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楠闲话增广贤文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在不少女性在四十岁左右就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现在五十岁以下的人也会见到。

在临床上,我甚至见到过三十多岁就绝经,脸色蜡黄的。

这都是前面的岁月种下的因。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朋友,要知道呵护好自己。

人体本来和物质一样,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一时的超负荷看不出来,但是如同机器一样,超负荷运转久了,那么出问题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糟糕的是,人体这个机器坏了,难有零部件替换

即便今天医学上可以移植器官,但是大家也会发现有排异反应。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09 11:04:50 +0800 CST  
@折翅之翼 2015-04-09 16:25:32
冯老师不要断贴啊,有空记得更新,每天都来顶贴
-----------------------------
会一直更下去的 贤文完了还会有其他 直到我知道的东西写完为止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09 19:30:36 +0800 CST  
在谈到了不要触犯法律之后,作者谈回到了人性上,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完全纯粹的善人或者恶人的,善恶本是一对阴阳,人的天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我们会听到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也会听到人性本恶这样的观点。
这个世界永远是相对和辨证的,没有坏人,那也就不存在好人,就如同人人都是一样的个子,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谁胖谁瘦,谁高谁矮。
过去有个好玩的笑话,说的是排队,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那中间谁站呢?
所以没有绝对意义的中,只有相对的左或者右,而没有偏,也就没有中。
写《皇极经世》的作者邵康节在自己的著作《渔樵问对》中曾经对这一问题做出过精彩的论述。
在封建时代,好人和坏人总是同时存在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时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关键看当时社会的统治者是好还是坏。
统治者赞美好人,弘扬好人,那坏人的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相对就少,因为这时候做好人容易。
而反过来,统治者赞美坏人,统治决策有利于坏人,那自然好人就相对少,坏人就多。因为这个时候好人难以生存。
当然今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好人肯定是多过坏人的,以上封建思想诸君还需自觉批判。
也正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贤文的作者提出了:“善化不足,恶化有余。”不管是对于社会来讲,还是对家庭,以及个人来讲。
善恶都是一进一退的,所以一方不足,另外一方必然有余,这是一对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
既然谈到了阴阳,就不得不提夫妻关系,夫妻本就是一对阴阳,作者这里谈到:“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怕老婆的男人,是不是好男人这个话题,我们抛开不谈,不然八卦起来三天三夜也聊不完,我们来闲话下为什么不应该怕老婆。
聊到这里可能有女性朋友不乐意了,其实夫妻之间,是讲阴阳和谐的,不应该是怕,而应该是尊敬才对。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这样一个家庭就比较容易和谐,家和,才能万事都兴。
我们对待来访的宾客,一般都是很尊重的,所以在爱情中,在婚姻中,相敬如宾说得容易,做得难。
因为天天要见面,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生活中的琐事,因为习惯了彼此的存在,所以就容易忽视对方。
少了最初的那份尊敬。
怕,说明阴阳不和谐,这个也是我们提到过的贤女敬夫的道理,一个女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来讲,如果在人前数落自己的老公,那其实是打自己的脸面,是很不智的。
日子没法过了找闺蜜诉苦要离婚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过即便是这个情况也是有很多后遗症的。
传统社会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当然今天时代变了,有很多事业上的女强人,但从一个家庭来讲,总是得有人扮演阳,有人扮演阴的。
一个女人很强,如果丈夫缺少智慧,不能甘居于阴,这个家庭可想而知是会经常有矛盾的。
而如果一个男的在家里怕老婆,这长久来看也是不利于家庭和谐的,因为在家庭得不到温柔,没有机会则罢,有机会是容易出轨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09 19:56:35 +0800 CST  
贤文的作者在谈到了善恶之后,那么这里其实也就引申出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既然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很多事情它必然依据自然规律而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生在世,总是会听到是非的,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有人赞美你,同样有人鄙视你。
同一件事,由于物质的运行轨迹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正是因为如此,人生在世,是难免会遇到和听到一些是非的。
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不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不听,一方面是知道会有这方面的声音,不听就是了,选择性的失聪。另外一方面来讲,不听是一种修为,我们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为什么很多时候会有假象?
比如明明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为何心地会如此歹毒,偏偏自己当时却只看到了貌美如花?
因为心随象动了,不听,不看,不闻,不语,是心不跟随假象而动。
只听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如此,自然心安。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09 20:05:50 +0800 CST  
@王守仁转世 2015-04-09 23:28:23
请问楼主,为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却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人才呢(思想家文学家算不算),欧美心理学很厉害啊,还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心理学的精髓呢,但是表面上中国儒释道干不过欧美近现代心理学。请您论证。
-----------------------------
哈哈 我说的也只是我的观点吧,可能会得罪部分心理学爱好者,不到处,海涵。

您要是认真的接触和学习过现代心理学的话,会发现这门学科是和现代医学里出入最大的一门学科。精神障碍这门学科也是如此,两门学科交集很大,某种意义上讲精神障碍包含心理学,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现代心理学把心理问题这样界定,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障碍

众所周知,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解刨学上的,具体到今天的医学来讲,很大疾病到医院去就诊,能够有很多客观的检查,来判断是不是有病,是什么病。
比如做一个血常规,做一个尿常规,看是不是数值高了,或者做一个头部ct,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这都是很明确的。

但是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不同了,这两个学科的疾病大多数到医院检查临床数值都是正常的,除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有明显脑萎缩的阿尔茨海默病外,大多数疾病根本没有身体指征的改变。
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症状。而当代医学对脑的研究其实还非常非常的弱。
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
最基本的,人为什么会睡着,睡着了为什么会醒来,现在这个觉醒和睡眠机制还是搞不明白的,搞不明白机制,直接导致了很多人饱受失眠的摧残。
尽管心理学会对失眠进行干预,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大多数失眠患者其实在心理治疗下收效并不好。
催眠药的话一般连续使用不能超过四周,因为副作用大,而且容易形成依赖。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0:27:24 +0800 CST  
反观中医就不同了,中医对如何睡着,如何醒来,在理论上非常明确,所以很多失眠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后效果很好啊。当然这要具体的看是那种失眠,有些情况心理学干预是有效果的。
在现代心理学中,国内运用得比较多的一般是ABC疗法,什么叫ABC疗法呢?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考试成绩不好,结果他跳楼了。
那么跳楼这个结果就是C,考试成绩不好这个原因就是A,那么现代心理学认为,导致C这个结果的不是A,而是B
B是什么呢?B是个人对待事情的认知。
因为同样的事件,考试不好这个事件,不是每个人都会跳楼。
所以根本原因还是每个人对事件的认知不同 即B导致C,也正因为如此,心理学者着重改善认知B,通过改善B来治疗患者的不恰当心理和行为。
当然,心理学上还有很多方法,这里仅仅是指常用的。
但是聊到这里诸君想必已经有朋友想到了,单就这个疗法而言,东方就比西方领先了几千年。
这其实是什么?
强调对对方心的认识,换言之,知己知彼里的知彼。
这个在传统文化里,传统的行业里,认知远远领先过现代心理学,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招小偷。
同样两个人出门,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小偷的概率要高,有些人要低。
什么原因?
翻看小偷的谱子和代代相传的口诀就会明白其中道理,还有算命行当为什么很多人能够算准,这其实就是高度实战的心理学。
曾经有个二级的催眠师试图对我一个练武术的朋友催眠,我们国家现在比较高的级别就是二级心理咨询师。结果呢,人家根本不鸟她的催眠术。
很简单啊,有自己的中啊,你爱催不催。
像过去很多拳师在夜晚十二点跑到坟地练拳,不客气的讲,很多真正的武者在心神方面强过从书本上学来的现代心理咨询师太多太多。

现代心理学真正比较厉害,能够和传统的东方文化比肩的部分,是犯罪心理学和刑侦,以及反侦察这一块,以及间谍培训,特工培训这一块。
比如如何利用人的心理盲区制造视觉混乱,如何在制造混乱后安全撤离,就像大家都知道的,不同于电影中的007高大帅,现实中的大多数特工要求不起眼。
但是聊到这里大家又会发现,现代心理学其实讲的还是和传统文化的东西是一回事了。
什么时间段人的警惕性低,什么环境人容易被欺骗,什么环境容易制造假象。
这传统的兵法早就讲了,诸葛亮为什么强调将帅情志修养,原因就在这里了。
至于表面上儒释道干不过心理学,这个是个伪命题,因为儒释道从来也没想着要跟心理学干仗啊。
各走各的道,心理学有没有作用,当然有作用,除了刚才提到的刑侦,犯罪心理学,还有就是一般的人心情不好了,然后在主动配合的情况下,遵照和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吩咐去治疗,这是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的。
至于放大和神秘化心理学,那是完全没必要的,不是说这个学科不行,而是说这个学科起步太晚,现在还在婴幼儿阶段,除非以后能够研究清楚脑的作用机制,已经各种激素水平和思维的关系,起码现在的心理学离传统的东西差距还比较大。
别的不说,一个心理学专家,和一个军统和中统的特务,或者我军的地下党,正面交锋您觉得单从心理这块来讲,谁的胜率比较大?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0:50:23 +0800 CST  
@王守仁转世 2015-04-09 23:28:23
请问楼主,为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却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人才呢(思想家文学家算不算),欧美心理学很厉害啊,还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心理学的精髓呢,但是表面上中国儒释道干不过欧美近现代心理学。请您论证。
-----------------------------
@自古英雄多滥情 2015-04-10 10:34:49
个人的感悟:心理学完全没有任何用处,比如说西方的心理学,通过肢体动作可以判定一个人的心理动向,这个完全就是意淫,我心里怎么想的心理学家知道?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故作高深的心理学老师,说实话,那样的态度跟说话方式令人厌恶。
还有什么心理辅导师,从根本上说是患者不够强大,强行让辅导师去调理,效果很一般,完全是治标不治本,比如很多 明星 自杀,难道他们请不起顶尖的心理辅导师吗?
真正要想......
-----------------------------
现代心理学还在很原始的阶段,其实去接触一下心理学就知道了,比较出色的就是弗洛伊德了,只不过因为它是来自于西方,大家习惯性的觉得它很先进而已。
心理学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它和大多数西方科学在机制上有根本冲突,现代医学是直接来源于实验的,心理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对于人脑的机制认识不清楚,对人的思维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和掌控。
比如来源于心理学的身势语言body language,解释说双手紧抱交叉在胸前会表示距离感,表示对谈话的主题还没有完全认同。
这是很逗的,我双手交叉,一般是这样抱着舒服~~~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0:58:33 +0800 CST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曾经流行过一段森田疗法,包括本世纪的头几年,不少公司给员工做企业培训和能力提升也会请心理咨询师做森田疗法,其实如果仔细去了解下森田疗法,就会发现森田疗法是在西方心理学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东方文化的东西。森田因此成为了在心理行业很有建树的一个人物。
小子的个人观点是,心理学家也好,心理学的行业从业者也好,其实很有必要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
小子自己见过的不少心理咨询师,老实讲,太弱了,真的太弱了,自己的身心问题还一大堆,怎么去给别人解决心理问题呢?
当然,这个是受限于小子的阅历面和接触面,很厉害的咨询师肯定还是有的。
但是心理学整个学科来讲,包括精神障碍,都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精神障碍这个学科,一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大。
另外一方面,即便是国外,精神障碍这方面也还是很原始和朦胧状态。
倒不用讳言,在中医这方面,对部分精神障碍治疗有效果,但对不少类型的精神障碍治疗目前也是差强人意的,也缺少相关的成功案例。
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逐步提高的,目前来讲,对人脑,思维来讲,认知都还有待提高。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1:09:53 +0800 CST  
@王守仁转世 2015-04-09 23:43:11
感觉西方心理学只是就心里谈生理心理,但也是科学带来的精确推算。而中国的道与术还有其他内容常给人以朦胧之感,如果不悟透则无从下手。难道东西方讲的是一回事吗?还是中西结合一下更好些呢,例如人性的弱点与荣枯鉴罗织经守弱学。
-----------------------------
综上所述,小子自己的观点是,西方的心理学并没有像您说的多么强大,包括在对人性的研究上面,中国这片土地,几千年来都忙着在人算计人,对人性的研究,西方落后东方很多啊。换句话讲,中国的精英人才当然会有一部分去从事心理行业,但是占的比例在各行业来说大不大呢?
像西方近些年来的一些理论,比如人性的弱点啊,还有包括到经济领域,消费者行为经济学啊,这些东东在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不同学派的人提出过,而且要更加实战性和系统。

前面的回复里不是有朋友在提为什么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吗?
小子自己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当西方在搞自然科学的时候,我们主要还是在研究人心人性,因为传统社会,是人情社会,一个人要想在过去的传统中国社会成功,研究人性人心远比研究自然科学来得实际和有效。
不是说研究人心人性不好,而是说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付出,少了,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过去的社会,重士,不重科研。今天在新中国,各行业百花齐放,科学蓬勃发展。
不过可以看看海外的某个国家,这个国家目前重商,年轻人尊崇和崇拜的是娱乐明星,争相模仿的,是影星歌星和体育明星。因为这些人不但有钱还有明,大多数颜值也高。
不是说尊崇这些领域不好,很好,但是其他领域也是需要相应的激励的,而且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来看,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科学领域相对来讲还是要比娱乐领域重要一丁丁。
出美女这些,提高不了国家竞争力,江东有二乔,但是国力弱小,曹操会想着铜雀台深锁二乔。
现在这个国度没有这个土壤给科学家成长,这个国家搞科学的不少人,是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了,只好去读书搞研究。而就算有部分真正一心为科学奉献的人,工资低,女孩子不见得喜欢他们,光棍之苦多数是有的,另外这个国度还有靠论文进职称的惯例,延伸出了大量的论文机构,论文得花钱买,这些搞学术科研的年轻人往往在最需要钱的阶段,进职称先要花钱买论文。
结果大多数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样的人这样的土壤下能搞出什么科研成果来?
小子自己是怀疑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1:31:14 +0800 CST  
说回到贤文,作者在谈到了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后,那么我们了解到了世界本来就是有阴就有阳的,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是应该往正走,还是往邪走呢?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一个人活得堂堂正正,走的是正路,就算有一些缺憾,那多半是不会给自己招祸的。但是邪就不同了,在传统社会,把一个强盗绑缚刑场,全部家当充公,妻女卖为他人奴婢,这个强盗不但不会得到同情,而且走到街上大多数人会朝他扔臭鸡蛋的。
富而有余,尤其是自身为身不正,那是很多人都在惦记这份家当的,因为就算把这个人除掉,也没人说什么不是,反而是替天行道。
聊到这里,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办事讲究名正言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除了百家争鸣,在政治上由于列国并存,在一片空间内各个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争夺人才激烈的斗争诞生了许多了不起的政治军事思想和人心人性思想。
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残酷年代,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人对弱小的,名存实亡的周王朝下手,小子在幼年读书时,经常想不明白其中缘由。
到后来就明白了,谁动周王朝,那天下诸侯都可以群起而攻之嘛,顺手就把这个先动的给瓜分了,而且名正言顺。搞明白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三国隆中对里的诸葛亮说曹操占了天时,因为曹操抢先了,抛开奸雄不奸雄的争论不说,曹操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政治家。
刘备需要汉室的名,曹操抢先了,刘备说自己是正统,但是皇帝在曹操手上,为什么当时的人才大多数都是归于曹魏?
人家会觉得,你刘备再怎么样,就算你是真的皇叔,也不过算是皇亲,但是汉朝皇统在哪里?
在曹操这边嘛。
当时汉朝虽然不行了,但是还有很多大家族是世代都受汉朝恩典的,维持汉朝的统治,意味着维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意味着保有家族的富贵。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平天国起义后,遭遇各大汉族地主的武装镇压的原因,清朝的武装不行了,汉族地主阶层自发的也要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其他的问题先不管,最关键的,是它是拜上帝教,哪个汉族的精英会受这种教义的统治呢?
说回到三国, 荀彧的荀家,本身就是汉朝当时的大家族,这也是为什么荀彧到后来自杀的原因,因为他发现事情的发展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了。
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投靠曹操,他会不会良心不安?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是归汉,袁家再怎么四世三公,但是袁家也是臣,官渡之战,是臣伐君的战役,在道理上就先站不住脚的,所以张郃这帮河北名将归顺得心安理得。当然,除了天时,诸葛亮讲得很清楚,非唯天时,亦仰人谋也。曹操在挟天子这件事上,是做得非常的及时的,而且郭嘉荀彧一帮人,是非常的有能力的。天时当时是被曹操占据了,他不管是去打谁,都可以以天子讨贼的名义。
孙权在三国里占的是地利,长江之险,孙家经营三代。
轮到刘备,诸葛亮讲得很清楚,只有人和了。天时没有了,地利也没有,就算打下西川,别人难打刘备,刘备也不好打别人啊,看看诸葛亮后面运粮多么费力就明白了。
现在有的学者自己没有搞明白隆中对,还提出鲁肃也很了不起啊,鲁肃不比诸葛亮差啊,不是诸葛亮最早提出的三分天下。
能这样比吗?
刘备一个卖草鞋起家的,屡战屡败,在天时地利都不占的情况下,以人和人谋而三分天下其一。
别说鲁肃的三分天下没有实现,就算实现了,他本身是建立在江东三代人的努力上。
搞清楚了这里的不同,也就才好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让刘备这个老政治家三顾茅庐。
说回到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上。刘备一辈子,成就成在了这个正上,虽然他一辈子都是不足的。刘备虽然败了,但是三国演义始终是以他为正统的。三国志怎么样,那不是我们谈论的内容。这里只谈演义。
曹操败,也就败在了邪而有余上,一个人要死了,担心被别人挖墓,设立多少疑冢,怕死后自己的尸体被人鞭尸,这想想也是个很可怜的事情。
而且虽然没有败在曹操这一代,他家邪而有余,又有多少人在惦记这个有余呢?
曹丕一上来,就把汉帝给废了,不管他搞不搞禅让的仪式,大家都清楚,这叫篡汉,不叫禅让。
为什么曹家被司马家逼迫的时候,很多大家族都没有站出来帮曹家?
因为败德的种子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曹丕篡汉,多少大家族失望?
荀彧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就算曹丕加封了很多功臣,是不是会有人不爽,是不是会有人想,曹家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
这也就不难理解司马家废除曹家的时候,曹家好似如山倒般不可逆,根本就是一溃千里了。
秦始皇出游天下,年轻的刘邦和项羽一看,纷纷表示大丈夫当如是,秦始皇聚天下兵铸铜人,就是怕有人反,出游,就是要跟天下人显示威风,结果人家看了威风,想的却是,大丈夫当如是。秦朝在统治上是犯了很多大的错误的,是比较逗和短命的一个王朝。
这就是邪而有余所导致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2:20:19 +0800 CST  
@古浪人2012 2015-04-10 14:19:44
冯老师,是不是三十年前是正而不足,目今而言邪而有余了呢?对于个体好理解,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咋理解?
-----------------------------
这个问题不需要我们去考虑,我们主要是聊历史和闲话国学。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0 18:18:33 +0800 CST  
生活之中听到的很多事情,不少时候不是空穴来风的,所以一方面贤文强调,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另外一方面也提到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里貌似矛盾,其实是辨证的看待问题,尤其是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更要提前做好准备,千万不可以装着不听自然无,否则就和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样。说到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就不得不说说空非空。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一书中,唐僧师徒一行人到了车迟国,唐僧和羊力大仙在高台上比坐禅,这时候鹿力大仙变成了个虫来叮咬唐僧。
唐僧于是坐不住了,诸君,按理说唐僧是自幼习佛的高僧,金蝉子转世,为什么这时候会坐不住?
如果说一切皆空,为什么唐僧会坐不住?
这里小子埋个伏笔,也希望朋友们都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在谈到了空非空,物质的辨证问题后,作者紧跟着说到了个很关键的问题:“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这就是我们在闲话系列反复提及的修行的出发点,和修行的目的问题。
是啊,和尚道士的暮鼓晨钟,又怎么比得上寻常百姓家的竹篱茅舍,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叙天伦之乐呢?
佛出家,是为了帮助受苦的世人,很多高僧出家,是发了宏愿一心要帮助世人离苦得乐,但绝对不是像一些人那样,生活中遇到了些挫折,就抛弃自己的家庭,自己清净凉快去了。
佛门也好,道家也罢,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设立的,佛法,道法,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助人助己,而不是为了逃避和自私。
很多时候,人的心,是需要放平的,所以作者紧跟着就提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句话在中国可谓是广为流传,这句话其实是很好的一句话,遗憾的是被很多人理解偏了,被当做了迷信的观点。
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消极,而是告诉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小子多次提到,所谓命,就是当时自己的平台,智慧,能力等方方面面无法突破的东西,人力有时而极,就像小子学生时代每次考完试都会想,要是考试前多努力一点就好了,但是事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自身当时的惰性,自律,达不到。就算重来一次,往往也会习惯性的懒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但是是不是命就无法改呢?
当然不是,命不是靠算命先生烧两张纸改,而是靠自己改,靠学习来改,靠修行来改,意识到自己命中某些缺陷,那么就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去完善和提高它,这就是所谓的改命。
而当时所求所想,超出了自己的命,也就是超出了自己当时的能力、平台、那就叫妄。
就好比小子喜欢范爷,这没问题,但是要是非范爷不娶,这就叫妄念,因为自身的平台,能力,生活圈子,离范爷很远嘛。
那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其实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看到过一些追星追了十几年,甚至家也因此毁了的极端报道,这就是妄嘛。
强求了,是得不了的,即便得,也是苦大于乐的。
极端追星的例子,似乎离我们大多数人很遥远,但是在生活当中,妄,几乎是随处可见的。
比如A男是一个收入普通的小白领,家里条件平平,有房贷,开的是普通的十万块钱左右的车,机缘巧合认识了某女。
某女长得漂亮,喜欢奢侈品,自身家境一般,但是由于长得漂亮,所以一心嫁入豪门。但限于自身圈子,追求者虽然不少,但物质层次都不算太高,一时又难真正的迈到更高的圈子里去。所以对A男的追求,虽然觉得A男达不到自己的条件,但是由于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权且留着当备胎。虽然不答应A,但是却始终给A一点希望。

在这个案例中,不管是男是女都有一定层度的妄,就算真的走到一起,除非有大的生活事件改变曾经的初衷,肯定也是会有很多矛盾的。
因为初心不一样。
这里A可不可以强求得来?
客观讲,是有一定机会的,可以感动这个女的嘛,如果运气不坏,这个女的身边没有出现物质上更优秀的男士,那么A是有机会的。
但是问题就出来了,这个男的在追求的过程中,投其所好,感动这个女的肯定是要花钱,花时间和精力的。婚前可以,但是能够持续多久呢?
甚至很多达到效果的感动和浪漫,是超出这个男的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追求时短时间还没问题,时间长了,婚后两人过日子,还能不能这样?
这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女的会认为男的变了,不像婚前那样对自己好了。
男的会很委屈,觉得好不容易得来的人,不理解自己。
这就是命里无时莫强求,不是不能强求,而是强求得来的,难快乐。命里有时终须有,所求所得所想,和此时的命运轨迹匹配的,得来的就是自然的,是快乐的,也是符合物质的运行规律的。
所以叫命里有时终须有。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1 12:10:23 +0800 CST  
@自天佑之2012 2015-04-12 11:48:48
向冯老师学习!从阅读 闲话水浒 以来,受益良多! 冯老师说是岳王传人,是形意拳这一支吗
-----------------------------
我不是形意门人,但是师门和心意、形意均有很大渊源,入门时要拜的牌位里面,戴龙邦先生、李洛能先生、郭云深先生,都是在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18:46:22 +0800 CST  
@自天佑之2012 2015-04-12 11:48:48
向冯老师学习!从阅读 闲话水浒 以来,受益良多! 冯老师说是岳王传人,是形意拳这一支吗
-----------------------------
当然 还有姬际可先生 曹继武先生 这些都是小子的祖师爷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18:51:45 +0800 CST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场所何尝又不是如此?
什么人喜欢去赌场?显然是好赌之人为多。什么人喜欢去酒肆?显然是好酒之人居多。当然,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台词一样:“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一般人看金楼是个销魂处,反过来看,它是一片英雄地。”
世上的事,是少有绝对的。
如何找人,如何寻找自己要找的那类型的人?
答案在这里是半遮半掩的,要找哪一类型的人,当然要去那一类型的人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贤文的作者说得好:“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现在生活节奏快了,而且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不像过去那么缺人才,现在都是公司老总坐着然后等人递简历面试,或者大型的考试,按考分来计算。今天是好社会,我们不必谈。这里主要聊聊和贤文相关的古代。
在古代情况和今天是不同的,从国家选拨人才来讲,一方面,古人有科举考试,另外一方面,古人很看重访贤。
另外在民间不管是巨商富贾还是达官显贵,都有家里养士的习惯。
这里的士未必是我们之前说的那一类型的士,而是以策士为主。
比如著名的绍兴师爷。
那么要找人才,就涉及到了怎么找的问题,或者换句话讲,功利心出发,就算要做人脉投资,怎么挑朋友,怎么找师父。
这里贤文的答案就给出了:“道院迎仙客。”您要找神仙一类型勘破世情,逍遥快活的人,当然是要到道院去,当然,要找勘破世情又有菩萨心肠的人,那么就要留意一下是不是哪里有疯疯癫癫的和尚或者道士,不好好在庙里呆着,出来也从不散播什么谣言,散播谣言的,那些是妖僧妖道,是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的。而反过来,高僧和大德是到处替人解决疾苦的。
找有宰相之才或者未来的政坛能人应该去哪里找呢?
当然是读书人里找,可天下读书人这么多,到哪里找呢?
这就到书堂里找了,书堂里读书的人里面,一大群,哪个是未来的栋梁之才?这里小子就不能更深入了,倒不是故弄玄虚。
而是怕有了个标准,反而会被不良的人加以利用鼓吹,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是让这些人安心读书吧,时运通时,他们这些人自然会为国家,为党,为普通的老百姓,为天下苍生出一番力,这样的人代不乏人。而这样的人很多是不自知的,没必要提前说破这些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沾沾自喜,或者明白了命运的考验,反而度不过去很多磨难。这些品质很多也刻意不来。
是需要自然和命运来加以打磨的。
上面这段说得很玄,就当一玩笑吧。
中国古代的真正读书人其实读的书从来大多类似,都是在研究世事洞明,经世明心的学问,因为在过去还没有机器人的岁月里,一个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在办的。
这有利有弊,大力提倡显然也不对,这样研究科学的专门型人才就少了,在今天,尤其是科学繁荣的今天,是不适合普及推广的。
后面这两句其实是术了,是具体人脉投资的术,庭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这里小子就隐去这两句不解,也希望明白人以后也不要点破。
因为这些是属于封建文化里人脉投机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远离小子开贴的本意,就略过吧。
吕不韦可不是只秦朝有,虽然后面的商人不见得比吕不韦精明,但就算投资出个县长来,也是不利于一方百姓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19:33:00 +0800 CST  
当然,聊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国家的选拨人才制度虽然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对比过去的社会来讲已经是相对公平很多了,起码在制度上少了很多可以让人专营和经营关系网的地方。
从根源上就遏制了这种池养化龙鱼的出现。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19:55:33 +0800 CST  
最近几天小子也在反思个问题,虽然开贴是出于善意,但是解读经典的过程中,有时候一旦深入,难免还是会有一些术的东西流出,何况凡事讲个机缘,小子就算写一百万字,机缘不到的朋友,想来也还是难以获益,加上最近很多朋友在问如何修行,该如何拜师的事情。
这些其实大违小子初心,修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觉醒,觉醒自己的生命,进而快乐,幸福。而不是要去拜入哪个门,哪个教。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身心,不是去修那个形式。

所以想来想去,突然明白,我解读经典的系列,是应该及时打住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凡事皆有两面,获益者众,必然误导者众。我解读经典的使命和责任,已经完成了。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原本无需太过在意。
我留下的东西,是体悟得来,有缘人自然看得懂。
经典从来就静静的躺在那里,它不需要去解读的,有缘人,自然能够得到自己要找的东西。
而这个缘,不是花了钱去得,是要从自己的本心去得的,其实读书的方法,我们一路聊来,已经早就通盘给到诸君了。
而今闲话增广贤文已经过半,聊完《增广贤文》后,小子该静悄悄的活自己的生活去了。
以后有缘,会回来再聊西游。诸葛武侯集不聊了,有时间,倒可以大讲特讲中医,诸君自己弄些适合自己的药食同源的食品来泡泡茶,这也是可以的嘛。
另,水浒系列已经有热心的朋友允诺做电子书,过一段小子整理后会有完整修改版的电子书出现的。
如果说水浒是古代的镜,贤文是传统中国社会已经过去时代的世情。
那诸葛亮文集,就是古时身为人臣,修身齐家治国的的学问。之所以曾经想要写出来,是因为受一些专家学者的影响,太多人瞧不起诸葛亮。
虽然武侯泉下未必在意这些,然而小子后学不忍其忠义之心,忠义之学湮没也。

就以知人为例,武侯说知人之道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后面的都不用说,单就这第一条,就已经足以秒杀坐而论道,空口白话的某些专家们。
小儒寻章摘句,中儒皓首穷经,大儒经天纬地。
昔日诸葛先生隆中高卧之时,时人莫之许也。
而后未出隆中定三分天下,千古钦佩,称为中华文化智慧的化身。却不料后世有些狗头专家妄图抹黑诸葛,以图扬名。
今天就讲一丁点术,诸葛武侯留下的文集里面的术,让无知的狗屁专家看看,你们可有资格鄙视诸葛亮?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20:36:48 +0800 CST  
这里选取几个片段,武侯学问的一丁点,留在这里,也好让人知道,武侯学问,非只是演义里面夸张。至于蜀国最后未能一统,唯结果论是很可笑的,连时也不知,有什么资格笑武侯,建议看看北宋宰相吕蒙正的《破窑赋》,补补功课再说。

片段的选取,来自于武侯著作的一小部分,历代皆证其伪,这里小子也不忍前人苦心尽弃,“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伪书。隋唐诸《志》,宋人书目亦俱不载之,故是书最为晚出。”只言此一次,就当伪书看吧。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了解一个的心性,本身并不是一件困难的时期,好与不好既然不同,那么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情貌当然不同,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换句话讲,外表是可以伪装的,不要为外表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试出一个人的本质,简单讲,七个小方法。这里简单提三个
第一个方法,在这个人的面前谈论是非,听他怎么说,去判断他的志向,没错,聪明人当然不会只听他怎么说,而会摆出是非给他选,看他怎么选怎么做。


第二个方法,故意在言辞上刁难他,看他的反应。这和结巴与否没关系,不同的人在被言语刁难的时候反应是大不相同的,有机灵的,有狡猾的,有朴实而结巴的,有假装结巴的。


第三个方法,如何看一个人的勇气,胆色?
太简单了,用他怕的事情骗他,吓唬他,看看他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还是手忙脚乱,还是立马色变,巧言伪饰


腹心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后面隐去

很多公司老总当不好,人员框架就不行嘛,有自己的腹心嘛,有自己锋利的爪牙嘛?自己的耳多听见的,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的吗?


小子就纳闷了,一些个教书先生,不好好教书,还敢妄议诸葛亮?当然这话连小子自己也骂了,因为小子自己也是教书先生~~~


再看

机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嘛,而且更具体了,能够实际运用了。

自己笨,对方聪明,这时候是逆,保存自己,在运动和变化中寻找机会,再等待时机出击。

以智克愚 这时候是顺,这时候要得理不让人,顺势取之。

以智逢智,就得看机的把握了。

机的把握,主要看事,势,情三者的变换和组合关系。~~~~


到此打住~~~

再来看看诸葛亮给刘后主写的,这样的忠臣都能够被解释为阴谋~~~罢了,阴谋人眼中,全天下人都有阴谋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人活到这个份上,图啥~~~他可和曾国藩不同,曾国藩写写家书,怀疑也就罢了,他是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胁后主自重的。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可怜,意思是子孙吃饭有这些就够了。

一些搞学术腐败的专家,开的车恐怕也不止这个数,居然有脸来笑诸葛亮阴谋~~~

到此打住 明儿聊回贤文~~~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21:05:31 +0800 CST  
@自古英雄多滥情 2015-04-12 20:41:12
谁说周末休息?我就来顶贴。
-----------------------------
哈哈 谢谢朋友~~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21:06:00 +0800 CST  
其实明白人一直都有,只是他们或居庙堂之上,或处江湖之远,无心,也无时间到网上辩驳而已。
诸葛亮在出祁山,破陇西、南安二郡后,群臣祝贺时,曾经做过一份回书,“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财狼,一夫之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诸葛亮得胜,想的不是庆功,甚至群臣来给他庆功时,郑重的写了一份回书,说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财狼,一夫之死,皆亮之罪。”
这才是真正心怀天下苍生的贤臣应有之心,老百姓还在受苦,国家能力目前达不到,只要因此死一个人,就是亮的罪过,打了个所谓的胜仗,也是汉民打汉民,死的是百姓,这个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诸葛亮说自己很惭愧。


这里单提了诸葛亮集,不是为了炫耀小子学识,也不是真的为了和某些专家公知吵嘴架。是希望如有身在公门的有缘诸君,能善于用此,勤加研读,切莫以术自重,常思天下为公。良加发挥,公门里面好修行,若为官,他日能造福一方百姓。若为吏,还须谨记手中之权为公器,善加运用。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5-04-12 21:38:33 +0800 CST  

楼主:冯一楠

字数:229556

发表时间:2015-01-16 19: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5 13:44:44 +0800 CST

评论数:40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