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年昔逸尘 2018-05-03 07:26:08
支持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3:16:58 +0800 CST  
在孙皓带兵出华里时,建业城里有人正在密谋一桩针对孙皓的废立大案。主谋是已经回到建业的右丞相万彧,参与的是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意图趁孙皓外出时废掉孙皓,改立新君。此事被人告密,孙皓因为这三人都是旧臣,如果没有万彧的推举,以及丁奉的拥立,自己还当不上皇帝,也就没有立即公开报复,而是怀恨在心,找机会收拾这几个人。
不久孙皓请万彧、留平宴饮,此时丁奉已经因病去世。孙皓为二人准备了毒酒,侍者给万彧斟酒时私自减少了分量,(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毒药量减少,一种是毒酒量减少)没有毒死。又倒给留平喝,留平发觉有异,赶快服用其他药解除,也没死。万彧回家后不知道是自知逃不过一死,还是悔恨当初推举了孙皓,自杀。留平回家忧惧愤懑,不到一个月也死了。
万彧死后,孙皓将万彧家人流放到庐陵。有人牵扯出丁奉,孙皓以丁奉出军谷阳失败为借口,杀了丁奉的儿子丁温 ,将丁奉家人流放到临川。(治今江西省南城县)奇怪的是过后不久,天册元年(公元275年),左丞相陆凯的家人被孙皓流放到建安,此时陆凯已经病逝六年。
这就牵涉到废立孙皓案的另外一种说法。
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十二月,时为左丞相的陆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密谋,计划在孙晧拜谒祖庙时,将其废除,立孙休的儿子。按照规制,拜谒祖庙时要选一位将领临时兼任大将军带领三千兵马护卫皇帝,陆凯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让丁奉出任这个大将军,命令选曹照此办理。恰巧太史郎陈苗上奏孙晧说近来久阴不雨,风气回逆,预示着有阴谋事件要发生,孙晧心里害怕,要选曹重新选择大将军,陆凯去问选谁,孙皓说:“用留平。”陆凯立即叫儿子陆祎去联系留平,想把留平拉进来一起谋事。留平素来和丁奉关系不好,二人之间有矛盾,陆祎见到留平,还没来得及说这件事,留平先对陆祎说:“听说野猪闯进丁奉军营里去了,这是凶兆啊。”说完高兴得不得了,陆祎见到这种情况就不敢说了,回去告诉陆凯后,陆凯停止了此次废立行为。(另外还有种说法是陆凯给留平说了,但留平坚决不答应,但也发誓不泄露这个秘密,陆凯才停止的)
究竟哪种说法是真的呢?有学者认为都是真的,也就是说,吴国大臣想要废掉孙皓的行为发生了两次,一次是陆凯主谋,一次是万彧主谋,两次行为中,丁奉、留平都牵涉其中。这样的话,陆凯、丁奉死后,其家人都遭到流放的事情就说得通了。陆凯死后,陆抗还是镇军大将军,领荆州牧。紧接着接替施绩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军权在手,孙皓还要依靠他抵抗晋国,不敢处置陆凯。陆抗死后不到一年,孙皓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流放了陆凯的家人。
陆凯废孙皓是为了吴国,万彧废孙皓更多的是为保全自己,虽然做的是一样的事情,但动机截然不同 。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4:08:07 +0800 CST  
西陵救援失败,让晋国意识到吴国还有一定的实力,不可能像灭(蜀)汉那样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必须全方位的周密安排部署,为伐吴做长期准备。
羊祜虽然被贬为平南将军,但仍然主持荆州军政事务,基于长期征战的考虑,羊祜先出兵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渐蚕食吴国土地,夺取吴国资财。石城以西全为晋国占有,吴国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有部将主张偷袭,羊祜就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让他们再说。晋军士兵有次抓了吴军将领的两个小孩,羊祜立即将他们遣送回家。后来吴将夏详、邵顗等来投降,那两个小孩的父亲也率领其部属一起来投降。吴将陈尚、潘景率兵来袭,羊祜阵斩二将,但却大肆赞美二将死于节义的美德,以厚礼殡敛。二将的子弟来迎丧,羊祜也依照礼制送还二将灵柩。吴将邓香进攻夏口,羊祜悬赏将其捉拿,然后又宽免放还。邓香感念羊祜的不杀之恩,率领部曲来投降。
羊祜不光在军事行为上施恩布德,在其他涉及两国利益的事情上也照样如此。带兵进入吴国境内时,遇到需要补充粮草的问题,羊祜就地割谷为粮,然后将收割的稻谷计算出价格,以同等价格的绢作为补偿。每次邀约部众打猎,都严格控制在晋国境内。如果禽兽是先被为吴国人所伤却被晋兵抓获的,全部送还给吴国。
羊祜这些行为确实起到了收买人心的作用,吴国人心服口服,都尊称他为羊公,而不直呼其名。
与羊祜对峙的是吴国最后一位名将陆抗。羊祜的用心陆抗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不会让羊祜独自享有恩德的美名。陆抗告诫手下将士说:“羊祜专门以德感人,如果我们以暴力压人,那就会不战而服。我们只需要保住边界安宁,不要去争夺小利。”双方主帅都打定主意要以德服人,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荆州无战事,一片安详和睦。
更奇妙的是羊、陆二人还惺惺相惜互相信任。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可以和乐毅、诸葛亮媲美。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送来成药,并告诉陆抗说:“这是上等药材制作的,是我自己最近才配制,还没来得及服用,因为您病重,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宋国华元和楚国子反两人在敌对时期互相信任的故事重现。
孙皓听到两国边境和平相处的消息后,很是不解,派人去斥责陆抗。陆抗回答说:“一乡一镇里,也不能缺少讲信义的人,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果我不讲信义,反而是彰显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孙皓无言以对。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当时的人对羊祜和陆抗的做法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看法,一个是赞美;一个是评击,认为两个人都有失臣节。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4:10:16 +0800 CST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月,司马炎任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自行辟召僚佐。羊祜一直认为,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此时吴国流传的一首童谣引起了羊祜的兴趣,童谣说:“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说:“这一定是说伐吴必须依靠水军才能成功,只是要考虑童谣中的名字因应在哪个人身上。”恰好益州刺史王浚(亦作王璿、王璇)被征召为大司农,而王浚的小字正好是“阿童”。羊祜立即上表,建议将王浚留在益州,为伐吴做准备。司马炎以王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其抓紧时间修造战船,为将来顺流直下灭吴做准备。
王浚,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县西)人,生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学多闻,美男子,多谋善战。少年时博通典籍,但不注意以修养品行来博取名声,所以乡品不好。(美男子的通病?前面说的石苞也如此)后来改变志节,为人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他修建宅第时,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大路。有人对他说修这么宽的路没啥用,太浪费,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言下之意是自己将来要做大官。众人都笑,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
后王浚为河东从事。因王浚为人严正清峻,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将到任,全都望风而逃。河东郡属司隶校尉部,当时的司隶校尉徐邈。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要择夫而嫁,徐邈是能臣,同时还是位优秀的画家,行事有些异于常人,嫁女儿也如此,把自己管辖的未婚同僚佐吏全都召集到家里来宴饮,让女儿在内室朝外观看,自己选择。女儿看中了王浚,徐邈就把女儿嫁给了王浚。这父亲当得比现在好多父亲都开明。
王浚后来转为征南将军羊祜的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从子羊暨对王浚有看法,认为“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应有所抑制。”羊祜不同意,认为“王浚有大才,能实现他的愿望,可以任用。”
后来王浚又从车骑将军从事中郎转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相连,战事频发,士兵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一方面制定严格的法令,不准弃婴,一方面减轻徭役课税,免除生育者的徭役,因此而保全成活了数千婴儿。
泰始八年(272年),转任广汉太守。这期间的有天晚上,王浚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之上,不-会,又增加了一把。王浚惊醒后心中十分厌恶,将梦中情形告诉了主簿李毅。李毅听了后赶紧给王浚下拜表示祝贺,说:“三把刀是个州字,又增加一个,恐怕是要做益州刺史!”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果然升王浚为益州刺史。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封关内侯。
王浚因政绩突出,被朝廷任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还没来得及赴任,就被羊祜的上表留在了益州。
王浚留在益州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打造战船;一是训练水军。王浚打造的战船中,有一种连舫大船,堪称巨舰,可装载二千余人。甲板上以木栅为城,修有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异常,打捞了一些木片上来呈给孙皓,认为:“晋国必定有攻吴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只要守住建平,晋军就不敢东下。”可惜孙皓不听。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4:13:06 +0800 CST  
羊祜、王浚紧锣密鼓地做着伐吴的准备,这一做就是七年之久。在这期间,羊祜向司马炎呈递了著名的《请伐吴疏》,将伐吴的国策正式提交朝廷讨论。
奏疏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却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态度尤为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羊祜再次上表请求伐吴,认为只要平定了东吴,西北胡人自然安定,因此,当务之急是迅速完成灭吴大业。但还是遭到大部分人反对,羊祜为此感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十之七八,当断不断,当予不取,怎能不让以后的有识之士引为遗憾!”
不久,司马炎下诏以泰山之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合并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置国相,待遇和郡公相同。五县侯国,司马家族的许多诸侯王都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羊祜坚决推辞不受。
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侵,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进行追击。司马炎派使者责问羊祜,并打算迁移荆州治所。羊祜对使者说:“江夏离襄阳八百里,等知道吴军的消息时,吴军已离开多日。此时派步兵前往,怎么能救啊!劳师救援来免责,恐怕不是正确的办法。以前魏武帝设置都督,都和州治所相近,因为部队宜聚合而忌分散。疆埸之间,彼此慎守就行了,这是古人良好的教诲。如果动辄就迁移州所,敌人出没无常,这样怎么知道州所的正确位置在哪里。”羊祜说得有礼,使者也无法责问羊祜了。
不幸的是第二年八月,羊祜病重,请求入朝。而回到洛阳时又正好遇到姐姐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加重。司马炎召见羊祜,让他抱病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羊祜趁此机会再次请求伐吴。
回到荆州后,羊祜病情不见好转,没办法再次入朝,司马炎派中书令张华前往探视并咨询军政方略,羊祜对张华说:“当今主上有受禅让的美名,但尚无功德著称于世。吴人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而兴办文教,则晋主可比尧舜,而臣下犹如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盛事。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孙皓或不幸死去,吴人另立英明君主,虽有百万大军,长江也难以逾越,这不是留下后患吗?”张华赞同羊祜的观点。羊祜对张华说:“能实现我这个愿望的是你啊!”
司马炎也后悔没有早日听从羊祜的建议,此时打算让羊祜带病统领诸将伐吴,羊祜自知身体不允许这样做,说:“我不一定要亲自参加伐吴,平吴之后需要圣上操心治理!功名的事,臣不敢自居。如果我的一生即将完结,应将未成事业托付他人,希望能审慎选出这个人。”
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接替自己。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4:15:39 +0800 CST  
羊祜死后,举国哀痛。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泪流满面,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晋属荆州的人听说羊祜死讯后,无不悲伤号哭,这天正是赶集之日,百姓全体罢市悼念,每条街巷都有为羊祜之死号哭的人。就连吴国守边的将士也为羊祜哭泣。司马炎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追赠侍中、太傅,持节如故。
羊祜一生清俭,被子衣服全是素面,没有彩饰。俸禄全部用来赡养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羊祜生前,其女婿曾劝过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让卸官后有所依托,不是很好吗?”羊祜没有回答,事后专门就此告诫子女说:“这种说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临终前羊祜特别要求不能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里陪葬。羊祜从弟羊琇等请求将羊祜葬于祖墓。司马炎不许,特赐离城十里外挨近皇陵的葬地一顷,追谥曰“成”。(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下葬之日,司马炎在大司马门南送葬。羊祜外甥齐王司马攸告诉司马炎羊祜不让以南城侯印入敛的想法,司马炎特地下诏准许,以彰显羊祜的高洁。
羊祜是个难得的人才,治国治军都是一把好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不贪图功名富贵,每次升迁都多次推辞。他曾经给从弟羊琇写过一封信,说:“吴国平定后,我就戴上隐士角巾,东归故里,修造一个能容棺材的坟墓。以一介白衣而身居高位,怎能不因势盛气满而受到指责呢?汉时弃官归农的疏广是我的榜样。”
这么一个尽忠为国的人却无儿子继承衣钵,让人有些伤感。羊祜无后,传说是羊祜小时候,有一个风水术士说羊祜的祖坟有出帝王的气象,谁要是去把墓凿开,就会断绝子嗣。羊祜小孩不信邪,真去把墓凿开了。这个术士说:“出不了帝王,依然会出一个摔断了手臂的三公。”羊祜后来真因落马摔断了手臂,位至三公,还真没有子嗣。但羊祜的哥哥都督淮北护军羊发却有四个儿子,司马炎就要其二儿子阳平太守羊暨过继给羊祜来继嗣,羊暨以父亲已死,自己不能为其他人后为由抗命。司马炎又让其三儿子镇南将军羊伊继嗣,羊伊仍然以同样理由拒绝。气得司马炎将这两人的官职全部免除了。一直到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羊祜去世三年以后,其兄羊发的第四个儿子散骑常侍羊篇(“羊篇留犊”典故即出其人)才答应过继给羊祜,司马炎封其为钜平侯,嗣承羊祜,使羊祜一脉得以繁衍生息。
羊祜推荐杜预接替自己,前面说过,杜预在参与征讨西北鲜卑的叛乱中遭主帅石鉴暗算,被贬为平民了吗?是的,不过那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第二年并州匈奴刘猛叛乱时,朝廷就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参与制定平叛方略,重新启用杜预,不久任度支尚书,相似于财政部长。
杜预上任后,提出了对内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利于军事行动的建议五十多条,全部得到司马炎的采纳。石鉴西征回军,谎报战功,受到杜预弹劾,两人互相攻击,司马炎将两人一起免官,杜预以侯的身份兼职。几年后,又恢复度支尚书职务。
羊祜去世,司马炎接受其建议,以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立即奔赴襄阳,备战伐吴。
至此,晋国朝中力主伐吴的羊祜、张华、杜预、王浚等人纷纷登场,前仆后继,为伐吴做了七、八年的准备,就等着朝廷下令伐吴的那一天。这么多年里,孙皓在干什么呢?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3 14:19:31 +0800 CST  
@zealot81 2018-05-03 21:04:59
终于快一统了~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09:08:29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5-04 07:28:52
支持兄台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09:08:45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5-04 11:01:09
司马炎在用人上甚为明智,并且能够接受正确的建议,所以西晋统一天下是必然的。用人纳谏是一个朝代能否兴隆的关键因素,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证明这个道理。当然,民选国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
谢谢捧场。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相对而言算仁厚之君,司马炎也很聪明,一方面以尊孔崇儒笼络朝臣士人之心,一方面以无为、轻徭役激发农夫重农兴农,得农桑之利,百姓之心,带来太康盛世。大力分封和后期撤除州郡兵的行为说明他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将自己的仁心推及为宗室官吏的仁心,忽视了人性之恶,导致出八王之乱,这是司马炎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任何制度都有优劣之分,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人心。人心是愚昧邪恶的,再好的制度也没用,人心是善良仁爱的,再坏的制度也坏不到哪里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1:21:47 +0800 CST  
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七月,吴国最后一位名将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去世。临死前上疏孙皓,力陈西陵、建平的重要性,应该倾国力而守。针对孙皓去年封宗室子弟十一人为王,每王配兵三千的做法,陆抗认为诸王年幼,还不能统领国事,只需要给他们配备师傅国相辅佐就行了,不需要配备士兵,妨碍要务。希望孙皓能给西陵方向配备八万人马,如果不能增兵,想保住西陵就很难。陆抗请求孙皓在自己死后能够把战略重心转移到西陵,那么自己就死得其所了。
陆抗死后,儿子陆晏继承爵位。孙皓将陆抗的部属分割成五个部分,交给陆晏与其他几个弟弟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以名将张政(此人资料不详)为西陵督。
对陆抗的忠告,孙皓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继续我行我素,不但不减少诸侯王的兵马,反而又封十一王,仍然各配兵三千。前后二十二王,共配兵六万六千人,沿长江一线的兵力不增反减。孙皓此举不异于自掘坟墓。
孙皓得位不正,再加上荒淫残暴,导致朝中政治谣言四起,甚至引发叛乱;社会上人心动荡不安。孙皓执政后期几乎是年年大赦,也无法安定社会人心。
简单说几个孙皓荒淫残暴的事情。
孙皓让宫中黄门游走各地,登记将吏人家的未婚女性。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女儿必须年年报备,年满十五岁后进行筛选,被淘汰后才能出嫁。逐年下来,后宫妃嫔、宫女加上宦官有五千人。后宫数千,还采择不已,又把河水引入宫中,宫女有不如自己意的,立即斩杀,投放到水里流入宫外。
孙皓后宫秩序也乱七八糟,除了滕皇后外,还有多个妃嫔配了皇后印绶。
孙晧每次宴请群臣,每人必须喝酒七升,不醉不归。每次孙皓会派十个黄门郎监视参会的人,宴罢以后,这些人挨个奏报参会人的情况,违规的举动,不恭敬的言语都会奏报。孙皓觉得哪些算大罪的,就加以刑罚,小的就记过。(孙皓喜欢中书仆射、侍中韦曜,(本名韦昭,著名历史学家)每次宴饮时都让人将其瓶中的酒换成茶水,留下“以茶代酒”的典故。韦曜最终后因坚持不把孙和写入帝王本纪被孙皓杀害)
不光对大臣,对宠臣也一样翻脸不认人。孙皓爱妾指使人到集市上去抢夺百姓财物,管理集市的司市中郎将陈声一直是孙皓的宠臣,仗恃有孙晧撑腰,将这些人绳之以法。(估计是不知道这些人的来头)爱妾就去告状,孙晧大怒,就找了个借口惩治陈声,手法很残忍,将铁锯烧红后来锯断陈声的头,然后把尸身抛掷在四望山下,任野兽啃噬。尚书熊睦就因为稍微劝谏了一下孙皓,孙皓就叫人拿见刀环将其活活撞死,死时体无完肤。
剥皮、剜眼是孙皓惯用的刑罚,晋国人都知道,孙皓投降后,贾充还就此嘲讽过他。
孙皓暴行带来的恶果是不断有吴军将领投降晋国,除孙秀、步阐外,平虏将军孟泰、偏将军王嗣、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京下督孙楷、将军邵凯、夏祥、刘翻、祖始等人相继投降晋国。既削弱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又造成军心、民兴不稳。
左丞相陆凯在世时曾上书指斥孙皓不遵先帝的二十大罪状,颇能说明当时吴国的政治、经济、民生局面和孙皓的荒淫残暴,大意如下:
不修德行,肆意迁都,一人身安而天下百姓愁苦,怎么治理天下?不遵先帝一也。
枉杀忠良(以中常侍王蕃为例),先帝亲近贤能,陛下反其道而行。不遵先帝二也。
任用琐屑小人(万彧)为丞相,不遵先帝三也。
先帝爱护百姓像疼爱婴儿一样,百姓无妻者把自己的妾给百姓做妻子,(这应该是指孙权遣还宫女或发配犯官妻女为军士妻的行为)看见冬天还穿单衣的百姓就赏给帛做衣,野外枯骨无人收葬的就叫人安埋。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不遵先帝四也。
后宫女子数以万计,不设置女官,宫外多鳏夫,宫中空悲叹,不遵先帝五也。
优游嬉闹于后宫,迷惑沉湎于女色,政事荒废,下属官吏容纳奸徒,不遵先帝六也。
征调州郡财货,竭尽搜刮百姓人力财力,地面铺上彩色的丝帛,宫中充塞朱衣紫绶,不遵先帝七也。
在外者不能担当重任,宫内者用非其人,不遵先帝八也。
不让大臣直面目视,(孙皓“恶人视己”)用过量的酒灌醉大臣,(孙皓每次宴饮大臣时规定每人饮酒最少七升)无异于商纣王长夜饮酒不歇。不遵先帝九也。
重用宦官,不遵先帝十也。
后宫女子过量,还在各州郡强招民女,不遵先帝十一也。
选雇乳母,丈夫仍被派作劳役,使其子女无人照料而夭折,成为无人空户。不遵先帝十二也。
农耕荒废。不遵先帝十三也。
浮华不实者登进受用,结党营私者提升。不遵先帝十四也。
迫使士兵服各种劳役,官府对他们毫无供养赡赐。不遵先帝十五也。
守卫长江两岸的将士,死者不被哀怜抚恤,辛劳不被奖励赏赐。不遵先帝十六也。
官吏太多,一个百姓十个官,怎么忍受?不遵先帝十七也。
重新建立校事,放纵这些密探告发他人。不遵先帝十八也。
州县官员变动频繁,劳民伤财,不遵先帝十九也。
枉判刑狱,不遵先帝二十也。
仔细看这二十条罪状可以发现,其中有些是重复的,个人认为陆凯这是有意为之。陆逊死后,孙权曾将陆逊之罪统计为二十条发给陆抗,要陆抗逐一答复。陆凯这时不避重复地弄出个二十条罪状,有报复孙权的嫌疑。此时江东世族势力已经尾大不掉,陆凯上书从来都是“指事不饰”,没把孙皓放在眼里,孙皓也不敢把陆凯怎么样,要到陆抗死后,才敢发配陆凯的家人,而陆凯本人已经去世六年之久。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2:38:15 +0800 CST  
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一起政治流言引发了一场内乱。
流言起于会稽郡,说章安侯孙奋(孙权第五子)应当为天子。临海太守奚熙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了一封信,非议国政。郭诞把信呈交给了孙皓,但没有呈报孙奋当为天子的流言,被孙皓抓捕。郭诞被抓后惊惶不安,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郡功曹邵畴探视郭诞时安慰他说:“有我在,这是我的事情,明府何必担忧?”然后邵畴就去自首,把没有呈报流言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孙皓更加愤怒。邵畴考虑到郭诞最终也不会被赦免,就自杀来证明是自己做的。临死前留下遗书说自己的畏罪自杀。狱吏呈交了这封遗书,孙皓才免了郭诞死刑,发配到建安去作船工。邵畴死时年仅四十,孙皓还是为其忠义所感,下诏嘉奖,并将其画像供奉在会稽郡县庙堂里。
同时,派三郡(临海、建安、会稽)督何植抓拿奚熙,奚熙起兵自卫,断绝海道。奚熙部下将其杀害,把首级送到建业。孙皓诛杀奚熙三族。
孙奋和五个儿子也被孙皓诛杀。
但这个事情有不同的说法,史书记载中比较混乱。
一种说法是,建衡二年(270年),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孙皓悲伤过度,天天守着灵柩哭泣,数月不出门,民间传言孙皓已死,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孙策的孙子,上虞侯孙绍的儿子)中有一人会成为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听说此传言后信以为真,赶紧前去扫祭坟茔。孙皓听说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诛杀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孙奉也被诛杀。
一种说法是前面讲过的孙皓左夫人张氏死后,孙皓哀痛,半年不上朝,民间传言孙皓已经死了,现在的皇帝是孙皓舅舅的儿子何都,因为何都长得很像孙皓。临海太守奚熙相信了这个传言,起兵要诛杀何都。何都的叔父何植时任备海督,带兵击杀了奚熙,夷其三族。
难以考证那种说法是准确的,但可以断定发生过传言孙皓死亡,奚熙起兵,外戚何值带兵平定的事情。这件事情反应出两个现实状况,一个是吴国体制内外都有人对孙皓不满,希望有人取而代之;一个是外戚何氏有较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孙皓的生母何氏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孙和被赐死时,嫡妃张氏不愿苟活于世,愤而自杀。此时孙和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何氏选择了生存下来,认为:“如果都跟从丈夫去死,谁来抚养这些孩子呢?”一个罪臣的妃子要独自养活五个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何氏应该是得到了娘家人的大力帮助,因此,孙皓即位后,何氏的三个弟弟都高封县侯,算是对他们的报答吧。但何氏子弟太过嚣张,骄横僭越,横行霸道,吴国百姓对其深恶痛绝。何氏子弟的行为从另一个侧面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2:39:17 +0800 CST  
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夏天,广州爆发郭马之乱。
早前吴国平定交州之乱后,任修允为合浦太守,郭马是修允的部曲督。这时修允转任桂林太守,赴任途中病了,留住广州,先派郭马带领五百人马到桂林郡去安抚当地土著民。不久修允病死,所统领的人马按规定应该分拨给其他将领,(吴国是世袭统兵制,父死子继,无后则分兵给其他将领,这样的话,应该是修允无后)郭马是部曲督,部曲即私兵,也就是说,这支部队是修允的私兵,由郭马统领,既是累世征战的战友,又有牵扯不断的私谊,这些人就不愿意分散离别。恰好孙晧此时又派人到广州核查户籍人口,郭马和部曲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人借机四处造谣说孙皓要派人来横征暴敛,以此来煽动人心,恐吓军民,很快聚集起大批人众,攻杀了广州督虞授。
占据广州后,郭马自封都督交州、广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殷兴为广州刺史;吴述为南海太守。派何典攻苍梧,王族攻始兴。王蕃的两个弟弟王著、王延此时在广州,被郭马杀害。
据说此前吴国流传一句谶语,说:“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者公孙也。”孙晧听说后,将文武官员包括士兵中姓公孙的人,全部迁徙到广州,不让他们驻扎在长江边。听说郭马造反的消息,孙皓十分害怕,说:“这是天要亡我啊。”
八月,孙皓调整朝廷人事,以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孙皓舅舅)为司徒。本来还要任命执金吾滕修为司空,因为滕修以前曾经代熊睦为广州刺史,在广州很有威望,孙皓就先让他担任使持节、都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率领一万人马从东面去征讨郭马、殷兴、王族。双方在始兴相遇,滕修无法攻破郭马。郭马杀南海太守刘略,(疑是留赞之子)驱逐广州刺史徐旗。孙晧又派徐陵督陶濬(陶璜弟弟)率领七千人马从西面进攻,命令交州牧陶璜率领所属人马和合浦、郁林诸郡的人马从东面进攻,意图东西夹击郭马。
当吴国注意力集中在南方郭马之乱时,北方的晋国已经要开始行动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2:42:22 +0800 CST  
前面说过,司马炎从禅位以来就想伐吴,这毕竟是一统天下的伟业,而真要实施时,又总是犹豫不决。不排除其中有大部分朝廷重臣反对,有西北鲜卑、匈奴叛乱的牵制等等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司马炎在机会的认识和把握上犹豫不决。吴国陆抗死后,是一个好时机,白白浪费。羊祜病得不能起身时,司马炎又要求羊祜带病伐吴。这些都是司马炎犹豫不决的表现。其实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司马炎越看重这件事,就越害怕搞砸了,越容易犹豫。
这次伐吴,司马炎同样也表现出犹豫。
杜预接替羊祜后,立即派兵偷袭西陵。吴国西陵督张政措不及防,杜预旗开得胜。张政是没想到杜预一到荆州就发动偷袭,完全没有准备才失败的,心里十分不服气,又害怕受到处罚,不敢将战争实情上报孙皓。杜预使离间计,把西陵俘虏全部送到建业。孙皓受此羞辱,怒不可遏,立即召张政回朝,以武昌监刘宪接替。
战前换帅,兵家大忌,吴国已先输一筹。
第二年(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八月,杜预上书司马炎请示伐吴时间。恰巧在这个时候,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上表声称吴国要大举进攻晋国,吴国长江沿线的部队已经进入临战状态。贾充、荀勖等朝中反对伐吴的人以此为借口阻止伐吴,司马炎又开始犹豫,决定明年出兵。此时王浚的益州别驾何攀正好也来送呈王浚建议伐吴的奏章,听说此事后立即上书指明孙皓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主动进攻。但何攀人微言轻,上书没能引起重视。
王浚此时也上书建议尽快伐吴,认为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百姓无不怨恨,应该抓住时机,快速伐吴。如果孙皓突然死了,吴国新立一个贤德的皇帝,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另外,我造船已经七年,最初打造的船只已经逐渐腐朽损坏,我年已七十,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
杜预得到司马炎延期伐吴的消息后,立即再次上书,坚持要在近期伐吴。杜预认为“近来,吴国只是严加戒备,一次都没有发兵西上。以常理和形势推断,吴国已穷于计谋,没有力量东西兼顾,只能先保护上流,尽力保住夏口以东,没有理由把更多的兵力调到西边,让国都空虚。陛下过于听信朝臣之计议,因而放弃灭吴大计,放纵敌人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这确实是国家的长远大计,假如实行这个计划会失败,不实行也是可以的。制订计划当然务求完善牢靠。如果成功,则会开辟太平基业;不成功,不过费些时光,为什么就不肯一试呢?如果等到明年,形势变化无常,恐怕会更加困难。陛下平时的意见,是分别命臣等随边界进军,各军的进退要东西同步,这是万全之举,没有倾败的顾虑。臣对这些是明了的,不敢以自己的暧昧见解带来不良后果。望陛下明察。”
杜预、王浚对形势的判断是一致的,都认为应该抓住目前的大好时机,及时伐吴,以免夜长梦多。
但司马炎仍然在犹豫。杜预急得第三次上书,说:“羊祜与朝臣意见多不同,不事先公开与朝臣筹划,而是秘密与陛下商量,造成许多不同意见。凡事应比较利害,现在伐吴,十之八九有利,其余一二至多无功而已。那些人认为这个计划必然会失败的形势并不存在,只是此计划不是出于他们自己,有功也没有他们的份儿。因此这些人耻于收回不愿战的意见,抱住原来的主张不放。近来朝廷事无大小,异议蜂起,虽然各人的想法不同,也多由于依仗陛下的恩宠而不顾国家前途,轻率地发表不同意见。昔日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表,实施以后成功,宣帝斥责那些持异议的人,这些人都叩头谢罪,这样是为了堵塞异端。自今秋以来,讨贼的好形势已很明显。如果现在中止行动,孙皓因为害怕而想出其他的办法来对抗,或迁都武昌,修好江南诸城,使其居民远迁,城不可攻,野无所获,把大船集中在夏口,那么明年攻吴就来不及了。”从这封上书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杜预对反战派已经是怒不可遏,暗中也有对司马炎犹豫不决的不满和指责。
司马炎是个围棋迷,杜预这份上书送来时,司马炎正在和张华对弈。张华一见是杜预上书,立即推开棋盘,拱手对司马炎说:“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司马炎这才终于下定决心伐吴。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2:46:14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5-04 13:14:04
支持楼主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3:23:13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5-04 11:01:09
司马炎在用人上甚为明智,并且能够接受正确的建议,所以西晋统一天下是必然的。用人纳谏是一个朝代能否兴隆的关键因素,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证明这个道理。当然,民选国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
@ty_阿铭850 2018-05-04 11:21:47
谢谢捧场。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相对而言算仁厚之君,司马炎也很聪明,一方面以尊孔崇儒笼络朝臣士人之心,一方面以无为、轻徭役激发农夫重农兴农,得农桑之利,百姓之心,带来太康盛世。大力分封和后期撤除州郡兵的行为说明他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将自己的仁心推及为宗室官吏的仁心,忽视了人性之恶,导致出八王之乱,这是司马炎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任何制度都有优劣之分,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
-----------------------------
@愚儒2015 2018-05-04 15:21:28
人心是愚昧邪恶的,再好的制度也没用,人心是善良仁爱的,再坏的制度也坏不到哪里去。-----
那么到底人心是邪恶还是善良的?或者说;多少人邪恶?多少人善良?
---------------------------
哈哈,这个咋说得清楚。西方因为宗教的原因认为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所以主张法治,以规则来限制恶。东方没有这种宗教,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主张德化,以道德来感化恶,这些神学、哲学上的争执太高深,弄不大懂。从社会学的角度到是可以说说,但却不敢说,没必要惹麻烦。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4 15:37:09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5-04 11:01:09
司马炎在用人上甚为明智,并且能够接受正确的建议,所以西晋统一天下是必然的。用人纳谏是一个朝代能否兴隆的关键因素,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证明这个道理。当然,民选国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
@ty_阿铭850 2018-05-04 11:21:47
谢谢捧场。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相对而言算仁厚之君,司马炎也很聪明,一方面以尊孔崇儒笼络朝臣士人之心,一方面以无为、轻徭役激发农夫重农兴农,得农桑之利,百姓之心,带来太康盛世。大力分封和后期撤除州郡兵的行为说明他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将自己的仁心推及为宗室官吏的仁心,忽视了人性之恶,导致出八王之乱,这是司马炎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任何制度都有优劣之分,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
-----------------------------
@愚儒2015 2018-05-04 15:21:28
人心是愚昧邪恶的,再好的制度也没用,人心是善良仁爱的,再坏的制度也坏不到哪里去。-----
那么到底人心是邪恶还是善良的?或者说;多少人邪恶?多少人善良?
---------------------------
@ty_阿铭850 2018-05-04 15:37:09
哈哈,这个咋说得清楚。西方因为宗教的原因认为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所以主张法治,以规则来限制恶。东方没有这种宗教,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主张德化,以道德来感化恶,这些神学、哲学上的争执太高深,弄不大懂。从社会学的角度到是可以说说,但却不敢说,没必要惹麻烦。
-----------------------------
@愚儒2015 2018-05-05 05:40:27
既然说不清,别放厥词。
-----------------------------
咦,这只夏虫咋又钻出来了?世界上说不清楚的东西多啦,你这个非黑即白的二元愚儒懂个叉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5 14:32:54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5-05 09:14:00
三国就要一统了,先生也可以歇口气了,毕竟这是一个大工程,可以帮助喜欢历史的人了解真实的历史。
-----------------------------
谢谢捧场。但愿能有所帮助,于愿足矣。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5 14:37:20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5-05 09:36:38
继续支持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5 14:37:39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5-07 07:47:22
继续支持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7 09:40:59 +0800 CST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兵分六路,大举伐吴,灭国大战拉开序幕。
六路军总指挥:太尉贾充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
副总指挥:行冠军将军杨济(皇后杨芷之叔父、杨骏之弟)为副大都督;
第一路,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伷攻涂中;(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第二路,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
第三路,建威将军王戎攻武昌;
第四路,平南将军胡奋攻夏口;
第五路,镇南大将军杜预攻江陵;
第六路,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水军顺江而下,攻打沿长江一线吴军。
六路人马共有二十多万。
贾充一直反对伐吴,尽管司马懿给了贾充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的职权,给了羽葆、鼓吹、缇幢、兵万人、骑二千,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参军、骑司马各十人,帐下司马二十人,大车、官骑各三十人的优厚待遇,贾充还是不愿意当这个大都督。此时贾充已经六十二岁,担心失败了有损自己一世英名,上表以西北鲜卑、匈奴为患,今年粮食歉收等理由拒绝,司马炎这次是坚决要伐吴,不再听他唠叨这些,直接下诏告诉他:“你如果不去,我亲自去。”贾充迫不得已才接受任命,带领中军南行,驻扎襄阳。
孙权时期与曹魏交战时,从来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出几路军我就派几路军抵挡,丝毫不惧,而此时却不见孙皓分兵布阵与晋国抗衡,反而又封十一王,配兵,削弱了沿江防御力量。孙皓之无能,国力之衰竭,可见一斑。
六路军中,除王浚外,其他五路都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各自按照总体作战计划执行,只有王浚是以水军走水路,没有具体的攻击目标和任务,司马炎给王浚的指令是攻下建平,然后接受杜预的指挥,配合杜预作战。攻到秣陵,转到接受王浑的指挥,配合王浑攻打建业。因此,王浚一路事实上参与配合了其他各路军的行动,为方便讲述,就从王浚一路说起。
咸宁六年(公元280年)一月,王浚、唐彬率军从成都出发,王浚先前在巴郡保全的男婴,现在都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他们的父母都劝勉从军的儿子说:“你的命是王府君给的,你要勤勉效力,不要贪生怕死啊!”七十岁的老将军,平生三大愿望得以实现,手下又有这样一批感恩图报的士兵,难怪王浚一路能势如破竹,屡建奇功。
王浚水军顺利通过瞿塘峡、巫峡,二月初一,首战攻克丹阳,生擒吴国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
为防止晋国顺流而下,羊祜未死前,吴国就开始在西陵峡一带长江水面上设置拦江铁锁,在水底安放锋利的铁锥。羊祜时已经得到这个情报,因此王浚早就找到了破解的方法。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方圆百余步,筏上扎草人,被甲执杖,让善于游泳的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长十余丈,大到数十人才能合抱,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战船得以通行无阻。
铁锁拦江和铁锥阻船的防御办法本来是可行的,但必须有足够的弓弩兵配合,在岸上和战船上以弓弩射击杀伤前来破坏铁锁、铁锥的士兵,这样才能发挥作用,阻止敌人进攻。光靠铁锁、铁锥这种静止的物理防御,除了拖延下敌人的进攻速度外,没有任何防御意义。
二月初三,王浚攻克西陵,俘获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虞翻第五子)
初五,攻克荆门、夷道二城,俘获夷道监陆晏。(陆抗长子)
初八,攻克乐乡,俘获水军督(一作中夏督)陆景。(陆抗次子)平西将军施洪等投降。(一说虞忠与陆晏、陆景同守宜都,城破同时遇害)
王浚节节胜利,最为显著的战功是突破吴国西部战略重镇西陵,吴国西部门户大开,再也没有办法阻止晋军前进的步伐,国灭已成定局,陆逊、陆抗两代人的忧虑不幸成为事实。司马炎按耐不住兴奋,于十八日下诏升王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5-07 10:28:42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