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大一统——道之究竟

晚点发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18:30:00 +0800 CST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什么是善于建筑的东西?就是道,道建筑了一座山,谁都拨不起来,就算是愚公移山,也不是一下子拔起来的。道建立了这个地球,谁能拔起来?没有人,所以地球几十亿年一直在太阳系里转着。
什么是善于抱人的东西?就是在无始劫里受染元神带来的知见、业习,这股惯性力量会变成潜意识(识神)来影响我们所有人的思想和行动,于是我们因为种种分别妄想和情欲开始了种种烦恼。就是这些知见、业习让欲界的所有人都挣不脱,于是几百世甚至几千世轮回不停,甚至不仅投胎于地球小世界,还会投胎其他小世界生死轮回。
因为烦恼始终得不到解脱,找不到精神寄托的人类就开始不停得祭拜天、祭拜道、祭拜祖先、祭拜鬼神等等。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0:00 +0800 CST  
实际上,拜神拜佛的话,把拜神佛当成拜自己的光明自性,拜天下众生的光明自性,忏悔这一生做的种种错事,但不要求什么,这才是最正确的祭拜法。因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成神成上帝。
用道来修理这个身体,清静无为,挣脱一切知见习气,这才是真正的德。用道来修理这个家,德就变的多了。用道来修理整个乡,德就变得宽广了。用道来修理整个国家,德就变得丰盈如海了。用道来修理天底下的所有人类,那德就普及天下了。
因此,我怎么知道天下事物发展得怎么样呢?就是用我自己身体修道修德的情况对照、了解其他人的情况,用自己家修道修德的情况对照、了解其他家的情况,用自己乡里修道修德的情况对照、了解其他乡里的情况,用自己国家修道修德的情况对照、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用自己生存的小世界修道修德的情况对照、了解其他小世界的情况。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1:00 +0800 CST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要使自己这个生命能够永远存在,必须懂得“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怎么样是“善建”?这个我们要去研究了。任何的建立,没有不被破坏的。例如建造一幢坚固的房子,终久还是要毁坏的,物理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持永远的,抱住的东西最后一定也要放开。什么是破坏不了的?什么是可以挣脱烦恼的?只有“无为之道”,清净无为,这就是道体。道体永远是不拔的,永远在那里不动。
西方亦颇有人研究道家文化,尤其是《老子》及《易经》的思想,目前在欧美正流行。不过他们最多只是“依文释义”的了解,未必就真正懂得老子道家的精神。曾经有人来信告诉南怀瑾,说犹太人看见孩子打架,跌倒在地上,绝不去拉开打架的孩子,也不抱起跌倒的孩子,因为他们学老子的无为之道。表面上看来,道理似乎也没有错,但是犹太人这样的无为,实际上是有为——两个孩子已经打架了,已经跌倒了,早就有为了。什么是无为?无为是讲事情现象发生之前,不是讲发生之后;在已经有所行动时,就不能说是无为,因为已进入有为了。老子的有为的道理,是要回归到无为,那才是老子之道。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1:00 +0800 CST  
说到治家之道,我们中国人过去是不增不减,保持着祖上规矩;对于祖先的德泽,不敢随便有所变动。这样的观念习俗,使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固定在一个形态上。以现代的理论而言,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来没有进步,没有发展的重要原因。凡事有利就有弊,以老子的观念来看,与其求进步,而于进步后再去修正那些负面效应,还不如永远没有毛病,也不需要修正,所以它永远是固定,永远是常态。
这个道理扩充下来,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的“真”、“余”、“长”、“丰”、“普”,字虽不同,道理都是一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由扩充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更提升社会道德,影响到国家,使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再以这个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个的世界才可能进入普遍道德的和谐。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1:00 +0800 CST  
由这里发现一个事实,儒道两家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在秦汉以前的历史纪录、学说著作中,儒家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读了《老子》这一章,也是同样的观念。所以儒道在秦汉以前本来是同样的路线,只不过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如何平天下。接着,老子在后面说到人的智慧以及观察一件事情,该从自身、家、乡里、国家、天下入手。)

本章解释:
这章还是讲修道修德的,文中说的挺好,不解释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2:00 +0800 CST  
这一章有点难翻译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02:00 +0800 CST  
要睡觉了,明天再写吧。今天我们这边下雨,你们那里天气怎么样?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09 23:24:00 +0800 CST  
这几点有点事,我尽力写一点,哪怕写的少也不能把这个帖子断了。唉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13:48:00 +0800 CST  
善抱者不脱”,很多人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实际上不是的,带走的是知见、业习,知见就是知识见解,举个例子,婴儿都喜欢甜的东西,不喜欢苦的东西,这是因为甜的东西好吃没毒,而苦的东西大多是有毒的,这是前世的带来的知见。那什么是业习呢?长期做的一种业力和性格的习气,有的人前世喜欢锻炼身体,那这辈子就会对运动这方面感兴趣,有的人脾气差,动不动骂人,这种习气也会带到下一世。
一世一世修,这辈子性格是这样,下辈子受影响,如果不能改变自己就在六道里一直轮回,所以老子说“自胜者强”。
这些东西附身于元神之外,不是因为元神喜欢他们,而是这个无明迷茫的我不懂,带着知见、业习。因此,我们一出生就是被污染了,有后天神识,而元神本身不净不染、不善不恶,只因受识神干扰才有了净染分别,有了善恶分别。
除了前世的干扰,今世的干扰也很多,社会大环境的知见教育也会影响人的命运,因此真正脱离三界六道的人终究太少。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19:03:00 +0800 CST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当有人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境界,就会自然流露出浑厚的德行,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没有种种分别妄想,不懂善恶好坏。因此,像蝎子、蜜蜂、四脚蛇、毒蛇、老虎、狼等毒蛇猛兽爬到脚下都不会伤害他,像天上飞的老鹰都不会飞下来抓他。
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人筋骨都很柔软,不知道男女之间的性爱,没有性欲,但是生殖器官却勃起,这是精充足到了极点的原因。就像婴儿终日号哭却不会嗓子哑一样,在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人行动却不会将精气散发掉,将精气神和谐到了极点。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2:31:00 +0800 CST  
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人,因为他知道精气神和谐的重要性,因此看任何东西都没有种种分别。因为他看任何东西都没有种种分别,因此他的自性就变得光明了。
让“精气神”纯和守一,就会延年益寿,身体健康,有益于人生,这就是真正的吉祥。
普通人为什么不能修到婴儿般境界?都是由于后天的心强迫消耗自己的精、气、神,强迫自己变成表面看起来很强壮的样子,实际上是快速消耗自己的生命。人和万物都由幼嫩变成强壮,强壮再转趋衰老,接着死亡,这是精气神没有纯和为一体的原因,这是因为人的行为和后天识神不符合道的原因,而这种不符合道的行为很早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2:32:00 +0800 CST  
本章解释:
这一章是讲精神气应该纯和守一,不应该因识神的种种分别妄想而消耗精气神。
就像我前面写的,上古时候多少外星人臣服于人类脚下,求教如何修道,如何把精气神合一,如何合道飞升。我们现在的人应该反省,应该想怎么样把后天识神给消磨掉,没有种种分别妄想,成为元神真人。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2:32:00 +0800 CST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般婴儿的心理,是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观念,没有好坏观念,没有香臭观念。不论坏人好人来逗他时,他一样都笑,因为婴儿没有后天的分别意识。对于赤子,据老子说“蜂虿虺蛇不螫”,这些毒蛇猛兽,像蝎子、蜜蜂、四脚蛇、毒蛇等等,爬到婴儿身边也不会咬,只有极少的例外。如果婴儿动一下,有些小动物,受惊吓才反攻,虽然婴儿的动是无心的,小动物因害怕就螫人反攻。像蜜蜂飞到我们脸上,停着不动,你不打它,也不赶它,它也不会螫人;蜜蜂之所以螫人,是因为人先有怕它的心理作用。
其实,吃人的猛兽,对于在它面前的婴儿,也不一定会去吃的。古书上也有记载,婴儿丢在旷野,许多猛兽或者豺狼、老虎,乃至于万兽之王的狮子,有将这婴儿抱回去喂奶养大的事例。可是一个婴儿的尸体丢在那里,猛兽就会吃掉他。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2:42:00 +0800 CST  
“未知牡牡之合而朘作”,婴儿没有男女的欲念,也没有男女的性别观念,生理的机能是自然发展,而“精之至也”,精是自然出生的。很多学佛、学道、学打坐的人,拼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生命上有限的精虫卵脏之精,虽然也叫做精,但并不是炼精化气的精。许多人做错了工夫,一望而知,这些人不管他学佛学道,理解都不对。从表面上看,不是一脸黑气,就是看得见红光,或者是红中带乌,乌中发亮,亮中发黑。这种情形非常严重,是一种大病相。而且采阴补阳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本体都是道的一部分,不需要补,自然平和。
这一章讲的是精气神合一,像婴儿一般,婴儿没有是非心、没有善恶心,不管你喂他什么,他分别不出来香与臭。你说他没有思想,没有感受,其实他知道,只是没有分别的观念,就是佛家常说的“无分别心”,这就是说明婴儿境界的状况。
有人或者说,自己现在空空洞洞,没有分别心。问他是真的吗?他说:“是呀!我现在没有分别心。”这其中早已分别了。分别个什么呢?分别一个“没有分别心”,那也就是分别心了。这是很逻辑的事,可是大家不知道,真到了无分别心,是浑然一体的。)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2:42:00 +0800 CST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元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人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修行人闭上嘴不说话,关闭身上九窍感官的功能和心灵上的漏洞,把思想上最尖锐的地方磨成平和,把分别妄想消除掉,把自身的光明收敛起来,和普通人、尘埃一样平凡,这就是玄同,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境界。
因此,对于这种境界的人,不可能对他亲近,也不可能对他疏远;不可能让他获利,也不可能让他受到伤害;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
因此,他才是天下最尊贵的人。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2:00 +0800 CST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高明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说话的。本来不说而又说的人,才是笨蛋,他自己骂了自己。唐代的诗人白居易,作过一首诗: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我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如何自著五千文。
“言者不如智者默”,爱说话的人,宣扬文化、讲经说道的人,都是笨蛋,同我们一样。言者已经是没有真智慧,真的智者,则缄默不言。“此话我闻于老君”,这话是老子自己讲的嘛!我也是那么听来的。“若道老君是智者”,如果说老子本身真有智慧,“如何自著五千文”,他为什么又写了这本五千字的书呢?他到底是智人还是笨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幽默表达。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2:00 +0800 CST  
“塞其兑”,“兑”是卦名,兑卦代表了嘴巴,上面有缺口的。老子说修道的人第一要不多说话,要含默不言。关于说话的道理,根据历史的记载,很多成功的人物,多为“沉默寡言”型。但是沉默寡言的人,不是完全不说话,而是少话;一说话就是中心点,很扼要又中肯,这是成功人物的一个特点。至于修道的人,多半完全不说话;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修养的方法,要“塞其兑”,就是不说话。
“闭其门”,把眼睛、耳朵,凡是张开的都收拢起来。“挫其锐,解其分”,有些版本中的这个“分”字,写成为纷扰的“纷”。
“挫其锐”,真正的修道,要把思想最尖锐的地方磨炼成平和。比如有些青年人到长者那里谈道,既然是为道而往,应该说是未曾闻道,而他表示自己对于佛道已经有领悟了。他固然也非常聪明,可是他就犯了一个大忌,就是太尖锐了,聪明也是假聪明!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解其分”,这是指心里的妄念,要把分别妄想除掉。
“和其光”,把自己外露的光明收起来;“同其尘”,处世之道,不要显露特别之处,和平常人一样,很平凡,“是谓元同”,这才是修道人的榜样。“元”就是“玄”字,修道人必须要和光同尘。)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2:00 +0800 CST  
本章解释:
这一章介绍了修道秘诀,介绍怎么修成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境界,并且告诉我们安住于这种状态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人,老子是在提醒这种状态境界的重要性。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3:00 +0800 CST  
夜深了,晚安各位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3:00 +0800 CST  

楼主:陌上淡茶

字数:232822

发表时间:2017-01-01 08:10:3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3 04:58:08 +0800 CST

评论数:16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