家斩首。”命上大夫杜伯专督其事,因繇词又有“檿弧箕箙”之语,再命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巡行廛(chán)肆○5,不许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违者处死,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xū)役○6,一面晓谕○7,一面巡绰○8。那时城中百姓,无不遵依,止有乡民,尚未通晓。巡至次日,有一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的,一男子背著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著日中做市○9,上城买卖。尚未进城门,被司市官劈面○10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先将妇人擒住。那男子见不是头○11,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一齐解到大夫左儒处。左儒想:“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今已拿到妇人,也可回复王旨。”遂隐下男子不题,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法宜处死。宣王命将此女斩讫(qì)○12。其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不在话下。后人有诗云:
不将美政消天变,却泥谣言害妇人!漫道中兴多补阙,此番直谏是何臣?
○1布卦:排列卦象,进行占卜
○2繇词:也作繇辞,表述占卜结果的词句
○3十二支: 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属相
○4举首:检举、告发
○5廛肆:也作市肆,泛指街市。廛,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6胥役:差役
○7晓谕:明白的告诉,告知
○8巡绰:巡查警戒
○9日中做市:中午进行交易做生意。原指古代物物交换的集市方式。后也形容偏僻地区的商业活动情形。
○10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11不是头:情势不佳,不对头
○12讫: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第二天早朝,宣王召见伯阳父并把龙漦的事情告诉了他,接着说道:“这女婴已经死在河沟里了,爱卿再占卜验证一下,看看妖气消灭了没?”伯阳父布卦完毕,献上卦辞。词曰:
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宣王不理解繇词的意思。 伯阳父解释道:“以十二支的属相推算:羊是未,马是午。哭笑象征着悲喜,这种现象应该会发生在午未之年。根据臣的仔细推断,妖气虽然出了宫,但并没有根除。”宣王听完奏言,怏怏不乐。于是发布告示:“城里城外,挨家挨户查问这个女婴。无论死活,有捞取来敬献者,赏赐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可以检举,检举者如数赏赐,收养者全家斩首。”命上大夫杜伯专门督办此事,因为繇词中又出现了“檿弧箕箙”这句话,又命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巡逻视察街市,不许制造贩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有违令者处死,司市官不敢怠慢,引着一班差役,一边四处晓谕,一边巡查。当时城里的百姓没有不遵守的,只有乡村百姓,暂时不知道这件事儿。巡查到第二天,有一个妇人抱着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编织的,一个男子背着山桑木弓十几把,跟在妇人后面。他们夫妻两口子,住在偏远的乡村,本想赶着中午的集市,进城做买卖。这还没进城门,就被司市官迎面撞见,大喝一声:“拿下!”手下差役,先把妇人擒住。那男子见势不对,把桑弓扔在地下,撒腿就跑掉了。司市官给妇人上了锁,连同桑弓箕袋一起押解到大夫左儒处。左儒想:“所得的二件东西,正好对应了预言,何况太史说这灾祸将会由女人引起,如今已经抓到了妇人,也可以回复王旨了。”于是隐瞒了男子不提,只上奏妇人违禁造卖,按法应当处死。宣王下令把这个妇人斩了。把桑弓箕袋,焚烧丢弃在了街市,用来警告造卖者。 后面的事儿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后人有首诗说道:
不将美政消天变,却泥谣言害妇人!漫道中兴多补阙,此番直谏是何臣?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正不知:“官司○1拿我夫妇,是甚缘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2宿于十里之外。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方知妻子已死。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了几点痛泪。且喜自己脱祸,放步而行。约十里许,来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呜,近前观看,乃是一个草席包儿,浮于水面,众鸟以喙(huì)衔之,且衔且叫,将次○3拖近岸来。那男子叫声:“奇怪!”赶开众鸟,带水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想道:“此女不知何人抛弃,有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bāo)城○4投奔相识而去。髯翁○5有诗,单道此女得生之异:
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1官司:这里指官府,多指政府主管部门
○2是夜:这一夜
○3将次:将要,刚刚,逐渐
○4褒城:古褒国,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附近
○5髯翁:冯梦龙在作品中的自称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急忙忙逃走了,正不知道:“官府为什么抓我夫妇?”还想要打听妻子的消息。于是这一夜住在了离城十里之外的地方。第二天早晨有人传消息说:“昨天城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抓到后立即就处决了。”男人这才知道妻子已经死了。 走到旷野无人处,落下了伤心的眼泪。又高兴自己逃脱了灾祸,于是迈开大步行走。大约走了十里路,来到了清水河边。离远就看见百鸟飞鸣,走到跟前观察,发现是一个草席包儿,浮在水面上,众鸟用嘴衔着这个草席包儿,一边衔着一边鸣叫,刚刚拖靠到岸边。这男人叫声:“奇怪!”赶开众鸟,把草席包从水中取出,拿到草坡中解开查看。只听一声啼哭,原来是个女婴。男子想到:“这个女婴不知道什么人抛弃的,有众鸟衔出水来,一定是个大贵之人。我现在把她取回养育,如果能养大成人,将来也有个盼头。”于是脱下布衫,包裹住女婴,抱在怀里。心里盘算着去哪儿避难,想起褒城有认识的人,于是投奔褒城而去。髯翁有首诗,专门说这女婴生得奇怪:
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6 20:31:51 +0800 CST  
宣王自诛了卖桑弓箕袋的妇人,以为童谣之言已应,心中坦然,也不复议太原发兵之事。自此连年无话。到四十三年,时当大祭,宣王宿于斋宫○1。夜漏二鼓○2,人声寂然。忽见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直至官庭。宣王怪他干犯斋禁,大声呵喝,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那女子全无惧色,走入太庙○3之中,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4,做一束儿捆著,望东而去。王起身自行追赶,忽然惊醒,乃是一梦。自觉心神恍惚,勉强入庙行礼。九献○5已毕,回至斋宫更衣,遣左右密召太史伯阳父,告以梦中所见。伯阳父奏曰:“三年前童谣之语,王岂忘之耶?臣固言:‘主有女祸,妖气未除。'繇词有哭笑之语,王今复有此梦,正相符合矣。”宣王曰:“前所诛妇人,不足消‘檿弧箕箙'之谶(chèn)○6耶?”伯阳父又奏曰:“天道玄远,候至方验。一村妇何关气数哉!”宣王沈吟不语。忽然想起三年前,曾命上大夫杜伯督率司市,查访妖女,全无下落。颁胙(zuò)○7之后,宣王还朝,百官谢胙。宣王问杜伯:“妖女消息,如何久不回话?”杜伯奏曰:“臣体访○8此女,并无影响○9。以为妖妇正罪,童谣已验,诚恐搜索不休,必然惊动国人,故此中止。”宣王大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明白奏闻?分明是怠弃朕命,行止自繇(yóu)。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喝教武士:“押出朝门,斩首示众!”吓得百官面如土色。忽然文班○10中走出一位官员,忙将杜伯扯住,连声:“不可,不可!”宣王视之,乃下大夫左儒,——是杜伯的好友,举荐○11同朝的。左儒叩头奏曰:“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12。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吾王若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宣王曰:“汝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轻君也。”左儒曰:“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杜伯无可杀之罪,吾王若杀之,天下必以王为不明。臣若不能谏止,天下必以臣为不忠。吾王若必杀杜伯,臣请与杜伯俱死。”宣王怒犹未息,曰:“朕杀杜伯,如去藁草,何须多费唇舌?”喝教:“快斩!”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门斩了。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髯翁有赞云:
贤哉左儒,直谏批鳞。是则顺友,非则违君。弹冠谊重,刎颈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伦。
杜伯之子隰(xí)叔,奔晋,后仕晋为士师○13之官。子孙遂为士氏,食邑○14于范○15,又为范氏。后人哀杜伯之忠,立祠于杜陵○16,号为杜主,又曰右将军庙,至今尚存。此是后话。
○1斋宫:供斋戒用的宫舍,屋舍。遇到祭天地及祈谷等大祭前,帝王要到斋宫中斋戒沐浴,斋戒期间不沾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事,不吊祭,不近女人,
多洗澡。其实也是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2夜漏二鼓:夜漏,指夜间的时间;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二鼓:二更天,古代用鼓打更报时,所以也称二鼓,也就是21-23点。
○3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最开始是供奉帝王先祖的地方,后来王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里。
○4七庙神主:帝王供奉七位先祖的牌位。七庙指古代帝王祭奉先祖的一字排开的七座宗庙。七庙有四亲庙(父、祖父、曾祖、高祖)、二祧庙(tiao一声)(元祖:高祖的父和祖父)和庙。按左三昭右三穆排列,七庙从左到右顺序为:祖庙、高祖庙、高祖之祖,庙居中、高祖之父、曾祖庙、父庙。神主:供奉祖先的木牌。
○5九献:祭祀时九次献酒。另外也是周天子接待上公朝聘的享礼,上公:周朝官爵分九级,一等为九命,九等为一命。天子的三公是八命,三公分封时加一命为上公,是九命。朝聘: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6谶(chen四声):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7胙(zuo四声):古代祭祀时供的肉;颁胙:皇帝赐给祭祀的酒肉之意。
○8体访:察访
○9影响:影子和声响,引申为踪迹;音信,消息。
○10文班:中国文化以北为尊,皇帝都是坐北朝南。上朝时文东武西。以皇帝的位置来讲就是文左武右,对应左青龙(文官),右白虎(武职)。
○11举荐:隋朝之前的官员采用举荐制; 科举制从隋朝才开始。
○12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 尧在位时,遭遇了持续九年的水灾,却没有让百姓流离失所,这才是帝。汤在位时,遇到了持续七年的旱灾,也没有使百姓忍饥挨饿,这才是王。
○13士师: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古代对执法官员的通称。
○14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15范:今河南范县
○16杜陵:杜陵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
宣王自从杀了卖桑弓箕袋的妇人,以为已经对应上了童谣里的话,心里也就踏实安定了,也不在讨论发兵太原的事了。接下来几年都没什么可说的事儿。到了宣王四十三年,正赶上重大的祭祀,宣王住在了斋宫。晚上二更天,万籁俱寂。忽然出现了一个美貌女子,从西方冉冉而来,一直到了宫廷。宣王怪她冒犯了斋戒禁忌,大声呵斥她,并赶忙呼叫随从擒拿此女子,但没有一个人答应。那女子一点儿都不害怕,走进太庙里,大笑了三声,又大哭了三声,不慌不忙,把七庙里供奉的先王牌位捆成一束,向东而去。宣王起身自行追赶,忽然就惊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宣王感觉到自己心神恍惚不宁,勉强进七庙里行了礼。这天宣王行完九献之礼,回到斋宫更完衣,派随从密召太史伯阳父,把梦中所见告诉了伯阳父。伯阳父奏道:“三年前的童谣之语,大王难道忘了吗?臣一直说:‘大王有女祸,妖气未除。’繇词有哭笑之语,大王如今又做了这么个梦,正好和繇词相符合。”宣王说:“之前所杀的妇人,不足以消除‘檿弧箕箙’的预言吗?”伯阳父又奏道:“天道玄妙幽远,等到了时候才能验证。一个村妇关气数什么事!”宣王迟疑不语。忽然想起三年前,曾命上大夫杜伯监督率领司市各官员,查访妖女,毫无下落。颁胙之后,宣王还朝,百官谢赐。宣王问杜伯:“关于妖女的消息,为什么这么久不回话?”杜伯奏道:“臣察访此女,并没有消息。以为妖妇被治罪,童谣已经应验,唯恐搜索不止,必然会惊动国人,因此中止了。”宣王大怒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得上奏清楚?分明是懈怠朕的命令,行为自由散漫。如此不忠心的臣子,要他有什么用!”于是大声呼喝命令武士:“押出朝堂大门,斩首示众!”吓得百官面如土色。忽然文班中走出一位官员,连忙将杜伯拉住,连胜说:“不可,不可!”宣王看过去,原来是下大夫左儒--杜伯的好友,杜伯举荐的同僚。左儒叩头奏道:“臣听说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且没有影响,妖人的说法怎么能完全相信呢?大王要是杀了杜伯,臣恐怕国人会将妖言传播,外族听了,也会起轻视怠慢我朝的心思。希望能求得您的宽恕!”宣王说:“你为了朋友而违抗朕的命令,是重友而轻君。”左儒道:“君对友不对,则应当逆友而顺君;友对君不对,则应当违君而顺友。杜伯没有可杀的罪名,大王如果杀了他,天下一定认为大王不明事理。臣要是不劝阻,天下一定以为臣不忠。大王如果一定要杀杜伯,臣请和杜伯一起死。”宣王的怒火当时还没有平息, 说:“朕杀杜伯,就像割除蒿草一样,你何须多费口舌?”接着大声命令:“快斩!”于是武士把杜伯推出朝门斩了。左儒回到家中以后就自刎而死了。髯翁有赞云:
贤哉左儒,直谏批鳞。是则顺友,非则违君。弹冠谊重,刎颈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伦。
杜伯的儿子隰叔,投奔晋国,后来从政于晋国做士师。子孙于是为士氏,食邑于范,又称为范氏。后人悼念杜伯之忠,立祠于杜陵,号为杜姓始祖,又称右将军庙,至今还保留着。这是后话。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7 12:19:11 +0800 CST  
有个地方有遗漏,补齐。
七庙神主:帝王供奉七位先祖的牌位。七庙指古代帝王祭奉先祖的一字排开的七座宗庙。七庙有四亲庙(父、祖父、曾祖、高祖)、二祧(tiāo)庙(元祖:高祖的父和祖父)和庙。按左三昭右三穆排列,七庙从左到右顺序为:祖庙、高祖庙、高祖之祖,庙居中、高祖之父、曾祖庙、父庙。这里的指周人的始祖后稷。 神主:供奉祖先的木牌。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7 14:09:32 +0800 CST  
为什么电脑能显示,手机显示不了呢,奇怪!

七庙神主:帝王供奉七位先祖的牌位。七庙指古代帝王祭奉先祖的一字排开的七座宗庙。七庙有四亲庙(父、祖父、曾祖、高祖)、二祧(tiāo)庙(元祖:高祖的父和祖父)和.太.祖庙。按左三昭右三穆排列,七庙从左到右顺序为:祖庙、高祖庙、高祖之祖,.太.祖庙居中、高祖之父、曾祖庙、父庙。这里的.太.祖是周人的始祖后稷。 神主:供奉祖先的木牌。(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7 15:48:58 +0800 CST  
为什么电脑能显示,手机显示不了呢,奇怪!

七庙神主:帝王供奉七位先祖的牌位。七庙指古代帝王祭奉先祖的一字排开的七座宗庙。七庙有四亲庙(父、祖父、曾祖、高祖)、二祧(tiāo)庙(元祖:高祖的父和祖父)和.太.祖.庙。按左三昭右三穆排列,七庙从左到右顺序为:祖庙、高祖庙、高祖之祖,.太.祖.庙居中、高祖之父、曾祖庙、父庙。这里的.太.祖.指周人的始祖后稷。 神主:供奉祖先的木牌。(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7 15:51:43 +0800 CST  
再说宣王次日,闻说左儒自刎,亦有侮杀杜伯之意,闷闷还宫。其夜寝不能寐。遂得一恍惚之疾,语言无次,事多遗忘,每每辍朝。姜后知其有疾,不复进谏。至四十六年秋七月,玉体稍豫,意欲出郊游猎,以快心神。左右传命:司空○1整备法驾○2,司马○3戒饬(chì四声))车徒,太史卜个吉日。至期,王乘玉辂(lù)○4,驾六驺(zōu)○5,右有尹吉甫,左有召虎,旌旗对对,甲仗森森○6,一齐往东郊进发。那东郊一带,平原旷野,原是从来游猎之地。宣王久不行幸,到此自觉精神开爽,传命扎住营寨。吩咐军士:“一不许践踏禾稼○7;二不许焚毁树木;三不许侵扰民居。获禽多少,尽数献纳,照次给赏;如有私匿,追出重罪!”号令一出,人人贾勇○8,个个争先。进退周旋,御车者出尽驰驱之巧;左右前后,弯弧者夸尽纵送之能,鹰犬借势而猖狂,狐兔畏威而乱窜。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这一场打围,好不热闹!宣王心中大喜。日已矬(cuó)○9西,传令散围。众军土各将所获走兽飞禽之类,束缚齐备,奏凯而回。行不上三四里,宣王在玉辇之上,打个眼瞇,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冲突而来。车上站著两个人,臂挂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声喏○10曰:“吾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看时,乃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宣王吃这一惊不小,抹眼之间,人车俱不见。问左右人等,都说:“并不曾见。”宣王正在惊疑。那杜伯左儒又驾著小车子,往来不离玉辇之前。宣王大怒,喝道:“罪鬼,敢来犯驾!”拔出太阿宝剑,望空挥之。只见杜伯左儒齐声骂曰:“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无辜,今日大数○11已尽,吾等专来报冤。还我命来!”话未绝声,挽起朱弓,搭上赤矢,望宣王心窝内射来。宣王大叫一声,昏倒于玉辇之上,慌得尹公脚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将姜汤救醒,兀自叫心痛不已。当下飞驾入城,扶著宣王进宫。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髯翁有诗云:
赤矢朱弓貌似神,千军队里骋飞轮。
君王在杀还须报,何况区区平等人。
不知宣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1司空:官名,掌水利、土木工程。
○2法驾: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出行的仪仗队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式和卫队的繁简各有不同
○3司马:官名,掌管军事大权,宣王时期是程伯休父。
○4玉辂: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5六驺:六匹马,或是六个驾驭车马的人
○6森森:大而众多的样子
○7禾稼:谷类作物的总称
○8贾勇:贾(卖),意为鼓足勇气
○9矬:下坠
○10声诺:唱诺,指古代下属进见上级,一面拱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11大数:命运注定的寿限
再说第二天宣王听说左儒自刎了,也有了后悔杀杜伯的意思,退朝后闷闷不乐得回了宫。当天夜里宣王辗转睡不着。接着得了个神志不清的疾病,语无伦次,健忘,经常不去临朝听政。姜后知道他有疾病,也就不再进谏了。到了四十六年秋天七月,宣王玉体稍微康复了一些,想去郊外出游打猎,愉悦心神。于是侍从们传达命令:司空整理准备法驾,司马训诫车马、仆从,太史卜了个吉日。到了那一天,宣王乘坐玉辂,由六匹马拉着,右有尹吉甫,左有召虎,一对对的旗帜,成百上千披甲执兵器的士兵,大队人马一齐向东郊进发。那东郊一带,平原旷野,原本一直是游猎的场所。宣王很久不来此地,此刻感觉神清气爽,传命就地扎营。吩咐军士:“一不许践踏庄稼;二不许焚毁树木;三不许侵扰民居。不管捕获多少猎物,必须全部献上,按照等级给予赏赐;如果有私藏者,被追查到一定处以重罪!”号令一下,人人鼓足劲头,个个争先恐后。进退周旋间,驾车者尽展弛车技巧,前后左右围追堵截,弓箭手尽展射箭放鹰的本事,猎鹰猎犬仗着人势更加凶猛,狐狸野兔惊得四处乱串。弓响起得地方一片血肉狼藉,箭射到得地方羽毛纷飞。这一场打围,好不热闹!宣王心中不由大喜。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下。于是宣王下令散了围场。众军士把所获的飞禽走兽绑扎整理好,高奏凯歌而归。队伍行了不到三四里,这时宣王正在玉辇中眯眼休息,忽然看见远远驶过来一辆小车,迎面闯了过来。车上站着两个人,胳膊上挂着红色的弓,手上拿着赤色的箭,向着宣王唱喏道:“大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一看,居然是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宣王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眼花了,赶紧揉了揉眼睛,就在这揉眼的功夫,人车都不见了。于是问起左右随从,都说:“并没有见到人和车。”宣王正在惊疑。那杜伯左儒驾着小车子又来了,在玉辇前来来就是不离开。宣王大怒,喝斥道:“罪鬼,敢来犯驾!”接着拔出太阿宝剑,向空中挥去。只见杜伯左儒齐声骂道:“无道昏君,你不修仁德之政,乱杀无辜,今天你气数已尽,我等专门来报复冤仇,还我命来!”话音未落,挽起朱弓,搭上赤箭,向宣王的心窝射来。宣王大叫一声,昏倒在玉辇上,慌得尹公脚发麻,召公眼直跳,同一班随从赶紧用姜汤把宣王救醒,宣王仍然不停得叫喊着心痛。群臣立即驾车载着宣王飞驰入城,把宣王扶进了宫。众军士也没来得及领赏,就草草而散了。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髯翁有首诗说道:
赤矢朱弓貌似神,千军队里骋飞轮。
君王在杀还须报,何况区区平等人。
不知宣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8 12:39:22 +0800 CST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话说宣王自东郊游猎,遇了杜伯左儒阴魂索命,得疾回宫,合眼便见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药。三日之后,病势愈甚。其时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1。二臣直至榻前,稽(qǐ)首○2问安。宣王命内侍扶起。靠于绣褥○3之上,谓二臣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涅,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世业!”二臣稽首受命。方出宫门,遇太史伯阳父。召虎私谓伯阳父曰:“前童谣之语,吾曾说过恐有弓矢之变。今王亲见厉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笃。其兆已应,王必不起。”伯阳父曰:“吾夜观乾象○4,妖星○5隐伏于紫微之垣(yuán)○6,国家更有他变,王身未足以当之。”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7。’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言罢各散。不隔一时,各官复集宫门候问,闻御体沈重○8,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后懿(yì)旨○9,召顾命○10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官涅行举哀礼,即位于柩前。是为幽王。诏以明年为元年,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子宜臼为太子,进后父申伯为申侯。史臣有诗赞宣王中兴之美云: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干父之蛊,中兴立帜。
○1托孤:自己去世后,把孤儿托付给别人
○2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3绣褥:这里指带刺绣的坐褥(小的褥子),供坐卧
○4乾象:天象。旧时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
○5妖星:古代指预兆灾祸的星,如彗星、孛(bèi)星、天棓(bàng)、天枪
○6紫薇之垣:三垣之一,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与黄道带上的二十八宿合称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宫女都在此居住。
○7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自然的定数(天道)能够胜过人谋,但人谋发挥得好也一定能战胜自然(天道)
○8沈重:沉重
○9懿旨: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10顾命:帝王临终前的遗命。
话说宣王在东郊游猎,遇到了杜伯左儒的阴魂索命,结果得了一场大病,回宫后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杜伯左儒,心里清楚自己的病是好不了了,于是不肯服药。三天之后,病情更加严重了,当时周公早已告老还乡,仲山甫也已经去世。于是召见老臣尹吉甫和召虎商谈托孤的事情。二臣来到病榻前,行跪拜礼问安。宣王命令内侍把自己扶起来。靠在绣褥上,对二臣说:“朕依靠各位的效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战,四海安宁,没想到一病不起!太子宫涅虽然年龄已大,但性子挺昏庸,卿等应竭力辅佐他,不要荒废了世代相传的基业。”二臣行跪拜礼接受了命令。刚出宫门,遇到了太史伯阳父。召虎悄悄地对伯阳父说:“关于之前的童谣,我曾经说过恐怕有弓箭的变故。如今大王亲眼看见厉鬼操朱弓赤箭射他,以致于病情加重。这凶兆已经应验,大王一定好不了了。”伯阳父说:“我夜观天象,妖星隐伏在紫薇垣中,国家还有更严重的变故,大王的身体状况还不足以抵消这种情况!”尹吉甫说:“‘天定胜人,人定也能胜天。’ 各位大人只谈天道而废弃人事,把三公六卿放在什么位置?”说完就各自散了。不到一个时辰,文武百官重新集结在宫门外问安,听说宣王病情严重,都不敢回家了。当夜宣王驾崩。姜后下了一道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文武百官辅佐太子宫涅举行葬礼,并在灵柩前继位。这就是周幽王。幽王下诏定第二年为周幽王元年,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立儿子宜臼为太子,提升王后的父亲申伯为申侯。史臣有首诗赞扬宣王中兴的美好: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干父之蛊,中兴立帜。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8 21:12:48 +0800 CST  
却说姜后因悲恸(tòng)太过,未几亦薨(hōng)○1。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2之时,狎(xiá)昵群小○3,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4去了。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虢(guó)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谄(chǎn)面谀(yú)○5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其时只有司徒○6郑伯友,是个正人,幽王不加信用。一日幽王视朝,歧山守臣申奏:“泾、河、洛○7三川,同日地震。”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还宫。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手叹曰:“三川发原于歧山,胡可震也!昔伊洛○8竭而夏亡,河○9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歧山乃太王○10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赵叔带曰:“若国家有变,当在何时?”伯阳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内。”叔带曰:“何以知之?”伯阳父曰:“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者,数之盈也。”叔带曰:“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nìng)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以谏之。”伯阳父曰:“但恐言而无益。” 二人私语多时,早有人报知虢公石父。石父恐叔带进谏,说破他奸佞;直入深宫,都将伯阳父与赵叔带私相议论之语,述与幽王,说他谤毁朝廷,妖言惑众。幽王曰:“愚人妄说国政,如野田泄气○11,何足听哉!”
○1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谅阴:帝王守丧
○3狎昵群小: 狎昵:指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群小:众小人
○4申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5馋谄面谀:谗:说别人的坏话;谄:巴结,奉承;谀:讨好逢迎。谗谄面谀的意思是:表面讨好恭维,阿谀奉承,背后却喜欢说陷害别人的坏话。
○6司徒: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7泾、河、洛:今泾河、渭河、北洛河
○8伊洛: 今洛阳境内的伊水、洛河
○9河:这里的河指黄河
○10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姬亶(dǎn),也叫公亶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11野田泄气: 田野中放屁,一下就散了,形容存在感低,不值得关注
却说姜后由于太过悲痛,没多久也过世了。幽王为人,凶暴残忍,刻薄无情,喜怒无常。才开始守丧,就亲近一些小人,饮酒吃肉,完全没有悲痛伤感之心。自从姜后去世后,更加肆无忌惮,沉溺于声乐女色,不理朝政。申侯屡屡进谏,幽王根本听不进去,于是申侯辞去朝政回申国去了。也该着西周气数快完了,尹吉甫、召虎等一班老臣,相继过世。幽王起用了虢公、祭公和尹吉甫的儿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都是表面阿谀奉承,背后诋毁他人,贪恋权位,眼红钱财之辈,只要是幽王想做的,就忙着奉承,都顾不上干其它的了。当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君子,幽王却不信任和重用他。一天幽王临朝听政,岐山守臣上奏道:“泾河、渭河、洛河三川在同一天发生了地震。”幽王笑道:“山崩地震,这是平常的事情,何必告诉朕。”于是退朝回宫。太史伯阳父拉着大夫赵叔带的手叹气道:“三川发源于岐山,怎么可以地震呢!昔日伊水、洛河枯竭而夏亡。黄河枯竭而商亡。现在三川都发生了地震,川源将被堵塞,河川既然被堵塞枯竭,岐山一定会崩塌。岐山是太王发迹的地方,这座山一崩塌,西周能不受影响吗?”赵叔带问道:“如果国家有变,应当在什么时候?”伯阳父屈指一算说道:“不出十年之内。”叔带又问:“为什么这么说?”伯阳父说:“善满而享后福,恶满而惹后患。十在数子里就代表满。”叔带说:“天子不体恤国政,任用一些奸臣,我身居向天子进言的位子,必须要尽人臣的职责劝谏大王。”伯阳父道:“只是恐怕说了也没什么用。”二人私下里谈论了很久,早有人报告给了虢公石父。石父害怕叔带进谏,说破他是奸佞之人,于是直入深宫,把伯阳父和赵叔带私下谈论的话都告诉了幽王,说赵叔带毁谤朝廷,妖言惑众。幽王说:“愚昧之人乱说国政,如田野泄气,有什么值得听的!”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19 21:13:09 +0800 CST  
却说赵叔带怀著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未得其便。过了数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1申奏说:“三川俱竭,歧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幽王全不畏惧;方命左右访求美色,以充后宫。赵叔带乃上表谏曰:“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样之兆。况歧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2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虢石父奏曰:“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歧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3。叔带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4。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5。”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后人有诗叹曰: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1表章: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
○2及今:趁现在;到现在
○3田野:乡下,个人愚见这里应该是周王分给叔带的领地
○4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将要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再进入了,已经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居住在那里了;隐喻当前机会不属于我,我就是想救世也没法救,我还是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充实自己吧。
○5麦秀之歌: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商朝灭亡后,被周王分封到朝鲜,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于是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此诗将商朝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凄凉悲惋。

却说赵叔带怀着满腔忠义之情,屡次想要进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过了几天,岐山守臣又递交了表章,申请上奏,说道:“三川都枯竭了,岐山也崩塌了,压坏了无数民房。”幽王听完根本不害怕;还在命令左右访求美色,用来充实后宫。赵叔带于是递上表章进谏道:“山崩川竭,这在卦象中表示气血全都枯竭,高位者有危险并下坠,是国家不详的征兆。况且岐山是周王朝基业的根本,一旦崩塌,这事可不是小变故。应该趁现在勤理国政体恤民情,求贤才辅朝政,还可以有希望消除天灾。怎么不访求贤才反而访求美女呢?”虢公石父上奏道:“本朝定都丰镐,基业千秋万岁!那岐山就像已经丢弃的鞋子,有什么关系?叔带早就有轻慢君王的心思了,这次是借机毁谤讥讽大王,恳请大王明察。”幽王道:“石父说得对。”于是罢免了叔带的官职,把他赶回到乡下。叔带感叹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不忍坐视西周有‘麦秀’歌这样的结局。”于是携带全家投奔晋国。--这就是晋国大夫赵氏一脉的祖先,赵衰赵盾就是赵叔带的后裔。后来赵氏与韩式、魏氏三分晋国,位列诸侯。这些是后话了。后人有首诗咏叹道: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20 20:23:45 +0800 CST  
改了几个地方,让语句更通顺一些,水平有限,还望高人指点。

却说赵叔带怀著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未得其便。过了数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1申奏说:“三川俱竭,歧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幽王全不畏惧;方命左右访求美色,以充后宫。赵叔带乃上表谏曰:“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样之兆。况歧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2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虢石父奏曰:“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歧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3。叔带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4。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5。”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后人有诗叹曰: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1表章: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
○2及今:趁现在;到现在
○3田野:乡下,个人愚见这里应该是周王分给叔带的领地
○4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将要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再进入了,已经发生暴乱的诸侯国就不要居住在那里了;隐喻当前机会不属于我,我就是想救世也没法救,我还是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充实自己吧。
○5麦秀之歌: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商朝灭亡后,被周王分封到朝鲜,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于是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此诗将商朝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凄凉悲惋。

却说赵叔带怀着满腔忠义之情,屡次想要进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过了几天,岐山守臣又递交了一份奏章,申请上奏,说道:“三川都枯竭了,岐山也崩塌了,还压坏了无数民房。”幽王听完根本不害怕;还在命令手下访求美色,用来充实后宫。赵叔带于是递上奏章进谏道:“山崩川竭,这在卦象中表示气血全都枯竭,位居高位者有危险并且落下,是国家不详的征兆。况且岐山是周王朝大业的根基,一旦崩塌,这事可不是小变故。应该趁现在勤理国政,体恤民情,求贤才辅朝政,还能有希望消除天灾。怎么不访求贤才反而访求美女呢?”虢公石父上奏道:“本朝定都丰镐,基业千秋万岁!那岐山就像已经丢弃的鞋子,有什么关系?叔带早就有轻慢君王的心思了,这次是借机毁谤讥讽大王,恳请大王明察。”幽王道:“石父说得对。”于是罢免了叔带的官职,把他赶回到乡下。叔带感叹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不忍坐视西周有‘麦秀’歌这样的结局。”于是携带全家投奔晋国。--这就是晋国大夫赵氏一脉的祖先,赵衰赵盾就是赵叔带的后裔。后来赵氏与韩式、魏氏三分晋国,位列诸侯。这些是后话了。后人有首诗咏叹道: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20 21:34:20 +0800 CST  
却说大夫褒珦(xiàng),自褒城○1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吾王不畏天变,黜(chù)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幽玉大怒,命囚珦于狱中。自此谏铮○2路绝,贤豪解体。
○1褒城:今陕西省勉县、南郑县及汉台区一带
○2谏诤:直言规劝
却说大夫褒珦,从褒城来到都城,听说赵叔带被驱逐,急忙入朝劝说周幽王:“大王不惧怕天变,废除驱逐贤臣,长此以往恐怕国家会空虚,社稷会丢掉。”幽王大怒,命人把褒珦囚禁在狱中。从此规劝幽王改错这条路基本断绝,贤士豪杰也都人心涣散了。

话分两头。却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抚养,因乏乳食○1,恰好有个姒大的妻子,生女不育○2,就送些布匹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姒。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jī)○3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姒大住居乡僻○4,二来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色,无人聘定○5。
○1乳食:吃奶,奶水。
○2生女不育: 生了个女儿,但是没养活,孩子没了
○3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就可以用笄束发了,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而十五岁时也可以许配人家了,所以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指成年。
○4乡僻:乡村
○5聘定:婚约
话分两头。却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往褒国,他想要抚养这孩子,但是没有奶水,正好有个叫姒大的人的妻子,刚生了个女儿就没了 ,男子就送了些布匹之类的东西给姒大两口子,转弯抹角地恳求把这女婴收留在他们家。姒大两口子答应并把女孩抚养成人,取名叫褒姒。话说褒姒的年纪虽然只有十四岁,但身体已长达成人,倒像是十六七岁可以出嫁的样子。再加上她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头发挽起来像一片乌云,指头并排起来像削尖的白玉,有着如花如月的容颜,倾国倾城的美貌。只因一来姒大居住在偏远乡村,二来褒姒年纪还小,所以她虽有绝世美色,却还没有人家来订过婚约。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22 17:50:24 +0800 CST  
却说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敛○1,来到乡间。凑巧褒姒门外汲水,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洪德大惊:“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色○2!”因私计:“父亲囚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3,归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谏忤(wǔ)主○4,非犯不赦之辟○5。今天子荒淫无道,购四方美色,以充后之宫。有姒大之女,非常绝色。若多将金帛买来献上,求宽父狱,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狱之计也。”其母曰:“此计如果可行,何惜财帛。汝当速往。”洪德遂亲至姒家,与姒大讲就布帛三百匹,买得褒姒回家。香汤○6沐浴,食以膏粱○7之味,饰以文绣○8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先用金银打通虢公关节○9,求其转奏,言:“臣珦自知罪当万死。珦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曰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yòu)!”幽王闻奏,即宣褒姒上殿,拜舞○10已毕。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11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于别宫○12,降旨赦褒珦出狱,复其官爵。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言。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色,莫不叹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诗为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过龙漦已伏殃。

○1收敛:征收租税
○2丽色:美人
○3的实:真实;确实;实在
○4忤主:违背了主人
○5辟:罪,罪行
○6香汤:调有香料的热水
○7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8文秀:古代在丝帛上刺绣,称为“文绣”。至汉代在布帛上绣花,才通称为“刺绣”
○9关节:旧时指暗中说人情、行贿勾通官吏的事
○10拜舞: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古代朝拜的礼节
○11流盼:流转目光观看 ○12别宫: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

却说褒珦的儿子洪德,偶然间因为收租子,来到了乡间。凑巧褒姒在门外打水,虽是一身粗俗的打扮,却掩盖不住她的国色天姿。洪德大惊:“如此穷乡僻壤,竟有此等美人!”于是暗暗思量:“父亲被关在镐京大狱中,三年了还没释放。如果得到此女子献给天子,就可以为父亲赎罪了。”于是向左邻右舍打听清楚此女子的姓名,回家告诉母亲:“我父亲由于直言劝谏冒犯了天子,并没有犯下不可赦免的大罪。当今天子荒淫无道,悬赏征集四方美女,用来扩充后宫。有个叫姒大的人的女儿,有着绝顶美貌。如果多用些黄金丝绸把她买来献给天子,就可以请求天子宽饶父亲的案子了,这可是当年散宜生救文王出狱的计策。”他母亲说道:“此计如果可行,何必吝惜钱财布帛。你应该马上去办。”洪德于是亲自前往姒家,和姒大谈好用布帛三百匹,把褒姒买回了家。然后给她用香汤沐浴,吃美味佳肴,穿绣花衣服,教她宫廷礼数,然后把她带到了镐京。先用金钱打通了虢公这一关人情,请求他转奏幽王,说:“臣珦自知罪该万死。臣的儿子洪德,痛哀臣死后不能复生,因此特意寻访到了一位美人,名叫褒姒,想献给大王为臣赎罪。恳求大王宽恕臣的罪行!”幽王听到奏言,就宣褒姒上殿,拜舞礼结束后。幽王抬头观看褒姒;发现她的姿态容貌,见所未见,目光流盼的时候,光艳照人。幽王龙颜大喜。-----各地虽然也有贡献美人,但都不及褒姒的万分之一。------于是没有通知申后,就把褒姒留在了别宫,并下旨释放褒珦出狱,官复原职。当天夜里幽王和褒姒就睡在了一起,二人同享鱼水之欢,就不必多说了。从此两人坐着就大腿挨大腿,站着就肩并肩,喝酒喝得是交杯酒,吃饭用的是一个器皿。幽王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在宫门口等候的群臣,都见不到幽王的面,全叹息着走了。这是幽王四年的事情。有首诗可以作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过龙漦已伏殃。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23 20:56:38 +0800 CST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其色,居之琼台○1,约有三月,更不进申后之宫,早有人报知申后,如此如此。申后不胜其愤,忽一日引著宫娥,径到琼台。正遇幽王与褒姒联膝而坐,并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气不过,便骂:“何方贱婢(bì)○2,到此浊乱宫闱(wéi)○3!”幽王恐申后动手,将身蔽于褒姒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见。不必发怒。”申后骂了一场,恨恨而去。褒姒问曰:适来者何人?幽王曰:“此王后也。汝明日可往谒(yè)○4之。”褒姒嘿(mò)然无言。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宫。
○1琼台:玉饰的楼台,泛指华丽的楼台
○2婢:被役使的女子
○3宫闱:帝王后宫
○4谒:拜见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因为迷恋她的美色,就一直住在琼台,差不多有三个月了,再也没进过申后的宫里,早有人把这些情况通报给了申后,如此这般。申后气的实在忍不了了,忽然有一天带着宫女们,径直闯上琼台。正碰上幽王和褒姒膝盖连着膝盖坐着,两人并没有起身迎接她。申后这口气再也忍不住了,大骂道:“哪来的贱婢,到此扰乱后宫!”幽王怕申后动手,赶紧起身挡在褒姒前面,替褒姒回答道:“这是朕新选的美人,还没定位次,所以没有去拜见你。你没必要发怒。”申后骂了一场,抱恨而去。褒姒问道:“刚才来的是什么人?”幽王说:“这是王后啊。你明天可要去拜见她了。”褒姒听了一声不吭。到了第二天,仍旧不去拜见王后。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0-25 20:37:58 +0800 CST  

楼主:云州知府

字数:79637

发表时间:2017-10-16 04:55: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8 16:55:44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